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隐患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隐患概念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1

论文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管理,加强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介绍了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具体类型及原因,为保证科研网络信息的安全,提出了加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止科研信息被泄露、修改或非法窃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控制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在提供信息和检索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科研信息一旦泄露,会给科研项目的实施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修改和非法窃取已成为科研单位普及与应用网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掌握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2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2.1概念

科研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科研数据的完整性,即科研数据不发生损坏或丢失,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故意冒充、窃取和损坏数据。

2.2意义

根据信息安全自身的特点以及科研的实际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在科研单位的实施应该以信息安全技术做支撑,通过流程、审查和教育等的全面协同机制,形成一个适合科研管理的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并依靠其自身的持续改进能力,始终同步支持科研项目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

3科研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3.1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网络的信息化,由于覆盖面大、使用人员多以及资料、信息系统管理存在漏洞.有关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往往不能保证工作文稿、科研资料、学术论文等在网络上安全、正确、实时的传输和管理。

3.2外部威胁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也面临着遭遇各种攻击的风险。各种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网络性能下降,同时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服务器,窃取、破坏一些重要的信息,给网络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

4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策略

4.1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4.1.1制定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科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准则,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也要以此为基础。

4.1.2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这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障,也是网络信息安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就不能保证信息安全按计划推进。

4.1.3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坚持“谁公开、谁负责、谁审查”的原则,落实保密审查责任制,规范各科室、部门分工负责的保密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保密审查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

4.2开展充分的信息安全教育

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科研单位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实施的成效。

科研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内部的舆论宣传手段,如观看警示教育片、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保密专项检查等,并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3选择合适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起到基石的作用。

4.3.1设置密码保护设置密码的作用就是安全保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免遭窃取、泄露、破坏和修改等,常采用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存取控制、用户识别、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4.3.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能强化安全策略,限制暴露用户点,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防止网络上的病毒、资源盗用等传播到网络内部,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3.3病毒防范和堵住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为了防止感染和传播病毒,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使用有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同时任何操作系统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问题,只要计算机接人网络,它就有可能受到被攻击的威胁,还必须完成一个给系统“打补丁”的工作,修补程序中的漏洞,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防止病毒的攻击。

4.3.4使用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系统能够主动检查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并且通常能够先于人工探测到危险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动态安全检测防护技术,对防范网络恶意攻击及误操作提供了主动的实时保护。

4.4加强网络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在外网上处理、存储、传输涉及科研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严禁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上交叉使用,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计算机定点维修制度。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2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在操作使用时更加安全、高效、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从人机工程学概念产生的那天起,西方各国各学科的专家纷纷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进行更深入分析探讨与研究,以求的人机工程学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因专业出发点与研究方向的差异,也有专家将这个概念称为“人类工程学”、“人因工程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不断进步,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应用核心是“安全、高效、舒适”,众多设计师在各类产品设计中为了使产品达到使用操作更安全、更高效和更舒适做了大量的努力。

安全使用,人文关怀之根本

安全使用是设计师对顾客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是产品设计是否合理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好的产品设计,可以使得产品使用者或者产品使用者的利益在规范使用的状态下最大程度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在过去,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安全更多的是显性安全,是指可以看得见的比较直接的伤害或者损失,比如各类电子产品要做到不漏电,交通工具要做到性能灵便等,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安全中所涉及的安全除了显性安全外还包括隐性安全,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隐性安全呢?和显性安全相对应,隐性安全是指间接的伤害或者损失。前面我们说对于各类电子产品我们要做到不漏电,但是现在的很多电子产品除了有漏电隐患外还有其他新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电磁辐射,特别是电磁对于孕妇的辐射,有可能给孕妇中的胎儿造成发育不良甚至畸形,这就要求我们产品设计师在相关产品设计与研发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产品防辐射附属产品的研发;二:产品辐射研究,根据产品辐射的强弱、范围等制定产品使用说明,可以引导和限制孕妇使用产品时间及频率;三:可代替产品的设计。这样,我们产品设计师就可以将相关产品对于孕妇的辐射伤害降到最低。

我们再研究汽车的安全隐患,汽车的安全隐患中最大的问题是在驾驶中如何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的工程设计师是通过工程结构设计使得汽车的一些功能如制动、油门、打火等控制更加灵敏,可是尽管如此,每天各类交通事故频发,那么事故问题又是在哪,我们设计师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车辆改进方案呢?社会常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几乎都是人为引起,如疏忽、疲劳、酒驾,所以我们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考虑与研究人为事故隐患的避免,这就是近年来各类智能概念汽车出现的主要原因。目前涉及智能汽车的概念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红外线感应系统,通过感知车辆与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距离来判断是否安全并做出提示;二:gps车载导航系统与车辆自驾系统,车辆智能自驾。

随着各类生活、学习、工作用品的日益更新以及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在产品中的运用,必将出现新的安全隐患,我们设计师需要尽量避免或者消除产品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高效使用,人文关怀之价值

在经济社会中,效率就是金钱、效率就是财富,提升效率是提升产品设计的价值所在。在农耕社会,一个人完成百亩以上的农田的耕作是不可想象的事,可是播种机、插秧机、浇水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工具的出现并代替传统手工耕作后使得这一切成为现实,一个农民可以完成曾经几十个甚至上百人才可以完成的农活,这就是新产品所带来的效率;文字的出现,使得我们记录生活中的一切成为可能,而从竹简刻字到笔墨撰写再到电脑敲字,文字记录方式的进步极大的推进了各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语音识别系统的开发,将会使得我们记录工作更加的轻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是路通了也需要交通工具给力,从坑坑洼洼的土路中行走的马车到沥青路驶过的轿车再到磁悬浮飞过的高速列车,交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这时候我们发现地球已经换了一个概念—— “地球村”。

在产品效率提升与改进的问题上,设计师需要和材料专家、工程结构师、科学技术人员紧密合作,灵活的将先进的技术材料等运用到产品设计中,通过设计改变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便利文化知识传播。

三、舒适使用,人文关怀之灵魂

舒适是指产品可以达到功能更人性、使用更轻松、操作更方便的状态,可以降低工作难度、减少操作疲劳。舒适使用是产品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产品设

转贴于

计师的终极追求,也是产品使用者的终极愿望。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历过太多设计不够人性化的场所,也使用过众多功能不合理的产品,比如公交站点处候车时的休息不方便、城市公交信息获知不到位,比如医院输液时座椅功能不够人性等,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处于身心疲惫情绪烦躁的状态。

在公交站点我们需要什么?首先,公交信息的动态,我们应该随时获知当前城市交通状况以便有选择性的乘坐公交;其次,我们需要在候车时通过了解天气状况、城市各种文化信息等来打发时间;最后,我们需要有方便休息、零时充电、雨伞租借、零钱调换等服务。在达到以上几点要求后基本可以满足人们在候车时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中的人文关怀。

当然,比起公交站时的无聊在医院的输液治疗更让患者无奈,患者在输液时更像被禁锢的小鸟暂时失去自由,在忧郁的凝结的空气中等待输液的结束,在人满为患时还得连累陪护人员无法休息。那么,输液椅应该被改良成什么样子呢?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尺寸设计及坐感,可以调节靠背与扶手;其次,输液椅应该有饮水装置、垃圾收集、呼叫按钮及多媒体设施;最后,子母椅的设计也是非常必要,以便陪护人员在特殊事件可以休息。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建筑安全;智检APP

引言

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发生“11.24”特别重大施工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国务院、住建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为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大检查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做好安全施工检查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顺利生产,发现事故隐患并杜绝隐患发生,本来就是一个减少风险、降低成本的必要措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应进行革新。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可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从而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1.“互联网+”与建筑安全管理的关系

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无非就是发现隐患、跟踪处理、及时闭合的闭环管理。传统安全管理方式主要为检查表法、经验法等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存在信息杂乱、问题跟踪不便、事后统计困难等缺陷,安全管理人员的精力大多浪费在资料的整理中,对安全隐患的跟踪处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滞后与拖沓[1]。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让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可疑隐患影像与后台安全隐患大数据模糊匹配,“智检APP”可以提示管理人员隐患等级及违反的哪条规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对发现隐患、跟踪处理、及时闭合等问题变得实时、快速、有效。本文提出建立“互联网+”的施工现场“智检APP”,创新安全管理思路与理念,从而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1)“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加高效、安全的运营和管理。(2)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1)建筑安全管理简介建筑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2],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组织、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进行的管理。它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行动指南。②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企业、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计划、实施、控制、协调、监督和管理。它是最直接、具体的安全管理,也是安全管理行动指南的体现。2)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传统安全管理相对于其它行业主要存在由于各项目部区域跨度大,导致安全问题不能监督落实,稽查检查结束后综合分析各项目部各维度安全工作数据繁琐等问题,以及相对于各项目部主要存在对各类隐患问题的跟踪处理以及各类报表制作等问题。3)“互联网+智检APP”相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势传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发现不全面、上报不及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基于“互联网+”理念,综合利用大数据、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技术,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智能检查APP[3],弥补传统检查手段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①各项目部利用“智检APP”提高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协同工作,过程留痕,责任划分明确。②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实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隐患库,做到事前预防、事后溯源。③方便公司领导层远程查看并掌握各项目安全巡视、安全作业及各类隐患预警情况。④根据影像,与后台安全隐患大数据模糊匹配,确认隐患等级,随即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自动提示,快速跟踪并监督整改。⑤方便各项目部各类预警跟踪,实时查看跟踪问题处理过程及进度。⑥各类报表自动生成,减轻各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工作量,将精力放在施工现场。⑦综合分析各项目部各维度安全工作数据,为制定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互联网+智检APP”的设计

(1)“智检APP”的功能简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机APP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而“智检APP”即将预制职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软件安装到智能手机上,“智检APP”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检查规范,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记录安全问题,能够实现对安全问题实时监控、督促整改,及时验证闭合等管理。“智检APP”自动上传所有数据,储存在智检云平台,后台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类检查项所记录的问题,便于管理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互联网+智检APP”系统功能的实现1)安全管理模式依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特点,确定“公司圮智检APP圮项目部”安全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2)“智检APP”的工作流程安全管理人员利用“智检APP”按工作流程开展安全检查,如图2所示。3)系统功能架构的建立建立在安全管理领域的移动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

3.“互联网+智检APP”的应用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重庆市轨道交通10#线(建新东路-王家庄段),工程线路长度33.42km,其中地下段长度为27.04km,高架线长度为6.38km。本段工程共涉及车站19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1座。环线重庆北站纳入10#线BT工程范围。该站沿环线方向长234m,为15m岛式站台车站,西端下穿既有3#线,其余区段位于龙头寺火车站南广场既有地下广场下方。结合施工现场对存在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认该工程主要重大危险源为:起重机械、钢结构吊装、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火灾、脚手架等。(2)系统现场布置1)本工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7名,由于该工程战线长、站点多,现有人员不能满足每站至少配备1名安全管理人员的需要,故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全部下载并安装“智检APP”,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兼职进行安全管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随手拍、随时报[4]”,使得安全隐患全部暴露出来,使得全员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真正向“本质安全”迈进。2)结合施工现场对存在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基于“LEC”打分确认现场检点,建立定点巡视“二维码”库。通过“智检APP”预先设定巡视频次、责任人等信息。巡检人员到点巡视时,通过扫码后上传该区域客观照片,经过与后台隐患库模糊匹配或直接上传隐患说明等方式上报巡查结果。3)在系统后台预先设置安全检查标准及重点检查项,及时更新最新检查标准及上级检点,分类、分级完善常见安全隐患库。现场人员根据后台预设的检查标准,分别作出相关的记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拍照、上传,针对问题按等级、相关责任人对整改过程实时监控,直至整改闭合。(3)应用效果分析1)“智检APP”可以帮助现场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检查规范,通过移动设备记录和发现安全隐患。2)明确专人负责对施工现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及盯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检查结果自动上传,储存在智检云平台。后台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总结并分析各类检查项所记录的问题,方便管理层制定下一步工作重点。4)在系统后台,问题将以照片瀑布流方式列表展示,直观醒目。5)常见问题分类统计,便于项目竖向和横向对比,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掌握屡犯和重犯问题项。6)系统后台可以根据需要导出PPT或Excel格式分析报告。

4.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互联网+智检APP”智能检查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动态监管,及时消除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常见问题发生频次,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趋于“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世隆,林恩德,刘龙辉.“互联网+”在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6(14):46-47.

[2]袁海林.建筑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王金龙,吴文,杨孟斐.基于“互联网+”概念的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6(2):245-246.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4

【关键词】漏洞 检测

1 漏洞概述

漏洞已成为信息安全领域最热门的名词之一,随着震网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安全人员及机构加大漏洞研究力度,在对漏洞概念进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对漏洞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

漏洞的概念存在于各个行业领域,其内涵相当丰富也十分抽象,本文所讨论的漏洞是指信息安全领域由于处理软件自身或者由于输入“非正常”数据而导致软件运行出现错误的安全隐患。漏洞主要是因为软件开发和测试环节对非正常输入考虑不够全面而形成,根据软件存在的缺陷的成因、表现和危害,软件缺陷表现为软件功能存在缺陷和软件安全存在缺陷两部分,功能性缺陷一般不会导致严重错误,而安全性缺陷一旦发现将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用于网络攻击的安全漏洞大大多为安全性缺陷所演变。

2 漏洞检测技术

漏洞检测是指对信息系统所用软硬件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可能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目前,流行的漏洞检测技术包括静态检测、动态检测和混合检测三种。

2.1 静态检测技术

静态检测技术的研究目标是目标程序源代码,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和审计,目的是判断目标程序源代码的健壮性如何,是否有可能导致程序运行不稳定或者导致程序出现重大异常的可能。静态检测技术的主要指标来源是事先研究生成的规则库,对目标程序源代码中存在的可疑模块、过程或函数在规则库中查找匹配模型,如果找到,说明有安全隐患;否则,还需进一步研究,如果是安全隐患就需要对规则库进行扩充完善。

手工分析和分析工具是静态检测技术两大要素,静态检测主要是对目标源代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静态分析对程序中不安全函数调用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静态检测技术的本旨是建立程序的一个状态模型(规则库),然后通过静态分析工具获取的信息,利用状态转换来进行漏洞检测。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词法检测、程序评注、类型推断、元编译和二进制代码的类型检查等。

2.2 动态检测技术

动态检测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对目标程序运行时所使用的变量参数和申请的硬件资源空间进行监视,跟踪程序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进而确定目标程序是否存在漏洞的方法。

2.2.1 非执行栈技术

内存的栈区即系统栈,系统栈由系统自动维护,用于实现高级语言中的函数调用。在调用中程序的变量、函数返回地址等均保存在栈中,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程序输入数据注入恶意代码实现攻击。栈溢出攻击是当且最流行的攻击方法之一。

非执行堆与数据技术和非执行栈技术类似,设置程序运行时动态分配的堆区及程序初始化时分配的数据段均为不可执行,该技术和非执行栈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预防攻击事件发生。数据保护执行(DEP: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就是非执行栈、堆和数据段技术的具体实现。

2.2.2 内存映射技术

内存映射技术是指通过使用映射代码页的方法,将代码页随机地址地映射到不同的内存地址,从而防止依靠跳转地址和内存覆盖开展的攻击。ASLR(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就是Windows系统采用的内存映射的安全保护技术.

对于自定义的程序要开启ASLR也非常简单,现在许多的编译环境均增加的ALSR安全特性,如Visual Studio 2005 SP1增加了/dynamic base Address链接选项。

2.2.3 沙盒技术

沙盒技术在安全软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沙盒旨在创造一个运行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应用程序的隔离环境,发现可疑行为后让程序继续运行,当发现的确是安全漏洞时才会终止。沙盒技术的实践应用流程是:让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应用程序的可疑行为在“沙盒”中充分表现,沙盒会记录其每个运行特征,当危险行为所有特征暴露后,沙盒会执行回滚机制,将攻击的痕迹和动作擦除,恢复系统到正常状态。

2.3 混合检测技术

混合检测技术是综合利用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的检测特性,由于混合检测技术综合了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的优点,从程序源代码分析和目标程序运行状态检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综合利用规则库和动态检测规则,根据程序动态状态检测结果和目标程序源代码静态分析结果进行程序安全隐患排查,所以混合检测技术相对静态检测技术和动态检测技术而言,检测的准确度相对较高。

2.3.1 测试库技术

测试库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软件运行中的动态内存错误,Purify是应用测试库技术进行安全检测的工具之一。Purify是一个面向VC、VB或者Java开发的测试Visual C/C++和Java代码中与内存有关的错误,确保整个应用程序的质量和安全。

采用测试库技术的漏洞检测工具主要用来检测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调用动态内存操作函数时由于没有对输入数据的长度进行验证,导致输入数据长度可能大于动态内存函数分配的空间而导致的缓冲区溢出漏洞。通过测试发现,采用测试库技术的漏洞检测工具对其它类型的漏洞检测效果不佳。

2.3.2 二进制代码改编技术

采用二进制代码改变技术的漏洞检测工具通过对函数调用时通过压栈操作存入栈区的函数返回地址,以确保函数调用返回时能获取正确的返回地址而维护程序的正常流程。该类型的检测工具一般检测程序流中的CALL指令,当有CALL指令发生时,读出当前EBP的下一个内存所存储的值,再函数返回时,将该值和EIP指针所指数值进行对应,相同则继续执行,否则调用异常保护机制进行异常处理,确保程序不会执行非法操作。二进制代码改编技术对程序的二进制代码进行改编,对程序源代码无影响。该技术通过保护栈中保存的函数调用是压入的返回地址(CALL指令压栈数据)以确保函数调用完毕时正确返回。

2.3.3 异常技术

异常技术的主要实现原理是对大量程序调用栈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统计形成一个检测指导标准和方法来检测程序是否受到攻击。利用异常技术的漏洞检测工具在检测指导标准的指导下对应用程序访问栈区的频次、动作类型和结果进行统计。因此,异常技术是漏洞检测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对目前主流的漏洞攻击方法有较好的检测能力。

3 结论

本文对软件安全漏洞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分析,从分析可以得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并且适用环境不同,如何使这些技术及方法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是目前安全检测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岳彩松.MS Office漏洞挖掘与利用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迟强,罗红,乔向东.漏洞挖掘分析技术综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5

1.1危险有害因素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伤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被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危险有害因素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等原则。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是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预防的基础数据依据。

1.2辨识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一般可以采用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直观经验法是指有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辩识方法。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作业规程或依靠辨识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受辩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所收集资料的限制。为此煤矿常组织专家提前进行评议并编制隐患排查检查表,根据检查表进行逐条排查。直观经验法还可以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相似作业条件已有经验及事故统计数据对评价对象进行类推、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系统安全分析法是指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生产工艺系统,识别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3煤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由采掘系统、通风系统、瓦斯防治系统、水害防治系统、粉尘防治系统、火灾防治系统、供电系统、运输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灾害避灾系统、职业病防治系统等组成。煤矿整个系统覆盖的众多学科,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够有效识别危险有害因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结合煤矿因物、引发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煤矿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15类。

2安全隐患的排查

2.1安全隐患的形成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煤矿若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作业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会形成物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与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和隐患排查总是联系在一起,对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实质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者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对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失效就会形成隐患。

2.2辨析隐患与事故

事故隐患形成后,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或者控制隐患,就会因触发事件导致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可以通过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或者控制隐患。如上区段采空区存在积水,相邻下区段准备前没有探清积水线,警戒线设置不合理,保护煤柱厚度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下区段采面存在透水的隐患。若在下区段掘进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或者控制隐患,就会因误穿采空区或者因保护煤柱承受不了水压导致透水事故。

2.3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事件(顶上事件),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事故树的底事件为止。这些底事件又称为基本事件,它们的数据是已知的或者已经有过统计或实验的结果。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隐患。隐患排查需要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各个部分存在的隐患。安全隐患的排查可以通过事故树进行分析,层层分析存在哪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隐患形成的基本事件,计算最小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和最小割集,从而排除或者控制隐患。通过对掘进工作面透水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为例,介绍如何采用事故树分析排查隐患依据最小割集的计算结果,掌握顶上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在排查隐患时就可以从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入手,准确快捷排查各种隐患。

3安全隐患的消除与控制

3.1本质安全消除法

采用本质安全化方法,优化生产系统,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生产工艺,避免隐患出现。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构成安全隐患的基本事件,在设计阶段就避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如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该区域和局部进行瓦斯抽放等治理工作,降低瓦斯含量,减少在掘进过程中瓦斯的涌出量,从而本质上消除瓦斯浓度超限。

3.2安全控制与防护

安全隐患发现以后,很难及时消除,只能对其采取安全控制与防护。在控制过程中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①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能力,制定严格的作业规程规范人的作业行为,同时进行监控管理制度,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②根据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有效控制隐患的触发事件,避免隐患因触发事件而导致事故。③对煤矿井下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在线监控,第一时间了解有害因素的变化情况。当安全隐患因触发事件演变为事故时,可以采取相应的避灾防护措施,使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针对有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可以从4个方面着手:①系统设计时进行优化,避免作业点的事故蔓延至其他作业点。②做好个体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自救器,并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熟练的使用自救器。③在井下相应的位置设置避难场所,为救援提供更多的时间。④根据事故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灾害时可以及时启动救援方案。

4结语

安全隐患概念范文6

【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电网安全前沿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社会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变电运行的一大特点是设备多、危险点或隐患出现的几率大,而且隐蔽性强,变电运行作业中任何不规范的工作程序都会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甚至整个电网的安全和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所以,如何寻找设备运行状况的危险点、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订严谨的、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已成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变电运行隐患及其预控的概念

变电运行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元器件、作业工具和操作等均称为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作业场所未按照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设置,高温、噪音、气味等危害的作业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诱发职业病。

二是作业现场的机器设备防护不到位,如缺乏危险标识、机械链轮不设安全罩等,会对人体直接造成伤害。

三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违反安全作业条例所形成的安全隐患。

危险点隐患的预控就是在作业前采用技术手段,找出作业危险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订严谨的、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它既是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将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也是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的有效途径。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与隐患分析

1.变压器

(1)操作危险点及隐患。变压器的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的操作之一,它的内容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通常情况下,操作变压器时,在切合空载变压器的过程中,存在操作过电压情况的出现而影响或危及变压器的绝缘的现象以及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升高而导致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的危险和隐患。

(2)防范措施。变压器的操作应谨慎小心,避免因疏忽而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为了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

2.母线倒闸

(1)操作的危险点。母线是变电运行设备的汇合场所,其特点是连接元件多、操作工作量大。在母线的送电、停电以及母线上的设备在两条母线之间的倒换过程会产生危险点和隐患,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有以下几点:

1)带负荷拉刀闸事故。

2)对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切换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动。

3)在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之间所形成的串联谐振。

(2)防范措施。

1)当备用母线存在故障时,为防止事故扩大可由母联开关将其切除。

2)在母线倒闸过程中,应将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拉开,避免操作过程中母联开关误跳闸,造成带负荷拉刀闸安全事故的发生。

3)在进行将一条母线上的所有元器件全部倒换至另一母线上时,应根据操作机构的位置和操作人员的习惯,正确使用以下两种倒换次序:一种是将某一元件的刀闸合于一母线,而拉开另一母线刀闸;另一种是将全部元器件均合于一母线之后,再拉开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

4)当设备倒换使得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因注意不可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发生误动作而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从而引起电压回路熔断器熔断、继电保护误动等情况的出现。

5)由于设备倒换至另一母线或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电压回路需要转换由另一电压互感器给电时,应注意勿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误动作。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以及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的现象。

6)母线操作时应根据母差保护运行规程对母差进行保护。母差保护应贯穿于倒母线操作过程中,母线装有自动重合闸,操作中应根据需要对重合闸方式作相应改变。

3.直流回路操作时的危险点及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回路操作方法不正确,致使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等危险和隐患。

(1)取下直流控制熔断器时,为防止产生寄生回路,避免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应严格按照先取正极、后取负极的操作顺序;装上直流控制熔断器时,应严格执行先装负极,后装正极的操作。在进行装、取熔断器时,判断正确后应果断和迅速,避免反复地接通、断开的操作方式,在取下和再装上之间应有不小于5s的时间间隔。

(2)运行中需要停用直流电源时,应采取先停用保护出口连接片,再停用直流回路的正确顺序;恢复时采用相反的操作顺序。

(3)断路器停电操作中,应在确认拉开开关做好了安全措施之后取下。

(4)在断路器送电操作中,断路器的控制熔断器应在拆除安全措施之前装上。这是因为在装上控制熔断器后,可以检查保护装置和控制回路工作状态是否完好。

4.环形网络的并解列操作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的并解列即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的常见操作。环网的并解列操作中,除应满足线路和变压器自身操作的一般要求,还应正确预计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对各元件允许范围进行安全控制,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环网的并解列操作应满足以下条件:

(1)初次合环,或在可能引起线路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进行合环操作时,为保证相位一致,必须随时进行相位测定。

(2)应对电压差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最大允许电压差不超过20%;特殊情况下,应将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控制在30%以内。

(3)合环后应保证线路各元件不过载、对各结点电压进行控制和监测,使之不超出规定值。

(4)继电保护系统应满足和适应环网的方式。

(5)解环操作时,应综合考虑解环对潮流电压、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变化等。

以上这些潜在的危险点构成变电运行的隐患,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控,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变电运行作业危险点及隐患预防措施

变电运行日常工作中,应在建立规章制度执行危险点控制的同时,强化危险点预防工作。

1.提高危险点预防意识

变电运行作业中,应结合现场实际,强化安全理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创新管理。将操作人员心理状态、变化因素等纳入危险点预防工作范围内。

2.实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是众望所归,它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刚性约束与柔性管理的剂。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操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激发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

3.强化员工执行标准化操作的力度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票、流程卡工作制度等标准化作业模式规避操作危险点和杜绝隐患的有力保证。

4.加强人员危险性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使员工切实感受现实存在的危险。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是提高人员整体素质、防止人员误操作、对危险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力。

5.将红外热像仪等新技术融入变电运行

红外热像仪可对变电运行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实时进行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诊断。与传统的停电预防性检测相比较,红外热像仪更能对设备的缺陷进行有效地、真实的检查。由于红外测温仅仅是对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接收而不对设备外加任何红外源,所以对运行中的设备不会损害和影响正常的电力生产、运行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