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发展规划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1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及富民强镇、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为总目标,精神再振奋、目标再加压、标杆再提升,负重俱进,跨越发展,主动融入市《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构建重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园区,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宜居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加快对重化工园区、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至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不低于8亿元,gdp增长33%,达到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1、计划完成的几大重要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0万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1100万元。

需完成的重点项目,其中农业项目1个,内容为小官湖鲜切花基地建设;工业项目4个,深圳合兴发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家居项目、南通市新峰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的服装工艺项目、杭州客商李先生投资5000万元的纸浆包装罐项目、青岛客商邱孟国先生投资3000万元的塑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2个,分别为河滨商住区建设项目和商贸步行街项目。

2、“十二五”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未来的五年里,全镇将集中所有的力量,根据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定位,坚持市场化动作、企业化招商,全力打造的“三区四基”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突破。

“三区”:①产业集聚区。规划占地1000多亩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确保工业投入16亿元,新上规模以上企业1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万元以上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内资达20亿元。②民营工业园区。继续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典化力度,强力推进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步伐,争取形成以机械、服装、药品生产、塑料制品、农副产业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倾力打造新型民营工业园。③中心商业区。以东朱堵村为中心,镇区继续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到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家。

“四地”:①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镇是一个有着3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种类齐全,品种优良,以青班线、青抗线为主的精品花卉种植,形成了10000多亩的种植规模,产品主要为大、中、小、高、矮苗,赏花、果、叶品种,乔木、灌木、草本等11个品种100多个系列,花卉产业的兴起发展不仅满足了客户、城市亮化、道路绿化、家庭美化的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我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将在原来的10000亩基础实现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镇域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②废品拆旧基地。继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扶持壮大望仙河拆旧业,通过政策引导,多轮驱动,扩大拆旧面,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到2015年,基地拥有废品拆旧专业户100家,其中大户10家,平均年创经济价值5600万元。人均增收450元。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2

内容摘要:黄河三角洲地区有利的政策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都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根据各地经济实力、区域位置和发展规划等,对黄河三角洲内村镇银行设立进行相关布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村镇银行 发展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占山东省的六分之一,地域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以推动当地农民、农业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黄河三角洲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也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生存空间。

黄河三角洲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现状分析

(一)山东省涉农金融机构现状

2009年,山东省金融机构改革力度较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布局向基层延伸;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试点改革效果初步显现;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机制改革和从业人员专业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与机制创新,设立不同模式的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银行化改革继续推进;3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1家农村合作银行获准筹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7家银行已通过董事会决议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3家银行落实了中西部挂钩计划。截至2009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922亿元,较年初增长31%,高出全部贷款平均增幅2.9%;全省银行业农业贷款余额3079亿元,同比增长25%,同比提高11.1%。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金融机构对农业、中小企业和涉农信贷投入积极跟进,信贷结构逐步优化。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涉农金融机构现状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金融机构有从原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和县联社)、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银行。为满足新型金融需求,各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三农”服务水平。

根据山东省省情资料库、各市县2007-2008年鉴及山东省统计局有关资料整理出黄河三角洲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中,东营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最高,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贷款需求也稳步增加。目前来看,国内外金融机构也正纷纷谋划进驻东营,这无疑将为黄三角大规模开发输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

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国家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为大力支持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国家给予该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等,这给村镇银行的设立增加了安全系数保障。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良好。2008年生产总值约4646.41亿元,比上年增加560.7亿元,增长比率为13.7%;农林牧渔业总值也逐年增长,2008年总值约为598.67亿元,比上年增加114.66亿元,增长比率为23.7%。东营市垦利县、河口区、德州庆云县、烟台莱州市、滨州地区的水产养殖业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几年,这些地区的养殖业发展很快;寿光市、广饶县、惠民县、无棣县等地的蔬菜、果苗、大枣、花卉等大棚产业蓬勃兴旺,尤其是潍坊寿光市的蔬菜大棚全国闻名;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如谷物、果品、水产品加工也较繁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上都为村镇银行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可知,未来几年,黄河三角洲要大力开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的、逐步的将三角洲各类边缘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改造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石军,2002),但是这一改造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以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金融格局很难完成生态农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因此,这就给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设置布局构想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2008年东营市生产总值占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的44.2%,区域内排名第1位;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区域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3%,区域内排名第2位;人民币各项存款占区域内存款总数的39.67%,排名第1位。东营市经济实力比较强,工业、农业、交通等都比较发达,东营区和广饶县经济名列前茅,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广饶县,根据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饶县排第77位。因此,可考虑在东营区、广饶县设立村镇银行,等条件成熟后,可在其他地区继续开设和扩建网点。

滨州市生产总值占黄河三角洲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6%,居第2位,但农林牧渔业总值排名第1位,占40.1%。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目标、滨州农业经济发展前景、资源优势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可在惠民县设立村镇银行。

黄河三角洲所含潍坊地区中寿光市农业经济最为发达,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发展势头较好。并且寿光市将被作为未来重点生态农业区进行建设,经济优势明显,未来融资需求数额较大,可在寿光市设立村镇银行。目前寿光已经有一家村镇银行,但因成立时间短、网点少等造成公众认可度不高,吸储比较难,因此,可考虑筹集资金增设网点,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可信度。

庆云县和乐陵市所占生产以及农业总值比例不大,若仅考虑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则可不必设立村镇银行。但德州市整体经济状况较好,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18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经济实力较强且快速发展,并且在未来黄河三角洲建设中也把乐陵市作为重点生态农业工程以及旅游工程基地,因此,可在乐陵市设立村镇银行,将业务拓展至德州其他县市,发挥金融辐射作用。

莱州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无论是生产总值还是农林牧渔业总值均占据中等地位,但莱州市发展前景大,将会建设生态渔业区、绿色果蔬区、烟台莱州港等重大工程,再加上莱州市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考虑到交通以及未来发展,可在莱州市设立村镇银行。

淄博高青县目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连续5年实现银行贷款无欠息、无坏帐、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三无”安全标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了明显的“资金洼地”效应,县内外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虽然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5家担保公司的成立、13家县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基本能够缓解县域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因此,可暂时不设立村镇银行。

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一)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广饶县、寿光市以及德州市等地已经集聚了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得这些资本运作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村镇银行可吸纳这些民间资本,不但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也有助于加快村镇银行的组建。

(二)统一规划和布局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涉及的地域面积比较广,产业比较复杂,要想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在黄河三角洲建设中的作用,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在对各县区的经济实力、农业经济现状、发展前景以及投入力度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考察基础之上,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村镇银行的设立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优化。

(三)金融改革与创新

一是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和服务。区域内村镇银行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政企、银企合作,积极地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建设规划,扩大金融服务对象,加强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或组建专门的“三农”担保公司。如农村住房抵押借款、大棚抵押贷款、或根据政策在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建立农村存贷款保险政策,丰富保险服务品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有效抑制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四是实施“薄利”战略。在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先入为主优势下,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实施“薄利”战略是进入农村市场初期几年的现实选择。

(四)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工作

虽然寿光已有一家村镇银行,但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半,且寿光有着强大的大棚蔬菜产业作为支撑,和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其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东营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地带,占据主导地位,且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资源优势明显,因此,可首先在东营区或广饶县推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之后再往黄河三角洲其他地区辐射发展。

结论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区域内许多涉农金融机构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尽管如此,主要发挥支农作用的唯有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一农难支三农,需要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国务院支持区域内流转土地使用产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方面可以先行先试的有利政策、区域内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等,都给村镇银行设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根据各县区经济实力以及发展前景等,可考虑在东营市东营区、广饶县、滨州惠民县、德州乐陵市、潍坊寿光市以及莱州市发展村镇银行,成为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力补充,以其灵活的优势推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促进区域内“三农”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迎才,李文建等.对东营市发展村镇银行的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镇化;贵州;制约因素

一、研究的背景

经过“十二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始步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贵州在多年的努力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并且发展速度加快。“十二五”结束使得贵州的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这是贵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律,结合自己的发展状况所做出的战略抉择,实施城镇化的带动功能,是推进贵州省经济领域又好又快的必然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速度,必将促进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必将引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城镇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必将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也将推进养老、医疗与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贵州城镇化发展特征

贵州身处我国西部云贵高原地区,境内地理地势特殊呈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的西高东低地势特点,所以城镇体系的组合呈现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布局特点。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东南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也集中在黔东南、黔南州,等南部地区。贵州境内的盆地,平原少且小,也使得贵州的城镇化的规模小,很难出现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但贵阳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远超该地域面积比重,成为全省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核心。

三、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差距大

从表中2014年,贵州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14.76个百分点,即使贵州城镇化率每年都有所上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比相对较低,排在全国倒数第二的位置。

(二)贵州各地区城镇化差异明显

贵州各地区城镇化差异大发展十分不协调,其中在2013年,整个省的9个市州中,城镇化率超过50%的仅仅只有贵阳市;和贵州省平均城镇化率相比,超过贵州省平均值的有黔东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三个地区,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三个地区。贵州省城镇化的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贵阳市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并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毕节地区约38.07个百分点。

四、贵州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贵州城镇化的发展即使取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步入了飞跃发展时期,但在此基础上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

2010-2014年贵州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

根据著名经济学学家钱纳里的相关理论得出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市化率会超过50%;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GDP)的合理比值在1.4-2.5之间。以贵州现阶段来看,全省人均GDP在2014年的时候达到了4295美元,也就是人民币26393元,不过贵州城镇化率仅有40.01%;通过计算,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187,表明了工业化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城市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落后

以目前贵州省的现状来看,整个贵州省还有很多个县没有开通高速公路,也还有许多镇的交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还处于较差水平,不同程度地存在道路的等级较低、路况不好等问题,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的薄弱,就目前而言贵州省各个城市没有地铁等可以降低城市交通压力问题的交通设施。市民可以选择的出行交通方式机会不多,造成贵州省内比如大城市贵阳以及遵义等城市内部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压力问题,十分不利于市民出行,市民出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上以前进行建设城市时考虑不够久远和周全,使得绝大多数城镇的建设起点十分低,造成了城市供电、供水、排水、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步伐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在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忽视管理、重视经济忽略环境保护、重视形象忽视功能等不好的现象。

五、政策建议

(一)优化结构,以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联系方面来了解到,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同时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2014年全省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2662.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90%,充分利用好劳动力资源,统筹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发展能够与农业生产相互衔接的加工产业,发展面向农民、农村的生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业、食品加工业,既可大幅度增加初级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还可以为剩余农村劳动力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进而为服务业的发展制造有利条件,促进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4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一)各县区要按照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紧密结合,与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有机衔接,科学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乡镇为单位,未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或者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二)各县区政府要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规划经费筹集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规划组织体系和规划执法无缝隙、全覆盖的运行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水平。2012年月底前,各县区优先完成开展试点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及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费用由县区财政负担。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高标准、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按照《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适度超前。以各行政村的人口与经济社会现状为立足点,综合考虑各行政村在引导发展、聚集发展、整体搬迁和限制发展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划定社区应兼顾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2.坚持人口规模和地域范围适度。按照有利于农村居民就近就便得到服务,合理设置新型农村社区。

3.坚持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统筹民政、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及现有的村级办公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

4.坚持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相结合,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各自的发展模式,尊重和保护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三个部分。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以县区管辖的行政范围为规划的地域范围,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出的安排。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并的,应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兼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对规划范围内除生产用地外的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四类进行详细安排布置。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标准按照《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试行)》执行。

四、规划编制的实施

(一)编制主体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二)审批主体

县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区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前,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技术评审,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审。

(三)编制单位

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质。

(四)成果要求

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进行编制。

(五)保障措施

1.成立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的督促、指导、协调及考核奖惩工作。

2.提供优质规划服务。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一是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工作力度,认真了解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摸清农民实际需要,切实解决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制定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图集,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加大技术对口帮扶力度,开展“送规划下乡”活动,组织城乡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一些村庄对口联系“结对子”,免费为农民提供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四是努力推进规划服务从城市向农村延伸,积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深入村镇和农民当中,为农民提供规划知识普及和咨询服务,增强农民的城乡规划意识,让农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小岗村GLG农业高科产业园”为龙头,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甜叶菊生产这一新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努力打造县20万亩优质甜叶菊生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

全县示范种植面积0.5万亩,全县总种植面积达20万亩,甜叶菊干叶总产量4万吨,种植农户亩均实现效益2000元以上(各乡镇任务分解附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甜叶菊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推动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县甜叶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负责协调和解决甜叶菊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甜叶菊产业发展技术指导组,加强技术攻关,负责甜叶菊生产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组织,确保本地区甜叶菊产业的健康发展。县宣传、广电等部门,要利用“两台一网”等宣传主流媒体,加强对发展甜叶菊的技术、政策、市场等宣传,努力营造县大力发展甜叶菊生产的氛围。

(二)切实做好生产规划。各乡镇要按照培植大产业、发展大基地、扶持大企业的思路,在县发展意见的指导下,按照各自的发展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切实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与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同步,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甜叶菊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并报县甜叶菊发展办公室备案。规划既要注重近期,又要着眼长远,在细化近两年发展布局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三)着力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高产、优质、无公害目标,科学制定甜叶菊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适期采收、干叶包装、储藏运输等全过程的技术行为。按照甜叶菊生产技术标准,建立高产优质生产示范区,各乡镇都要建立1个以上超100亩的生产示范基地。农业、质监部门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管理和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把县的甜叶菊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省级甜叶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照国家名牌农产品创建要求,努力培育知名品牌。

(四)不断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县甜叶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探索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县甜叶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采用广播、电台、报纸、印发资料、专题讲座、田头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将甜叶菊高效栽培技术和无公害化病虫防治技术传送到每个甜叶菊种植农户,满足广大农民对甜叶菊生产技术的需求;三是做好甜叶菊种苗繁育工作。县甜叶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与“GLG”公司密切合作,加强甜叶菊种苗的提纯复壮以及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在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上谋求突破;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县农委要积极配合“GLG”县公司做好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力争2009年使其取得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其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五)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各乡镇要结合推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积极组建甜叶菊生产合作社,以甜叶菊生产大户、农民经纪人、服务单位、收购网点、农资经销点等为社员,县甜叶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县甜叶菊产销协会,统一组织开展甜叶菊及其产品的产、加、销,形成一个覆盖甜叶菊产区的产销全程服务网络,通过“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链条,实行品种、技术、生产、收购、加工一条龙服务。通过行业自律,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

乡镇发展规划范文6

湖北省15个镇总面积265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财政收达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平均达3000多元,最高的达4400多元。从总体上看,这15个镇工业已经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通过产业兴镇,走出了一条各具特的发展路子,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探索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关键。从这15个镇发展的情况看,他们都坚持做到将小城镇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工业集约发展

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将培植主导产业与发展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大冶市灵乡镇专门请华中科技大学完成了灵成丁业园的总体规划,编制了灵成工业园发展战略,对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投入1000多万元加大了对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坚持以工兴镇。这些镇“产业兴镇、工业兴镇”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谷城县石花镇工业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0%以上,沙洋县后港镇工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56%,工业已成为这15镇经济发展的主体。

(三)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各地在发展中,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昂扬特色经济主旋律,走出了一条“一镇一业”、各具特色之路。一是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随州市曾都区三里岗镇发挥香菇资源优势,形成大产业:赤壁市赵李桥镇依托竹木、茶叶、矿产资源,走出了一条“打资源牌、发产业财”的路子。二是培植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汉川市马口镇纺织、应城市长江埠办事处精细化工等都是这类发展的典型。三是依托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以舶花香酒业为主体,发展配套产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

(四)坚持改革开放。一是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在这批乡镇中,及时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实行了民营化,使这批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激发民间创业热情。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冶市灵乡镇成立招商专班,落实引资责任,重奖引资功臣,全镇已引进到位资金8.2亿元全镇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37个,其中亿元项目4个。

(五)坚持科技创新。应城市长江埠办事处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协作,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赛孚工业园成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已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天然化、燕山石化、仁博化工等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协作关系,在28座城市设立了科技住处窗口,成立了由10名高级工程师和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组成顾问组,不断进军国家高新技术、新材料领域。有一批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在国内领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相当一部分乡镇工业刚刚起步,产业支撑能力弱,大部分乡镇财政入未过1000万元。

(二)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乡镇产业发育尚未成熟,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不高,在竞争中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基础上,自主精品名牌不多。

(三)产业链不完整。由于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梯度开发不够,产品之间衔接不够,行业内缺乏细致的分工,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和联合较为困难,使得一些产业集群难以做大做强。有的产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四)服务体系不完善。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上未留产业发展的“空地”,在功能分布上缺乏统筹安排,一些地方仍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强买强卖的现象,一些地方小城镇户籍还没有完全放开,制约了农民向小城镇合理流动。

(五)瓶颈制约突出。一是各地反映城镇建设与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地价高。二是银行扶持乏力,一些地方存在只收不贷的现象。

(六)管理体制不顺。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城建站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大多是聘用人员,而行政执法是市城建局,乡镇城建站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是执法主体,因此在村镇建设如老城改造、房屋拆迁等方面难以管理。

四、几点建议

(一)做好“产业兴镇”的发展规划。要把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产业发展首要工作来抓,将城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把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规划之中,使城镇功能与产业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必须高起点,要体现出超前性和科学性,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对产业的布局及厂房、道路、水电气等必须要有详规,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产业发展规划,要明确近期和长期发展目标,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确立经济发展战略,每年扎扎实实引进一批项目,做到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初见效。为了抓好“产业兴镇”工作,“十一五”期间,建议省里要重点抓好100个乡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经过2-3年的努力,全省要形成100个年营业收入过20亿元,50个年营业收入过30亿元的产业集群,在全省造就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叫得响的乡镇产业经济板块和集群。

(二)大力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各地要把引进项目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一是鼓励外商举办独资企业和外商高比例出资企业:二是兴办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三是有目的、有重点地主攻龙头型、高就业型的项目,以提高项目的质量、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城镇的聚集效应。要做到将项目开发与推进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大项目引进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项目开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通过项目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将项目开发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围绕产业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检测中心、试验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公共支撑体系。各级政府要在公共要素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发挥培育和引导作用,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并逐步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服务平台的完善和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要素的投入,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要以提升城镇产业的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加大对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的扶持建设力度,集中相关的财力,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建立技术支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突破共性技术难点,支持产业集群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