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工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建工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建工程设计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1

由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额大、工程复杂,并关系到国有资金投资、社会公益和公众安全。一般而言,建筑工程设计能决定整个建设工程70%的成本,但是,建筑工程设计也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应借鉴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协同、信息传递作用和将工作量前移的思想,建立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法律体系,以推进工程设计法律风险防控。

本文着眼于建设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分别从设计合同签订前期(风险防范权重占25%)、合同签订(风险防控权重占50%)和合同履行(风险防控权重占25%)三个阶段论述设计法律风险点,并提出各阶段建设工程设计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2设计合同签订前期风险预控

2.1发包人主体资格风险预控

因发包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设计合同无效,会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认真审查发包人的主体资格,一方而调研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到工商局打印发包人的《企业信用报告》,通过互联网检索及请咨询公司调研发包人的信用情况,以确认其合同履约能力;另一方而,检查设计合同是否加盖发包人单位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被授权人(需要授权书)签字。

2.2设计人主体资格风险预控

因设计不具有符合承接项目的资质,导致设计合同无效,会给发包人和合理分包的主设计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发包人和合理分包的主设计应认真审查设计的资质证书,包括设计人是否具备建筑设计资质、设计资质范围和设计等级是否符合承揽项目要求,具体设计员的资格证书是否符合要求。

2.3设计合规风险预控

设计项目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也会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认真审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包括调研项目立项审批情况(发包人是否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等)、项目实际情况、项目用地性质、规划设计要点;审查发包方式是否合法合规 (依法应招标委托或直接委托)。

2.4项目设计投标风险预控

2.4.1招标信息正确性和响应风险预控

招标信息风险:因设计人获取设计招标信息不准确,导致投标文件不符合要求而失去中标机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取得招标信息并准确解读。按照法律规定和招标投标惯例,招标人在发出设计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后,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安排时间召开标前会议,解答和澄清投标人提出的疑问,或者设计投标人在规定时间内将疑问以书而形式寄给招标人,招标人汇集并研究后,作出统一的书而解答和澄清,并将解释、答复和澄清的书而文件送至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如果此解释、答复和澄清与原招标文件冲突或不一致,应以此解释、答复和澄清为准。

投标文件响应风险:因设计人的投标文件和标价未按原招标文件编制或不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导致设计失去中标机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应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准确把握其中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认真制作投标文件,审查标书是否完整,主要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4.2设计投标合作风险预控

联合体投标人资格风险:因联合体中的任何一方不具有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行为能力和资格条件,导致标书被宣布无效或合同被确认无效。为防范此风险,设计投标人在组成联合体前,应认真审查和筛选合作伙伴,着重审查合作方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行为能力。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其设计资质等级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

共同投标协议签订风险:因联合体未按照规定的时间签订并报送共同投标协议,或共同投标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联合体的投标被宣布废标或者无效,联合体成员间就共同投标事务发生争议和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联合体各方应签订详细具体的共同投标协议,协议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应明确约定共同投标的职责分工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也可约定某一联合体成员具体负责共同投标合伙事务的执行。联合体应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中标后联合体各方与招标人签署合同风险:因联合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以联合体名义与招标人签订的设计合同无效,设计人不能依法承接项目。为防范此风险,联合体中标的,必须由联合体各方共同与招标人签署合同,合同的履行应由联合体各方对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各方若对招标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在联合体内部就超过自己份额部分的责任,按照共同投标协议的约定向其他联合体成员追偿。

2.4.3设计投标人中途退出竞标的法律风险预控

设计投标人在投标文件的有效期限内撤销投标,导致缴纳的投标保证金被没收;若因此给招标人造成的信赖利益损失大于投标保证金,招标人还有权要求投标人赔偿。因投标在法律上是一种要约,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后,投标作为要约已经生效,在投标有效期内,该要约对投标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为防范此风险,投标人如决定撤回投标,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进行,即必须在要约生效之前。

3设计合同签订风险预控

3.1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约定不明确、不具体,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给设计人带来损失。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用地性质、建筑功能等。2)工程设计范围与内容:民用建设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红线内的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总图专业的设计,而涉及的玻璃幕墙、精装修、智能化、声学、舞台机械、舞台灯光、煤气、泛光立而照明、景观等专项设计,娱乐工艺、厨房工艺设计等特殊工艺设计,均需双方另议。3)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4)发包人将同一项目委托多个设计人的,应明确各设计人的设计范围与内容之间的界限划分和接口。设计合同范本最好采用住建部制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3.2设计依据和提供依据责任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设计依据不全而、不准确,或提供依据的责任不明确,给合同双方造成利益损害并带来民事、行政法律责任。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l)设计依据的名称、版本、内容要求、份数。2)提供设计依据的责任人及相应责任。发包人应提供项目有关批文、设计基础资料并保证其合法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有效性,如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提供上述设计依据,则应明确约定相应费用。设计应提供工程适用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如果工程要求采用国外标准、规范,则应由发包人负责提供资料原文和中文译本。此外,设计人应避免发包人将提供设计依据的责任或提供不准确、不完善的设计依据的责任与风险转移给设计。3)发包人提供设计依据的时限。对于部分不能及时提供的资料,应书而明确设计依据的条件如发生变化的责任及费用的承担,同时根据各地对非法设计的认定条件,明确部分资料发包人最迟提供时间,否则有可能而临非法设计(包括不出具正式文件、不提供后期服务、不提供咨询等)处罚。

3.3设计周期约定不明确或不合理的风险预控

因设计周期约定不明确或不合理,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设计周期应为相对周期,在发包人所提供的设计资料及批文等能满足设计人进行各阶段设计的前提下,开始计算各阶段的设计周期,且不包括设计人提交阶段性设计成果后,发包人审核与反馈意见的时间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批时间以及法定假期,避免约定提交设计成果的固定日期。2)约定合理的设计周期,并明确如发包人要求提前提交设计成果,需另行支付额外费用。

3.4工程设计质量要求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质量要求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设计质量问题。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设计文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符合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任务书或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所需功能和使用要求。工程设计服务质量要求应符合本专业服务标准规定和工程设计的标准和准则的规定。设计合同签订时,应避免约定设计人服务应达到最高标准要求或工程设计应获得某设计奖项。

3.5工程设计成果与交付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成果与交付约定不明确,导致设计人承担违约责任。为防范此风险,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设计成果的具体内容、深度(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设计成果形式、提交时间(应以上一阶段成果批准或同意后的一定期限为准)、地点、接收人。成果交付时应办理书而交接手续。

3.6工程设计现场服务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现场服务约定不明确,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或设计利益受损。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设计人现场服务的内容(解决施工中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定期参加重要的工程例会、解答业主咨询的技术问题和协助业主办理与设计相关报批手续),现场服务设计员的资格、数量、服务时间与方式、费用 (外地工程要限定含在设计费内的出差次数、天数和人数)等。

3.7工程设计费数额与支付方式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费相关内容约定不明确,直接导致设计人经济利益受损。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工程设计费是固定价或可调价。如果是固定价,应明确是固定总价,还是固定单价;如果是可调价,应明确调整标准、方式、程序等。设计费未包干的应约定为估算设计费。设计费包含设计人员赴现场的旅差费标准、额度,超出约定标准、额度部分由发包人另行支付,不含长期驻现场的设计工地代表服务费。2)工程设计价款的支付进度、支付方式、各次付费百分比及时间节点,支付条件应合理。如第一笔支付款项约定为定金,定金的支付比例不得超过合同总价款的20 %,并明确合同履行后,定金才能抵作设计费;若发包人中途擅自终止合同,设计人除不退还定金外,发包人还应据实结算此外,各阶段设计费支付应约定为可控日期,避免约定审批通过后等支付条件;尾款原则上不超过合同总价款的巧%,且尽可能分解支付,最后一笔设计费应在竣工验收阶段收取,避免拖延到工程质量保修期结束。

3.8设计变更与索赔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变更与索赔的标准、方法与程序约定不明确导致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发包人进行工程设计变更,应以书而形式通知设计。2)工程设计变更的依据和条件。3)设计变更产生的修改费用,通过洽商能解决的设计小修改,不再另行收费,但若发包人要求建筑功能性修改或同一处修改两次及以上,则经双方协商,设计人另行收取修改设计费。4)设计变更索赔标准、方法与程序。

3.9设计分包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风险预控

因工程设计分包约定不明确,导致设计人非法分包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合同签订时应明确约定以下内容:1)设计人不得将项目全部设计工作分包;2)设计人不得将建设工程主体部分的设计工作分包;3)设计进行工程设计分包须经发包人书而同意;4)工程设计的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类似业绩;5)设计人应对分包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负责,并由设计人向发包人提交分包设计成果;6)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设计业务再分包;7)设计人应就分包设计工作与分包单位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8)分包设计费的支付应当与发包人支付的相应工程设计费相协调;9)发包人要求指定分包单位的,应符合上述约定要求。

4设计合同履行风险预控

4.1设计依据欠缺风险预控

因设计依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导致设计周期拖后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发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合同约定的文件名称、份数、内容要求和提交时间提供设计依据。设计人向发包人收取重要设计依据,包括:设计任务书、地形图、建筑红线图钉桩图及电子文件、当地部门控制性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地市政条件、发包人确认并已经当地政府部门批准的文件、场地工程勘察报告以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使用要求等资料,发包人及当地政府部门对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等,移交资料时双方应办理签字或盖章手续。

4.2工程设计进度风险预控

因设计迟延交付设计文件,导致设计人违约而产生纠纷。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保证人力、物力,严格按照设计合同约定时间、内容、质量,提交设计文件;在进行联合体设计或设计分包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设计进度风险。

4.3设计程序性文件欠缺风险预控

因设计过程重要文件欠缺导致设计程序不合规,引起合同双方纠纷,设计人无法主张合法权利。为防范此风险,设计应收集好签字文件,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和审批文件、设计任务书、方案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方案专家评审会意见(会议纪要写明同意该方案通过)、当地规划局的规划意见书、发包人签字的《方案设计确认单》(须对方案认同并同意进入下一阶段设计)、扩初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扩初专家咨询意见书、发包人签字的《初步设计确认单》(须对扩初认同并同意进入下一阶段设计)、规划条件通知书、施工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桩基招标图和桩基施工图签收单(由发包人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签收)、审图机构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文件、建委备案书,签订补充设计合同以明确补充的权利和义务,来往函件、会议纪要等。过程文件须签发、签收、存档。

4.4质量风险预控

4.4.1设计法定责任风险预控

因设计未尽法定责任导致设计质量问题,设计方承担民事、刑事责任,并受到处罚。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依据勘察文件和其他基础性技术文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进行设计。要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设计文件绘制、校对和审核制度;明确各专业责任人,并建立设计保险制度。

4.4.2施工图交底不清风险预控

因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交底不清,导致设计质量问题。为防范此风险,设计人应将设计意图、特殊工艺要求,以及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中的难点、疑点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向施工单位作详细技术说明,并负责解释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疑问。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氯碱化工设计 工艺流程 盐水一次精制 食盐溶液电解 烧碱蒸发

1 引言

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目前国内工业烧碱生产方法主要为隔膜法和离子膜法。在电解法烧碱生产装置的工程设计中,优化选择建设规模、生产平衡能力及工艺流程是设计评价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探讨了氯碱化工设计中盐水一次精制、食盐溶液电解以及烧碱蒸发等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选择问题,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2 盐水一次精制的工艺流程

盐水一次精制的生产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传统工艺、膜法过滤工艺和直接过滤工艺。2.1 盐水一次精制的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流程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普遍存在至今,其一次盐水工序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普通操作人员易于掌握,设备运行稳定,不需要高频次的检修,维修费用相对较少。但生产装置大,占地面积多;一次盐水工艺自动化程度偏低,系统一旦出现异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长;由于砂滤器的存在,会产生SiO2二次污染。此外,一次盐水中SS含量相对偏高,增加了后道工序的处理压力,且对盐质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碳素管过滤部分操作相对复杂。

2.2 膜法过滤工艺

国内氯碱行业盐水精制中所用膜主要有两种:戈尔膜和凯膜。

2.2.1 戈尔膜盐水精制工艺特点

(1)脉冲式过滤。当运行达到过滤时间后,过滤器自动进入反冲状态,经放气、泄压、反冲,靠反向静压差而使滤饼脱落、沉降,经数秒后再开始下一个过滤周期。

(2)高流量一次净化。其过滤能力是其他过滤器的5~10倍,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固液分离设备。

(3)低压反冲可使设备在近于无损的状态下运行。

此外,由于膜极薄,可视为表面过滤,不会造成滤程堵塞,即使有轻微堵塞也很容易用酸溶解,机械损伤的可能性很小。

2.2.2 凯膜盐水精制工艺特点

(1)工艺简单,流程短。盐水中的悬浮物从1000~10000mg/L降至1mg/L以下,完全适合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中电解槽使用,也可直接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盐水精制。

(2)固液分离一次完成,无需其他附属设备,过滤精度稳定,处理能力大,节约了技术改造成本。

(3)与传统工艺比较,占地面积小,省去了清理澄清桶、砂滤器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此外,工艺降低了对原盐质量的要求,为原料采购提供了方便,盐水质量高且稳定,延长了隔膜的使用寿命,整个设备经过特殊防腐处理,可适应更宽松的酸碱度液体要求。

3 食盐溶液电解的工艺流程

食盐溶液的电解技术主要有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技术和离子膜电解技术两种。3.1 金属阳极膜电解工艺流程

由盐水工序送来质量合格的精盐水进入精盐水高位槽,溢流经预热器预热到65~75℃后经总管,再经加酸调节pH值5~6后,流入盐水断电器,断电后经盐水分管,进入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氯气、氢气和电解液,电槽产生的三个中间产品分别送氯气处理系统、氢气处理输送和碱液蒸发系统。

3.2 离子膜电解工艺流程

离子膜电解技术分为单极槽离子膜电解和复级槽离子膜电解两种,由于我国氯碱工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一般采用单极槽离子膜电解。以原盐为原料,从离子膜电解槽中流出的淡盐水经过脱氯塔脱去氯气,进入盐水饱和槽制成饱和盐水,而后在反应罐中加入NaOH等化学物质,出反应器盐水进入澄清桶澄清,再进入过滤器过滤,经树脂塔除去钙镁离子后进入离子膜电解槽阳极室。与此同时,纯水和液碱一同进入阴极室。通入直流电后,在阳极室产生氯气,在阴极室产生氢气和30%~35%的NaOH液碱。

4 烧碱蒸发的工艺流程

烧碱蒸发流程有顺流、逆流和错流三种,而常用的是顺流和逆流。

4.1 顺流流程

顺流流程是指进蒸发器的电解液和加热蒸汽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一套多效蒸发装置,电解液流向的特点是依浓度越来越高,而蒸汽压力却越来越低。在顺流流程中,由于串联蒸发器数量的不同,又分为顺流双效,顺流三效四体两路,顺流三效部分强制循环等形式。

4.2 逆流流程

三效逆流流程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流程,其流程可叙述为:来自电解或加料槽的电解液经预热后,由加料泵送入第三效蒸发器,其中的固体盐由循环泵送入离心机高位槽分离固体盐,分离后的料液或返回本效,或过料到第二效,第二效中析出的固体盐在旋液分离器中分离,同样分离后的料液用于过料或自身循环,第一效蒸发器利用其自身压力经采盐器采盐后进入闪蒸效,闪蒸后的浓碱放入浓碱冷却贮槽,经冷却后即为成品液碱。

4.3 流程讨论

评价一个蒸碱的流程,主要看其消耗是不是很低,强度是不是大,投资是不是小,运行是不是稳定。

4.3.1 效数评价

我们假定两个条件:一是在蒸发过程中没有热的损失,二是被蒸发料液与加热蒸汽温度相同。

由此可知,多效蒸发比单效蒸发占优。同时也必须看到,效数越多,其投资越大,要求越高,而且越到后面,节气越小,因此对于效数的选择,要进行综合评价。从目前的工艺水平来看,一般是三效或者四效为宜。

4.3.2 顺流与逆流流程的比较

一般来说,逆流流程比顺流流程优越,其理由如下:

(1)能耗低。第三效为真空效,沸点低,电解液可以不预热进效,浓效又是闪蒸效,还能自蒸提高2%的浓度。而且第二效的盐泥(含NaOH高)经过第三效(NaOH浓度低)排出,减少了浓碱损失。

(2)强度大。逆流蒸发尤其是增加了强制循环泵后,料液流动速度增大,传热状况得到改善,生产强度(指每单位加热面积,每小时内蒸出的碱量)提高。如三效逆流加强制循环法,其强度达7~8kgf/m2时,比顺流流程高20%左右。

5 结语

在目前氯碱工艺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工艺的可靠性、先进性,各生产单元都采用了许多新的流程与配置。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是严格控制好各项工艺指标。

参考文献

[1] 杨敏.氯碱工程项目设计中配置及工艺流程的选择[J].氯碱工业,2007,6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3

引言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的不断自我突破提供了可能性,发展绿色建筑就是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的未来建筑的新趋势.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后经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绿色建筑标准,我国已于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可见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1历史沿革

1.1第一阶段:工程技术制约阶段(19世纪末叶以前)在这个漫长的阶段,全球的建筑多是以柱式结构建筑为主.追溯历史,从许多伟大的古代艺术家、建筑师都曾构想了很多宏伟的大型公共建筑(如达芬奇的空中花园),以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但由于当时工程技术的水平太低,不能完成实际建筑对于跨度与高度的要求,也就无法实现他们的设计作品.

1.2第二阶段:工程技术相对自由阶段(20世纪)自从前所未有的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解决了跨度、景观、高度的种种限制,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览馆的设计中,建筑师们甚至喊出口号“没有建不成的设计,只有想不到的设计”.设计师们只顾考虑实现自己设计中艺术的造型,大量运用高昂的材料,忽视了可持续使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忽视了建筑设计与景观生态的和谐.例如,目前大量的造型冲击的建筑设计,只注重艺术表现力,挑战工程技术,忽视可持续和减少材料的使用(如迪拜的帆船酒店,北京王子饭店).1.3第三阶段:工程技术更新绿色建筑设计(21世纪中期———未来)在施工的工程技术得到解决后,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日益破坏的环境,人类城市建设必然走向节能环保、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化.因此,如何梳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一条可行性发展方向,即工程技术更新可以通过何种途径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实施性的保障就变成了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

2绿色建筑发展

2.1国外绿色建筑1969年,美国学者麦克翰(IanL•Mchang)所著的《自然设计》(DesignWithNature)问世,标志着绿色建筑学的诞生.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能源危机以来,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随后,英国剑桥大学派克教授提出了“自给建筑”.派克教授设计了一幢带有温室的小住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为住宅提供能源.太阳能集热器和风力发电装置保证了住宅的大部分能源.生活中的排泄污物等通过沼气发生装置提供炉火之需,地下蓄水池则使温度变化均衡,室内花园给住宅注入清新空气,整个住宅环境优美舒适,符合生态原则.现在,欧洲是当今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的前哨,对建筑生态环保的研究是当今欧洲建筑科技发展最迅速和最活跃的领域,欧洲建筑生态节能技术日新月异,其先进的生态节能理念、技术与实施体系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如“能量活性建筑基础系统”技术已基本成熟;“顶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的制冷供暖功率较强;“混凝土楼板辐射制冷采暖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体积小巧、隔音防噪;“智能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运营成本较低,市场前景看好;“双层架空地面”是高档楼宇地面构造的发展方向;“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巨大.

2.2我国绿色建筑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向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大城市集中.从数量上看,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1亿~l2亿m2,其中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年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在内的两批来自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10个建筑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现在,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3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实例

在2010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针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积极构思,运用世界上最新的工程技术手段,并结合各自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了许多具有节能、生态、环保概念的绿色建筑.今以日本馆、法国馆、波兰馆为例分析如下:

3.1日本馆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参展主题为“心之和、技之和”.其设计理念是建造一座“会呼吸的展馆”,与自然同命运、共呼吸.它既延续和继承了爱知世博会的主题理念,又融入上海世博会主题,使两者完美结合.驻足在日本馆前,人们可以看到这座被称做“紫蚕岛”,宛如生命体一般的弧形穹顶上的三个呼吸孔、三座排热塔以及透明夹层皮肤.展馆外观为淡紫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融合而成.外部由透光、轻质、高强、可回收利用的夹层薄膜ETFE包围,夹层中埋设有曲面太阳能电池,既可为建筑提供绿色辅助能源,又会随着阳光的变化及夜景照明的变化变换“表情”,使得建筑可以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加上突起的触角,充分地体现了“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建筑”这一理念.此外,日本馆的设计中还融入了一些古老的日本传统环保手段,以加强建筑的自然风冷.人工雾气就是通过人工制造的雾气,利用水从液体变成气体时从周围吸取热量的气化热来制造清凉的环境.展馆墙表的喷雾系统可降温而不湿衣.呼吸孔与排热塔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强化冷暖空气流通,同时具有采光、收集雨水、散水降温的“呼吸”功能,可减少空调能耗和照明用电.当夜幕降临,墙表照明明暗交替,建筑宛如生命体般缓缓呼吸.进入馆内,浅紫色的外表、骨骼与支柱融为一体,天花板自由过渡到地面,形成了宛如浑然天成的钟乳石洞窟般的全新景观,充分表达了展示空间的活力与流动感.在结构方面,由于日本馆采用了屋顶外墙等结成一体的半圆形的轻型结构,使得施工上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其中一部分将展示节能技术、净水技术等尖端科技.日本馆的设计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利用太阳能发电、可呼吸性表皮等相关可持续能源技术节约了石化类产品这种高碳排放的使用,也正是反映了设计师“彦坂裕”始终秉持的一条重要信条———“我们一直在节能、节材、节水、可再生能源和保护环境等各方面探索更优化设计.”

3.2法国馆所谓绿色资源就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可降解、可循环、可再生利用的材料以减少传统建筑材料等资源的浪费,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应保持建筑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并尽可能采取节水方式循环使用水资源,包括雨水收集系统,以节约绿化、冲洗等非饮用水的使用.法国馆的内庭院设计同样采用了绿色建材.实际上,这里的绿色建材恐怕是所有世博会建材中最“绿色”的.建筑师创造性地采用其研发的无土植物研究成果,通过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将植物作为构成建筑的“材料”,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垂直花园”.植物墙不仅为世博会环境增添了勃勃生机,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减缓噪声污染,降低建筑物吸收的太阳辐射,有利于缓解局部热岛效应.

3.3波兰馆兼顾绿色建筑理念,并考虑文化切入点.以可循环使用的木材、金属等材料,并采用最适合该材料特性的建构技术建造展馆的方式.恰当地将绿色理念与建筑美学以及地域文化统一在一起.波兰馆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建筑师合理选材的意图.这座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的设计,不仅仅外表抓人眼球,还以绿色环保的材料———木板进行建造.展馆外表层的剪纸造型选用浸渍激光切割胶合板,安装在一块一块的胶合板建筑模块上,然后再在模块的表面装上玻璃、聚碳酸酯,以及防水或防紫外线辐射的材料,构成墙体.在展馆内部,安装了半透明的PVC以及高密度聚乙烯合成纸的材料薄膜.展馆外部,入口处的地面和展馆内部都覆盖着一层浸渍木地板(俗称强化地板,经热压、成型的地板).

4绿色建筑的展望

为了使工程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应摒弃现代建筑中对于艺术造型和视觉冲击的过度追求,提倡将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工程技术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充分实现工程技术更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施保障的前提下,应以建筑单体为实施的主体,基于个体建筑绿色生态自组织,积极采用先进结构工程技术,如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等,逐步实现和塑造一个生态平衡的新城市.由此,做出了对未来绿色建筑的展望:

4.1自主利用绿色能源的建筑:防止开发能源对生态平衡破坏(1)风能未来的建筑能否利用风能,实现采集能量和建筑设计结合(如设计出一座对风能高度利用的大楼).(2)太阳能窗户与太阳能板相结合,采光的同时就采集太阳能.(3)自然雨水收集雨水不再需要排走,而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和一系列蓄水系统成为统一的供水系统.(4)生物能根据研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能量,能否将它们作为建筑的表皮,一方面遮阳,另外一方面提供能源.

4.2利用生活、生产垃圾的建筑:防止继续对生态破坏(1)废物利用成建设材料在美国未来建筑竞赛中,美国建筑学者提出了将垃圾场的钢材重新组合和利用成为一个自我修复的大楼.(2)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总是在拆迁中不断产生,能否利用它们达到回收目的,或者在设计中尽量利用旧建筑改造.

4.3处理净化和利用污水的建筑:净化已经破坏区域污水处理器成为建筑结构支撑,加入绿化和公共空间的污水处理器.

4.4自我生长、修复和净化污染的建筑群:理想城的设想(1)迁徙的城市设想建筑物可以如同生物体一样迁徙,躲避自然灾害.(2)自我生长的生物体假如有一天建筑物可以像生物一样可以移动,能够趋利避害,建筑表皮有机的组织,正如日本建筑师矶崎新提出的“新陈代谢”建筑.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大功率 发射机 远程实时 监看系统

中图分类号:TN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71-02

1 引言

时代的变化,现在科技的现代化,自动化技术显然已经成为当展最快、应用最广泛、最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推动了新技术,也是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在过去的一些时间和现在来比较,目前我国的短波发射机都是由计算机来控制的,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为现代化、科学化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主机看到显示出的一些数据,还有一些状态的指示和清晰明确,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一些对发射机的简单操作,然而这些操作都是由工作人员利用触屏功能来实现的,在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工控主机的屏幕和一些工作人员是相互交换的,体现出了其重要性和主要的一种途径,发射机上的一些实时状态和一些故障,技术人员主要是由屏幕所显示的内容来监看和判断和分析的。一般情况来说,在发射机工作时都会出现或者产生大量的噪音和热量,特别是一个机房却有很多部发射机,这样产生出的热量和噪音会更大,因此,工作的环境相对不是很好,也十分的恶劣,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留守室都会设在机房的附近,这种情况和状态下就很难对机房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能够进行系列的实时监看工作,在机器出现异常的时候也很难被发现,假如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发出一些警报,工作人员听到报警声之后要及时的进入现场和机房内,还要经过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其原因,然后进行维护和维修,这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无意之间和无形之间就白白浪费了好多时间,也浪费了最佳的处理时间,这样的状况就会为播音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可以把机房内的屏幕显示数据和工作人员的留守室内进行同步,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也可以完全的实现实时监看工作,随时监看发射机的动态,在日常的工作中尽量的要依靠完善、可靠、简单、不要对发射机进行改动,要及时的更新创新,经过努力把该系统应用到日常的维护工作当中去,这样就会为以后的播音工作提供一份最大的安全并且有力的保障。

2 系统介绍

2.1 实现方案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远程实时监看系统的硬件主要是由录播服务器、编码器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来进行组成。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为服务器的内置,在进行客户端登录时,会自动的提示安装的插件,不用在去安装其他的一些软件。实现的具体方式,首先利用编码器来将发射器工控主机上所显示的内容进行编码打包,形成数据形式,然后再将一些编码数据传送到局域网中,在由播报服务器机型数据收集,进行统一的管理,登陆录播服务器后,选择监看的发射机,这样就可以能够进行网络接收然后打包数据,经过解码处理后,就能够还原屏幕上的显示内容,最后达到远程监看的目的。

2.2 结构组成

结构组成是由每一部发射机的工控主机都要连接编码器,将视频的信号形成数据,然后通过在机房内进行交换过后及和用户处于一个网内,各数据可以根据用户登陆后的需求然后进行调取

3 系统核心设备

远程实时监看系统的硬件部分是由录播服务器和许多个编码器组成的。而且录播服务器是该实时监看系统的重要和核心,编码器是辅助配合录播服务器使用的。该系统的操作系统是服务器的内置,在登陆客户端时会自动的出现提示,安装一些插件,在也不用安装其他任何的插件。

3.1 录播服务器

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录播服务器,也是重要的核心部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信号进行相关的处理。其工作内容主要都是进行信号的同步录制和信号播出,也就是所谓的直播和现场播放,在该服务器的工作过程中,会自动的进行储存到本地服务器。就我国的现在的录播服务器来看,大多数都会具备触屏控制功能,可以及时的进行查询和设置等功能,并且可以依照工作的需要进行开启和停止操作,问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进行对系统的监看及管理与使用工作,与此同时系统还支持两种方式,系统还支持多级用户,比如,普通的用户、操作员用户、管理用户等,系统会通过用户权限的不同,在登陆后自动屏蔽不具有权限的用户和没有权限操作的功能。

3.2 编码器

VGA编码器的使用,一般情况来说都是用于配合录播服务器的,主要是负责信号的采集,并且支持很多种播放模式,可以完全满足工作人员进行监看。VGA编码器具备输入和输出的借口以及太网接口,可以使接入到的信号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硬件在网络上进行传送。VGA编码器在工作的过程中无需在要录制屏幕信号的计算机上安装其他的软件,在使用上也更具有实用性和方便性。

4 系统的特点

该系统在目前,只能通过视频信号线传输和网络传输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实现显示界面远距离全分辨率。以往的一些工作上的传输方式都会显现出传输的距离短,同时画面过于简单等缺点,在建设成本和效果上无法和网络传输进行相比较,网络传输的方式具备很多特色和特点,如以下几点。

(1)本系统基于网络,产品的架构采用分布式,可以把一些分散的屏幕信号在任意客户端上集中的显示出来,与此同时,监看的地点也比较随便具有非常的灵活性,在任何的地点任何接入局域网的地方都可以完全的进行实时监看,对于一些留守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监看工作,不会造成由于不能够同步带来的影响。网络的特性使该系统使用的范围比较大,在实用价值上也大大的增加了。

(2)在该系统的监看过程中,实现了分屏显示,在同个监看点上,一个屏幕上可以同时显示多个画面,监看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所有的内容都都集中到一个显示器上,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用再去轮巡和手动选择各个发射机的屏幕内容。

(3)该系统与屋里隔离,系统会根据发射机的控制来进行信号采集工作,并且不会直接接入网络,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很有效的进行了隔离工作,使所有的内容同时进行,大大的避免了网络带来的一些因素影响,完全的保证了控制网络的安全。

(4)系统的实际应用,在运行该系统期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机房中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发射机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会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了处理工作,快速的到达机房,对故障进行处理和维修,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反应能力和速度,该系统的实时监看主要都是在留守的工作人员的留守室,每间留守室都会配备相应的液晶电视,通过该系统能够同步显示画面。其他的网络客户端,不管是监看人员还是有关的领导都可以通过电脑监看发射机的监看工作状态。

5 结语

在以往的一些实际工作中出发,远程监看系统在日后的工作中被引进和应用是相对重要的,占据了核心,综合的运用一些成熟的相关技术,经过设计和完善建设,实现实时传输功能,该系统的技术人员会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故障,快速的采取应急措施,不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应急工作的效率,也大大的缩短了处理事故的一些宝贵时间,为日后的播出水平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轩.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安全保护系统浅析[J].广播电视信息,2013,06:94-96.

[2]刘斌.大功率短波发射机远程实时监看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2013,07:104-106.

[3]黄绍光.大功率短波发射机自动调谐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14.

[4]陈德泽,莫晓俊,陈祖雄.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监控及实时远程通讯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0,07:133-138.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5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得天独厚。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科普旅游展示、乡村休闲度假、农家乐等形式的新农村旅游符合黑龙江的省情。能满足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点,是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重要内容。

以下谈谈发展农业旅游的几点认识。

一、以农为本,统筹推进

从黑龙江省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培育民俗旅游接待户,推进旅游名乡(镇)建设、旅游名村建设,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丰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的内容和体系,发挥农民作为农业旅游的开发主体、建设主体、服务主体、受益主体的作用。

从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乡村旅游市场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打造农旅结合、城乡互动新格局。

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引导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以保护和开发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保护。

二、突出特色,产业运作

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引导个性化发展,打造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推进品牌建设,形成特色发展格局。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要严格按照市场化运行、达到经营规模化、营销网络化,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互动。建设精品、扶持龙头。

三、培育功能完善的旅游产品

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工程、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工程、乡村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训与就业创业工程、旅游质量提升工程工程建设。

建设系列乡村旅游示范区。构建乡村旅游精品体系。最先推出一批完善成熟的农村旅游新产品。逐步培育成乡村旅游精品。拓展和提升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的休闲度假功能,增强亲和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挖掘原生态村落、少数民族风俗和生产生活特色。加强对历史文物遗迹、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突出文化特色。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旅游名乡(镇)、名村品牌:开发建设以休闲、度假为主线的农业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产品,并引导其走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如厕难问题。

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职能向乡村旅游地延伸、覆盖。建立包括乡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提升整体的市场化程度。在机场、车站、等城市窗口向游客提供乡村旅游咨询服务。在重点客源地交通站点设立广告牌。推动分散的农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举办系列节会活动,提升产品形象。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设计、开发、销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抓好乡村旅游服务型人才的岗位培训和岗前培训。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旅游院校学习,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全面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体系,不断增强乡村旅游的“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品牌意识”。

四、建立保障机制,促有序发展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统一协调的多部门协作机制,统筹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战略: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鼓励社区参与,调整收入再分配机制。使旅游业成为乡村重要的产业和社区经济内容,让农民体验到从旅游业中直接获利的喜悦。实现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个体之间利益的再分配过程。研究制定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接待服务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并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

根据乡村旅游地域差异大、类型丰富多样等实际情况,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指导。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笔者在近几年先后走访了我省几家乡村游试点。尚志市将河东朝鲜族乡的四个朝鲜族村作为该县整体推进的试点单位,通过国家、省市建设资金扶持,村民自筹两种方式,投资近千万元用于道路、路灯、绿化、院墙等基础设施建设,栽花3万余株,植绿化树5000余棵。

绿建工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

1 路线概况

路线全长17。269km,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主线起点位于沽源县城东侧省道半虎线与桥东大街相交处,桩号K0+000,终点位于地房子村口与省道半虎线平交处,桩号K17+2690.181,全长17.269km。主要控制点:既有道路、塞外庄园、闪电河水库、三旗村、黑山嘴、地房子、省道半虎线。

本项目建成将为沽源县提供一条去往北京方向高等级快速交通通道,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和旅游环境,为沽源县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便捷、舒适、安全交通运输环境,能有力地促进沽源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促进政治稳定,能够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就业、改善生活水平与质量,对不同利益群体、弱势群体,以及对所在地文化、教育、卫生均呈有利影响,社会效益极其显著。在项目建设中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主要是土地利用涉及拆迁以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带来少量污染,只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2 项目勘察后设计方案情况

现场详细调查、勘测后,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并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结合县交通运输局意见,对局部线位做出适当调整。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曲线间直线长度作了如下规定。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其最小长度为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等于60 km/h时,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直接长度(以m计)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40 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对于K6+400-K9+900路段,初勘方案限速40km/h采用小半径转弯驶入水坝路段。详勘后认为初勘方案线位离坝头水闸距离较近,路线建设将对该水利系统产生影响。对该处线形进行优化增大转弯半径,取消限速40km/h。改善后路线与水闸之间达到安全距离且路线与泄水河道交叉角度好,有利于桥梁布置及整体行车安全。与水坝平行路段,路线沿水坝北侧坡脚通过,降低路基高度并进行相应特殊路基路面处理以保证道路整体结构稳定,避免对水坝现有防护破坏,使水坝保证现有水利功能。

3 平、纵面设计

3.1 平、纵设计原则

线形设计中,个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平面、纵断面规定,还应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的影响;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应均衡、连续;条件受限时,应考虑前后地形、技术指标运用等对实际行驶速度的影响;线形设计应注意同公路外部沿线自然景观的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的配合。

3.2 平面定线

路线全线利用现状既有道路,充分运用原有路基工程,以减少工程量;路线途径村庄时,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以“尽量少拆或不拆”为前提;经过田地时以“少占或不占”耕地为原则;既有道路线形不良路段,进行局部裁弯取直以改善线形;路线沿既有道路边线布设,单侧加宽,施工期间方便过往车辆通行。

3.3 平面设计

3.3.1 线形拟合

原有公路平面线形已与原始设计资料很大偏差,为确定原有道路平面线形元素采用拟合方法拟合。

拟合基础数据,现在测绘手段提高,新测1:2000地形图精度都比较高,拟合基础数据从1:2000地形图上获取原公路中心线坐标。获取坐标间隔,直线段每50m取一点,曲线段每20m取一点。个别界定模糊段落每l0m或5m取一点;设计中线形拟合采用直观估计、二分法相结合方法。拟合差控制在50cm以内。直观估计初值依据基础数据、规范标准、个人经验取定。

3.3.2 线位改线

不满足技术指标段落进行适当调整,经过拟合现有道路平面线形元素已经获得,对于不满足技术指标段落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调整半径使其满足标准。受地形、地物、工程具体情况限制,双侧加宽有困难的段落,采用部分平移线形或完全单侧加宽的方案。路线共设弯道21处,最大偏角92.424°,平均每公里交点1.216个;最小半径200m/1处;平曲线长5.575km,占路线长度32.283%。缓和曲线均满足超高缓和段所需的长度需要,并以5为倍数取整。

3.4 纵断面定线

3.4.1 加宽路段的纵断面设计

由于施工误差、路基沉陷等因素,原路纵断面线形已与设计资料有很大偏差,加宽路段纵断面设计采用拟合方法。拟合基础数据,由于根据路面状况,经过计算分析不同段落需加铺不同厚度路面,新设计线位要满足各处保证最小加铺厚度要求又不能比设计加铺值高出太多以免经济浪费。根据实测地面线、不同段落加铺厚度、考虑横向超高因素,虚拟一条地面线作为拟合基础数据。桥涵构造物处控制高程,由于桥面铺装也要加铺、个别净空不足构造物要加高,纵断设计时要满足桥涵处控制高程。

3.4.2 新建路段纵断面设计

路线利用既有道路路段,纵断面趋势与既有道路保持一致,在现状高程基础上统一抬高新建路面结构厚度;主线在K6+300至K6+900段存在挖方,并设置闪电河中桥一座,设计时严格按照规范控制纵坡与坡长;纵断面设计高程为道路中心线高程,高程控制由桥涵设计水位高程、过水路面控制标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既有道路路基高度计算所得;K6+830至K9+000与闪电河水库堤坝平行路段纵坡为0,该路段设为过水路面,并设置单向横坡-3%,路面排水利用横坡排入道路北侧拟建边沟;充分考虑纵断整体填挖平衡,土方就近利用;结合平面线形进行纵断拉坡,尽量实现平、纵协调搭配。

3.5 纵断面要素设置

主线最大纵坡-3.597%/1处,最小坡长180m/1处;最小凸曲线半径3500m/1处,最小凹曲线半径6000m/1处;竖曲线长6378.594m,占路线长度36.936%。

变坡点桩号均以5为倍数取整;竖曲线半径以100为倍数取整。

4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

4.1 标志、标线

标志、标线严格按照《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范执行,力求标志、标线齐全、功能完整,意思表达准确、到位。标志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图形应按照规范要求准确设计;同类标志应采用同一类标志版面,设置相同支撑结构形式。标志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标志下边缘距路面的高度不得小于120cm;连续设置的纵向标线,应根据需要每隔10-15m设置排水缝,宽度在3-5cm;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不宜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

4.2 护栏

在高填方等其他车辆可能驶出路外的危险路段,应设置相应等级护栏。护栏安装在土质路段时,立柱直接打入土中;护栏安装在小桥涵、通道等构造物时,立柱安装在构造物预埋法兰盘上;过水路段根据路线的右侧水坝,在两侧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钢护栏,钢护栏基础与混凝土路面一同现浇,以保证行车安全。波形梁护栏端头迎车面采用外展地锚式端头,混凝土护栏两端采用钢护栏端锚相连;波形梁的连接处至少应有一个防盗螺栓;钢护栏立柱所采用的钢管应完整连续,不得有横向焊缝。

5 施工注意事项

路线采用中国-北京54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114°。施工中注意加固和保护各导线点,如需导线点加密、迁移或重新恢复,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要求;各变坡点位置应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变更;在施工放样中小桥涵以先放中桩,然后沿路线方向量取其构造尺寸,大中桥梁放样中应始终置仪器于距桥梁较近控制点;施工应严格按照安全设施基础尺寸浇筑,并掌握基础预埋螺栓的位置;路界碑设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每500m两侧各设一块。

6 结论

路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作,涉及并影响到道路设计各个方面。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经过反复平面定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检查、平面调整,才能设计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实用路线来。目前各种计算机路线设计软件为路线设计者提供了很多方便条件,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线型组合更为美观上确定出最优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 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