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1

乡镇医院以其廉价和便民性在当展迅速,乡镇居民在地缘优势的影响下,往往就近选择当地的乡镇医院就诊,也避免了长途劳顿前往城市就诊的奔波,以及家中病情的风险,乡镇医院补充和完善着全国医疗系统体系。但也应看到现今,乡镇医院在蓬勃发展中也遭到成长瓶颈,医院的财政问题成为当代乡镇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问题现状

1.1 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乡镇医院财务体系由于建立初期体制的不完善并没有随着乡镇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系统的修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问题叠加新问题,出现恶性循环,财政管理次序紊乱。在财务票据方面出现的问题有:财政支出登记混乱,药品资源等添置帐目更新不及时,出现没有设立专门账本或是账本不规范等现象,另外,还由于当地农民患病所需费用高,以及家庭经济等原因导致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赊账打白条的情况在乡镇医院时有发生,同时还出现报效登记的发票不符合规格,没有经办人、批准人签字,以及经办费用用途的不明确等等现象。在现今管理渠道方面存在对于国家拨付的用于研究流行病调查等科研经费挪做他用;滥发奖金,用于医院发展的资金被用于工作人员聚餐、旅游等私人享受方面,导致医院本就不多的资金不断流失,是医院财政日益问题重重,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1.2 医院缺乏一个科学的监督机制

医院的发展资金有两大块,向其他外面单位或个人筹款的负债资金,向内部筹集资金的自有资金。严重滞后的财政问题导致的是医院财政不明确,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体制,浪费现象严重,使得医院难以盈利谋得发展的资金动力。另外,在乡镇医院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就近地区,乡土人情,很多工作人员碍于面子关系,对许多危机医院生存大计的违规做法都没有制止,甚至还主动帮助或隐瞒。

1.3 管理者意识成本意识淡薄

作为医院的最高管理者,基层乡镇医院由于人员简单,管理人员更是缺乏,院长选拨来源面较窄,而院长一般是由专业医生提升而来,管理理念不太成熟,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思考来管理医院,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导致医院管理混乱和无序,对于医院财政方面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对财政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重视。另外由于乡镇医院由于规模小,技术资金等等的限制,人员流失率比较高,院长调动频繁,使得院长制定的规章无法连贯执行,加重医院管理难度。同时,一些医院领导者在任期间也存在变质的转变,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职业道德还是下滑,对职业的责任感下降,工作态度发生转变,利用医院管理漏洞,为自己谋私利,一部分领导,还存在为彰显自己业绩而急功近利,忽视医院治病救人的责任,将医院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导致财政上入不敷出,问题重重,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最终损害医院名声,也失去周围乡镇群众信任。

1.4 乡镇医院缺乏合理的财政核算制度

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统一具体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应的财政核算方法,全国医院实行的是各自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而乡镇医院由于地处欠发达地段,交通不发达,信息化也落后,导致缺少有效的资源贡献和信息交流,财政核算制度落后而问题重重,实际收入和支出难以平衡,中间财政不明细的部分致使成本不切实际,使得资金没有优质利用,产生高效运转效果。

2 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种种问题的分析,乡镇医院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而医院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财务系统,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以较少的资源获取优质的社会效应,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乡镇医院的财政完善必须朝着加快资金的利用方面做努力。

2.1 培养和重视医院财务本门专职财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第六条指出建设单位要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按照该文件精神,引进一批专职会计人员,通过群体效应,培养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派送财务工作人员接受正规培训,接受最新财务管理方法,使得医院开源节流,确保发展资金。

2.2 制定和完善医院规章制度

召开定期职工大会,制定和完善医院规章制度,指导全体职工学习,并贯彻财务制度中申报等各方面流程,提高职工职业使命感和社会道德水平。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完善良好的规章制度史医院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医院职工学习制度精神,有利提高本医院凝聚力和团结力。制定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定期召开例会,加强各部门管理和交流,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杜绝医院公用资源私人占用,使医院利益和职工相联系。

2.3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清理累积财政债务,结算财政,及时处理财政遗留,确保新的财政体系规范运行。加强医院财务预算和评估,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和科学,提高财务管理的可控性。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等院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建议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最早始于1997年,最近一次,教育部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2011]2号)。通知中规定了以下内容:一,高校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职责是进行预算的执行,以及统计其它财政收支的数据,并确保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二,负责管理高校内部的投资情况以及统筹高校的财务状况;三,对重要的经济项目具有决策权,可以编订高校内部的财务制度以及监督其执行状况;对下级单位具有监督权和裁决权。此外,责任人必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始终与国家政策衔接,遵守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执行好上级的指示;并处置重大的经济决策事项以及做好与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牢牢树立法律意识,杜绝金钱腐败、权力腐败。

二、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所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存在众多缺陷

尽管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十多年了,但是,在实际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部门,或者在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方面,重大财产处置方面,没有真正的将责任落实的执行者的身上,而且对学校内部所谓的经济责任人的监督不够全面,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没有落实好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各大高校。

(二)高校难以制定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由于高校的职能部门比较繁琐,不仅涉及到各个学院、食堂、医院、图书馆、后勤集团、科研所等,还涉及到社团、商户、游泳馆等,其组成部分比较冗杂。既有事业单位的成分在里面,也有私人商户和公司企业参杂其中,有公益性质的成分在里面,也有盈利性质的成分在里面。由于最近几年高校内部经济制度的改革,导致许多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都不尽相同,校内经济更加的多元化,也更加难以管理。

(三)高校现有的财务制度无法满足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我国早在1997年就颁布了与高校有关的财务制度,十多年过去了,管理财务的方式依然没有多大的变革,虽然有一些小小的改进,但整体内容都还是照搬原来的制度,无论是财务报表还是财务审计,早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的财务要求。所以,高校现有的财务制度首先是不能够满足现在的财务核算要求,其次是如果责任人卸任,在交接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结算的问题,这主要涉及到拖欠账款,贷款,导致接任人无法处理好问题。再就是,资产折旧不及时,容易导致重复折旧,或者被动折旧。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缺乏有效的管控环节

一般而言,高校的审计人员均是学财务出身,有些人名为“财务管理”出身,实际上却并不通管理之道。因为这些人员往往会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主要注意力会聚焦在财务统计上,而忽视了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因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关注财务使用的过程就是财务管控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

三、提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摸清审计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要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首先要弄清楚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然后后续任务才得以开展。要弄清楚审计对象,细化到高校的各个部门中去,弄清楚不同的部门所使用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完完全全落实到个人,谁负责,谁签字,出了差错该怎么办?谁来制定决策,怎样执行,怎样审核项目等,这都要与责任人进行挂钩,以确保责任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拓宽审计渠道和具体的经济行为,更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当前,高校的经济活动主要停留在结果层面,而过程往往被忽略,资金使用的动向,资金使用又没有真正的落实,虚假报账等时有发生。比如项目招标,预算和实际会有出入,但是实际上仅凭发票就能报账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再就是,由于现有的经济责任制度依然沿用的是97年的财务制度,但2011年出了新规,所以高校应当立足新规,引入更加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以提高高校财务的高效性、透明性。

(三)按照高校现有的行政结构,探索全新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由于我国的高校具有普遍的特殊性,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且适用的体系,必须依托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量身定做适合当前高校管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日常考核、廉洁奉公、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依法行政这五个方面入手,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高校情况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在做出有关经济责任的重大决策之前,必须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及制定科学的方案,切不可,造成经济决策失误,拖累经济责任人。

作者:张新妍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亚荣,冯民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

[2]程海艳.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减少现金支付结算,加强财政监督,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发[1999]17号)和《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07]63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卡,是指经***医院审核同意,以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名义开立、持有,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是指在编职工,不含离退休、长期病退和临时人员。

第三条 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公务卡持有人(以下统称持卡人)自行保管公务卡卡片和密码。规范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业务,并及时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申请办理报销手续。

第四条 我院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零星购买支出应使用公务卡结算。

第五条 公务卡实行免费开卡、免收年费、免费短信提示、免担保和到期免费换卡,具有一般银行贷记卡的其他功能,享受发卡银行与银联的各项优惠活动。

第六条 实行公务卡制度不改变我院先行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账规定。

第二章 公务卡使用和日常管理

第七条 我院公务卡发卡银行为***银行,实行公务卡结算后,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

第八条 持有公务卡的职工,应当妥善保管公务卡,规范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业务。

第九条公务卡密码和安全均由持卡人负责保管,遗失造成经济损失,按照持卡人于发卡银行的领用合约或服务协议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各科室在工作人员新增或调动、退休时,应当及时组织办理公务卡的申领或停止使用等手续。涉及公务卡的增减及账号、信用额度等信息变动时,财务处应当及时通知***银行维护公务卡支持系统。

第十一条公务卡涉及到的有关信息维护、财务报销、银行划款和动态监控等业务,通过***银行提供的公务卡支持系统辅助办理。财务科应当依托公务卡支持系统,认真审核公务卡报销事项。对于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办理向公务卡的资金还款手续。

第十二条 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公务支出发生后,由持卡人及时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申请办理报销手续;公务卡也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但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单位不承担私人消费行为引致的一切责任。

第十三条 公务卡的信用额度由医院根据银行卡管理规定和业务需要,与发卡行协商设定。原则上每张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不超过5万元、不少于2万元,调增信用额度须事前征得医院财务部门同意。持卡人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和免息还款期内先支付,后还款。

第十四条 持卡人对公务消费支出发生疑义,可按发卡行的相关规定等提出交易查询。

第三章 公务卡支付管理

第十五条 对于办公费、印刷费以及差旅、会议、购买等公务支出,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在公务卡授信额度内,先通过公务卡刷卡支付,并须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和有关公务卡刷卡凭证(即POS机签购单,下同)。持卡人对于公务支出有事前审批要求的,持卡人应事先按要求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特殊情况下公务卡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支付需要时,持卡人可通过单位财务部门提前向发卡行申请临时增加信用额度,增加的额度和使用期限等具体事项,按照发卡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持卡人在执行公务中原则上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确有特殊需要,应先经单位财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提现业务,提现手续费等费用由持卡人承担。

第四章 公务卡财务报销管理

第十八条 持卡人办理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时,必须提供有关财务报销凭证(发票等)及公务卡刷卡凭证,报销程序按医院内部财务管理规定执行。因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属于个人原因的,由持卡人承担。

第十九条 持卡人办理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业务时,应当按照财务处规定的报销审核制度填写报销审批单和公务卡报销凭证,并附有发票、明细清单、银行刷卡POS单等有关财务报销凭证,按照医院内部审核程序报请审批。

第二十条单位财务人员登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支持系统,根据持卡人提供的卡号、交易日期和消费金额等信息,查询核对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审核确认后批准报销;对不符合报销条件的,有权全部或部分不予报销,对不予报销的部分由持卡人自行偿还。

第二十一条医院财务人员对批准报销的公务支出,按以下程序在公务卡支持系统中办理报销还款手续:

(一)医院录入“报销金额”、“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支付摘要”等信息,选择对应的用款计划,汇总生成《财政授权支付凭证》,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发卡行。

(二)医院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编制“还款明细表”,并以电子文档形式将“还款明细表”提交发卡行。

(三)医院签发银行支付凭证(支票等),附加盖单位财务公章的“还款明细表”,通知发卡行向指定的公务卡还款。预算单位签发授权支付指令时,支付凭证的收款人要素填写公务卡银行提供的还款账户。

第二十二条“还款明细表”电子信息与纸质信息必须确保一致。医院提交发卡行的“还款明细表”必须从公务卡支持系统直接打印,不得使用另行编辑或下载修改的“还款明细表”。

第二十三条银行根据医院签发的支付指令和“还款明细表”等信息,于收到支付指令的当日,将资金分解到公务卡账户。

第二十四条发卡行应以纸质或电子形式按月向预算单位提供公务卡报销信息对账单。对账单格式区分预算科目(功能分类),按日期、姓名、卡号、报销金额、退回金额等内容编制。

第二十五条因向供应商退货等原因导致已报销资金退回公务卡的,持卡人应及时将相应款项退回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并由单位财务部门及时退回零余额账户。持卡人退款的财务审核手续按所在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持卡人对于应由单位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到单位财务部门报销。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因单位报销不及时造成的利息等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由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所产生的费用由持卡人个人承担,不予报销:一、使用公务卡用于个人消费部分;二、报销费用与提供的报销凭证、公务卡消费刷卡机(POS机)小票不符的;三、持卡人透支消费所产生的手续费、利息等;四、因个人原因,持卡人未能在公务卡免息还款日前申报报销所产生的罚息和滞纳金等;五、因持卡人个人保管不慎或遗失等原因,导致公务卡被盗所刷的支出和损失;六、其他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和要求或超出消费标准的消费。

第二十八条公务卡报销时限

第二十九条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不能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可由持卡人或其所在单位相关人员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持卡人姓名、交易日期和每笔交易金额的明细信息,办理相关借款手续,经财务部门审核批准,于免息还款期之前,先将资金转入公务卡,持卡人返回单位后按****个工作日内补办报销手续。

第三十条为避免因特殊原因,公务卡还款不及时,给持卡人产生透支利息,滞纳金以及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等,建议持卡人将本人工资卡(属借记卡,不能透支)作为公务卡制定自动转款还款账户,实在不能及时报销还款时,授权发卡行在到期还款日当天,从个人工资卡自动扣划公务卡的应还金额(到期还款日当天,工资卡应有足够余额),事后再按正常报销程序办理报销领款手续。

第三十一条预算单位办理公务卡报销和资金退回等业务的账务处理,按现行会计处理有关规定执行。银行签章返回的“还款明细单”等应作为原始凭证随报销凭证装订归档。

第五章 管理职责

第三十二条财务部门主要管理职责:

(一)负责公务卡支付系统日常维护,及时向人事科了解在编人员新增、调动退休或账户信息发生变动等信息;

(二)审核持卡人提请报销的公务卡消费信息,及时办理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做好财务处理,并按月与发卡行就公务卡报销还款情况进行对账;

(三)保证符合公务卡报销规定的资金全额打入持卡人公务卡,协助发卡行催告公务卡持卡人还款工作,不承担公务卡还款资金不足等情况造成的对账或其他责任;

(四)特殊情况下,持卡人公务卡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卡支付需求时,经财政部门和分管领导审批后,向发卡行申请临时增加信用额度;

(五)协助办理公务卡新卡和补卡工作;

(六)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公务卡监督管理等工作;

(七)配合发卡行做好公务卡相关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

(八)严禁将非本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卡管理范围,违规办公务卡报销业务或查询、泄露持卡人的私人交易信息。

第三十三条公务卡持卡人的职责:

(一)公务卡实质上是个人在银行办理的贷记卡,涉及个人信誉资质高低,要本着诚实守信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保管使用好信用卡;

(二)须妥善保管卡片和密码,并承担因个人保管不善等原因引起的一切损失;

(三)公务卡消费时要保留好个人签名的消费交易凭条(POS机小票)和相应发票等原始凭证,以备报销使用;

(四)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费用,由持卡人承担;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日前若无法完成报销还款流程,由持卡人自行还款,承担不及时和不完全还款的全部责任;

(五)因调离、退休、辞职等原因离开本单位,要向财务科报告,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公务卡项下债权债务;

(六)对消费交易发生疑义,可按发卡行规定向发卡行提出交易查询;

(七)严禁持卡人违规使用公务卡、恶意支付或将非公务支持用于公务报销,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八)遵守国家关于银行卡使用管理规定的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规范使用公务卡。

第三十四条持卡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管理职责:

(一)审核本部门持卡人公务支出的真实性,并负责审批;

(二)督促本部门持卡人及时办理公务卡公务消费支出的财务报销手续。

第三十五条发卡行主要职责

(一)兑现中标方案中的条款,结合医院年公务卡的管理使用要求,制定与之对接的申报、使用、结算流程,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二)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为医院提供优惠服务,及时公布和兑现承诺的公务卡服务优惠措施,做好公务卡相关知识宣传工作,并及时解决公务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三)根据医院的用卡环境要求,积极扩大银行卡机具布设范围,及时提供财务报销相关的银行卡消费数据信息,注意保密;

(四)为医院职工办理公务卡;为公务卡报销、审核与支付还款业务提供及时、准确、规范、便捷的服务;

(五)办卡、开卡、挂失、补卡和换卡均免费,免收年费、免担保;

(六)与医院协商设定公务卡信用额度,为持卡人提供公务卡使用、挂失、注销等方面的便捷优质服务,并及时向持卡人反馈资金还款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4

医院的经济管理涉及到相关医疗设备以及医疗用品等的合格水平,其与老百姓们的生命健康密不可分,因此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院的工作愈见繁重,收支数据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医院规模大、内部职能复杂外,医院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经济管理方面,会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健康的发展。而审计作为现代管理活动中的核心之一,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已经被管理者们广泛证实,对于医院来说,要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建立内部审计并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研究内部审计,首先就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审计。审计具有审查和考核的含义,通过对特定对象或者特定事项的相关资料的查阅、审查与考核,以检验其真实性、完整性等特征是否符合要求或者规定。一般来说,审计按照审计的主体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涉及到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主要指独立第三方对组织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而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又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与其他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由于执行审计的主体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独立性以及不同的审计标准等。二者对组织影响的主要差异性在于,前者是一种定期的检查,从而不能时刻对组织的经营或者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只能对组织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进行概括的考察;而内部审计是在组织的内部设立,所以能够更加灵活和自由地对一些具体情况和具体事项进行监督和考察,内部审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相比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便能够加强和改善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从而对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医院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门,与此同时还具有一般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医院自身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被院方管理层和医院所在地所重视和关注。

与一般企业相比较,医院的内部审计具体有如下几个独特的特点和方向:

(1)医院是否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政策,各种药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及时,医院是否存在违反相关的药品价格法规和超过规定价格增长率的问题。

(2)医院是否按照法律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费用索取。

(3)对医院财务收支状况和清晰程度进行审计,是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是否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正确核算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正确核算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

(4)医院是否严格履行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财政财务制度状况进行审计,例如:是否具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招待费的行为,是否出现白条的现象,是否将公款公物为私人服务或者占有。

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医院已经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且在程序、规章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也日趋完善,从而对保证医院的财物安全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迹象表明,医院内部审计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首先,有医院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或者内部审计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将之集中于财务领域的审计情况在单位中也普遍存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素质不合格,内部审计人员不独立,内部审计人员畏惧上级领导而影响其审计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不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展开,更有甚者与财务人员串通一气弄虚作假,造成医院的损失。对此,医院必须从上到下重视审计工作,健全内部审计职能,从而对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健全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既然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那么如何完善和健全医院的内部审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以下内容将会重点对如何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与重点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一)健全内部审计办公室

内部审计的展开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办公室。只有机构的建立,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够得到具体的展开,并得到统筹与协调。审计办公室建立之后,进一步明确办公室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具体内部审计的内容则是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审计办公室的内部审计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工程项目情况;审计专项经费的使用;审计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审计物资的采购、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预算的执行情况;审计重大的经济合同以及协议;医院效益的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事项。在审计办公室执行以上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办公室有权限对相关审计工作所需的材料和文件进行查阅或者复制,如会计的凭证、账簿;合同;或者相关会议记录等。除此之外,在需要外部中介帮助的情况下,审计办公室还可以通过向上级部门请示批准后利用外部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在建立起具体的审计办公室之后,接下来就是人员的配置,因为内部审计工作归根到底是人在执行,所以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好坏。

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除了需要基本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或者其他客观的能力要求以外,审计人员还需要重点保持的一项要求就是独立性,对于与被审计事项有利益关系的审计人员应该给予回避。同时,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为了保证审计人员的素质,还有必要由审计办公室定期组织岗位资格培训和后续教育。此外,对审计人员的功过奖惩也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在建立起内部审计办公室和配备一定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后,内部审计职能的良好发挥还离不开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医院有必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制定具体的规定:从第一步的拟定审计工作计划,成立审计组,拟定审计方案;到第二步在具体审计实施之前下达审计通知书,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具体准备工作;到第三步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以及第四步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以及第五步审计办公室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到最终的审计档案的整理,这一系列的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各个主体需要注意的事项,医院单位都有必要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和阐述。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5

【关键词】政府审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五项改革的重中之重,省市政府相应颁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南通市崇川区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于2010年3月颁布了执行基本药物目录、规范药品采购配送、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主要任务的《崇川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试行)》,方案确定首先在辖区内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单位情况

按照原国家卫生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2010年起,崇川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下简称“基药”),按照管理性质,实施单位主要分为三类:

政府举办的实施单位:主要包括钟秀、文峰、任港、狼山镇、观音山等5家涉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分别简称为“钟秀、文峰、任港、狼山、观音山中心”)。五家涉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由原集体事业性质卫生院改革转型而成。

合作举办的实施单位:主要包括学田、新城桥、虹桥、城东街道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分别简称为“学田、新城桥、虹桥、城东中心”)。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市直医院领建,业务上接受崇川区卫计委的指导。其中,又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如新城桥、虹桥、城东中心与市直医院关系较为紧密,人员由市直医院派驻,业务收入直接上缴市直医院;学田中心与市直医院关系较为松散,挂市直医院牌子,但其实质为委托私人运营的中心。

市场承办的实施单位:主要指和平桥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和平桥中心”),是由纯社会力量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另外,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挂和平桥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享受政府的基本药物补贴。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政策保障

为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到实处,全区建立了两种类型投入政策保障机制:一是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政策补偿办法,落实收支差额补助。二是对其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省采购平台规定的药品采购目录,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并按销售额的30%进行财政补助。

(三)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财政投入

2013~2015年全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财政投入补助资金共计6 858.19万元(具体明细详见表一)。其中:由街道医院转型的5家纯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差额补助为3 860.21万元;6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价补助为2 997.98万元。

二、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指标体系设计

在本次绩效审计中参考南通市财政局的预算绩效项目评价参考指标(共性指标),按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的原则建立了项目决策、项目运行、项目效果三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设置了二、三级指标及相应指标解释,根据专家组意见确定分值权重,具体内容详见表二。

三、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评价分析

(一)项目投入类指标分析(总分10分,得分10分)

1.项目立项情况(指标分值7分,实际得7分)。

(1)项目立项规范性(指标标准分3分):该项目按规定程序经崇川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见《崇川区政府关于印发〈南通市崇川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崇川政发〔2010〕22号),实际得分3分。

(2)绩效目标合理性(指标标准分2分):绩效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我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5项重点措施之一,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控制持续增长的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实际得分2分。

(3)绩效目标明确性(指标标准分2分):崇川区卫计委、财政局制订有《崇川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考核标准》,实际得分2分。

2.资金落实情况(指标分值3分,实际得3分)。

资金到位率(指标标准分3分):本项目预算安排资金6 858.19万元与实际到位资金一致,项目资金到位率100%。见南通市崇川区财政局预算指标通知单,实际得分3分。

(二)项目运行类指标分析(总分50分,得分38分)

1.项目业务管理情况(指标分值25分,实际得23分)。

(1)管理制度健全性(指标标准分5分):区卫计委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制订一套较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如《崇川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工作考核标准》、《崇川区卫生局关于增补基本药物的通知》、《基本药物定期检查制度》、《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药品采购工作制度》、《处方点评制度》等,实际得分5分。

(2)制度执行有效性(指标标准分20分):是否遵守“药品零差价”相关业务制度,根据区卫计委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督查通报,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目录外用药、处方合格率偏低、显示屏损坏基药未公示等情况,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基本药品的组织、使用、价格管理情况,根据区卫计委督查考核评分,6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考核得分低于90%全额拨款得分值,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工作考核再评价,根据区卫计委督查考核评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考核得分均高于90%;药品的质量检查、检测所采取了必须的措施及控制情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能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温湿度要求储存药品,进药验收根据条件和实际需要外观质量进行检验,一般在录入购药系统时完成药品质量验收记录,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对过期失效药品、破漏、霉变等存在质量问题药品及时处理报损。实际得分18分。

2.项目财务管理情况(指标分值25分,实际得15分)。

(1)资金管理健全性(指标标准分5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较完备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中心制订了本中心的《财务制度汇编》等财务制度,部分中心统一执行领建医院或挂钩医院的财务制度;经核查崇川区财政局拨付2013~2015年收支差额补助和药品零差价补助,全部汇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到专款专用;经核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收入相关会计凭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的补助经费作为收入补充,一并参与中心整个资金周转;经审计5家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收支超预算,2012~2014年收入超预算26%,支出超预算24%,部分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少收房租收入,未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多发放津补贴,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2分,实际得分3分。

(2)药品管理信息质量(指标标准分20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财政补助经费计算准确性,经核对“2014年1~11月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财政补助经费统计表”计算的准确率为94.08%,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核算准确率,审计抽查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基本药物进销存数据不实,导致申报财政补助数据不真实、不准确。少数社区服务中心存在擅自扩大基本药物销售补助范围,多申报财政补贴的情况,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7分,实际得分12分。

(三)项目效果类指标分析(总分40分,得分28分)

1.完成情况(指标分值10分,实际得9分)。

(1)基本药物服务网点覆盖率(指标标准分5分):崇川区在规划布点、服务覆盖范围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在钟秀街道、文峰街道、任港街道、狼山镇街道、和平桥街道、学田街道、新城桥街道、虹桥街道、城东街道设有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基本药物的供应销售,做到区内各社区的全覆盖,在各社区布点完整,覆盖率100%,实际得分5分。

(2)目录药品配备覆盖率(指标标准分5分):通过抽取计算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度采购的目录内(包括崇川区卫计委增补药品目录)药品品种数占全部采购药品品种数的比例,其中和平桥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由和平桥街办与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办,该中心的药品采购由医院统一采购,药品统一存放管理,无法取得所需相应数据,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其他5个服务中心数据进行计算,目录内药品采购覆盖率为93.35%,实际得分4分。

2.社会效益(指标分值30分,实际得19分)。

(1)门就诊增长率(指标标准分5分):根据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3年度门就诊数对比,其中和平桥第二社区服务中心因其门就诊数由于前述相似原因无法划分,我们根据其他中心的数据进行比较,除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就诊率出现增长外,其他中心门就诊率均出现下降,依据绩效评分标准,实际得分0分。

(2)相应配套政策效应(指标标准分15分):崇川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但近年来,大部分卫生服务中心门就诊率处于下降,其他服务功能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审计还发现,5家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虽然药品收入取得快速增长,但医疗收入却逐年大幅减少,目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3分;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小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药物目录,弱化了群众的用药选择权,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2011年崇川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依据绩效评分标准扣1分,实际得分10分。

(3)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标准分10分):随机向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发放20份、共计12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20份。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是否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是贵还是便宜”、“基本药物是否满足看病的需要”、“基本药物是否经常出现缺货情况”、“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评价”等5个问题的回答综合计算的满意度为93.02%。调查问卷中有97.50%的受访者回答“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说明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工作基本到位;全部受访者回答“基本药物便宜”;有99.17%的受访者回答“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态度很满意或满意”,说明社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已得到社区群众的肯定和认可;有25%的受访者回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的供应不能足量供应满足看病的需要”,说明现有基本药品目录难以满足百姓看病需要,是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25.83%的受访者回答“基本药物经常出现缺货”,说明基本药品的供应问题也是影响群众满意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照绩效评分标准,实际得分9分。

四、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意见、问题和建议

(一)审计评价意见

通过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和具体指标评价分析,如表三所示,南通市崇川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审计综合得分率为76%。

崇川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项目立项符合规范,基本药物制度运行平稳,利用基本药物零差价优势,引导鼓励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居民个人就医负担费用相对减少,对缓解居民“看病贵、就医难”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呼声较好。但审计过程中也发现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面还存在不够规范的情况,需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

(二)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1.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药进销存数据不实。审计发现,抽查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新城桥中心外,崇川区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基本药物进销存数据不实,导致申报财政补助数据不真实、不准确。少数社区服务中心存在擅自扩大基本药物销售补助范围,多申报财政补贴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主要原因一是擅自扩大补助范围。中心在基本药物销售收入申报中将不属于申报范围的服务站(药房)销售收入合并申报。二是存在换药结算行为。中心直接或间接(协助药店)参与换药行为,即:同一处方开出的药品医保结算和实际销售同价不同药。

2.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状况不理想。审计发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药品收入取得快速增长,但医疗收入却逐年减少,区财政负担也日益加重。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的2006~2008年,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均医疗收入为1288万元,而实施后的2012~2014年,年均医疗收入仅为822万元,静态降幅达36%。剔除财政补助及不可比因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只有观音山中心亏损趋势减缓,钟秀、文峰、任港中心亏损趋势加重,狼山中心经营状况由增长趋势变为亏损,财务状况堪忧。

3.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算编制不准确。审计发现,对政府举办中心收支差额补助预算,卫计部门一直延续着按不超过上年预算额度的原则予以指导编制,未根据各中心实际发生数进行变动调整,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导致超预算现象普遍,预算完全失去刚性约束。2012~2014年,5家中心实际收入超预算共计4 585万元,超预算26%;实际支出超预算共计4 168万元,超预算24%。

4.部分品种基本药物因生产企业不能正常供应、不在医保范围或没有进行备案、药品包装量过大等因素,影响基层医疗中心的销售;常用临床用药缺货,特别是部分慢性病用药、急救药、儿科用药不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不利于临床工作开展。

(三)审计建议

1.理顺体制,积极推进医卫体制改革。崇川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布局虽然实现了“一个街道至少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但由于体制多元,区、街道、中心、市直医院之间的职责不清,造成一个中心多方面在管理,但实际又都没有管理到位的状况。当前,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进一步整合全区卫生资源,理顺现有政府举办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责、权、利。条件成熟时,可试点区直管模式,推进医卫体制改革。

2.强化法制,加大基药政策宣传力度。一是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干部和卫生从业人员要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二是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和违规收费等行为,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取消其服务资格,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使城乡居民知晓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全区居民充分地、平等地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的关怀。

3.创新机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属性,逐步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有效地破除逐利机制,使基药制度得以推广和健康发展。二是改进考核机制,主管部门要吸收第三方参与,考核结果要予以公示、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岗位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严格结算、奖惩兑现,提供考核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基本药物目录要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在基层得到解决,把大部分患者合理的留在基层,为进一步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理念奠定基层,提升群众对基本药物政策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私人医院财务制度范文6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45)

内容提要:源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多重特殊性,我国长期以来对其采取免征营业税政策,但增值税扩围的推进必然会对这种优势产生影响,利用改革契机对其进行合理的税制设计有助于推进医改进程。本文在从理论上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医疗卫生行业改征增值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尝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验证这一判断,测算了增值税扩围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税负变化,以及实行不同增值税率时的实际税负。结果表明,改征增值税确实能够大幅降低医疗卫生行业的税负水平。最后,文章提出了医疗卫生行业增值税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医疗卫生营改增税负变化投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5)06-0057-07

一、引言

作为关系基本民生的重要服务产业,对医疗卫生行业进行的改革和调整在各国发展和转型中都极具标志性。在我国,除了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外,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也使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完全封闭的国内市场和集体所有制保护中走出来,不得不开始谨慎面对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的竞争。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正处于深刻的改革进程中,来自于财税、金融等领域的变革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政策选择,在其内部形成了各类利益群体错综复杂的局面,推行改革必须通盘考虑,具备长远视野。也正是受这些问题的牵绊,我国的医疗改革自2009年启动以来进展缓慢,公立医院改革迟迟未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举步维艰,药价虚高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就当前局势看,单靠卫生体系自身完成医改使命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来实现。

在具备调节功能的各类工具中,财税体制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财税政策能够藉由政府部门的收支活动渗透到所有的个人、家庭和企业,体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在各项改革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各行业都将面临深刻的蜕变,医疗卫生行业也不例外。利用财税改革契机,以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变革推进医改进程,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依托以上背景,本文尝试从营改增的角度切人,考察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政策选择问题。在分析医疗卫生行业税制设计的理论基础后,文章分析并评价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税收政策的变迁,从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利用投入产出表对不同政策效果的模拟为相关结论提供了实证依据。最后,文章提出了在医疗卫生部门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二、卫生行业税制设计的理论基础

卫生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已经出现的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使人体恢复健康的临床医疗服务;另一类是提升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改善公共卫生环境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监督、传染病免疫和检测、健康教育、水质检测等。后一类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有限的非竞争性,将其纳入准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是无可争议的。对于前一类服务,就其经济性质而言,具有私人性,但由于医疗服务所具有的特殊性,若任由私人市场供应,势必会造成供给不足,必须要求政府介入。

其一,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正如Arrow(1963)所指出的,医疗市场中存在着“医患信息不对等”问题,相对于医生来讲,病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判断医疗质量的好坏以及与价格是否相符,必须面对不确定的治疗结果,若医疗机构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就会藉此对病人收取高价格,实际上却提供低质量的服务,导致医院与病人之间的契约失效。这种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其二,医疗服务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对外部性的讨论开始只局限于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防疫(Lees,D.S.,1962),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讨论后来逐渐扩展到了基本医疗服务(M.V.Pauly,1970),甚至只有小规模人群购买的卫生保健服务。这是由于,人们对急救、住院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人们能从他人得到适切的治疗从而获得健康这件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效用。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需要有公共补助。

其三,卫生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根本,而身体素质是人力资本极为重要的衡量要素。如果因病致贫在一社会中成为普遍现象,将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更难以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对于这样对社会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服务,政府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可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医疗卫生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达到最优配置,需要由政府介入。但根据Rose-Ackerman(1996)的主张,政府在直接提供公共财政支持的商品时,很难同时满足各方的特殊偏好。如果交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可以更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偏好及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做的是通过税收减免或直接进行补贴,刺激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周其仁,2007;张军民,2008)。

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选择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制度变迁

正是出于对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考虑,我国一直对其采取比较特殊的税收政策并经历了几次较大调整。

1950年,中央财经委发出《关于医院诊所免征工商业税规定的通知》,规定公私立医院诊所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免缴工商业税①。1955年,《关于贯彻医疗机构免征工商业税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对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扩大了受惠面,将享受优惠政策的医疗机构扩展至门诊部、卫生院、个体开业医师、镶牙所,而且取消了私立医院诊所的三个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都是免工商统一税的。

1994年我国进行税收体制改革,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代替了工商统一税,把医疗卫生服务纳入营业税的应税对象②。虽然从表面上看并没有改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税收处理方式,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依然能够享受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增值税的计税方式与营业税乃至之前的工商统一税都有较大差异,医疗卫生行业的外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好在增值税征收初期征收范围较窄,对医疗卫生行业税负的影响较小。

引来最大争议的一次变动是2000年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开始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分类文件,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别采用不同的营业税政策,并把医疗服务的提供价格是否符合政府指导价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能否享受税收优惠的依据。这一未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先期试点的政策,遭到来自各方的反对声音。

在2009年新医改后,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政策再一次转回到营业税的免税范围内。即在现行制度下,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均免缴营业税。

(二)对医疗卫生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评价

依托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大背景,我国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税收政策经历了统一免缴工商统一税到统一免缴营业税,到分类征收营业税,再到统一免缴营业税的转变过程。在最初,对医疗卫生服务统一免征营业税的政策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领域,有其可取之处。但是,随着增值税扩围试点的展开,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由(1+6)行业增加为(1+7)行业,并于2014年8月1日在全国铺开,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和范围正在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医疗机构、患者还是对政府来讲,对医疗卫生行业继续实行免征营业税的政策都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

对医疗机构来讲,在购买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产品时,要缴纳销售方隐含在价格里的增值税销项税,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进项税,但作为营业税纳税人,无法对其进行抵扣,这实际上是把医疗机构当成医疗服务的最终消费者,承担了本应该由患者承担的税负。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的价值是在医疗行为中持续实现的,对医院征收营业税实际上是对医疗器械转移价值的再次征税,即便营业税在实际征缴中已经予以免除。如此看来,增值税的扩围使得对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大打折扣。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医疗卫生机构为购买中间投入而支付的进项税会增加医疗服务成本,进而表现为价格的一部分,实现向消费者的转嫁。卫生机构转嫁税收成本的能力取决于医疗服务的供求弹性。在医疗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卫生资源还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供需矛盾紧张的问题非常显著,供给方定价在多数情况下还难以避免,患者不得不接受税收成本转嫁。

对于政府来讲,一方面,将卫生机构隔离于增值税之外,无法在全社会形成增值税的完整链条。在增值税广泛扩围的背景下,对卫生行业的特殊政策显得尤为不合时宜。另一方面,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中承担主要责任.在基本服务中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承担大部分筹资责任,如此看来,政府才是医疗服务的最终支付者。在医院将增值税税负通过医药价格转嫁于患者的情况下,这部分税款实际上是由政府来负担的,出现了政府向政府“缴税”的问题,违背了税收的基本原则。

(三)医疗卫生行业征收增值税的合理性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背景下,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具有诸多必要性。

首先,从增值税的概念上说,只要是生产流通环节中发生的生产和销售行为都应当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的是以医疗卫生服务为生产对象的生产活动,这一行为本就该包括在增值税的税基当中。

其次,从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角度看,把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增值税符合我国税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我们针对增值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的目的是尽可能扩大增值税税基,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税收制度性障碍,促进服务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若对包括卫生行业在内的部分行业继续征收营业税,是对增值税税基的极大侵蚀,不利于总体的减税效果,直接违背了改革的本意。

再次,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政府责任看,将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仅能避免对医疗器械等中间投入产品的重复征税问题,真正实现对卫生部门减轻税负,实现对医疗卫生部门发展的扶持,还能恢复税收对资源配置的中性作用,矫正由于中间投入代价过高而导致的卫生部门向产业链上游转移行为,减少低效率的生产扩张,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最后,从各国的实践经验看一些主要国家也都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覆盖范围内,同时采取了较为特殊的税收政策,借公共财政之力扶持其发展。欧盟对医疗卫生服务征收增值税,同时采取豁免的处理方式①;加拿大征收增值税并对部分服务免税,但对免税交易采用的是退还进项税的方法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实行的是全面征收增值税的方法,只允许极少数的豁免,形成了完整的增值税体系③。因此,从实践层面来看,对医疗卫生服务业征收增值税是完全可行的。

四、对医疗卫生行业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模拟

为了验证以上基本判断,本部分利用全国卫生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对不同税收政策的效果进行模拟,为有关结论提供证据。模拟过程分成以下两个情景进行。

(一)情景1:现有制度下增值税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

在这种情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继续实行营业税免缴政策。基于2007年全国135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可以看出(见表1),医疗卫生行业的产出结构中,整个增加值的比例是33.1%。这其中,我们通常认为可能会占绝大比重的劳动者报酬只占22%,资本报酬率更小,仅占9 9%(固定资本折旧与营业盈余的和)。中间投入的贡献达到66.9%,作为目前涉及面最广的税种,增值税的扩围将会对这部分投入中的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卫生部门的成本。

为了更具体地展现增值税扩围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我们尝试将这一影响量化。扩围后,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承担有关行业中间投入的增值税销项税,体现为卫生行业的中间投入成本变化。为了与营改增之前形成对比,我们假设这些行业在征收营业税时也能实现税负的完全向下转嫁。那么,相关行业中原营业税税额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差即为卫生行业税负的变化额。

如果用2007年的数据来描述这一政策效果,从表2中可以发现,试点行业占整个中间投入的比例为4.26%。其中,投入相对较多的行业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1 78%)、商务服务业(1.18%)。营改增的持续推进不仅没有减轻卫生行业的负担,反而使其承受的“隐形税负”增加了91074.78万元,占原来税负的1.1%。

(二)情景2:医疗卫生行业改征增值税的效果模拟

在这种情境下,假设医疗卫生行业也进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能够进入进项税和销项税的抵扣链条。我们通过投入产出表看医疗卫生行业税收负担的变动情况。

表3反映出的是卫生行业的各类中间投入的分布及销项税额,加总后得到总额为9072052万元。这部分税负直接隐藏在价格里面,成为卫生行业必须要承担的隐形税负。

在表4中,我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增值税制度进行了税率假设,并将各种假设下的税负与改征增值税之前的税负相对比,观察税负变化情况。我们依据增值税的现行税率,规定了5个税率。其中,在0%和6%的税率下,实际税负为负值。8.46%为税负由负转正的临界值,这表明,如果征收的税率小于此值,医疗卫生业实际上会通过改征增值税得到税收补贴。随着税率的继续提高,当税率达到17%时,新税制下的增值税额会与现税制下的税负基本持平。

可以看出,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只要使其税率保持在现行税率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负担就会得到大幅降低。

五、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征收增值税的政策建议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准公共品性质,以及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性、外部性的特殊性,再加上医疗卫生服务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在理论上具有正当性。我国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对医疗卫生服务业采取免征营业税的政策,但随着整体税制的变革,增值税的开征、转型和持续扩围,导致医疗服务业的税收优势逐渐丧失,反而承受了比其他行业更高的税负。我们的测算也显示,增值税扩围后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负担不但不会缩减,反而将增加1.1%。相反,如果改征增值税,当税率在8.46%以下时,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税负为负值,只有征收17%0以上的税率时,才会与当前的税收水平持平。现有的税收制度的确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这一方面不利于医疗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和技术提升。另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导致医疗卫生机构将过高的成本负担向消费者转移,这是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导致政府向政府缴税的问题难以避免。在如此多的问题束缚下,我国对医疗卫生体系展开的改革难以取得实效。只有以财税改革为抓手和动力,才能改变新医改处处被动的局面,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基于这些考虑,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的建议:

首先,将医疗卫生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用增值税完全取代现有的营业税制度,让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增值税征收的一个环节,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中间投入增值税的应抵尽抵,使税制进一步统一。这能够减轻医疗卫生机构的负担,理顺其与上游产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从而能够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模式。

其次,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实行差别化的增值税税率。对于享受财政补贴、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基础性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采取较低税率,或者适用零税率,用这样的税收优惠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保持此类服务的公益性,这符合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定价提供的服务,按照服务类行业的增值税率正税,以此保证税收来源的稳定性,对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