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管理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1
2012年学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成功申报后,前后已经迎来了2013、2014两届学生,作为一门融合财务会计与信息技术相交叉的新专业,专业建设不仅要秉承传统的财经学相关理论,而且还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时值今日,具备“智能化行为”特征的“智能化企业”成为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需求。在经过专业内全体教师多次反复调研、考察、研讨、学习后,2014级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确定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在此基础上,专业定位设计提出三个层次要求:基于财务会计、强化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二、商务智能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需要与课程体系相辅相成,要思考并把握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遵循“三步走”思路,即第一学期注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第二学期突出数据分析核心知识的教授、第三学期侧重决策智能前沿知识的教授,形成的梯队知识体系助力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从跨学科特性来看
商务智能课程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信息技术、数据统计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性学科课程,顺利完成该门课程的授课需要前导课程的支持,因此,商务智能课程在以上三层梯队知识体系中位于最后一层。
(二)从其最早的概念阐述来看
美国加特纳集团分析师HowardDresner认为商务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务决策的制定。可见,商务智能是商务分析中辅助决策的有效利器。
(三)从大数据时代背景来看
各国政府都在强调“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商务智能与生俱来采用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体系有效地支持了数据驱动全过程,合理利用并可以成功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综上,结合专业定位,商务智能的课程性质是专业核心课,其课程定位设计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变数据为价值。”
三、先修/后续课程衔接设计
目前,在全国,商务智能课程主要在计算机类、经管类(信管、电商、物流)等本科层次以上专业开设;在财经类专业且面向高职层次开设商务智能课程,还属罕见;这是本校适应“后信息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实施专业创新与课程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面向财经类高职生开设的新兴发展课程,如何区别于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已开设的类似课程,如何贴近财经类高职类学生的注重动手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特点来开设这门课程将面临着众多挑战。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将大数据看成是一种资源,商务智能则是一种驱动力,二者已成功且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零售业、能源与公共事业等各行各业中;而且,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商务智能在众多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因此,在财经类专业开设注重数据驱动财务决策过程的商务智能课程已势在必行。只是,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考虑当下财经类专业全局课程体系安排,又要兼顾商务智能课程本身的特点,充分思考商务智能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要求。
(一)先修课程
商务智能的先修课程安排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分析。第一,商务智能作为计算机、数学、统计等基础学科相交叉的前沿学科,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因此,从学生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应用统计学属于第一层次;第二,商务智能要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作为数据加工厂需要学生充分领会“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报告撰写”的完整数据加工过程,本专业课程体系内设计的“财务数据分析”课程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商务智能作为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主流软件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领会完整项目交付的全过程理念,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项目管理两门课程属于第三层次;第四,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要求学生主要从财务层面学会运用企业经营领域内的决策支持理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属于第四层次的先修课程;第五,商务智能作为决策工具,学生仅从财务层面掌握决策分析的理论还是不充分的,还需要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经营全貌,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第五层次的课程———企业经营沙盘课程恰好可以实现此衔接要求。
(二)后续课程
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数据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制造和分享数据。“大数据如何让商业更智能?”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成为引发商务智能后续课程开发的源动力。大数据要让商业更智能,需要从流程优化、客户洞察、营销规划、产品创新、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七个方面提升大数据对企业竞争的影响力。而作为商务智能后续课程的专业拓展课程其课程性质界定了其后续课程设计不能从这七个方面全面铺开来讲授商务智能的应用。因为,对专业拓展课程的范围设计,需要对专业(群)进行相应分析,根据拓展课程对应岗位群的具体要求,确定与其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领域进行。因此,我们选择了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去拓展商务智能的应用,选择以“流程优化”为主题的“流程智能”课程作为商务智能的后续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拓展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运用商务智能核心技术实现流程优化方面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2
[关键词]班级管理;隐性培养;企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34-02[ZW(N]
[作者简介]谭华兰(1979―),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管理。
结合多年担任商务英语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发现职业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不能顺应社会、企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尝试创设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来改变职业类学校班级管理的这种现状。
一、职业学校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现况
职业类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是学生的“保姆”“警察”。学生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没有任何自。由于职业类学校的学生纪律性、自制力差,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偏差,甚至还有心理问题,对于干涉多、强制多、管束多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时常会有叛逆心理,对教师往往有戒备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会成为管理阻力,班级管理一度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那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去寻找新的出路呢?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应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际有所创新。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企业不仅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更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对职业类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规则意识等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隐性手段,创造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潜在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班级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笔者利用5年时间在2009级商务英语(五)班尝试引用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来管理班级,现详细介绍这一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二、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架构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职业道德素质,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社会环境的技能型劳动者。那么,我们可在学校提前营造企业氛围,把企业管理制度“请”到学校来,用到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制度,隐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如笔者“创立”了一个“进出口公司”,2009级商务英语(五)班的全体学生都是这个公司的员工。班主任就是这个特殊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召开会议并公布竞选公司中层的规章制度,让全体员工通过竞选,选出经理、副经理、中层干部等。经理即班长,副经理即副班长,中层干部即各班干委员,各业务部门主任即各组小组长等。通过三次会议(班会课),定出人选。后召集中层干部会议,商讨并明确各职务的职责。董事长要求各中层领导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并进行自我学习,草拟出各项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等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学生对这种新奇的带有浓厚游戏色彩的班级管理模式非常感兴趣,这激发了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中层干部都非常投入,一个星期后,都能完成草拟稿,后经董事会通过各项议程,最终在这个特殊的“进出口公司”公布制度。这样一来,班主任与学生都转变了角色,这更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再也不是被管理者,而是管理者。班级管理体系、制度、评价方式、激励机制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激情。以下例举几项学生草拟的公司管理制度:
(一)工资发放制度
在整个过程中,学校模拟工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主要参照学校的《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的内容。工资总额(学积分)=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考核违规。基本工资为各项学习成绩换算成学积分;职务工资是总经理即班长学积分加分1000元,副总经理即副班长学积分加800元,部门经理即为各组组长加500元;奖金包括全勤奖(学生考勤具体体现)、效益奖(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内容的具体体现)、优秀奖(获得的荣誉);考核违规是学生违反学生日常守则扣除学积分。
(二)考勤制度
1.公司作息制度
上班时间为7:40~12:00,13:00~17:00(为学校作息时间表)。
2.考勤制度
(1)迟到:比预定上班时间晚到(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2)早退:比预定下班时间早走(学校规定的放学时间)。(3)旷工:旷课。(4)请假:员工须出示各类与考勤有关的证明材料,可细分为几种假。(5)出差:出校办有关班级的事。
3.考勤统计及评价
(1)行政主管负责每天填写考勤统计表(班级点名册)。
(2)公司每月统计出勤情况,作为每月工资核算材料。(与学积分挂钩)
4.考勤计分细则
(1)迟到:迟到10分钟扣2分,迟到10~30分钟扣6分。
(2)早退:早退10分钟扣2分,早退10~30分钟扣6分。
(3)旷工:旷工一次扣36分。
(4)请假超期:一天扣36分。
三、企业化管理班级的优势
这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学校、社会都有好处。首先,对于学生而言,新型管理模式可以吸引学生了解企业,提高学生对文化、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就能提前了解和学习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感悟企业精神,从而懂得在校不仅要学好专业技能知识,而且要具有职业意识与道德,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纪律观念,积极培养自己的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基本的职业理念,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校而言,这种模式无疑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方便,学生会服从自己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不需要教师时时刻刻督促,学生会自我督促、自我管理。这样班级管理的效果也显而易见,班主任能轻松地管理学生。对于社会而言,职业类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各项职业能力与专业技术知识,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这无疑是企业最节省成本的办法。总之,职业学校有了企业的“介入”,增添了学校特色,体现了专业特点。
(一)隐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各种类型和性格的学生都有。通过管理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班级公司化管理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都要为自己的业绩和公司的发展着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处理事务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接受新技能的能力。以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班级公司化管理有利于教师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在应用上有直观、具体、身临其境的感受。(3)适应竞争的能力。团队之间既有相互竞争的关系,也有相互合作和借鉴的关系。但总的来说,竞争可以激发各团队的创造力,这是班级公司化管理的突出特点。
(二)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自主管理,成为管理的主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畅通了,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多了,关系也融洽了,班内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学生总结时说:“我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经理、部门经理的无私帮助……”由于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教师在与不在,班级整体运转得都很好。
(三)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由于采用的是模拟进出口公司的管理,学生提前了解并熟悉了各进出口公司的工作要求、规范和行为准则,缩短了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心理适应期,为他们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开学至今才短短两年,他们就了解了自己的就业方向,熟悉了外贸公司的操作流程,明确了各个职位的职责。
所有的尝试都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而不流于形式,这样才有真正的收获。企业化管理模式能给予学生一种体验感,同时也能隐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总之,班级管理企业化,使学生工作与就业结合得更紧密,实现零距离上岗,是不错的尝试。
参考文献: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创业绩效;创业学习;动态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88-02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种新兴的创业模式――电子商务创业。它不仅能带来等同传统创业的商业价值,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电子商务创业区别于传统创业最基本的优势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以信息流代替实物流,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创业成本;其二、网络世界独特的开放新和全球性特点也为新创企业创造了更为宽广的贸易机会;其三、网络时空的无限性,可以使交易双方在世界各地的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进行网络交易,更大程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其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能迅速和无偿获取,也使创业者能第一时间把握市场动态,增强环境应对能力,这就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综上,电子商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同时网络世界为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创业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但是我国互联网产业整体发展还不够稳定,电子商务市场把握和从业经验普遍不足,网络创业的成功率还十分低下。因此,以电子商务创业企业为主体,厘清重要变量与电子商务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提升电子商务创业绩效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创业学习
Reuber&Fischer(1993)认为创业学习是把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应用在创业背景中的学习;Suman(2000)指出创业学习是从不断试误中取得经验并得到提高的学习动力;Richard(2004)说创业学习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或案例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归纳和反思的学习;Vangelis(2007)认为创业学习是通过所积累的经验有效处理信息的学习。基于认知视角的学者认为,创业学习是一种习得、存储创业知识,并把这种创业知识作为一种专家知识,并积极利用这种创业知识的过程(Yonung&Sexton,1997);创业学习就是学习以创业的方式工作。在创业者学习的过程中,知、行、意是相互联系的,创业学习是创业过程各阶段都使用的知识结构,认知和决策的过程(Rae,2000);创业学习是一种对创业结果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的学习过程(Petoka,2008)。基于动态演化的创业学习视角,Mimiiti&Bygrave(2001)认为创业学习是“加工信息――尝试错误――更新决策模式――提高绩效”过程;Politis(2005)指出创业学习是“创业者职业经验――探索和利用转化过程――创业知识――机会认识――对新奇试误的适应”的系统过程;徐进(2008)依照不同的知识源将创业学习分为三种模式: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创业者学习模式,基于企业内部经验的创业者学习模式,基于学校,教育系统的创业者学习模式,知识来源不同,学习的途径就不同,结合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描述创业学习的动态过程。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结合电子商务的特殊背景,把创业学习定义为:在新创企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累知识,增强创业机会的识别,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决策与实施质量,以至于有效的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促进创业绩效的一系列学习行为都可看成是创业学习。
(二)动态能力
Teece等(199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和在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动态”是指对企业能力的更新,以使企业经营和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而“能力”则强调了整合和配置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动态能力本质上存在于组织流程中,是由企业的资产地位和发展路径形成。因此,组织和管理流程、资产地位和发展路径构成了动态能力的三维分析框架。其中,组织和管理流程主要承担了三个角色:内部和外部整合、学习、企业资产结构重构。Kathkeen(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由各种常规构成,学习机制将引导动态能力的进化,动态能力在执行上存在着序列步骤。根据常规的作用,可以将动态能力化为整合资源的能力、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获取和让渡资源的能力等三个维度。Subba(2001)借鉴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动态能力是产生多样化业务的知识特性。知识具有跨越时空转移的特性,产生多样化的能力与知识是一致的。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能力的二维分析框架,即技术知识产出多样化的能力和营销动态能力。“多样化能力”是指环境动荡性需要知识具有宽度和深度;“营销动态能力”是指组织对市场认知的敏锐度和对市场的理解力。Wang和Ahmed(2004)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地整合、重构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能力,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贺小刚等(2006)把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学习以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特征,进而提出了用企业市场潜力、组织学习、组织变革、组织柔性、战略隔绝维度来测量中国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的观点。焦豪,魏江(2007)总结得出动态能力是使组织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之间相匹配的一种能力,它由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四个要素构成。所以说,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观点,强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企业不仅要关注能力的突出性、特殊性,还应注重能力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把对动态能力的内涵理解整体归纳为:其一、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是基于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因为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外部动荡环境的变化;其二、动态能力外在表现为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协调和重构;其三、动态能力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企业快速的适应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
(三)电子商务创业绩效
绩效是企业经营者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达成企业目标的程度或表现。Ruekert,Walker和Roering(1985)指出绩效包含3个层次的意义,即:效果,与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做比较,绩效衡量通常以销售成长率和市场占有率表示;效率,投入的资源和产出的比率,常以税前纯益率或投资回报率表示;适应性,企业面对环境的威胁与机会选择时的应变能力,以某一时期上市成功的产品数量或销售率表示。因而,创业绩效简单的理解可归为:创业效果、创业效率和创业适应性,它是创业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用以衡量创业行为的有效性。
二、创业学习、动态能力与电子商务创业绩效关系
(一)创业学习与创业绩效
创业学习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提取和能力开发的过程学习,还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学习。学者Minniti和Bygrave等从经验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创业者或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身知识,并矫正决策战略,进而提升企业绩效。一方面,新创企业属于新生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还未发展成熟,为了实现资源与机会的创业匹配,其需要不断的捕获市场机会,而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企业自身获取、转化知识和信息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以便迅速掌握市场需求,进而获得竞争优势。考虑到新创企业应对能力的有限性,因此只有哪些学习积极、吸收能力强,行动效率高的企业才能提升其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创业绩效的增长。Datf和Weick(1994)认为,创业学习是有关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知识,它能帮助组织更好的理解和适应环境。通过学习,企业可以增加知识和技术基础,并提高吸收、利用新信息的能力,从而不断调整组织行为与策略,实现高绩效增长。Ravasietal(2004)把创业学习看做是基于创业革新的过程。他认为创业中的学习有创造的成分,其胜过了重复和增量优化;它发生在模糊的背景中,常常包括完全的新方法的发展或彻底的创新产品。丁岳枫(2006)也认为企业学习可以提高组织中信息分享、沟通、理解以及决策的质量;同时,创业学习把新知识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知识储存量,进而改进企业常规能力和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创企业中,创业学习有助于提升创业绩效。
(二)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
动态能力理论的最初起源来自于克服核心刚性,它强调的是具备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使它们的资源和能力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源泉。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强劲趋势,企业必须要培养和提升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胜任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即动态能力,并通过其作用于企业的运营操作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Teece等,1997)。另外,企业面对环境变迁的敏感度与提前反应速度的能力,决定了组织的成功与失败(Eiserihard&Martin,2000)。因此,企业的适应能力越强,企业便能够对外部环境做出比竞争对手更加迅速的反应,以此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Zahra和Georg(2002)认为动态能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能使企业通过重新配置和整合自己的资源来应对不断发展的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革导向型能力,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与创新,企业加强了对外部环境的解读。然而,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要取得成功,仅凭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是不够的;今天,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动员企业的员工和外部联盟,培养共同目标和职责,建立信任和认同,以快速有力地行动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所以,本文认为:动态能力对创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创业学习与动态能力
Zollo和Winter(2002)从组织学习的视角,把动态能力定义为集体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稳定模式。通过该模式,组织能够系统的改造和创造操作程序,进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他们强调了动态能力的构建应该具有学习性和连续性,并指出动态能力的来源是学习,学习是改进组织常规运作的重要依据。董俊武等(2004)也是从知识对动态能力的作用角度研究了动态能力的形成,其基本观点认为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就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企业在追求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学习性惯例和经营性惯例,从而促成了动态能力的提升。可见,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企业不断学习的过程。其作用原理就是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时,显性知识和外部知识被转换为非正式的特定组织学习,即学习的新知识增量与先前的知识存量相结合,转变成具有针对性的意会知识,从而推动着动态能力的进化;这样组织学习就可以把相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以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程序惯例在新创企业中得到延续和推广。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协同教学 教学框架 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9
1 引言
协同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各类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创新有效的模式,应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适合的具体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和高校教师对协同教学的研究,有的从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模式、协同教学环境等方向形成综述,有的从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中探索协同教学的运用,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单个专业详细建立协同教学模式或框架,讨论专业内的协同教学内容、团队、方法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仍在发展变革中的专业,其协同教学模式还处于模糊探索中,鉴于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学科特性和该类企业岗位工作的协同性,构建其适合企业团队协作需求的课程协同体系,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重要方法之一。
2 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的目标导向
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工作都是通过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协同作业方式达到其目标的,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运作也依靠掌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分工合作得以实施。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成熟和国内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系统化,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计算机信息工程为主,着重培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需求的技术开发人员;一是以管理工程为主,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和企业运营需求的管理人员。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及师资研究方向,现阶段“以管理为基础,兼具信息和经济学科,电子商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属于后者,主要向社会输送以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前后台管理、电子商务各类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和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因此,本专业适合以管理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信息、经济、艺术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为辅线,构建协同教学体系。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结构
3.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验实践等环节。通识课程为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体能、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以电子商务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除管理、经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各2-3门外,其余主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独立实验实践。整个体系以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商务管理、法规常识、信息技术和系统规划知识为主体。
3.2 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构成
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以网站后台运营管理、项目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为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课程外,其它各类课程群都部分涉及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对应内容,包括中外文语言和商务表达及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电子商务站点规划和管理、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等能力。
3.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
将上述课程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对应分析,可汇总成表1所示关系。表中各职业能力是通过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到多专业、跨学科的数十门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而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协同工作中个人综合或小组合作体现的。
表1 电子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群\&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识课程:政治、法律、人文\&通识课程:体育\&通识课程:高等数学\&通识课程:大学英语
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英语\&通识课程:计算机信息基础及语言\&管理学科理论基础
及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3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1-2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门\&电子商务规划设计
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1-2门\&专业综合信息
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
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商务交流及策划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拓展课\&]]
4 电子商务专业内外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依据协同教学涉及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关系,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框架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仅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仅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及实验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内的职业需求,这些课程的协同工作可列为专业内协同框架;第二,涉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跨学科(或仅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及实习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教学目标面向职业需求口径较宽,开展此类协同教学可列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框架;第三,周期性开展的大学生实践、竞赛、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与课程的协同,此类协同需要根据活动所开展的时间跨度、内容选择性与相应课程关联,其框架较难固定,视实际情况拟选。
4.1 电子商务专业内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专业内协同的课程关系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类岗位协同作业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就职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编辑、商品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都是上下游衔接或平行开展的业务,且都在专业内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因此可根据岗位关联构建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如表2所示。框架中的课程都由电子商务专业主讲教师担任授课,主要授课对象除专业基础课外,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
表2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协同关系\&1\&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信息、订单等管理流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内容协同,平行课程
5门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因为课时关系,通常分布在第4-7学期,但各课程培养分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过程必须的组成单元,因此在内容上各课程可进行部分学时的共同授课。\&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类别、结构和集成
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构成(TPL、自营)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以及作业流程
配送路线的选择及优化
配送合理化分析技能 \&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方法、系统及应用操作技能\&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常识\&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前后任务协同
3门课程依次开展,在前一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站开发管理\&3\&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主要方法、网络营销策略\&前后任务协同
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完成的网络营销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在线主题调研模块。\&网络营销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和评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设计电子商务网站\&]]
注:表3中带*号的课程为独立实践环节
4.2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间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跨学科或跨专业间协同教学可帮助各专业学生定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学生本科学习的同时能了解今后企业协同工作的基本轮廓。该类协同是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课程或知识单元的课程作业、实践、课设等,建立协同关系,开展协同教学,促进不同专业技能间的融合掌握。表3给出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专业外协同教学框架。与专业内协同不同的是,跨专业协同的课程关系是多对多的,一门课程可设计到若干协同关系中,但协同的技能和目标有所区别。
表3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所属专业\&协同关系\&1\&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类别、构成、组网,基础配置\&计算机科学\&内容协同
前一课程的知识讲授为后一课程实践作理论基础。\&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电子商务\&2\&多媒体技术\&音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任务协同
网站设计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由前一课程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电子商务\&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后3门课程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需要用的技能\&市场调查课*\&设计及开展市场调查项目\&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效益预估\&财务管理\&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战略应用\&市场营销\&4\&市场调查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评测\&市场营销\&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电子商务网站以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的DB为后台数据库。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表单页,并统计和存储数据。
MIS系统结合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数据库系统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规划\&工商管理\&]
]
上述协同教学的框架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内和专业外开展的课程,只是根据课程可协同的关系有选择性纳入到框架中,例如,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未纳入到框架中。
此外,若将协同教学的工作扩展到培养计划以外的实践或研究环节,还可将各专业课程与暑期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协同教学的实效。
5 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用人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随着行业发展,岗位技能越来越细化,协同教学模式也应适时调整。同时,在协同教学开展的框架下,还可丰富协同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未来在企业协同工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2,(5):3-6.
[2]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71-175.
[3]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2,(4):68-69.
[4]解蕙.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专业指导和就业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3-165.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5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23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s
――Take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as an example
LIU Ziqi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
Abstract The paper bases its facts on th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s held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s that the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take part in, analyzes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impacts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s on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 Business English;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并且指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成功举办,高职学生组设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3类4个比赛项目。2011年,高职组在 “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类别下设置英语口语比赛。从此,全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 如“翻译大赛”、“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口语大赛”等。自2008年以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组织学生和老师参加了各种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并且获得了优异成绩,参赛师生在这些技能大赛中获益匪浅,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职业大赛这个高职教育的“风向标”也逐步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目标岗位
1.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2011年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文秘、涉外会计、涉外旅游、商务流程外包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2年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稍微有了一些变化,在“操作技能”这块加上了“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和“外语培训”,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改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3年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2012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
2014年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变化较大: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外经贸以及相关企业,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及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商务翻译、国际商务秘书及行政助理、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涉外酒店管理、外语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纵观这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发现两点比较大的变化:一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二是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基本功,就业目标也更加细化,突出了英语的专业性。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职业技能大赛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性、专业性强、宽口径、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是商务英语专业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定位,虽然是英语+商务的融合,但是到底侧重“英”还是“商”,大家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刘黛琳认为商务英语是偏正结构,应该以英语为主。但是面对目前惨淡的英语就业市场,很多人认为商务英语应该是并列结构,英语和商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于是商务英语专业大量开设商务课程,缩小英语课程的比例,结果造成学生英语功底薄弱的现象,商不商,英不英。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英语口语比赛,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突出英语这一专业特色,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风向标。
1.2 目标岗位
2011年的目标岗位:(1)外贸进出口企业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会计等岗位;(2)企事业单位商务翻译、会计、国际商务秘书及行政助理等岗位;(3)涉外旅游企业英语导游、旅游接待、旅游产品营销等岗位;(4)服务外包企业营销、客户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2012年的目标岗位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就是去掉了会计等与英语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岗位,新增了“教育培训机构外语教学与管理岗位”。2013年,目标岗位又去掉了与“涉外旅游”相关的岗位,保留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以及外语教学岗位。
2014年的目标岗位:(1)商务翻译、国际商务秘书与行政助理;(2)外贸单证员、涉外酒店商务管理;(3)外语培训。
从这几年的目标岗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最初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岗位不够清晰,面面俱到,没有突出英语专业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岗位越来越明确,处处体现以英语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尤其是外语培训这个岗位,就是在对各项技能大赛以及大赛获奖者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调查之后设置的。各种技能大赛的获奖者英语语言知识扎实,口语、翻译水平俱佳,于是被高薪聘请为各种培训机构的任课老师。这正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尽管是一门传统专业,但受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影响以及“商务”的局限,一直以来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过多,且内容庞杂。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最终成效却不显著: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对商务知识一知半解。在职业技能大赛引领相关高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在优化完善,实践、实训课逐步被重视。
2.1 课程体系的优化
2011年,与英语相关的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演讲、职场英语会话、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英语函电,这些课程分布于基础素能、核心素能以及素能拓展模块。2012年,增加了商务英语沟通课程;2013年,又增加一门商务英语口译实训课程;2014年,去掉商务英语演讲和职场英语会话,增加英语语音训练、英语语法和商务英语综合实训等三门课程。
我们看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除了传统的综合英语、商务英语等课程一直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其他课程都一直在变动,与口语相关课程的比例越来越重,实训课的比例越来越重。按照“实用、实践”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加脚踏实地,越来越体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
再来看商务英语专业中与商务相关的课程:2011年,与商务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工商导论、国际商务公关及礼仪,这些课程分布于基础素能和核心素能模块。2012年,增加外贸单证制作和国际商法两门课程;2013年,去掉工商导论课程;2014年,去掉国际商务公关及礼仪,增加管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两门课程。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商务课程的变动也比较大:介绍概念知识的纯理论课程慢慢被摒弃,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的课程逐渐被砍掉,实践内容较少的的课程逐渐被抛弃,去芜存菁,课程体系精简、有效。
2.2 “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增加
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示:2011年,包括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和素能拓展模块在内,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为53.6%;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为65%,其中“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按50%计算;2013年,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为66.4%,其中“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按50%计算;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为71.1%,其中“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按50%计算。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指挥棒”作用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课课程和“理实一体”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四年的数据显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逐步上升,教学的重点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同时,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加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共有校内实训基地1703平方米,分别是外贸流程实训室、报关货代实训室、外贸单证训练平台、商务文秘实训室、商务外语综合实训室、语音室、外语广播电台等,是学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十几家外贸公司都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基地,大量一线外贸人才被聘为特聘老师,定期以亲身实践经历到校给学生上课培训。
3 小结
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反映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所以,商务英语专业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重视且紧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SYKJ14B04)
参考文献
[1] 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
[2] 吴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立体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方案[J].考试周刊,2014.37:78-79.
[3] 胡廉,唐振龙.珠三角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时空,2010.1:78-80.
商务管理技能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29-02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0%,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电子商务人才炙手可热,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0%的平均水平。造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是:(1)专业培养方向模糊;(2)课程设置欠佳;(3)技能训练不够。因此,要想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
电子商务人才岗位根据对技术和商务的侧重点不同分为商务管理岗位和商务技术岗位。工作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决定专业技能的范畴,应从专业技能对知识的需求出发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面向就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过于强调全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切实可行的循序渐进的课程标准和详细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或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或是强调理论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培养,难以体现理论的“够用”原则,学生学的很多,却都是蜻蜓点水,难以适应专业在经济变化中的发展。与课程配套的相关实验,由于学时和教学条件有限,只是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基本操作,大多数电子商务教学平台与实际电子商务环境相比存在滞后性。因此,如何设置课程来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电子商务”职位为搜索关键词,学历要求为“大专”,通过统计前程无忧网()2012年6月到2012年8月的招聘信息,共搜集到631条招聘信息。通过筛选,整理出300条有效信息。统计我院近三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详细数据,整理出100条有效信息。将我院就业数据与当前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作为分析的数据样本,得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的结论数据。
根据调研数据得知市场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商务经营管理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素养、文化基础与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有: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熟练的商务经营管理能力及相应的外语应用能力;一定的电子商务综合能力。
为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课程体系必须彻底打破按照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思路,要基于工作过程对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设置与整合。课程体系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只有当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所用的知识结构相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出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与整合的具体设想。
(一)短周期循序渐进
关于关键岗位工作,其中与工作任务相关的课程,均可采用短周期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的办法,即短周期上完一门课程后,接着上另一门与其相关的课程。对于《SQL Server》和《管理信息系统》两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应用的层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能从知识结构上对其有完整的认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安排在同一学期,并且采用短周期教学,即先上完《SQL Server》课,再上《管理信息系统》课。最后,通过一个课程项目将两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网页设计与动画制作》和《商务网站建设与开发》两门技能基础课的流程,可采用短周期教学的方式,并可将两门课程的知识融入到一个工作任务中。《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等均是培养商务项目运作能力的课程,分别对应商务项目运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具有一定工作任务相关性,也可短周期循序渐进地设置课程。
(二)网络技术与商务管理相融合
如将《JSP程序设计》、《网店组建与经营》、《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四门专业核心课程融为《网店组建与经营》一门课程。第一个学期的工作任务是利用JSP程序设计与商务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搭建“网店(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第二学期的工作任务是利用已学的商务项目的知识,结合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中积累的商务运作经验,经营管理自己的网店。
此外,将岗位需要具备的边缘技能融入专业课。为解决“学时少”与“技能多”的矛盾,要使工学结合产生实效,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具体的工作岗位,了解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和所需操作技能,从而阶段性地检验自己专业技能的学习水平是否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增加专业基础拓展和专业交叉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横向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将《会计基础》、《现代统计技术》、《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此外,开设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某个学科的核心课程,如《动态网页设计》、《Photoshop》等满足学生的兴趣、就业及深造的需要。
此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划分专业方向。在完成共性的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的基础上设计系列方向限选课,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兴趣和特点求大同存小异,获得相对个性化的发展。如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和网络营销。
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
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是集计算机信息技术、商务经营与现代物流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无论是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网站策划、网络营销的实施等都需要大量动手训练环节。通过实践课程,将偏于理论的电子商务理论教学转变到增强电子商务互动及实训环节教学的轨道上来,大致需要四个方面的实训体系。
(一)电子商务基本技能实训体系
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准确、及时、正确地收集到高质量的信息,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备的、最基本技能。可设计成四部分:商务信息的检索、、整理和利用。通过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训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商情分析能力、商务写作能力。
(二)电子商务模拟实训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的实际交易方式和程序进行模拟操作,在内容上应主要包括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分类、整理和利用、网络银行、B2B、B2C/C2C、物流配送、CA认证、EDI电子数据等。在模拟、验证型的电子商务教学环境中,通过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系统、前端支付工具三个层次的模拟,完整地展示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可以模拟用户、商城、第三方支付、银行管理员四种角色,通过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前、后台模拟显示及交互式操作平台,学生亲身体验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等乐趣,充分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不同应用形式的同时,学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
(三)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训体系
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方面的能力,对于那些难以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操作型实验让学生加深理解。如通过局域网组网、网络接入与系统设置、文件传输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加深对因特网的原理及基础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申请电子邮箱并发送邮件、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申请数字证书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校园网的C2C电子商务网站,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开发、设计、管理和实际的运营,同时结合实战型教学方式,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其中。
(四)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体系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电子商务各专业课程加以综合利用,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总体设计和网络营销方案策划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的作用。学生在校内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理仿真、软件模拟训练,完成从理论了解到感性认知的过渡。其后将按项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共享软件在互联网上的生产、推广、销售等流程,掌握电子商务在软件出口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子商务经营与管理,完成从感性认知到岗位验证、技能养成的过渡。
此外,通过在淘宝、易趣、拍拍等在网上真实开店,作为学生的课外创业项目,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网店日常运营,学生对整个电子商务流程如采购、定价、营销、物流、支付、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等了如指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今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的电子商务需要的是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密切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所需人才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楚钧.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李健,吴文雅,许菱.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3]马国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