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1

摘 要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说过:“足球作为集体项目在学校开展,是一种教育方式,具有让学生们学会遵守纪律和尊重他人的教学价值。”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倍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大体育运动项目,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筋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现阶段,随着校园足球的如火如荼的开展,体育伤害事件也在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足球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对足球运动的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避免对策。

关键词 避免 足球教学 伤害事故

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倍受学生喜爱和追捧。在足球教学、足球运动比赛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足球运动中的伤害事故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足球项目具有球速快、强对抗、冲击力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足球运动伤害事故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性格暴躁、好胜心强、兴趣容易激动及其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等,往往加大了足球运动的伤害系数和风险。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影响足球运动的安全因素分析入手,对如何避免普通高校足球教学中的伤害事故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安全因素分析

(一)主观原因分析

1.学生缺乏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和重视。同学们对足球技术学习和竞技比赛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对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却不护重视。由于缺乏对运动伤害常识的必要了解,不认真完成准备活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进行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例如在比赛中,遇球就只顾自己动作,不留意身边是否有队员,胡乱仲脚踢中他人,或是在技术训练或对抗比赛中盲目模仿高水平比赛中的动作,例如高速下大幅度的变向,铲球,凶狠的冲撞等,在自己或他人身体能力较弱时造成伤害。

2.教师的职业素养。足球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的高发课程需要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随时观察,提前预判,及时提醒。同时以身作则,通过仪表、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但还是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职业素养较差,只求完成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细节关注不够,造成可能的运动损伤。

3.学校缺乏重视。高校是一个综合素质培养的摇篮,体育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现代高校竞争的重点是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原因,不少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不够,场地条件、安全配套设施欠缺,教师积极性减弱,使得足球教学中的相关健康安全制度和措施得不到落实,这些都提升了足球教学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二)客观原因分析

1.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足球场地大都为户外场地,因此高校的足球教学也受到气候、温度的差异以及天气状况的好坏的影响。如雨天由于场地湿滑,学生容易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发生意外;而在夏天由于温度较高,学生在运动时就容易中暑和疲劳;冬季则常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导致学生肌肉僵硬,协调性变差引起拉伤等情况。因此天气状况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对足球教学安全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2.场地器材的安全因素。足球是一个相当依赖硬件的体育项目,良好的场地、器材状况是保障教学能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同时场地器材也是造成学生运动伤害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平整的地面常会导致踩关节扭伤的情况;排水系统不佳造成场地部分区域湿滑,导致意外摔伤;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规模增加迅速,但场地数量增幅有限,教学区域空间拥挤,也会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3.学生运动装备不符合足球课程要求。现在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人造草坪作为足球场的基础地面,相比过去老式场地对鞋底防滑性有更高要求,但是教学中仍有不少同学不穿足球鞋,仅适用普通运动鞋甚至休闲鞋上课,同时还存在部分同学佩戴饰物参加教学和对抗训练的,这都是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因素。

二、避免普通高校足球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对策

(一)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师备课时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及技战术水平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教师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及合理的安排课上学生的运动量。特别是对“个别”的学生有更充分的了解,比如技术好的、素质差的、性格烈的等,以便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比赛的过程中区别对待。

(二)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着装、场地和器材的检查要到位

学生的着装要符合运动的要求,不准穿皮鞋、凉鞋等不适合踢球的鞋子,上课时不准带手机、钢笔、小刀、钥匙链等硬物,更不准戴眼镜上场(比赛时)。要求学生尽可能的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护腿板、手套、护膝、护肘等。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检查场地上是否有石块、金属钉等杂物,并及时地清除,场地是否刚浇过水,可移动的小足球门是否在场地内,场地边上是否有跳远用的沙坑,有就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仔细检查器材,足球的气压,角旗会不会刺伤学生,球门和网是否有松动,会不会划伤学生,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三)上课时准备活动要充分

足球运动中,损伤多发生在髓、膝、踝、手腕等部位。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做好基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着重舰、膝、躁、手腕等关节及相关韧带的练习,做到以预防为主。准备活动应随着天气季节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对“个别”的学生要特别的关注。同时教师要明确准备活动的作用及重要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积极主动的做准备活动.避免学生应付了事。

(四)组织方法和教材选择要合理

组织练习时,教师要安排好练习的队形,学生的间隔距离,避免学生练习时互相干扰和发生碰撞。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材。对“吃不了”和“吃不饱”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基础差、素质差的学生,要选择易掌握的技术动作,如脚背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内侧接球、脚底接球等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对基础好,素质好的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可加上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配合意识和战术意识。在教材内容上要加上“自保”动作的内容。如在被绊倒的情况下,如何团身翻滚,在快速的跑动中如何躲闪队方的冲撞,如何和对方进行合理的冲撞,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接触对方,既能保护自己义能保护他人。

(五)组织教学比赛要合理

1.分组要合理。组织教学比赛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体力、技术等进行分组,尽可能让各组的实力均衡且能够很好的合作,避免学生因分组实力不均而情绪激化,出现动作过大等现象,以达到教学比赛的目的。

2.运动情绪、运动量和比赛节奏的控制。教学比赛是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中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在剧烈的拼抢中难免发生冲撞,甚至摔倒,学生很有可能发生摩擦,从而导致运动情绪的变化,这种现象教师应有预测,并且提前进行思想教育,尤其对“个别”的学生要提前打好预防针,比赛过程中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并及时而进行思想教育。

(六)规则与安全思想教育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规则,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体动作是否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明确在比赛中不准有意踢、绊、蹬、踏和危险性猛烈冲撞,不准从背后铲球,不准故意推人,不准抬腿过高踢球等危险性动作,不准冲撞守门员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则,才能利用规则,才能进行合理的冲撞和对抗。掌握规则,利用规则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高校足球教学应该具备较强的灵活应急预案,如遇雨雪、酷暑天气,不应盲目安排学生到场地进行教学,需采用应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回避可能的伤害事故,保障同学安全。同时教师应当具备运动医学常识和一些简单处理方法,如抽筋、中暑、脱臼等等。这样当有可能的伤害情况发生时,就能在及时采取紧急救护处理或治疗,防止或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三、结语

随着校园足球的大力开展,体育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校园足球的开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校领导应该重视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学生应该多学习足球知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不断总结经验,避免一些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校园足球的宣传力度,让大家对足球运动,尤其是校园足球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足球氛围。

参考文献:

[1] 欧国荣.五人制足球在兰州高校推广势在必行[J].新西部(下半月).2011(07).

[2] 张艳明.现代女子足球“男子化风格”的初步研究[J].运动.2010(04).

[3] 曹广爱.浅谈足球游戏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2(32).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2

一、提炼“和美校园”精神,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可以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学校在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提案的前提下,经年段,处室,校务会,党支部等各个层面多次讨论协商形成了我校的“一训三风”。学校上下一心,共同提炼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了其引领作用。它指导着全体师生的行为,促使全体师生为其共同目标而奋斗,得到了显著地成效。学校获得“南安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南安市平安先行学校”、“南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定点学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先进教工之家”、“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泉州市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泉州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泉州市文明学校”等四十多项集体荣誉。

二、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和美”校园环境

“和美校园”,安全第一。学校始终把强化校园治安和普法教育工作放到首位。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订各项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另一方面,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登记,确保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漏洞;此外,学校每学期组织多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并且不定期邀请专家莅校开展教育活动,做到了师生全覆盖,全参与,提高和锻炼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为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软硬兼修”,彰显特色,建设“和美”校园文化

(一)在软件建设方面:

1、管理文化建设: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务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服务,事事有章可循。学校通过逐层分解,细化规则,夯实过程,让工作常规化克服了教师工作的繁忙无序,培养了孩子们的自觉、自主意识。这使整个校园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2、班级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班级要有个性化的班训和名人警句;二是教室的布置要整洁、新颖,充分体现班级特点,要有展示学生个性或优点的栏目(科普角、评优栏、作品展示栏、公告栏、学习园地等),并定期更换;三是正常开展班级活动、主题班会:一个月至少一次主题班会(要有详细书面材料),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

3、网络文化建设: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体,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学校运用网络,开通校讯通与宝莲中学校园网,便于学校与家长联系,开展“书香八闽”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的素质。积极开展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网上祭英烈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设专门的网络引导老师管理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每年开学初,与学生签定《文明上网承诺书》,使文明上网和健康上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4、刊物载体建设:为了给学校全体师生一个展示才华、拓宽见识的平台,学校坚持每年至少出版一期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求索与创新》,每学期出版2-3期的校报《宝莲之光》。

(二)在硬件建设方面:

1、立足校情,不断优化办学环境。办学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我校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努力追求校园布局园林化、科室装备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校园场地绿色化、厨窗专栏知识化,构建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极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净洁美观的校园环境。

2、充分展示学校每个角落的育人功能。为了达到听视觉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充分利用校史馆、学校荣誉室、图书阅览室、素质教育专栏、广播室、文化墙、墙壁走廊文化和标语的作用,让文化科学知识、人文荟萃、实践理论和名人名言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园各个角落贴挂名言警名,规范和要求,既美化了教学楼,同时也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了环境陶冶人,墙壁会说话,石头、花草蕴含生命的灵动的良好环境文化教育功效。

3、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充实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的相关设施。每位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读、记、讲、 悟四个过程,让师生将读书、诵读习惯化,使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异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彰显“和美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因此,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到了多样化,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娱乐性、趣味性,又有实践性:

首先,坚持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利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其次,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趣味运动会”。在这些活动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艺术和体育人才,对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学校认真加强特色项目――校园足球建设,广泛地组织足球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显著的成效。两年来,我校组队参加南安市中学生足球赛,均获得女子组冠军佳绩。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3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急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对住校生进行有效管理。

一、建立与健全网络管理与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以健全的网络管理为基础,让完善的制度无声地、潜移默化地管理住校生。只有高屋建瓴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住校生管理才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全体住校生行动有指南,使学校住校生管理工作能始终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力争全面、完善、周到,宽严结合。

1.建立网络管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住校生管理可以建立由“校长室———值班领导(教导处)———生活管理员———生活指导师———寝室长”组成的管理网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人把关。校长室负责全面管理和指导,值班领导负责值日时住校生的管理工作与突发事件的处理,生活管理员则具体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并实施管理与考核工作,生活指导师负责分块内住校生的保育与管理,寝室长负责对本寝室成员的管理和监督。有了这样的分工,工作条理比较清晰,工作起来就会忙而不乱,做好工作就有了保障。

2.制定一套严格、有效、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与住校生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有效与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住校生的管理,必须根据需要制定制度,让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直接反映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规章制度应包括纪律、卫生、评比等方面,如,可以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制度》《文明住校生标准》《住校生卫生标准》《住校生就寝纪律的规定》《寝室使用规则》《住校生请假制度》等,使住校生个人、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地促进住校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

二、以住校生安全为出发点,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好比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放在学校领导心头的就是如何保障住校生的安全。

1.确保校舍安全。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殊需要,学校必须在校园各处安装应急灯,以备晚上停电时使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住校生发生的意外情况,如,漆黑时出现害怕的情况、拥挤的情况等。同时自备发电机,根据需要随时发电。在消防工作方面,学校必须添置灭火器,使住校生的就寝环境更加安全。更重要的是,经常对生活区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不管大小,都马上修正,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床铺的安排上,尽量多铺并排,让住校生并列睡觉,同时加固护栏。

2.制定安全制度。根据实际,制定《学生应急事件处理预案》,预案应切实可行,并详细地说明住校生管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处理预案,如,住校生意外事故处理预案、住校生擅自外出处理预案、校舍出现安全事故预案等,从校长室到生活管理员到生活指导师,应分工明确,层层落实责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就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演习,让住校生懂得更多的自救技能。

3.住校生的人身安全。小学生的自卫能力不足,作为学校,必须把好住校生的人身安全关。首先,门卫必须严格执行门卫守则,做到人不离岗,随时锁好校门,对外来人员实行询问并登记在册,记录外来人员的进校与离校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并予以处理。其次,对住校生实行男女分舍分块管理。最后,学校成立住校生人身安全保障小组,特别负责住校生的就寝安全。对于住校生晚间的管理,生活指导师应严格执行制度,晚间定时起床排查,及时给住校生盖上被子,发现住校生有生病的征兆,马上送校医务室或卫生院,视情况妥善处理。

4.住校生的财产安全。每次回校,住校生都会带来一定的零用钱及食物。由于小学生的管理能力与控制能力有限,同时又要防止被别人偷窃,所以,班级中应成立小银行,由班主任老师统一管理住校生的零用钱,按时领取,合理利用,保证留足回家的车费。住校生带来的食物统一放入住校生个人的物品柜,并要求上锁,晚上熄灯,教室也必须及时上锁,做好防盗工作。

5.住校生的纪律管理。在以制度规范住校生行为的同时,学校给寝室长更多的权利,让寝室长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功能,随时监督住校生的不良行为,让寝室真正成为休息的场所。同时,根据需要不定时举行寝室长会议与全体住校生会议,进行各项安全教育与对当前住校生不良现象的反馈与纠正教育,确保住校生安全。

三、以环境育人,让校园成为住校生的德育基地

学校是住校生学习的场所,作为寄宿制学校,更应体现作为住校生生活的“家”的功能。

1.美化校园环境。寄宿制学校是住校生的“大家”,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学校的吸引力就大,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为了创设这样一种利于住校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花大力气美化、绿化校园,为住校生创造一个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首先,做好学校的整体规划工作,让校园有一个整体感。其次,在布置上,尽量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如,校园各处的宣传窗、标语、学生字画、名人画像、校训、展示窗、张贴画、各种展板的布置等。最后,完善学校的设施,如,实验室、音乐室、队室、广播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实用教室,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爬杆、单双杆等活动场所与器材一应俱全,让住校生感觉到学校的温馨、环境的优雅、校园的乐趣。

2.优化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应该能让住校生安于学习。因此,学校应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在规定项目的基础上,如,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各班必须还要体现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让优美的班级环境和独特的班级文化,软化学生的心,同化学生的心。为了提高班级学生创建特色文化的积极性,学校应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并表彰先进与经验的推广。

3.美化学生寝室。学校文化,从培育寝室文化做起。宿舍,不仅是住校生住的地方,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寄宿制学校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让住校生积极动手共同美化寝室,使寝室既有家的温馨,又有同学的友情,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留住学生的甜蜜。在寝室文化上,应体现独有的特色,如,被褥整齐、“讲文明、讲礼貌、按时就寝”等标语、住校生的床头自我布置等。同时以“文明寝室”评比活动,让寝室文化更加持久。

4.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可以说是家长式的教师、保姆型的朋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互相理解、平等相处,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住校生身心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育人观,热爱学生,相信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从住校生的个性出发,尊重住校生的人格,开发住校生的潜能,融洽师生关系。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住校生的寄宿生活

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学习与生活都在学校,让丰富的文化与竞赛活动,冲淡学生的思家情绪,快乐融入住校生活。

1.观看儿童节目。在配套设施上,班级中应该配备电视机等设施,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晚自修第一节课,让住校生能够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另外,学校可以统一放映电影,或根据需要观看教育篇,让住校生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也能有“家”一般的感觉。

2.丰富的娱乐活动。在丰富的娱乐场所的基础上,学校应给住校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同时鼓励住校生参与各项活动,让住校生在课余时间都能够活跃在球场上,把汗水洒在球场上,让笑声流荡在校园中,让快乐时刻伴随着自己。

3.组织各项竞赛活动。以少先队大队部为组织机构,让住校生自己提出活动的主题,自己参与活动的策划,根据住校生娱乐的需要与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可以开展各项竞赛活动,让众多的住校生乐于参与。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4

(一)牢牢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群众体育工作开展。

1.以“市办实事”为重点,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计划投资7000万元,建设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1100处(其中计划新建、改建笼式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100处,新建农民健身设施1000处),并把该项工作列入2016年市办实事之一。建成后,将缓解我市足球、篮球场地不足的局面,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丰富农民文体生活,让体育健身惠及广大农民。目前,我局已完成对有关区市上报的“新建改造笼式足球100处”的位置和建设类型的遴选,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8月上旬开始施工和安装,预计11中旬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2.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六大板块”全民健身活动为指引,先后举办了迎新年万人健康跑、全国群众登山健身节、第13届社区健身节、全国体育舞蹈邀请赛、全国徒步大会____站活动、____市沙滩运动会、第七届“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赛事、第四届____市体育大会、“____球王”羽毛球大赛,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打造了城市全民健身新品牌。

(二)坚持备战训练和参赛两手抓,推动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

1.全面推进了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备战工作。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6年10月18日-27日在福州举行,共有全国53个代表团参赛,预赛从3月21日开始。局党委高度重视一青会的备战参赛工作,把争创一青会优异成绩作为我局今年重点工作目标,及时召开了备战会议,制定了夺金计划,积极同省体育局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合理安排训练比赛周期,努力使各参赛队伍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

从我市竞技项目实际出发,确定了田径、游泳、柔道的部分16个参赛项目,组建了233人参赛队伍,从3月下旬开始,先后参加了14个大项25个赛次的预赛,共有146名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成绩为全省四个参赛城市(其他三个为济南、淄博和潍坊)之首,为确保我市代表团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快了24届省运会备战队伍组建工作。第24届山东省运动已定于2018年在我市举行,这是1986年后,时隔近30年,____再次举办省运会。为做好承办工作,根据省运会项目设置和规程,密切同教育部门合作,积极推进各项目备战队伍的选拨组建,不断做实、做细、做强24届省运会的备战队伍。按照承办24届省运会要求,对我市体育场馆现况进行了初步的摸底排查,确定了场馆安排,制定了新建或维修计划。

(四)全面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加快体育产业升级转型。

1.完成城阳休闲健身产业基地和即墨体育用品制造示范基地作为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初步申报工作;积极组织调研,抓紧拟定《____市贯彻国务院46号文的实施意见》及《____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创新体彩销售模式,截至6月30日,全市体育彩票公益金销售额为8.81亿,同比增幅为10.3%。

2.加快推进北部新城奥体中心项目、国家足球篮球学院项目、高新区皮划赛艇训练基地等重大体育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市水上运动基地建设已完成了了概念性规划和估算。

3. 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大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扶持奖励力度,研究出台了《____市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奖励管理办法》,积极帮助俱乐部解决实际困难,____双星篮球俱乐部在2014-15赛季取得了季后赛第4名,____合展仁洲羽毛球俱乐部取得了中国羽超联赛2014-15赛季亚军的好成绩,提高了广大市民观赛积极性。

(五)加快“帆船之都”和“足球名城”城市品牌建设。

1.高水平举办了2016国际极限帆船赛和CCOR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连续第5年举办国际极限帆船赛,作为全球最具观赏性的帆船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国际极限帆船赛逐渐成为我市帆船固定品牌项目。积极同美洲杯帆船赛相关方进行谈判,力争引进此项国际顶级帆船赛事。

2.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活动的筹备工作。为充分发挥____作为我国东部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领军城市的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组建以郭川、宋坤为主的船队,驾驶“中国·____号”帆船,开辟____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前已完成船只购买、停靠港口选定,招商等工作,正在进行船队磨合训练。

3. 为全面贯彻中央和全市足球工作座谈会精神,今年1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足球工作会议,并积极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____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4)》和《关于加快____“足球名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____市申报全国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协助相关企业,积极推进与欧洲高水平俱乐部合作办足球

学校事宜。(六)高标准做好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竞赛筹备工作。

1.科学分工、组织机构,将提高筹备效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局承担2016世界休闲体育大会17个体育比赛大项(其中国际项目9个,国内项目8个)筹备工作,我局多次实地考察了场馆及场地设置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抽调人员,成立了专门的制定了竞赛部,建立了赛事筹备工作机制,明确了分工,同时密切与大会组委会的协作,力求大会整体筹备工作的协调推进。

2.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竞赛规程和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竞赛规程在大会组委会官方网站上进行了公布,正在接收国内外选手报名。对马术、龙舟等6个项目的测试赛进行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确定了在7月底前举办。

(一)加快推进市办实事项目开展,提报笼式足球和农民健身工程招标资料,会同财政局做好招标工作,并督促有关区市做好场地准备工作,保证年底前交付使用。

(二)高水平举办好全民健身活动,重点办好畅游汇泉湾、万人健步行、“____球王”乒乓球、篮球、足球赛等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三)全力做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的参赛工作,确保第一集团、力争进入全国前10名的赛前目标,实现代表团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四)加快出台《____市职业体育俱乐部扶持奖励办法》,积极推进体育基金会筹建工作,加快推进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制定24届省运会承办场馆的新建维修计划。

(五)继续开展欢迎来航海和帆船进校园两项帆船普及活动,重点做好第七届____国际帆船周、2016-16赛季世界杯帆船赛、2016-16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承办工作;协助做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相关后续工作,重点做好对英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际停靠站就港口码头推进落实、宣传及资金筹措工作。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5

立足质量提升,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五年来,甘州区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着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完成第一期学年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1%以上,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5.1个百分点。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村21所幼儿园教学楼完成建设,民族幼儿园投入使用,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保教质量进一步提升,8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和“省级一类幼儿园”复评验收,“公办园为引领,附属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日臻完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4个“联校办学管理委员会”和6个“划片招生对接捆绑区”建立了捆绑发展联合体,区域内师资相对稳定,一体化办学模式逐步成熟。五年来,全区累计组织440名城乡教师对流,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缩小,全区小学、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3%以上。2015年,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视察中对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积极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加强高中学科建设,城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2%。五年来,全区共有1.2万名学生被本科以上院校录取,录取率46.42%,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专科以上人才2.3万人,平均录取率为89.51%。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思路,着力加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机电技术应用等7个专业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五年来,学生整体就业率98%以上,“三校生”高考录取率达到 98%以上。2015年,甘州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创客大学”甘州分校在张掖市职教中心正式挂牌。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甘州区坚持扶持和规范并重,促进民办教育从简单的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跨越,推动民办教育健康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全区有32所民办幼儿园和32个民办教育机构,比2010年增加11所民办幼儿园、5个民办教育机构。

立足资源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十二五”时期的这五年,甘州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全区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落实经费保障推动教育发展。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22.3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由21.46%增长到23.36%,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一个比例”法定增长。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9亿元,经费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新老城区教育资源宏观调控。“十二五”期间,甘州区撤并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中小学38所,学校总数减少20.6%。完成投资6.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12所,建成校舍17.5万平方米,大成学校、甘州中学建成招生,张掖二中分校建设除体育馆外所有单体建筑全部封顶,教育布局更加合理。

提高设施设备配备水平,“三通两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区投资2100万元实施交互式多媒体“班班通”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6%,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85%以上;配备中小学生课桌凳23765套、学生用床1200张、饮水机114台、采暖锅炉3台,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立足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纵深发展

“十二五”期间,甘州区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搭建多元育人平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开发15个系列90多种校本课程和60多个自主研究社团“菜单式”课程,为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打造阳光体育品牌。连续举办三届“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连续两年承办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阳光体育品牌效应更加明显。

高度重视美育科技工作。全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加强,科普教育成果丰硕,圆满完成了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机器人竞赛的承办任务。

五年来,创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所、省级示范校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所,省级健康示范校园2所,省级快乐校园10所,省级中小学德育示范校2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13所、艺术教育特色校9所。

立足改革创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

过去的五年,甘州区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全区中小学校完成章程建设。“一校一章程”全面实施,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格局逐步形成。

着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实施阳光招生,合理划分招生区域,严格执行对口招生、整体划拨政策,深化中考招生改革。2015年,甘州区率先引进“智能化”中考体育测试系统,高效地完成 600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该项工作作为亮点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

同时,深入推进教育督导改革,督学责任区覆盖125所中小学、幼儿园。五年来,全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部通过评估验收。

立足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新水平

在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的同时,甘州区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强化教师培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办法和考核机制,强化过程性管理,建立师德档案,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举办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及报告会,创新开展“教育大讲堂”、“同读一本书”等活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十二五”期间,甘州区严格落实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队伍层级带动网络体系。五年来,先后引进人才96名,招考聘用教师427名,调整教师344名,形成国家级2名、省级124名、市级377名、区级528名的骨干教师队伍。专任教师达到规定学历以上的情况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小学提高11.6%,初中提高20.7%。

持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甘州区建立了18个教育学会和18个学科课程研究基地,深入开展“行政+学会+基地”县域教师培训工作,并积极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发展,与江苏太仓、湖北黄石等省市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派出校长、教师跟岗研修,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提高。五年来,共选派2300多名教师、校长外出培训,开展区内教师培训5万多人次。2015年,甘州区青年教师艺术素养培训经验被国家教育部网站刊载。

积极落实教师待遇。“十二五”期间,甘州区积极落实教师体检和农村教师岗位补助、班主任津贴、乡镇岗位津贴政策;采取政策性聘任与地方自主聘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全区93名中高级职称教师聘任问题;为身患重大疾病的21名教师提供救助金21万元,减轻患病教师的经济负担;对夫妻双方在农村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按教龄和教师意愿调配一方进城,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落实对399名幼儿专任教师每人每月650元的财政工资补助,稳定学前师资队伍。

立足教育公平,教育普惠水平明显提升

过去的五年,甘州区扎实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加强校园弱势群体关爱救助工作,完善多元化资助体系,教育公平实效明显。

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五年来,发放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0.9亿元,资助学生15749人次;发放各类资助金3262.56万元,资助学生24746人次;协助落实政府部门、社会资助项目,发放资助金217.1万元,共救助家庭贫困师生1218人次。

实施营养餐惠民工程。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全部吃上安全放心的营养早餐,学校供餐率为100%。

实行校车接送,方便学生上下学。78辆专用校车覆盖全区17个乡镇,5000多名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受益。

立足和谐稳定,着力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十二五”期间,甘州区立足平安校园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维稳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实现学校安全工作“立体化”管理,“三防”建设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办结率达100%,确保了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启动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构建“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框架;坚持常规安全常规抓,重点工作联合抓,扎实开展禁毒、反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律顾问,联合公安、质监部门开展校园周边安全工作大检查,完善教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前,已创建区级平安校园66所。

校园足球安全预案范文6

关键词:大课间;小学体育;游戏;优化策略

学校体育组织形式的发展催生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原有课间操基础上拓展延伸诞生的全新大课间给予了小学生更加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通过体育活动的优化设计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并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运动选择。小学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学业压力,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大课间成为小学生能够稳定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空间。优质大课间活动的构建能为小学生提供更加新颖有趣的运动方式,有助于展示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生态环境,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覆盖,激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并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游戏是广大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方式,将体育游戏引入小学大课间活动准确契合了小学生身体发育与心理感知需求,大课间游戏的设计要同时兼顾小学生体育锻炼、健康运动、全面成长的现实要求,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元选择的同时引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特征

1.1科学性

小学大课间游戏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小学生成长发育规律,运动负荷控制要准确依据小学生成长曲线循序渐进增长,保证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弱到强逐步提升,在达到顶峰后再逐渐减弱。小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心率变化将依据人体运动科学规律由低到高提升,得到充分锻炼后在逐渐回归到非运动的平静状态。游戏设计要保证小学生的四肢、躯干、心肺等实现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引导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训练目标,突出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科学性。

1.2安全性

大课间游戏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小学生在参与运动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器材、场地、项目等均可能导致风险发生。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参与游戏前一定要注意引导小学生适度热身,避免携带钥匙、手表、手环等硬物,场地选择与游戏设计要准确匹配,保证小学生的运动安全。大课间活动的参与人数众多,学校应该做好充分的安全预案,将安全问题作为游戏设计与实施的重中之重。明确教职员工的职责和任务,避免大课间游戏散漫而缺少监管。大课间游戏使用的器材要定期检查,场地广阔平坦,在擦伤、碰伤和扭伤等运动风险发生时学校要能够及时处理。此外体育教师要密切监测课间游戏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将安全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1.3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均处于发育初期,他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探索的欲望,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催生了其强烈的好奇心。为了让小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大课间游戏中,体育教师在游戏内容与形式设计方面要重点凸显趣味性特征,兼顾小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环境。例如,在网球特色项目的课间游戏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网球与游戏有效整合,小学生可以以单人、双人、小组形式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单人的“网球拍托球走”、双人或多人的“网球传接打”、小组的“趣味接力”等游戏为小学生提供游戏参与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网球技巧与身体平衡性。小学生的天性及其生长环境使其对游戏具有较高要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游戏能帮助小学生释放压力,心理与精神的愉悦感是促使小学生持续参与游戏活动的根本力量,因此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游戏设计与应用时要力争让所有小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收获快乐。

1.4创新性

体育游戏引入小学大课间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尝试。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熟方案严重缺失,持之以恒地创新设计与实践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课间游戏的作用。在游戏器材的选择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做出选择,如低年级小学生可以选用健身球、跳绳、弹力球、玩具作为游戏设计的主要器材,中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选用足球、篮球、乒乓球、呼啦圈等作为游戏器材,高年级小学生则可以选用拓展训练设备、自制器材及其他小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游戏器材。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引入“大集体+小团队”的组织模式,改变全体小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操的固有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基本特征与个好组成不同游戏模块,小学生可以在多个模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在游戏环境氛围创设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选择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作为活跃气氛的工具,如《少年》《小苹果》等朗朗上口且积极向上的音乐,这既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大课间游戏更富有韵律感和组织性。

2小学大课间游戏的优化设计策略

2.1小学低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低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要更加凸显趣味性,同时尽可能使用较为简单的规则,使小学生能有效参与其中,引导小学生适度参与运动,为小学生身体发育提供有效支持。例如,笔者设计了以小网球拍和网球为主要道具的“赶鸭子”游戏,每一个班级小学生平均分为5个小组,每组小学生排成一列,各组的第1名小学生共同站在起跑线前面,小学生使用小网球拍推动网球向前,奔跑到5m外的终点线后再转向将球推回终点,小组的下一名小学生接过球拍后继续“赶鸭子”,最先完成所有成员接力的小组获得胜利。另外,笔者还设计了“比比谁投得准”游戏,小学生同样使用网球作为主要游戏工具,小学生平均分为5个小组,在起点线2m远处设置了5个小篮子,小组成员依次向篮子内投掷网球,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投入的网球最多,进球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小学生在参与大课间游戏时要保持队列整齐并严格按照规则操作,低年级游戏的优化设计不仅仅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有效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引导小学生融入集体,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2.2小学中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游戏意识,低年段的体育教学及课间活动使得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这个阶段体育游戏应该注意拓展和延伸,引导小学生更好地融入体育游戏,鼓励小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育游戏选择空间。例如,笔者为中年级小学生设计了以篮球运动为基础的“穿越火线”游戏,小学生在运球的同时穿过一个个“火圈”,保证不碰触“火圈”的同时还能稳定运球;以足球运动为基础的“攻城略地”游戏,小学生分为2个队,防守方负责守护自己的“城池”,进攻方则尽可能将足球踢入“城池”,设定胜利标准的进球数量;还设计了以跳绳运动为基础的“你追我赶”游戏,小学生一边跳绳一边向前移动,看看哪一名小学生能够更快完成100m跑,同时达到一定数量的跳绳要求。这些游戏活动的设计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还能有效巩固运动技能。此外教师在中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与喜欢的游戏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契合自身需求的大课间游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这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游戏。

2.3小学高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

高年级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已经到达了小学阶段的高峰,高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凸显,其游戏参与能力更强,体育教师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更加复杂的游戏,同时注意引导小学生有效合作,通过团队的努力赢得游戏的胜利,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例如,笔者设计了“炸碉堡”的游戏,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教师将篮筐作为碉堡,一方小学生作为进攻方向“碉堡”发起冲击,另一方则走位防守方阻止对手的进攻。游戏规则与小篮球规则基本一致,小学生必须要通过团队配合才可能获得游戏的胜利。游戏的开展既提升和巩固了小学生的篮球技能,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小学生更好地体验体育运动的真谛。高年级小学生的游戏设计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小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关键能力。

3结语

小学大课间游戏设计应结合小学大课间游戏的特征,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体育的优势,并积极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其中,鼓励家长与小学生共同竞技,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小学生间的距离,让校园充满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小学大课间游戏的模式。参考文献:

[1]宫明明,唐源源,陈家群,陈家强,李志凤.贺州市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八步实验小学为例[J].武术研究,2016,1(1):134-137.

[2]温小丰,李仲贤.真趣课间幸福成长——开县汉丰六小课间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6(1):51-53.

[3]黄建萍.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4):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