智能化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业务管理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1

什么叫智能物业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弄清这个概念。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的几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再分层次地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区域和城市分别被称为智能物业小区和智能城市。智能物业小区是智能城市的基本单元,它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有一个热点。

所谓的智能物业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是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

让我们对比来看看国内外智能化物业的发展现状吧!国外,智能网络物业常被称为”smarthome"。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开发了这种智能网络物业社区。这些社区都通过电子手段提供与社区有关的信息和服务。这种方式不仅缩短了人们物理上的距离,而且给用户带来了许多方便。通过Internet,社区向其住户提供国内外新闻、社区内新闻以及住户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另外,还有交通信息、天气形式、地区性活动、商业区地图。而社区最重要的是服务,这些社区提供了如医疗、婴儿看护、宠物照顾、病人监护、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预定旅店、饭馆、酒吧、看电影、逛公园等项目,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在住户家庭内部联成局域网(HomeLocalAreaNetwork),将自家的所有电器进行智能控制,支持多台个人电脑。住户可以远程监视、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如提前打开空调、开关灯、收发传真等一系列内部事务。这一智能化控制使得整个小区的智能化水平又提高了很多,当然这和国外网络普及、应用水平、国民收入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几年前,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智能物业"(SmartHome)的概念。其实项目标就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早在1983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就组织专门机构开始制定家庭电气设计标准,并于1988年编制了第一个适用于家庭住宅的电气设计标准,即:《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也有称之为家庭总线系统标准(HBS)。在其制定的设计规范与标准中,智能住宅的电气设计要求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

1)具有家庭总线系统;(也称综合布线系统)

2)通过家庭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各种家电的智能化)

3)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连接。(互联网的功能,目前中国电信、长城宽带及有线电

视都在积极的扩展此项业务以争取更多的终极用户)

我国也从1997年初开始制定《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讨论稿),在“导则”中规定了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总体上应满足以下的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和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即:第一级为“理想目标”;第二级为“普及目标”;第三级为“最低目标”。

在1998年5月新加坡举办的"98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通过在场内“盖”起的模拟“未来之家”推出了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并在

新加坡新闻媒体上刊登了有关“未来之家”的智慧所在。在“未来之家”里当早晨起床时间一到,卧室音响设备就会自动播放屋主人爱听的“起床曲”唤醒主人;卧房浴室的电灯也会在主人进入梳洗时自动亮起,这时,厨房的煮咖啡器也自动煮水,等主人出来时,就有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他;在客厅里,主人只需轻轻按动综合功能遥控器,就可以十分方便的通过家庭影院系统播放电视节目、VOD点播、DVD播放、上网查询邮件和当天的重要新闻,以及多媒体游戏。当主人出门后,家庭智能化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安全保卫系统,一旦有人非法进入住宅或发生意外事故(如:火灾、煤气泄漏、老人疾病紧急求助),系统就会立即自动拨电通知主人,或向有关警署报警。在外的主人接到报警后,也可以拨电回家拨接上家庭智能化系统,开启家中的数码电话机上的特别对讲器,听听家里有没有奇怪的声音,甚至质问不速之客“你想干什么?”。主人在下班回家前,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里的空调机并调节到舒适的温度上,以及其它家里的电器设备(如:热水器等),当主人完成操作后,电话里会传来柔美的声音:“空调已开启”。因此“未来之家”也是一个会“说话”的智慧之家。目前在美国已有近四万户家庭安装了这一类的“家庭智能化系统”,在新加坡也有近30个社区(住宅小区)近5000户的家庭采用了“家庭智能化系统”。相信到了2l世纪将会有更多的公寓和洋楼,以及住宅单位(住宅小区)安装上这一类高科技智能化系统产品。

虽然建筑智能化在国内出现只是近几年的事,但随着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建筑功能的改善,人们需要加强对外交流,因此产生了智能建筑这一概念。针对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已经形成,建设部设立了有关科研课题对其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在对现在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为了避免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对市场进行科学管理,建设部在今年将推出”建筑智能化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也将慢慢建立设计、施工、维护、检验等标准。现在建设部对小区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满足通讯,为智能化提供基础;有线电视传播(娱乐);计算机进入家庭;物业管理四大方面。目前,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有这方面建设,如我市的番禺丽江花园、保利花园、光大花园第三期等,而中信大厦更号称要成为广州的数码港。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不同收入用户对住户的需求,同时,也为将来国家制定小康型住宅的标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智能物业和智能物业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能化是物业里面固有的一种硬件设施,他是用来为住户实施服务的一个理想的环境,智能住宅小区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住宅与智能社区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出四大特点:1、网络化。目前流行的家庭的办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等正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化的现实表现,离开了网络,也就不可能有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2、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是把住宅的单一居住功能引向休闲、娱乐、购物、教育、家庭办公等多项功能;把住宅小区的狭小、封闭空间变为可触及世界的开放地域。3、人性化。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是迎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已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各种现实与各种需要要“以人为本”。4、综合化。智能住宅小区具有很多复杂的功能,这些功能函盖通信、安防、物业管理、家庭智能化等几大方面,综合性很强。

具备四大特点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产生,给了物业管理一个发展的空间,也给物业管理一个展现价值的机会。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出现,给物业管理增加了很多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服务等等,使物业管理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间接地也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

同时,物业管理的参与也才能真正实现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功能。一方面,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没有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只有物业管理的参与,并通过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对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管理,及通过提供多种信息为居民服务,居民才能真正感受到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也才能感受生活的便利、安全、舒适与丰富多彩。

现代的智能住宅小区需要智能化的物业管理。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比,智能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一,智能化程度高。传统住宅小区由于其建筑、设备设施等硬件缺乏智能性,充其量也就作些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改造,在物业管理方面使用一些计算机,但使用范围相对狭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由于其先天优势,给物业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不仅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

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

其二、效率更高、内容更多、更便于管理。主要表现为:①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传统收费项目,如房租、水电、媒气、暖气等的收费因为可以使用电脑管理而变得一目了然。房租、水、电、煤气的用量也能通过专门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的精确采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收费纠纷,而且大大方便了住户。②物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服务,如快餐盒饭送餐服务、物业租售服务、代聘保姆、代为介绍家庭教师、代订车、船、飞机票、其它中介咨询服务、购物服务、洗衣服务、社区厨房等,通过电脑网络联系与处理将更为方便高效。③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也将变为电脑网络的操作者与管理者,通过电脑网络(广城网与局域网)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收取网络信息使用费和各种服务费,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档次和社会地位。管理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走门串户、忙于嘴上的协调与劝解,而是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服务内容,相应增加了物业公司的收入来源和利润,而且因为网络管理服务的高效而使物业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更容易管理。

其三,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更高。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要在智能结构方面不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管理维护知识,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包括文档处理的网络操作等等。

智能住宅小区及其物业管理的上述特点,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第一、从业人员要了解智能住宅与智能建筑的不同,努力从物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智能住宅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但它又有不同于智能建筑的特点。从其智能化的内容来看,重点是生活服务、安保和物业的管理维护;系统结构具有适应众多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的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控制对象分散,信息传输距离长,布线复杂等等。因此,从业人员要真正把智能住宅小区与智能建筑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方面区别开来,从住宅小区的角度,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产品,同时,积极做好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

第二,必须强调和切实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一方面物业公司要从思想上把早期介入真正重视起来,并切实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角度出发,强调和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第三,必须加强智能住宅小区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智能化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物业公司应选派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岗位培训,掌握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技能,并将系统过程、数据全面存档,作为智能化系统启动的初始条件,以确保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并能保证管理服务人员正常利用该系统为广大居民服务。

第四,努力做好智能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一般内容,包括:①公共管理服务。具体内容有:房屋维修管理、房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环卫管理、供暧管理以及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等等。②综合经营服务。包括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衣着、饮食、居住、行旅、娱乐、购物、文教体卫等方面的服务。另外,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比普通小区物业管理也多了一些新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信息服务等等。同时,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

理的主要工作也将变为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而不是以前那种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发现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楼宇 智能化 物业管理

楼宇智能化专业在大二暑期有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为了使学生能对智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我系积极与校外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联系,走产学结合的培养道路。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国内迅速的蓬勃发展。行业的性质是服务型和高科技性相结合的第三产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发展所呈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急缺大量的专业从业人员。物业管理情况有了初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丰富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物业中的一些的优势。虽然物业仅经过了短短几年的发展,却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这与物业管理人辛勤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这其中存在的一些影响物业发展的问题。

第一,管理不规范。首先,物业受整个物业管理发展的影响,几处的物业管理差不多都沿袭了旧有的管理模式。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制度不健全,少有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大部分进行着简单粗放的的管理。其次,由于物业管理牵扯到的问题众多,各处体制不健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协调、处理的关系众多,使得各物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包括处理物业处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系,物业与行政部门的关系,与有关业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当然有利与物业管理的发展,但当因此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时,就难免本末倒置了。这样就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第二,责权利不明。责权利不明,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物业处与总公司之间。由于我公司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各处的物业管理,均是由作为开发商的总公司筹备建立的,物业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集团公司从各岗位调配的人员,这就导致了建设与管理不分的局面,无形之中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虽然,这种建管一家的局面,也曾给物业管理带来过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些房屋维修问题、设备设施配备问题,都可以较好的协商解决。但更多的却是使物业管理工作无法独立开展。许多问题都需要层层审批,造成了多头管理,影响了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各物业管理处内部、各岗位之间权责不明,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人员配备不科学,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人员富余,工作链断档,工作流程不顺畅,使一些工作不能正常、快捷有效的完成,大大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基础薄弱,正常运行困难。首先由于部分物业开发较早,设备、设施老化,使维修难度加大,维修成本高,给各方面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前期遗留问题较多,物业管理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物业管理与开发商之间,与建设单位之间,与业主之间矛盾重重,物业管理收入微薄,使物业管理收入不抵支出难以正常运行,企业举步维艰。这就使得物业管理难以改进设备,改善服务,导致了服务水平低,业主投诉率居高不下,对服务不满意,进而导致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这样就使得物业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第四,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从业人员,相对缺少专业知识,大部分是中途搞物业管理,尽管经验相对丰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由于观念、资金等问题,企业很少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导致了,服务意识较差,观念创新匮乏,使得物业管理难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这些问题,影响着物业的发展,为改善物业管理状况,树立公司物业管理品牌,不妨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1.明晰权力和责任。欲走品牌之路,就必须走独立发展之路,明确与总公司之间的关系,分清责任界限,享受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的权利,承担其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负的责任。另外,各物业处也应加强自身的管理,合理划分部门,科学安排岗位,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关,事事有人关”理顺物业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与权利。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树立物业品牌,必须要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这包括制订质量保证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等一整套必备的制度,还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投诉受理程序、报修维修程序、紧急事故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只有健全这些规章、制度,并积极落实,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才能树立物业品牌。

3.改善物业管理环境。改善管理环境,就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得各部门可以协调配合。减少在不必要的环节上的开支,用于改善设备、设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业主的合理要求,以提高收费率,增加企业收入,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能够独立正常运作。

4.提高员工素质。只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才能形成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成功的企业,才可以树立物业品牌。

经过实习锻炼。一方面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了更全面和更成熟的认识,对具体的岗位工作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对自身设置了更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树立良好的实习心态,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就是协调,处理不同部门或业主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公众场合的表现欲和表达力。现代社会需要有良好职业技能,同时敢于自我推销的人才。从战胜胆怯心理开始,让演讲的舞台把学生逐渐锻炼成具有流畅语言表达能力的人。经过实习锻炼,精神饱满,硕果累累的回到学校。一方面对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了更全面和更成熟的认识,对具体的岗位工作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对自身设置了更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树立良好的实习心态,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阳.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体系设计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03).

[2]高丹桂.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02).

[3]戚龙琦.浅议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王健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研究——物业管理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5]尹瑞凤,韩梅,董莉娜.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04).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三集五大”;后勤管理;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3

一、后勤管理的简述

1.管理理念

后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勤管理则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

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它在单位工作中的作用,一是为职能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可以提高对人、财、物的利用率;三是可以体现组织对职工的关怀;四是可以促进单位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五是可以稳定职工队伍和生活秩序。

后勤工作的基本管理理念,以服务为主,服务以人为本;改变以往后勤管理松散的现状,实现集约职能管理;改变旧有的无统一后勤管理体系的模式,建立健全新的后勤一体化体系,强化后勤业务支撑机构。

2.管理范围和目标

以依法治企为主线,通过集约后勤管理职能,强化后勤业务支撑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地市公司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以及服务品质,进一步适应“三集五大”对地市公司系统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重点围绕国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全面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工作,以服务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服务员工生产生活为主要任务,管好资产资源、完善制度标准、严格考核评价、深化信息应用,使后勤发展与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建立后勤一体化体制机制。

二、“三集五大”改革后地市公司后勤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集五大”改革后,地市供电公司体系机构设置中不在设立行政事务中心和车管中心,后勤管理职能划归办公室。办公室要对接省公司总经部、经法部、后勤部,造成任务过重、压力过大,直接影响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许多工作都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因此,后勤保障工作重心落在各地市公司下属物业公司、运输公司(或车队)上,而这两家单位缺乏职能部门的权威性,在处理问题时得不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处处遇阻。同时,这两家单位根本无法垂直管理到各县级供电公司的后勤保障部门,各县公司仍是沿用传统的封闭式后勤管理模式,自主开展各自后勤保障工作,直接造成地市公司后勤管理分散,体系不健全,后勤保障资源集中管控、集约配置能力不强。

2.人员配置不合理,队伍素质待提高

“三集五大”办公室后勤管理人员定编仅1人,而县公司后勤管理人员更是兼职,后勤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同时,现在的后勤工作涉及面更宽,工作量增大、工作节奏大幅度加快,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人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工作不够细致、不够及时,服务不到位,许多工作难以落实。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后勤工作还是一项知识全面型的工作,既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又有管理性的工作、协调性质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样样能做好,事事能应付,但后勤管理队伍的人员配置素质失衡,造成能者忙忙碌碌,庸者轻轻松松,不利于后勤部门自身管理和调动积极性,更与后勤人员应具备的办事高效、保障得力、服务优良的素质要求相悖,亟需提升后勤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增强驾驭后勤工作的能力。

3.服务机制不科学,保障资源不足

落实“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依法治企对后勤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后勤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倒金字塔机构配置模式造成服务缩水,办事凭经验、运作靠习惯、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降低了后勤管理的水平,降低了后勤工作的质量。同时,车况老旧、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严峻。后勤应急装备普遍缺乏,应急物资难于满足应急保障需求,房屋设施、公务车辆、办公设备、后勤物资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不高,动态管理能力不强。

4.管理闭环不到位,支撑执行力不够

管理的职能是决策和控制;执行职能是具体工作。管理和执行分开是依法治企的需要,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有利于工作的更好开展,这种情况下,工作的闭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执行分开后,支撑机构明显有了依赖思想,时不时存在办公室工作布置后,没有收到反馈,或反馈的质量不好。项目管理上,也往往因施工方在实施中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手段,对程序落实过程监管不到位,麻痹和疏忽了细节性的东西。工作能否实现,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详细、周到的策划,也需要实施中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度的落实情况。如果执行力不到位或不彻底,那所谓的管理就是空谈,闭环就会半途而废。

三、地市公司推行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原有管理模式的需要

“八项规定”和依法治企对后勤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后勤管理要求与传统后勤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以依法治企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后勤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适应“三集五大”对公司系统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要求。

2.树立大局意识,依法开展后勤管理的需要

后勤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筹划和运用好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从经费、物资等方面为全局提供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后勤管理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调整好利益分配,克服凭经验、凭关系办事的不良倾向,以法规为依据,以标准制度为准则,将后勤管理的一切活动纳入依法治企的轨道。

3.丰富管理手段,做好综合服务保障的需要

后勤工作是服务工作,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具有社会性、经济型、时间性、群众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丰富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为本单位服务,改变封闭式管理模式,招投标、业务外包委托等手段均是后勤保障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地市公司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后勤工作的基本点是管理、保障和服务。全面提升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能力,推动后勤工作创新发展,关键要加快构建后勤管理新体系,积极推进后勤工作标准化、信息化,稳步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化。

一要理顺和健全后勤管理体系

将后勤工作纳入“三集五大”体系的总体架构,规范各级后勤职能、机构和编制,构建各单位后勤一体化工作体系,加强本单位后勤资源统一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抓好属地化保障和服务工作。

二要加快标准化建设

构建全面覆盖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的统一标准制度体系,制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抓好标准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标准制度实施的考核评价,建立在实践中推进标准制度优化完善的工作机制。

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

用实、用好国网公司统一的后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房地资源管理、非生产性项目管理、公务车管理等主要业务模块的实用化运行,加强后勤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培训。

四要稳步推进市场化

在整合、用好内部资源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后勤服务市场化,逐步开放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利用社会先进的服务力量和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后勤服务。

五、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分析

根据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按照“三级五大”机构设置规范,公司明确全局行政后勤、车辆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为办公室。“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中未设立的行政事务中心和车管中心,从2013年1月1日起停止运作。成立后勤管理工作组,挂靠办公室,与省公司后勤管理部门对接。

(一)管理界面调整,实现集约管理

1. 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治企有关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停止运作“三集五大”体系机构设置中未设立的行政事务中心和车管中心。明确公司办公室的后勤行政管理职能,成立了后勤管理工作组,挂靠局办公室,行使全局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开展相关业务。

2. 以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局物业行政服务类项目、车辆管理服务类项目的受托方,支付相应的委托管理费用。委托专业物业公司开展公司各办公及生产场所日常物业基础管理、房产管理、公共区域资产管理、职工食堂管理工作;委托专业运输公司开展公司在用车辆资产管理、车辆安全运行管理、在用车辆调度管理,以及全局驾驶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业务集中管控,强化支撑能力

1. 物业管理“四集中、一统一”

在市区三环以内基层单位设立8个物业站,由物业公司派出专人驻点,对各站点食堂、绿化保洁、房屋修缮、办公用品采购进行集中管理。办公场所门前三包、与市政及社区的联系等,由物业公司统一负责。让基层单位从繁琐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生产经营工作。

(1)食堂管理。由物业公司统一负责各个食堂的日常管理,具体负责:厨师的管理和工资福利发放;负责日常食品的采购配送;负责食堂餐具、厨具和灶具的配备;负责食堂卫生管理和菜谱菜样的制订;负责食堂仓库物品进出库管理;负责食堂菜金的收支管理。

(2)绿化保洁管理。所有场所绿化保洁集中统一管理,由物业公司派专业保洁人员定人定点负责各场所的日常保洁和绿化管养工作,并在各场所按标准配置绿植。

(3)修缮管理。所有场所实行统一报修服务,小修小补项目,由物业公司上门修补。需资金比较大的项目,物业公司对现场进行查勘,确定修缮内容,并负责报请办公室申请立项,同时请专业建筑公司负责具体修缮工作。

(4)房产资源管理。物业公司受委托对公司房产资源进行管理,各需求部门新增、调整办公场所或租赁房产,均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2. 车辆管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加强车辆统筹调度,强化车辆集中管理,根据车辆用途及归口使用的原则,在运输公司统一调度平台的基础上设立7个车辆管理班组,按照各用车部门的实际需求,合理调度使用资源,同时以班组为单位做好车辆服务保障及车辆调度台账记录。

(1)车辆集中管控。根据国网公司、省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车辆管控体系要求,“公务用车和生产管理用车必须集中管控”,运输公司根据各用车部门的实际需求,合理调度使用资源,设立相关车辆管理班组,严禁将车辆配备到岗、固定到人、定向配置到部门,以班组为单位做好车辆服务保障及车辆调度台账记录。

(2)车辆日常管理。各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不得兼职驾驶公车,确因现场工作需要,经审批生产普通车辆可由生产一线员工兼职驾驶。严格实行兼职准驾制度,经审查和考核合格才可发放准驾证,生产普通车辆不得由各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和非准驾人员驾驶及定向使用,各单位车辆钥匙应由车管机构或所在车管班组集中管理,原则上不得将钥匙交由个人保管。

(3)车辆实时定位调度管理。车辆动态全管控,积极推行GPS车辆管理平台应用,加强GPS终端上线率考核,实现车辆定位管理全监控。全面使用车辆调度管理系统进行派车,严禁离线运行。严禁公务用车无派车单出车,应急出车应在24小时之内补单,实在因应急抢修原因无法及时补单的,应先向运输公司车辆调度员备案,并于48小时内完成补单。严禁给GPS终端加装开关或故意破坏终端。

(4)用车配置管理。各单位负责人公务用车及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有关规定,不定人定车,按工作需要调度使用,严格登记车辆用途及执行派车单制度。

3.后勤成本规范管控

(1)规范招标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后勤费用中小额物资采购及服务项目招标采购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发起对涉及到的食堂(卖场采购)、消耗类日用品及电器、饮用水、绿植临时租摆等相关物资、项目的招投标申请,并经由物资公司及招标机构进行正规的项目招投标,实现了物资、服务项目采购管理的合理化、合规化、合法化。

(2)规范费用开支,加强经费列支渠道及使用的管控,合理编制预算,规范取费,重新理顺后勤相关专项、归口费用的列支流程,进一步明确了我局福利费食堂经费及车辆管理相关费用的使用渠道及流程,如以当月盈亏报表报销食堂经费、严格以派车单报销过路过桥费、严格以车辆报修单报销车辆修理费等先报批后使用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后勤专项经费预算、审查和监督等归口管理机制。

(3)规范配置标准,建立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合理核定、分配和使用办公用房。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配置标准体系,切实降低成本。严格采购流程,严控审批环节,严把配置标准,具体落实国网平台采购原则。

(4)严格费用管控,车辆运行成本实施“一车一成本”核算,以车为单位,将燃油费、过路费、维修费预算分解至每辆车,不浪费不超支,实现可控在控。与原有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成本分解的传统模式相比,“一车一成本”模式更能有效实现单车成本控制,使全局车辆成本预算达到合理计划、精确管控的目的。

4.项目管理全过程管控

(1)事前管理,在项目立项之初,严格按省公司要求开展非生产性技改、大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方案编制,对项目必要性、项目方案及项目预算进行事前规划和研究。非生产性技改、大修项目经由国网公司、省公司审批通过后,经发展部下达正式施工项目,进入项目招标及施工准备阶段,严格根据下达的项目预算进行项目招投标,以确定施工单位。

(2)事中管理,项目经招标流程确定施工单位后,按项目工作内容安排工期,而后严格按项目施工进度进行节点管控。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对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从严对施工进度款进行审查把关,及时对现场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签证。

(3)事后管理,项目进入收尾和验收阶段后,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验收记录和签证材料的确认。严格按省公司项目进度控制节点安排项目决算审核,配合审计审核部门对项目送审材料进行审查。待项目完成决算后,及时收集汇整项目资料,并送公司档案馆存档。

(三)工作成效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集约、规范了后勤管理职能,明确了各层级后勤管理体系和支撑体系基本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实现公司后勤工作由分散向集约、由粗放向精益管理转变。

1.通过加大国网统一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台账整理),特别是车辆台账、房产信息、资产台账等整理工作,摸清了公司后勤家底,实现了后勤业务过程管控与在线管理,夯实了后勤基础管理

2.通过成本管控,构建后勤标准化工作平台,特别是加强费用预算、列支,物品、设施配置管理,食堂经营管理监控,车辆调度等工作,健全了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深化了辅助决策水平。

3.通过推进小型基建及非生产项目管理,特别是加强项目前期可研、设计及项目预算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控体系,提升后勤专业化管理水平。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思考、长期探索、长期实践和长期总结的过程。要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使后勤保障工作更好地为前沿阵地服务,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认真思考,仔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更换新思路,探索前进,深入推进后勤发展方式转变,把后勤资源管好、用好,并转化为有效的保障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各项任务,更好地为公司持续发展、电网建设和员工生活服务,为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栋才.强化后勤管理,提高综合能力,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保障.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后勤工作会议,2013,2.

[2]佚名.科学规划 集约发展 构建国家电网公司后勤一体化体系管理创新与实践.国网管理创新成果,2013,4.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职能转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0031-02

0 前 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想要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那么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一味扩大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生产销售领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微利时代的今天,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现在,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实现管理工作精细化才能在市场当中立足,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想要获得进一步提升,想要实现精细化和现代化就必须转变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已成为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想要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必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内容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想要实现职能转变,想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具体内容的了解。下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1 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财务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推行了许多年,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能说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没有彻底脱离财务会计基本工作模式的限制,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和意识上也未能从被动转向主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局限于账目记录、收支整理、凭证管理和审核等工作,处于被动管理阶段,这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从被动到主动就是要让财务管理工作从会计相关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通过自身的管理工作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真正以提升企业全面经营运作质量为目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关注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部门,如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而对于其他不会直接产生经营效益的部门关注甚少,如后勤保障部门、办公室等。但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加强对直接产生经营效益部门的关注力度,更加需要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要让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最大限度降低财务管理工作成本,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帮助企业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1.3 由执行向决策的转变

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就是按照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的决策结果进行工作,领导说要抓什么工作就抓什么工作,领导说要关注什么问题就去关注什么问题。虽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对命令的一种执行而非主动的管理。当今社会,企业在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要通过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出谋献策,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决策的职能转变。

2 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

前已述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从被动性向主动性的转变、从粗放向精细化的转变、从决策执行向参与决策的转变。要实现这些职能转变仅仅依靠我们坚强的斗志和正确的信念还远远不足,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必然涉及工作任务的增加和工作难度的增大,必然涉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的前提是真正提升财务管理总体质量。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呢?笔者认为,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这一重要推动力。

2.1 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转变必须建立在具有更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因为从被动到主动的职能转变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面变得更广,如果没有工作效率提升作为保障,就只会使财务管理工作负担加剧同时难以体现工作成效。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手工会计工作内容通过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处理,如凭证填制、账目记录、账目结算以及试算平衡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是人脑所能比拟的,且在正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运算错误率也远远低于人脑,这就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财务管理软件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实现所有数据的统一口径、能够提升数据共享的效率与速度,使财务管理系统具有更强的连续性、严密性及整体性,通过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使财务管理职能转变成为可能。

2.2 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监控能力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自身的管理来实现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有力支持,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渗透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为有效实现企业的当前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规划保驾护航。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自身本职工作的质量提升,更要实现对其他部门、环节的监督控制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能力的提升。首先,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网络建设能够通过对不同等级操作人员的权责设置来实现有效避免越权操作行为发生。其次,能够通过软件的自动化运行实现对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各项异常数据的及时预警与抓取分析,从而实现关键环节的有效监控,不仅降低了人工监控的成本支出,也大大提升了监控工作的实际质量。再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监控水平也有积极贡献,通过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所制定出来的预算审批、资源消耗及成本支出等各项指标都被自动化系统严格执行,除系统最高管理人员之外,其他人都无权更改信息参数,对于超标数据,系统将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或者直接予以拒绝,从而避免超支情况发生。

2.3 信息化建设能提升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实现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更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如果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则不仅不能为企业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反而还会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因为当今社会,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必须依靠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失去了信息,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和发展的引导,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对各方面信息数据的收集,能够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获取,如现金流向、人员动向、商品销售情况以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等,这样财务管理部门在掌握了大量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之后,就能够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决策献言献策,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柯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实现财务职能转变[R].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08.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5

近些年,虽然我国各行各业有所发展,但是运营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最显著的就是基层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遭到弱化,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也不是一日之功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弱化对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基层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工作和工作人员的不被重视

在很多基层企业单位中,很多领导对会计工作和其工作人员都不重视,在很多人眼里会计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是直接挂钩的而是间接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基层企业对会计工作的不够重视,所以有些企业干脆不抓这一方面任其发展去了,有的企业虽抓这一方面但是力度不够,同样导致这方面问题的出现。会计财务工作被领导放在了一个企业可有可无的位置,他们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就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削弱,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取消了财务部门。很多基层企业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不重视和不支持,片面的指导思想蒙蔽了双眼,使他们看不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财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低下,会计的地位和待遇都处在很低的状态,这样使得会计辞职离岗的几率大大提升。财务职能的缺失表面上看是节约了用人成本,但是却给整个企业的运作和经营发展带来了不便,引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

2.会计人员素质低

目前会计人员多如牛毛,更是有一批浑水摸鱼的人掺和在里面,不仅在业务上不精湛,更是在意识上缺乏进取的精神。近些年来企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疏忽,会计地位和待遇两低的现状,导致会计在行业的整体流动性很大,新手较多,其中也包含一些非会计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他们都很像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没有良好的知识能力使他们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也不乏一些混日子的不求上进的员工,不仅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技术水平更是追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这些都导致会计财务工作的业务能力低下,完不成应有的工作,对一些会计工作无所适从。

3.培训跟不上

由于基层企业对财务部门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就自然使得企业内部对其培训力度不够,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跟不上整个行业形势发展的要求。

4.管理乏力,制度不规范

在企业内部,对会计管理工作有所懈怠,相关的制度建设更是不规范,这些也都是造成财务管理职能削弱的重要原因。

三、处理对策

1.加强培训力度

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内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多一些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这是强化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关键。会计要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能停滞不前,满足现状,在这种要求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相关财务知识库,深入学习会计理论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和技巧,身为企业单位的一员更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如鱼得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的整体素质,才能为企业的财务部门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才能帮助企业做好正确的决策。企业要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与财政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完善本公司的管理培训系统,加强对会计的日常培训,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队伍,促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稳定财务队伍

由于基层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都处在两低的现状,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不断地更新人员不利于整个财务部门的稳定,要想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稳定财务队伍是很重要的,是其前提,一方面在缺人时可以吸纳新的人才进入以强大自己的财务部门的阵容和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那些思想和技术都不错的人员安排到财务的薄弱环节,使人才合理的流动,没有大规模的变化,确保整支队伍的强大和稳定。

3.合理的晋升机制

有晋升空间是每个员工的希望,这也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有效动力。在很多单位,财务人员一帮很难走上晋升领导的路,同时财务部门的领导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财务人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前景很迷茫,不知道发展在哪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部门人员的晋升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薪资待遇,解决很长时间以来会计待遇低、地位低的状态,是可以推动整个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的强化。

智能化业务管理范文6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2012〕58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根本性保障。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改革后,育种科研人员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视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新布局的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按规定开展种业领域相关研发活动后补助,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

三、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国家拨款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可以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也可以上市公开交易。要研究确定种业科研成果机构与科研人员权益比例,由农业部、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在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试点。建立种业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平台和托管中心,制定交易管理办法,禁止私下交易。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改变论文导向机制,加强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完善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加强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

编制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攻关五年规划,制定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等林木中长期育种计划,突破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各科研计划和专项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建立育种科研平台,公开招聘国际领军人才,打破院所和企业界限,联合国内研发力量,建立科企紧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

五、提高基础性公益能力

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理论、共性技术、种质资源挖掘、育种材料创新等基础性研究和常规作物、林木育种等公益性研究,构建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新方法,创制突破性的抗逆、优质、高产的育种新材料。国家财政科研经费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逐步减少用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杂交棉花和蔬菜商业化育种的投入。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国家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全国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健全国家农作物、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务体系,启动国家农作物、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按规定向社会开放。

六、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对国家级制种基地和制种大县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落实制种保险、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林木种子贮备等政策,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种子收储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在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区域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实行用途管制,纳入基本农田范围予以永久保护。研究建立中央、地方、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机制,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省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程序报批,国家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科技部在安排有关科研项目时给予倾斜;国土资源部门要强化对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用地的支持、保护和管理;海南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要加强对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使用管理。

七、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继续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交。各级农业、林业部门查处的制售假劣种子案件,要按规定的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开。要打破地方封锁,废除任何可能阻碍外地种子进入本地市场的行政规定。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规范种子营销网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种业发展的领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种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