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常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常规管理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1

一、导学

“导学”是“四导”模式的起始环节,也是校长培训的首要任务。培训中,我们既抓政治理论教学,又抓业务理论教学,要求并指导学员把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集中精力坐下来,系统地学习理论。

1.开展常规培训

校长是培训活动的主体。要提高校长培训的有效性,就必须着力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好理论。首先,注重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让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时段内尽可能地掌握常规性的学校管理理论,提高学校管理的品位。同时,注重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深入了解贫困地区校长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自编讲义和教材,讲授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知识,并邀请教育系统外的一些领导或专家来讲学,让懂管理的讲管理,会经营的讲经营,内容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对学员学习新理论、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产生学校管理的新思维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启迪作用。

2.开展讨论教学

对贫困地区的校长培训,我们注意运用讨论式教学。一是经验交流式。这种讨论通常放在校长培训班开学的第一阶段。通过组织学员总结介绍各自学校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是复结式。这种讨论一般在开班的第二阶段。目的是为了检查了解学员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而帮助学员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理论学习式。这种讨论运用最为广泛,它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亦可集中在某一阶段或单元进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析例探理式,据理举例式,总结提高式。

二、导思

“导思”是整个模式的关键,是联系“导学”和“导行”的中介与枢纽。因为校长培训的目的不在于让学员记住多少名词、术语或理论,而是要他们将书本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客观辩证地运用理论去思考和分析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将科学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素养,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员的理论思维。

1.典型经验介绍

浙江是教育强省,各类中小学校中都有一批办得比较好的典型,其办学经验在本地乃至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聘请省内一些模范学校、特色学校的校长来培训班做典型经验介绍。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每次介绍之后,都及时组织学员联系各自学校实际进行评议,要求他们分析人家经验的可取之处,找出自身差距,大家一起谈感想,谈体会,谈认识,谈打算,以达到引发学员积极思考、提高培训实效之目的。

2.运用情境模拟

这是一种参照国外,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校长培训模式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其步骤是:教师事先从学员所写的材料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分析讨论的案例,进行加工和设计,模拟一个具体的学校工作环境,让一个或几个学员完成某些特定的工作,进行某些特定的活动,如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参加或主持会议、作简短报告等。其他学员则作为观众和评委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评头品足”,评价他们在模拟的工作压力下的表现。教师从旁加以适当的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让学员从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框架中跳出来,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导行

“导行”既是“四导”模式的终结环节,也是校长培训的出发点。组织校长培训,就是要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与思考,最终付之于实践,落实于行动。因此,必须把指导学员实施正确的教育管理行为作为培训的主要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员将学、思、行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实践的改革。

1.安排实地考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时兴一种“以现场为基础”的教改研究。他们认为,一切教育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校,一切教育危机最终都会在学校中得到体现,所以,研究人员纷纷走进中小学校,把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研究的基地。在校长培训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些实地考察。在考察对象的选择上,立足本地,突出重点,分清层次和类型,“以现场为基础”,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以考察省内的一些先进学校为主,适当到相邻省市的学校看一看。每次考察不贪多求全,不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在考察时间的安排上,主要是相对集中,穿插安排,不搞一窝蜂。一般在培训的第三阶段,集中几天时间组织外出,系统地考察一些典型。同时,每次集中学习期间都分散而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小型的一两天的考察。

2.致力于能力培养

校长的培训是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既要与校长任职期的各个发展阶段相适应,也要与校长任职前、任职后的整个过程相适应,更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着重培养学员的三种能力。一是宏观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从宏观上思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能力。二是科学决策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把握科学决策的程序、方法和科学地决定学校教育管理目标、选择教育活动、做出科学决断的能力。三是组织领导能力,主要是培养学员团结学校领导班子一班人、凝聚群众、带动群众、全面协调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

四、导研

“导研”是“四导”模式的深化和升华,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校长常规培训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导研”,即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要求学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1.开设教育科研课程

调查发现,贫困地区校长学员对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大都认为“科研兴校”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但部分学员科研实践及科研管理实践较为贫乏,很多承担校级课题的学员都只是挂名而已,实际上本人并不直接操作。虽然不少校长都参加过课题研究,但却缺乏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能力。对于教育科研,他们还不是很懂,或者说还比较懵懂,但学员大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对于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地加以提炼总结。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相关的教育科研课程,通过系统的教育科研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使学员初步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方法步骤、主要技术、思维策略、论文撰写和管理手段以及课题的选择、申报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项等,鼓励学员在学习期间或返校后选定课题,要抓住自己有切身体会、长期思考的问题,或集中于某一具体的小问题而展开,指导学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研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论文。

2.开展多种科研活动

为使受训学员能进行独立研究,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让学员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充分的磨练与提高。比如,结合新课程改革,经常举办专题学习班,组织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员进行专题研究,为学员提供经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学员离校以后,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或面谈等多种方式继续与其保持联系和合作,进行学术探讨,吸收学员参加课题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员离校后的科研状况,而且对他们形成了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对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十分有益。在论文指导方面,我们注重保护学员的科研热情,为他们创造条件,帮助查找资料,提供课题论证,直至修改定稿,最后在培训班组织论文交流和评审,给出培训成绩。

3.规范科研培训程序

积极借鉴国内外校长培训的经验,组成专门的“校长教育科研班”,形成由诊断、研讨、示范、评价、激励、修正诸环节所构成的科研链条。诊断,即引导学员充分观察本校的教育实践过程,从学校亟待解决的矛盾中提炼出带根本性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课题。研讨,即在研究过程中,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示范,即在引导学员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发挥榜样引路的作用。评价,即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注重进行形成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根据研究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具体要求,分类设计评价指标要素,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及时了解和调节教育科研的过程。激励,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使学员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激发学员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增长对教育科研的兴趣,获得内部激励。修正,即引导学员审思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创造条件。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2

论文摘要:实训中心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关健因素之一,规范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有效开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具体实践,探索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和规范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心管理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规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职学校要发挥实训中心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就要在规范实训管理、提升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实训有序、有效和深入开展,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策略

(1)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训中心管理涉及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安排、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人员、学生、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其管理制度与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综合平衡各种管理制度的管理措施,是确保实训中心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2)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针对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就要抓住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我校在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上,抓住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学生、实训管理人员和管理材料这几个核心因素,制定了强化管理的制度、规范管理的工作流程、实施处理方法、绩效考核标准等一整套制度措施。

(3)强化实训中心管理,还要紧紧抓住实施强化管理的关键因素。实施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统一认识,共同管理。实训中心能否通过努力,统一学校各个方面的认识,特别是获得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协调各个中层管理部门的意见,统一各个基层部门甚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识,是实施强化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我校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1)修改规范强化实训中心管理的制度。我校实训中心在实施规范和强化管理之前,由学校实训中心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各个专业的实训室现状和课程实训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修改,重新制定了实训管理实施流程,明确了实训管理制度细则,同时制定了实训教师职责和操作流程,修改了学生实训行为规范,并重新规定实训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了一整套强化管理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

在修改制订新的管理规定过程中,实训中心与学生处充分沟通,对其中涉及学生行为规范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如在学生佩戴校卡的问题上,协调规定了学生在校内必须全天候佩戴,从而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共识;在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上,通过与校长办公室充分沟通,达成了教师绩效评估与实训课管理效果挂钩的共识,并初步形成了实训效果评估与被评估双向考核的原则。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3

一、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集体本课

今年年初以联校为单位成立了教研组,分年级分科目启动了集体备课,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规定了备课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内容、备学情、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方法、备资源、备教具、备程序、补反思。确立了四环节教学模式,即:呈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应用提高;激励评价。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意识。课堂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积极互动,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学成绩有所上升。

2、教学会诊

县教研室在本年度开展了教学会诊活动,我联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选派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参加县上的一级会诊,把好的教法、好的经验、好的教案、好的课件带回来,二级会诊,增大了教科研力度。这项活动我联校高英、李俊平同志受到了县局领导的好评。

3、教学能手评选

联校、中心校高度重视评选活动,分别成立评选领导组,评委组,制定了评选方案,认真严密组织,坚持“全员参与,层层赛讲,好中选优,重在过程,推动课改”的原则。本次活动充分发挥评选的积极导向作用,把评选、观摩、研讨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研、教改热潮,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选拔出了本单位教学工作中师生公认的骨干教师,从而推动了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我联校李俊平、李文红老师本推向县级,参加县级评选。

3、课平活动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先导,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中小学课堂评价活动,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根据我县中小学课堂评价活动总体设计思路,第二周期是第一周期的深入和延续。在具体操作上做到六个坚持,调动校长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今年我联校获创新课指导校长一名,创新课教师两名,优质课教师五名。

4、常规工作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量大,头绪多,弹性大。我主动与联校其它领导积极配合,协调各校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学校常规管理任务。两次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实施、评卷、分析,工作井然有序,四次的登分、评估表、统计表,自己亲自完成。每年两次的常规检查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制定了常规管理工作评估方案,把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布置、总结的收集,都记入了考核内容,加大了常规管理工作的力度。

二、基教工作

1、合理安排各校各村教师准确统计当年出生人口数,高质量的填写好一年一度的报表,规范了学籍管理。

2、各校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两操一课活动,学会了新一套广播操,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3、六月五日召开了常规管理现场会,受到县局领导的好评。

三、文体工作

1、组织体测、准时上报

根据国家要求和县教育局的安排,联校成立了体测工作领导机构,抽调对工作负责,责任心强,有体育专长的教师成立了测试组,逐校逐年级严格准确测试,高标准圆满完成了体测工作,并按要求准时上报,受到局领导的好评。

2、活动丰富、成效显著

各校按要求积极的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高年级开展了阳光伙伴体育锻炼活动,联校进行了流动验收并摄了像,在联校校长会上进行了放影评比总结。

(2)、开展了低年级跳皮筋活动,联校也进行了流动验收评比。

(3)、五、六年级开展了乒乓球比赛活动,评比产生了各年级的冠亚军,全面评估了各校这项活动开展情况。

(4)、开展了校歌、课本歌曲、自选歌曲三数歌曲比赛,目的是让各校巩固校歌,上好音乐课,丰富校园生活。

(5)、中小学严格严肃开展了冬季长跑活动,于4月份各校选出优秀学生,在中学操场进行了团体冬季长跑活动总结比赛。

(6)、各校成立了合唱队,并积极创办特色学校。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4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坚定建设教育强县的信心

1、国家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切实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和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投入我县学校建设资金近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中小学办学条件。此外,由中央、省市县拼盘筹资900多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大大促进了全县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保障。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县教育局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从XX年开始,我县选招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使我县教师队伍更加知识化、年轻化。从XX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师德建设年、师德建设提高年、师德建设巩固年等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同时,每年组织大批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启动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组织了10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全国班主任远程培训,并评为“全国十佳项目团队”。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稳步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师资条件。

3、我们强化中小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质量保障。XX年出台了《**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方案》,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从严治校、规范管理”为原则,要求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估方案(试行)》,建立了以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的评估制度,实现了“四个转变”,推动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本科达线连续三年突破3000人大关,居全市八县第三位,步入安庆高考第一方阵;中考成绩与先进市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小学教育质量水平整体不断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5

2009年下半年,基教科的工作将结合区委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区委书记韦弋在报告中提出“当前,*的发展正处于紧一紧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松一松就会落后掉队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困难叠加的凸显期,同时也是爬坡过坎的机遇期。全区上下要切实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咬定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放松,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克难奋进,乘势而上”和区委副书记吴劲在会议上要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打造一流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不断提升*优质基础教育品牌,为打造现代化核心城区和全省首善之区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是窗口科室,日常接待量很大,我们将按照区委副书记吴劲在区委二届十次全体会议上要求的“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升能力,提升素质。要把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切实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把握有关政策法规,积极为广大市民及学生家长答疑解难,提供有效信息,并竭力为广大市民、学生家长以及各校(园)做好服务工作,尤其是在招生工作中,我们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细,计划更周密,许多工作我们都提前介入,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如招生政策上的变化、学区的调整、招生分配工作等等,都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的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共同体“捆绑”学校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各共同体“捆绑”学校要强化“一级捆绑”、加强“二级捆绑”、实施“三级捆绑”。

2、继续做好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工作,大力推进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3、关注困难群体子女的教育。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确保“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7%以上。认真做好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农民子女100%就读率。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

4、积极进行创建市级特色学校活动。进一步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学校特色建设,促进我区各校均衡发展。

5、强化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狠抓常规管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保障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诚信办学,努力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推进我区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具体措施

1、加强课程的领导和管理。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领会《义务教育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和效能。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法定责任,落实履职措施,依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学校能开足开齐各类课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紧迫性和意义,把规范办学和“减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学校考核的依据之一。

2、打造教育均衡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共同体“捆绑”学校工作,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保障农村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按照《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捆绑”工作,本学期强调“捆绑”工作的实效性,协助督导室对“捆绑”工作进行评价,对效果明显的学校给予奖励。

3、关注困难群体子女的教育。做好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保证三残少儿的就读率;做好外来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农民子女100%就读率。关注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

4、完善常规管理检查机制。按照省、市、区对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常规管理专项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机制,针对中小学校的管理不精致、创争不主动的问题,实行随机检查机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努力解决问题,限时整改,大力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强化依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规定。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突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

5、进一步强化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面向长远,立足当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学校自觉走内涵发展之路,引导学校开展学校特色创建的申报、验评工作,建立奖励、扶持制度,帮助学校准确定位,找准优势,提练特色。加强“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研讨,召开学校特色创建经验交流会,力争使各校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主要措施是加强专项督查,要求各校要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做到系统规划、科学组织、有效管理,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通过创建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6、强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我们现在已经构建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支撑的学前教育体系。依法强化幼教管理,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优化内部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区幼教总体水平。

7、在民办学校、幼儿园审批方面,做到公开办事程序,严格审批制度。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精神,制订了《*区民办学校行政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开公示具体需要提供的材料、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等,让办学者明明白白地办事,严格按照程序审批。公开了办理程序,方便了办学人士,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规范管理。

四、主要工作行事历:

8月份:

1、处理2009年招生工作的遗留问题。

2、组织安排初中七年级新生分班工作。

3、民办初中、幼儿园年度检查工作。

4、完成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审核工作,并分配到各定点学校。

5、协调解决各校转学生。

6、组织检查各校(园)开学准备情况。

7、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9月份:

1、认真做好开学检查总结工作。

2、认真做好转学、休学申报、审批工作。

3、统计2009年各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情况。

4、组织中小学生到“基地”、“中心”参加实践活动。

5、指导各小学做好新生电子学籍录入上传、审批工作。

6、组织调研各中小学对“减负”工作执行、落实情况。

7、召开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工作现场调度会(每月一次)。

8、督促幼儿园完成民生工程标准化建设、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工作。

9、组织区级特色学校申报、评估工作。

10月份:

1、布置、组织初中新生电子学籍录入、审核、上报工作。

2、做好2010年春季教材审核上报工作。

3、组织市级特色学校申报工作。

4、组织检查部分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

11月份:

1、组织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各选一所在“减负”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情方面做的突出的中学和小学,请中小学教务主任到此校学习经验。

2、组织检查各初色班教育教学开展情况。

3、组织调研全区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

12月份:

1、审核统计各办学单位2009年教育教学成果,并汇编成册。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6

1、精细化管理既要精细化更要效率化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

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的学校不考虑学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这种不切合学校实际的模式化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学校容易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程序化,把各个教学常规环节分解为如流水线般精细的统一程序,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不关注教学规律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使学校对教学管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感到身心疲惫,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又不缺乏教学个性风格的基本教学规范。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符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师生及教学基础特点,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探讨确定本校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尊重教学本质,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务实又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抓关键,促发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精细化管理评价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时空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县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从三个部分十四个方面对教学常规的评估作了具体规定,这对各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把教学管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估而管理,根据《评估细则》逐条机械应对,这样就会导致本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评价的格式化。

精细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需要制度化,只有评价制度化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师过多的细节要求和过多的量化考核。检查评价时要就重避轻,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倾向。如果片面强调教学常规评价的过细、过实,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将会导致教师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不利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在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化的同时,体现人性化。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可承受度。学校教学常规评价要尽可能简单化。我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就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需要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时间和精力,评价简单化可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常规的一些评价指标的达标线要适当降低,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避免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还要在强调规范、制度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绝不是仅靠制度评价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人性化的评价,努力取得教师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

当然,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不是说没有原则的放任或回归粗放式管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规范与引导,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变成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