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 安全生产

近年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生产安全状况欠佳、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

1、工伤事故总数居高不下。各类重特大工伤事故不断发生,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工伤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3万人以上。

2、职业病的严重危害。全国私营个体企业每年新增职业病患者约50万人。河北高碑店市白沟镇箱包生产苯中毒事故,东南沿海地区一些私营企业频频发生的职业危害事件,后果都非常严重。

二、导致当前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

1、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轻视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由于目前仍有许多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现象较普遍。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匮乏。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严重,有的甚至雇佣未成年工。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更有甚者与职工签订生死合同,逃避安全责任。

2、忽视安全生产投入,事故隐患突出。一些中小企业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意降低、减少、甚至取消劳动安全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致使职工在拥挤、昏暗、潮湿的车间里生产,在噪声、高温、粉尘污染的环境中劳动,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缺乏保障。而在设备管理上,没有科学的大、中、小检修和动态检测,致使设备长期带病运转,该检修的不检修,该更换的不更换,造成事故频发。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引起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且大量招收的是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未经过安全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伤亡事故的多发。

4、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中小企业往往点多面广,遍布城乡,情况复杂,而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机构、人员、经费、手段等条件限制,难以对所辖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特别是不少乡镇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处于应付状态,政策、文件贯彻不下去,安全生产情况甚至伤亡事故统计不上来,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谈不上对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少数地方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片面强调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求所有部门都要为其发展“开绿灯”,使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处于“不好管、无人管、不敢管”的失控状态,少数中小企业长期游离于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府监控之外。

三、对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1、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个重视安全投入、安全经费投入比例较高的企业,其安全隐.患就会减少,劳动条件就会得到改善,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就会得到加强。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小企业也要加大科技投入,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旧工艺和旧设备,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依靠科学技术来保障安全生产。

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从构成事故的三因素,即人员一机器设备一环境的关系分析,“机器设备”、“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是操作机器设备、改变环境的主体。因此,紧紧抓住“人”这个活跃的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及时有效的培训教育、正确引导和宣传,以及合理、及时的班组安全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以,加强对广大劳动者的培训教育,是提高就业质量,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3、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很多事故是由意想不到的因素引起的,事故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将发生的事故控制住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急预案则是开展应急救援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预先周密的计划和最有效的实施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伤亡事故频频发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财产损失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应急预案而导致的应急救援不力。因此,要想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和物质保证。

4、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监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改善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安全状况,防范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大幅度减少事故损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的生命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也确有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放松了安全生产工作。表面上看,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提高了,但与此同时事故总量也上去了,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加剧了。所以,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生命安全为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全生产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共同推进,把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降到最低,这是提高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生存条件,实现真正有意义、有前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强,马国建,杜建国,刘重才.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路径演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02)

[2]李霄鹏.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势在必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3]纪明波.提高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安全发展”论坛主题演讲2[J]安全与健康.2006(13).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2

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并且10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尽管国家安全管理总局一再三令五申,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煤矿安全事故也有所好转,但仍然做不到从根本上彻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在煤炭企业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由于可以从众多煤矿安全事故档案记载中间接了解到有关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以及处理的结果和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内容,所以本人结合多年档案管理经验,谈一谈如何加强煤矿安全事故档案管理,利用手中的档案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以煤矿安全事故为中心聚敛成安全事故档案资源

对于档案管理者而言,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就是要以煤矿安全事故为中心聚敛成安全事故档案资源,作为加强煤矿安全事故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针对已形成的安全事故档案,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将已形成的安全事故档案专项目录分类成各种专题目录。首先要加强本身馆藏档案调研工作,将所有历史上形成的与煤矿安全事故有关的档案全部以目录形式从馆藏档案中筛选出来,形成安全事故专项档案目录,然后再根据档案内容确定几个专题,如顶板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瓦斯通风事故、火药放炮事故及水害事故等,从而形成相应的专题目录索引,为提高煤矿安全事故档案查找速度、加强对这部分档案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是针对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煤矿安全档案,将获取的安全事故档案资料和现场形成的原始记录制成目录一并纳入相应的各种专题目录中。具体要做到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各类安全事故从发生到处理完毕的全过程,第一要注意搜集安全事故从发生到结束后的全过程形成的档案资料;第二要认真记录好安全事故全过程中的真实内容,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好准备存档;第三要将搜集过来的安全事故档案与自己记录形成的档案一并制成目录并按专题进行归类保管;第四要积极与煤矿安监部门加强联系,从中获取有关安全事故档案资料。到目前为止,单靠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安全事故档案收集,有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积极与煤矿安监部门加强联系,将煤矿安全事故档案的收集工作纳入到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系统过程之中,将煤矿安全事故档案的形成与归档作为一项考核安全事故好与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以安全事故档案资源为核心梳理成各类专题档案集

以形成的各个专题安全事故档案目录为索引,调集煤矿安全档案,形成各类专题档案集。这项工作是以安全事故档案目录为基础,结合当前倡导的数字化工程,将所有库存与安全事故有关的档案全部调出,按事先确定好的专题进行分类复印或扫描,然后再将复印好的复印件按内容所反映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编号,组成各类安全事故专卷。对于扫描进入电脑的数字化的档案可以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功能,按照内容所反映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编号,在电脑中组成各类安全事故虚拟档案集,需要制成纸质档案集的,可以将其打印出来。

三、以各类专题档案集为重心形成能对有效预防和解决安全事故有帮助的编研成果

1. 根据各类专题档案集,进行各类数据统计,形成基础数字汇编。按照档案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做好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统计,包括发生的年份统计、月份统计、日期统计以及一天之内的具体时间统计,从而进一步分析:哪一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多,哪一年出现的安全事故最少,探寻出周期性的规律;月份统计中也是要注意到哪个月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多,哪个月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少,从而推理出安全事故多发性的月份;通过对日期和每日内具体发生事故的统计与研究,推理出具体日期和每日内具体时间发生安全事故规律性。此外,通过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人的个性材料的统计,推理出安全事故与什么样素质的人、什么样工种的人、什么样年龄的人以及接受何种培训程度的人有关。

2. 按照数字汇编进行研究分析,形成能对有效预防和解决安全事故有帮助的编研成果。通过对各种数字统计结果分析,确定出引起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种因素,主要包括时令、工作环境、人员素质、生产工具及所用产品质量等。通过分析你会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和季节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人的心理波动和改变,从心理角度讲,人过于激动,不管是喜悦还是哀愁,都会对矿井下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工作环境简单,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小,相反,工作环境复杂,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压力较大,对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相对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由此,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人员素质是发生事故的核心因素,无论是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还是处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和所受培训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工具和所用产品的质量,对于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也很关键,从数字统计分析上看,因生产工具和所用产品质量不合格,也会造成多起安全事故。通过探寻煤矿安全事故发生规律,也就形成了相应的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解决和处理安全事故的编研成果。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3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生产 风险管理 管理体系 电力风险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安全及优质用电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电网的安全管理压力逐步增大,电力企业要利用安全生产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供电安全,控制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在电力行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但现实情况里,这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因此,随着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革命式的普及,其自然也被引入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在电力企业中,通说观点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处置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纵览我国电力安全管理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电力企业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指导下,逐步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比如,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同时,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陈旧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要求技术进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重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安全生产的全局观。但是现在好多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墨守成规,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常处于被动状态。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4.基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只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重视,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是出现在企业的小型作业和分散作业时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平时的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管理松懈;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跟踪检查和指导帮助这方面做的不好;对于企业的检修记录和报告管理不妥当,操作人员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导致设备在存在隐患的时候违规运行;对于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尤其是对那些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发生问题后,纵容姑息、处理不当,不能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安全工具管理不当

性能良好的安全工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工具质量不达标,尤其是一些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基层供电时用的工具质量标准不高;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安全工具的检修,检修意识不强,往往是等到工具严重毁坏的时候才直接换掉,对于一些小的破损根本无视,往往导致这些工具负伤上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技术

1.辨识风险。

辨识风险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建立有效的生产作业过程风险评估准则,实现有效的风险源辨识,逐步改善人机料法环,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进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是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点。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风险源评估。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显著的多专业、多工种特点,决定了风险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集中的不利因素也因此而来,如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危化品及废料多、势能设备多、特种设备多等。 

 电力生产风险分类:(1) 通过对电力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直接风险因子进行排列集合,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九个类型。 (2) 电力企业生产作业对上述九个类型的风险接触,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露就会触发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依电力企业事故事件的分类可将风险源划分为电力企业的五类风险,分别为人身风险、电网风险、设备风险、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社会影响风险,其中,前四类风险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社会影响风险。

五、建立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措施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电力行业的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生产工作的进行必须是要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安全来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祸”,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落实不够,预防工作没能够扎实的开展,安全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健全完善各级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强力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安全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能够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建立风险评估体制保证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已有的安全制度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逐步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之间的差距,对于发现的实际问题,如高风险低对策问题,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

3.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有相关的责任制度,风险管理责任制就是按照风险评估后作出的,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同时辅以区域责任制内容,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树状式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安全管理核心负责。以此类推,分别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负责。发生危险状况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体现了企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细节化,细致化,从而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实到位,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评估、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4. 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来提高全员的参与积极性。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二是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5.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6. 加强安全管理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一定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明确管理思想。树立切合本所工作实际的变电管理思想。在职工中长久地坚持宣传贯彻,要使之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结合不同的时期,提出阶段性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认真实践这一思想。安全是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所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所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所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为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基础。变电站规范化管理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从运行值班记录抓起,要做到清晰完整、方便查询。其次要把加强技术管理作为运行管理水平升级的根本,为设备升级改造,技术改进提供依据。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巡视设备、交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灵活快速,倒闸操作准确快捷。

六.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蒯狄正.基于风险理念的电力技术管理[J].江苏电机工程,2003,22(6):13-15.

[2]唐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3]郎夙.基于威胁分析的电力信息网风险态势评估和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交通事故;3C4E;安全生产

1 引言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控制就是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消除或控制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方面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目前,影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尽管有人(主要是驾驶员)、车、道路环境和安全管理四大因素,但车、道路环境因素实际上可以通过企业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因此,改善道路运输企业生产安全状况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交通运输事故控制与预防体系,采取一系列有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驾驶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这一切决定于道路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态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2 建立科学的道路运输事故控制与预防体系

尽管通过运管部门的不断努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不知道企业安全管理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在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而采取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即“三控制”(即3C)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地发生。借用工程质量“三控制”的这种全过程控制的思想,根据企业生产事故发生三个阶段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和应急救援对策”(即4E对策),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从横向讲,整个事故控制和预防体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事故前的控制预防工作,即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控制事故发生。第二部分是事故中的控制预防工作,即通过建立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尽可能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第三部分是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完善措施,通过对事故的处理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效果。纵向来讲,每个部分分别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入手。

3 建立和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3.1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企业没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就无从谈企业安全管理。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颁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明确将道路运输列为高危行业。因此,作为高危行业的道路运输企业,一定要根据《交通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如安全处、科、股),并配备相对稳定,责任心强,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能运用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3.2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根据国家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其他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道路运输企业不仅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而且每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驾驶员管理制度。

应当包括驾驶员聘用制度、驾驶员行车安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健全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档案建设,建立驾驶员电子信息库。

(2)行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运输企业应重点对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员、维修人员、乘务人员、车辆安全技术检查人员等进行以业务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行车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行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对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时间、具体内容、形式及方法、要达到的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要加强车辆管理,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车辆维修、检测,规定车辆维修、检测时间、机构、程序、内容等。强化车辆风险保障能力的管理和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4)完善落实安全交底制度。

借鉴矿山、建筑危险行业成功经验建立安全生产交底制度。主要是在出车前和交接班,对行车途中恶劣天气、道路环境、危险路段、经营线路交通状况等影响行车安全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通过安全交代卡、提示牌、召开出车前班组会议或者通过电话、短信提醒等形式告知驾驶员。

(5)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奖惩制度。

目前,道路运输企业都制定了奖惩制度,但大多数存在奖惩不够合理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案,征集驾驶员的意见,根据自身企业的承受程度,确定最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奖金比例。例如可以施行

“721”工资,“7”即生产任务或管理任务工资,“2”为安全生产工资,“1”为安全教育培训工资。还可以实行安全积分奖金,通过设立各种考核指标转换为安全积分,用积分乘以单位积分奖金数,使其能够直观算出所得的奖金数额,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个人的安全目标都和安全生产的总目标相结合。

(6)建立科学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以道路运输企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企业的全体职工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内,使每个人(尤其是驾驶员)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7)强化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运输企业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应包括日常常规检查、安全重点检查、安全综合检查、节假日前检查等。

(8)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和发生重大、特大行车事故时应及时开会处理。

安全工作例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指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总结本单位近期内行车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措施,布置开展安全活动。

(9)建立完善安全活动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组织安全活动(“安全活动日”、“安全活动月”)是企业进行全员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时,通过组织安全活动还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10)企业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应建立行车安全档案制度,包括基础资料档案、行车事故档案。目前,道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没有对安全档案管理的内容、人员、要求等作出规定,档案资料零散。

(11)事故应急管理和统计报告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有效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措施。

(12)安全经费管理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经费的提成、使用、审批制度。提取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比例应符合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客运企业按照营业收入0.5%、普通货运企业1%、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1.5%提取;主要用于:预防事故及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防范、整改等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购置从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用品费用;安全检查与评价费用;车辆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工具附属安全设备费用;宣传、教育、培训及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费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费用;安全科技创新等的开支。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5

1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预警运用现状

目前,国家仍未统一的危化品行业安全生成预警预报指导性标准,各个企业都处于摸索阶段,且做法各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告了17家企业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第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作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4+1的前置条件之一,这些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其做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基于隐患分析的预警

此类做法是目前企业较为常用的一种做法,是以企业日常隐患排查工作为基础,通过对隐患排查数据、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估各个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对每种后果分配一个系数,可能造成某种后果的隐患项数乘以各自的系数相加求和即为安全生产预警指数,不同企业对后果的描述和分配的系数也有所差异。以某企业为例,专业管理人员每周将检查报告进行汇总,对有效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发现的各类隐患可能导致伤害程度的不同,将可能导致的结果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4种结果,赋予的系数分别为0.5、0.3、0.1、0。所有可能产生伤害的隐患数乘以对应的系数再加和后即为某段时期的预警指数,即:每周或月预警指数=可能造成死亡后果的隐患项数×0.5+可能造成重伤后果的隐患项数×0.3+可能造成轻伤后果的隐患项数×0.1。最终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的计算从检查报告份数、应急演练以及发生事故3个方面进行系数修正后得出的。将连续几周的预警指数连接后,就会形成一条以安全生产预警指数为纵坐标,以周次为横坐标的曲线图,划分危险、警告、注意、安全4个区域。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中的指数大小能直接反映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不安全因素有多少。绘制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图可以有效地监控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安全状况,指数越高,说明存在的问题越多。平稳的曲线说明当前安全状况比较平稳,一旦曲线连续几周变化较大,就需要提醒相关部门及时查找原因,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1.2基于危险源风险管理的预警

此类做法是基于风险管理的3个过程即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进行的,将所有可能出现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状态辨识出来,并进行评价得出一定的等级,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监控这些危险状态的出现,一旦出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警要素的风险等级运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价的理论确定。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危险源评价是基于如下风险模型:风险等级(R)=危险严重度(L)×危险概率(P)预警要素的风险等级是由其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严重度和这种后果发生的概率决定的。4种风险等级对应4种预警等级和预警信号如表1所示。可以通过的预警信号直接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

1.3基于仪器仪表监控参数的预警

根据工艺危害分析原理,通过对装置或工序工艺参数报警数量、报警时间、中控指标偏离值及操作人员、机电仪巡检人员巡回检查合格率等参数进行统计,对每一项赋予一定的分值,详见表2,最后得分汇总形成安全生产预警指数。

1.4基于安全评价指标的预警

此类做法是以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重点为基础,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着重关注的内容进行了集中梳理、提炼,形成了安全评价指标。对每个安全评价指标都赋予了一定的分值,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打分,最后每个指标的得分相加即为安全生产预警指数。

2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已逐渐从传统的事故事后处理向现代的风险预防控制转变。现代安全管理虽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安全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本质安全化的思维、注重风险预防与控制、采用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等手段,但大多数危险化学品企业判断安全生产形势仍多采用历史伤亡数据作对比,从而对安全发展趋势进行主观判断,而定量地衡量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未来安全发展趋势的手段少、方法单一。从前文描述情况看,目前我国一部分危化品企业积极应用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建立了企业生产安全预警预报系统,由“被动应对型”传统安全管理向“主动预警型”现代安全管理转变,但我国的生产安全预警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表3所示。

3结语

企业生产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安全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创新;安全机制

1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投资最大的国家,制造业的年产值不断增长。目前制造业的安全管理多局限在对制造现场的检查和整改工作,存在片面地根据专家、生产制造安全管理人员的经验对各制造企业的安全进行评比等问题,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监控,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套适合生产制造现场的安全评价方法来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与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不仅体现出物的自身特性,还体现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生产过程是由人-物-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中某一细微环节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参数、高能量、高风险的生产工艺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的主流,也增加了潜在的事故安全隐患,事故呈现出突发性、灾害性等特点。由于企业生产过程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的现代工业工艺,因此消除生产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保障。

2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管理的本质是机制的创新,生产企业要合理地利用安全资源,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2.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企业生产管理网络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保障,制造企业应基于生产关系模式和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如忻通机械制造公司撤销原来的安全科,改为设立安全环保部,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原来的3人增加至5人,通过对各级安全人员的合理配备,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管理职责的分工。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建立安全员例会制度,及时传达并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汇报和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学习等。由公司的管理层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专职人员由12人增加到16人,在每个生产班组中安排一名安全员,指定一位生产劳动保护检查员,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实现生产现场的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2]。

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现场生产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依据。通过生产制造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团队,制定并组织落实现场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方式,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由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组成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如为了狠抓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国重汽集团所属子公司通过采取安全风险抵押管理、安全经济责任制等措施,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控防措施和责任制落实到位。

2.3 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机制

企业的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企业应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安全目标管理,逐步构建动态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为此要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基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管理办法,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行性措施,编制相关的安全生产指导规划。其次要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依据各部门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按各生产部门自上而下将目标、措施逐层分解,将安全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保证目标计划的持续实施。如焦作方鑫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组织现场生产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座谈会的形式,详细列出并讨论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加工工序,并基于此确定生产工序的安全管理要求,制定了安全检查报表。最后要采取激励机制,以保证安全考核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根据经济责任制安全专业考核办法,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良性循环。

3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与改进措施

3.1 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在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安全管理模式,对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预控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任何的安全管理措施都应基于风险控制考虑。在生产过程中要重视风险控制,以打造零风险的企业管理为目标。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还应体现出系统化管理理念,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时,应本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制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帮助提升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如威海泰昆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与国外相关企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经常组织本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生产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学习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积极推进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2]。

3.2 合理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方针

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方针是制造业预防事故、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可借鉴先进理念,基于健康、安全、环境三个方面制定具有创新性的目标方针,突出健康、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变量和健康变量对企业生产人员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着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此外,企业管理层在制定安全目标方针时应基于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重视对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可考虑制定短、中、长期三个阶段性的目标,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如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每月都要组织一次安全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安全管理意识渗入员工的心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意识的强化来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实现员工的价值。

3.3 实施安全管理流程信息化

安全工作报表信息化是通过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将生产现场的安全记录以信息化的方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存档,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系统能够自动汇总、分析各生产流程中的安全隐患与事故;将分析的结果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生产动态,及时采取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审批,进而判别填报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避免人为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如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积极引进现代网络管理技术对生产现场的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生产现场情况的及时反馈,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改进生产,防患于未然。

4 结束语

企业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基于安全生产实践,安全管理创新是为了不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更多地采用高科技进行创新安全管理,从问题研究式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积极地预防事故,通过安全管理创新实现优异安全绩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