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技术新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技术新成果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1

一、继续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重点用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前期开发。市科技三项费用到年达到当年同级财政预算支出的2.0%。

二、建立市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与市科技进步资金合并使用)。主要用于: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启动资金;贷款贴息;对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从年起市政府连续三年出资,到年使该专项资金达到5000万元。各区县政府可结合实际参照办理。

三、自年至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免收购置生产用房的交易管理费,部分房产契税可作为政府的补贴返还;免征建设过程中的供水增容费;免收组建项目公司时行政机关收取的有关行政性收费(交中央和省部分除外)。

四、在我市注册的企业用税后利润投资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与该投资额对应的已征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由同级财政列收列支返还企业。

五、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增值税,可以上年为基数,其新增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自1999年起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按50%的比例返还企业。

经认定的新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第一次销售之日起三年内,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视情由同级财政列支返还。其中,95%返还企业,5%纳入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集中使用。项目的转让收益,其企业所得税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列收列支返还项目拥有者。

六、经市科技主管部门鉴定,在我市注册的企业自行开发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药及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三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对该产品新增增值税的地方分成部分按80%的比例返还。

七、高新技术企业应按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5%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技术开发经费按实际发生额进入成本,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年增幅在10%以上的,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所得税额。

八、对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行研制的新技术成果,其技术转让以及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部分免征所得税。上述技术成果转让的收入经审查,可享受免征营业税的照顾。

九、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奖励和分配给员工的股份、红利凡再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视同政府奖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新建或新购置的生产经营场所,返还房产税;所签订的技术合同返还印花税。

十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根据需要,按有关文件规定,可对生产和科研设备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十二、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参与产业化投资,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35%。

成果完成人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者根据其实际贡献,可获得与之相应的股权收益,所占比例不受限制。凡属政府资助项目,从项目实施起三年内,可享受不低于60%的该成果股权收益;后三年可享受不低于40%的该成果股权收益。

成果实施转让,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20%的转让收益。

十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新技术成果转让中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校、所股权的所得利润,享受校办企业的财税政策。

十四、市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需人员在聘干、招工、毕业生分配、入户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

十五、简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因公出国、出境人员审批手续,并在规定时限,一次审批多次有效。

十六、实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设立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在市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下,与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在我市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认定,凡经认定的项目,可享受本规定的有关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认定。

企业对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奖励一定的企业股份。

企业可以从技术开发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对开拓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做出重大贡献的销售人员。

十七、对中央各部委、外省市和海外高科技人才,带高新技术成果来我市实施转化,给予特殊优惠。项目优先立项;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使用;政策从优兑现;退税比例优惠照顾(第五条规定的新增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改按60%比例返还企业,三税优惠部分改按100%返还企业)。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2

[关键词]成果 工业化转化

一、前言

石油是国家重要能源,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供应不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国家能源安全息息相关。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使催化裂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催化裂化作为一种先进的工艺技术,有着其他工艺不可替代的诸多优点,但从清洁燃料指标要求来看,由于其产品的十六烷值低、汽油烯烃含量过高等,已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汽油烯烃含量过高,如何在保证轻质产品收率不减少的前提下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尽可能保持辛烷值,是催化裂化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所以,开展重质油轻质化及产品的后精制、清洁化技术的研究和工艺开发对我国石油炼制技术的发展相当重要。

二、国内技术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在工程技术开发及转化方面比较落后,成果工业化率低、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这也就造成了很多技术需要长期引进的被动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真正具有工业转化价值的研究成果比例不高。现在有很多成果,只是纸上谈兵;有些研究深度不够;有些只是设想经不起考验,没有经济性,离工业化有很大距离。

2. 缺乏转化机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化、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是识别成果的可转化性,不但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含量、项目转化后的预期经济效益、社会和环保效益,而且要考虑项目的转化难度、可推广程度及远景目标。这就需要具有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组织地实施。目前国内缺乏这种有效的产业化机制和技术专家。

3. 缺乏有利的社会外部环境,对技术转化重视不够,认同不够。技术工程化和技术研究一样,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劳动,把复杂的研究数据变成简单的工程方案,技术上便于推广,但千辛万苦搞成的工程技术,在有偿使用方面面临很大困难,往往遭到技术剽窃。严重挫伤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结果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技术转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在工程技术开发及转化方面一直相当落后,这也造成了很多技术需要长期引进的被动局面。有些技术及工艺在国内开发出来,但工程放大、工程开发甚至工程设计却要外国人承担,最后“钥匙”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关键技术和工艺包仍属外国人专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缺乏自己的石油化工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要想改变技术转化的不利局面,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工业技术,本项目的实施就是闯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

三、项目的特点及可行性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工业化中试项目最大的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项目的风险。该项目是一个从科研、实验室研究的理论研究向工程转化一个过程;是一个全新的工艺,是我国炼油工业第一次缩短催化裂化反应的时间,也是我国第一套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

该工艺技术具有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短反应时间和大剂油比的特点。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工业化中试项目的关键是工艺方案,而工艺方案的关键是将第一段生成的柴油取出作为产品,汽油与重油组分混合后进入第二段与再生后的催化剂接触继续反应。这样,在第二段就存在一个汽油与重油以哪一个组分反应为主的问题。

当以第一段生成汽油的二次裂化反应为主时,经过试验总的汽油产率下降,液化气等产率上升,产品分布变差,则该工艺无应用价值。

当第一段生成重油组分的裂化反应占主要地位时,重油组分的裂化反应生成大量的轻质油品,可以有效地降低重油产率,提高轻质油品收率,改善产品分布,从而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技术开发过程中,从技术基础研究、工业化方案研究及工程设计到施工建设及工业试验,专门为该项目的实施组织有关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为该项目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四、项目经验

两段提升管项目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在科研成果往工业化转化过程中的先例,为炼油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该项目在方案论证阶段,由于实验提供的仅是理论数据和试验阶段的成果,我们多次组织国内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经过多次论证,提出了更加可行的方案。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多次与设计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例如:KH-3喷嘴,石油大学等单位开发的FSC和VQS旋流式快速分离系统等,粗旋、预提升技术,使设计工作更加可靠。

在项目施工阶段,充分利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各专业之间的通力协作,使施工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费用较预算节约约5%。

在新装置实施过程中,第一步确保装置能流化正常;第二步使装置能够正常运行;第三步调整优化操作;第四步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工业试验。在实验中,我们根据装置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关的工艺参数,使实验能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从而使两段提升管新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验证,把理论通过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升华。

五、结论

该项目在充分进行理论分析、现场采样分析和实验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具有催化剂接力、大剂油比、分段进料和短停留时间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经我公司工业化试验和多年的运转得到了验证,体现了效益最大化。

1.根据实验室研究成果,通过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将我公司的1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成功改造成为世界上第一套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TSRFCC-I型)工业试验装置(15万吨/年),并一次开车成功、运转状况良好。

2.工业试验和运转充分证实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难裂解的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能提高产品的收率和改善产品的质量。

3.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两段提升管的理论得到验证,开创了我国在科研成果往工业化转化过程中的先例,逐步形成“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工业化生产(技术推广)”一条龙科研开发体系,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左丽华. 我国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0, 16(1):16-21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3

[关键词]技术创新; 新技术; 商业化; 过程模式; 技术获取;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越来越依赖技术活动来提升竞争能力、获取经济效益。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即利用新技术创造最大利益。然而,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获得了技术成果后,却因为无法有效地商业化,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甚至因此退出市场,一蹶不振。

在研发投入力度不断上升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商业化能力甚至要比技术研发成果产出还要重要许多。特别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今天,对企业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过程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创新领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技术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技术创新始于对新技术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新技术完成了从R&D到市场营销的全部过程,就是实现了这项新技术的商业化。换句话说,商业化就是指通过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将新产品、新工艺或新的技术服务成功地推向市场并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

目前,关于新技术的商业化过程,研究者们的划分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线是基本一致的,即将新技术商业化过程划分为技术获取、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开发(或称工程化)和市场开发(或称产品销售)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概括了技术成长到进入市场的过程,包含了技术从萌发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其中技术获取可以看作是新技术商业化的起点,后面的三个阶段构成新技术商业化的主体进程。企业新技术商业化的成功需要在上述几个阶段中投入诸多的资源要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对其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进而实现商业化目标。

二、企业新技术商业化主要过程模式

如果企业对所获得的技术成果进行商业化潜力评估后,认为不值得投入商业化资金或者难度和风险较大,可以将该技术成果对外授权或者转让,以尽快获得财务回报;如果企业在新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估后,认为其价值回报较高,并以自身为核心主体推进并完成后续商业化的全过程,那么按照各阶段的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将企业新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归纳为6种模式。

1.模式一:完全自主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从技术研发开始,就是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推动技术商业化的后续环节,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获取商业利润。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自主研发新技术-自主产品开发-自主生产(工程化)-自主市场开发(销售)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始终是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要素可以完全自给,等同于独立自主创新,其主要优点在于: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独占性垄断可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在技术、生产、市场上往往都具有率先性,商业化成功后往往能够获得产品成本、质量控制方面持续的竞争优势等。但采用该模式,对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和能力要素要求都很高,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可以说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模式。虽然有着超额收益的诱惑,但除了少数大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有心无力,很难采用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

2.模式二:技术自主―后期合作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新技术成果的获取完全通过自主研发得到,但在技术商业化的一个或多个后续阶段,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最终共同实现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自主研发新技术-合作产品开发-合作生产-合作市场开发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除了企业自身,还包括后续阶段的合作伙伴。根据参与阶段与合作方式的不同,这些合作伙伴可能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或其它企业。该模式属于自主、合作混合创新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发挥主导作用,便于持续创新,一般在新兴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中更为常见;合作各方可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增强了企业能力;合作伙伴能参与分摊成本和分散风险等。

但由于合作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技术商业化成功后的超额收益要由合作伙伴分享而不是一家独占;此外,如果合作伙伴在部分环节过于强势容易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常采用,如将生产环节转移或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企业(如中国沿海的制造企业),双方看上去优势互补,地位平等,但技术拥有方企业往往强势主导着整个合作进程。

3.模式三:技术引进―后期自主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授权等方式获取新技术并消化吸收后,在技术商业化后续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各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效益。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自主二次开发-自主生产-自主市场开发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主要是企业自身,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可能需要技术提供方、中介机构的参与和协助。

该模式属于模仿创新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引进的新技术,往往已经由技术提供方先期发展,甚至已经成功商业化,其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已大大降低,在消化吸收后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质量、性能、价格可能更具优势,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市场效益较为显著;此外,新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过程中快速高效的技术积累和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基础竞争力。但是该模式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和技术改进能力以保证成功实现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而且后续阶段的自主实现过程还要求企业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和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如果企业在上述能力方面都有不错的基础,采用该模式无疑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甚至做到在该技术产品市场上后来居上。

4.模式四:技术引进―后期合作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授权等方式获取新技术,然后在技术商业化的一个或多个后续阶段,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最终共同完成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产生并获得经济效益。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引进新技术-合作产品开发-合作生产-合作销售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在技术引进阶段包括企业自身、技术提供方及中介机构等,在后续阶段主要是企业自身和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或其它企业)。

该模式属于模仿、合作混合创新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引进新技术的成本和风险都已大大降低,而商业化后续环节中的合作各方可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合作伙伴还能分摊成本及分散风险等,所以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要求不高,商业化实现难度较低,对于基础条件,尤其是技术条件先天不足的企业比较适合。但是该模式对企业的技术提升值不大,使得企业难以跟进该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进程,无法获得更长期的经济收益;此外,该模式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环节上至少要有一个自身处于强势地位,否则容易在合作过程中丧失主导权,导致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5.模式五:技术合作―后期自主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在新技术研发上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但在取得技术成果后,完全依靠自身能力推动技术商业化的后续环节,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获取商业利润。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合作研发新技术-自主产品开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在技术研发阶段包括企业自身和合作伙伴(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或其它企业),在后续阶段主要是企业自身。

该模式属于合作、自主混合创新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合作研发能够大大降低独立自主研发需要面对的高投入、高风险,一般还能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但由于企业不完全独立掌握核心技术,如果新技术成果商业化价值可观,合作伙伴一般会要求介入后续进程,分享新技术带来的超额收益;即使退出后续进程,合作伙伴一般也会要求较高的补偿费用,并很难保证以后企业在该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因此,在实际的企业技术商业化活动中,该类模式并不多见。

6.模式六:技术合作―后期合作型

这种技术商业化模式指的是:企业在新技术研发上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获得技术成果后,在技术商业化的一个或多个后续阶段,再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最终共同完成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其过程模式简述如下:

合作研发新技术-合作产品开发-合作生产-合作销售

采用该模式进行技术商业化,其参与主体在技术研发时期是企业自身和研发合作伙伴,在后续阶段包括企业自身和可能的合作伙伴。根据参与阶段与合作方式的不同,这些合作伙伴也可能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或其它企业。该模式属于合作创新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企业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在合作过程中占据一定的技术优势,便于跟进持续创新和发挥主导作用,这在新兴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中尤为关键;此外,商业化各阶段都可能有合作伙伴的介入,各方可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并能分摊成本、分散风险,降低了企业自身风险和资源配置要求,易于共同推进新技术商业化进程。但由于企业不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很难独立主导后续阶段,可能威胁企业以后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而且,各个阶段都可能有合作伙伴介入,技术商业化成功后的超额收益也要由企业与合作伙伴多家分享,容易带来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合作链条容易断裂。

上述6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可由表归纳如下:

三、结束语

前文归纳了企业新技术商业化的6种主要过程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创新形式、主要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新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估,来选择切合自身的新技术商业化模式。影响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因素还有很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政府作用、中介机构影响、合作伙伴选择等细节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吉.新技术的商业化评估.石油科技论坛,2008,(5):71-75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4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

1引言

在我国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于提升生态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区域中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来彻底改善这种环境。本文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出发点,真正地了解其规划定位与内涵,对于当前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创新提供有利的支持。

2规划定位与内涵概述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明确规定了自然资源管理者职责、用途与修复工作要领等,从而给我国山水林天草湖整体修复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按照具体情况做出有效的修复,并且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就是实现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遏制,更好地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为出发点,对于我国的部分地区开发过度、生态功能损失等情况进行修复处理,利用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同时选择更加合适的生物与化学修复处理措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水平【1】。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项工作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亟待加强

目前的生态修复理论研究比较滞后,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各个地区所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大型项目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地区并没有认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对于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分项目落实缺乏严格执行,使生态系统关系和作用规律的掌握比较有限,最终的生态修复质量难以提升。

3.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亟待建立

目前,在我国各个地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技术协调不合理、衔接不顺畅或出现矛盾的情况。国土空间修复技术对于很多行业和学科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有着比较严重的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考虑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顺利进行,还需要指导相应的部门和机构全面开展国土空间修复技术的研究,逐步进行各项功能的规划和评价,研发先进的修复技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亟待推进

从长期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最大程度上需要全面地应用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在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设计环节,没有综合分析生物的习性特点,对于生物栖息、通道等方面的分析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大型基础项目在建设施工环节应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混凝土施工材料,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生物体系缺乏连续性,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变得更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以及生态材料及新装备的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2】。

3.4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科研平台亟待搭建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生态修复技术是施工单位开展修复的基础,这些技术很多都是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在该项目结束之后,很难再次承接类似的工程项目,导致出现“封存”的现象,技术交流和创新严重不足。从国家层面来分析,没有相应的机构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国家也没有形成社会开放技术创新平台,导致国土空间修复技术依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技术设备与材料的创新研究严重不足,导致了最终的生态修复技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4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对策

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土空间修复工程技术,要充分掌握各个地区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规律性,确定国土空间修复环节中的工作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新技术、新设备与新工艺的应用情况,给国家的生态修复研究技术提供重要的支持,全面提升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推动整个国土空间修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4.1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与标准

根据目前所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要对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性、整体性的管理与维护,要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性治理,就需要对国土空间修复工程类型进行总结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系统,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的优势,促进生态环境尽快恢复,给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3】。

4.2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整治中心、土地创新技术中心,要考虑到山水林田湖草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出国家相关部门的组织、引领、服务与桥梁等纽带作用,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形成更加协调与融合的创新局面。同时,还应该建设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中心,实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的建设,达到创新技术的合理研发和应用,最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平,以促进我国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4.3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在不断地实现科技创新的技术上,需要尽量缩短技术创新的周期,同时,还需要结合各个区域内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分析,经过深入的筛查和选择,建立具备创新思路的生态修复体系,达到全面的技术提升,建立更加高效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形成更具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以推动生态修复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综合水平的切实提升。4.4开展生态修复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了解技术的发展形势,从而可以把握国际上新技术的创新动态,给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提供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整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深化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积极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创新,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技术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5结语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5

在抗震防灾和加固改造技术上的创新,同时提出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城市桥梁的建设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桥梁建设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桥梁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着,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施工速度都在赶超发达国家,呈现出桥梁建设新的。然而传统的设计思想,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经常会导致桥梁建设出现美中不足、设计创新不足和施工质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近30年来,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前进,在对一大批复杂立交桥梁、城市跨线桥梁、轻轨铁路高架桥梁等各类大、中型桥梁工程的实践中,众多创新技术被发掘出来。

1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上的创新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桥梁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耐久性一直是桥梁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桥梁设计理念较多地考虑结构的强度,而较少考虑结构的耐久性,重视强度极限而不重视使用极限,这种设计导致的结果是:桥梁在正常使用期内适用性差,出现桥面铺装开裂、构件疲劳、变形过大、钢结构腐蚀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大量桥梁抢修、加固甚至改建的局面。近年来在桥梁科技界、工程界频繁出现了一系列新名词、新概念,例如设计基准期、结构寿命期、健康监测、二类稳定、安全评价等,就充分反映出桥梁工程师对桥梁设计的理念转变。工程师们要从“全寿命期”的概念出发,进行灾害分析,分析对各部件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的易损性,确定结构中重要传力构件与次要传力构件、可更换部件与不可更换部件、可加固部件与不可加固部件、可控制部件与不可控制部件,即确定结构的可检性、可换性、可修性、可控性、可持续性,结合这些因素,在桥梁的结构设计中把握整体方案、抓住主体结构、细化局部构造,桥梁工程师要真正考虑到100年设计基准期对桥梁结构的要求,从简单的强度设计转换为对桥梁结构的“全寿命期”设计。

2.城市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

近年来在桥梁结构设计上采用了一些创新技术,如预弯复合梁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点支承异型板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在城市桥梁中的应用。

2.1预弯梁复合技术的应用

预弯复合梁是在横向卸去预弯钢梁上的预加力,利用所释放出来的预加弯矩对一期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由于其本身成微弯反拱,外荷载作用下挠曲变形将大为减少,同时钢梁的存在也较大地增强了刚度和耐久性。预弯组合梁常为简支结构,具有该类结构的优点,采用预 制拼装的施工方式,更适合在不宜中断交通及不便架设支架整体现浇的桥位处使用。

预弯组合梁高度较小,结构外观轻巧、美观,与各种结构配合使用,便于线性顺接协调处理,同时桥梁结构的长度及桥梁面积减小,有利于减少造价,使桥梁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2.2点支承异型无梁板桥的应用

由于城市道路线形及客观环境的要求,桥梁平面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划,且由于多层立交的选用,为降低高度,对桥梁扁薄轻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异型无梁板桥”结构则顺应了这种需求,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异型无梁板桥”建筑上称“无梁楼盖”,其确切的定义是:“上部结构为任意不规划平面形状的体板,下部墩柱为任意位置且直接支承在板体上的桥梁”。过去也曾称“点支承异型板桥”。因城市立交线形复杂,由此构成的桥梁平面、除弯、坡、斜外,还有“叉口型”、“T字型”、“十字型”、“O 字型”等,墩柱也以满足桥下各向交通净空而设置,故其适应性好,结构较薄。还具有外型美观、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等优点。

3.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的应用

为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并提高结构安全水准,城市桥梁建设越来越多的采用了高性能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钢管混凝土在的应用等。高性能材料拥有高强、轻质和耐腐蚀等综合品质( 如高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HRB400级钢筋、碳纤维材料及新型钢结构防腐材料等) 。实现了“协作体系、组合结构、复合材料”新技术的突破及新型结构的组合,强调桥梁建设需结合功能的要求与环境协调、文物保护的关系,达到人文景观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

4.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减少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影响

大量采用简支梁整体架设和阶段拼装( 包括逐孔拼装和悬臂拼装;逐孔拼装是指先简支后连续梁;臂拼装是指将悬臂梁合拢转化为连续梁) 的方式架设城市桥梁,有力地推动了新型架桥机设备,包括架运一体机设备的技术进步;采用可移动支架、模板现场浇注的施工方式;“标准化设计,工场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预制拼装工法得到应用;基于IT技术,GPS和GIS技术的大型城市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和施工监控的集成技术等得以快速发展。如,采用大型群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苏通大桥、采用大型地下连续墙及冻结基础施工技术的江阴大桥以及九江长江大桥的大型沉井基础等

5.在抗震防灾和加固改造技术上的创新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防灾减灾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很大的进展,如相关的抗震设计理论和设防标准、规范得到修编和修订; 城市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及凤振控制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由上海同济大学等研究的三维桥梁颤振分析的全模态方法,数值风洞及其在桥梁抗风研究的应用,桥梁主梁断面的颤振导数和气动导纳的识别方法及斜拉索风雨激振激理及其制振方法等最新科研成果。

在桥梁加固方面,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进行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2000年北京市四环路上立交桥梁的盖梁上成功运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加固的碳纤维面积近400m2,该加固方案与传统施工方案相比直接为工程节约2000多万元,并具有施工周期短、无施工机械设备、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这次近400m2 的碳纤维布在盖梁补强中的成功运用,表明该项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6年的跟踪监测,并取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为今后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城市桥梁的建设的总体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了解国外城市大跨径桥梁的发展动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积极探索大跨径城市桥梁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新的突破。

2)重视我国在城市大跨径桥梁基础工程与国外的差距,深人研究深水水下作业施工技术;积极研究基础工程的其它形式;大力推进城市桥梁工厂化预制阶段和整体化安装工艺的进程。

3)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材料从最初的加固补强材料向最终代替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广铝合金钢材料在 城市桥梁上的应用,以适应城市桥梁的建设需要。

4)更加重视城市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特殊作用,加强城市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认真执行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规程,强化城市桥梁的耐久性设计。

参考文献

[1]穆祥纯城市桥梁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新技术新成果范文6

江永县目前主栽品种之一的伏令夏橙,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现蕾、开花与头年大果生长共生,4月底至6月中下旬幼果生长与头年大果成熟共生。在头年施足秋冬肥或基肥的基础上,2―3月施足春肥,肥量占全年的30%,其中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各占40%~45%,中微量元素适当,以满足夏橙春梢生长、开花结果、头年大果生长营养需要。4―6月以叶面肥为主,其中提倡喷雾氨基酸叶面肥,适当喷雾尿素;长势衰弱或结果多的夏橙可淋1~2 次腐熟菜枯液或沼气液。

2 合理修剪

2.1 花期修剪

夏橙修剪应围绕控花,除去无效花枝,压缩全树1/3~2/3的花量。对多抽无叶花枝的春梢母枝,3节以内的弱春梢全部剪除,4~6节的全保留,7节以上的营养枝全树保留2/3;对多花枝的春秋梢,要配套短剪,一节有3枝以上的保留2枝,一枝短剪2/3(剪去全部花芽),另一枝若在25厘米以上,短截1/3作为结果母枝,20厘米以下不短截,留作预备枝的可短1/2,短截时间越早越好。对多抽有叶花枝的春秋梢(包括单秋梢),长20厘米以下的保留,一节留2枝20厘米以上的,一枝短截2/3作预备枝,另一枝短截1/3作次年结果枝,一节留3枝20厘米以上的,若空间较大,中间枝短截2/3,一侧枝短截1/3,另一侧枝不短截。剪除全部晚秋梢。除少部分新夏梢长至15~20厘米摘心外,其余新夏梢全部抹除。

2.2 调整树形

一是压缩树冠。目前,夏橙园普遍存在密度偏高,亩栽110~330株,通风透光条件不佳,必须对密植夏橙园进行压冠修剪。在树冠交叉前1~2年,疏删临时株的交叉枝,实施以果压冠;已封行夏橙园,疏删交叉枝,间伐或间移临时株,保持树冠行间距为0.7~1米。二是调整骨干枝。一般采取自然开心形调整,保留3~5个主枝,其它作为临时主枝,分3~5年疏除,达到大枝适当、小枝多、叶幕层厚,头年大果减轻返青并保持橙色或橙黄色。三是剪除下垂枝、衰弱枝、病残枝等。

2.3 适开“天窗”

剪去树冠顶部1.5~2.0厘米粗的直立枝1~2个,短截旺长枝和壮旺落花落果枝,回缩径粗1.0~1.5厘米衰弱结果枝组,开“小天窗”。剪除病虫枝、干枯枝,疏剪丛生枝、密生枝,疏通“光路”。剪去弱树树冠顶部1.5~2.0厘米粗度的直立枝3~4个,开“较大天窗”,并对其长枝进行短截,留40~50厘米长,促发分枝,以形成立体结果,早达丰产。

3 蜜蜂授粉

夏橙花期放蜜蜂可提高坐果率3%~5%、增产20%~25%,在夏橙盛花大流蜜的当天进入事先选好的场地,一旦流蜜结束即速撤;放蜂要科学,即按夏橙园0.5公顷/群,20~30群/组,70公顷以下在任何一边,79公顷以上则在中间放蜜蜂;或按0.25公顷/箱,6~8箱/组,200~300米/群放蜜蜂,并设置喂水池,防蚂蚁危害。放蜂要防药害,即放蜂场地宜选在夏橙园的上风方,且与其他果园相距250米以上;放蜂期间不宜喷雾杀虫杀菌剂,10~15时以外时间可喷雾对蜜蜂无杀伤力的白糖、叶面肥、生长调节剂。

4 保花保果

首先要补充营养,即花蕾期,喷雾多聚硼或硼砂、氨基酸钾钙或优聪素2号等保花;谢花2/3时,喷雾美钙镁、硫酸锌、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螯合稀土型叶面肥等保果;幼果期,喷雾优聪素1号、硫酸锌、多聚硼或硼锌钙复合型叶面肥保果。其二要集中营养,即生长旺盛的柠檬、酸橙、红橘等砧夏橙,花量过大树在谢花后或第1次生理落果后、花量适中树在盛花期或谢花期、花量偏少树在盛花期或生理落果前,选直径3厘米以上侧主枝或树冠内膛直立枝、临时性枝,从分叉以上6厘米处环割,其中封闭式环割2圈比螺旋环割2圈效果好(伤口间距2厘米),伤口涂抹50%多菌灵150~300倍或10%波尔多浆。其三,在保证营养基础上,喷雾20~40毫克/千克九二0、38%硝酸稀土1000倍、8%胺鲜酯1000倍液等,但浓度不能过大、次数不宜过多。其四要合理挂果,按叶果比60~80∶1,分2~3次疏果。其五要适期采收,即头年大果达固酸比9.5~11.6∶1,果肉脆嫩、化渣、味香,风味甜酸、新鲜、适口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