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护理新技术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3-02

骨科急诊患者多为肢体受到严重创伤,由于发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所以病人在思想上多数都没有准备。骨科急诊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流血、极度疼痛等症状,这就在无形中加剧了急诊患者的心理负担,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忧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严重的生理病痛会诱发出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积极建设骨科急诊患者的身心安全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症状

以患者至上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生理健康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对于手术医治疗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对于整个医疗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护理会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会提高患者内心的安全度,从而使患者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配合整个手术过程的开展。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内心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对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做具体分析是骨科急诊手术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症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高度紧张、恐惧。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因此患者多对病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伤痛患者往往对病情缺乏客观性把握,会盲目加重对病情的认识,致使患者会加重自我心理负担。同时在短时间内医院环境与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陌生性,这也会增加骨科急诊患者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更有患者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疼痛等过分害怕,也会增添患者内心的消极因素。

1.2焦躁、思虑过重。许多骨科急诊患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对自身的疾病手术做整体性认识,在其自我意识中会严重化自身的病情,更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上。面对伤势患者缺乏乐观性心态,有的甚至会纠结于手术费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这些都会使患者思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

2要有针对性做好手术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2.1手术进行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尽快排除骨科急诊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医患关系,使病人能够迅速适应医院的环境与新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要亲临病房对病人进行细致地了解,了解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概况做整体性了解。依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及伤势情况耐心、热诚地对其进行安慰与鼓励,及时向其阐明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其大体介绍一下有关手术的基本注意常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努力获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要切实了解患者的心声,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对待患者,使患者从内心深处信赖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2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进一步成为了患者心理上的依赖对象。手术室陌生的环境、手术医疗设备的操作声、患者暂时远离家人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因此医护工作人员在这一阶段更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的手术,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与重视。医护人员专业的工作形象会给患者心理带来稳定踏实的安全感。为了有效降低患者对手术与疼痛的恐惧感,医护人员可以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进行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敏感度。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动作力度不要太大,时刻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服务要周到细致。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意愿要求,要对患者的疑虑与要求做耐心的介绍与细心的回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督导,尽量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放松的最佳状态。

2.3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为病人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向病人详细解释疼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采用止痛药物缓解病痛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可列举同类病情的康复例子,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要求其家人以及单位同事等常来探望,这对于稳定病人情绪,加快康复速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手术后随访

术后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后第二天到病房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恢复情况进行手术后康复指导,通过了解病人术中体会检查自己的工作,评价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通过加强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中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做到医、护、患三方满意。

4讨论

如果患者在术前能够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术前接受心理护理和未接受心理护理的病患进行对比,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术中,血压较低,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后恢复较快。术前的消极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手术期间的心理护理,会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为手术成功铺平道路。对于急诊骨科的患者的心理护理,着重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急诊患者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信心,使之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通过术前讲解,使患者对手术和预后有明确了解,这样可以促进手术快捷圆满的完成。

(3)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这样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旭波.谈谈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21期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 急诊;手术;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受到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1. 外科急诊手术常见心理特征

1.1恐惧对抗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不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害怕手术引起剧痛、大出血、后遗症甚至死亡,担心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担心术后会造成生育、容貌、及肢体上的生理缺陷。因此对手术非常害怕,甚至拒绝手术治疗。

1.2疑虑担心心理 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情况缺乏了解,怀疑医生的诊断和手术能力,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不能正确对待手术的成败问题,总担心自己得不到有效的最佳治疗,因此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手术治疗心事重重犹豫不决。

1.3悲观自悲心理 患者由于大多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从而悲观绝望,对现代医疗手段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厌世情绪,对医生的诊断极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1.4惊慌急躁心理 患者对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或大出血等症状惊惶失措,出于强烈的求生本能,急于解除痛苦,误认为刀到病除,因此情绪激动暴躁,匆忙要求尽快手术治疗,而对必要的术前检查诊断缺乏耐心,对不慎手术可能引起的后果不予考虑。

2.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大多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心理准备,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应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方式,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在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的情况下,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如利用接患者入手术室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3. 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硬膜外、臂从、局部麻醉等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神志清醒,护士应关心询问患者冷不冷,是否需要盖被,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必要时握紧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其消除顾虑,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输液、行麻醉穿刺、摆、上束缚带都应向患者解释,以免操作的突然刺激加重患者的恐惧。如有些患者要求不用束缚带;有些患者要求垫高枕;有些患者感到口渴要喝水;一些胃穿孔、肠梗阻、腹痛患者以及剖腹产患者难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等,在病情和操作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不允许的,我们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释。部分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如出血性休克、肠梗阻等,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如友善的目光,主动挽扶患者,抚摸年幼患者等,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患者入院时间短,对医生的了解不足,难以对医生产生信任感,故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应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动作敏捷,各项操作要作到稳、准、轻,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另外,应根据不同手术向患者讲解可能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听到一些手术器械撞击声及注意事项,如腹部手术中牵拉脏器会有牵拉痛,食道异物取出术插入食道镜时会有不适感,告诉患者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骨折上钢板,使用电钻,置入髓内钉等会有器械的撞击声等,听到这些声音不必紧张。因此,护士在清点器械及操作时,动作要轻,工作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4. 做好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士应关心手术患者的康复,术后不定时到病房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等,通过术后随访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听取患者的意见,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 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心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对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中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而且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均有重要作用。施行心理护理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和各项操作,对患者如对亲人,增加患者的信任,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顺利结束手术。我们体会到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香云.手术病人的心态类型及心理护理.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4):108.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急诊手术;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09-02

急诊往往是指患者的病情突然且十分严重,需要立即接受医疗救助的临床情况[1]。而需要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往往是突发性遭到巨大的创伤,以至于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的生命。通常患者在接受急诊手术之前,由于自己受伤较为严重,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进而影响之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本人对即将接受急诊手术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进行了临床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名,其中男性患者57名,最高年龄68岁,最低年龄21岁,平均年龄35~36岁;女性患者43名,最高年龄70岁,最低年龄19岁,平均年龄37~38岁。以上100名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待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这100名患者中,其中50名患者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剩下的50名患者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并工作中应该认真负责,就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较急等特点,工作中必须争分夺秒,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来对患者进行各项抢救工作(吸氧、输液等)。并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须的皮试检测[2]。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患者,则采取约束带固定,并和其本人及亲属充分的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以免引起患者及其家属不必要的担心。

1.2.2 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①关心体贴患者。无论患者的经济条件如何、是否有着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对患者均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尽心尽力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疼痛,并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鼓励,使患者感觉到此时的护理工作人员是其最重要的人,以使患者能配合手术前的各项护理工作[3]。②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过程中,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特点,给予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并让每一位患者点燃战胜疾病的希望,使他们可以面对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在此过程中一旦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因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温和的语言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得到患者的信任及理解,从而确保患者可以以一个最佳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手术。③ 不同患者不同对待。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情况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等情况,针对此类现象,因根据所护理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护理工作。如对于老年患者,则应该不厌其烦的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并积极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以打消患者的顾虑,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4]④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应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工作,即对本院的医疗仪器设备及技术力量进行介绍,并同时告知接下来手术的相关信息,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接下来要接受的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感及一些不安情绪。让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护理后,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35例,失败15例,手术成功率为70%;观察组患者中,成功43例,失败7例,手术成功率为86%。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急诊患者由于病情的突发性及严重性,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以下几种情绪:①急诊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由于担心手术能否成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②部分患者在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后,由于情绪波动较为剧烈,极易出现愤怒、冷漠不愿面对自己已经受伤的现实。③部分患者由于对医院比较反感,从而出现悲观、消极配合治疗的情绪。④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由于不知道自己所患的是什么疾病,而产生恐惧感。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汇总比较

组别N(例)成功(例)失败(例)成功率(%) 观察组50437 86 对照组503515 70

以上几类情况极为常见的急诊患者所存在的正常情绪。针对以上患者的各种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营造一个轻松的护理环境,从而使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接下来的手术治疗。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接受心理护理治疗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6%)要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70%),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总之,急诊患者手术前接受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之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蒋爱军.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J].河北中医.2010,32(03):444~445

[2] 王云娥.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07):2434~2435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1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本院介入科2009年2月~2011年7月急诊行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例。年龄26~82岁,平均64.8岁。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分别是右冠状动脉66例,左前降支45例,左回旋支20例,多支病变55例。术中只解决罪犯血管,植入支架1枚者112例,植入支架2枚者40例,植入支架3枚者12例,行球囊扩张后未植入支架者22例。手术分径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后再灌注良好。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AMI患者入院时由于对病情不知情,绝大部分有剧烈心前区疼痛,自觉症状危急且明显,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且对手术无心理准备及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处于茫然状态,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状态,甚至对可能死亡产生恐惧感,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应做到忙而不乱,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应亲切恰当,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护士要主动热情的为患者服务,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此项技术是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细心讲明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整个操作是在完全清醒状态下进行,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消除家属疑虑,疼痛剧烈者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1.2.1.2 术前准备 接诊患者后,迅速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迅速采集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电解质、出凝血时间,为PCI做好准备,询问患者过敏史,进行术区备皮,术前排尽小便,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备齐抢救器材及抢救药物,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并做好交接班。

1.2.2 术中护理

1.2.2.1 心理和舒适的护理 护士在实施抢救的同时,应运用正面的语言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稳定患者情绪。主动与患者交流,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发生室颤的患者,除颤时的疼痛感、濒死感,患者感到十分恐惧,大多数患者会有一过性躁动,此时易发生坠床。这时心理支持尤为重要,护士应拉住患者的手臂,使其感到是安全的,让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使手术继续进行。患者出现呕吐时及时擦干,并在下颌部垫小方巾,使患者感到舒适[3]。

1.2.2.2 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积极配合施救 主班护士负责备台,准备手术材料,对手术步骤要清楚,明确梗死血管病变位置,并预见性地准备所需物品、药品,为手术节省时间。监护护士负责将抢救药品抽好备用,注意固定好患者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发生抽搐而导致液体通道脱落,护士观察病情时要以心电变化为重点,术中可能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而危机患者生命,故及时有效地除颤和监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因此除颤仪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一旦发现室颤波形,应立即实施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1.2.3 术后护理

1.2.3.1 常规护理 术后送回CCU 病房,绝对卧床休息24~48 h,病房处于安静状态,术侧肢体制动24 h。吸氧:术后48~72 h 应常规鼻导管输氧2~4 L/min 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挽救低氧的心肌细胞,以利于改善症状。动态心电监测。多饮水,一般6~8 h 饮水1 000~2 000 mL,以利造影剂排出。局部伤口观察:拔除动脉鞘管前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半小时观察记录1次,连续4次,如穿刺处渗血,汇报医师予以压迫止血及加压包扎,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下降、颜色苍白,应通知医生予以适当松解弹力绷带,严格交接班。停肝素4 h后拔管,压迫止血后。用多层纱布及宽胶布加压包扎,用1 kg砂袋压迫6 h[5]。加压期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大小便及咳嗽时用手压住伤口,以防出血。解除压迫后可在床上翻身,然后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制定活动计划,不可操之过急。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双下肢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有无肢体局部疼痛、麻木、肿胀等血管栓塞现象的发生。

1.2.3.2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对安全性的担忧可能降低,但如果出现疼痛、穿刺点出血及可能的心律失常随时出现情绪的波动,护理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介绍治疗成功病例,让患者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时解答疑问,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1.2.3.3 舒适的护理 急诊PCI术后,需卧床48~72 h,且绝对卧床时间不少于24 h,常会出现背部酸痛、焦虑、肢体麻木、烦躁、食欲不振,并且由于改变了大、小便的习惯,很容易出现尿潴留、便秘等不适,可给予按摩患者腰背部,应用各种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局部的不适,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不吃甜食、牛奶等易引起腹胀的食物,给予诱导排尿或下腹部热敷的方法促进排尿,必要时进行导尿,便秘者给予蜂蜜、番泻叶等缓泻剂。

1.2.3.4 出院健康指导 半年内每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3~6个月复查1次,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了解有无再狭窄的出现。指导患者戒烟酒,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降低体重,积极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危险因素,以减缓冠状动脉硬化。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 结果

本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中有3例出现室颤,通过及时处理和密切观察,病情稳定后,顺利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救治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对AMI患者行PCI治疗要迅速、准确、及时,设有急诊绿色通道,做好PIC各种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加强监护,认真观察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多有严重紧张和恐惧心理,而这些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术中进行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完成的重要步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6]。AMI早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兴奋性增高,易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同时由于手术时各种导管、抗凝剂、造影剂、血管鞘管的应用,使介入治疗并发症易于发生,通过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且在服药、饮食、运动和心理方面给予指导,与患者及时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心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璇.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治疗与护理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11(3):98-99.

[2] 周秋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处理及转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5.

[3] 李婷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护理[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3):306-308.

[4] 余群英.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造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室颤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27-28.

[5] 郭薇,巴宁.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术后护理[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13-214.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5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3岁6个月,面部多处被人咬伤后6小时来院。伤口大小不等,最大可见2cm×3cm,皮缘参差不齐并伴有部分皮肤撕脱,最小1cm×1cm,局部瘀血、红肿。待肠道准备好后在全麻下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

2 心理分析

因为患儿于第一天上幼儿园被同龄儿童按压在地咬伤,所以对陌生的环境产生严重的排斥和恐惧心理。接触陌生人也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加上伤痛带来的惊骇、恐惧等情绪。如果患儿不能得到很好的安抚和调节时,在局麻下强行进行的手术,会给患儿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并且会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哭叫、痉挛等症状,影响手术进展。患儿情绪上十分依赖其家属及监护人,当患儿手术前,家属表现若惊慌失措,过于紧张不安,往往会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做好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

3 护理措施

3.1术前:巡回护士接到通知后,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语气温柔和患儿交流谈论些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做朋友,拉近距离,增加信任度,降低其恐惧感。安抚家属情绪,告知家属其情绪变化会影响到患儿情绪,嘱其克制焦虑不安的情绪。可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项目及意义及麻醉方式和配合等。指导家属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并让家属鼓励患儿、增加患儿的信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提高工作效率。

3.2术中:带患儿到充满童趣的儿童手术间,像亲人一样患儿,增加其安全感和信任感。并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可拿出玩具引导患儿配合使其降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及排斥心理。因患儿是被压按成仰卧位咬伤的,十分惊惧仰卧在陌生的手术床上,若清醒状态按压下给患儿进行相关操作,会给患儿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可由巡回护士抱着患儿进行吸入麻醉镇静后再进行相关操作,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术中让患儿处于功能,防止肢体受压。

3.3术后:麻醉恢复期间,让家属一同陪在身旁,减轻其分离性焦虑,增加其安全感。关心患儿感受,并表扬患儿勇敢、坚强。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指导。

4 讨论

小儿头面部是机体最外露的部位且头面部血供丰富,外伤后出血较多,加上小儿恐慌啼哭,给医患双方都带来很大的影响[2]。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的患儿来说非常重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不但能有效地减轻患儿痛苦,并且是手术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健。患儿受伤后, 家长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表现得非常强烈, 独生子女的家长, 都把孩子视为珍宝, 突然的外伤, 不论愈后如何, 家长的心理一时难以应对[3]。但往往患儿情绪受家属影响很大,所以患儿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属及监护人的心理支持,父母亲的倾向性可以变化为儿童的倾向性,因此对急诊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对其陪同家属的心理支持也同等重要。两者兼顾才能对做好对患儿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雪芝.小儿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 26:110-112.

[2]崔小莉,徐保安.小儿头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急诊美容缝合[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下):29.

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

随着人口的日趋膨胀和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与意外伤害发生的比例日益增加,使得急诊患者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急诊患者生命处在危险状态,家属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心理紊乱和情绪变化。在急救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家属常被隔离在急诊室外,故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常被忽视和忽略。由此看来,了解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及焦虑因素帮助急诊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危机是非常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对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400例急诊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例(回收率96.7%)其中男性185人,女性105人,重症患者家属178人,一般急诊患者家属112人,自费患者195人,公费95人。

1.2方法:采有问卷调查法。包括病后或伤后来院时间,急诊患者诊断,医疗费用来源,患者家属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角色,急诊患者家属情绪:焦虑、恐惧、悲伤等,回收全部问卷后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按序排列。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心理需求比较结果表明,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高于一般急诊患者家属,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高于公费患者家属,但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高于男性家属P〈0.05。见表1。

2.2心理需求表现:调查表中列出15项具体心理需求,根据个体心理需求比较,我们将前10项按序排列。见表2。

表1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比较(略)注:*P<0.05(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一般家属需求比较);P>0.05(自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公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比较);P<0.05(女性家属心理需求与男性家属心理需求比较)

3讨论

心理需求系指个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此要求如能满足则能解除或降低其焦虑与烦恼,而且能改善目前状况的立即感觉,能增加舒适及幸福感。所以针对急诊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切不能等闲视之。我们针对他们最迫切的10项心理需求作以下一些护理工作。

表2前10项心理需求按序排列(略)

3.1 抢救患者的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患者家属确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需求。重症急诊患者多病情凶猛,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或因过分不安对患者态度也失衡,家属的种种焦虑表现均可使患者受不良感染[1]。急诊科患者和家属由于对疾病创伤环境突变等突如其来的缺乏心理准备,普遍存在精神紧张和各种情绪变化反应,由于时间紧迫,护患交流不够,往往患者及家属迁怒于护士[2]。护士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的救治患者,减轻患者肉体的痛苦,另一方面,应安慰家属要面对现实,配合好医护人员,正确对待患者,使其有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救治护理工作,这也正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

3.2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利用心理学规律解释,当一个人感到悠闲时,时间总是过得忙碌,而被焦虑,恐惧,烦燥等负性情绪所充斥时,则会让人感到时间慢长[3]。病人在急诊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检查交费、化验、治疗处置、取药等。要完成上述手续,必然产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让病人感到很不方便,秩序乱,拥挤,效率低[4]。因此简化急诊流程,由预检护士分诊?看病?挂号取药同时进行。急诊病人始终坚持“先抢救,后交费”的流程模式[5]。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应诊时间,缩短心理等候时间。

3.3及时向家属解释病情,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抢救生命,而所收治病人多数病情凶险,常需要就地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医护人员对病人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时,给同室病人和家属加重了心理负担。要诚垦解答病人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家属焦虑的心情,避免不必要的冲突[6]。

3.4 耐心对待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由于受自身文知识的限制,对疾病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因而产生茫然和焦虑。医护人员应将与患者病情有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家属,使其早了解相关知识,消除顾虑。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患者家属最明显的10项心理需求,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应作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告知病人的病情及预期进展,有无生命危险等。目前所作的治疗和检查情况,诚实回答家属的有关提问,确保急诊患者得到最好的医疗处置。这样可降低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使其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体贴,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使患者能在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接受救治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芳伟.王春芳,病人家属的心理关态[J].实用护理杂志,1987.31.1(10):28.

[2]赖瑞南,姚晓红.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及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8(11):273.

[3]Thompson S, yarnold P,S,Adam S,etc ,How accurate are waiting time recep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nn Emerg Med,1996,28:652-656.

[4]叶政书.卓凯星主编,现代医院科学管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