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1

【关键词】企业,医疗保险机制,建议

企业医疗保险主要是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按照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确定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对于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医疗保障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企业职工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今后企业需要充分重视医疗保险机制的健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医疗保险机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医疗保险机制作为企业职工合法利益的保障,对于企业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保障。医疗保险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要求。但是目前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建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企业对医疗保险机制的建立重视不足。医疗保险作为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一些企业对医疗保险的认识不足,或者是企业为了节省资金,往往在医疗保缴纳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危害了企业员工的利益。由于企业对医疗保险机制的重视不足,企业现有医疗保险机制的完善工作也未能得到有效地落实,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中对于员工的医保项目规划并不全面。一些员工的医疗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医疗保险制度不规范。企业医疗保险机制的健全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责任,但是由于当前一些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合法利益。由于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一些工作人员的医疗费用未能得到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医疗保险大都是企业和员工自身缴纳组成,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未能全部上缴员工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或者是延迟缴纳医疗保险费用,造成医疗保险费用的使用率比较低。另外企业医疗保险对于员工的医疗保障范围是有限的,一些医疗费用是不在医保范围内的,造成企业的员工经济负担增加,严重影响企业员工的生活。

(三)医疗保险落实存在问题。企业医疗保险落实率比较低成为企业医疗保险机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以及企业员工的生活。由于一些员工对医疗保障机制的认识不足和维权意识不高,往往难以获得相关的医疗保障,另外由于缺少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执行机制,导致医疗保险机制的落实工作存在程序复杂,时间长久等等问题,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保障。

二、如何建立合理的企业医疗保险机制

近年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当前一些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机制,保障员工的利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企业对医疗保险机制的重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对于企业的医疗保险进行合理的完善,保障医疗保险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由于医疗保险机制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比较复杂,企业作为保险方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员工的利益,协调保险方与医院,患者的利益,保障医疗保险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健全医疗保险机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企业医疗保险机制,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员工利益的维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医疗保险机制内容。医疗保险作为企业员工医疗的重要保障,应该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机制的内容,尽量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为企业员工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保障。在企业医疗保障中一些美容或者是牙科的医疗是未能得到保障的,应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内容,合理规定医疗保障范围,尽量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另外像一些重大的疾病,需要支付过高的医疗费用,企业的医疗保障是有最大限额的,因此需要合理规定医疗保险的限额,根据医疗保障相关规定制定一定的标准,尽量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共同担保,社会医疗保险的享受者可以在每次就医时承担部分医疗费用,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负担,为医疗保险机制的实现提供条件。在医疗保险机制的内容中应该增加一些关于疾病预防的内容,一些疾病是可以进行很好的预防的,这不仅仅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缴纳的医疗保险资金,不仅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的健康,使医疗保险机制寻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三)加强对企业医疗保险机制的监督。医疗保险机制的健全是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保护企业员工利益保障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一些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并不十分健全,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利益。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医疗保险机制,加强对医疗保险机制的监督,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企业医疗保险缴纳的监督。针对当前企业医疗保险缴纳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避免企业为了减少经济负担而逃避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现象。同时对于企业员工的医疗事故中的费用企业应该积极帮助职工报销,减少拖欠的行为。另一方面改善当前医疗垄断的现象。目前医疗保险机制中缺少相应的竞争,由于当前疾病的治疗手段比较多,但是一些医疗机构往往会选择费用比较高的治疗方案,在今后的医疗管理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加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减少医疗机构中的垄断现象,保障每一个用户能够得到合理公正的治疗。

结语: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企业医疗保险机制逐渐得到关注,由于企业对医疗保险机制的重视不足,企业的医疗保险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利益的维护。完善企业医疗保险机制,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进一步重视和落实医疗保险机制,及时缴纳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改善当前医疗机构的垄断现象,完善医疗保险机制的内容,确保每一位员工的合法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

参考文献: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2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 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45-01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从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改革试点。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部署,白城市于1999年初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于2000年11月14日正式出台了《白城市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和《白城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白城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先后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截至2011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总数达80余万人。

目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仅保障了职工的医疗权益,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学生儿童、老年人、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解决。从我市的运行情况看,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自2001年启动以来,较好地解决了患重病参保人员超限额以上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问题,有效的缓解了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十年来,由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医疗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补充医疗保险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解决了高额医疗保障问题,更好的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切实解决了参保职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一、基本理念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当参保人患病住院或门诊治疗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药品目录、诊疗目录标准按相应比例进行医疗支付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城镇职工、居民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对而言,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属商业医疗保险范畴,即为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补充医疗保险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大额医疗费用负担,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

基本医疗保险属政府行为,有强有力的保障,得到人们的认可。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国家财力的限制,发展补充保险成为合理而有效的选择,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化运作,无论从管理方式还是工作效率上都得到认同。

二、医疗保险人口趋势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加重了社会经济的负担,带来了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隐忧,医疗保险将面对较为严重的保障问题。按照国务院规定,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也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退休人员的比例在不断的快速加大,而这部分人大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属于慢性病和危重病高发率人群,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消耗也将大幅度增长。对于这部分人群,基本医疗保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补充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三、商业医疗保险相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辅助作用

首先,相对于医疗保险而言,补充医疗保险是基本保险的必要补充和保障需要的衔接,目前,人们面对的医疗风险不断增加,而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还远远不足,所以,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说,补充商业性医疗保险是必要的,它体现了医疗保障水平的差异性、权力与义务在更大程度上的统一性和保险方式的多样性。近年来,国家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报销范围,将绝大部分治疗用药及心脏支架等高精尖医疗卫生材料和治疗项目纳入职工医保报销范围,现在心脏支架、恶性肿瘤、肾透析、器官移植的患病率较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在制定具体的社会医疗保险措施时,都加以考虑和利用。

其次,商业保险虽然不可能代替政府承担起社会保险的责任,然而,商业保险具有其独特的功能,都是为资本所有者谋取最大利润,既可以保证投保者疾病得到及时医疗,并减轻投保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具有分散风险的能力。补充保险对稳定社会、维护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互相保障则给予必要的组织扶持,允许集体投入,但不强制推行,使社会成员能够以正常的代价来换取所需的风险保障。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02-02

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情况

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个人和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原有的这套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称《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1)公平性问题尽管公平性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基金平衡问题基金平衡是医疗保险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4)医疗机构改革问题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横向上来看是行政性垄断没有被打破,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1)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加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宏观指导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所涉及的社会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与各参保人员不可分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人们医疗需求为目标的中、长期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规划,以指导社会发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并使之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行动指南。通过医疗保险事业规划,实施为参保者提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障,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与医疗保险事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计议,立足长远,科学、民主地谋划未来医疗保险事业,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金筹集与使用、费用分担与费用制约机制,准确地把握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总体与单位等各类规模、速度、比例指标,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协调医疗保险管理方、医疗服务提供方、参保人员等各种医疗保险关系,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在动态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平衡,使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处于良性循环中,促进医疗保险事业不断进步,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利益。

(2)加快医疗保险的立法步伐,构筑起医疗保险法律保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为了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基本医疗需要而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公平性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其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法律途径由国家立法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是为参保人员在出现疾病风险时提供资金保障而建立起的一道健康安全网,是全体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其作用的发挥意义深远且重大。而现今其相关立法的不健全、滞后,对危及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相关法规条款针对性不强,处罚力度较弱,甚至于执法处罚无据,难以有效地发挥法律处分的强力作用,以达到惩戒警示的目的。为此,建议尽快将医疗保险列入立法计划,加快医疗保险法规立法,从而构筑起一道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法律保障防线,以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是当前医疗保险工作的紧迫任务。

(3)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动态研究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不断提高,旧的医疗保险政策只能适应原有的基本医疗需求,不能解决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甚至为解决以往的矛盾或问题而引起新的问题。影响医疗保险发展变化的关系较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原因千差万别,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情况较为复杂。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研究是为预防在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及时解决医疗保险制度施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加强医疗保险制度过程管理和动态研究,择机调整医疗保险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因为医疗保险政策滞后而造成的对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险基金的冲击和浪费现象,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有效地发挥医疗保险政策作用,才能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医疗需要,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稳步运行。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4

一、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内涵

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社会成员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保险制度,由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法律法规,向保障范围内的群体提供患病时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筹资,由专门机构进行社会化管理,并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下的损失分担,保证劳动者在健康受到损害时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有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医疗保险两种形式,具体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构成,其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限额支付、共同负担。商业医疗保险是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体现一种经济契约关系,而契约关系也相应地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投保人缴费越多,其享有的保障也就越完善,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支付能力确定保险金额,最高可达百万元,而险种也可以面向各种群体,实现多样化。因此,商业医疗保险能灵活地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一方面,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覆盖面有限;二是设有起付线、封顶线与自付比例;三是对药品项目、医疗项目有较大限制。起付线(约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0%)以下、封顶线(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以上以及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都将由参保人个人承担,再加上医保承担的大多是便于管理的普通医、药费用,因而给予参保者的保障水平就大打折扣。而倘若由商业医疗保险来实现对这部分参保者自担医疗费用的保障,就既能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实现商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是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医疗保险业务的要求。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主要存在规模小、覆盖率低、发展慢、盈利能力差等问题。根据统计,虽然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健康险的地位却并未得到较大改观。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不仅没得到显著提高,还一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近两年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尚处发展初期,保费收入不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医疗保险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医疗保险损失发生的频率、数额都十分不稳定,而且统计资料尚不完善,因而保费费率厘定的难度很大,保费的误差可能很大。因而,只有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借力发展,才能逐步改善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尴尬处境。此外,二者的有效衔接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键。基本医疗保险注重公平,但是难以满足参保人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反之,商业医疗保险尽管非常注重效率,但是其高额的保费又会将不少社会成员排除在外,引起社会两极分化。因此,要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多层次满足,应该是在保留社会医疗机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来提供费用最为合理低廉的保险项目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也将为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提供可能。

(二)可行性

1.从二者相互关系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尽管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上,起付线、封顶线以及自付比例的存在,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面上留有空白,为商业医疗保险的介入开拓了空间,商业医疗保险也得以在此空间内充分发挥其补充作用,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

2.从政策取向上,国家政策也为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提供了保障。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这就为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指明了方向。所以,有了国家政策作保证,商业医疗保险将在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中大有可为。

3.从财力支持上,医疗保险也存在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资料统计,2007年以来,尽管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增长迅速,截至2013年就提高了近3倍,但医疗卫生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并未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见,国家有充足的财力来支持医疗卫生事业乃至医疗保险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却较发达国家高,个人负担较重。总之,群众有需求,国家有能力,这就极大地支持了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

三、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思路与主要衔接内容

(一)衔接思路

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是为了给予社会成员更全面、更充分的医疗保障。衔接的目的首先是把未获得社会医疗保障的人群覆盖起来,填补基本医疗保险的“空白”,实现社会成员的全覆盖;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一方面要把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负责的个人自担费用负责起来,另一方面要把基本医疗保险作为除外责任的检查、治疗、服务、用药及病种等项目选择性地保障起来。让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其切入点正在于此。根据衔接点的不同,衔接方法理论上可分为三类:保障群体的衔接、保障费用的衔接、保障项目的衔接。其中,左边部分表示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内的医疗项目,右边部分表示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的项目。第一封顶线即基本医疗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第二封顶线是指商业医疗保险的责任限额。从图中就可以清晰看出,在衔接过程中,商业保险公司应承担责任的是A、B、C三块。区域A与B共同构成对保障费用的衔接。其中,区域A是指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而又低于商业医疗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这是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的重点;B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下,但须由参保者自担的费用,包括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以及一定比例的自付费用。区域C是指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负责的医疗项目费用,由于这部分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不负责,所以也就不存在第一封顶线,这部分将由保险公司以保障项目衔接的形式来承担。值得一提的是,该图并未反映保障群体的衔接,原因将在下文作出说明。

(二)主要衔接内容

1.保障群体的衔接

保障群体的衔接,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向那些还没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成员提供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内容的产品,进而由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成员实现全覆盖。正如前文所述,尽管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尚存1亿群体的“空白”,但覆盖率已达到95%,并有望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覆盖,因而可以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对社会群体在范围上已经实现了比较有效的覆盖,亦或是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已经很好地发挥作用。

2.保障费用的衔接

保障费用的衔接主要是由商业医疗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中参保者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这是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重点。由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设计中含有起付线、自付比例以及封顶线,这使得参保者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部分的医疗费用。保障费用的衔接,就是要在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时,商业医疗保险能对投保人的这部分自担费用进行部分或全部的补偿,从而与基本医疗保险共同对参保人进行保障,减轻其负担,使其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加充实的保障。其衔接的费用主要有三部分: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以下费用或门诊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自付部分或门诊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根据衔接渠道的不同,这种衔接方案又可由两种方式实现:(1)由基本医疗保险机构统一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费用型补充医疗保险。衔接后封顶线以上、原本由参保者承担的高额医疗费用将部分地转嫁给商业保险公司。这实际上是基本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分出给商业保险公司。其优点在于不仅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保障,而且由社保机构统一办理投保,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争取到更加低廉的保险费用。此外,由社保机构直接对其参保人群进行投保,也突破了商业医疗保险中非健康体、次健康体不予承保的限制。(2)由商业保险公司直接向社会群体提供商业医疗保险。这种衔接方式所提供的险种可以是费用型,即对被保险人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也可以是津贴型,即一定条件下,由保险人承担按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义务。由商业保险直接向消费者提品的优点在于以消费者个人为单位,险种的设计比较灵活,能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出不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保障项目的衔接

保障项目的衔接,是指基本医疗保险除外的大部分检查、服务、药品等项目由商业医疗保险推出相应险种予以负责。如与癌症相关的许多用药都属于自费用药,无法得到基本医疗保障,而且这类药品价格高昂,若完全由患者自己来解决,无疑将使其背上沉重的负担。倘若患者将承担这些项目费用的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公司,使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由商业医疗保险予以弥补,就能实现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互补。满足此类需求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既可以是费用型险种,也可以是津贴型险种。目前,费用型的险种还比较少,如中意人寿的一款“乐温馨”,能够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以外的自费药按80%的比例进行报销;当前市场上,能对保障项目提供衔接的保险产品以津贴型居多,如国寿重大疾病保险、平安康乐保险等,前者能针对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进行保险金的给付,后者则是一款针对癌症的给付型保险,二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一些医药服务不予报销的问题。

四、加快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产品创新

当前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上保险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重合,不仅无法有效提供保障,而且导致自身产品的需求不足。所以保险公司应尽快理清基本医疗保险的边界,加快开发新险种,致力于解决起付线以下及封顶线内个人自付额部分、超出封顶线部分金额、超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及医疗项目的保障。

(二)加强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的合作

医疗保险的运作涉及患者、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利益关系较为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保险公司不易防范患者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患者与医院勾结,开虚假药方、倒签单等情况屡见不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保险公司目前只能通过规定赔付比例、责任限额等方法控制风险,但这又可能降低保障水平,反而使商业医疗保险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对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规定医疗服务定点机构等方式与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利用“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提升对客户的吸引力,加强自身竞争力。

(三)加大对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财政支出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5

关键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居民消费

一、探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意义

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里,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偏低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收入差距增大,医疗、教育、住房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进而导致内需不旺,消费低迷。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经济环境,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结合实证分析,探究社会保险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并试图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是个人积累制与现收现付制结合衍生出的“统账”模式,即社保基金的筹集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给付时从上述两个账户中按比例分配,用于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从个人角度来看,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轻时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以备退休后消费使用,从而实现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看,养老保险则是将当期的产出在劳动者和退休者间进行再分配。

(二)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具有现收现付制的特点,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是一种短期的,经常性的消费支出。朱铭来(2012)等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合,商业健康保险四个模型,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邹红(2013)等通过研究2002-20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得出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降低2.58%;而医疗保险缴费率增加1%,消费将增加2.1%。的结论[2]。

(三)本文的研究角度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从个体和家庭参保率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效用尚存在争议,医疗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则得到广泛认可。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具有跨期替代性,需要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等对消费的影响,且我国部分累积制的养老保险作用机制更为复杂,而医疗保险则更像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非储蓄,其抵御风险的作用一目了然,并且基本上当期就可以体现其效用。因此,本文将对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进行分项关注,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数据,从财政性保障支出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究城镇居民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通过使用stata1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考察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人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这三者的关系。借鉴朱铭来等构建的模型[1],选择各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我们用各省市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代表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力度和医疗保险力度。考虑到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相关关系,我们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各省市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抚养比在统计年鉴中无法进行城镇和农村的区分,因此在此处我们直接使用各省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进行回归。

(二)实证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代表了整个总体,各省市区的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不可观测的特质性因素基本可以假设是固定不变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应该比较合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量,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基本医疗保险人均支出增长量这三者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00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71元。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支出每增加10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会增加27元,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每增加100元则会引起人均消费增加18元。这说明,社保基金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确实具有拉动作用,其中养老保险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当期可支配收入相比,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的转移性支出由于规定了其用途,二者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均受到了限制,这部分支出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为更大程度上发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推动作用,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5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口数量庞大,未来他们将成为“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中需要赡养的老年人,意味着更高的老年抚养比。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力度,可以减轻目前这部分中年人群的养老储蓄存款压力,拉动居民消费,同时减轻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减少登记报销手续,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保险的跨地域使用。现收现付制的医疗保险虽然可以当期显现其正效应,对消费的推动作用却不及跨期的养老保险,这与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县域使用等原因有关。从本质上说,这两个因素直接限制了医疗保险这项转移性支出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其无法最大范围的发挥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综述所述,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从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雨晨 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社会医疗保险作用范文6

为了加快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进程,相关的负责人应该看到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不完善和不合理问题,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计划和方案,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只有从根本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改善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才能保证城乡医疗保险的待遇公平,城乡发展的统筹兼顾。本文就从当前城乡居民的发展情况出发,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问题和工作方法做几点总结。

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是城乡一体化的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三个主要的模块。当前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有很多不平衡的地方,城镇居民享受的医疗水平要优于农村居民,这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中的大问题,应该受到相关医疗机构的重视。医疗保险涉及到多个办理单位,是国家为城镇与农村居民提供的一种服务保障,关系到很多民生问题和安全事宜。所以医疗保险也面临着一定的道德风险与资金安全问题。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医疗保险发展模式,才能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的发展。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对医疗保险只停留在概念阶段,有些居民不理解医疗保险的作用,不会合理的去使用。当出现问题时,有的居民还会产生抱怨的情绪,认为政府工作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系统没有保障。基于这样的问题,国家应该经常组织医疗保险知识讲座,聘请专家和学者到讲座中进行演讲和教育,为人们讲解医疗保险的作用。通过这种宣讲活动,居民能更加了解缴纳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并且积极面对各种缴纳医疗保险的事宜,全民共同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也能各尽其职,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已经逐渐向“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靠近,很多医疗机构的器械和设备也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就会导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产生一系列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当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和实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为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的医疗机构要看到当前的医疗保险发展问题,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才能从本质上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需求,为居民提供有效的医疗保险服务。首先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待遇问题。在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基金中,根据参保人情况的不同,待遇也不一样。参保的人员越多,医疗保险基金要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小。为了保证城乡居民的医疗合理和公平,医疗机构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有效的统筹分类,从本质上提高人民的待遇,提供更合理的医疗保险服务。其次是城乡医保的缴费标准与补偿率存在一定的偏差。城镇居民的缴费标准与补偿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缴费标准,这是由于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也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