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建设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建设发展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1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加强金融监管和调控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具体来看,银行业要建立全面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证券业要完善市场制度,强化行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险业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分类监管制度。

值得注意的之前传闻颇多的金融国资委并未在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及。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此次会议也是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不同层面分别布置的。

此前市场热议的金融国资委”最终未能成型符合预期,但预计未来仍会建立至少副总理以上级别牵头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督委员会”

中国超过100万亿元的金融资产中,国家占有的资产较少,大部分为存款人、基金持有人的资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并不支持成立金融国资委。理由有三:宏观上导致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垄断;微观上容易把企业管死;此外也不利于金融企业国际化。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当前状况下,成立金融国资委需要慎重。汇金公司成立后要进一步推进该公司在改进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当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还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房地产说到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地方政府有关。

从此次会议来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在议题中占据相当分量。

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实际上,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也有一定的迫不得已的因素,即地方政府承担了建设任务,但是融资渠道却并不通畅。市政债经过了前期的研究之后,可能加速推出。市政债的推出一方面能解决政府融资渠道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政府透明度。

民间资本稀释国有股权

谈到过去五年的金融改革工作时,认为,深入推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统计显示,工、农、中、建、交行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产总规模由年底的22.54万亿元增加到年11月的50.66万亿元,年底的1.25倍。

但需要指出的尽管完成股份制改造,但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对此,要着力加强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制衡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

世界上大银行股权都要比中国分散得多,大股东的份额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而中国大银行国有股权过于集中。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经营、治理、监管难题,所以改善股权结构是迫切的问题。中国银行2.95,-0.01,-0.34%业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

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大都在70%左右。显然,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之后,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

此外,还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和深化商业化改革。

年8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改革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标志着农发行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央行年11月还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继续研究论证进出口银行改革方案。

加强金融基础建设

要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完善登记、托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鲁政委会议提到要“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未来果真建立起了能够连接一行三会、住建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委,从而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信息库之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建立在这些课题有了研究,有了突破,而且有了一些方案的基础之上召开的金融工作会。建设银行4.62,-0.03,-0.65%党委书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存款保险制度下一步要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可能逐渐会推开。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2

关键词:基础建设;重大件设备物流;本土物流企业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向全世界袭来。时至今天,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回复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为了消除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政府在这几年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遍观神州各地,大大小小的项目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这些项目涵括了重工业、海陆空运输、电网、能源和水利等各个方面。而这也为我国的大件设备物流运输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1重大件设备物流的特点

重大件设备物流,也叫成套设备物流或工程物流,是指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物资、材料和设备的运输(海运、陆运、铁路运输、空运)、仓储、中转、配送、报关报验、起重吊装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因为这种物流运输的主体一般都是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大型设备,比如石化项目的加氢反应器、造纸项目的石灰窑壳体等,因此操作难度特别大。与一般的货物运输相比,大件设备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

由于物流对象的大型化,货物超长超宽超高超重,动辄上百上千吨的货物上路,不管是运输仓储、还是装卸搬运等环节都和传统的中小件货物有很大区别。

运输方面,特别是陆运部分,传统的卡车或小型拖车根本不能满足货物尺寸和重量的要求,必须用到成本昂贵的轴线板来进行有效的运输。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道路原有通过能力不足,而需要采取临时改道、对桥梁或道路加固等的措施;或需要对如收费站之类影响通行的障碍予以临时排除,待通行过后再予以恢复的工程施工;还有为保证运输的顺利通行,邀请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对运输活动实施护送的措施。

装卸方面,一般的物流操作,可以用机械也可以用人工来完成。但如果是大型物件的话,就不可能单由人工来完成,往往需要利用专门的起重工具、甚至大型吊装设备。某些地段没有足够能力吊机可供利用的,还要专门设计可行性方案,利用自升降挂车的液压缸伸缩使货台上下升降,实现货物的自装自卸。

1.2准入门槛高,利润空间大

要从事大件货物的物流作业,其准入门槛比一般物资要高很多,主要是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有限制。

一般物资的物流操作比较简单,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减少物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也就是“快”和“慢”的问题。但大件货物进行运输装卸等物流活动,由于货物尺寸和重量的超限,必须作出各种预案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规避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可行”或“不可行”的问题。例如,讨论其通过某个急弯的可能性、通过某座桥梁的安全性、货物在水转陆时“滚上滚下”的注意事项等等。如果某一点在常规操作上有相当大的难度、通过什么手段去排障,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解决。拥有了高端技术,才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安全流畅”。

大件货物的物流设施和工具,如大马力牵引车、轴线车板、重型汽车吊、重型浮吊等等,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其使用成本和养护成本都要比一般的物流设备要昂贵不少。同时,物流路线的改造加固,向路政部门申请临时交通管制和护送等安全活动,也会占用相当大的资金比例。而且,大件成套设备一般价格昂贵,需要按价值购买保险。总体来说,大件货物的物流成本并不是按货物尺寸或重量成比例增长,而是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去增加。20吨一件货物的物流成本是5000元,200吨一件货物的成本就有可能是30万元,2000吨一件的货物更是会达到上千万元。

从技术和成本两个制约因素来考虑,能够在大件货物物流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并不多。同时,大件设备物流的服务对象是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投资动辄人民币几个亿、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几百亿。有限数量的物流企业面对着高额的项目投资,其利润空间是非常大的。

1.3相比起时间,更注重物流活动的质量要求

一般物资的物流,包装箱是标准的,集装箱是铁路标准、或者国际标准的,托盘是标准的,运输车辆也可以使标准的。标准化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但大件物流的货物却是针对某一建设项目度身定做的特型设备或材料模块,不管是外观、尺寸还是重量都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保证运输和吊装起重的安全性、经济性,对于这些各不相同的货物设备需要选配不同的车辆和船舶。这种情况下,物流运输时间就比普通货物要延长了不少。

同时,这些大件设备都不是批量产品。一般都是订单生产、单件生产。物流过程中不容有货损,否则运回工厂返修、或者重新生产,都会影响工程建设进度,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牺牲一部分物流时间,换取物流对象的质量安全,这也是大件物流的一大特点。比如,在某些山区斜坡地段,货物运输只会考虑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时间进行,以避免夜晚看不清路况造成货物的磕碰甚至翻车。

2高风险曾是我国本土重大件设备物流产业发展不可承受之痛

重大件设备物流由于技术难度大、投入大,因而成为准入门槛较高的物流门类。又由于它能够提供的附加值较多,因而又有较好的回报。但是与较好回报成正比的是它的较大的风险性。这种风险表现在经营风险和质量风险两方面。

所谓经营风险主要指能否在与客户约定的标底价格中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重大件物流中“物”的差异性和“流”的复杂性导致的较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增加项目的风险性。尽管报价中往往含有百分之十的不可预见费,但实际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不止百分之十。成本控制成为重大件物流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控制不到位,这将增加物流项目的经营风险。

所谓质量风险主要指重大件设备物流运输、吊装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对于项目构成的危险。重大件设备物流的质量方针应该是“完整无损,万无一失”。有人认为“万无一失”的提法不科学,应提“将事故降到最低水平”,但实际上对于重大件物流的每一个项目来说,都应该是“零故障”。工作中任何细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的事故和灾难。在我们国家重大件设备物流历史上,几百吨的货掉下车、重车翻车导致车毁人亡、重车压塌桥梁、重件将船压翻导致船沉货损,这些事情都发生过,后果都非常严重。项目中任何一件安全质量事故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会使经济上受损,更为严重的是这个质量事故的污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纪录在案不能抹去,从而导致信誉丧失,客户离去、业务萎缩。

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和设备的短板问题,我国本土的重大件设备物流企业的发展与飞速的经济增长相比,只能算是平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重大件物流的高风险,本土企业得不到国内业主足够的信任,很多基础建设项目都曾经优先选择国外的物流企业来操作。丹沙、辛克、泛亚班拿等国际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中国的重大件设备物流领域里都占据过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本土的企业得不到锻炼,缺乏相关的成本控制经验、技术手段也上不去,因此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3借助基础建设热潮,本土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但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重大件物流企业多了很多机会与外国同行交流学习,技术能力开始快速提升。再加上先天的成本和本土优势,本土企业开始一点一点地把市场份额给争取回来。中远物流、中外运长航、中信物流、中海物流,以一批大型国企为首的物流企业凭借着资金资源和政策优势,率先完成了企业内部的业务重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大大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许多地方性的重大件设备企业也开始活跃起来。虽然它们在人才管理等软件环境上可能还无法立刻就与国外先进企业看齐,但政策与资源的倾斜确保了它们面对国外同行的挑战时也毫不逊色。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村 水利建设 问题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农村水利就是指包括水利管理、引水灌溉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农村建设朝着新农村方向发展,水利建设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结构、稳定社会发展,因此,对水利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却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发展的脚步,我们要深入分析,制定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南方丘陵地区一般采用节水灌溉的方式,与传统的漫灌方式相比,管道喷灌方式能够节约百分之五十的水,微灌可以节约百分之六十的水,渠道堆砌运输水能节约百分之二十的水,但仍有较大面积的区域采用传统方式,且水利基础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水利项目是一项工程量大的项目,面对日益增加的建设成本,仅有的投资远远满足不了工程的需要,影响水利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此外,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亲自投入到水利建设的力度减小,而对某些较为贫困的县区来说,财政相对较薄弱,在资金方面更加落后一步。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的资金,因部分县区对其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在花费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不仅导致浪费了部分的资金,还影响力水利设施的质量。

2.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大量的开发建设,比如城市建筑对土地的占用;各种企业过度的开发;水利设施、耕地被占压等,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土地功能被大大降低,环境恶化严重,必须靠生态恢复工程来恢复。

3.水利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管理

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着重视建设却忽略管理的现象,没有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农村河水污染状况得不到重视,长期无人管理,而且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尤其是建设在农村田地间的设施,缺乏管理或者管理不规范,在受到破坏或者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且在农村的环保意识普及的还不全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的废水废料被排放到水道,污染水质,影响水道泄洪等功能的运用;大量农药的滥用也造成很大面积的污染;对日常垃圾的处理方式极不科学,日常生活中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被随地乱扔,使得桥头、河道等地方存有大量的垃圾,农村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二、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脚步,扩大农村水利建设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此外,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人们参与到水利建设当中去,鼓励人们为家乡水利建设做贡献,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对其进行奖励。政府部门在提高扶持力度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聚集更多的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

2.加强水利设施的保护

由于水利设施占有的公众部分较多,而一些人认为集体的利益与自身没有关系,在水利设施受到破坏的时候,也不会去主动维修,没有主动保护的想法。所以,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对水利设施的监察力度,防止有人破坏,对发现恶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人们认识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意识到水利设施对农村生活的作用,提倡合理的保护与使用水利设施,提高水利设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加强对水利设施的保护。

3.加强水利建设的规划管理

加强水利建设的管理要遵循当地的特点来进行,针对当地水利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把握好管理全局的基础上,注重细节的调节,实现管理规划手段的科学性保障。水利建设的作用是服务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因此,在建设初期,要多听取农民的意见,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公开水利建设的工程流程,使水利建设的规划更加人性化、透明化、科学化。

三、未来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已经运用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领域。未来农村水利建设要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费时费力的水利灌溉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村水利灌溉方面,进入了研究实验与实际应用的阶段,例如,激光平地技术的运用,比传统的灌溉方式的准确度提高了近五十倍;还有自动化农田检测与灌溉体系,更好的把握了农田的灌溉情况;利用红外检测仪,检测地表温度等。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灌溉方式,学习精准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技术。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包括遥测、遥调等方式,满足了节水灌溉体系的准确快捷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水利管理和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了灌溉体系的效率,我国要随时发现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寻找出解决办法。在宏观角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在微观角度,加强对灌水技术、节水方式等的有机结合,优化节水灌溉体系。再结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出最合适的灌溉手段,并进行推广,让农民能够掌握节水灌溉技术。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村水利设施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意义匪浅,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合理科学的规划管理,保护好水利设施,加快新型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协调发展

现如今,我国落后的交通始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造成交通运输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不过,无节制的增加交通投资也并不一定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某些时候还会阻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交通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概述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收益慢等特点,同时还需要用到能源、土地以及金属材料等稀缺性资源。过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于将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发展的资源大量挤占,这样就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资源被闲置,而其他部门发展时资源短缺,出现了社会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状况,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第一条铁路于1876年开始建设,第一条公路于1906年开始修建,航空事业近两年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神州十一号于2016年发射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跃居世界前列,各种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综合性运输体系而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依然呈现出较差的质量、较低的能力、较偏的布局和较少的数量等特点,在我国基础建设投资中,交通运输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

2.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迅速扩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大幅提高了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使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不断好转。特别是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城市道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

2.1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在粗略计算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以后能够看出,在世界上,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主要运输通道上缺乏充足的客货运输能力,具有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从而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2.2具有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和参差不齐的交通运输技术状况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在客运、铁运的自动化管理方面相对落后,通信导航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先进的卸运设备和工艺也要广泛应用。

2.3缺乏平衡的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现如今,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交通基础建设施工水平存在的差距相对较大。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东部地区为“发达型”,中部地区为“跟进型”,主要是西部地区为‘落后型”,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2.4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现如今,多头管理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现有状态。通常来说,各部委的职能与各省厅局直接贯穿。按行政区划分管理机构的职能范围,导致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较低的效率,严重浪费资源。所以,对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统一建设很有必要,能够使交通运输的总体效率得到提高。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常长期实践能够看出,在满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的条件下才能够使经济发展通过交通投资建设来实现。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确保三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是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满足两个条件,会限制经济的发展。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钢材、水泥、木材等资源有大量的消耗,这种情况下会增加物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收入,而木材、水泥、钢材等物资需求的增加又会大幅增加全社会物资生产部门的收入。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不断增加的收入和就业会使基层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提高,而人们对于饮食、医疗、旅游以及服饰等消费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会增加消费品部门的收入和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品、生产资源以及服务行业收入的需求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这样良性循环下,使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图1)。

3.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保障,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周期,对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贡献。按照国民经济贡献方式进行划分,其中包括有间接贡献、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一是间接贡献,其中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效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后向拉动作用,另一种是前向推动作用。一是后向拉动作用主要指增加值通过交通运输中间投入的产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对沥青、水泥、砂石、钢材等能源进行大量的消耗,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中间物品的生产而产生。同样上述能源需要对矿石和能源等中间物品进行消耗,这种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这些中间物品的生产而创造出来,而不断增加的产出和创造的增加值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上述的供给关系使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得到增加的现状被称为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向后拉动作用;二是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交通建设行业所有经济活动最终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划分能够看出,建筑业内包含了交通建设,而客货运输属于运输业。建筑业与运输业均属于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只不过前者是提供有形产品,后者是提供无形服务。本文所指的直接效果主要指交通部门本身增加单位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所做的净贡献;三是诱发贡献,主要是指相关部门产出增加后,不断增长的投入价值使收入增加。而不断增加的收入会加大人们消费能力,这就导致社会的需要相应增加,从而使生产进一步扩大,使相关部门的产出进一步增加,而上述内容中因消费作用不断增加各部门的各轮产出的情况被称之为交通运输队国民经济的诱发贡献。

3.3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着纽带作用。在上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交通基础设施的纽带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市场需求的影,市场需求扩大和门槛距离增加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各经济单元能够更加频繁的交流。所以,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可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而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资金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增加了可用于投资的各种形式资金和能够分配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可以使其建设的步伐加快;三是技术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能够使社会分工的发展得到促进,这种情况下改进了原有技术或创新新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技术难题被攻破,积极影响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制度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经济使市场机制得到有效完善。例如为了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匮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逐步引进转让经营权、国际投资证券等方式,且效果显著。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5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 要:本文提出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

关键词 :民营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7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34-01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刘洋(1984-)男,山东掖县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资源。

一、民营资本的定义

本文中指的民营资本,是说的除了政府资本和国外资本以外的任何资本。所谓的政府资本大约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另一个是已经加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本。这些资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由政府来支配,它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盈利。但是与此不同的一点是,民营资本的加入是为了用投资来换取利润,这是它们投资的最大目的。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力与民营资本相比较为薄弱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虽然目前正在迅速的向前发展,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财政有限,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此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却具有大量的资金储备,能够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对于民营资本的排斥,改革政策使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不失为一条好的办法。

(二)政府内部的财权和财力没有实现对等统一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经济虽然表面发展迅速,但实际上经济实力还是十分的薄弱。因此,国家出资既想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想在其它财政方面做出成绩困难是很大的。但是现在政府却施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垄断,造成了国家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建设速度不断下降,对于资金的需求却是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国家的财力有限却揽招了很多耗费资金的建设项目,在资金不充裕的就引发了很多问题:

1、由于资金的不充裕,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很多设施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或者在建设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此完成建设目标,这就给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使城市化不能依照健康安全的原则进行。

2、国家竭尽全力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款,进一步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彻底,留下了安全隐患,在很短的时间就需要重新进行修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使国家的财政不断地吃紧,而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3、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发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方抱怨国家的专项拨款不足,而国家抱怨地方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不仅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加深,也会在成民营资本的不满。

三、施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行性

很多方面对于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后,是否会取代政府资本成为建设中的主体提出质疑,笔者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政府具备足够的行政权力,它的权力完全能够对于任何经济性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有能力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一旦有一些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不允许民营资本的加入,政府可以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定,出具各种条例规范民营资本的职责范围,坚决不允许其越权行事。在对于设施建成以后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税收的办法,限制民营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此来调节其收入的多少。

民营资本虽然很富裕,但是在能力上说,和国营资本有着巨大的差别,还是十分弱小的。在运用了职责范围内的职权对于民营资本进行制约和控制以后,不仅仍然掌握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主导权力,这种权力还会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能够增加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我们的凝聚力,更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特色。

四、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意义

(一)将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够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为了和世界地位相匹配,必须要增强城市化的建设。可是恰恰是基础设施目前成为了建设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在逐步的增加,但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却落后工业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制度,允许其参与到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当中,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调控压力,让基础性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里程碑。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提升了设施的投资效率和运行效率

在对民营资本开放以后,有两条投资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民间资本独立承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种是和政府的资金进行合资,共同发展基础性设施建设。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选择和政府合资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合资以后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比政府独自承担投资时的投资效率要提升很多。原因是在合资以后,对于资金的管理肯定会十分的具体。大多情况下要建立公司股份制度。股份制度实行以后,会使资金的产权变得比以往分散,就很有利于政企分离,从而更加明确企业的法人制度,保证了企业具备独立的经营权不受到政府的行政干扰,更好的为设施的建设提供服务。

五、总结

目前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我们的国家在向世界看齐的过程中也要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政策。民营资本在经济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能够有效的缓解目前国家财政对于出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上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潘胜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 2007.

基础建设发展范文6

关键词:园林 建设 设计 发展 展望 巴黎 公园

17世纪的法国在园林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是当时古典园林的典范,其给后人留下了较丰富的园林设计历史遗产,对现代园林的建设设计也有着极强的影响。为了能更深刻的解读其设计的特点与内涵,笔者选择了巴黎的雪铁龙公园、维莱特公园和贝尔西公园等三个公园园林设计加以分析,希望从中能为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设计找到一丝灵感或者感触。

一、雪铁龙公园(Parc Andre Citrone)

从相关的研究资料研究,我们发现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在园林设计上被誉为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其主要的设计特点可以概括为勒?诺特尔式的光芒。该公园的建设设计方案是1985年的国际竞赛中两个获一等奖的方案的融合,因此在设计上具有相当高的国际水准。通过环视整个公园的建设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其多位的园林设计者不同程度的都借鉴了传统的园林布局特点。之所以说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是勒?诺特尔式的光芒,主要原因有三。首先,从设计的点状上来说,雪铁龙公园东部的大温室就好比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宫殿一样成为公园设计中的主体性建筑。其次, 从设计的线形上来看,公园中心的大草坪周边的环形水渠设计是法国园林有的水壕沟的再现。最后,从设计的面状上来看,公园温室前下倾的草地仿佛宫殿前大花坛的简化,环形水渠中间的大草地如同勒?诺特尔式园林中的“绿毯。

二、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对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有学者对其评价为解构主义的辉煌,笔者认为这一点也不为过。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占地有55公顷之多,在总体设计上设计者屈米强调的是变化统一的原则,设计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首先,在“点”的要素上设计者把公园的基址按照120米乘120米规格做成了一个方格式的网,并在网内的40个交汇点上设置为“Folie”。其次,在公园中“线”的要素上是两条长廊和几条林荫路与一条游览路共同组成。最后,在公园设计中的“面”上,设计者将其设计成由10个主题园。从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和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

三、贝尔西公园 (Parc de Bercy)

巴黎的贝尔西公园在设计风格上被后人称之为记忆的烙。1987年,巴黎市政府在总结了雪铁龙公园和维莱特公园的基础上,试图将贝尔西公园的设计打造成利用城市工业荒地的典范。在1997年设计家于埃(Bernard Huet)等人以“记忆的公园”为设计主题对贝尔西公园进行了设计与建设。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公园在设计上风格和特点上主要表现为多时期性建筑风格的并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的中世纪乡村风格。这样说的原因有三,首先,表现在设计的结构框架上。设计者将公园基地历史上的仓储道路变成公园设计的基本骨架,并保留了垂直于塞纳河的历史路径,将公园合理的分为了三个组成部分。其次,设计者将场所文化内涵也赋予其设计上。第三,在场所重塑的方面上设计者将公园葡萄酒厂的酒窖区改造成为步行街使公园和新建的贝尔西经济区联为一体。

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巴黎的三个公园设计, 可以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雪铁龙公园的古典的设计风格、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主义设计和贝尔西公园的历史记忆风格等。这些为我国的园林设计带来了许多的灵感和启示,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公园内的设计更是有着高水准的要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博大精深、内涵与形式多样,这些都是当今设计者应该去认真专研和践行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巴黎三做公园的设计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在设计中要科学的继承与发展,不能盲目性的进行设计。要对历史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比对后再运用于现代的设计作品之中,只有这样做我们设计才能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才能适合现代人对园林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成,陈侃.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J].中国园林. 2005(10)

[2]李春娇,董丽.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广东园林. 2007(02)

[3]王奉慧.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 2004(05)

[4]孟维康,郭春生.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