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低碳新技术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吐鲁番;设施温室;菟丝子;发生特点;绿色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90-02

1 引言

菟丝子属旋花科菟丝子属,是典型的一年生双子叶全寄生性杂草,是我国的二级检疫杂草。在吐鲁番地区菟丝子大量寄存于大田葫芦科、豆科、菊科等植物,2009年以来随着吐鲁番地区设施温室的迅猛增长,菟丝子迅速蔓延至设施温室内,给设施西甜瓜、番茄、葡萄、空心菜、韭菜等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

菟丝子是茎叶全寄生缠绕杂草,无根,橙黄色。种子萌发时无色,幼苗时淡绿色,寄生后茎转化为淡黄色。茎有较多分枝,有较强攀缘性呈丝线状。白色小花,花多无花梗。花冠管状、壶状、球状或钟状,花冠裂片宽三角形。果实蒴果球形,含种子2~4粒。

2 危害特点

(1)种子萌发丝状菟丝遇到寄主,迅速缠绕到寄主上,在接触部位长出吸器并伸入至寄主韧皮部,其细胞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收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造成寄主的输导障碍。同时大量的菟丝子缠绕寄主,影响寄主叶片光合作用而生长不良,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造成寄主黄化,严重时成片枯死。

(2)被清理的菟丝子中有顶端生长点及分支生长点的菟丝子片段,其茎顶端会继续通过缠绕在瓜菜寄主的茎或叶上,然后在缠绕部位长出吸器,通过吸器吸取寄主的养料而存活,从而继续产生寄生危害。而没有生长点的菟丝子无法继续长时间缠绕寄主而死亡。

3 发生特点

(1)该地区新建温室土壤为生土,菟丝子主要因施用未腐熟畜禽粪肥,与寄主种子混杂等方式传播,温室内菟丝子成熟种子散落在土壤中次年加剧蔓延。

(2)在设施温室内,菟丝子种子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开始萌发,当气温升至15℃时,一般在3月初萌发幼芽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绿色丝状的菟丝,旋在半空中,1~2d内遇到寄主后即缠绕之上(温室西甜瓜、番茄等蔬菜本地2月份定植),茎缠绕后长出吸器,借助吸器固着寄主,5~7d 后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朝向土壤一端菟丝逐渐枯死使菟丝子彻底脱离土壤,约需40~50d幼苗开始现蕾,10~15d后开花(本地温室时间为5月上中旬),20d后菟丝子果实,即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菟丝子从萌芽出土至种子成熟约需80~90d,开花结实顺序从下向上,具有连续性。

(3)菟丝子离体后存活时间与其拔除的剩余长度呈正相关。10cm以下的菟丝子片段很难存活,成活率随片段的长度增加而增大,可能与片段携带的营养有关。片段在吸取寄主营养之前,要经缠绕寄主、长出吸器,这段过程要自身投入一定能量,长的片段携带的营养物质较多,支撑吸器完成过程的时间也越长,所以长的片段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短的样本。

(4)菟丝子离体片段的再生能力较强。离体菟丝子12h的存活率为100%,36h为62%,期间大部分片段能正常开花,繁殖也无影响。

4 防治中存在问题

(1)由于该地区设施温室以瓜菜生产为主,绿色及有机生产比重大,杜绝使用化学药剂等防治措施,焚烧方式也不能及时消除杂草。

(2)防治中主要存在人工清除菟丝子不彻底,在茎叶上仍残留部分片段,其次存在处理过程不彻底,拔出后不能完全集中掩埋,随处丢弃,造成清除过后一段时间再次危害并蔓延。

5 防治对策

5.1 加强检疫

防止设施温室内菟丝子由无到有、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是加强防范空白区域外来检疫性植物及其产品的传入途径。该地区施用有机肥及种子传播是菟丝子的主要传播方式,必须严加防范。

5.2 人工防治

该地区推行人工拔除――粉碎――田外掩埋为菟丝子主要防治方式。结合农事活动,一经发现及时彻底摘除缠绕在寄主上的菟丝子茎丝。摘除后的菟丝子进行粉碎掩埋,或剪成10cm 以下的小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菟丝子再生。人工摘除必须在菟丝子种子成熟前,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后存活造成侵染。田外深埋可大大降低菟丝子及其种子的再侵染能力。

5.3 农业防治

(1)精选种子和施用腐熟农家肥。清除蔬菜种子中的异物,将含有菟丝子的畜禽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确保运输安全。

(2)加强禾本科轮作。菟丝子不能寄生在禾本科作物上,在温室生产中通过种植鲜食甜玉米轮作倒茬,可极大减轻设施温室内菟丝子发生。

(3)深耕。深耕20cm以上可减少土壤中残留菟丝子种子的成活及发芽力。

(4)调整播种方式。清洁田园,采取宽行播种设施蔬菜可以增加菟丝子出土后死亡率。采取与禾本科蔬菜间作方式生产,也可以减轻菟丝子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程箴华,李武平,沙尔江.阿勒泰地区苜蓿菟丝子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4,30(5):87~88.

[2] 周 华,魏万平,买合木提・艾比不拉.库尔勒地区菟丝子防治方法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10(2):42.

[3]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2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碳能源; 低碳经济; 生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29-02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按照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的原则,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获得高效益、以低污染、低排放赢得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环保,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低碳经济试验区,不仅能够为江西崛起创造新的发展优势。打开更广阔的战略发展空间,而且能够为世界低碳经济的推进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且积累众多积极有益的经验。

一、低碳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形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需求向着健康、无污染、纯天然、绿色方向发展。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环境优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给江西的发展、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来看,与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能源、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一次能源的使用,实现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环、高产出的低碳经济是一致的。

江西“生态立省”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为发展低碳经济打下了扎实基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凭借自己的优势和条件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实际上,我省低碳经济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低碳能源建设也已经拉开了序幕。新余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不仅达到了一流的生产规模,而且使我省拥有了国际领先的工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现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链基本形成,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500亿元。同时,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也具有了相当规模,2012年,我省LED产业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这给绿色燃料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创造了条件。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给绿色燃料新技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绿色燃料新技术综合效益好,通过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将保持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燃料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正好符合和满足了当今世界能源和环保发展的需求。国际经济正在逐渐复苏,这也给绿色燃料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商机。从能源市场来看,石油、煤炭价格不断走高,可采量急剧下降,开发新型能源是当务之急。能源的紧缺为绿色低碳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机遇。

从社会发展和能源消耗趋势来看,低碳能源是未来世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低碳经济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作为资源能源依赖度较强的省份,江西发展低碳经济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发展低碳经济是江西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发展目标的最主要的方式。

二、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西是我国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之一,常规能源只有煤炭和水力,缺油、少气。

从电力工业看,近年来,国内发电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电力成本大幅上升,水、火电,送配电结构也不够平衡。江西供电系统主电网负荷较低,50万伏的变电站不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仅占全国的1%,且由于环境的恶化,雨水量逐年下降,水资源渐渐匮乏,开发难度愈来愈大,短期内,水电的开发和水力发电量难有大的增长。

由于江西能源资源欠缺,煤炭这样的一次能源储量少、质量次,远不能满足自身消费要求,随着江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购数量越来越大;另外,江西的原油和天然气又完全依赖外购。这不仅因为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江西能源成本增加,而且使得江西能源完全受制于他人,一旦国内、国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能源的市场风险就会立刻显现出来。

江西能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江西经济的发展。要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依托江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新型能源。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等新概念的引入,自主创新、开发新型低碳能源,已成为江西人的共识。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不仅能够解决石油、煤炭等常规一次性资源的不足,而且迎合了以“生态为基础,时尚为目的”的绿色能源潮流。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找到一条能源新路子。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也是江西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多措并举发展低碳能源,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奋起直追,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发展多类型能源,目前,形式多样的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核心就是低碳经济,推进低碳经济必须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江西的实际,创新探索,既要着眼于解决能源制约问题,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尤其是低碳能源产业,又要通过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使低碳经济产业成为江西新的经济支柱。

(一)大力发展光伏能源,做大做强光伏产业

从能源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在地球自身能源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的光伏能源将是人类的首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能源的使用成本会愈来愈低。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按照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敢为人先,提出以新余为试点,打造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基地的构想。现在,赛维LDK太阳能硅片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新余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柱,承接太阳能光伏能源中下游产品的升阳科技、晶科能源等企业已扎根江西,一个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低、产业链条长、产能规模大、节能环保的光伏产业体系在江西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规模发电已经试验成功,成果利用正在试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

(二)重点加强核电建设,填补我省核电空白

核电属于清洁能源,其需要的燃料主要是铀,江西是全国稀土资源大省,铀矿产量和铀产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江西拥有发展核电的条件,江西的能源现状和江西的发展也需要核电建设。然而,由于受江西经济实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江西核电建设一直是个空白。随着江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江西核电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江西核电建设摆上了省委、省政府的议程,纳入了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彭泽帽子山核电站的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他几个核电站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按计划顺利进行。江西核电如按规划建成,年发电量可相当于1000多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省年发电量的40%,可年减少入赣原煤3000万吨,将大大减轻江西省电煤外购运输的压力,大大降低燃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三)积极发展光电产业,有效践行能源节约

有效节约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接方式,作为节约能源的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也是江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省会南昌,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已具有一定规模。晶能光电、联创光电等企业在行业内已处领先水平,拥有自主品牌和先进技术,江西晶能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给江西大规模地发展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际上,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就是江西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江西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光电产业,使光电产业成为江西又一新型低碳经济产业。

(四)加强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力发电

江西的水力发电,起步比较早,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因为环境的影响,导致水储量逐年减少,一些水力发电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甚至处于停产状态。长期以来,江西作为并不缺水省,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关注。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水利投入,江西水系正在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已经向国家申报。水力发电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低碳环保。加强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力发电,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紧张,还能够有效地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

(五)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推广绿色燃料新技术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中,锅炉节能成为重点,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锅炉相结合的技术,将传统的原始烧煤锅炉改造后,采用绿色有机可再生燃料。燃烧后经过水磨除尘只产生水蒸汽和低微碳,不排放其他有害气体。灰渣可以用来制作活性炭及大型炼钢厂保温层材料,同时也是农业田地急需的很好的有机肥。绿色低碳再生能源最生态、最环保、最高效、最节能、最有发展前途的和具有无限潜力。如果该项技术能够全面推广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江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种植模式,引导培训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参与产业开发,推动产业化进程,可以使花生壳、竹木屑、谷壳产业成为江西的一项具有质量优势、规模优势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对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要给予激励政策。着手建立低碳经济示范点,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发展低碳产业,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抓住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正向中部内陆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逐步缩小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充分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生态农业省,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江西的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和红色历史作好文章,做大做强江西的生态游、红色游。

目前,对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我国确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生态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低碳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改革委员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4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流通消费

 

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雅楠)日前,《沧州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印发,其中提出,沧州市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沧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累计提高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和园区实施工业节能低碳改造、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推行产品绿色设计,争创省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河间创建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进度。以绿色产品为导向,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大认证开发力度,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100个以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100%,2025年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探索构建“一张网、两本账”机制,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加强肃宁县、吴桥县地膜回收试点建设,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试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2021年至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加快发展壮大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的公共平台,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废物综合利用。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公转水”项目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加快铁水、公铁、公水等联运发展,加快布局建设“无水港”,2025年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比例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电驱动货物装卸。加快5个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引导企业使用单元化、厢式化物流载具,鼓励采用“挂车池”“托盘池”等共享模式。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以汽车产品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发展智能回收终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严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出口。强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引导企业对接多双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合作机制,带动先进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倡导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鼓励企业和居民选购绿色产品,提倡有条件的县(市、区)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品质认证,探索创建质量认证示范区,强化认证机构信用监管。严格执行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大力倡导“光盘行动”,提高收储运等各环节节粮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25年沧州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继续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执法、替代产品推广和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执法行动、计量监督检查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计量器具不准等违法行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

 

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快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黄骅市南排河镇140兆瓦渔光互补、泊头市齐桥镇120兆瓦农光互补复合发电等光伏项目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广“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2025年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95%以上。全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对城区内5条河流开展全面排查“回头看”,杜绝水质反弹。确保建成的7座垃圾发电项目稳定运行,肃宁县垃圾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原生垃圾”零填埋。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集约利用土地、海域、岸线等资源,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与交通线网规划协调,积极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建设。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city, and analyses subject of building low-carbon city, and then analy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building low-carbon city combined with national condi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 低碳;城市;发展;战略

Key words: low-carbon;city;developm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018-0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各国刻不容缓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必定投身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潮流之中。

1 低碳城市的概念

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通过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开发创新低碳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2 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

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政府。做好低碳城市建设的监督工作,搭建发展低碳的平台,为建设低碳城市提供政策支持和行为扶持。②企业。处理好自身的利益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赢利,在收获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的长远发展。③居民。应具有良好的节能意识,并且具有强烈的监督企业、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状况的责任。

3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低碳城市建设缺少战略规划。我国绝大部分发达城市的工业化基础深厚,产业结构偏“高碳”,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建设,却忽略了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潜力。②城市化发展处于高耗能阶段。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整体上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高能耗阶段。③城市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低碳可再生资源开发不充分。我国城市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总消费的5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④建筑行业能耗大、能效低、污染重。我国建筑耗能居各行业之首。据统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建筑生产的能耗约为6.4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15%。⑤居民低碳意识不强。我国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不够,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消费中盛行奢侈之风,浪费现象严重。

4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4.1 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 政府部门应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加入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拟定交通、建筑、能源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和标准,在政策、技术、资源保障等方面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4.1.1 交通低碳化。实现交通低碳化的核心是构建由城市公交系统和步行、自行车系统组成的绿色交通系统。 ①通过城市高效快捷的大运量公交系统建设降低交通出行量。通过实现公交引导下的城市紧凑发展模式来降低公众的出行距离,通过优化城市公交系统布局来引导绿色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实现交通低碳化。②以步行、自行车系统为主导,促进居民绿色出行。要考虑以人为本,打造舒适的步行系统和人车分离,构建便捷、安全的自行车廊道系统,并与公交系统相结合,以促成居民绿色出行习惯,同时起到控制小汽车膨胀的目的。

4.1.2 建筑低碳化。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实现建筑低碳化:①建筑规划与设计。从整体综合设计出发,与能源专家、环境专家等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②围护结构。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

4.1.3 环保低碳化。城市碳输出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城市要保证其“输出无害化”,即通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的合理规划,保证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低碳排放。另外,还应积极使用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进一步实现环保低碳化。

4.2 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为支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②重视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要降低高碳行业的发展速度,提高高碳行业的准入条件;要加大淘汰高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要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光电、信息、生物技术以及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4.3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比例,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对城市的电力等基础支撑产业、经济支撑产业,需要加大节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4.4 引导公众参与打造低碳生活 在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培养公众的低碳理念和宣传低碳生活方式。

4.5 建立完善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发展的统一体,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全面地加以描述。本文设计了一个较完整、易测评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3个层次,3个大类,9个具体的指标,见表1。

5 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只要能够在城市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制定出“低碳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战略,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宁,罗婷婷.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1(26):121-123.

[2]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5):42-47.

[3]罗乐娟.后危机时代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0(5):98-101.

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6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