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1

一、学校基本情况

首先,我把学校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黄毛村是整个金鸡乡比较复杂的一个村。它包括萝卜山、大水井、喜鹊林、大洼子、石灰窑、磨石坎、上大寨、下大寨、山洼子、高铺子、车家庄等12个自然村。全乡大多数的山区自然村都属于黄毛行政村。因此它也是省级贫困村。跟其他学校相比,由于环境特殊,学生的居住地和学校相隔都比较远,导致黄毛小学在学生安全工作方面面对的问题多,面对的难度大。

目前我校现有学生185名(其中寄宿生61人)。全校共有1——6年级共6个教学班。教职工15名,外聘的保安人员一名。

二、学校的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障。同时它也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多年来,我一直校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了安全、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在安全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安全员具体抓,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分工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管安全的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各种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我校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长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每学期的常规安全管理制度和每天的常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工作制度,如教师每日值班制度、值周教师制度、门卫制度、夜间巡逻及门卫制度、校内外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制度、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安全信息及时报告制度以及食堂物资定点采购、索证和登记制度,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等等一系列涵盖了学生管理、门卫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安全用电、健康体检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不留盲点。同时,根据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对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

为了在火灾、地震、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应对,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突发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事先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地震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理拟定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三)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各班主任、科任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同时,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各方面的承诺书和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家长各方面都能承担起安全的责任,形成学生安全管理的合力。

2.严格落实门卫管理制度,把好入口关。严格门卫管理制度,把好门卫安全第一关。严格来客登记制度,凡是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对有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一律出示身份证进行如实登记,同时必须现场测验体温,进行扫码入出,有疑似发烧症状的,不得进入学校。即使食品配送人员,也必须在校门外进行物品交接,严禁进入校园。在校园周边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3. 落实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定期按照制度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每学期结束放假离校前都要认真开展了校园与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每个月定期开展一次校园及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每周各班级对本班的教室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整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或有危险性的物品进入校园,每周定期进行排查,严格防范校园意外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加强学生课间安全事故的防范。

将学生课间课后的课余活动时间列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严格落实值班教师职责、值周教师职责和科任教师职责,严禁学生在课余时间追逐打闹,或玩不安全的游戏,防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安全事故。

5.加强住校生管理。住校生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寄宿在学校,学校的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内容和新的挑战。这几年我们在宿舍管理上不断改革,把宿舍管理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一是制定了《教师值日值班制度》《住校生宿舍常规》《领导日常带班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每一分钟的细化管理。二是实行值班教师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 对住校生的管理实行每天至少有4位老师值班,同时明确每天的带班领导和值班组长,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打架事件,更没有出现过伤及学生人身和财产的事件,宿舍成了家长放心学生欢心的“家”。

6.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食堂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好食堂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食堂人员的健康状况考查,技能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配备了专职食堂管理员,加强对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制定严厉的奖惩制度,定期组织食堂人员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学习和体检,健全卫生消毒制度,食物保管验收制度、食堂内分工负责制度。特别是严把“三关”,一是是严把食物采购;二严把食品操作流程,对食品实行专人负责,随时抽检;三是严把餐具天天消毒,保证食堂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做到事事处处严格管理、严格操作,无一事故发生,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7.加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我校邻近观光路,平时来往车辆较多,平时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校把安全问题列为每周周前会的必讲内容,同时也在每周的周一升旗仪式上作重点的强调。加强对全体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各班级助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交通常识的学习,对学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学生年龄特征,班级,家庭电话,直系亲属等都建立档案,便于随时联系。

住校生回家、返校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安全工作中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住校生的乘车安全,学校严格把好五关:一是司机资格关;二是车况关;三是学生乘车秩序关;四是当日值班老师的责任关;五是家长教师交接关。

(四)用好各种防控设施手段

不断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安全措施。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前我校已安装了一套监控设施,共20个摄像头,对大门、教学楼、厨房、校园餐厅达到了24小时全程全覆盖的监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都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对综合楼、教学楼、教师宿舍的用电线路和楼道的灭火器,期进行检查,一旦出现问题 ,及时进行维护。本学期学校又重新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各类线路、灯具、电源做到了定期检查维护,无私拉乱扯现象。

(五)开展好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1. 落实学校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强化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为安全教育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在此期间,学校、各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小学生安全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使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2. 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德育活动、学科渗透,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3.每学期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消防、交通、饮食等系列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宽容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利用周一升旗、例会、校班会等对全校师生集中进行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典型安全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4.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板报宣传、知识讲座、黑板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溺水、防雷电、防交通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熟悉安全法规,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发生。

5.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实践演练活动。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技能,我校每学期都开展防震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消防安全逃生演练、灭火演练、防恐、防暴演练等各种形式的演练。每个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确要求与路线,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演练取得成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救护能力。为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能力打好基础。同时学校做好各方面应急处置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按不同季节确定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是各种病媒生物活动、繁殖旺盛期,也是各种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流行性传染病易发和快速传播的季节。学校就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同时,要把这种安全教育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进入秋冬季节以后,天干物燥,火险等级也相应升高,火灾安全隐患突出,非常容易发生火灾。学校要重点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的安全教育。

夏季降雨量充沛,也是洪水、暴雨、雷电、台风等灾害天气的多发季节,这些灾害天气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夏季天气炎热,也是农村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学校不但要根据本学区地理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灾害天气方面的安全教育而且要加强学生溺水预防的安全教育。

同时,夏季气候炎热,微生物繁殖很快,食物容易发霉变质,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学校不仅要适时加强学生的食物中毒预防教育,还要把这种教育和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还要加强学生的防煤气中毒教育,防止学生在家烤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七)加强落实对留守儿童、特异体质、特殊心理和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和保护。

(八)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安全排查,严防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发生

1加强思想教育,积极预防校园欺凌。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有关校园欺凌问题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学生明确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2.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校沟通平台”“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向家长加强宣传,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师生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识。邀请派出所、司法所、法制副校长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4.召开教职工会议,提高教职工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能力。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5.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控责任。及时制定和完善校园欺凌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责任意识,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 处置的职责。

6.加强排查,将校园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思想,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防止事态恶化。 

7.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处理,开展教育惩戒,充分发挥事件的警示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本校学区包含的自然村比较多,居住都比较分散,住校生往返途学校途中的安全工作问题难度比较大。别在雨水、山洪频发的夏季,学生往返学校的途中极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年轻家长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家照看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人占很大的比例。个别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尔使用拖拉机、电瓶车等进行接送,接送过程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监控设备主机磁盘容量不够大。有的监控录像只能保存14天,待于进一步完善。

4.监控摄像头覆盖面不够广,教学楼、综合楼走廊仍有死角,至少还需增加6个摄像头。

5.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学校的部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欺凌 青少年 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增多,过程触目惊心,性质十分恶劣,一些女生间的校园欺凌,施暴者采取的手段残忍恶劣,侮辱性极强,多次引起了人们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广泛关注。其实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小学欺凌现象在我国就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频发,一次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菁菁校园,为何会欺凌事件频发,是什么让青少年变得如此暴戾?

一、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

欺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对被欺者采取拳打脚踢等肢体暴力或勒索钱财等行为;间接欺凌指对被欺者进行排挤孤立或语言谩骂攻击等。[1]校园欺凌概括来说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学生集中持续地故意伤害或破坏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财物、身体和心理等,造成受欺凌学生肉体上和精神上痛苦的行为。该问题最早被挪威学者奥维斯所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对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校园欺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校园欺凌在我国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一种,欺凌者个人或伙同他人一起对受害人实施排斥孤立、言语侮辱、肢体暴力、威胁勒索等行为,青少年欺凌的危害不容小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的欺凌者还将欺凌过程、欺凌照片到网上,对被欺凌者造成身心上难以平复的伤害,甚至促使自杀行为的发生。[2]有些被欺凌者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反抗欺压行为或成为新的欺凌者,最终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而对于欺凌者来说,他们处事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把欺负人当成家常便饭。如果欺凌者始终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其行为也没有得到惩罚和矫正,其以后犯罪的可能性会增大,对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青少年校园欺凌的特点

1.手段多种多样

常见的手段不仅包括对被欺凌者直接的身体暴力攻击,如推搡、掌掴、拳打脚踢等,还包括对被欺凌者精神上造成的伤害,如嘲笑、侮辱、恐吓、勒索等,除此之外,社交上的排斥、孤立、敌视以及心理上的折磨也是欺凌行为的表现。

2.持续反复发生

由于欺凌者抓住了被欺凌者不敢将受欺凌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的心理,欺凌行为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多次反复欺凌受害者,并以此为乐。

3.当前普遍存在

校园欺凌目前普遍存在于中小学校园。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与心理都还不成熟稳定,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再加上人们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常常把欺凌理解为同伴之间的小打小闹,造成中学校园成为欺凌的高发地带。

4.力量的不平衡

欺凌者相比被欺凌者,一般年龄更大、身体更强壮,或者实施欺凌的学生由多人组成,形成实力或者势力上的优势,使被欺凌的学生在心理上惧怕而不敢反抗,形成一种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不对等局面。

5.行为隐蔽较难察觉

欺凌行为通常会发生在一些隐蔽的、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家长和学校往往很难发现。而且间接欺凌往往不明显,家长和老师短时间内无法察觉到孩子的异常。当前网络欺凌逐渐兴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播速度更广更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一些青少年利用QQ、微博、贴吧等发送恶意诋毁、侮辱、威胁他人的文字与图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与精神伤害。[3]

三、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原因

1.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精力和体力都比较旺盛,有时需要对外发泄自己多余的能量,但心理上还不成熟,有时为了“面子”将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此外,有些学生本来就较为懦弱胆小,受欺负了也不敢吭声;还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这些人很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跟男生顽皮好动、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直接相比,女生往往会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或达到某种目的。青春期的女生敏感多疑,嫉妒心理强,情绪变化大,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而心烦意乱乃至情绪失控,通过欺凌等方式将不满发泄到他人身上。

2.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早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些家长本身素质有限又忙于生计,无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更有甚者,通过打骂孩子的方式宣泄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致使青少年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对青少年而言,父母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攻击性强、野蛮粗暴。而对于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得不到该有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自身无法调节时,可能会通过欺凌的方式将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4]

3.同伴团体的影响

人都有合群性,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在团体里的归属感非常重要,在团体里他们能建立自信、加强身份认同,也能对抗来自其他群体的排斥和欺凌。但这种归属感并不稳定,当意识到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受到威胁或明显感到自己地位较低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感。为了改善自己的境地,青少年可能会通过欺凌他人的方式来向团体宣示自己的存在。

4.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影视、图书、网络等大众传媒对暴力行为的大肆渲染,会增强他们的攻击性。再加上他们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炫耀,再次引起他人的效仿。

5.学校道德教育缺失

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樊篱,把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异常行为。

四、国外解决校园欺凌的做法

为了解决青少年校园欺凌问题,从2007年3月开始,韩国教育部就向中小学提供免费“警卫服务”,只要学生提出求助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在校园周边或特定地点暗中保护他们。[5]今年年初,韩国政府还颁布了《人性教育振兴法》,规定把人性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将相关课程设为必修学科,全国中小学校必须提交人性教育计划,并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日本为了应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行为,特别加强了学校教育和咨询服务,不仅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还扩充校园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学校咨询机构的规模,设置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采用“同伴调解”的方法,挑选若干性格开朗、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调解员,一旦发现有同学被孤立,就会特意多和该同学接近,尽量消除他们的寂寞与孤独;还会找不团结的同学谈话,努力使他们消除偏见和分歧,重归于好。

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中国留学生欺负同伴事件,涉事学生面临着美国司法部门的绑架、虐待等指控,可能会被处以终身监禁或驱逐出境,相比之下,我国对未成年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力度还有待商榷。有关专家分析指出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极易受外界影响,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如果惩罚过重可能会让其自暴自弃毁其一生,太轻的话又可能达不到教育效果,如何合理有效量刑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遏制校园欺凌的对策建议

1.政府

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制定实施了《校园安全法》,时至今日,共有48个州实施了反欺凌法,大部分州更是明文禁止网络欺凌或电子骚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也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而我国的《校园安全法》至今尚未正式出台。我国应该尽快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从法律的高度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健全惩戒机制,让欺凌者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对欺凌者实施应有的惩罚和处置,才能鼓励那些受到欺凌的孩子起来反抗。

2.学校

目前学校教育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伦理道德的缺失。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培养、良好道德教育的熏陶与分数的提高、升学一样不可或缺。学校教育应两手齐抓,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始,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团结友爱、社会公德、爱护弱小等教育。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改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快乐成长。

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应当在校园内一些偏僻、不易察觉的地带建全监控网络,当发现校园欺凌行为时,应当立即采取制止措施,避免伤害的发生。[6]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给予青少年科学有效的帮助。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律常识宣传栏、法制教育栏目、案例探讨等形式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教给他们基本的防范知识,学会找老师帮忙,而不是以武力解决问题。

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欺凌行为时,不要武断批评或者当众训斥,应采取合理的方法,了解学生这么做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矛盾,让他们认识到欺凌的后果和严重性。教师还应该培养积极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欺凌问题的认识,也可以学到应对欺凌的技巧。

3.家庭

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尊重孩子,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既不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过分专制。平时处理事情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向孩子展示良好的修养。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子女的异常,捕捉子女可能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迹象。当得知孩子欺凌别人时,不要一味过分指责孩子,要耐心开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欺凌别人的行为要承担责任。若孩子被欺凌时,多给孩子爱、包容与理解,让孩子不要恐惧,切忌不要“以暴制暴”。家长与学校要保持联络,加强合作,一起出谋划策,制止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4.青少年学生

面对校园欺凌,青少年学生要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打破沉默,及时与父母或老师沟通,取得帮助和支持。青少年学生要学会与人为善,接受他人的缺点,不孤立他人,学会宽容、体谅、理解他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多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学会控制情绪。同时,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面对考试的不如意、老师的批评、遭同学欺凌等,不应自卑退缩、自暴自弃,应当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自信地去面对解决问题。

总之,校园欺凌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必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一起关注欺凌现象,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的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2] 贺岚.看不见的角落―关于我国中学校园里的女孩欺凌现象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3] 张杰.浅谈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4] 郭一建.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同伴欺凌行为的实践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1).

[5] 李茂.遏制“校园欺凌”外国如何出招[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4(5).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3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开展一次法制讲座活动。结合我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讲座,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从小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少年。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及严重程度。在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等案件中,大部分行为人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这都是平时不学法、不懂法造成的恶果。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个别家长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作为学生,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比如:某家养的狗咬伤了路过的学生怎么办?如果你学习了《民法通则》等127条后,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总之,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中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法律常识

作为中学生,你们的年龄基本都介于13至16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要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正直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一步也许会贻误终身。鉴于你们年龄还小,知识还不够完备,只需要了解并掌握以下几点与你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当寻求哪些保护。

(二)14至16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1条规定14周岁为治安处罚年龄,也就是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以减免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是不成熟和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群体,应由本人及其监护人共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伤害的,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同学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校园欺凌”以及涉及到的法律法规

校园欺凌案件一直都有,但是因为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来约束制止,使得校园欺凌案件越演越烈。校园欺凌并不能只依赖于舆论的谴责,法律的约束更加有效。

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三节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16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第四十一条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四十四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据了解,校园欺凌绝大部分发生在小学、初中,施害者多为未成年人,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多采取从宽处理的措施,使得他们没有认识到危害的严重性,这种做法无疑过分保护了犯罪未成年人而忽视了受害的未成年人,这是法律的弊端,也从某种角度助长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出台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下面我讲一些具体案例。

案例1、笑某、文某寻衅滋事案

(一)基本案情

刘某某,男,2000年出生,系某中学初中学生,因琐事与一同学发生矛盾,即指使无业青年笑某、文某教训这名同学。2015年1月4日,笑某、文某等人赶到学校门口时,与刘某某有矛盾的同学已经离开学校。刘某某想起朋友殷某某与同学王某某有矛盾,随即指使主父笑某、主父文某等人在学校附近对王某某拳打脚踢,致王某某轻伤。

(二)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人笑某、文某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鉴于其归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通过积极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酌情从轻处罚。据此,认定笑某、文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和一年。

(三)典型意义

该案系校内学生纠集社会闲散人员,欺负、伤害校内学生的校园欺凌案件。

同学之间偶有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合法合理去解决矛盾。本案中,刘某某结交闲散人员,不仅要教训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还“热心”地帮朋友出气,无视法律,恃强凌弱,缺乏对规则的基本认知和敬畏,虽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但是其家长应当对其严加管教,学校对其严肃处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被告人笑某、文某作为成年人,不但不帮助未成年人正确处理矛盾,反而逞强滋事,无故殴打未成年学生,不仅伤害了被害人身体健康,也伤害了被害人的心灵,其在学校周边滋事的行为也影响了校园安全,法院依法对其从严惩处。

案例2、张某某故意伤害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某,男,1999年9月出生,与被害人葛某某系同班同学。2015年1月9日,葛某某到张某某的宿舍时,碰撞张某某一下,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并厮打。厮打中,张某某持刀将葛某某捅伤。经鉴定,葛某某的损伤构成重伤。

(二)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告人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系未成年人,投案自首,且已与被害人和解,对其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据此,认定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三)典型意义

本案中,被告人和被害人系同班同学,二人本应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却因一点琐事大打出手,甚至持刀捅刺,致使一人受重伤,一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两人均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人民法院坚持双向保护原则,在依法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前提下,注重化解矛盾,平复被害人受到的伤害,促成双方和解,也给已经认罪悔罪的被告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案例3、王某某、李某等聚众斗殴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王某某均系某高中二年级学生,二人因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约场在学校门口打架。王某某、李某各纠集多人持鱼叉、镐把等物品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参与斗殴的人员先后有6人归案。

二、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李某、王某某等六名被告人组织或积极参与持械聚众斗殴,均构成聚众斗殴罪。被告人王某某、李某在聚众斗殴犯罪中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案发后投案自首,自愿认罪悔罪,法院对其减轻处罚。依照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所起作用、犯罪后果及犯罪后的表现,法院依法认定6名被告人犯聚众斗殴罪,对李某、王某某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对其他4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至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三、典型意义

两名高中生之间的小矛盾,由于双方纠集多名校外人员参与,最终演变成一起聚众斗殴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特别是他们在学校门口,又是下晚自习期间斗殴,众多学生围观,鱼叉、木棍打斗的场面引起学生恐慌,影响恶劣。案件发生后,李某、王某某主动投案,对自己的行为痛悔不已,法院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到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平时表现较好,一时冲动误入歧途,对二人适用缓刑,对其他被告人全部判处有期徒刑。

四、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案犯李某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就自暴自弃,成天泡在网吧里上网玩游戏,并结识了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临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给同学们举个案例,这个案例中的作法对同学们很有借鉴作用,一天住在城郊的小女孩娟娟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罪犯王某看见娟娟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往家赶的样子,王某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不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打开门后我就冲进去抢点东西。于是王某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一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屋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娟娟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在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某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4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学校实行了网格化安全管理,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安全主任具体抓,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组织,提高安全认识。

幼儿园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密安全管理措施,统筹规划幼儿园安全工作。按照园长主管,岗位负责的原则,与各条线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本职岗位的责任范围和工作要求。幼儿园对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定期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加强安全工作。

三、细化安全保育工作。

1.门卫聘用正规保安3名,严把大门,加强巡逻,确保园内安全。保安公司与幼儿园共同加强对保安人员的考核培训,增强保安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保安人员能加强门卫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外来车辆、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度。幼儿园建立了应急管理队伍,并能快速反应,安全保卫人员配备数量充足,责任明确到位,通讯、防暴器材配置到位,能满足保障应急需要,幼儿园保安、保健老师等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技能比较熟练。

2.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体在岗人员每天对幼儿园所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日常维修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检查、大型玩具的检查等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整改。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检查。门卫保安加强巡视,维护校门口的正常秩序。闲杂人员在禁止在校园周边逗留,保安加强观察,确保安全。

4.加强卫生保育工作,严防常见病与传染病。后勤人员明确自己的卫生包干区,保持校园洁净。保健老师加强每天的晨检,晨检记录详细,对晨检中发现带危险品的幼儿,及时告知家长,妥善处理;对晨检中发现身体不适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尽早采取防控措施。平时严格按照《省幼托机构常用物品消毒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对各类用品和物品进行消毒。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全园基本没发生过重大传染病,每班的出勤率均较高。

四、常抓食品安全工作,促进师生健康。

食品验收人员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优质食材进食堂。以严格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约束从业人员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暑期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对食堂墙面,房顶投资5千余元,对消毒间进行改造,增设不锈钢架,库房投资1千余元购置储物架,储物盒等。食堂增设灭蚊灯,刀架、案板架、防鼠板。因此,食堂在接受食药监和镇中心校的检查中得分较高。

五、重视消防安全工作

本学期把消防工作作为重点,定期对灭火器加粉维修,每班设定一名专门消防安全责任人,每天对电线电路等重点环节进行排查做好记录,按时上报,与全体老师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与消防安全演练,让每个老师幼儿充分掌握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确保消防危险的发生。建立学校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每月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

六、做好扫黑除恶工作。

根据上级扫黑除恶工作部署,我园成立了扫黑除恶工作小组,并积极开展线索排查工作。对扫黑除恶宣传工作重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营造扫黑除恶的宣传氛围。同时做好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定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预案。本学期,我园未发现发生涉黑涉恶的线索和案件。

七、结合主题活动,增强幼儿与家长的安全意识。

1.主题教育。结合课程主题与日常生活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把安全教育融入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成为教师随机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见到的、听到的及时提醒教育。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各班形成有序、和谐的班风,有效地杜绝了一些隐性的不安全因素。

3.安全演练。本学期组织全园幼儿及家长参与“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组织小班孩子开展了一次安全疏散演练,通过演练让幼儿掌握了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了如何在人多拥挤的情况下怎样在老师的组织下快速撤离的方法。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5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充分认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开展学校安全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超前预防,完善预案,强化监管,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努力构建机制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学校安全责任体系。

二、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排查整治学校内及周边的安全隐患,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机制,有效遏制学校安全事故频发、多发的态势,确保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学校安全“十个一”教育活动。开展发放一份安全常识手册、发放一份致家长公开信(安全告知书)、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开展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活动、举行一次教职员工暑期集中培训、完成一项暑期安全作业、举行一次安全演练、开展一次安全示范课观摩活动、举办一次安全管理研讨会、召开一次安全主题班会等“十个一”教育活动。活动由碾盘小学牵头制定实施方案,乡安办配合。

完成时限:2017年7月1日

(二)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是重点针对有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生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防止学生自杀;二是针对学生矛盾纠纷开展矛盾排查,设置学生救助电话,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严防校园欺凌行为;三是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重点针对校舍、教学楼安全、学校消防安全、教学设施设备安全、危险实验药品、校内施工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四是开展抵制死亡游戏专题教育,重点防范蓝鲸、日本死亡游戏等危险游戏在学生群体中传播;五是开展防踩踏事故安全教育,严防学生踩踏事故;六是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升学生应对自然灾害自救能力;七是开展警校共育活动,建立警校共育办公室,配齐配枪学校安保、宿管人员,警车、警察常态巡逻。

完成时限:2017年7月1日

(三)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项整治。一是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学校利用安全主题班会、学生大会等时间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专项教育活动,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各村每周召开一次防溺水专题广播会。二是全面排查涉水安全隐患。各村要对辖区塘库堰河进行全面排查,统计无安全警示标志的塘库堰河道,报乡政府后,统一制作安装安全警示标志,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即查即改。三是落实涉水安全监管员。由各村村主任任该村防溺水安全员,全面负责辖区涉水安全监管,并落实塘库堰附近居民中责任心强的人作为该塘库堰安全监管员,设置安全有奖举报机制,强化涉水安全监管。

完成时限:2017年7月1日前设置警示标志,其它活动常态开展

(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学校食堂安全检查。乡食安办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四防设施”齐不齐全、卫生条件达不达标、食品原材料是否腐烂变质、学校食堂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二是开展学校周边小卖部食品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主体资格是否齐全、进货渠道是否正规、卫生条件是否标准、食品是否有合格证明、检疫证明、以及是否存在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对无证经营的要现场关停,对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一律予以没收销毁。三是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要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自觉抵制不健康食品。

完成时限:常态开展

(五)开展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以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会”的“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充当宣传员,带动家长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树立交通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安全乘车行为。二是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对学校门周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动态管理数据库,明确“一对一”责任人,限时逐条整改。三是开展交通执法检查。设置小学交通劝导点,由乡安办及学校安办工作人员任劝导员,建立学生上学放学重点时段交通劝导机制;乡安办要联合片区执法中队,针对学生集中返校、放学回家等特定时段,严查车辆非法搭乘学生、超速超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四是建立驾驶人员黑名单。全面摸排利用农村面包车、货运车、农用车、拖拉机及两(三)轮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非法接送学生驾驶人员,建立非法接送学生驾驶人员黑名单,对黑名单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重点跟踪检查,从重处罚。

完成时限:2017年7月1日前完成隐患排查整治,其他活动常态开展

(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开展学校门通秩序整治。由乡安办牵头,重点开展校门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农村面包车、货运车、农用车、拖拉机及两(三)轮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非法接送学生行为,车辆乱停乱放、车辆无证驾驶、超速超员驾驶和不安全驾驶行为。二是重点开展校园周边小食店食品安全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对查获的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律予以没收销毁。三是学校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治理,为学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完成时限:常态开展

四、组织机构

乡政府成立学校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名单详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学校安全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五、工作步骤

此次整治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6月18日前)。

乡政府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对照任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逐一明确责任领导、工作目标、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不走过场。

(二)排查整改阶段(2017年6月21日至9月10日)。

各责任单位依照本方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项专项活动。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坚持边查边改,即查即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7年9月11日至9月15日)。

活动结束后,各村、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形成好的经验做法,并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全面完成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安全长效治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政府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活动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该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整治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取得明显成效。

校园欺凌防范常识范文6

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7.05.003

知识产业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复杂。一方面,知识产业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教育的发展与知识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甚至学校教育本身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另一方面,知识产业在通过不同嵌入机制影响和获取学校教育利益空间时,往往忽视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甚至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去追求知识产业的环节或要素利益最大化。因此,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关系建构与优化问题,是教育综合改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政策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

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知识产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在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建构起顺畅的关系,就必须探明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类别及其在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中的地位和性质。

(一)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类别

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类别,不仅可以刻画不同类别的教育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为我们认识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的复杂关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1.空间关系维度下的知识产业教育利益主体分类

知识产业是指特定机构和人员从事的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及其相应的运营服务系统。“教育作为知识创造与传递的主要载体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并衍生出相关知识产业群体的参与,包括民办教育机构、考试组织、研究团体、民间组织、出版社、传媒界、教学设备研发销售商等知识产业经营群体。其中,民办教育机构已发展出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教育集团、网校、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家教机构、学前机构、高考复读教育、留学服务机构等各种形式。这些利益群体脱离学校教育过程而独立运行,但在功能上直接嵌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某个或某些环节,他们通过提供服务、材料、设备或其他条件资源来满足公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从中获得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可称之为结构嵌入型利益群体。”[1]

也就是说,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是由多种多样的群体构成的,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划分出很多不同的教育利益主体类别。在此,可以同尝试从利益空间关系的维度对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进行分类。从学校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利益关系角度来看,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可以划分为内部利益主体和外部利益主体。从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关联的密切程度角度来看,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可以分为直接利益主体和间接利益主体。如果把这两个空间关系角度结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把知识产业的利益主体划分为四大类,一是内部直接利益主体,二是内部间接利益主体,三是外部直接利益主体,四是外部间接利益主体(如表1所示)。

知识产业的四类教育利益主体,因为各自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员构成各不相同,其相应的教育利益嵌入机制和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所需政策支持和规范的重心和力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2.关于内部直接利益主体的结构特点

这类利益主体主要是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从业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和管理者团队,他们是学校教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力量。在学校教育内部直接利益主体中,有的主体是优势群体,有的主体是弱势群体,还有的主体是中间群体。

优势群体是那些为同行和社会所公认的名校、名校长和名教师,他们数量不多,但具有相当强大的教育教学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吸引和接纳学校生源的最为重要的主体因素,他们不仅拥有比较优越的现实利益空间,而且拥有巨大的利益空间成长潜力。相应地,现实和潜在的利益诱惑同样巨大。

 

反过来讲,弱势群体是那些教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能力薄弱的学校、校长和教师,他们的数量上在整个内部直接利益主体中应该也是少数。而且,总的来讲,他们的内部直接利益空间面临更多的压力,不仅成长空间有限,还常常受到现实的挤压,教育利益的天平更多地掌握在别人手里,往往陷于处境不利地位。中间群体则是那些教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能力一般化的学校、校长和教师,既不是太突出地好,也不是太突出地差,因而教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优势群体那么大,内部直接利益空间比优势群体小,但没有弱势群体面临那么大的压力,地位和处境都还过得去,而且比较稳定。他们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事项即使有自己的理解和体认,也不太热衷于指指点点,而是更多地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常常给人的印象是“沉默的大多数”。

 

从内部直接利益主体的结构特征来看,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和中间群体的利益空间,虽然受到各自人员数量关系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是人员数量,而是人员质量。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优势群体、中间群体和弱势群体这间的教育利益空间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他们各自群体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等力量对比关系。

在谋划和推行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举措方面,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住宅小区优质学校配套建设等具体政策实施,本质上就是通过内部直接利益主体中的优势群体的合理流动和分布,发挥优势群体的教育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辐射和带动更多的教育利益成长空间,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获得优势群体和学校教育整体的经费、生源等政策、市场的物质利益,以及认同、荣誉、人脉、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精神利益。

正是因为优势群体的教育利益空间扩张能力,所以各地都在努力推动名校工程、名校长工程,名教师工程以及教育家工程之类的工程建设,目的就是要改变优、中、弱三个群体的自然分布和力量对比结构,实现局部地区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发展的竞争优势地位,开拓更多更大的教育利益空间。

3.关于内部间接利益主体的结构特征

知识产业的内部间接利益主体的构成部分数量相对是很少的,因为知识产业的学校教育内部利益主体多数情况下也是直接利益主体,所以构成内部间接利益主体的部门和人员主要是那些不直接参与教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等部门和人员。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他们的作用也很重要,但他们与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以及与知识产业发展的关系,相对都是比较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联度较小,因而在此不做详细分析和讨论。

4.关于外部直接利益主体的结构特征

外部直接利益主体主要是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知识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研发服务运营机构和人员。他们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而运行,但却通过各种嵌入机制和嵌入行为,与教学过程的某个或某些环节直接相连,从中获得物质利益或精神利益,包括教学知识资源提供与服务者,如学校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和教辅材料、练习题、考试评价等内容学习资源的研制、出版、发行人员;以及设备设施资源提供与服务者,如教学实验仪器、教具学具和教学场馆等物质资源的研发和运营者等。此外,还有校长和教师研训服务机构和人员,学生学习辅导培训等机构和人员等。

在外部直接利益主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需要高度重视,那就是拥有公立背景的部门、机构和人员,和拥有民办背景的机构和人员,使得外部直接利益主体与内部直接利益主体相对而言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于管理,因为公立机构和民办机构两者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公立背景的机构和人员,其定位是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而民办机构的定位则更多地是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社会效益常常是第二位的,利益嵌入行为往往是短期的、不计后果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民办机构和人员由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对市场的依存度高,所以他们必须采取灵活的体制机制,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的需求敏和变化,影响和获取教育利益空间的策略和措施必须非常接地气,知识资源的研发和提供服务必须不断优化,同时又必须了解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底线,否则就会不断失去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市场属性发育程度越高,市场监管机制越完善,民办机构获取教育利益空间的良性嵌入行为就会越充分,他们对公立机构的挑战和压力也会越大。也就是说,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公立机构和民办机构各自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如果不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而将公立机构与民办机构的单项经济效益甚至单项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很可能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提出的矛盾解决策略可能也是针对性不强甚至是错误的。

5.关于外部间接利益主体的结构特征

 

这类主体不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而是借用相关知识决策、管理、服务和报道等职务行为,吸引公众利益关切,体现自身职能和影响力,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提高部门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能见度。也就是说,知识产业中那些所属学习领域不太明确或零星地分散于不同学科之中的各种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素质要求,其相应的牵涉行业界别和职能部门,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关系并不直接,往往也会通过对学校知识产业管理决策施加影响,达到普及和推广行业部门知识技能和责任担当等目的。比如,经济、文化、军事、国防、国土、安全、环保、社团、科创、技术、国际交流、农林粮、信工、法律、未成年人、民族、民生、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资源,从输入到输出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级各类的辅导、培训、培优、培特、竞赛等各种形式,都可以感受到外部间接利益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各种知识产业要素进学校的压力大,影响大,但真实的空间却并不大。

此外,还有各种目的与背景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也通过各种嵌入、渗透方式,间接影响和作用于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成为重要的外部间接利益主体。

(二)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主体层次关系

知识产业中不同类别的教育利益主体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的关系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的重要特点是有主体之间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的主体之间则是市场竞争与合作关系。两种不同的关系层次体现出权力逻辑的上下级关系与市场逻辑的上下游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1. 权力逻辑的上下级关系

对于学校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而言,权力逻辑的教育利益主体层次是指学校教育职能部门、知识产业相关部门以及下属挂靠专业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和人员之间形成的主体关系。这种主体关系按照权力的大小形成上下级关系,带有行政性质,上级对下级有领导和行政指令的地位和作用,下级对上级负有汇报和执行指令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依靠职务权力行为影响和获取学校教育利益空间。

大致说来,我国权力逻辑的学校教育利益主体,主要有国家一级、地方一级和学校一级三个层次。国家一级主要是作为国家教育职能部门的教育部、教材委员会以及下属企事业机构和人员,牵涉学校教育知识产业的其他部、委、署、办、局等职能部门以及下属挂靠的企事业机构和人员。国家一级的部门及其所属挂靠机构和人员,他们的影响范围是全国性的。与国家一级的学校教育利益主体类似,地方一级的教育职能部门是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以及相应的下属机构和人员,牵涉学校教育知识产业的其他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和机构,他们的影响是地方性的。学校权力逻辑的教育利益主体则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他们的影响是在全校范围内的。

不同层次的教育利益主体,按条块归口的行政管理方式运行,主体之间的权力大小和职责层级清楚,上下等级界线分明,自上而下的行政色彩浓厚。当然,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发展,权力逻辑的上下级之间的主体层级流动可能会加快,自下而上的教育利益空间会不断拓展。

2. 市场逻辑的上下游关系

与权力逻辑强调学校教育利益主体的权力大小和职责的纵向等级不同,市场逻辑则强调学校教育利益主体的市场中的横向环节和要素位置。也就是说,知识产业的学校教育利益空间,是由不同市场环节和要素的机构和从业人员共同承担和拥有的,由此而形成教育利益的不同主体关系。

总体上讲,市场逻辑的教育利益主体关系不是权力等级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知识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关系。每一个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环节和要素,其生存和发展的状况都必须依存于其他环节和要素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因而他们之间更多地不是指令与执行的关系,而是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当然,在同一个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环节和要素上,在学校教育利益主体内部,以及在某个或某些环节和要素向其他环节和要素扩张的时候,都会存在激烈的主体竞争关系。

二、学校教育牵涉知识产业的利益空间

表面上看,知识产业的从业机构和人员是一个整体,但他们却因为自身牵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利益空间而分属不同类别的利益主体,这些不同的教育利益空间与利益主体一样,也是建构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校教育牵涉知识产业的不同类型利益空间

知识产业之所以能够影响和获取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是因为知识产业可以保证学校教育的知识资源供应,并且满足教育教学过程知识运用和转化的需要。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厘清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关系。

1.供需关系维度下的学校教育利益空间分类

知识产业的学校教育利益主体多种多样,他们所牵涉的利益空间同样是多种多样的。从学校教育知识资源的供需矛盾来看,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空间有两类,一类是知识供给侧利益环节和要素,一类是知识需求侧利益环节和要素。如果再考虑到供需两类教育利益空间的占比关系的话,那么就可以发现,有主导性的利益空间和伴生性的利益空间。

据此,可以将学校教育牵涉知识产业的利益空间分为四类,即供给主导利益空间、供给伴生利益空间、需求主导利益空间和需求伴生利益空间(如表2所示)。

 

不同的学校利益主体牵涉不同的学校利益空间,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利益的环节和重点、关涉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外部直接利益主体和外部间接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权力逻辑的上下级之间的制约,对于全面准确地体现社会各类主体的利益要求,实现各类教育利益空间的妥协与整合,为公共教育事业提供稳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市场逻辑的上下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供给侧与需求侧伴生利益空间的能量激活与释放,为保持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的活力,补充学校教育的某些功能不足,也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着某种监管启示和倒逼机制,不断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

由于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在知识产业学校教育利益空间的四个类别中,无论是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还是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都是由公立的校外直接利益主体或公立的校内直接利益主体来主持和运营,这是学校教育的优势利益空间,起支配作用,是学校教育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供给侧伴生利益空间和需求侧伴生利益空间,则更多地是由民办的校外直接利益主体来招揽、承接和运营,这是学校教育相对弱势的利益空间,起调节、补充等辅助作用,具有伴生性质,是学校教育保持改革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条件。

2. 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的结构特征

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对应的主要是知识资源供给的决策环节和影响要素,涉及国家重大战略性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国家政府部门以及所属和关联的公立外部直接利益主体,特别是教育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事业单位,主持和运营绝大部分的知识资源的供给利益环节和要素,在确保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利益空间的同时,实现直接利益主体的教育利益空间,主要体现为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制定与监督执行,课程标准、教材、教参、教辅等教育教学知识内容规定与落实,教学条件装备设施基地等物资供应与建设,考试招生政策和标准制定与落实等一系列决策环节和研发行为。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的显性特征,常常表现为各种知识资源进书目、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以及完成相应的技术设备基地场馆建设项目。

3. 供给侧伴生利益空间的结构特征

供给侧伴生利益空间对应的是围绕决策环节和影响要素而产生的知识资源供给的流通服务环节和要素服务环节,参与主体既有公立外部直接利益主体,也民办外部直接利益主体,涵盖的供给利益环节和要素相对较少,主要体现为学校教育知识资源的政策、法规、标准课程与教学方案、考试招生方案解读与各级各类培训等一系列研发服务环节和行为。

4. 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的结构特征

知识产业的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对应的是学校运用知识资源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环节,是将国家教育战略需求利益空间转化为学校教育发展特别是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利益空间。其内部直接利益主体是学校教师和管理团队,涉及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和其他各种学生学习活动,涵盖绝大部分需求利益环节和要素。他们通过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

5. 需求侧伴生利益空间的结构特征

需求侧伴生利益空间对应的是围绕教育教学过程和考试评价招生要求,运用知识资源培训和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环节,主体是各种民办培训机构和人员,涵盖的需求利益环节和要素相对较少。

需求侧伴生利益空间,相对整体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空间而言是较少部分,但对校外直接利益主体来说,这个空间却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他们的市场意识强烈而敏感,特别重视那些可以让他们迅速变现的利益空间,尤其是那些与升学率有关的考试科目、加分科目、特长科目和素质发展。

知识产业各类教育利益空间的实现,不仅要依靠国家意志、行政立场和专家理性,也要依靠一定的市场调节,发挥其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倒逼机制作用。不同的群体和教育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教育利益关系。米切尔等人从三个维度区分了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即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同一类别的利益主体,有可能牵涉不同类别的利益空间,同一类别的利益空间可能牵扯出不同类别的利益主体,由此在不同利益主体和利益空间之间形成分工与合作、竞争与制约、让渡与共享、寻租与补偿等不同的利益组合和利益交换关系。

(二)知识产业不同主体的敏感利益空间

知识产业的不同教育利益主体,对于不同教育利益空间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哪些利益空间更容易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空间就是他们的敏感利益空间。他们对待敏感利益空间与非敏感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关系性质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1.公立校内外直接利益主体的主导利益空间

 

就知识产业的公立教育利益主体而言,既有校内外的主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主体,他们是国家教育利益的主要代言人,必须通过知识产业的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和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尤其是通过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布局、教育均衡发展、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考试评价导向、教育绩效问责和教育督导管理等措施,具体体现出国家发展的战略安全利益,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利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利益,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利益等敏感利益空间。其中,特别需要处理好一些敏感的知识产业教育利益空间关系,比如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某些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科目和教材,主要科目和附属科目,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等重要学习活动、考试评价活动安排,实现一种良性互动意义上的动态平衡。

2.民办校外直接利益主体的伴生利益空间

知识产业的民办校外直接教育利益主体,他们的敏感利益空间在供给侧也好,在需求侧也好,都是伴生利益空间。他们对供给侧主导利益空间和需求侧主导利益空间带来的伴生利益空间最为在意,对学校教育政策带来的或留下的利益空间反应最为灵敏,对于某些敏感利益空间的漏洞最有洞察力,常常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某些环节和要素,与学校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单位利益建立合作甚至捆绑关系,依靠市场行为嵌入某类利益空间,静悄悄地完成利益交换,甚至会滋生出一些学校之间生源争夺中介化的问题。他们一方面给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调节和补充,增强社会整个教育系统的活力,甚至提供某种教育综合改革启示和倒逼机制,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遵循市场逻辑而无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乃至采取杀鸡取卵式的利益获取手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商业成分愈重,这类利益群体愈追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短期利益、外在利益和点状利益,其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出于同行间的竞争。”[1]

比如,一些民办培训机构和人员等民办校外直接教育主体,通过参与知识资源供给侧伴生利益空间招揽和运营,挟带一些价高质次的培训辅导材料和低质服务,嵌入学生发展规划、教师培训、学生学习辅导过程,甚至将一些妨害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游戏产品、儿童玩具,弄虚作假地帮助学生获取一些奖励证明,不恰当地采取一些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强化学习措施,或者为学校进行恶性生源竞争而开展生源培育选拔,从而实现与学校、教师或家长的某种利益交换。

三、知识产业在学校教育中的利益嵌入机制

知识产业要维持对于学校教育知识资源的供应、运用和转化过程,并从中影响和获取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就必须通过一定的中介条件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发展关联。这个中介条件就是知识产业的利益嵌入机制。

(一)要素依赖嵌入机制

知识产业的利益嵌入机制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领域就是要素依赖嵌入机制因为这样可以非常容易地将知识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过程的内容要素,特别是学科化知识教学和专题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形态要素。

1.科目要素依赖嵌入

围绕着知识要素达到教育利益嵌入目的,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嵌入机制。各类知识阶层、专业界别都可能分别归属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想方设法对中小学生施加影响,都要从娃娃抓起,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所属或相关的某某学科或专业知识领域进课堂,进而从中不仅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获取间接的政治影响力。这种方式就是通过某个学习科目要素嵌入学校教育利益空间,可称为科目要素依赖嵌入机制。

特别是,当科目要素嵌入机制与主流意识形态挂钩、整合,甚至代言政治意识形态,将自己所属领域拉升至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发展战略高度,使之成为“强者的知识”时,教育利益嵌入机制就如虎添翼,形成某种难以抵御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课程改革在结构调整时都会面临重重阻力,因为这会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涉及每门学科的课程地位和后续一系列投入与产出问题,背后都有包括从教教师队伍及相关知识产业群体的切身利益。比如,专业结构调整、职数和工作岗位变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进修培训、后续师资储备等,都是非常具体而棘手的利益重新分配问题。像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那么多的科目要素和课程设置安排,在许多次课程改革中都是争议不断,甚至引发各种利益主体不惜动用舆论宣传,拉抬民意,请学术权威代言发声,托两会代表等写信、提案、访谈等多种形式,达到广义的教育利益诉求和目的,无论是国家和民族利益,专业领域的群体利益,还是局部的团体利益,以及学生的发展利益等等,最终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各种知识产业学校教育利益嵌入的影响,都是利益博弈过后形成的妥协结果。

2. 专题教育要素依赖嵌入

至于许多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科目等知识要素,特别是一些专题教育内容,包括各种知识产业领域的文化知识形态,也都会寻找时机,努力挤进学生学习科目的行列,都要求某某专题教育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都要督导甚至进行考评。据不完全统计,除教育部外,仅国家部委局办一级下发的各种专题教育文件超过124份之多,以至于国家需要通过“教材局”甚至更高层级教材委员会来处理这些事项,足见中小学所面临的“强者的知识”压力。

有时候,由于巨大的学校教育利益驱使,一些利益主体特别是在一些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形成的校外培训辅导力量或非政府组织等,钻政策的空子或借某种可乘之机,甚至可能形成学校教育的某种异化力量,为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所驱动,借各种专题教育之名,行某种私利或别有用心之实。

(二)政策依赖嵌入机制

知识产业除了借助于与教育教学知识形态要素存在天然的优势而形成要素依赖嵌入机制之外,还必须借助于行政政策的力量,通过政策支持嵌入或政策限制嵌入机制来建构和优化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1.政策支持嵌入

 

教育的公共属性使得世界各国政府与权力部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空间作出某种政策法律规定和体制机制安排。一般而言,不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也不论是校外还校内,公立的直接利益主体都会在政策法规基础上嵌入知识产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主导教育利益空间,实现国家、机构和个人利益的统一。这种利益嵌入方式就是一种政策支持嵌入机制。从理论上讲,那些间接的利益主体也有合法政策嵌入的权力和机会,但这种权力和机会往往要通过直接的利益主体才能实现,因而是一种间接的政策支持嵌入方式。

也就是说,即使在公立的直接主体与公立的间接主体之间,在总体教育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也存在利益空间以及利益嵌入行为方式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参与共有知识的创建?它为谁的利益服务?我们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广泛地参与知识的认同和建构过程。这种知识应当反映文化的民主性、并为国家所有的人的利益服务。它应有利于公共利益事业的建设。知识在学校、学院以及大学中的制度化过程——包括在大众文化中——应反映国家所有的人的利益、经验和愿望。”[2]

2.政策限制嵌入

对于知识产业的某些教育利益空间,政策法规是要限制甚至禁止某些利益主体或教育利益嵌入行为的。在政策法规限制和禁止的教育利益嵌入行为方式,可称为政策限制嵌入机制。从理论上讲,知识产业中凡是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学生健康发展有利的利益嵌入主体和嵌入行为都是合理的,都要提供合法的利益嵌入通道,凡是在一定时期内合法但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和时代进步明显不合理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嵌入行为,都要加以限制和禁止。

当然,为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平稳过渡,可以通过引入多种补偿机制和退出机制,稳妥实现改革目标,这种避免更多社会成本的改革策略本身就是综合改革所要追求的比较社会效益,而且这种综合改革的策略必须要有前瞻性,要加强政策研究和改革试点,鼓励先行先试,动态跟进,而不能助长流弊,导致积重难返。要知道,好的教育政策,就是教育事业优化发展的源头活水,政策支持嵌入机制和政策禁止嵌入机制,目的就是要获得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减少教育综合改革的社会成本。

(三)知识产业教育利益嵌入的政策规范和引导

知识产业虽然对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存在某种天然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自动理顺知识产业与教育利益空间的关系,还需要政策层面的规范和引导,不断理顺、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实现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的良性互动。1.鼓励知识产业合理的教育利益嵌入行为

对于知识产业的教育利益嵌入机制的政策规范和引导,不外乎发挥疏通和防控两个方面的功能。“改革本质上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导致各种利益者自觉不自觉的阻碍,以及各种利益攸关群体之间利益和观念上的冲突、妥协和整合的问题。”[3]所以,政策必须疏通和理顺供需和主次利益关系,鼓励合理的教育利益嵌入行为,把各类利益主体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成果引导到合理的教育利益嵌入行为通道,从而激活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为教育综合改革累积正能量。

2.限制知识产业不合理的利益嵌入行为

对于知识产业的政策规范和引导,除了发挥疏通作用外,还要发挥防控功能,二者要协调起来,才能有效地保证学校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合法的教育利益空间中那些不合理的利益嵌入行为,比如教育职能部门的职务怠惰行为,教育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都属于合法利益空间中不合理的主导利益嵌入行为。再比如,学校和教师把原本属于学校和教师专业行为的责任转嫁给家长,或者变相寻租,转移给校外培训机构或人员,甚至本该上课完成的学业任务,留待自己收费补习等等之类的教育乱象,都是合法或法规容易忽视的教育利益嵌入行为,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加以严格限制甚至惩处。同时,对于知识产业中那些不合法且不合理的伴生利益嵌入行为,要严加监控、防范和惩处,提高知识产业教育利益嵌入机制的准入门槛,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对于那些披着合法外衣而实际却怀有敌对政治目的的非法活动,比如宣扬极端思想、活动、封建迷信、虚假宣传、反社会反政权反民族团结、团伙校园欺凌、传销组织洗脑、诱食,以及不同宗教或政经背景非政府组织的渗透腐蚀活动,则要高度警惕,予以坚决取缔和打击。

此外,知识产业还有不少教育利益嵌入机制需要政策上的规范和引导。比如,现代教育咨询产业发育严重不足造成的问题,就需要从政策上予以重视和解决。因为一方面政府精简机构,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专业研究成果的购买服务,不但缺乏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政府很多教育改革政策没有长期的研究成果积累,往往是临时抱佛脚,改革咨询专家不少时候变成请谁谁专家,这样的专家只能随口说几句应景的话,决策显得行政化色彩浓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专门研究的专家,也以有领导批示为荣,甚至作为机构评价专家层级与贡献的指标。这会导致教育决策咨询这件本来平常的事,一旦成为重要的利益空间,就变得有点不对味了。

3.追求强有力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客观来讲,各种知识产业成为“强者的知识”的教育利益诉求,都有其理由,而且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很重要,都有知识界别薪火相传的需求和压力。但问题在于学生,他们只有那么一点时间和精力,他们也不只需要学习,他们还需要运动、玩耍、娱乐、休息、睡眠,需要自然地生长和发育,这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他们用于科目学习和专题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安排课程时必须树立一个观点,甚至是一个常识,是生理和心理规律,是铁律,即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是一个常量,而不是一个变量,一切课程的安排,都只能在这个常量下进行妥协。在这个铁律下,斯宾塞当年追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就是一个适用于任何时代的课程问题了。虽然这个问题常问常新,如今我们却不可能绕开这个问题。“我对于知识与课程的思想变化在我的报告‘从强者的知识到强有力的知识’这个题目当中得到了表达。学校课程代表了‘强者的知识’这个观点是我作为教育社会学者开始提出的。我再回来谈谈这一区别。在这方面,有两个重要之处值得一提。‘强者的知识’会引导我们关注社会中有知识的人群和问题,正是课程在那些有知识的人和那些依赖于其他有知识人的人之间制造了明显的分裂。相反,‘强有力的知识’会引导我们关注知识以及知识对获得知识的人所起到的作用……就教育而言,由于知识变得更加专门化,将研究者生产的知识转化为学校课目的那些课程问题,以及教师所面临的促使学生从事似乎越来越与其经验相脱节的知识学习的那些教学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而且容易导致新的不公平。”[4]

当我们思考的重心转向学生的时候,知识产业界哪些知识能够跻身于“强者的知识”,这样的问题可能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转而更需要思考的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才更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知识”,以及怎样学习才能学出更加“强有力的知识”。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课程分化与课程整合的课程设计策略,必修与选修、长短课、模块化、主题单元、专题教育等课程实施策略,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多样化、选择性,最终的目的还是高质量,如果不能学到“强有力的知识”,那就难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形成主导利益空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多少“强者的知识”,恐怕都是徒劳的。学校教育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实现“强有力的知识”,而不是纠结于“强者的知识”。知识产业不同利益主体的认知和诉求不同,但重要的是回到国家民族未来的主体——学生,回到是否有利于学生学出“强有力的知识”,这是最高原则。强有力的知识是各类教育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是教育利益嵌入行为统一和协调的基础,是最大的改革红利。没有教育改革红利而纠结于如何分配教育利益的矛盾,就好比什么事不干,先为干活后可能的成果如何分配而空耗时间和精力,就只能是个伪命题。

参考文献:

[1] 陈华.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怎样的民间支持[J]. 教育发展研究,2014(13/14):8-13.

[2] 班克斯(James A. Banks). 文化多样性与教育: 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M]. 荀渊,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