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建筑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建筑法

新建筑法范文1

在市里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启动的动员大会以后,我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紧紧抓住学习提高、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完善机关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学习实践活动。下面我谈谈第一阶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是人类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学习、理论武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的方向,只有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如从去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市建筑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程量缩减、资金链断裂、拖欠工程款现象日趋严重,在这种逆境中,我们的施工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危化危,以危求机,保持了建筑业各项工作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相比,思想还需要进一步解放,科学发展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眼界、胸襟、思路还需要进一步开阔。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要脚踏实地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统领和驾驭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把科学发展观联系到实际应用到我们工作中

新建筑法范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归纳是方法。该方法一般是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个别现象所蕴含的的规律,上升为一般的设计创新方法。个别的、不同的建筑设计往往具备了某些共同特点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一般的建筑设计。如我国的对正脊两端的木构架建筑设计,经过千年建筑设计总结,发展为后期的龙吻设计形象。第二,演绎式方法。演绎式方法是由共同的建筑设计方式具体到个体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如哥特建筑必须按照教堂建筑的结构限制来进行设计,窗洞要小,外窄内宽。第三,归纳-演绎式方法。该创新方法被称作立假说式方法,调归纳式以及演绎式方法相互融合作用的逻辑思维类方法,也是研究新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法。如柏林国会大厦的设计,既接受了历史主义风格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因地制宜,为满足采光、通风、节能等要求而设计出新的玻璃采光穹顶的建筑形式。

(二)非逻辑思维类建设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联想式方法。该法是通过人对不同事物间的相似特点进行类比,并且将这种相似迁移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过程。如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就是来源于建筑师对海面的联想,通过联想对比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形式。第二,灵感式方法。灵感式方法主要是建筑师们在经过长期的建筑素材积累以后,经过某些事触发突然顿悟提出新的建筑设计形式或方法。如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的佛塔形象。第三,逆向思维式方法。所谓逆向思维式方法,是同一般建筑设计定式相反而提出的合理的建筑设计创新效果的非逻辑思维类方法。如巴黎庞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形体艺术设计,一反传统的建筑设计定式,其将建筑内部的所有结构、设备、交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挂满了各种样式和风格的管道,富有独特的建筑魅力。

二、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环境类创新方法

第一,自然环境式方法。建筑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其建筑形态、功能和风格受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如南方建筑和北方建筑从风格、功能和形态上都大相径庭,主要是当地的自然气候的迥异造成的。南方建筑显得轻巧通透、朴实自然,功能上注重遮阳、通风、防湿,而北方建筑则多注重采光、保暖,以平房、四合院等建筑为代表,外观显得大气磅礴。故而建筑创新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因地制宜。第二,建筑环境式方法。建筑有时候不仅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要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系诶套,我们需要将单个的建筑设计创新置放于整个建筑群落的风格环境去思考,学会与当地建筑群风格像融合,不能冲突。

(二)意象类创新方法

第一,形象式方法。该创新方法一般指的是通过创新建筑的外部形象来突出建筑的风格和理念。关于建筑形象的创新,主要有建筑形象的变异,建筑形象的组合以及建筑形象的还原。建筑形象的变异主要是早期建筑设计师为了在建筑中融合自己的某些理念而发生的,如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现的红屋;建筑形象的组合主要是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新的建筑群落,如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的建筑群落概念;建筑形象的还原,现代主义的发展推动者人类生活的革命。传统的构图经过简化、抽象使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建筑形象的表现手段,相对于日益繁复的建筑形式,这种简化、还原的建筑形象创新方法也会带来良好的效果。第二,空间式方法。空间式方法一般涉及的是以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作为主要方面的创新方法。建筑内部空降创新包括单一空间创新和多空间创新。单一空间创新包括尺度与体量、形状与比例、围透关系、分隔处理上的创新处理。多空间创新则包括空间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节奏以及衔接与过度。第三,功能式方法。随着人们的建筑理念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的功能主义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设计师可以在揣摩建筑应具备的功能基础上进行功能建筑创新,指导对建筑设备内容、各房间构成的设计。

(三)科技类创新方法

第一,结构技术式方法。该法是指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结构技术,以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其是建筑设计实现突破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如“大跨结构技术”、“高层和超高层结构技术”。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悬挂体系的结构创新。第二,材料技术式方法。材料技术式方法一般指的是设计师利用建筑科技的相关材料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的方法。建筑设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是不同的,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以及与材料性能相符合的空间形式和表达,如古代的树木材料;现代的石头、水泥、玻璃以及合成建材,都可以用于实现设计创新。第三,设备式技术方法。该法一般指的是利用建筑技术的相关设备技术的革新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建筑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其它设备,如采暖设备、通风设备、采光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创新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三、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一)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仿生学式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创新主要从形式、结构和功能三大方面进行建筑创新。形式仿生建筑创新主要是设计师将某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引入建筑设计的创新,如弗兰克.盖里在日本设计的鲤鱼形的鱼味餐馆。结构仿生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内部受力结构原理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如薄壳建筑结构的原理就是借鉴了蛋壳的受力原理。功能仿生法主要是设计师将动植物的某些生命功能原理引入到了建筑设计中,如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其螺旋式的外形建筑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海绵的运动机理。第二,生态学式方法。生态学式创新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态环境法、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向的创新途径。在结合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如英国威尔斯国家植物园大型玻璃温室,设计师们将温室设计的非常环保,最大限度的透明,阴影范围最低,游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内部环境。在引用生态技术法的建筑设计创新上,建筑设计创新可以在利用声、光、电的技术基础上,引进生态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创新。

(二)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第一,心理学式方法。心理学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在基于心理空间的建筑设计创新上,主要更多地是考虑许多心理学原理,如一个竖向的平面或者墙,能够满足人类固有的自我防御倾向,其中顶界面心理空间设计是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方法。在综合运用心里空间设计方法上,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人的心理需求,综合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建筑心理空间设计。第二,社会学式方法。社会学式方法更多地是考虑了人文社会元素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如民族元素,不同的民族的建筑设计时会考虑大量的民族元素,如傣族的竹楼建筑设计,穆斯林的清真寺建筑设计,欧洲北方民族强调建筑的军事防御性要好等;历史传统元素也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如西方建筑设计或多或少带有宗教元素,东方建筑追求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1] 贾兆平. 浅谈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J]. 今日科苑. 2010(02)

新建筑法范文3

【关键词】节能技术;能源效率;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75-01

建筑技术在最近几十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照明、空调、采暖技术的进步则进一步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屋面及墙体料,窗的气密性也相对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建筑单位面积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3~5倍。所以,对建筑节能新技术进行充分利用,通过自然资源对室内热环境进行改善,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

一、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

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

三、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1.外墙;2.门窗;3.屋顶。这三部分的节能技术是各国建筑界都非常关注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四、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办公楼在建筑围护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建筑内部采用通透式夹层,以便于自然通风;通过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进风,建筑物正面顶部墙上的格子窗排风,形成贯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办公楼使用的是高效能冷热锅炉和常规锅炉,两种锅炉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交替使用。通过埋置于地板内的采暖和制冷管道系统调节室温。该建筑还采用了地板下输入冷水通过散热器制冷的技术,通过在车库下面的深井用水泵从地下抽取冷水进入散热器,再由建筑物旁的另一回水井回灌。为了减少人工照明,办公楼采用了全方位组合型采光、照明系统,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每一单元都有日光,使用者和管理者通过检测器对系统遥控;在100座的演讲大厅,设置有两种形式的照明系统,允许有0%~100%的亮度,采用节能型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使每个观众都能享有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适宜的温度。

五、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建筑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构成要素;创新方法

1建筑设计特征

①建筑是为人们创建最宜创业和生活的空间,其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②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多个领域;③建筑设计为从思维中的内容到客观实在的事物搭建了平台,设计师通过各种设计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将建筑本身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统一于建筑本身。建筑设计坚持经济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原则,对建筑设计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组合[1]。

2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

2.1建筑功能

建筑设计师将思维中抽象的内容表现为具体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建筑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需要将建筑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建筑本身最主要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人们希望能通过建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自身审美习惯,丰富其精神生活。例如,园林是一类重要的建筑,设计师需要考虑园林的各种价值之间的协调,使园林更好地实现其建筑功能。建筑师在考虑建筑功能时,还需要仔细分析在一定年限内建筑的各种性能性,保证建筑稳定地发挥建筑功能[2]。

2.2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从某种层次上是建筑设计的具体实施,采用何种的方法来完成预想的建筑设计。建筑技术涉及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选用恰当的建筑技术。建筑技术的选择属于建筑设计的考虑范畴,建造房屋的手法也将影响建筑艺术形象的选择。建筑技术也受限于经济合理性,需要在预想的工程预算中选择建筑技术。

2.3建筑艺术形象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建筑的审美特征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艺术形象的塑造实现群体造型和单体造型的统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保持协调,光影的变化与材料的质感和色感保持一致。建筑艺术形象在本质上属于人在主观上对于建筑的印象,尽可能在空间组合、材料选择、光影的变化上满足人的审美习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保持舒适适用,实现宜居的根本目的。

2.4经济合理性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形象的选择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但是为了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双赢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但是建筑设计不能盲目追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而影响设计效果,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偷工减料的行为应该坚决避免。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3]。

3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3.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1)现代建筑设计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将建筑各个部分与建筑整体相关连接,从整体建筑和部分建筑出发。整体性原则有利于凸显建筑艺术形象,有利于建筑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整体性不代表不注重细节,相反整体性实现的有效方式就是注意细节。(2)综合性设计原则有利于将建筑设计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有利于挖掘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综合性设计原则是将建筑作为一个综合系统来实现,从每个简单要素出发,然后反馈给综合系统,最终再落实到各个简单要素,有利于设计更加贴近现实,避免与现实的脱节。

3.2有序设计原则

现代建筑设计分为多个层级,层次越低相对的结合性就越强。为了保证建筑各层级之间紧密结合,坚持有序设计原则,合理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排列,进行功能分区,避免某个功能区过度依赖上层系统,破坏各个层级之间的合理联系。

4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趋势

4.1回归自然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日益凸显,人们希望建筑设计更加具有田园气息。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流派强调在住宅中创造田园气氛和天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选用。建筑设计坚持回归自然也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回归自然化有利于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但是在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应坚持内涵与形式的统一,避免流于形式;在材料选用和色彩组合上应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设计原则,注重建筑设计细节,实现有层次地有序设计。

4.2整体艺术化

艺术应坚持整体性设计原则,对空间、形体、色彩和虚实关系进行整体把握,有利于建筑整体凸显艺术气息,强调整体统一有利于空间组合更加合理,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筑的整体美。在建筑设计时凸显设计主题,将建筑中各个要素实现整合,最大化将建筑功能合理化;建筑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坚持艺术和技术相结合,整体艺术化也能给人主观上的审美享受。

4.3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为建筑本身增加了科技含量,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舒适使用的居住环境;利用科技手段,能够更好表现建筑本身的声、光、色,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加强对建筑设计的认同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坚持科学技术为建筑服务的原则,避免无用设计导致资源和空间的浪费。现代化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高度现代化应与个性化保持一致。

4.4高度民族化

建筑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强,需要坚持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立足传统文化,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唤起民族文化归属感,有利于建筑设计实现创新。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传统文化结合社会现实,有利于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为建筑设计增加了创新点。

5结束语

建筑设计创新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实际,对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顺应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趋势,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挖掘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使建筑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

作者:丁峰 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俞桂良.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应用的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0,(10):40-42.

新建筑法范文5

关键词:国内住宅;建筑设计;新思路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

一?空间复合性的应用

在普通住宅中,室内功能空间通常被划分成三类: 一是家庭成员公共活动空间; 二是家庭成员个人活动空间; 三是家庭成员的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征和特定的要求进行布置,即要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这样生活就有规律,互不干扰。但在小户型城市青年住宅中,由于套内建筑面积小,家庭人口少,在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等方面的要求较弱,反而更强调空间的复合,在单身户型中,起居室、餐厅、卧室和书房往往被设置在同一空间中,空间的功能可谓高度复合。

1.阳台单元的多功能化

阳台的用途本来是给住户提供一个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度户外活动的地方。但是目前城市居民几乎都把阳台封闭起来;相当多的家庭拆除了阳台的窗下墙,扩展成为室内空间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反映出人们希望增加居住面积、保障安全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阳台缺乏必要的独立功能,其原始功能不具有太大吸引力和实用性如果对阳台作适当的改进,使之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那么住宅的居住环境会更好。此外,阳台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若加大阳台的进深,使之能放下必要的家具,则阳台可成为良好的休息区域。

2.创造新的生活空间

例如将阳台与浴室、卫生间结合在一起,其内种绿色植物,阳台作为卫生间和浴室之间的联系通道,浴后可以进行阳光浴或乘凉使阳台成为提高生活标准的重要空间组成部分。

3.利用技术提高小空间的舒适性

购买者买的是建筑的内部空间,而不是仅仅平面,小户型住宅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好空间,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

4.模糊功能区域

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者连接,不做明确的限定。如许多小户型都是起居与餐厅合二为一,或者将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虽然从独立性上有欠缺,但往往可以获得更加开敞的空间感。

5.减少固定构件

以轻质材料、透光材料或多用家具等活动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场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的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如日本的小户型的客厅可以作为餐厅,而且他们的墙面是活动的,甚至在客人较多的情况下将卧室融入到客厅中来。

6.改变构件形式

比如现在许多楼盘设计了飘窗台 ,由于窗未落地,不计建筑面积,但室内空间却有所扩大,40CM的窗台可以小坐,可以摆放陈设,也可以通过家具调整为梳妆台或写字台,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有一些飘窗还可以设计成转角的形式,扩大了景观视线 ,改善了日照与通风条件; 此外结构形式也从传统的方梁方柱,改变成为异型柱体系,室内空间干净完整,没有凸角或起伏,使得家具陈设更为有利,提高了布置家具的方便性。

7.利用空间角落

对某些设备角落或空间富余处加以利用;成为储存与收纳的空间,如洗手台盆下设置储物柜,走廊设置吊柜 ,管井与墙体之间增加储物搁板等,都是一些化消极空间为积极的方法。其他一些如采用间接明快的装修手法,清淡的材质与镜面玻璃等有利视觉延伸的材料,也是一些扩大空间感的装饰方法。

二?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1.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2.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

3.个性化的功能空间设计

在这种消费需求的指引下,强调个性化界面的“SOLO”户型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了起来。小户型由于面积指标的限制多设计为小面宽,大进深,因此尽量缩小交通面积,增大实际使用面积SOLO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SOLO空间的另一个特点是: 卧室与客厅没有明显的划分,客厅可有可无,甚至可以没有卧室,所有的生活空间设定全部来源于居住着本身的意愿。在时尚青年的心目中,家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变换居住方式的小窝。市场上小尺寸家具和折叠家具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这种常变常新的消费心理。所以如何使设计更加合理舒适,功能设置更加人性化是在设计中应当深入考虑的问题。

4.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单靠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主要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总之纵观整个人类建筑历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建筑形式、结构也在跟着改变,建筑带给人们的物质享受和心理感受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时代在改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进程中,不变的是人类对安全与舒适的永恒需求。

参考文献:

新建筑法范文6

一、建筑行业改革和发展

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相当大;建筑业是最富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在当前我国面临突出的“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稳定起着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建筑市场中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依然存在,规避招标、恶意压价、拖欠工程款问题仍然存在;2、建筑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更看重规模、产值,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等等。

二、建筑行业现有法制和市场秩序分析

现实的招投标过程中,双方均存在大量不规范行为,但客观地说,在一个不均衡、买方强势明显的市场环境下,业主方面对更少的约束,会充分利用投标方的市场弱势地位。施工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与生存压力下,往往委曲求全、曲意迎奉招标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垫资”或签订“阴阳合同”,在中标价格基础上,再接受价格方面若干百分点的挤压。

目前信用体系的建设进程依然缓慢,建设系统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信用缺失现象在市场双方都存在,但同样客观地说,在一个买方强势的市场环境下,更多地发生在业主方,不良业主往往利用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手段侵害乙方的权益。一旦施工企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则要冒被业主方视作“刁民”,在特定区域、特定行业领域从此失去市场参与机会的风险。这是建设市场尽管纠纷颇多,而较少诉求法律追索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局。数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加快建设“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证的诚信体系”,从目前情况看成效甚微。要害在于我们的法律环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得“以道德为支撑”、“以财产权利为基础”显得苍白无力,而深层原因又往往是由于司法、执法过程中“投鼠忌器”。

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

从1989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部分配套规章文件相继颁布施行,初步构建了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有法可依的局面正在形成。

从2001年以来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行政许可法》以及《注册(公用设备、电气、化工、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关于建造师专业划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的内容(略)分析看,近几年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变化有:(1)从重企业资质管理、轻个人资质管理转向两个并重的管理;(2)更加科学地设置企业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注册体系,如建筑企业和执业人员资格的行政审批项目基本上都具有法律依据;(3)资质的审批从以政府审批为主转向由有关部门、地方、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和相应的企业代表进行审批,政府核准,即更加注重专家审批。资质管理的这些变化提高了资质评审的合理性,更加规范了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壁垒,但同时也对建筑企业的执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