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1

【关 键 词】校本研修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校本研修,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的终身发展,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的更新自已,逐渐的构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过程与方式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不容讳言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每个角落,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仍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瓶颈:

一、疏于学习,致使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植根于每一个教育者的头脑之中,校本研修也就存在着一种疲于应付的现象。尽管学校从管理层面上始终本着“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评价体系,但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尚需教师的自觉行为,而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不能以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宁可做个“教书匠”也不愿成为“教育家”,疏于学习,忽视研究,“一心只教圣贤书”,由此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全员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新课程理念不能真正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也真正认识到了新课程理念对于教育教学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总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诸如: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过程落实,轻教学艺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甚至重智育,轻德育……此类弊端在农村学校依然存在,导致校本研修失去了其的真正意义。

三、校本研修问题的针对性不明确,出现校本研修过程的形式化。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可往往由于疏懒或者忽视了细节,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进行整理、归类,提炼为校本教研的课题,这样,问题就会依然存在,甚至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乃至失误,这必然达不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

四、校本研修尚停留在经验总结型上,不是依靠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实践之后才去反思、总结。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以此引以自豪,岂不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马后炮”,因为在过程的实施中已经存在了问题或失误,即便懂得弥补,那也是将来的事情了。如果给自己拟定一个明晰的教研思路,始终围绕着它,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的话,就会尽可能的避免失误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会少一些遗憾了。

五、在校本管理上,系列制度程式化成分居多。首先,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落实难以到位;第二,校本研修管理过程中科学性不强,缺乏管理链,出现管理过程脱节现象;第三,校本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往往是一味地“借它山之石”,不加分析的运用于自己的校本管理之中,这样常常出现管理上的不切合实际,很难彰显该校校本研修的特色;第四,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从表象看,许多学校在校本研修制度中都有一定的奖励办法,但奖励角度总存在着偏激。姑且不论奖额的高低,但就奖励形式上,管理者的初衷是奖励研修成果突出者,以激励全员参与,然而在农村学校总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教师,他们既没有再进职称的可能,也不打算流动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更不在乎微薄的奖金,教学成绩尚且说得过去,教研活动也在表面应付,这样以来,这部分“抗鞭策性”的教师如何会发展?学校、学生又怎会发展?

鉴于以上这些影响校本研修有效性的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每一所农村初中彰显出校本研修的特色:

(一)从研修主体上,强化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关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育的状态,也就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因此,在校本研修中要从树立教师良好职业心态入手,强化学习,构建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本研修活动中。第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自我反思为基础,以同伴互助为基本形式,以专业引领为专业提升的重要导向,促使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因此,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同伴互助是通过教师合作互动,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共同面对实践中所遇问题,最终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达到研修的目的。而专业引领是多渠道的求得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助推教学问题的有效研究,解决理念和实践结合的校本研修实质。

(二)从研修导向上,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研修,实现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而课题研究又是一种极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优化和发展的途径。“问题即课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遇问题多多,研究的形式更是形式多样,但无论哪一种研究形式,都是基于教学实践之上的,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实现校本研训的优化和发展。同时,在课题研究上要营造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来推动教师课题研究的群众化,也要呵护课题研究的个性化,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从管理层面上,自上而下应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教研实效性的考核。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着重应细化学校校长考核办法,把学校教研教改成效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当中,切实鞭策学校管理人员对学校教研教改的监管力度,促使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教研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科学管理。从制度保障到过程管理形成一套管理链,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自觉发展。

(四)从研修形式上,既有既定型,又提倡“百花齐放”。所谓既定型,就是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定时定地、保证质量的完成研修活动;而“百花齐放”则是允许教研参与者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才能展现的舞台,以激发他们的教研热情。更不放过“引进来”,有取舍地“借它山之石”,内化为本校的校本研修策略,推动校本研修的纵深发展。

(五)校本研修实效性考核上,应注重灵活多变。诸如课堂教学的考核实行不定时的推门听课,以检查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贯性和创新性,避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教学;在教研组的考核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鞭策研修成员的积极参与。在研修成果的考评上,与教学成绩有机结合,统筹考评实施过程,分阶段计分,按适当比例纳入年终考核成绩之中。

总之,校本研修始终是围绕教学服务的,有效的研修需要研修者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的指导、机制的保障,过程的管理,评价的科学。作为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更应当关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本职工作,推动新课程改革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这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2

一、树立一个宗旨意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信念、学生有进步”

张集小学位于非乡镇所在地,学校的发展面临师资匮乏、名师外流、生源减少和优质生源下降多重不利因素的深度制约。张小人在思考如何为张集百姓教育民生谋利,做大做强教育这块蛋糕,让张集人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压力,也是我们所有张集小学领导和教师深知的教育伦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张集小学逐渐寻找到一条“以质量提升为支撑点,以内涵发展为着力点,以特色提炼为生长点”发展路径。

二、服务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生命主体。两者的成长和进步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是实现学校特色形成的促进者、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更是实现张集教育民生“最大公约数”的造就者。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做好常规工作。

1.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逐步形成团队文化为终极目标

三流的管理人管人,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团队文化熏陶人、激励人、指引人。张集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突破人治的制约,以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指导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张集小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制度汇编中不仅收集了省市关于规范办学的要求,而且还提出了校本化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案。人手一册,加强学习,检查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国培计划” 问题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8-02

1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现状

宁乡地域面积大,是教育大县教育强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89所,其中小学240所,初中5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中10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60所,在校学生199263人,在职在编教师8878人。每年新招聘教师400人左右,绝大部分充实到偏远农村学校,但教师配比不足依然严重,全县现在临聘人员2991人。宁乡县是首批国培项目县,自2015年起实施“国培计划”,主要涉及的项目有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远程网络研修、异地高端研修。以2016年为例,宁乡县“国培计划”共计培训2140人次。

2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矛盾集中

近几年,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超小班化严重,宁乡有六十多个教学点只有几十个学生却有五六个年级,也就出现了教师一人一室的情况。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新招聘教师女教师偏多等原因。工学矛盾集中,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新入职教师大多数安排在偏远农村学校,培训需求大培训愿望强,但由于人手不够,学校不能派出去学习;二是一些业务骨干想培训但是工作任务重,参训单位不愿意派出去,于是有培训任务时就常安排一些课务相对轻松的人员参训,产生了培训专业户;三是参训单位希望培训安排在节假日,而参训教师希望培训安排在上班时间,组织单位很难两全其美。

2.2 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了参培学习欲望也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深教师,职称评聘已经完成,得过且过,不愿意参加培训,就算为了五年360学时的要求勉强参训,也不能用心参培,主动学习,敷衍了事;二是有些单位不能按要求派人参培,导致参培学员专业不对口,学习需求降低,学习效果打折;三是存在部分单位送培时不能切实为教师提供时间、精力、经费保障,让参培教师人在培训,心在单位,不能专心学习;四是因为地域宽广,参培教师集中培训过程路途偏远,非常辛苦,培训幸福感不强,降低了参培欲望。

2.3 送培团队不优化

“国培计划”的项目实施都有固定的流程,需要专业的送培团队,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送培团队存在两个方面的不优化:一是送培团队大多为专家名家,参培教师普遍反应他们研究的问题不够有乡土气息,不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太高大上,不够接地气;二是送培专家大多工作繁忙,难在规定时间请到好专家,更难请到与培训主题想吻合的对口专家,在送培过程中难免出现拼凑式、理论性专家,参培教师受益不多。

3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创新探索

3.1 项目的统筹规划创新

在项目的统筹规划上,一是更科学设置培训项目。针对工学矛盾集中的问题,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要更科学地考虑均衡学科、学段、参培对象,送培单位可以更合理安排参培人员;二是更合理选择培训地点。以往宁乡的培训以参培项目为单位集中到进修学校或者培训基地学校,这样给参培教师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不方便。可以采取区域集中的方式选择培训地点,更方便教师参培。比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今年宁乡县有6个学科320人的培训计划,以往的做法是根据学科在6个送教基地学校进行,今年创新为6个学科送教到12个基地学校,参培学员就是区域内的学科教师,这样可以更好地深入乡村学校、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同时免去教师参培的奔波之苦,让老师们足不出校参加高效培训,也有利于更准确了解当前学校的教学难题,对症下药。

3.2 项目的培训模式创新

一是让“国培计划”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有效对接。首先在制度层面既要明确进修学校的送教职责,又要要求送培基地学校制定具有操作性、实施性的校本研修制度,在送教过程中同时对基地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考核评价;其次在送教团队的选择上,要以省内外一流名家为引领,以本土专家为支撑,要发挥送教基地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参培学员感受到名师可学、可仿。最后要让送教下乡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成为校本研修的共享资源,在培训中形成的案例、游戏、理论、视频等资料,都应该成为基地学校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有效对接。

二是让“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与名师工作室有效整合。教师工作坊研修由四次集中研修和100学时的网络研修相结合,要做好工作坊的研修,坊主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状态是工作坊研修效果的保障。宁乡已经建立了28个名师工作室,我们将工作坊的研修与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有效整合。工作坊坊主和坊主团队从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中遴选产生,给予时间、经费、精力保障。在研修过程中要求坊主引导学员把本校教学实践问题带入讨论间,实现工作坊引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提升工作坊的双向连环效应。线下集中研修既满足学员学名家大师的愿望,请省内外一线名师提供精彩教学示范,同时也注重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活动场”和“操作间”,由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学员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3.3 项目的管理改革创新

在项目的管理改革中,一是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改县级集中培训为学区集中培训。为解决农村教师工学矛盾,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县10个学区公开遴选10个教师培训基地,要求各基地承担和组织本区域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比武、送教下乡,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和“开放日”等活动,承担区域内的培训活动任务不低于4000学分。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培训项目设置、培训主题确定、培训课程安排、培训专家聘请、培训学分审核和培训效果监督,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个培训基地5~10万元/年的经费支持。 二是规范各项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参培待遇。以宁乡为例,出台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明确了教师参加每一级培训能报销的费用。同时将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与参培情况挂勾。一个方面学校的经费支持和人力支持直接影响到教师参培的心情和效果,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参培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培训兴趣和培训实效。另一个方面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果。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4

一、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1. 健全与优化管理制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师发展观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觉性。为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近期我校相继出台了《毕业班教师工作安排制度》《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等制度。这些制度更多地鼓励教师自主择位、发展特长,保证了教师长远的专业发展,激发了教师可持续的增长力。例如,在班主任的安排上,过去都是学校考虑的事情,教师们只需执行,而现在教师们可以由“安排工作”变为“自主择位”。就这样,学校既尊重了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望、选择,又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支持,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者变为自主的发展者。这种改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2. 落实绩效评价方案,引领教师的预期发展

绩效工资制度作为一种杠杆,对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客观的竞争机制、消除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履职的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绩效工资方案不仅仅是对往期绩效、当期绩效的评估,更是对预期绩效方向的指引和工作激励。然而,如果方案制定得不好,就会造成校内关系紧张、教师士气受挫等后果,也会为新一轮绩效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埋下隐患。学校根据长远发展需要,降低方案中年龄、校龄、学历、资质等方面的权重,突出教师自主发展过程中的评优、评先、科研、社团、高考等业绩。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中老年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引导教师参与到公平和谐的竞争中来。同时,学校的管理者严格地执行绩效评价方案,落实考勤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充分地发挥绩效工作制度评价对教师主动发展的杠杆作用,保障学校工作目标的顺利达成。

3. 围绕自主发展中心,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教师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学校从教育科研入手,从原来认识上的重视,到行为上的实践,为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系统、更有力、更现实的支持与保障。

随着教育的纵深发展,开发特色课程已成为学校提升实力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特色校本课程研发,不但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多样、富有特色、适应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更为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切实的指导与制度上的保障。例如,我校把孝道教育、健美啦啦操、小先生上课制、青少年科技创新这四个项目纳入特色课程建设,从文化基础、课程实施、发展方向这三个维度整体推进。

(1)孝道教育。我校重新审定了《孝道教育》教材,并编写了新的孝道教材,以扎实地推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色学校研究专项“广东番禺中学孝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和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争创“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2)健美啦啦操教育。在屡次荣获全国中学生啦啦操比赛桂冠、两次代表中国赴美参加世界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我校建立了一支健美啦啦操专业教师队伍,普及健美啦啦操运动,编写校本教材,进一步打造啦啦操特色品牌。在课堂教学上,各学科组积极探索、精心打磨,创设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讨论式、合作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3)“小先生上课制”。我校制定了《“小先生上课”活动开展推进计划》,并规范了操作流程,开展了检查汇报、案例研究、成果验证、教学竞赛、学科交流等工作,还组织各科教师编订小先生上课制指导材料。(4)青少年科技创新。我校大力抓好科技创新小组社团的管理,扩大师资队伍,加强科技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学生科技创新节和成果展示活动,整体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架构专家引领网络,提升教师发展品位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指导,是学校校本教研走向深入,提升一线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几个月来,我校借助大专院校的研究优势,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互助活动,提高了校本研究、高三备考质量,开阔了教师的理论视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学校还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案例、随笔、反思、论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例如,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北京陈经纶学校特级教师王大绩先生与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作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在与专家的零距离接触中,在研讨互动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5. 课题驱动,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课题研究的选题从切合实际的小问题入手,让教师们感觉到教研既不高不可攀,也不神秘莫测。课题研究的形式多样,例如调查报告、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堂实录等课题研究的形式,均体现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性。

近年来,我校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近10个,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色学校研究专项“广东番禺中学孝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显著。同时,我校还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选择一个研修主题,要求通过研修活动重点解决一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项目实施的过程来看,以项目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策略。可以这么说,项目研究是我校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既能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能享受成果,这种以项目引领的校本研修方式非常受教师欢迎,很值得研究和推广。

二、问题与思考

1. 工资改革,有待论证

第一轮绩效工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一区域校级之间的工资分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各学校绩效工资的方案能否有效地提高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还有待论证,因此从学校层面应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岗位竞聘、评优晋升等机制的杠杆作用,保证教师机会均等、优绩优酬,继续探索和完善绩效方案,为重构富有激励性、发展性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做好前期工作。

2. 培养名师,任重道远

在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培养有思想、有风格、有影响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依然任重道远。针对少数中老年教师进取意识衰退、本职工作打折的现状,学校应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科组、备课组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多种措施,增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5

1.校本教研的基本内涵

校本教研的对象主要是课程及其实施,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是教师全员参与的教研活动,其活动方式从单向走向互动,其行为主体从少数骨干教师走向全体教师。校本教研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致力于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理解互助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因此,校本教研又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和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广大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本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

2.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与传统教研相比,校本教研创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大致是:“发现问题(了解理论)——诊断问题(协助归因)——措施与行动(指导实践)——评估与反思(促进反思)”。在这种模式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在校本教研模式中,自我反思是基础。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检讨”,它是对观念、行为、目标设定、实施、教育智慧等方面内容的反思。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即将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诀窍、直觉、灵感、心智模式等外显,成为有价值的教学实践知识,这在传统教研中是很少提及的。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向研究性学习之路的重要学习方式,是教师由经验丰富的教书匠走向研究型教师乃至教学专家必须经历的基础环节。

在校本教研模式中,同伴互助是关键。同伴互助是同学科、同年级、同学校、同区域(地域)的同伴之间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通过在校本教研中的对话、交流、协作以及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等形式,来实现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并实现学校的知识管理,提高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教师最需要的知识是教学实践的知识,而这类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同伴中习得的,也就是说,教师通过观察、学习、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来提高自己。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凝聚力的重要标志,是学校集体主义精神的灵魂。

在校本教研模式中,专业引领是先导。专业引领的实质是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榜样的引领,其主体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有经验的教师、有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教研员等。其实施方式要实现五个结合:一是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以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自身的专业发展为目的。把理论培训有针对性地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案例评价与教师讨论反思相结合。案例教学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案例可以采用录像形式、文字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现场表演形式,使教师从中有所感受和体会。学校或教研员、专家组织教师参加案例的评价、讨论,既强调教学理论的掌握和获取,又强调教学实践的改进和优化,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三是教师的授课与专家点评相结合。专家在点评中肯定教师的优点和成绩,指出不足,会使授课教师和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同时受益。四是骨干教师、教研员做示范课与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专家型教师通过教学现场示范指导,发挥专业人士的专业引领作用,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五是坚持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或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难点、热点问题上升为课题,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探索,通过“做中学”来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

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

3.校本教研的方法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制度,需要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专家创造了“行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校本教研。

“行动教育”理论主张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它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1)教研组通过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现实与理念的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2)按照改进的计划上课,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共同诊断,引发对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3)课后一起反省原有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知识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两次反思,首先反思已有行为与先进理念、先进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随后反思理想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行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二、校本教研的问题及原因

校本教研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已经形成共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正在成为校本教研的灵魂,教研制度与活动创新开始出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从实践来看,走向实践的校本教研遇到了制度缺失、内驱力不足和外部专业机构支持乏力等问题。

1.校本教研制度尚需完善

各地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有的是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研究共同体制度;有的是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如联片教研、城乡互动;有的是开展校长论坛制度;有的是建立优秀课改成果展示制度;有的是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还有的是建立教师反思、写教师故事制度等。

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但还存在着参与的群体不够广泛,不能持续,效果甚微和对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过多,使教师缺乏主动性。

2.教师缺乏内在的需求和能力

目前,影响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巨大阻力主要是教师的负担过重。一是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调研发现,“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依然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而且随着学段的增高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反思。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如有的教师仍停留在以职业为谋生手段的思想基础之上,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教师不在少数,特别在广大农村,只有少数教师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以自我实现为动力的。总体看来,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不高。

此外,教师缺乏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校本教研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最大的问题是没问题,即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没有质疑,没有提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普遍存在,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另外,教师在知识共享上存在保守倾向,一些地方的校本教研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流于形式。

3.忽视校本培训,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

理论培训的缺失造成低水平重复。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限于经验交流会的水平,时间一长,教师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本教研制度中缺乏校本培训的机制,没有形成校本研修的文化。由于教师得不到经常性的贴近教师生活的理论培训,所以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难以逾越自身,长此以往,致使校本教研陷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瓶颈。

4.农村中小学困难较大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中小学由于规模小,布局分散,无法形成学科教研组,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地处边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由于缺乏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缺乏科学引导,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校本教研的发展趋向

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它的现存状态也许并不完善,但是它的价值追求是引人奋发的。它在积极创造一种学校的学习文化,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地域之大造就了各地千差万别的情况,探索适应本地的校本教研方式将成为各校的追求,在千姿百态的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

1.校本教研将向规范化教学制度转变,使校本教研成为一种学校制度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教研将作为一种基本的制度确立下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提高。校本教研制度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养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在制度层面之下,根据不同的群体要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一线教师要关注教研技能和学习能力;教研员和教研组长要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实效;校长和教学主管要关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关注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制度建立之后又要有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为创设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和学校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教师将向自觉状态转变,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校本教研开展之初,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教师观念转变不够、技能准备不足,加之教师工作压力大,无暇对日常教学做深入思考和分析,所以出现无力应对校本教研的问题。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低水平重复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自觉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这种被动状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教师从非自觉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呢?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那样,在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中要从刚性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转变,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培训和持续教育的规定培训,使培养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同时,学校要统筹协调,建立同伴互助、知识共享的机制,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研的快乐。

3.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将向常规性机制转变,使校本教研发展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

目前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在于:一是尚未形成专业引领机制,二是专业引领资源短缺。从长远发展看,必须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把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由临时性措施向常规性机制转变,使校本教研发展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机制。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专业引领机制。必须建立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的专家讲座、专业咨询、专业对话,使教师获得及时的理论指导,提高理论修养。第二,重视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指导,不断壮大本地化的专业引领队伍。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举办高级研修班,通过专家报告、实践考察和主题交流(学员与专家的面对面对话)、现场考察和情境参与、专题论坛与经验分享等形式,使他们尽快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不断壮大专业引领队伍。第三,要认真解决教研员和教学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对教研员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先知者、先悟者、先行者、先思者。第四,要重视课题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将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上升为课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方式来组织教师参与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科研成为教师一种提高性的学习方式。

4.校本教研将向教研网络转变,使校本教研形成跨学校、跨学区的研修网络

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范文6

百舸争流,在全区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金台区教研室不缺位、善作为,坚决贯彻区局“潜心办好每一所学校,精心培养每一名学生,倾心塑造每一名教师,以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打造金台教育品牌”决策部署,紧抓校本研修这一核心,探索建立了《金台区学校内涵发展星级评价体系》,以内涵发展星级学校创建为抓手,力促教育内涵发展,其做法受到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充分肯定,省内多个县区教研部门前往金台区学习考察。

始终不渝促内涵 “三大成效”初显现

2012年,金台区提出教育发展要全面从外延向内涵转变。随后,连续三年开展“三大行动”,内涵发展建设年、突破年、提升年梯次推进,以2015年全区内涵发展星级评价体系建立、2016年全区认定内涵发展星级学校56所、全区教育质量全线提升为标志,教育内涵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认识,建构内涵发展的核心价值

全区上下形成了内涵发展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的统一认识,确定了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这两支队伍的发展,队伍发展必须依托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发展路径。

二、拓展了校本研修,奠定内涵发展的坚固基石

――校本研修更新了“办学理念”,树立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引领学校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合理地指导学校和谐、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办不出高质量,产生不了良好的效益。因此,通过研修,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发展的需求,促使学校修正办学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丰富和提升。

――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我们大力推动校本研修,统一编印《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手册》《金台区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工作手册》,推广342校本研修模式,承办宝鸡市校本研修工作现场会,发挥省市区级教学能手示范引领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区教研室校本研修团队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区级拔尖人才2名,市级校本研修先进工作者2名,市级校本研修先进个人3名。2016年研修团队负责人及8名教研员被市小教中心、文理学院、市教育学院邀请做培训讲座、点评课等国培活动和市级教师培训活动等。在陕西教育人人通晒课工作中,我区晒课总数及人均节数均位于全省各县区第一名,有7名教研员进入全省晒课达人前10名。这骄人的业绩更是给了全区教师以积极感召与示范引领。

――校本研修提升了“文化建设”,积淀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各校依托自身资源,挖掘文化因子,打造校园精神高地。

――校本研修创新了“德育活动”,凝聚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如李家崖小学的“解读汉字密码,打造幸福人生”德育系列活动,将汉字教学与大爱教育紧密结合,使德育近小实亲,有趣有声有色,产生广泛的影响。

――校本研修助推了“教育科研”,强大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以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为切入点,狠抓教育科研,立项高效课堂区级课题88项,开设高效课堂论坛,研制高效课堂学科教学标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成果和高效课堂教改标兵的评选,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覆盖全区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在陕政督团(2014)68号文件《关于督导检查金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工作反馈意见》中指出:“教育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区教研室积极指导高效课堂和校本科研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8月我区印发宝金教育(2014)179号文件《关于印发金台区教研活动管理细则的通知》,并统一印制《金台区中小学教研活动记录手册》,配发各校教研组(备课组)。2014年11月印发宝金教育(2014)240号文件《金台区幼儿园保教科研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形成我区教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校本研修升华了“办学特色”,闪亮学校内涵发展的招牌。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我区的逸夫小学342研修模式在全市领先,可谓楷模。此外,三迪小学的书法教育和科技教育、陈仓路小学的三算教育、神武路小学的科普教育、东风路高中的学科主题研修等亮点纷呈,特色明显,影响深远。

――校本研修强化了“体音美测试”,修正学校内涵发展的偏差。体音美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因应试教育的盛行,它们却沦落为薄弱学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体音美学科测试,测试不达标的学校一票否决,取消申报内涵发展星级校的资格,促使各校千方百计抓好体音美教学。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在陕政督团(2014)68号文件《关于督导检查金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双高双普”工作反馈意见》中指出:“在全省率先成立体音美科研机构,建立体音美学科测试制度,这次过程督导体音美测试合格率是今年督导过的县市中最高的,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我区体音美测试方面工作也引起多方瞩目,先后应邀赴汉中市西乡县、宝鸡市千阳县、陇县、扶风县等县区传经送宝,推广体音美测试工作经验,引领体音美学科由弱变强。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践行,更需要研究。 三、建立了评价机制,凝聚内涵发展的强大合力

区教体局把学校内涵发展情况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校长绩效考核、中层干部培养提拔的重要指耍促使各学校与区教体局步调一致,行动上跟进,全力以赴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全区一致推动内涵发展的强大合力。区教研室把内涵发展调研检查、整改督察常态化。每学期按学段进行一次调研检查,每学年按学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要按照验收评定标准,做好内涵发展星级校的调研指导和验收评定。各校建立内涵发展月检查制度和内涵发展督察奖惩机制。

目前,金台区已经确定四星级苗子校9所;评定内涵发展三星级校12所,确定内涵发展三星级苗子校18所;评定内涵发展二星级校44所,确定内涵发展二星级苗子校6所,掀起了全区内涵发展的热潮。金台区高考、中考质量连年处于全市领先位置,办学质量稳步提升,释放出内涵发展的极大魅力。

坚定目标抓落实 “六大举措”促践行

一、引领并发挥校本研修的示范作用,全面覆盖,全面推进

校本研修手册是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金台区教研室组织编印了涵盖研修制度、学习记录等内容的《金台区校本研修手册》,全区教师人手一册,翔实地记录了教师的研修历程。自省启动校本研修工作以来,金台区坚持每年八月份,结合学校及教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原已使用的校本研修手册重新修订,根据需要进行删除和增订相关栏目,扩充了研修的范围和内容,更全面地体现校长的一校之魂的引领作用,体现教师研修的状态。目前,在广泛征集一线教师使用意见中已经历了5次修订,逐渐规范并成为金台教研的一大特色。

2013年12月,金台区承担了宝鸡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工作,现场会上展示全区各中小学的研修工作,观摩了逸夫小学小学语文342观课议课活动。2015年,金台区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县区。2016年,金台区年被宝鸡市教育局表彰为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县区。2017年,被省教育厅表彰命名为“陕西省优秀校本研修团队”。

二、修订并完善校本研修的规章制度,形成机制,长效推进

业成于谋。近年来,金台区从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入手,积极构建校本研修长效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近年来,我们不断内化省厅校本研修实施意见和市局实施方案,制订了《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区教研室主任为组长,区教研室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学段组长为组员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在区教研室设立了校本研修工作项目执行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全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日常管理及学时认定工作。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采取在检查中培训,在培训中检查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校本研修的实施制度。在校本研修推进中,金台区针对学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并发文件《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的补充要求》,对“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表”中的每个栏目及子栏目都作了详细解释和说明,并以文件的形式将《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的补充要求》及时下发各校(园)。针对学校教研活动不规范、内容不扎实、效率不佳等问题,先后拟发了《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补充规定》《金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考核的补充要求》,制订了《关于规范教研活动的通知》,实行全区教研活动大课表,在课表中固定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全区同步,便于检查指导,便于通过录播教室面向全区同步远程研修推广。为了规范管理,夯实课题研究过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校(园)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校(园)本课题管理工作的补充规定》 《关于校(园)本课题管理中应注意问题的通知》等三个校(园)本课题管理规定文件,规范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三、丰富并创新校本研修的工作主题,构筑模式,深化推进

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金台区积极整合培训和教研活动,搭建载体,构筑校本研修新模式,全区各校共同努力谱写了“走出去、请进来、浸入式”的校本研修三部曲。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研究能力。金台区坚持“管理”“挖潜”和“借力”相结合,一方面,鼓励教师秉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立足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力量,多次邀请省市专家组、课题组莅临我区指导课改及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召开培训会、立项会、评估会、结题会等,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的教改教研氛围。近3年,81项省级微型课题结题,6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42项市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结题,60项以 “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结题,318项以 “内涵发展”为主题的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结题,4872项校级课题结题,全区教师教研成果有416项获市级以上奖励。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校本研修平台,构建高效课堂,引导一线教师在研究中理解课改精髓,掌握教改要领,提高教改水平。成立了以各学科教研员为组长的高效课堂研发团队,研制出了“小学等级+评语质量评价改革”办法,研制出了学校、学科、课型三级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各校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了高效课堂新模式。

――以专业引领为龙头,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精彩。在金台区,“管理者论坛”和“名师引领研修服务团”在教师专业引领方面独领。

“管理者论坛”侧向于学校管理层,“校长论坛”和“青年干部成长论坛”是其较为成熟的两大分支活动。两个论坛都以交流校本研修中的困惑、感悟、启示、观点、收获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自悟与调研――学区酝酿――全区研讨”三个阶段达到学习知识、答疑解惑、交流经验的目的。2012年9月,举行了“校长论坛”,编辑《校长论坛论文集》3册,堪称“高效课堂”区内交流的一次盛会。 “名师引领研修服务团”成立于2014年5月,聘请特级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百余人组成小幼教、初中、高中三个专业团队,采取集中服务与个人服务、面上服务与点上服务、成员自我服务与专家带动“三结合”的服务模式,深入教学一线开展示范指导。服务团坚持“五个一”即带去一节优质公开课、进行一次课堂问题会诊、作一次专题讲座、进行一次对话交流、带去一份最新的课改信息资料,贯彻“三新”:新理念、新课改、新模式,落实“三进”: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直通校园、直达师生,在促进城乡、校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多样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师提升空间。其一是依托大学区开展研修。2012年3月,我区按“相对就近、强弱兼顾、分层搭配”的原则在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层次设立15个大学区,由区域优质学校担任学区长,依托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组织学区内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学区通过组织同课异构、联校教研、观课磨课、专题培训等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在优质资源的浸润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二是依托高效课堂开展研修。我们以高效课堂为研修核心,组织开展了优秀导学案征集、全员全程教学评优、教师基本功大赛,高效课堂校际交流、送教下乡、复课研讨、高效课堂教改标兵评比、“高效课堂”案例征集等活动,渗透到全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各学科,三年累计开展活动600余次。

其三是依托丰富的活动开展研修。1.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研修团队负责人率先垂范,刻苦钻研,为各校(园)、兄弟县区、市教院、市小教中心作专题报告;小学组各教研员针对目前教育形势、欠缺的前沿理念以及课堂教学调研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进行微课专题培训;“课堂教学该如何‘走实’”主题培训;“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全区中小学体音美教师理论知识培训。2.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全区开展学习《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围绕“抓改革?促内涵?提质量”主题要求,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为人师表,渗透德育”意识和“质量立校”意识。3.在全学段全学科教师中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赛促研修。

四、指导并树立校本研修的工作典型,分类指导,特色推进

在全面推广、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引导学校立足实际,彰显特色是金台区近年来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研修团队成员发挥教研员的指导职能,分类指导学校工作,小学教研员抓住问题深入学校反复指导,逸夫小学342观课议课活动成为全市校本研修活动一大亮点,在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市高效课堂校长论坛以及金台区342观课议课校本研修推进会中都进行了观摩。

英语教研员指导三迪小学积极探索英语学科的“高效早读”,让学优生担任学术助理领早读、管早读。每天学术助理将早读的内容制作成PPT,通过投影仪打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并且同年级几个班的学术助理相互交流,彼此领读外班的早读,这样更促使其领读之前认真练发音,事先作准备,便于在外班学生面前展示,这样英语老师的早读就可以一拖四,节省时间,达到高效。另外,三迪小学针对“学生自主管理”也开展了特色研修,学校成立校级、年级、班级安全、卫生、文明、护绿等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自主管理体系。

五、加强并提升团队成员的指导水平,创新工作,示范引领

各教研员在研修团队的组织和指导下,加强个人研修,做到研修经常化、随时化、创新化、成果化。

――借助网络研修势头强劲之力。设置学科主页41个,上传研修文章20000余篇;创建中小学高效教学QQ群40余个,共享“导学案”千余篇;自2012年1月所有教研员开通个人博客,坚持每周撰写教育心得、工作动态等,目前共撰写教育心得7890篇, 40多所校园网站设立了教师研修论坛;各教研员创建了学科微信群,注册了学科公众号,为教师开展研修提供广阔天地,真正地实现研修经常化和随时化。

――加强自身研修、深度研修,全力提升研修水平。近年来,研修团队成员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做到边学边写,边工作边反思,边反思整理,将成果序列化。团队成员坚持每年做课题,做到年年有课题,人人有课题。目前,省级课题结题的有28项,市级课题结题的有53项,在各级各类刊物80多篇,我室并将团队研修成果汇编成册5本。

――打造主题研修的新亮点。自2013年5月成立体音美学月以来,全区义务教育学段开展体音美学科测试工作。2014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将我区体音美学科测试的相关资料以光盘形式下发给本年迎接双高双普的县区。体音美组教研员曾应邀为汉中市西乡县、宝鸡市渭滨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等县区的体音美教师作体音美学科测试的培训。11月2日区教研室组织部分学校校长、教研员赴千阳县教研室、千阳中学、千阳南寨中学开展了“金千教育联盟”教研交流活动。

六、顶层设计,精准指导,开展内涵发展星级校创建评定

2013年上半年,金台区出台了《金台区教育内涵发展星级校评价实施方案》和《金台区教育内涵发展星级校评价标准》。各校根据文件规定,积极申报内涵发展星级校“苗子校”,区教研室严格标准确定“苗子校”,切实开展调研指导、验收评定,并由区教体局隆重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星级校荣誉牌匾,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热情,确保了内涵发展不走偏、显亮点。

矢志追赶超越 全面提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