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业务管理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文化的普及,理念的开放,国家和地方的图书出版、发行量迅猛剧增,而且内容繁复,更新迅速,瞬息万变,于是21之世纪被誉为“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发展形势在给以专门从事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行业带来无穷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的规范化建档。本文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概念、现状出发,以思维、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思考。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的概念范围和现状

(一)图书馆业务档案概念

图书馆业务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并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被查考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集合。作为图书馆业务档案,它既具备一般档案“反映同一个具体单位不同时期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的条件,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原始记录性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性”等普遍属性,在分类上,它又属于专门档案的范畴,在内容和管理上自成体系和特征。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范围

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建立既要遵循一般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又要按照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完成。图书馆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繁多,内容广泛,既有直接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指导性、指令性文件材料,也有业务对口的上级单位、横向单位过来的业务性文件材料,还有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情况材料及业务工作统计材料等等。具体工作则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检索、统计、保护、修复、复制、利用和研究等等。

(三)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属于完善性工作或善后性工作,一些图书馆领导或一些人员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理念,过于强调眼前效益,对于图书馆业务档案的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业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使档案资料的连续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最终影响了图书馆整体业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档案资料的考察、评估等应有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为:1.从事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缺少再学习的动机,客观上不胜任档案管理工作;2.业务档案管理架构不科学,体制不规范,过程无秩序,导致档案资料流程无序、建档不合理,人员工作效能低下,难以与外界业务单位接轨;3.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护等环节上存在疏忽、脱节、失真、混乱、浪费等现象;以致档案资料不能起到对图书馆自身工作的考察、评价作用;4.形式化地建立档案,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和利用,致使档案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实用价值。

二、图书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首先表现于信息的创新。图书馆是信息的收藏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因此,图书馆事业是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时代在创新,作为支撑社会创新体系重要力量的图书馆尤其需要创新。然而,创新虽然在形式上以“新”为名,但是这“新”的核心要素却是“科学”和“进步”,否则单纯的形式创新是没有任何实际生命力的。现代图书馆藏书众多,业务纷繁复杂,管理千头万绪。信息创新则意味着作为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对象――信息资料将会向着更加迅猛、繁复的形势发展。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进行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业务档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科学的、规范化的业务档案管理对于图书馆的业务开展、工作研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

(一)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图书馆业务档案本身就是图书馆业务内容之一,而且它对于图书馆工作中的采购、编目、布局、保管、服务等其他业务环节都具有记录性、指导性、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二)建设好业务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实现图书馆业务的科学管理,需要对图书馆现有的馆藏文献状况、业务流程状况、服务社会状况、工作效益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研究,这就需要以内容真实,取用便捷的业务资料为依据。

(三)业务档案建设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面规范化的体现

一个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否规范,需要对其业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其中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一份小小的业务资料,在眼前看起来只不过是吃力不讨好善后工作,可是过后就有可能成为某个时期发展所依据的重要开端。此外,规范化的业务资料初管理、流转、保存还可以积极地促进图书馆业务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各项业务都按设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现前后连贯,相互衔接。

(四)业务档案建设是保存图书馆重要资料的手段

由于业务资料及时、翔实地记录了一个时期图书馆的业务往来以及生存、发展状况,反映了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巩固、发展、改革等历史状况,通过对这些业务资料的合理化分类、科学性建档、规律性存档,就可以“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使图书馆工作发展有凭,改革有据。

三、如何进行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优劣将从宏观上影响到一方文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转播。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需要图书馆乃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正确策划和引导,在完整的理念贯彻,统一的思想指导,充分发挥图书馆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利用原有的档案资源循序渐进地进行。要使业务管理和业务档案管理两项兼顾;使眼前效益和长期发展目标全面统筹。

(一)提高领导层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

一切业务问题、效益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首先是领导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在图书馆的当家人这一环节上把好关,把懂图书馆业务流程,重视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调配到图书馆从事领导岗位,并对现代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专项工作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

(二)通过外部借鉴和内部评价,完善业务档案总体框架

在组织专门人员去业务档案建设的先进单位参观考察,进行横向借鉴的前提下,对本馆现有的业务档案管理框架、流转程序、操作效益、研究和利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和缺陷,按图书馆业务档案学的原理和要求重新调整和完善本馆的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

(三)建立明确可操作的业务档案工作执行机制

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按既定业务档案管理体制框架、流转程序、保管机制和研究利用机制的要求,对今后的业务资料流转和建档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日常指导、把关,并做好明确的与前期档案的阶段性截止和有机衔接;落实相应的工作效益考评制度,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效益考核,与个人利益挂钩,使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处于日常性状态。

(四)利用全员力量,共同促进业务档案建设

对所有可能产生业务资料的岗位人员进行档案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使业务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人人懂档案,人人都按照档案建设制度开展业务,人人都会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档案。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方面便是图书馆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为此,我们需要在借鉴先进图书馆经验,评价自身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按现代图书馆业务档案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使图书馆真正肩负起“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的重要力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图书馆业务研究与业务指导[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2]梁继宏.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兰台世界,2002.

[3]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

[4]司敬新.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工作[J].档案天地,2006(2).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编部门;业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897-02

1 业务外包工作的领域

目前,图书馆引入“业务外包”工作的“领域”,究其涉及的层面和部门来说,各馆引入的程度不尽相同,主要应用在采访部门的拆包、验收管理环节;编目部门的、套录数据、数据修改等分编工作环节当中;也有的图书馆应用于送库、上架工作当中。

2 业务外包工作的客观需要

高校图书馆引入“业务外包”介入图书馆业务工作,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原因是:近年来,由于单位退休减员和人事部门的原因,学校对图书馆的“补员”难以持平;而图书馆为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只好就地“挖潜革新”,引入“图书委托加工”的办法以解燃眉之急。客观因素就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各书商使出浑身解数为了增加竞争附加值就提出了图书的优惠加工条件,诸如,包括提供购进新书的采访数据、编目数据、来馆进行“物理加工”和“深加工”等条件。

3 业务外包工作选取的范围及内容

一般来说,业务外包选取的范围及内容包括“物理加工”和“深加工”所辖置的如下方面及内容:

1)涉及图书馆采访部门的“物理加工”,或“粗加工”,就是根据各馆的要求及规范要求书商人员承担:盖章、贴磁条、贴书型条码、贴书标、贴保护膜、贴色标等工作。

2)涉及图书馆编目部门的“深加工”,或称“精加工”,图书馆要求书商对本馆购置的新书进行、套录数据、修改数据、打印书标等工作。

3)有的图书馆,在协议之初或招标之前还要求书商承承担流通或借阅部门所担负的新书的送库、上架等工作。

4 业务外包工作涉及的—计划问题

我们知道,管理(Manage)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工作效率,实施“图书业务外包”这个复杂的过程,这里同样涉及到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在这个管理过程或谋事之初,首先是要制定一个符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工作量的切实可行的业务外包“计划” (Practicable plan)。

5 先期制定“标准”的问题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准备工作弥足重要。“善其先”,在“业务外包”之前,我们首先还要确定相关的业务工作流程和科学配套的业务规范,也即:“标准”( Standard)。

6 工作中的“协调”的问题

我们知道,管理是聚合团队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要想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既定的管理的目标和效率,管理者首先要认知: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Soordinate),协调的中心是人。所以说领导者及班组长要深刻体会“管理是一门艺术”,才能轻松并自如的管理。人的前提解决了,一切其它方面的协调就迎刃而解,诸如什么“业务外包”工作中涉及到的馆内,馆外协调的;本地书商与外地书商的工作协调; 机器的安置及调度等等问题。

7 外包人员的“培训”问题

“业务外包”是一种馆置图书的委托加工办法,提高了图书加工的速度,相对减轻了编目人员的工作强度,出书量和出书周期提高和加快了,就图书馆的管理者来说自不待言,可是,这里前期就遇到一个非常具体的“培训”( Train)工作问题。因为,各个图书馆通过年度招标,一年当中要接纳多个图书服务供应商来馆加工服务,而且服务批次不尽相同,培训了这拨,其后又来另一拨,而且周而复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重复“培训”的问题。“培训”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

8 维护本馆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般的来说,实行“业务外包”服务的图书馆在购书的同时会要求中标方提供相应的采访和编目数据,也有些图书馆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会要求书商的加工人员直接从“CALIS”上下载;另外数据和加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馆要求派人来馆加工,有的则将自己的书目书目数据库转发给书商,由书商自行在公司、加工后返转给图书馆。笔者认为后者对本馆的数据安全极为不利,不易采用。

9 审核、典藏的问题

图书馆的采访、编目部门作为传统基础技术的业务部门,其承担的工作是图书馆基础业务的出发点,担负的是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基础性业务工作。不管图书馆业务工作如何开展,服务方式如何转变,“藏”与“借”, “藏”基于先,有“藏”才能“借”,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和行业法则。笔者认为:典藏(Book reservation)和审核(Bxamine and verify)业务工作岗位不宜实行“业务外包”。

典藏工作是涉及和实施馆藏文献科学布局的重要岗位环节。

审核工作在图书馆采编部门本身就是一个业务把关的环节,它能起到规范业务标准,规控业务质量的目的所在。

于此,在“业务外包”的环境下,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书商编目加工,自行的管理,尤其是业务质量的关键管控——“典藏审核”的工作环节格外显得更加不同一般,因为这两个关键性工作环节是一个图书馆业务工作高下的“度量衡”。

10 送库、上架的问题

图书馆的送库(Send bibliotheca)、上架(Putaway)工作,笔者认为也是不宜实行“业务外包”的业务工作环节。究其原委,主、客体原因有之:其一,客体原因,从事过图书馆借阅工作或者直接说从事过上架工作的馆员都知道,图书上架首先是要基本熟悉分类法,基本了解馆藏排架程序的走向规律才能很好地承担这个工作。然而良莠不齐的书商放置在这部分的人员多半是低素质的粗加工人员,文化素质和责任心的承担可想而知,必然导致排架工作难于管理;其二,主体原因,从守土有责的角度讲,守一方“山水之人”却不知自己的家当几何,又何来面对读者搞好借阅室的“导读工作”,这样,岂不贻笑大方!

11 其它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76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30- 02

高校图书馆因其独特的造型、先进的设施、一流的硬件、齐全的功能成为各高校自身价值的标志性不动产业和文化中心。随着现代化的智能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图书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要长期有效地维护、保养好庞大的图书馆物业,必须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管理的模式来实现,以节省资源和提高工作效能。这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1 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相对独立,大多数是采用行政和后勤服务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而在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物业管理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图书馆引入物业管理就可以将后勤服务事务剥离出来,交由物业公司完成。长远来看,这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1)把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整理中去。在旧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馆长或综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业务和行政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于图书馆的物业管理与维护工作。馆内的卫生保洁等工作也需要馆员完成,放下重要的文献服务等工作去做非业务领域的简单劳动,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1]。

(2)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解决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可以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高效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图书馆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方式,有了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得到有效的综合性利用,利于延长图书馆财产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学校节省维修和建设费用[2]。

(3)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长期做到全面管理维护好繁杂的图书馆物业,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来实现。这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2 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3]。

2.1 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4]。

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5]。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 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

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 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既有监督权、管理权,同时也有向物业公司支付费用、配合工作的义务。物业公司刚开展工作,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物业公司适应工作,让他们尽快熟悉馆内环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与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经常交换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双方在工作中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开辟一个双赢局面。

图书馆在物业管理方面实现了社会化,实际上仍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与配合。遇到大型装修、维修改造工程,需要得到基建部门、后勤集团的支持;治安、消防工作也离不开学校保卫处的监督指导。因此,做好沟通、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也是图书馆管理部门的必要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伍茂戎,周茁.提升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绩效的途径探析 [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1):56-59.

[2]吴燕.转型期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探析 [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5-6.

[3]呼晓静.深圳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初探 [J].图书馆界,2012 (2):49-50.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业工程视角;管理创新;图书馆管理

工业工程是研究设备、能源、物料、信息、人的综合系统设置的工程技术。工业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评价结果运用了物理、数学、生物等自然、社会学科的知识及技术。工业工程理念是优化资源配置、杜绝浪费、提高效率,在发达国家工业工程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个力量的同时推动,而工业工程是由管理和技术两相结合研究就产生的,其在当今社会为科学技术发展为现实生产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2]。

1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区域布局不合理

很多的图书馆建筑及阅览区布局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布局方面,很多校园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就不合理,因校园的图书馆的建筑规模较大,各部门的分布也较为分散,各部门的空间设置很随意,部门和楼层导航较为模糊等。阅览区布局方面,很多图书馆的空间设置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会给读者带来很多时间、财力、精力上不必要的浪费[3]。如读者本来可以在一个楼层完成的业务,因为图书馆空间设置的不合理却要跑两三个楼层,也就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及精力。这些问题从单个读者角度来看是较小的损失,但从图书馆所有读者角度来说就是很大的损失了,这些损伤对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2图书馆业务流程不合理

工业化早期的企业所运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直线职业能式,而我国现在大多图书馆运用的组织结构正是这种。直线职业能式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管理是以纸质的文献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图书馆各个部门分工展开各项服务和工作。分工会使得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弊端。在当今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时代,图书馆对读者的需求需要逐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现今信息化的社会,图书馆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需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而图书馆的直线职业能式组织对读者的需求缺乏变化弹性,达不到满足读者需求的质量、速度要求。因此,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需要进行必要的重组[4]。

1.3图书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因此,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国的很多图书馆从整体上看服务质量依然不理想,条件较差的一些图书馆诸如基层图书馆其服务质量令人堪忧。图书馆物质条件的优劣并不是决定这个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要素,图书管理管理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就如有些图书馆它的硬件条件不是很优越,但它的服务水平却不错,可见其图书管理管理水平是不错的。因此,图书馆不应一味的追求硬件建设,要多把精力下在管理上,从图书馆物、财、人的优化配置上下功夫[5]。

2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1经济可行性

不少的图书馆都会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但是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并不需要过多的投资。工业工程不需要图书馆进行诸如计算机等方面的硬件投资,只需要图书馆的管理层及基层人员掌握好工业工程的方法。在不增加图书馆硬件的投入下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所有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无经济上的压力。

2.2技术可行性

工业工程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工业工程融入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对于企业来说要简单的多。因此,现在的工业工程技术已经足够解决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2.3社会可行性

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需要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的培训,工业工程的规定会给图书馆的员工带来一定的负担,在应用工业工程的初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些消极、抵触的情绪,但随着图书馆对工业工程理论的深入应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必会抵消这些不良情绪。

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运作效率的分析

3.1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在关键部门位置、还书位置等空间管理仍处于经验决策和定性分析阶段,还缺乏定量的科学决策。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是面向企业的物流、选址而成立的管理方法体系,其采用是数学的建模方法优化企业的选址、部门的设置以节约成本。图书馆的空间管理也类似企业,需要考虑节约时间、精力等成本问题。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空间管理,可借助工业工程的物流分析、设施规划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工业工程理论的定性分析给图书馆管理做出相应的决策[6-7]。

3.2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流程的作用

目前的图书馆还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大部分图书馆仍以文献为中心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因此,现在的很多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果存在僵化的现象,影响着图书馆提升其服务质量。工业工程主要的一个领域是对业务流程的改造,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工业工程明确新环境下图书馆的任务及目标,经减少、压缩管理图书馆中不必要的环节,重组部分环节等整改,升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

3.3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业务操作的作用

图书馆不同部门不同的借书、还书、上架、下架、科技查新、咨询等业务操作活动。而这些操作在物理层次上是否存在省力、合理等问题一直被忽略,被忽略的原因也是图书馆在业务操作上的不合理问题。这些业务操作问题因其造成的损伤较小,也就没有让图书馆进行改进的动力。其实,这些大量的不合理操作细究起来也浪费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完全可以把这些浪费掉的时间及精力为读者做更有价值的事。图书馆可以依据工业工程理论的动作分析调整相关的业务操作,节约图书馆的资源[8]。

3.4工业工程理论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图书馆的图书、书架、环境、工作人员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现实图书馆往往很难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也很难进行确定。工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对提高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及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工业工程定量和科学的特点,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很有利的,应用业工程理论的5S管理的质量改进工具可以有效的帮助图书馆理顺影响服务质量因素的脉络,识别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让图书馆能够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建筑布局、操作管理、流程管理等领域存在着诸多可改进的空间。而工业工程可为图书馆提供良好的支持于帮助,让图书馆管理可以更加快速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可以很好的补充我国图书馆缺失的“工业熏陶”,为图书馆打下实现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术语、技术、方法面向的是制造业,是由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两相结合研究就产生的,图书馆在应用于管理时,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改进,避免生搬硬套的情况。改造工业工程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时,也不要只改造局部的细节末节,应注意工业工程方法引入的整体性,要不然达不到预期的改进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惠燕,倪峰,陈蓉蓉,等.组织氛围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36(10):96~101.

[2]靳杰,杨婧.面向大学生竞赛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J].情报探索,2015(11):124~126.

[3]张慧琼.图书馆一些图书利用率偏低现象和对策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193~194.

[4]徐小滨,孙海舒,裴丽.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建设实践与探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3,37(5):4~5.

[5]梁晶,张玄玄,明均仁.面向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网站互动交流栏目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1):26~33.

[6]梁晶,明均仁,张俊.基于Android的高校图书馆APP方案设计与优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07):59~63.

[7]周立蓉,欧秀芳,朱亚娜,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分析——以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02):32~35.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系统基模;图书馆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在当今全球许多组织与机构发展面临重重困境,急需重新设计、根本改造,以及价值观空前分歧而混淆的时代,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管理学名著不失为一本难得一见、值得深究的好书。本人在阅读中感受颇深的就是其所提出的整体互动思考方式及修炼方法。在此,我姑且称之为“系统基模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当今许多危机企业重新改造、寻求发展的最佳蓝本,同时本人认为也应该是我们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和加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因为企业和图书馆都是社会的细胞――组织,同样存着一些复杂管理上的共性问题,比如组织结构优化、时间滞延因素和限制发展因素等等。在此,本人就学习该书“系统基模理论”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系统基模理论”对“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的影响

首先,要谈的是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出的“系统基模理论”。我认为其的精髓所在,就是把组织中不同的构造和发展问题归类为九大系统基模,并把每一种系统基模又具体设置成由诸多重要因素和环节紧密相联而成的小环路,甚至是由多个相关小环路组成的整体大环路;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用全局的眼光和系统思考的方式,深入查找和剖析影响各个环路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尤其是那些因人们的意识常态所至而容易被忽视却又慢慢积累,最终导致整个环路(系统)彻底崩溃的环节和因素,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

其次,再来谈谈何谓“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lneering,简称BPR),是由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于1993年提出的。其理论研究的背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洲兴起的企业再造运动。理论的核心是重新设计简化组织经营的使组织结构尽可能的扁平化,并提倡在工作中注重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强调为顾客提供整合的服务和为顾客创造价值,以提升顾客满意度等等。

了解了“系统基模”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之后,也许我们对引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解决“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那么,套用上述“业务流程再造”的组织终极目标,我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其“业务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为读者创造价值,读让读者满意,而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显然,首先要把图书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组织,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这个组织的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组织理论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建筑在三个主要的基座上:流程,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流程生存的手段,技术则支持着人员和流程,三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协调配合,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同样也是建筑在上述三个基座上,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我认为这就是“系统基模理论”给“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带来的有益启发。

二、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的应对策略

在“系统基模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本人认为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可以采取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以环境变化需求为指导。

在“系统基模理论”下,任何事物的改变都是因为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再造也不例外。图书馆之所以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读者的需求和形势的变化已经使原有的工作流程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就不能只要考虑自身内部的业务流程,而且还要对读者需求以及有关政策、市场和供应合作商等因素的变化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努力实现图书馆业务流程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并切实符合形势变化的需要。

(二) 以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为条件

按照“系统基模理论”,图书馆既然作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就应该有其内部合理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组织中各子系统职责分工合理明确、运行协调顺畅。如果我们在进行流程再造中,不能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以业务流程转变为指导来完善本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而只是注重对原有某些部门零星的业务流程进行急功进利的改造,那么,就无法使各流程的综合效果达到最大化。

在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时,必顺强调以流程为导向。要将的图书馆管理从传统的以组织结构出发设计业务流程(即以职能为主体组织流程业务),转为要求组织结构依据流程来定。在具体操作中,要求按照图书馆工作任务和服务宗旨,把全部流程当作整体,界定好主要流程,并对共相关的子流程进行集成和组合,以此来重新设置组织和岗位。同时,任何组织结构的优化都不可能一劳永逸,都需要及时依据主要业务流程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才能始终处在最优的状态。

(三)要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却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好,可以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应用不得法,反而使我们的工作陷入误区,带来后患。因此,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周密筹划、认真评估,尽量避免陷入误区。以下两个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之一: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便能自动完成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系统基模理论”下组织有三大基座:技术,流程和人员。当作为技术因数的新变化的信息技术引入组织的时候,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组织重组。但这种重组并不是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生的,需要有人员的主动参与才能实现。不能以为买回了高档的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一切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这才刚刚开始,许多复杂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去做。

误区之二:只是急着去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而忽略了对现有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清理。许多图书馆在引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处理原有的工作任务时候,没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只是用在老的流程上,但原有的无效果任务自动化往往会把这些任务坚固地锁定在流程里,成为组织僵化不灵的原因。举个身边的例子,在我馆刚刚启用计算机“文献集成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初期,由于没有很好地理顺出相关的业务流程,也没有分清什么任务是必需要计算机来完成的,什么又是必需由人工来设置和完成的。因此,在刚启用时就忽略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合理设置这一重要的业务环节,取而代之的是随心所欲的乱设置或系统在默认状态下的自动生成,此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就是本来系统在编目模块中已设有按图书分类号自动按从小到大的秩序给出书次号(即排架号)的功能,而操作人员因不懂这一功能,分类编目时却依然沿用人工查找、人工给书次号的老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天长日久,导致了我馆图书分编数据存在批次号、登录号和书次号等混乱、不规范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数据检索的准确性,同时也对日后图书分编数据的进一步规范和分编工作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需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回溯建库”工作。

(四)坚持以为人

在“系统基模理论”中,人员不仅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组织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好要求图书馆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然,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许多图书馆在人员配备方面,一般文化素质普遍都不是很高,而且年龄结构也比较偏大,有的学校甚至把图书馆当成领导家属的安置所来看待。在这些图书馆当中,许多图书馆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习惯并依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同时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也造成许多员工从内心上不愿、不想、不敢去改变现状,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因此,要实现人员的再造,本人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图书馆员工的思想观念的再造。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入“读者满意、服务至上”、“改革创新”、“ 经济效益”、“激励机制”、“馆员形象”等管理理念,适时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能够把图书馆的各项改革措施转化到自觉的行动上来,切实改变服务态度,加快图书馆的发展。其次是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等的再造。在实现人员再造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思想观念的再造,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要同时注重对员工的业务能力进行再造,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步伐,能够更为从容自信地迎接未来的变革和挑战。最后是员工管理机制再造。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目前许多图书馆普遍存在忙闲不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缺乏生机活力等现象,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也比较低。为此,要从配备强有力的管理层、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等方面着手来强化图书馆的管理,激活整个队伍,让图书馆充满生机活力,在未来的变革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第二版

[2] 王炬: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2003年第2期

图书馆业务管理范文6

每年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以下培训途径和内容,从职业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提高图档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2.1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加强图档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精髓,通过邀请有关部门劳模市场管理人员做讲解或报告,使图档管理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质量与企业信誉和生产经营息息相关,从而提升所从事工作的荣誉度,产生强烈的企业发展有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邀请企业标准化部门和设计部门的专家,针对图档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汽车基本知识企业产品平台机械制图知识汽车产品型号和零部件编号规则等进行培训,使图档管理人员了解汽车各大总成的构造和原理,理解设计人员在图纸更改单中所描述的语言,熟练掌握识图改图等基本要领,做到准确校对设计人员更改电子图和底图的内容正确更改蓝图,而不是照猫画虎"经过培训和实践,图档管理人员能发现设计人员疏忽造成的一些错误,提前纠正,确保为工艺检验人员提供的图纸工艺文件少出差错减少废品"。

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必须定期组织,可以采取外培内培两种方式"外培方面,一是参加每年省档案局定期组织的上岗培训,对缺乏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进行轮训,掌握档案学概论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档案保管与保护,夯实档案管理理论基础知识;二是参加省级以上档案学会组织的标准宣贯等专业性强的培训,如企业档案工作规范项目建设档案归档整理办法和电子文件和信息化管理办法等;三是组织图档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进行实际考查和学习,当面交流提问,取长补短,对改善工作方法见效较快"内培方面,一是请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培训,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二是请外出培训回来的人员将所学内容进行分享,一人外出学习,多人受益;三是邀请档案局老师到企业内部进行培训交流和指导检查,这样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对管理方法的改进"内培一般可采用脱产一天的时间集中培训,同时将档案管理系统的文件通知要求宣贯到集团公司所有单位"。计算机和各类信息化软件在公司的普遍应用,不得不对图档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培训"一是培训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培训数据库知识,使图档管理人员能积极与程序开发人员沟通,提出开发需求或使用中的改进意见;三是进行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正确系统任务,熟练查阅系统中的部件图纸和文档版本信息,查阅系统中的工艺路线变更情况以便及时将图纸派发到生产单位"。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包含企业各单位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由各岗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根据标准和工作流程不断修订后编制而成的"组织图档管理人员学习有关体系文件,了解产品从市场调研设计开发试制到生产等流程,便于熟练对技术文件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图档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人员,学习保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保密知识,建立保密台帐,做好保密标识,熟悉对不同权限的人员采取不同的借查阅手续,既维护档案文件的安全,又在合理的范围提供利用,使技术文件借阅发放有法可依"。

经过三年多培训,培训师收到图档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课件不断完善,使培训效果越来越好"实践证明,全方位培训使图档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普遍提高,能够全面胜任岗位工作;加强培训使图档管理人员在企业里有被重视的认同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了服务效率;有利于互相交流,借鉴工作经验,高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本文作者:王丰锦工作单位: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