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与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1

本文将对综合编排法的教学原则方法作一介绍,供我国外语教师借鉴与参考。

一、教师与学生

美丽的壁毯,要将各种颜色的毛线,按照设计的图案编织而成。在综合编排教学 法中(以下简称编排法)也是一样,要将不同的学习成份——语音、词汇、语法、 篇章结构、文体特征和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听、说、 读、写四种能力,达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由于语言学习是涉及大脑、心 灵、身体和感觉的过程,涉及到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 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诸多相关领域,因此,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与 他们的学习目的与动力、学习能力与方法,教材、环境以及心理影响等许多因素 紧密相关的。这种学习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努力才能完成的一种动态过 程,其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帮助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编织壁毯时,织机质量 好坏,图案设计、色彩搭配以及编织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样。

1.对教师的要求:

1)关心学生。

采用编排法教学,教师要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对学 生的关心出自于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前途的关心。在教学中要对他们进行全面 细致地观察,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知道他们的 需求和愿望,找出他们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在情感上支持和鼓励他们, 同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选用合适的学习材料,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发挥学习潜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2)专业水平高。编排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反映 在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法方面,同时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 果方面。采用此方法的教师应注重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和 行为。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使 课堂教学保持活跃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输入”变为“吸入”,不断向新的 水平发展。

2.教师的作用:

1)信息收集者:

教师注意收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信息,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不断 改进教学。

2)决策制定者:

教师能根据变化不同的教学需求作出决定,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交流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能根据教学安排,设计形式不同的课堂交流活动(如同桌对话、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际机会。

4)真实语言输入的提供者:

教师通过阅读材料,播放录音、录像,办讲座,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活动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语言。

5)辅导者和朋友:

教师努力做好学生的辅导员和朋友,与学生建立感情,使他们获得学习安全感, 树立学习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

6)反馈信息提供者:

教师通过收集信息,检查教学情况,定期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他们评估自 己的学习,找出成绩和不足,以便从学习进步中受到鼓舞,并找出不足以便改进。

7)多种文化学习的促进者:

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编排法教学尤其突出这一点。教师要 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民 的社会和生活情况,进行多种文化的比较,为更有效的语言学习和交际扫清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

在编排法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语言知识吸收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他 们对自己的学习有相当大的主动权,能向教师提出建议,帮助教师选择具体的教 学方法,并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同时,还能主动向教师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 详情,便于教师收集信息,总结和改进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许多 学生在开始阶段可能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动作用不足,习惯于被动地听讲和作笔 记,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由被动改为主动的重要性,取得学生的 合作,这样才能以新的教学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

编排法的教学形式主要将伴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以教师为中 心的直接教授法和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1.伴随学习法,属于自然法的一种,在80年代非常流行。方法是让学生沉浸 于目的语的环境中,重新创造出儿童学习母语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学习目的语。 编排法吸取伴随法的作法,注重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强调口语和实践练习,使 用各种直观教具和视听设备,以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自然 地吸收和学习语言。

2.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方法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目的是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 要求和学生的心理与需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吸 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去,努力发展交际能力。这种教学 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在课堂上是以间 接讲授的方式教学。然而,所进行的课堂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依照教学计划 和需求精心设计充分准备的。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始终密切注意活动的进展,随时 向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给予鼓励和帮助。每项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安排总结 和评论,使学生更加明确谈活动的目的和完成情况,从中领悟应掌握的知识。

3.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授法,方法是教师直接讲授语言知识,这在编排法中 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要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协调配合,教师讲 授的比例应小于学生活动的比例。

4.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法,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前三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和 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方法要求学生自己设立课外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 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步。例如:自己选择定期读物,写读书报告。参加各种 课外活动,如听录音、看录像、与外国朋友交谈等,或参加深外学习小组活动等。 通过学生自己搞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创造语言环境,提 高学习能力。总之,综合编排法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更有利 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传授学习 方法,并随时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投 入学习。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原则:

1.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编排法的研究者认为,传统教学法把语言作为知识来传授,不能培养学生使用语 言的能力;直接法、听说法等把语言作为工具,学生在课堂学习语言,把句型背 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活动却不能正确运用。在这一形势下,海姆斯(Hyme s1972)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 言交际能力。编排法赞同这一观点,坚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并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技巧能力。

1)语言能力:指能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 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2)社会语言学能力:要了解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观察,它和社会是紧 密联系的。要与他人交际,就要了解交际的社会环境,知道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 发出的言语必须与说话人和对话人的身份相称,因双方的社会特征(如社会阶级、 职业、年龄、性别等)而异,还要因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具体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

3)语篇能力:要懂得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交际总是离不开交际的参与 者,离不开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等情景。因此,一定的言语活动总是处于一 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语境,就很难确定语言单位的交际功能。要帮助学生具备一 定的口头和书面语篇能力,了解口头交际的各种形式的篇章的不同结构,通过阅 读不同主题、内容、体裁和风格的语篇,并在交际活动中实践,这样才能在交际 时正确地运用语音,说出符合语义、语用和逻辑的言语。

4)技巧能力:指具备交际的技巧。研究者认为交际技巧是受到诸如社会知识等 因素影响的。例如:掌握谈话技巧,谈话者能记住问候语等开场白以便继续对话, 在谈话中知道如何停顿,如何点头或插入“um”、“ya”等音使对方明白谈话 内容的反应。怎样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何时恰当地改换新的谈话题目,如何 结束谈话等。

2.教师教学原则:

1)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语境的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把外 部世界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

2)教师尽可能多使用自然、真实的语言、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

3)教学以意义为重点,学生在活动中着重理解谈话人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信 息、感情和意图等;

4)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言、参加谈堂和课外交际活动,勇于表达自 己的思想,发展交际能力;

5)教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 化,更好促进交际。

3.教材选用原则:

在编排法中,教材是语言输入的来源,它们必须经过精心选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目的、训练计划、兴趣和难易程度等方面。与其它教材不同的是:它们不是独立 存在的,而是伴随大量形式多样化的交际活动共同组成;它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的内容。选用教材时可参照以下原则:

1)教材通过以各专题为中心,配合相关任务活动为基础的内容,提供语言交际 的机会。例如“广告”专题,选择一些广告作为阅读材料,然后进行同桌或小组 讨论。模仿设计和绘制广告,还可配合课外市场调查、进行商品比较,征求消费 者意见等相关活动,把这一专题学好;

2)教材充分体现真实语言,配以大量插图、复印资料和视听材料,增强趣味性 和真实性,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促进理解、思维和交流;

3)教材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训练相结合;

4)教材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内容;

5)教材适应个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包括能力水平、学习方式和技巧、兴趣、目 标和文化等方面,按难易程度分级;便于评估自己的进步;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2

1. 一致性原则。小学阶段的的孩子,要让他们像较大孩子一样学会结构复杂、寓意深刻的句子,实非易事。因此,我在选择英语口语训练内容时,大都选择用词简炼,以达意为首要目的。并且选择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难度相协调的内容,才能真实、客观地考评学生。例如,小学五年级英语Unit4 What can you do?我让学生讲讲你和你的家人能做什么家务?学生都积极发言。有些学生还说出了新发明的机器人能帮我们做什么。这类题目源于教材,不但贴近生活,也更有益于日常使用,还能使学生们在课堂外使用。

2. 交际性原则。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作为一门语言、一种学习工具来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交际能力就尤为重要。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真实兴趣和良好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必要的交际性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重要保障。这类题目可以是师生对话、学生对话、看图会话,也可以是学生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是无限的遐想等等。

3. 趣味性原则。学生在小学阶段本来就是好动、好玩的年龄段,教学中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有意注意。所以,英语口语内容应该富有“意思”。首先,通过不同类型的口语表达,使口语表达内容丰富,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此外,英语口语表述过程也应丰富多样,如小组讨论、情景剧表演、模仿身边的人、模仿有趣的动物等,也就是说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全面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4. 励性原则。突破“不张嘴英语”的第一步,就是不断鼓励学生勇敢地说,踊跃地说,在课堂上说,下课也要说,最后到想说就说。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客观真实的评判,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小组评比和个人评比的方式,看看哪一个小组题目有创意,说的好。还可以选出本节课的“口语之星”。我会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学生给予奖励,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上的,很好的激励了学生参加口语训练的踊跃性。

二、适合小学英语口语练习的语言类型

1. 基本学习型。这类口语训练题目主要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这些学生基础尚弱,应该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和培养良好的口语学习习惯,如朗读英语课文、朗读英语单词,大声说出简单的几句话等等。

2. 知识输出型。这类题目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主要是利用一些现有的知识,并拓展一下思路。如,展示一些动画图片、电子照片、有趣话题、新的电子游戏、新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来完成学习任务。

3. 交流输出型。这是针对部分口语好的学生所设置的。例如,根据某个情境,分成小组自编对话,承担各个角色进行表演。

三、小学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3

摘 要:词汇是三大语言要素之一,对外汉语中词汇教学自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从词汇教学入手,阐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并根据实践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实践中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方法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从语言的本质看,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言语交际是通过语言的基本表述单位——句子完成的,而词又是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位语言学家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中介语理论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一辈子都在使用带有偏误的中介语进行交际,然而大部分交际是成功的或基本成功的。对于比较难的语法点,学习者可以采用回避策略,对于语音方面的“洋腔洋调”,听者也可以容忍。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偏误都会阻碍交际中信息的传达。如果是语法错误我们还能猜测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但如果词汇量不足,则通常不能表达观点。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与核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重要的任务。学习者的难点即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词汇教学的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复杂,从内容上来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一)词汇量难以控制。词汇的控制就是解决教什么词和教多少词的问题。课程不同对词汇量的要求不同。读写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等,各个课程共同承担了词汇教学的任务,但从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学生习得的实际情况看,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阅读课上。同一阶段的各门课程之间的词汇教学要相互呼应和补充。而且每堂课学生学习多少单词为佳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记忆的规律。学习量过大,学生掌握不了,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过少,则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要求、组织言语材料的方法、学生课内练习机会的多少、课外学习时间的长短等等都是影响教学词汇量的重要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加大了汉语词汇教学的难度。

(二)汉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词汇教学难。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意义较虚,教师难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外,汉语中还有许多近义词、一词多义、兼类的语言现象。词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关系的复杂性也加大了汉语教学的难度。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文化词汇,仅仅从字面上很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或打算。但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就不能领会它的真正含义,甚至出现有的西方翻译者把它译为“肚子里有根竹子”的笑话。

(三)教学语料的选择有难度。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地产生新造词,而一些义项会不断消失。选取文学作品作为教学语料,其中的一些用词、一些表达可能在当下已经很少用了;选时下的报刊读物、网络材料,有些词的用法有过于新潮,还没有被纳入规范的汉语词汇系统,不仅是外国人不懂,很多中国人也不明白。因此,材料的选择也是一大难题,规范和地道难以取舍。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

刘珣曾提出词汇教学的原则:

(一)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目的语和母语词汇之间不是简单的对译关系,除了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之外基本上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即使可以对译,在附加色彩的文化内涵上也可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二)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词语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其含义,了解其用法。汉语中常常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对词和词的使用特点的讲解和操练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学习者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三)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词汇不是孤立的,而是语言的子系统。我们可以利用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关系等帮助掌握词的意义关系;通过词义搭配和句法搭配来掌握词义的组合规律。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四)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汉语词汇以复合词为主,合成法是汉语最基本、最发达的构词法。充分利用汉语构词法知识,把构词规律交给学习者,并通过语素义解释词义。这样能举一反三、扩大词汇,也有利于区分词义。另外,汉语的构词规律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深入学习。

(五)不同的语言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词汇教学要具体技能、具体课型具体分析。词汇课分为积极掌握词汇和消极掌握词汇。积极掌握词汇是要让学习者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消极掌握词汇是要学习者能听懂、读懂就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词汇教学。

(六)加强词汇的重现和复习,减少遗忘。一般说来,新词至少需要六至八次的重现才能初步掌握。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每个生词的首次感知。从展示单词开始就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复习。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结合课堂上所学,实践中的经验以及从论著中获取的理论知识,下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常用的方法作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观法

直观法就是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简单易懂。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实际存在的事物,如“树”、“桌子”等可以指着教室外的树、教室里的课桌,念出他们的音节,让学生明白其含义。这类词的教学也可以用图片辅助。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动词,如“挥手”、“关门”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或身势来向学生做出解释。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利用上下文语境释义

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在具体的文章中有时上下文是相互解释、补充说明的,根据上下文的词语、意义和词语搭配的关系就能弄清生词的大致意思。如中级阶段:

他对别人很热情,但对我却很冷淡。

此句中的“冷淡”是中级词,可以通过前一句子的对立关系来理解其意义。根据表示转折的连词“但”和副词“却”,可以知道句子前后的意思是对立的,前面的“热情”和后面的“冷淡”意思也是对立的,由此可知“冷淡”就是“不热情”。利用语境释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跳跃障碍的能力。

汉语中一词多义、兼类词的现象比较多。在进行这类词的教学中,给出具体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辨别词义。

(三)利用语素释义

语素释义是要解释清楚词汇中每个语素的意思,说明它的整体意义。在使用语素释义法时,常常可以将词语的引申义、词语的用法一起介绍出来,容易让学生理解。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核心”语素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对汉语语素的意义达到一定程度的熟悉,要善于联想,对汉语本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运用这种方法还应该了解汉语词汇的构词方法。语素释义有助于近义词的辨析。如:“展示”和“展现”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展”,区别在“示”和“现”。“示”是“给别人看”;“现”是“出现”,这样两个词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翻译法、比较法、联想法、词块教学法等等。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词汇教学也一样,没有一种万能的词汇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相结合。能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词的用法就是好方法。

四、词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浅显讲解 所谓浅显讲解就是说教学中词汇的讲解要浅显易懂,用学生学过的词解释生词和用法。例如,“雄伟”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雄壮而伟大;魁梧、魁伟。其中“雄壮”为高级词,“魁梧、魁伟”是超纲词,学生都没学过。在释义时尽量用学生学过的、简单易懂的语言,否则会让学生越来越糊涂,甚至丧失学习汉语的信心。“雄伟”可以解释为:形容人、高山、建筑物等高大、强大有力,或形容计划、目标等伟大。

(二)精讲多练,即要精讲少讲,讲主要的和重要的,不要面面俱到;要多练习、多实践。汉语里有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根据大纲和课文,重点讲解需要掌握的义项,而不是把所有的意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然,会让学生觉得汉语学起来很困难,丧失学好汉语的信心。

(三)及时总结,即词汇教学要经常进行清理、总结和复习,不断加强,不断巩固。一词多义在学了多个义项之后要有一个总结。学习一段时间后近义词、反义词也可以整理出来,便于加深记忆。

(四)严格及时纠错。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特别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所讲的只是或母语干扰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 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4

一、使用导入语的作用

1.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

按照现行的初中课程安排,物理课一般是放在上午的后几节课或放在下午上的,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下降。设计好导入语,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去。

2.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导入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中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3.创设环境,缩短距离。

首先,师生关系影响着情绪和心态,决定着教学功能的实现程度。“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知识广博,具有吸引力,从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和修养。高中物理老师不仅要精通高中物理学知识,而且要对相关学科如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对文学、地理、生物等学科也应有所了解,还应关心国内外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了解当今物理学科科技前沿的东西。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利用导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启发和教导,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当众给予鼓励和表彰;对于进步显著的学生不要忽视,对于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帮助,使尽可能多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器重、信任和鼓舞,感受到欢乐和愉快。

4.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虽然导入是辅助教学手段的一种,但它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融,所以它更是一种艺术。导入有很多方法,如复习导入、实验导入、科学史导入、故事导入、诗词谚语导入、直观教具导入,等等。不管哪一种导入,都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关照学生的学。这就要求导入的设计首先要科学、准确,其次要新颖、别致,还要引趣激思。恰到好处的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导入时要注意的原则

1.导入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导入新课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

2.导入新课有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使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引入中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与学生生活接触最紧密的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习趣,使学生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例如:在讲述物态变化时,教师可利用“神舟号”飞船表面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可避免飞船因高速与空气摩擦生热被烧毁的危险这个材料引入,这样能很好提高学生的兴趣。

3.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三、常用的导入方法

1.小实验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才。

在实验设置上,教师应多以现象明显、对比度大、理论较为单一的短小实验为主。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可用以下实验导入:点燃自制热气球(用纸制作而成)下的酒精棉团,一会儿气球上升。此时全班学生目光一起随气球的上升而上移。这时老师可以进行讲解:这和我国三国时代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设计的用于通风报信的“孔明灯”原理是一样的,要了解它上升的原因,需要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

2.用科学小故事导入。

用学生已经听过但却不太明白其中道理的有趣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语,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畏惧心理。同样,用学生近期从报纸、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件作为课堂导入语,对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用巧妙的悬念导入。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有时教师可有意设置“陷阱”,从而产生悬念导入新课。

如在讲到“比热”时,我先提问:在我们这里,有谁在夏天围着炽热的火盆吃西瓜?学生积极性很高地回答:没有。可是有一个地方流传这样的谚语:“早穿棉衣午披纱,围着火盆吃西瓜。”这可能吗?大多数学生坚定地说:“绝对不可能。”可事实上在沙漠地区这种怪事真有可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学习了“比热”这一节就可以明白其中道理了。

4.用桥梁过渡语导入。

大多数物理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后面的内容往往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在讲述后面内容时,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能起到桥梁作用的过渡语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对前面内容行复习,又可以对后面知识学习进行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自然现象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很多人并没有去想过其中的原因。教师在导入时将这些现象列举出来,问一问学生,效果十分明显。比如我在导入“蒸发”时,列举下列现象:(1)夏天游泳的时候,从水中出来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冷。(2)狗在夏天时会经常吐舌头。(3)酒精涂在手上很快就不见了。这些现象都很常见,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一问学生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通过列举和提问,学生会兴致盎然,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开始。

6.实际应用导入。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5

《基础会计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知识点抽象,逻辑连贯性强,学习迁移效应明显等特点。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学效果决定学习效果。

高校的教育原则包括了: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教师在《基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与大学教育原则相违背的现象为: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讲授,忽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全体,忽略个体:注重知识教育,忽略思想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忽略学生的情绪。

教学方法多样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习应用能力为前提,以思想教育为保障,以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为手段,使不同学习对象均能积极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中构建以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同感和求知欲。

一、讲授法、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习题精练法的结合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通过讲授环节的设计,语调的轻重缓急,节奏的快慢变化,突出重难点。讲授过程以会计核算流程为支点,扩散到具体的知识点为重点,保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逐个突破。讲授过程中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板书或多媒体简明精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理顺学习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实施有效迁移。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应用要点为:

1.鉴于《基础会计学》抽象枯燥的教学,创造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既不要过于严肃,也不要过于放松,通过大量的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重视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总结问题并探索其突破方法:

以《基础会计学》会计等式的教学为例,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共有4中变化形式,如下表列示,不同的经济业务所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但是变化过程并不影响等式的恒等性。教学中结合4种变化分类,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9种变化类型,并根据之前所学经济业务举例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时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归纳。

(三)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

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将逻辑连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练习内容,实现对知识点的逐个突破,有效连接,以有序巩固知识、练习技能。以会计基础定义系列为例,选取30道左右经济业务随着知识点扩展逐步深入。布置习题可以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形式,作业的批阅方式可以采取同学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阅、小组评阅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以实现激励效能的最大化。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媒介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对多媒体的精细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课件的设计要简明、清爽,突出重点,动画与链接和合理使用有序展示教学内容:

2.控制媒体课件的播放速度,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课件与板书的配合:

3.实现教师讲授与课件播放一体化,防止出现教师讲授与课件播放两个中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双篮子结转教学法

“双篮子”结转教学法是指把经济业务处理中涉及结转的会计账户设定为A,B两个篮子,结转的过程就是把归集的相关内容从被转移方A篮子(账户)转移到接收方B篮子(账户)的过程,转移减少的过程则需要在被转移方账户相反的方向记录,即从A账户借方转到B账户借方,借B贷A:从A账户贷方转到B账户贷方,贷B借A。图示如下:

以“材料采购”和“原材料”两个账户为例,材料采购账户为A篮子,原材料账户为B篮子,两个账户均借记增加,即为结转模型一,从A(材料采购)借方到B(原材料)借方,借B(材料采购)贷A(材料采购)。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三、纠错教学法

纠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性的为学习者提供错误的教学内容信息,让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更正的教学方法。纠错教学方法的应用,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节和控制教学进程。举例如下:

答案公布后做适当停留以备部分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其分析业务得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分析会计分录得出归属的经济业务。

四、游戏教学法

OM(odvssey of the Mind),原意为头脑漫游,它最早由美国教育博士米克卢斯和格雷在创造学课程中应用。它主要以竞赛和抢答的教学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游戏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强化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用中应事先策划好整个游戏过程,并制定完整可行的游戏教学法评估体系,内容包括不同竞赛方式所获分值以及在期末考评中的权重。

五、图解教学法

图解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将复杂抽象的知识体系形象化,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简单易懂,直观形象。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为例,见图2。

六、结合生活实际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是指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可结合学习对象的生活实际举例,以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为例:图2―“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关系详解图

七、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学习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学并结合教师的重点指导来实现对教材内容把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课堂针对较难或较易的知识点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通过对较易知识点的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通过较难的知识点的自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其忍耐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务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通过收集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系列会计实务教学相结合,满足对学习者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使用要点为:

(一)学习道具选取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簿,让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会计实务的操作,清楚书本和现实之间的断层。

教学原则与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交流;方法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学习方法欠妥,致使很多学生反映英语学习挫折感强;同时学生因为英语不是本专业知识,感觉学无所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出现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境地。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就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如鱼得水,中西文化的差异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容。在高职院校里,教师通常遵照英语专业教育的思维和标准教授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交际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文、理科的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标准等一刀切然而学生的基础和现有英语运用能力无法与之匹配,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厂地进行文化渗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适当导人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输入文化内容的原则和方法

(一)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流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掌握层次和水平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就可能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所以在初级阶段可能较多地涉及由词汇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句子和篇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学习会由当初的被动艰难上升到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主张“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对于主流文化中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二)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方法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大学英语中所选文章体裁广泛,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3)创设对话的文化环境。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辅助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现在越来越普及的网络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社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窗口。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有最丰富的各类资料。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了解国际英语教学发展动向,.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查询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英语文化知识都介绍到,但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充。鼓励学生多读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对提高外语的文化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最具体、形象、深人、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获得文化的生动画面,了解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等,这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3)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在校内可以号召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可利用圣诞节组织英语晚会,开展一些包括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组织有外国人参加的英语晚会,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在校外鼓励学生深人到外商独资企业中去进行工作实习或实地调查,直接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观察和接触,体验文化差异,增强文化差异意识。这些都不失为提高学、习者交际文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