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的艺术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1
―、语言准备,注重科学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要领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
数学教师教学的语言不准确,不符合科学性常见现象有:
用日常用语代替专门术语。如讲分式的约分时,常说:“约去上面和下面的公因式。”这句话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误:
以省略的方式代替完整的语言,遗漏命题的前提条件。如说“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忽略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条件,导致学生解题时常因此出错。类似的错例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数学教学语言准确,符合科学性,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应注意克服上述几种不良现象。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词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消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都能较深刻的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语言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的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究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么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好,你的第一行是对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的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的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忘了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在“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更能深刻的理解知识,如:不等式组x>a且x>b(a>b)的解是x>a。初学者只是死记“同大取大”这一法则,对其实质则似懂非懂。善教者举例说:“教室门框要能让全班同学不低头而通过,那么门框的高度必须一一”学生立即会接着说,“比个头最高的同学还要高”,一点隔膜感也没有。
但不要片刻的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乳汁。
五、语言幽默,增大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感到有趣可笑,意味深长,启迪心智。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的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学生笑声]。”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了“作已知直线段a、b、c、d的第四比例项”的内容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已知线段a、b、c的数字很大,求做第四比例项的作业题。讲评课上,一位学生提出问题,他懂得如何做图,却因已知线段数字太大,在那小小的作业本上“画不下”而不知所措。面对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局面,这位教师给了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答复,指着悬挂的墙上的中国地图说:“请看,咱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面积达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但却能够把她描绘在这样大的一张纸上!你想这是为什么?”那位学生恍然大悟,会心的笑了,激动地说:“啊,老师,我知道了!”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的多吧!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2
数学作为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问题的科目,一直是学生、家长和老师较多关注的领域。初中生正好处于小学阶段打基础与高中阶段深入强化的衔接处,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理念的形成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不恰当的教学和引导往往会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
回顾以往大量的数学教学经验与教训,不难发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公式定理再辅之以习题练习,讲解也仅仅限于结果的由来,并不注重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甚至有些教师难当重任,具体表现在对自己任教的学科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或不求甚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和解题的范畴,不能融会贯通数学的灵活性,如果自身学科掌握不够扎实,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也就难以深入。“新课改”展开之后,新的教育理念也在不?喾⒄购屯晟啤J?学学习的课程要求建立起均衡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习数学的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勤于探究,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刻板教学观念,反对教条化以及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从而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注入活力。
二、教学价值:培养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1.透察本质,化繁为简
数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条速成和平坦的路途,很多人对其“敬而远之”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数学学习的方法,没有在好的方法上得以足够的训练,所以造成了数学很复杂、很难学的刻板印象。
其实不然,数学的本质是简洁的,它更反映出世界的一般性特征和根本性规律,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数学规律中让人着迷的思维。数字与图形、方程与图像作为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对象,其本质是相通的,所以可以相互转化。数与形密不可分,汇聚交融,构成了数学世界的统一整体。从小学开始对数的掌握,到引入简单图形,再到图形的变化,然后到初中强调数形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他们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于数与形是结合的过程,让他们深刻体会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解题和思考需要用到这种思维。但凡他们掌握了将几何图形变化为数学公式,或者数字逻辑变为图像逻辑的能力,解题时便会豁然开朗,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严谨求实,生动活泼
数学是严谨的,教学也应当是严谨的。数学将抽象思维进行发散和应用,贯彻到物理、化学等其他科目,体现在工程技术等实际应用上,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才为真理。数形结合能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转化为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或者将几何图形变化为数字符号和方程等式,如果其中不加以严谨的推导,因果逻辑衔接不上就会使得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与化归都不能进行下去,从而使得整个推导走向失败。所以数形结合的过程必定是严谨的,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和教师严谨的态度和思维方法。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兴趣 数学思维
前言: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学习兴趣和思考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教育的高效性,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仅了解了解题的方法,也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小学生的数学教学特点探析
1.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对什么都好奇,好问。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独生子女占据了大多数比例,父母每天都在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很少过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这种生活背景成长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很强,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对待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对新鲜事物抱有积极的态度,接受新知识很快,但是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也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如果只对一种事物长时间关注,最终可能会失去兴趣再也不过问。由此可见,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可塑性都比较强,学习东西很快,只要在正确的指导下,就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1]。
2.小学数学特点
小学数学教育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无论是以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初高中数理化的教育,都要以小学数学为基础。在以前的旧观念来看,数学是一种计算的工具,一种数字,一种测量。从小学数学本身的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是一种思维化的教学,它不仅学习的是一种数学文化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2]。
二、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1.培养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校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吸引住学生眼球,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数学探究的渴望,兴趣是学习思维最好的催化剂,它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产生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施:
1.1将数学教育形象化。可以根据小学生思维想法的特征,将问题化难为易,利用具有形象性的语言和图片,吸引孩子的目光,例如将数学跟语文中的成语结合起来或者利用生动的动物图片,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1.2将数学教育主动化。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例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将梯形怎么剪可以剪到最多的三角形”,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
1.3将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字源于生活,应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世界,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要很好地应用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来解决教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的具体化,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容易理解。
1.4将数学教育多彩化。枯燥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渐渐地学会单一性思考问题,毁灭了原有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多变地提问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使用的方法有辩论法,反问法等等。还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仪器,如:照相机和投影仪等等,此外,才可以通过跟小朋友们玩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如:丢手绢,数字猜谜,找朋友等等。
2.启发数学教育思维
小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从事各项工作中重要的能力,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开拓新知识,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兴趣是数学教育思维第一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利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面的求知欲。如果说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教师就是祖国大花园里面任劳任怨的园丁,只有勤劳的除草和浇水才能保证花朵健康的成长。教师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学习挖掘教学课材,利用材料,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可以积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算题,解题的方法,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及自身的摸索,发现新知识和新规律,从而持之以恒的保持习惯,养成严于律己,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3]。
总结:在校小学生教育中,培养数学兴趣和启发数学思维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灵活的讲课手法,更新数学教学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个性发展空间中,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们能在轻松、自觉、有趣的课堂氛围中爱上学数学。本文分析了数学兴趣及数学思维对小学生课堂中的意义,希望能对以后的小学生数学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才.简析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J].学周刊,2013,07:51.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4
【关键词】艺术 艺术教育 艺术实践 审美观念
艺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艺术教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艺术教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艺术教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艺术教育对非专业学生在品德、审美、思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艺术素质培养在非艺术类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需要艺术教育,非艺术类学院更需要加强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思维能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1.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在艺术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对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分工,左脑以语言、计算、逻辑等功能为主,右脑以记忆、形象、情感等功能为主,左右脑既分工不同,又互相调节,互相辅助,偏重任何一方,智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只有全面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增进智商的目的。
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地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
4.艺术教育具有强大的实践性
艺术教育还具有强大的实践性,使学生不再是"书本到文章"的学习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创意付诸实践,实践获得创新"。想学舞蹈就必须自己运用四肢跟头脑,想学绘画就必须拿起画笔实实在在地在纸上勾勒;想学雕塑就必须拿起刻刀雕凿石头;想学乐器就必须动手动口驾驭音符......任何一门艺术的掌握都离不开亲身的实践。没有实践艺术教育也很难在大学生中起到提高艺术修,没有实践学生也体会不带艺术带来的快乐!
二、提高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具有艺术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艺术已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
作为当代非艺术专业学生来讲,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专业以外的专业水准有更高层次的提高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作为教师的我给学生一个建议: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加强专业以外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进而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
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
在学习中有必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
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能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每个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多读书、多实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锻炼对生活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表现技巧,提高艺术修为。
三、结语
艺术素质教育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不论是出于什么状态的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找回丢掉的另一半,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让更多的 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这种多元综合性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它将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左义林.论艺术教育的延伸性.甘肃高师学报.2003,1.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5
一、播放歌曲导入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由此可见,音乐的作用之大。当然,这并不是随便的“拿来主义”,而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选择与之有内在联系,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作品。如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播放的是歌曲《父亲》,让学生们感受到父子亲情,沉浸于感动之中;《春》一课,我采用欢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使用这种导入法,能让学生乐在其中,情感得到熏陶。
二、叙述故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学习华罗庚《统筹方法》,可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导入;讲《甜甜的泥土》时,我就先给学生讲了唐山大地震中母亲用自己的鲜血维持孩子的生命的故事,学生听了以后感触很深,我再因势利导地转入课文的学习,要求他们找出使自己感动的细节。
三、激发想象导入
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时,可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夏天的夜晚,面对繁星闪耀的天空,人们往往会产生许许多多美好的遐想。同学们面对星空有过怎样美好的想象呢?”让几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定会“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叶圣陶)。
四、情感铺垫导入
我在讲解季羡林的《曲径通幽》时,先声情并茂地把“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读给学生听。这是“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对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学生听了以后对作者有了深入的了解,具体讲课文时学生理解就轻松多了。
五、优美图片导入
我在讲解文言文《三峡》时,用投影仪将几张三峡彩色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又指着其中的一幅三峡的照片说:“大家看这一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流穿过,可真是山高峡窄,水深流急,好一派‘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的壮丽景观,好一幅优美雄奇的山水画卷。读一读《三峡》,可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美的享受。”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六、积累展示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句、故事、成语等,在课堂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积累。营造一种竞赛的氛围,可以分小组比,也可个人比,形式多样化。如我在讲《多一些宽容》时,事先让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查找有关宽容的名句、故事等资料,在课堂上一比高下。讲《鸟》专题时,让他们找古诗词中有关鸟的诗句、文章。积累展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
七、激情导语导入
如在教学《望岳》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浏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多少历代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曾说,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那壮美雄奇的风光。今天我们请杜甫为向导,随他一起攀登浏览巍峨壮观的泰山吧!”这段导语饱含感情,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为上好课做了有力的铺垫。
八、直接设疑导入
医学的艺术性范文6
关键词:学术同行评议;委托理论;利益冲突;评审管理机构;评议专家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4-0133-08
学术同行评议是一种涉及价值判断的评价活动,更具体来说,是对某项学术工作(如学术论文、著作、申请项目等)的水平或重要性的鉴定。承担此评价工作的主体是学术共同体内部从事相同或近似该领域的专家。换言之,学者某项学术工作水平的裁定并不能由自己完成,它需要依赖于学术共同体内部其他同行专家们。按照普拉特(David Platt)和泽克豪瑟(Richard Zeckhauser)的观点,“只要一个人依赖另一个人的行动,那么委托一关系便产生了,采取行动的一方即人,受影响的一方即委托人。”这表明,大学学术同行评议活动中也存在着一种“委托关系”。即某一学术共同体或被评议人,委托适当的同行专家作为人对某一学术工作的水平或重要性作出科学、公正的评议。鉴于此,对委托理论及其在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中的体现进行阐释与分析,或许能对我们理解学术同行评议机制及其利益冲突的产生有所启迪,为我们治理与规避大学学术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一种重要的分析思路。
一、关于委托理论的内涵
所谓委托理论,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用来解释和处理各种委托一关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使其利益关系得以协调,以促进委代双方利益增进的理论。”它是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理论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它的出现是随着人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
早在亚当·斯密时代,这位西方经济学界前辈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开始研究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为他人尽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然而,从西方企业的发展史来看,这时期的企业组织形式仍然是以个人独资或合伙的方式为主。与此相适应的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基本上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现象。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公司制出现并在其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公司的规模和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张,最终导致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时代的到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贝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对此进行了考察,并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一书中认为,在当时的股份公司中,“大多数管理者不再是主要的所有者,说得更确切些,没有主要的所有者,管理在很大程序上是脱离所有权而存在的。”此后,西方的众多学者开始探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问题,并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委托理论,如20世纪60年代末的威尔逊(Wilson)、70年代的莫里斯(Mirrlees)以及80年代的格罗斯曼(Grossman)等。
委托理论认为,企业中的所有人员都是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人存在机会主义的倾向,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因个人私利而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归结起来,委托方与方因目标上的不一致、责任上的不对等、信息上的不对称等诸多原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的产生,主要体现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个方面。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处理委托问题的必要手段。大部分学者认为,提高约束成本、重视非正式的软约束力量、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是重要的途径与措施。
总之,委托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它是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有效地处理好委托关系,可以为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倘若打破企业组织的视域,从整个大范围的社会组织而言,社会上许多甚至是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着委托关系。因为,社会组织越是精密化、规模化、专业化,就越需要实行分工合作,而分工合作中必然存在一方委托、另一方的关系问题。因此,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形成,委托理论也逐渐应用于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
二、大学学术同行评议的委托关系结构
关于委托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委托人授权人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相应活动、处理有关事物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人之间的权能与收益分享关系。”体现在同行评议活动中,就是被议人或评审管理机构委托同行评议专家他们行使评议的权利,并由此形成委托关系。
(一)嵌套式的委托关系结构
大学的学术同行评议中,涉及被议者、评审管理机构和同行评议专家三类人,并且这三类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制衡与约束。根据委托理论,笔者以为,大学学术同行评议形成了一种嵌套式的委托关系结构(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