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的新技术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网络技术 新媒体 数字化

互联网作为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正在以迅速、全面的姿态影响整个媒体信息领域。作为技术传播,它以迅速及时、全球性、自由、内容以及形态都丰富多样等特点使得愈来愈多的人转移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因此网络技术对网络新媒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网络在新技术下的催生迅速崛起

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整个变革来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它引领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逐渐转移到信息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以其便利、及时、自由等特点正在将人们的生活逐渐的转移到网络上,最为普遍的便是网络购物,还有网络银行、网络贸易、网络办公网络社区、网络学校以及网络医院也在不断的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以致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现实社会在不断的进入到网络这个新环境中,它几乎无处不在,对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所不在的网络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就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那么对人类有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新技术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定义为第四媒体,它可以将其他三类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整合和发展,使得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此外第四媒体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自身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过去传统媒体技术是“给观众什么观众就关注就看什么”,而现在的互联网是“观众喜欢看什么网络就给什么”,观众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及主动权,观众占有更多的主导作用。

二、网络新技术在传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武器”。任何一种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互联网新技术正是新传媒新媒体的重要技术支持,互联网新技术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媒体的进步与发展,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新技术也在传统媒体方面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

要说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升华与继续发展,这是一个自然的历程,那么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为这一发展和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快了这一进程的进化与变革。但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就目前的发展而言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而传统的媒体也并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完全转变,因此这就需要互联网新技术,结合新媒体与传播媒体的优点,促进各自的发展,并且为了实际需要将它们适当整合,以此来制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是传媒发展的重要“武器”。由此可见,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对于整个新媒体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互联网新技术对网络媒体的影响

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新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不仅包括网络媒体的未来,同时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一)互联网新技术对未来网络媒体的影响

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于互联网将使得未来网络媒体产生更加适应人们习惯的方式进行,如网络新闻趋向于视频化、网络广告趋于视频化以及搜索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中网络新闻的视频化使得观众在观看新闻是更加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的信息能够以画面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将使得观众在观看新闻时更能够领会新闻的内容。而网络广告的视频化会使得广告不仅在内容上还是传播上都有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空间,搜索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获得知识信息更加便捷准确。

(二)互联网新技术对未来传统媒体的影响

互联网新技术为广大的信息获得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是随着体验的上升,人们的需求也一直不断的变化,那么传统的媒体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了,同样新技术对传统的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如用户数量不断的加大,用户的选择更加的灵活,并且用户对于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获取便捷性,信息的搜索、定制以及信息的数据库容量都与过去的传统媒体相比大有不同。为此新技术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媒体相结合,促进新媒体更加适应未来传统媒体的发展,如由于无线上网技术的应用,用户获取信息更加便捷,那么传统媒体如何改变自身,适应发展,尤其是面对渐渐缩小的固定的用户群,这将使很大的挑战。此外电子纸张的革命性、数据库在新闻定制中的应用,为方便群众,虚拟社区的应用也在发展。这些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推动新媒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变化和发展不仅仅是在新闻媒体方面的进步,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仅仅是在新闻的传播上,数字家庭、通信产业等等,因此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此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网络新媒体的不断进步,因此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的新媒体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戈宇;新闻贵在发现 报道贵在创新――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闻报道的挑战[J];新闻知识;2011年07期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2

把握核心优势

当前,相对新媒体,传统期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优势,尤其是大众认知程度较高的专业期刊,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二是采编能力,专业期刊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对于新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其成本开支恐怕也无法承受。三是新闻经验,如今一些新媒体运营商越来越重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为互联网所接受和利用,专业期刊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运用到网络上,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专业期刊有着巨大的线下资源,无论是新闻题材、媒体服务方面,还是物流的配送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因此,未来专业期刊的发展要从战略、结构、机制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电信技术》创刊将近60年,该杂志有着固定的、忠实的读者群体。读者对杂志的信赖,杂志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以及粘性,广告客户对杂志长期的认可等,这些都是该杂志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的优势所在。目前《电信技术》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新媒体不仅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且在杂志形态上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期刊不仅要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而且在内容的体现和展现形式上还要满足读者逐渐变化的需求,包括与读者的互动方面,应该更多地借助网络,做到即时感知、即时体现。因此,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电信技术》在网站建设上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电信技术》在依托传统期刊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网络信息量,同时设置网络专栏、网络热门专题、网络互动专区、通信论坛、网络即时通信等,这些改进,深受读者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重视期刊定位

在办刊过程中,期刊的定位无疑是很重要的,它影响期刊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可决定其办刊的成败。

在《电信技术》创刊之初,当时的邮电部为它确定的任务是:“作为本部在长途电信、市话和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指导刊物。贯彻本部对电信技术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工作,介绍电信技术先进经验,报道各地电信技术的实际改进和创造经验,反映批评和建议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这也为《电信技术》杂志指明了办刊方向:面向应用、面向电信建设和运营。

电信行业是一个高科技的行业,需要在网络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服务。长期以来,《电信技术》重视内容建设,始终坚持准确地把握我国电信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科学地介绍电信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息,为网络建设、运营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在该期刊选登的文章中,有一些文章来自科研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生产一线,有着扎实的实践性。正是这种成长环境,使该刊形成了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的良好传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面对新的形势,在保持特色和风格的同时,《电信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应读者需求及时对栏目进行调整,比如增加有关电信信息化、终端技术与应用、业务与运营等栏目,不断充实和丰富期刊内容,受到读者好评。

确保内容为王

目前,在市场竞争中,很多期刊人有意或无意地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在很多时候对期刊的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长期来看,不重视质量,最终会削弱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使读者数量日益减少,广告量也会下滑。其实,越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越是应该重视文章内容和文章质量,这也是传统期刊工作中的重要抓手。

作为我国通信领域一份重要的杂志,《电信技术》一直以高质量的内容服务读者,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为了更好地得到电信行业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电信技术》成立了专家顾问委员会,邀请业界权威专家担任。这样《电信技术》就能及时、准确地把握通信发展的脉搏和方向,深入、全面地交流通信网络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真正做到面向应用、服务电信运营,使该刊在众多电信期刊中成为与基层读者贴得最近的刊物。为了使期刊更加贴近实际,自2011年起,该杂志社又成立了特邀技术顾问。这些顾问全是运营商内部贴近一线的技术专家,有了他们的把关和支持,《电信技术》刊登的文章更贴近实际了,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了。

在近60年的办刊过程中,《电信技术》一直重视期刊定位,抓好内容和经营,其发行量、品牌影响力、广告数量等方面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经营方面,该期刊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强市场的拓展和管理工作。广告是期刊的主要经济来源,抓好广告是期刊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期刊社将广告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办好刊物作为抓好广告的基础。2012年,《电信技术》进行了多种尝试,制定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引入第三方广告合作伙伴等。在做好老客户维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广告客户的挖掘和市场活动的策划工作。

用“心”倾听读者声音

有了读者,期刊才有生命力。近年来,面对新媒体,专业期刊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服务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球,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些期刊不注重读者,只注重市场客户。岂不知,市场客户注重的是期刊的读者覆盖面和覆盖群体。对办刊人员来说,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因此,《电信技术》高度重视读者,通过与读者建立多种通畅的沟通渠道,用“心”倾听读者的声音,竭力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

近两年,《电信技术》多次进行读者问卷调查并深入基层调研,对读者对象、刊物栏目设置及其满意程度、文章深浅及其满意程度、读者希望增加或减少哪些内容以及通信领域的发展变化、机构和人员调整等方面做了深入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据此对刊物的报道重点和栏目设置等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比如2012年成立了读者俱乐部,并在期刊上增加了读者园地栏目,读者积极响应,互动效果较好。

虽然专业期刊和新媒体相比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但是我们依然要面对现实,如专业期刊的客户正在流失,市场空间正在压缩,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为了更好地发展下去,专业期刊要面对形势做好调整。当前传媒行业的转型和融合是发展趋势。对于专业期刊来讲,转型的核心问题在于专业期刊要强化核心竞争力,做好信息服务,通过进入新媒体领域来达到其多元化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目标。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专业期刊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专业期刊与新媒体应该进行优势互补,在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合作。《电信技术》在这方面进行多种尝试,比如进行数字化转型,满足数字时代读者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等,效果明显。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艺术设计 艺术媒体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以电子科技舆生物系统相关的生物学混合的创作,科技成为艺术表演的媒介。新媒体艺术敏感尖锐的感知介面,以装置影像、声音、光、网络空间呈现人在科技文明的潮流中不断流动的位置。它将书法、绘画、音乐、动画、文学等艺术融合。所谓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1、新媒体艺术的特点

连接性

超越时空限制、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的电信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使用者随时份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找寻远方的信息档案,渗透到各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现在的艺术家在虚空中、网络中密切地合作联系。

互动性

无论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或环境式结构,使用者或关于经由作品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定义。艺术家不再是创作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关系能够参与其中。

2、聚焦几种新媒体

(1)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有学者却认为,尽管新技术的狂热崇拜者及追随者们,坚信手机电视是新技术催生下的又一颗金蛋,但手机电视受到受众心理、内容和媒介繁荣的制约,因此“手机电视是辅助媒介的主流想像”。认为“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

(2)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发展迅速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

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公交移动电视的强制性传播使得受众身在公交车上,没有选择电视频道的余地。这种受众被动接收状态,无疑会降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率,然而目前尚无良策改变这种状态”。

(3)博客,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

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2005年对博客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较之于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样化。2005年8月,上海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播客大赛对于“播客”的研究始终避免不了与“博客”的对比。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的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广播。”

3、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变革

艺术和技术作为设计的两个重要属性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技术。当今的社会,人类对各种技术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每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可能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产生改变和影响。作为创造和完美人类生活的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时代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同时,很多新技术为设计师带来了更多创造全新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3.1 新媒体艺术对广告的影响

以广告为例,广告图形语言的演变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媒介技术的发展又同科技的变革同根而生,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文字的出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印刷广告迅速成为那个时代广告的主流。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体的出现和其他各种新媒体的涌现,广告的繁荣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广告中的视觉语言的运用也日益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技术又带来了一场新的传媒革命,这场传媒革命也给广告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为图形语言也提供新的视觉传达方式。

3.2 新媒体艺术对艺术媒体的影响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期之后,现在又迎来了一个依靠全新技术的信息经济时期。数字化时代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包括数字化印刷出版媒体、数字声音媒体、数字影像媒体、网络数字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传播媒介形式,这种变革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带来极大的促进,使之成为了科学与艺术、媒体与设计、各媒体形式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的创新教育,打破了传统学科专业的划分。数码媒体设计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引发的一个崭新的交叉课题,它同时兼备工科和文科两种学科性质,跨越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一级学科。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码媒体设计”的诸多称谓及学科内容的设定来看,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人机界面、多媒体、网络、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方面,它基本涵盖了21世纪数字化设计的科学范畴。

4、新媒体艺术的展望

在我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媒到多媒以及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的探索。1996年在杭州美院举办了名为《现实与影像》的国内第一个录像艺术展,1997年北京出现了纯粹的个人录像艺术展。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90年代末,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编辑设备的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更多的艺术家开始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和网络作品。在各种大型艺术展览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新媒体艺术的身影。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连结并融入其中,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新媒体艺术也是将本土化与全球化进行融合的渠道。21世纪,影像与媒体必然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和理解方式。没有媒体艺术家的存在,中国的艺术就无法真正进入世界,无法为世界艺术带来新鲜血液。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4

一、新媒体艺术的背景

从广义上说,人是人类社会最为基本的媒体。之所以被认为是媒体,在于人既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受点。传播媒体无外乎是将人的传播能力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从而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产生。

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20世纪的60年代,是指在新科技、新媒介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式。随着信息革命和流行文化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们开始对于声音与文字、视觉形象、广播与传播、个人沟通与公共沟通的方式进行了思考,并将这些融合成一个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环境。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二、新媒体艺术中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艺术以视觉的形式对社会进行思考,而科技则不断地探索和提供着强大的可能性来对社会进行改造,这也包括了对于艺术的创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革命。下面分别从以下几点阐述:

(一)科技发展与文字艺术

人类将对自然的感知认识、简单的思维、群体生活的交流,通过口、耳两大感觉器官传出去,所以口传文化体系的建立和人类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首先是语言传播系统的建立。其后是书面文字传播系统的建立。中国自古即有“结绳记事”的说法,这是一种广义的信息传达活动,所记录的事为信息,绳子则为传播媒介。人类为了克服语言传播中的不可保留和极大的可变性,为了保存信息,发明了书面文字。直至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书面文字传播实现了重大突破。虽然文字可以保留语言信息,可是人工手抄的行为无法解决规模传播的需求,因此不能大量复制文献书籍,这是造纸术发明后很长一段时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另一种传播系统就应运而生了――公元11世纪,毕?N发明应用了印刷术,自此人类即开始有能力解决快速和大量复制文字的问题。直至今日印刷媒体还是文字艺术的传播载体,它的创立标志着传播由个体走向大众传播。而今天,对于它的发展、机制、规律的探求,正在向着更深入的领域推进。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电报、电话的诞生。到了20世纪中早期,无线电广播、模拟信号电视、录音录像等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先后问世,人类的文字信息传达扩展到了前任所不能及的领域,这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传播领域影响最大的一次变革,它使电子媒介超过了印刷术一跃成为传播的主力。

(二)科技发展与绘画艺术

新媒体艺术最大的优点,综合与融会了各种艺术样式,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复合性与多元性,使观众和设计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并创造出一个动态艺术空间更能使一般人融入艺术,理解艺术。

由此可见美术基础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不再像它在传统艺术中那么重要,新媒体艺术家不是用画笔而是借助新科技的力量实现作品。与架上绘画不同的是,这种作品不仅仅是视觉,而是更多地融合了多种媒体体验。更重要的是,与作品的互动也成为构成新媒体艺术的重要因素,这些是架上艺术所不具备的属性。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为新媒体艺术创造着新的机会,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技术因素成为新媒体艺术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对新媒体艺术家而言,新技术就像刻刀对于雕刻家一样的重要,不同的是,新技术的种类又要远远比雕刻工具的种类多得多。在新媒体艺术中,想象力和思想性的因素决定作品品质最重要的因素,艺术家在美术基础上的不足却在一定程度上被技术所掩盖甚至替代。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作品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独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团队协作也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科技上的进步,每每为艺术的创作提供着巨大的变革,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影响变得更加的强烈和迅猛。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5

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信息设计变革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而信息设计领域也发生巨大变化,与传统静态设计理念逐渐分离,在设计的表现形式、设计媒介、设计手法等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转变,从而以更高层次,满足人们日常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巨额需求。在转变的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科学新技术、新闻媒介传播等方式,这也是传统静态设计模式的提高和延伸的方法,积极迎合世界主流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信息设计改革和社会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下信息设计的现状及分析

(一)新媒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其军事应用成为技术改革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和知识的迅猛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需求从而积极对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可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相关的信息认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及信息传播。然而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中,世界人们迎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伴随着数字化信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设计的快速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条件,然而在新媒体艺术背景下主要以数字信息为主,以新媒体传播为辅的信息设计理念,成为迎合当代艺术发展主流、引领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二)动态标志下的信息设计理念特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艺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在追求情感的过程中,逐渐对视觉和审美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特别是动态标志已成为当今世界及国内信息发展的主流趋势,从而进一步加快信息设计与动态标志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元素、多维空间的设计标准。目前,动态标志已经从图像、图文等模糊性传统静态设计视角向人类五感转变,而信息设计者们在融合科学技术的设计理念中,添加人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设计元素,从另一角度刺激人们提高对信息量的日常需求,并使其设计理念具备完善的识别系统,为人们带来清晰、易懂、易操作的信息技术。遵循动态标志设计理念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所设计的动态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二、新媒体艺术与动态标志信息设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一)以动态标志为例的信息设计理念

在动态标志设计理念中,应对所设计信息的应用对象、应用形式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动态标志的使用度,是否满足人们日常信息需求及其接受能力、审美意识,进而设计出新颖、独特、表意清晰的信息,遵循标志设计理念的艺术规律,创造性地探求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配备精美的艺术语言,使所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整体美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信息设计变革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而信息设计领域也发生巨大变化,各种新媒介终端日趋新颖、时尚化,图标表现形式也日趋千姿百态、快速而多变地传递着各类信息。标志设计得以打破以前平面印刷的局限,从静态单一的视觉效果变为有质感、空间、互动等特效,有多变化的和不规则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而使动态标志信息对人们从视觉上的吸引,实现新媒体艺术下动态标志信息的层次感、动态感等多元素变化。

(二)新媒体艺术下动态标志对信息设计改革的影响

新媒体的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平面设计;冲击

0 引言

在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与深度交融的时代,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生急速变化和微妙互动的时代,在科技引领和新兴产业开疆拓土的时代,融合文化正在以其崭新的面貌抒写着人类文明的篇章,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20世纪以来,艺术的面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衍生出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作为本时代艺术界的新主流,必定对平面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后现代文化而言,设计始终都是一个发展中的,并不确定的概念,作为进行时态的设计的当代性,更是一个正在不断整合与演化的没有确定性的过程。

1 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及类型

(1)内涵。新媒体艺术是跨学科领域的艺术,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以基于信息、科技与艺术的语言之上的交互性为最大特点。目前,大多数人所谓的新媒体是“它是基于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图像、活动影响乃至表演等多媒体为载体,是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现实与虚拟、大批量与个性化之间的融合”。

(2)类型。新媒体艺术的类型划分也与它的概念一样,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早期的新媒体艺术为录像艺术和录像装置艺术,伴随着新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增加了新的艺术类型,动画、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成为新的内容。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90 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主要分两个阶段。90 年代中前期主要表现为在装置、表演、摄影和录像等媒介上的广泛实验和用,90 年代后期则表现为使用在 90 年代中期在媒介实验上的所有手段用于表现社会和文化批评主题。

目前,新媒体艺术的类型主要包括:数字视频、影像艺术与视频装置、平面数字动画、数字绘画、三维艺术、声音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艺术类型。这些新媒体艺术类型与现代科学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也就不可能孕育出这些所谓的新媒体艺术。信息技术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媒体艺术。

2 新媒体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从传统观念来看,艺术与设计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艺术是个性的表露,它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则体现为依附性。对混浊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本质体现,而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平面设计的独立性体现在版式编排和字体形态上。谈到新媒体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就不得不谈到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了。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有几个,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他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正是新媒体艺术的这个突出的艺术特征,促使平面设计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敢怠慢,向着不平面设计发展。

众所周知,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做出用来传达想法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书籍装帧等丰富的内容形式。其媒介主要就是印刷和纸张。平面设计目前面临新的设计需求是与电子媒介相关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已经不单单处理平面的问题了,它必须同时处理声、光、动画形象,也就是说平面设计的基本因素扩大了,平面设计也不仅仅是报纸、包装、海报、杂志等。

2.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使得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计算机的诞生又催生了各种软件的开发,进而推动了电子视觉的产生。比如,用于处理图像图形的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新媒体艺术中的摄影、动画等,都需要依托计算机来完成,达到艺术家想要的艺术效果。同时这些软件也使得设计进入了多元化时代。

平面图像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史的源头,人类祖先用来记事的简单符号、文字,那是人类最基础、最原始的平面图像设计实例。当初也许只在于表达某种具体的含义,而不包含艺术、美学的成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美的追求和探索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当初记事的用途也逐渐淡化。传统的画家经过数十载的训练才掌握绘画这门技能,他们通过笔和纸的演绎描绘自己抽象的思维,表现自己对艺术、美的理解。除了艺术家之外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都有一定的创作天赋和自己对生活、艺术、美的独特认识。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些“可望不可及”。而电脑的出现使人们的梦想成为现实。可见,平面设计随着新媒体艺术的越来越兴盛,也逐步走上时代的顶端。而且设计史也证明设计必须要符合新媒体的需求。就拿报纸、杂志设计来说,它们作为平面媒体中常见的大众媒体,几乎渗透于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中。如果细致观察,不难发现,任何时代的报纸、杂志深深地印着其当时时代的美学、意识、观念、技术的烙印。一个成功的杂志(包括所有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将几个图形文字内容严密结合,同时要与整个杂志或 平面媒介的形象紧密联系,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建立其品牌形象。

目前,大家比较熟知的国内的杂志:时尚类的瑞丽、ELLE、优秀时尚、芭莎等,作为国内知名的时尚类杂志,它们的设计都紧跟时代的脚步,展现给大家的是全新的视野。《瑞丽》杂志由北京《瑞丽》杂志社倾力打造,目前主要有《瑞丽服饰美容》和《瑞丽伊人风尚》两大时尚类杂志,发行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 北京《瑞丽》杂志社是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经营为核心业务的传媒企业,它的发展战略是:资源整合、媒体互动、品牌延伸、综合立体化发展。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平面设计不断改进其设计方式,改变着设计师的传统思维方式。

2.2 动画艺术

作为新媒体艺术之一的动画艺术也为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发展历程与影视技术的不断革新密切相关。由于工业革命使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为动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动画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其他形式等。且不谈早期的动画形式,就现在的电脑动画来说,形式风格的千变万化,不断带给人们惊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电脑动画由二维到三维,无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有赖于动画二维绘制软件Flash、Animo、Tbs、Painter、Photoshop、等和三维软件Maya、Sumatra、Lightwave、3ds Max等的开发和应用。

当然,要做好一个动画,就需要精心去设计场景、故事内容以及情节等。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和艺术,就算是技术再怎么好,也只是枉然。动画技术的进步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推动力,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关注新技术的产生给动画艺术带来活力的同时不应忽视动画艺术的本质,正如华特.迪士尼在有关动画的本质的叙述中所说:“动画可以表达人们可能持有的任何思维 这使它成为交流中最卓有成效的和明确的工具尽管他的设计意图只是为了迅速给大众以欣赏 作为综合艺术的载体,动画艺术还需要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思想方法和表现手段。“在动画《长发公主》中,无论是片头还是片尾,其版式设计、整个动画的色彩设计都是值得学习平面设计的朋友们探索学习的。还有具有震撼视觉效果和宏大场面特效的电影,例如《魔界三部曲》、《玩具总动员》、《绿巨人》、《终结者Ⅲ》等。这些具有如此强大的视觉震撼力的动画艺术,与设计也是分不开的。现在的每一部动画片(电影等)都有自己的宣传片、宣传海报,这不仅促进了动画片宣传力度,使其迎来商机,还促使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让设计精益求精。

2.3 网络艺术

网络一词,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随着网络的出现,一些网络艺术便应运而生。例如:网络音乐、超级短片和互动电影、网页艺术等。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特别讲究编排和布局,虽然主页的设计不等同于平面设计,但它们有许多相近之处。当我们上网浏览网页的时候,目光会不自觉地停留在那些版式设计比较美的页面上,进而会多了解一些内容,这对网站本身也是一种宣传。网页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

色彩是艺术表现的要素之一。在网页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来构成美丽的页面。 根据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合理地加以运用。为了将丰富的意义和多样的形式组织成统一的页面结构,形式语言必须符合页面的内容,体现内容的丰富含义。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以及留白等手段,通过空间、文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整体的均衡状态,产生和谐的美感。如对称原则在页面设计中,它的均衡有时会使页面显得呆板,但如果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或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往往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点、线、面作为视觉语言中的基本元素,巧妙地互相穿插、互相衬托、互相补充构成最佳的页面效果,充分表达完美的设计意境。

可以说,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计就要不断追求创意和进步,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及发展对平面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促进了设计的前进步伐。

3 结语

新科学与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新媒体艺术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促使新媒体艺术形式的不断更新发展。它拥有科学性与时代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并没有抛弃传统艺术,反而很好的将现代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设计由于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得它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促进了设计的更新换代,向着“新”方向发展。新媒体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及大地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2011(6).

[2] 童芳.新媒体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