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1
我省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网络远程培训选用由教育部师范司和国家项目办审批,北京大学开发研制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课程平台》。该课程参考了国际主流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开展教学,且与我省现用的培训教材配套。
为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省项目办开设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专题网站(省略),该网站是省项目办与各市、县(区)项目管理部门交流、协作的平台,为各级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和相关培训支持等服务。
一、网络远程培训管理与教学管理方式
(一)课程的项目管理分为省、市、县(区)三级管理体系。
(二)各级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省项目办负责组织各市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管理者)人员培训和研修活动;市级项目办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人员,并组织开展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县(区)级项目办负责组织本地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学习与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进行。网络课程平台概述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
(四)培训采用班级学习方式进行,班级组成要求为:
1 每个培训班学员人数为50~100人。
2 每个培训班设1~2名辅导教师。
3 每个培训班设教学监督员2~3人,分别由各级项目办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五)课程结业与证书
1 学员逐次完成相关模块测验、讨论和作业后,提交结业申请。
2 辅导教师完成对参训学员作业、讨论等评价后,平台将生成各学员的培训成绩。
3 省项目办审核后,将培训成绩反馈各市项目办。
4 结业证书由省项目办统一向培训合格学员颁发。
二、各级项目办具体职责
(一)省项目办职责
1 负责全省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各年度培训计划和方案,监督指导市、县级培训日常工作。
2 逐年完成各市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的培训和研修工作。
3 按照各市上报的培训计划完成开班工作(详见附件:网络课程开班流程)。
4 采取必要措施,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市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5 定期在项目专题网站上通报每期参训学员学习情况和辅导教师教学情况。
6 负责参训学员的结业审批及颁发结业证书。
(二)市、县(区)级项目办职责
市、县(区)级项目办将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负责网络课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1 了解网络远程剖11的目的和宗旨。
2 了解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平台的管理要求。
3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研究本地区网络培训的发展规划、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点。
4 按照网络课程必备的硬件及网络环境要求(具体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为顺利开展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
5 市、县(区)级项目办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完成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研讨备课等工作,并完成学科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名单的汇总与上报等工作。
6 负责为每个培训班选派1~2名辅导教师和2~3名教学监督人员在线组织、监督管理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
7 负责完成开班前各个角色名单的登记、汇总、上报、下发等工作,确保参训学员、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在开班前能够进入网络课程平台。
8 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培训班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完成学员学习评价和辅导教师教学评估等工作,并及时汇总、上报省项目办。
三、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辅导教师服从各级项目办的安排,认真负责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承担培训任务。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辅导教师须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保证在线辅导时间,有效引导参训学员学习,指导学员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相关作业。积极与教学监督和学员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其他情况。
四、教学监督人员基本职责
各级教学监督员必须按照操作指南(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严格对课程开展情况、学员在线学习情况、辅导教师教学情况等进行在线了解、监控和督促。
(一)培训进程的管理与评估:检查培训前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掌握课程计划实施进程;根据要求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开班前准备工作;收集、保存并分析培训过程中各模块的调查反馈数据;了解本地参训学员培训结业情况。
(二)学员学习情况的管理与评估:组织和监督参训学员在线登录和学习情况;了解和评估学员的学习进程、活动参与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审核学员学习成绩。
(三)对辅导教师教学的管理与评估: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了解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估辅导教师教学指导和协调能力,及时解决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监督员要及时将各方面情况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一)辅导教师选拔要求
1 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较为便利的上网条件,并能保证培训期间每天登录教学平台的时间。
2 参加省级网络辅导教师培训并合格者,以学科教师为主。
3,热心于项目教学工作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指导能力,能够承担本地区的网络课程培训任务。
(二)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1 具备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2 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合格者,已深入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和管理要求。
3 具有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并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 主要由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或优秀辅导教师担任。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2
关键词:教育网络;教育体系;技术培训;培训方法;培训质量
近年来,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及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加快农业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如下问题,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搞好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农村教育网络,完善农业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天网”单向接受信息已无法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息需求,如何实现远程教育 “天地网”合一,为贫困地区农村官大群众浏览时事新闻、获取科普知识、搜索致富信息等提供便捷渠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以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入互联网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培训,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素质 。一是多渠道选配管理员。要求各乡镇从在职党员干部中选派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工作人员接受系统培训,作为网络技术骨干管理员;二是多方式培训管理员。将电脑基本操作知识、网络技术、远教系统软、硬件的安装与维护,以及网上冲浪等内容纳入骨干培训。培训结束后,充实到农村网络技术人才队伍中,抓好本村网络建设工作;三是丰富培训内容。采取理论授课与观看电教课件、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操作、现场疑难解答与电脑公司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农村网络教育管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教育网络主要有:正规教育、推广普及教育、其他教育三个方面。根据农村教育网络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属于推广普及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成人教育,是以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农业、畜牧、农机、林业、科技、新闻媒介、企业以及镇、村两级组织,其中尤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因此,应明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一)培训任务。
通过培训,一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促使农民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转变;二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使青年农民掌握进城务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的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三是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培训内容。
一是公共课内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培训;如《农业法》、《劳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宪法》、《民法》、《治安处罚条例》、《安全生产法》;二是专业技能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科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三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美容美发、家电维修、车辆修理等,以失地农户为主,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培训。
(三)培训对象。
主要是乡村干部和18~45岁的青壮年农民及失地农民。
(四)培训层次。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县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1)学历培训:主要对象以村、社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2)专业技能培训。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我县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和各镇特色,开展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解决现有务农人员的技术盲点。该项培训涉及面宽,属于农民的普及培训,要按照就近、不离乡、不离岗的原则开展培训,由农村各局和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②“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是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主要是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开展农民培训,培养骨干农民,由农广校、各镇成教办负责。③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由农业、畜牧、林业、科技、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号企业,开展如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培训。
(五)培训方法。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按照“切合实际、形成多样、先进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短期知识培训为主。①短期培训。依托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农广校,根据各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短期培训。②中长期集中培训。依托区农广校、党校、会计培训中心、各镇成教办,重点是村、社干部学历培训,准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③委托培训。与大专院校协作,委托大专院校举办脱产培训。④农业远程培训。依托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组织材料、资料、录像带等开展农业远程网络培训。⑤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以会代训。在重要生产时节,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组织农户参观考察、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培训技术骨干等形式,进行培训。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县域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问题;对策
一县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现状[1]
我国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走过曲折的道路,有的地方在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有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分合合,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引导下,出现过办学高峰期。在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中,升学与就业的导向互相博弈。学校的设置一般是以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职教中心的形式出现,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学历教育又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从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大会的交流情况来看,目前这一网络主要包括县级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培训学校,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形式。[2]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最具典型的就是县级职教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学历教育和各种职前职后培训融合到一个办学主体,特别是小县城,很具有代表性。有的地方职业教育大幅萎缩,如甘肃省两当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很少,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相对较多,职业培训少。近年来,金塔县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与采取同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合作招生,积极参与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来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短板,积极培养第三产业人才,为酒嘉地区企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和其他地区一样,学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少,影响了当地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成人教育的三大培训网络。从金塔县职业培训网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网络:一是教育局管理的以县级职教中心(含2000年、2002年先后整合到职教中心的农广校、农机校)为骨干,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村级农民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农业农村局管理的的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局等技术推广部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科技服务和培训网络;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进管理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岗职工、下岗分流人员、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从三大培训网络的功能来看,也是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3]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培训为辅。随着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和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对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加大投入;农业部门主要开展职后的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引进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在职或下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农业小县办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建立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中,甘肃省金塔县对1988年创办的职业中学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提出了“多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组成综合性,多功能、有较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县级职教中心,融合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
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三农”的能力减弱。金塔县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4]因为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所以原来承担农业部门的项目一般不予安排,本来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好事,因部门管理和归属权的问题没有发挥好作用,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国家部门的要求有些冲突,没有很好地解决。2.涉农专业有需求无生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要。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发展办好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农业部门提出开设育种、深加工相关专业,但是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农村籍学生不愿学习农学专业,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返回农村的十分少,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短缺,农业后继乏人,农村经济社会过快地出现“空洞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现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县域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3.县域职业培训主体小而杂,管理不太规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被看做是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许多部门对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科协)、扶贫办、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县委、残联等部门(单位)都或多或少有争取来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引进3个民办培训机构。把项目分解或者委托给培训机构,因各个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管理宽严不一,师资和教学水平标准不同,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对此群众有不同意见。一是培训项目多部门主办。有培训项目的部门按照自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把任务下达到本系统的技术部门,但各部门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各部门培训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致使培训工作存在对象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甚至涉嫌违规使用资金。二是培训对象重叠多。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开展培训,如农业部门的“新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象也是农民,但实际上都是组织农民或农民工,致使培训对象重叠,造成重复培训。有的农民一年参加几个部门或学校的培训,特别是村组干部,甚至因耽搁生产引起农民的不满。三是培训标准不一,培训质量有待提高。[5]我国通过取消部分职业资格鉴定目录后有了比较健全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培训的工种,课时、考核鉴定都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标准。通过放管服改革,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进入培训市场,但民办培训机构事实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培训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大部分培训还未能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标准弹性较大,培训内容和时间差异较大。四是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目前不少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费,由于培训部门分散,培训内容存在重复,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同时影响到农民正常的生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4
1 引言
新时期,结合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现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明确技能培训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改进人才考核方式,加强质量保障建设,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企业正常运营与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先决条件。但就现状来讲,我国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还存在着认识度不高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安全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也决定了信息安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据调查,有九成以上的企业完全或高度以来互联网开展业务,企业安全问题十分常见,大到企业商业机密,小到个人隐私信息。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企业决策者依然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一个杀毒软件、一道防火墙、一个IT部门,就可以完全解除这种风险存在。可以说,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产”安全指标通常是个未知数。
此外,信息安全人才短缺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企业逐步意识到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性,并开始着手进行体系构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信息安全人才是异常短缺。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人才始终是根本,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现实要求,是一种时代催生的全新职业导向。当前,全球各国都急需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养较高的信息安全人才。
拿美国来讲,信息安全人才供需比为1:4,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是惊人。据最新的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高达上百万。截止2014年,我国高校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才仅仅103所,而硕士点和博士点更是少得可怜,总人数不到50个,而每年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人才数量不足1万人。由此可见,人才供需存在着严重失衡。
但是,人才需求与人才数量是不能划等号的,信息安全教育因其专业独特性,企业在信息安全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体系不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不合理,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安全人员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等。可以说,面对社会认识度不足和信息安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信息安全人才培训体系的构建已迫在眉睫。
3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体系构建
3.1 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培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服务安全技能、病毒分析与防御和安全审计等方面,这是结合信息安全专业特征,在充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
首先,合理选择培训教学内容。通过对信息安全职业的全面分析,并基于信息安全的职业导向,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任务。然后针对具体任务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病毒特点与机制、安全数据库设计、扫描软件的使用、安全审计的基本概念、Web应用服务等。
其次。合理安排培训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行业对安全信息保障的不同要求,构建灵活、开放、多元的教学模块,并将其分为前导性模块和独立性教学模块,前者主要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后者则主要上述所讲的不同工作环节所涉及的教学点。这些教学点的课时与顺序是由教师自行安排的,以更为全面的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的个性需求。
3.2 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的管理和档案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组织要在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指导下,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部署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此外,要成立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安全信息人才技能培训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其高效、规范、合理地开展。
各级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训机构要负责组织和知道相关工作的开展;行业主管部门则负责制定培训标准、发展计划,指导运营使用单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确保上级政策的全面贯彻与执行;而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则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确保信息安全人才按计划参加具体培训活动,同时保证经费投入。
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档案管理机制。做好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档案管理,不仅是技能培训规范化开展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对培训教育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后续教学经验总结和管理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说,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培训规章制度资料管理、培训理论教材管理、培训教学计划管理、培训考核管理、培训辅助资料管理等。在培训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相关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并成立专门的资料库,以便后续的开发与利用。
3.3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培训既要强调理论教学,又要做好实训教学,所以其评价方式也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者所占比应为4:6。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并结合重难点进行考核权重的合理分配,如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应用技术都是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因此其考核权重各占6%,数据库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和安全审计技术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法规和密码技术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其考核权重可设为2%,而剩下知识点则可酌情分配。
这样一来,就构建了层次分明、灵活性强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信息安全人员理解信息安全的内涵,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保障体系构建,主要是指培训的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构建。培训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对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对档案管理情况的监督、对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督、对技能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的监督等。而培训的质量评估。
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原则指导下,结合相关制度标准和发了法规,合理制定质量评估标准。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教学的质量评估,是一种对培训效果的综合性评估,可通过直接评估、间接评估和现场评估等形式,对参训人员的行为态度、学习效果、实际改进等方面展开动态评估。可以说,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安全技能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4 结束语
为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深入开展,也为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以及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初步构建了信息安全技能培训的教学体系,希望能够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提供实际帮助。信息安全技能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加强创新,不断探索,以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5
[关键词]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2005年7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12月6日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2230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2006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1110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1108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2006年6月2日至6月3日,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2006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2006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2004年3月30日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2004年5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1个、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10个,共1750㎡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10000㎡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网络”的工作体系。“一个中心”: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两个网络”: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职业技能培训夜校”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夜校”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2006年24月10日至6月4日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民工学校”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民工学校”,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2006年10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200名民工。第三,“成人教育学校”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600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2300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元,实际收取300元/人,相当民工5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135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2.5%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6
1.以需求多样化为目的。多样化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源动力,同样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紧扣社会需求的成人教育发展思路,使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具有实用性、高效性、可行性。社会的发展,周边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成人教育具有提升成人职业素质的特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成人教育特色。成人学习者,从单纯的学历需求和职业需求上升到自我的学习需求,向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层次文化需求发展。
2.以办学专业化为核心。在高等教育向社会提供专业型人才的大环境下,成人教育必须提升办学质量,以培养人才的专业性为目标,提升自身在成人教育办中的竞争优势,拓宽办学思路,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各项培训中体现自身的学科建设与教学相互融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学生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化较强的行业培养急需人才。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未来成人教育将成为社会大众获取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成人教育需向着专业化的办学目标前进,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
3.以运作市场化为手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必须以市场化来推进。高校成人教育办学应把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与不断增长的成人教育需求市场进行不断整合,从而有效地拓展成人教育发展渠道。在未来成人教育办学模式下,可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开展前沿、急缺专业的培训。高校成人教育办学单位和受教育者成为技能培训的买卖双方,受教育者选择自身所需培训产品,办学单位提供该培训产品的服务,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产业运作模式。
二、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选择
1.建立专家型的领导班子来带动成人教育的发展。在高校成人教育办学中,领导者所制定的办学政策将影响着具体办学管理的实施,建立专家型领导班子可发挥领导专业和管理的特长,达到指挥有效的目的。在工作中以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模式,组织单位职工从工作中多角度的研究成人教育理论,不断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具体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从“学历+专业”过渡到“技能+需求”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在新时期人们多层次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应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去探索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成人教育市场化为依托,实施专业技能、个人需求培训的“自发性需求”成人教育培养模式。从社会群体着手,探索广大民众的知识、技能所需,来制定需求教育方案,同时,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平台,以教育产品化向大众群体出售,从而真正意义上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增强高校成人教育办学实力,从根本上实践我国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3.建立“学分银行”制度。随着成人教育办学形式的改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二者的融合显得非常重要,“学分银行”制度的提出为二者之间搭起了桥梁。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优质成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并通过规范学分折合,满足受教育者不同的学习形式、学习需求,进而扩大成人教育的生源。
4.深化科技水平,探索综合性网络平台的建立。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方面,已建成相对稳定的网络平台来保证成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网络平台不仅仅包括成人教育教学方面,还应延伸到个人求职、企业招聘、大众教育宣传等方面,建立成人教育综合性网络平台,使得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网络平台拓展不断走向融合。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学历要求、专业技能、工作实践、培训记录、能力评估等方面搜寻所需人才的信息,从而实现企业和培训学员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