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1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三进入”

目前,我国的士官院校是以培养军士长为主要目标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士官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教育目的是把士官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层骨干和基层军官得力助手,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是向其宣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阵地,所以要不断改进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人”。

一、编写适合士官学员政治理论课教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编写适合士官学员特点的政治理论课教材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完善政治理论课教材,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政治理论课教员必须先原原本本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2.教材中要体现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我校现有的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中包括课程分析、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估设计等主要环节。新编教材中也要对以上几个方面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做到教材与教员的教学设计的统一。

3.教材内容要科学选取。培养学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归宿。新编教材的体系要相对完整。在新编教材中我们可以设计典型案例分析和习题库等环节,以增加教材的实用性。

二、切实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进课堂

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进课堂。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关键。给学员留下的不仅有丰富的形式,还有受益终身的内容。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进课堂,所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员都应该努力做第三类教员。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我们可以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特别是案例式教学,目前在我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成功做法可以进一步加以总结和完善。

三、要在“亲、近、活、实”上下工夫,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进学员头脑

什么是“亲”?就是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员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使其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力量,增强政治理论的亲和力。使之充分认识学习政治理论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大现实意义。对理论情感一旦被调动,就会激发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教员要在讲授过程中始终贯穿真情实感,拉近理论与士官学员的距离,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理论。

什么是“近”?就是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切实从士官学员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贴近士官学员实际。政治理论课也要在教学中尽可能贴近士官学员实际生活,用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阐述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其自身发展中迫切需要的理论指南。

什么是“活”?就是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政治理论通俗易懂,并使学员学会学习。政治理论教员要从学员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指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帮助他们回到部队后继续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实”?就是士官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从抓思想和促工作两个方面人手,才能在学习和践行两个方面共同提高,使理论学习真正服务实践。要注重解决好理论指导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引导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推动士官学员由学习理论向践行理论的转化。

参考文献: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2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47-02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目标和巩固理论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关键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只有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发自心底喜爱、能终身受益的课程。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各大教育院校中广泛开展教学实践,许多高校、高职也开始逐渐将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来。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在二十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率先提出,由于其积极的理念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便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内容: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其中,积极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商培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人类生命活力、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积极心理学倡导个体对待过去、对待现在和对待未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获得满足、满意;在对待现在方面,获得幸福、快乐;在对待未来方面,获得乐观、憧憬。积极人格特质是长期进行积极心理建设后所期待的成果,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发、强化,使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使个体在学习、工作、创造中将社会价值和生活经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并形成乐观、成熟、智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决定。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修正了传统心理学的某些不足,将悲观的人性观转变为对人性中乐观一面的强调和重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惯性和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建设上,倡导研究、探索人类的美德,倡导恢复人性的积极面。同时,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面摆脱了过分偏重个体的局限性,更加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以及对政治、教育、经济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情绪、人格、心理状态上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扫描

(一)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的有关领导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入认识和充分重视,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看做是其他专业课程的补充内容,没有把思想政治教学纳入高职院校全面教学总体目标和整体方案中,更谈不上引进、整合社会有利资源。高职院校领导的不重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态度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许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没有高度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材料和方案准备不充分,缺乏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法的创新和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平时学习敷衍、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学习结束后却对学习内容完全没有任何印象,学习效果底下。

(二)教学手段落后,形式方法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缺乏呼应,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孤身乏力地演绎着“单口相声”,学生低着头无奈地接受理论灌输,有些甚至在交头接耳、玩电子产品、看其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无关的教材,对教师声嘶力竭的课程讲授置若罔闻,真正将教师讲授内容全部听进去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学质量十分低下。个中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呆板,许多教师没有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怡然自得地在理论维度中对学生居高临下地阐释,将学生看做是接受知识、理论的容器,导致教学气氛紧张、僵硬,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无法产生共鸣,无法在课题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冲击下,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产生先入为主的逆反、排斥性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思想政治理论是陈旧、落后的理论观念,已不适用于目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设。同时,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现状也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已不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部分现象和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进而全面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教师是实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的落后却严重制约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发展。首先,在教师专业水准管理和专业培训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高职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专业技能难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要求,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高职院校管理者不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致使教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和提高专业水准的机会,教师队伍管理停滞不前。同时,在教师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方面,高职院校领导缺乏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未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监督监管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纳入教师管理的整体计划和方案之中,导致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教育人才管理无法可依,总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积极心理学对于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动机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个体的人格优势将渗透在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也是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格以及正确的自我决定、自我组织、自我定向和自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探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概念,并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将积极心理学培养主观幸福感、塑造健康人格的核心目标与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概念的实用价值。

(二)优化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共同体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发展动态和对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并充分掌握其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态度。对其学习能力和心理背景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从而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做出全面了解和判断。教师应当将积极人格理论等积极心理学概念、方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保有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时,以培养学生正面态度为目标,使用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主义和适宜体验感染、影响学生,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还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中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获得知识的满足,并给予学生更多发展创造性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创新式理论学习中塑造自尊、自信的成熟型、健康型人格,使其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发展轨道,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以及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新媒体优化教学环境,增强课堂吸引力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工作中,学校和相关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平台技术,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交流,并建立筛查、约谈等工作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例如,天津市自主研发了思政APP平台,定期将心理知识精准推送至每位学生手上,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也随时与任何一名学生直接对话、无间隙交流,做到了“手机拿在学生手中,教育进入学生心中”。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融合;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二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侧重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应用;辅导员则侧重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树立,注重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的实践养成教育。二者在教育侧重点、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上虽有不同,但教育目的相同,最终培养目标都是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虽然相互间的交流在不断加强,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生活两支队伍都渐渐融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数高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辅导员工作较为繁忙,更多的时间忙于学生工作安排、档案整理、活动组织等具体事务,很难将学生的具体思想状况第一时间传递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其他时间与大多数的学生接触并不多,与辅导员的交流也并未形成常态化,因此二者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团队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随着高校环境的日益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两支队伍之间必须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度融合,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可以说,建设好这两支队伍,加强二者交流及深度融合是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提供两支队伍深度融合的组织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是孤立的,二者是分工不分家,是一个系统工程的两个分支,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引导与配合。首先,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从源头上为二者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将学校各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团委、教研部等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从干流上形成合力。最后,从学生中选拔骨干力量,发挥学生的团体优势,从学生中汇聚力量,形成党、政、师、生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宏观调控,整体规划

从学校宏观层面调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从源头上将二支队伍牢牢地连在一起。专项领导机构将学校的统一工作要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需要纳入到机构的日常管理中,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融合的计划、方案、办法、考评等各方面制度,从而使两支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做到有机结合、有序开展,通过合力共建,取得良好效果。

(二)提供平台,整体建设

1.交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可采取共同参与学生课堂或课外活动的方式增进了解、积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相关问题。但因其工作时间不重合,也可以采取定期研讨或开会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的常态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形式开展经常性沟通,做到时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出现的新问题。2.科研平台科研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引导最有价值的科研方向。二者可组成研究团队,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辅导员更易于从学生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形成真实有效的调研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科优势和理论基础,更易于组织材料,解决问题,挖掘理论深度,两支队伍通过共同研究来推进理论建设、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3.培训平台国家和各省市职能部门都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高校应积极推动,让这两支队伍经常性地接受前沿知识的学习培训,再通过经常性地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会随之日益提升。

二、加强两支队伍深度融合的交流建设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的前提和依托,只有在此基础上,二者才能真正地走到一起,从而真正做到对大学生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相统一。两支队伍如能较好地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就会全方位地掌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也将更加科学、有效。

(一)两支队伍优势互补

打铁先须自身硬,要让学生真懂、真信,教师必须理论水平过硬、指导能力过硬,这就需要两支队伍优势互补、互相指导,从而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自教育一线,理论优势显著,具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研究,能从理论层面协助和指导辅导员的实践工作。辅导员来自课外,深入学生生活,具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经验,可以从实践层面协助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教学,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实效性。

(二)两支队伍合作互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走出课堂、深入学生实际,进入到辅导员的工作领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切实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如积极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社会调研活动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管理中与辅导员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辅导员也要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以辅导员的独特视角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辅导员更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将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具备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管理经验的辅导员补充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队伍中,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创新两支队伍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法

有了组织的保障及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也就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深度融合的主体架构,但有了骨架,还要有血肉,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方法。两支队伍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活力。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的落脚点是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培育高素质的大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二者的共同工作原则。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还是辅导员本身,都应当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现实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基本都是合班授课,辅导员一般都会带多个班甚至是几个专业的学生,所以不可能做到时时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针对此情况,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形成学生代表责任制,学生代表可从各班班委、课代表和积极参与者中挑选,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工细化,责任分化,同时每学期分阶段评选优秀学生助手,学校给予奖励或加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全面了解学生课堂情况、业余生活,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时俱进地制定出更为适宜的教育方法。

(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丰富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团组织、寝室文化等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适合大学生特点和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学的教学内容,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的结合,还需多方协调共建。如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可与学校团委、广播站联合)、组织主题班会(可与辅导员、班级干部共商)、开展专家讲座(可与教务处协商)、举办演讲和辩论会(可与校团委、学生处共同交流)、开发微信平台与学生及时交流讨论、师生共建网络平台等。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内容丰富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主动性。

(三)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实习、实训等校内外实践平台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目前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多样化,可更多地利用网络形式和资源,将学生的一部分上网时间引导到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也可利用好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如兄弟院校交流、校友会分享经验等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深度融合,可以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育机会,给辅导员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从而可以有效提高两支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间的融合程度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程度,二者在工作任务、教育内容与过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联系越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越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华才,刘晓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属性及特殊效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3).

[2]王民强.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结合”的育人机制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4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着功能缺陷、内容缺乏创新、考试形式陈旧等问题,而考试环节设置错位、教师素质不高以及学生的功利主义应试目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问题只有从完善考试功能、拓展考试内容、创新考试形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得以解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面临的困境

1.考试功能存在缺陷

第一,考试是知识导向而非能力导向。能力养成应该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仅起到了知识学习导向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第二,考试缺乏诊断性评价。由于受到学时、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都安排在一个学期期末或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也就是说考试都是总结性考试,而非诊断性考试。这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第三,教学评价过分依赖单一的总结性考试,无疑强化了学生对考试的功利性认识和做法,从根本上背离了建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初衷。

2.考试内容缺乏创新

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考试应该以能力考核为主要目标。而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通常是以知识的考核为主要切入点,考试内容围绕课堂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其结果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以及老师拓展的部分知识。这种考试,对于老师而言,试卷分析科学合理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考试及格就算完成学习任务。

3.考试形式过于陈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借用了中学应试教育的考试形式。一般是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试卷结构大体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方面的内容,题型模式一般是由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部分构成。

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形式而言,沿用传统的主客观题型作为主流模式,尽管花样不断翻新,但其考查的内容还是难以脱离对知识的考查,因为选择、填空、名词解释以及简答等题型的考查目的是应试者的识记能力,而即便是属于主观题的论述和分析类型,其考查目的也是应试者的识记和相关材料的组织能力。尽管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过程中部分采用了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但由于资料、题目以及考试功能运用的局限,都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考查学生的提炼观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问题的原因

1.考试环节设置错位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考试都应该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促进与评价作用是设置考试的根本目的。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难以发挥其促进和评价作用。

第一,考试定位出现偏差。高校因专业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分偏爱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弱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任何高校都会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国家要求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具体到各学校都极其不情愿地把授课时间等资源分配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具体到考试环节设置,都出现“缩水”和应付的现象便不难理解了。高校大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必修课的考试类型定为考查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难以有效地利用与整合教学资源的局面一再出现第二,教育教学监控目标单一。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定位出现偏差,因而,在设置考试环节时便出现了过分突出考试的总结的现象,即仅仅将课程考试的及格与否作为监控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是否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否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推动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均不在教育教学监控的范围之内。由此,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退化成为一门普通的基础文化课,与其所承载的任务与使命严重不符。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可否认,落实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应有功能,与考试的直接组织和操作者的自身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并非所有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天然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客观而言,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作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具有知识传授和考核的思维定式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方面不可避免的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缺乏从考试环节培养高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先进理念,还不能合理有效地设计和操控符合高校培养目标的考试模式。

3.学生的功利主义目的

突破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应重视学生考试动机的分析。作为应试者的学生,其参加考试的出发点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的实际效用。现阶段,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抱有一种漠然的态度,这其中当然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几对矛盾,即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理论教学与经验支持的矛盾以及感性兴趣与理性思维的矛盾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仅仅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效果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普遍存在一种功利主义目的。由此决定了有些学生不是将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整合知识以及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及格看做是顺利毕业的前提,当然考试过程中寻求“捷径”者也大有人在。古人云:“求乎上则得乎中,求乎中则得乎下。”由此不难想象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学生参加考试的结果了。

三、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困境的对策

1.更新观念,积极完善考试功能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其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同于专业课具有“硬标准”,学习效果对个人的影响也只具有“隐性”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该侧重于考试的诊断性、导向,避免过分依赖于总结。注重考试的导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考试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程度,特别是提升运用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发挥考试的诊断可以有效校正学生认知的偏差与错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当然,完善考试功能不仅需要在师资素质提高方面能够制度化,而且还需要加大师资配备的密度以便任课教师能够通过考试及时发挥导向性作用;同时,教学资源对思想政治课还应适度倾斜,包括课时的增加、考试时间的设置都应灵活安排。

2.明确目的,深度拓展考试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成为决定考试改革的关键。只有调整思路,在考试内容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才能避免考试改革“换汤不换药”。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通过考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跳出课堂的局限性,使其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其次,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出发,通过考试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学会做人、做事。再次,利用考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关心发生在自己周围和身边的事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理论考核重能力,实践考核重表现。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理论考核重能力,主要是指试卷中应增加案例和应用分析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重表现,主要是看学生每学年的主题实践活动的表现,结合平时表现及每学年所撰写的总结或论文质量,综合确定学生学年的实践成绩。

3.转换思路,努力创新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的改革,一方面是改变考试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变换试卷的命题形式。

首先,应该突破单一的笔试考查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而言,笔试方式显然不能一律抛弃,但应该限制其使用的频率。尝试采用试卷、辩论、答辩和课题研究与论文、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形式进行考查。这些考试形式的变换,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应试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应考过程中“背书”的习惯。

其次,改革笔试考试的内容。在保留传统笔试形式的前提下,对其内容进行全面调整。一方面压缩客观题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主观试题的含量。客观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试题不能轻言放弃,但必须限制其在试卷中的分值。同时,也可广泛采用分析题、开拓性试题和撰写小政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分析型试题实际上可以考查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能力等。而开拓型试题,可以通过设计组织活动,让学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等,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富有创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最后,小政论文型试题,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借鉴了中国古代考试的精华,通过破题、立意、对策等环节,几乎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和知识的深度,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学素养、逻辑推理和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还可以通过命题或学生自己选题的方式撰写小政论文,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没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01-19.

[2]孙文惠.“两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授和教育的课程。与其它课程相似,考试作为检验和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教师特别是学生的重视。它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了困扰教师、学生,并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瓶颈问题,严重阻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概括而言,传统的考试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缺乏创新,考试手段目的化。本来,考试归根到底仅是手段,借此检测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找出不足,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然而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对于教师而言,考试结束也就意味着课程结束,教师评出成绩也就了结了。对学生而言,由于考试分数直接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包括文凭、评定奖学金和各类先进等,于是,考试过关并争取获得理想分数,成为了许多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考试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悄然演变为主流趋向,手段于无形中逐渐异化为了目的。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只要在本科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过关,以后自然不大可能对之再产生多少兴趣了。

(2)考试形式与成绩评定单一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借用了中学应试教育的考试形式。考查的内容难以脱离单纯对知识的考查,由于资料、题目以及考试功能运用的局限,都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考查学生的提炼观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因此,以往传统的考试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目的既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掌握和了解,更是对学生思维、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改革考核方式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手段,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突破单一的笔试考查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应试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应考过程中“背书”的习惯。为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以达到理解、掌握、分析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闭卷考试实行上机考试(网上在线考试),学生答完题后计算机及时给出成绩。试卷形式主要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检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程度,随堂进行考试,时间50分钟,考核60道题,每题1分,共60分。开卷考,以主观性命题为主(评议题、材料分析题、小论文等),主要检测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共40分。开卷与闭卷成绩相加共100分。

其次,改革笔试考试的内容。在保留传统笔试形式的前提下,对其内容进行全面调整。一方面压缩客观题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主观试题的含量。客观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四门理论课程视各门课程的情况而定,分值占60%。主观题主要采用分析题、开拓性试题和撰写小政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能力等,分值占40%。

再次,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行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期末成绩考核评价采取平时成绩占40%(学生出勤、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占30%,校外实践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末成绩由开卷(40%)与闭卷(60%)两部分结合。

3 考试形式改革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试改革,我们在我校07级和08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有关考试问题8个,发出问卷调查表924 份,收回808 份(其中理科生471份,文科生337份),调查的情况见表1:

通过考试改革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对公共理论课考试改革是比较认同的。此次公共课考试改革是成功的。

当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

(1)更新观念,积极完善考试功能

我们通过考试改革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其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同于专业课具有“硬标准”,学习效果对个人的影响也只具有“隐性”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应该侧重于考试的诊断性、导向性功能,避免过分依赖于总结性功能。注重考试的导向性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考试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程度,特别是提升运用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发挥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可以有效校正学生认知的偏差与错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2)明确目的,进一步深度拓展考试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内容的拓展与创新成为决定考试改革的关键。只有调整思路,在考试内容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才能避免考试改革“换汤不换药”。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我校公共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比较满意和较满意占到72.2%。但有占78.7%的学生提出了考核的内容应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所以我们在不断拓展考试内容的过程中,首先,应通过考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跳出课堂的局限性,使其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时效性。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其次,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学会做人、做事。再次,教学和考试的内容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让学生关心和关注发生在自己周围和身边的事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再次,不论是开卷考还是闭卷考,考试内容都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所以在开卷考中还应增加案例和应用分析的题目,突出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转换思路,努力创新考试形式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范文6

论文摘要: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在办学规模、学生个性、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加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研究和探索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增强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展开研究。

当前,受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如何把握时代特点及大学生成长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素质全面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下功夫的工作。高等艺术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艺术专业人才和输送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承载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扬社会主旋律的使命。高等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在办学规模、学生个性、专业课程等方面有其独特性,随着高等艺术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研究和探索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和把握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是增强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就共性而言,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社会环境,还是个人经历来看.与20世纪50—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差异。目前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使他们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加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在思想文化上,学生政治状况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现在大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的艰苦磨炼,对社会的认识比较理想化,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当代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个性而言.除具备其他专业大学生上述共同点之外,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快,富有才艺,更加强调个性发展。成才愿望更加强烈。这些特点也体现在艺术专业的学生外貌上、着装上,比如他们喜欢奇装异服、喜欢留长发、追求标新立异。有的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是学艺术的,这说明他们

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外貌特征更加突出.更加喜欢自我表现。

(二)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由于招生考试的录取,专业成绩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在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上,比其它专业学生略显单薄,这样也导致学生公共理论课很吃力。

(三)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机会比其它专业多。因此,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

(四)艺术专业学生专业授课方式和其他专业不同,他们在小范围上课,有些专业课是一对一、一对二上课。因此,学生和专业教师接触时间长.关系密切,专业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五)道德观念模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建设尚未健全.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发生冲击和碰撞,社会生活道德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种环境下,艺术专业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上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大量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很大。

(六)哲学思维缺失,人文精神淡薄,不关心政治。艺术专业学生对哲学、政治等人文学科普遍没有兴趣,不太关心时事政治,只关注专业学习、个人奋斗。哲学思维的培养与他们的专业学习相距甚远。因此缺乏逻辑思维、辩证分析、科学判断等能力.这些都加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难度系数。

只有了解现在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品德基础和思想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进主体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

(一)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

(二)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三)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四)要以学生为价值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心和帮助学生。要坚持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五)要充分体现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立感悟、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设计、实施教学,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教师对待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应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使教学反映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进展,力求从研究的层面上,讲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得到学生的敬重,从而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鸣。

四、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切实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坚持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成才先成人。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即“成为某种人的学问”,又要教给学生“成为人的学问”。即给学生讲授做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其具有做人的基本素质.成为一个具有完全人格的人。注重对学生的智慧开发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方法,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克服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等。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如利用新生入学、军训等契机,为学生上好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借助入学时的激情。使学生尽快树立进取意识。针对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及早加强法制、道德观念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学法、守法。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每届学生入校时,请公安及法律系统专家到学校进行法律常识讲座,教育学生诚信做人。遵守校纪校规,做文明大学生,防止因一时冲动留下遗憾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五、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从教育职能看,社会主义教育具有“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能,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风貌等作为重要手段,直接影响、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楷模,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不渝地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艺术专业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专业教师接触,师生问易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动态、道德行为特点会通过教学过程体现出来,专业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更能有效地“育人”。加之,学生对教师有强烈的钦佩感、崇拜感和顺从感,师生关系往往更亲近、更融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特殊教育作用。所以,艺术院校的教师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尤为重要。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及时引导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等方面加强教育。“学艺术的学生太难管理!”——这是一个摆在全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带有共性的难点问题。所以对艺术高校的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六、开展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