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1
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业务招案管理意识不强。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医院档案工作中的人员专业以及所从事的工作不符,对医疗档案的知识了解不深,也没有深人的认识档案信息。
2.对医疗业务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在医院的管理中,关于医院发展的各类红头文件收集较多,而对其他方面的档案信息收集不够全面,例如医疗活动中各类资料、学术活动中的各类报告文件,不同类型的论文以及科研课题等。一些医院人员对此类文件资料不够重视,认为其不需要归档,而当这部分相关人员不在此岗位时,相关的资料也会随之丢失,致使医院中的档案资料不够齐全,无法将历史真实的反映出来。
3.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意^只。档案工作效益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许多档案工作者将档案工作视为对文件的管理,没有深入了解档案工作的内容、任务以及性质,对档案事业发展社会化、系统化以及专业化的特点没有加深了解,认为单纯的做好立卷、归档、鉴定以及保管工作就可以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况,往往无法有效捕捉,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对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进行开创。
4.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中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的同时,随之出现了电子文档,从载体形式、归档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来源都与纸质文件存在较大区别。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电子文档属于最后一个文本,在草稿以及印稿上不存在差别,也不存在正比与副本的差别,文件与裆案之间界限也较不清晰。使用者可以借助机器,对电子文档进行复制。档案是由文件发展而来这一概念较难理解。而现阶段,档案界所研究的新课题就是如何确定电子文化的原始记录性以及凭证,电子文件是否可以当做档案使用,能否具备法律凭证,这些问题决定着电子文件是否能够向档案转化,对档案的本质属性也有了新的诠释。针对此问题,多数档案管理者无法应对。
二、对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对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需加大重视力度。业务购进档案以及业务维修档案是医疗业务档案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对业务购进档案的建立以及整理需要进行重视,在业务档案中,需要真实的反腴业务的需求、论证、验收、运行以及维修情况,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健全以及完善。面对新形势,还需对医疗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新规律进行探索,深入了解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医疗业务档案能够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在医院档案的管理中,需要将业务购进、临床使用以及故障维修与其相融合,充分利用医疗业务档案,对医院的业务质量、运行状态以及检测维修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使医疗业务档案在服务医患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将医疗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领域拓展开。对于医疗业务档案来说,其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借助使用以及记载医疗业务,对业务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维修率以及报废率进行查阅,对维修科室的医疗业务维修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并利用效益分析,对业务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将业务新功能开发出来,使业务的利用价值能够得以提升。
3.对专兼取档案管理员进行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素质。现阶段,兼职档案员队伍发展尚未稳定下来,行政人员也在实施轮岗制,人员更换较为频繁,综合档案室应该对人员调动情况做好深入了解,做好新老员工的定期培训工作,使其的综合素质都能够得以提升。
4.将机构进行完善,对网络加以健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展,档案管理部分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需要聘用兼职人员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档案的移交工作^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2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它以成本性态为基础,确定企业的盈亏临界点,进而分析盈利状况。此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医疗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这就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分析成本、控制成本,完成绩效目标,实现高效管理。
[关键词]
本量利分析;成本性态;盈亏临界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1本量利分析法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1.1本量利分析离不开对成本性态的分析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照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混合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通过对成本性态的分析有利于对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
1.2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定量的品种边际贡献首先用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如有多余,才能形成企业的利润。
1.3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它是指使得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业务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相关公式为: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当企业的实际产销量超过这一临界点时,企业便获得盈利。反之,当实际产销量达不到这一临界点时,企业便发生亏损。
2引入本量利分析法的意义
2.1作为成本管理的一项工具
本量利法要求对成本性态进行分析,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事业单位可以借助这种划分对成本进行管理,区分成本属性,实现成本控制,便于进行成本的分类核算,力争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2.2作为目标管理的一个方法
通过在医疗事业单位中引入本量利分析,可清晰地反映出成本、工作量、收费价格和结余之间的关系、规律,推算出保本工作量,预测一定业务收入下的工作量目标和收支结余,以及确定某一工作量下应达到的业务收入和绩效目标,它为建立单位内部目标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2.3作为对内投资分析的一个手段
事业单位的对内投资包括房屋建筑物的购建、设备的购置等固定资产的增加。通过本量利法可以分析这些投资所带来的收入和成本的变化,进而判断其购置的可行性及带来的边际贡献,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辅助依据。
3医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引入本量利分析
医疗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医院既要突出社会效益的一面,也要强调经济效益和资源增值效益的一面。职工福利要提高、设备要更新、科研要进步、医院要发展,但目前财政补助收入却不到位,所以用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手段,把管理会计的方法运用到相关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使之合理、经济、高效地达到预定绩效目标,实现整体最优化。同时,大部分医疗事业单位在经济效益分析中,更偏重于量,即业务量或业务收入方面,而忽于成本性态分析,对于超过预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仍计提折旧,保洁费用、零星维修费等应计入核算单元的费用都没有计入核算单元的成本,这样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成本,也没法区分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也就不能准确计算出保本业务量,同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相关绩效目标也就不能实现。
4本量利分析法在医疗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探索
4.1医疗事业单位中的“本、量、利”
医疗事业单位的经营服务有它自身固有的规律性。医疗事业单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于医院来说,收入来源主要有: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工作量有门诊和住院两个部分,门诊工作量是以门诊人次来反映的,住院工作量是以住院人次或住院病人实际占用总床数来反映的。对于其他医疗事业单位来说,以血液中心为例,收入来源有:财政补助收入、血费收入、化验收入、其他收入等,工作量为各类血液制品的制备数量。成本为卫生材料费、药品试剂费、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工资、水电费等。企业中有利润,但是事业单位不存在利润这项会计要素。“利”往往是指事业结余并最终形成单位的事业基金和福利基金。
4.2按照成本性态划分医疗事业单位的成本
要运用量本利分析法,首先必须将全部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混合成本进行科学的分解。以血液中心为例,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房屋和设备的折旧、房屋的大型修缮费、按国家规定发放的离退休工资、社保福利费、各种政策性补贴和临时工工资、水费、电费、供暖费和其他一些固定的刚性支出等。而变动成本从理论上讲就是那些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一切实际成本。比如:试剂药品费、卫生材料费、业务科室发生的设备维修保养费及办公费、采血点水电费、新开辟的采血点的建设支出、纪念品费、给予献血员的食品费,公用支出中差旅培训费也可确定为变动成本。而混合成本相对比较复杂,比如工资中的定额部分确定为固定成本,绩效部分可确定为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划分的过程中应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酌情处理。
4.3盈亏临界点分析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要保证收支平衡,这恰恰体现了本量利法中盈亏临界点的思想,借助这一点,企业中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可以转换为医疗事业单位提供的业务量或服务量,销售收入则是财政拨款及事业收入。根据前面关于成本、业务量、收入、结余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分析,可将盈亏临界点的公式转变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收入-单位业务量变动成本)借助转换后的本量利法,可以确定单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所占比例,分析其合理性,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固定成本有无下降的空间。反映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核算单位要完成多少业务量才能保证不盈不亏。在进行大额设备和房屋购建决策时,预计其带来的收入和成本对单位的经济影响。通过预测以后年度平衡点的收入和成本,将业务量、收入和成本分解到部门中,实现目标管理。
5结语
以上是对在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本量利分析的初步探索。对于广大医疗事业单位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它广泛应用于企业,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以及利润和销售量的预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毕竟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在收入来源、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并且医疗事业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应用本量利分析时,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于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成本性态分析方面,应当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状况,逐项分析成本动因,区分成本属性,必要时建立混合成本函数模型,这样建立起来的本量利分析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指标体系,为医疗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杨曦 单位:天津市血液中心财务科
主要参考文献
[1]吕长江.管理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马利芳.本量利分析法在医院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2(4):274-275.
[3]薛凯华.管理会计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J].财税论坛,2011(9):98-99.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也在我国盛行起来,本文对我国企业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并找出合理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 :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有计划和安排的对资金进行使用和分配,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也是包含在其中的,通过对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的管理和保险业务的安排来对医疗保险财务进行合理的改善。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主要任务是针对于企业的医疗保险的保单情况和成本费用进行管理监督。由于医疗保险是关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对医疗保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管理不当不仅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损害了员工的利益。所以,完善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是必须要落实的。
二、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财务管理体系操作混乱
企业要对医疗保险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要对企业的保险信息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医疗保险支出和保险赔付的时间和情况是不确定的,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对医疗保险的信息记录难度比较大,很有可能会造成信息不匹配现象。而且由于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心主要是集中在企业运营资产上面,对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太过忽视,往往造成了会计人员对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不够细心导致医疗保险财务管理问题的发生。
2.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难度较大
由于企业的购买医疗保险是针对企业的员工,但是不同的时期,国家关于医疗保险的政策也在相继的变动,而且企业员工的工作稳定程度也不能保证。企业在进行缴纳医疗保险时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在缴纳保险和保险的发放这一系列过程当中,需要许多部门参与到该项管理活动中,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协调,导致在进行医疗保险的缴纳和发放的整个工作流程都不顺畅,对医疗保险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
3.医疗保险的增值效益较低
由于医疗保险为被列入财政补贴的范围之内,而且靠自身运作带来的收益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造成了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现象。购买国债或者是将医疗保险基金存入银行是实现医疗保险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但是银行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要想达到增值的目的还是比较困难的。医疗保险机构通过采用收现付制,将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收支平衡。但是政府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差额没有进行补贴,所以导致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不高,并且企业关公对企业是否履行医疗保险义务的权益重视态度不够,从而加剧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难度,企业拖欠缴纳医疗保险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对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4.医疗保险基金的违规挪用对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企业当中对资金的违规截留和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企业的资金使用要经过各级部门的依依审批,导致了医疗保险的基金在收缴和发放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资金流失和账目不符合以及资金滞留时间过长等现象。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和素质不严格造成的。而且在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上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过度和虚假使用常用发生,造成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浪费。从客观上对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麻烦,造成财务核算的滞后何不准确等情况。
5.企业对医疗保险电算化管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医疗保险的财务时常发生变动,所以如果是光靠人工化的管理方式,会经常出现财务账目信息的不准确和一些重要数据的丢失现象。并且企业与医疗保险机构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不佳,如果不采用电算化的管理更是容易导致在信息交接的过程中造成的数据遗漏等现象。
三、完善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对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通过全方位的对财务管理当中的信息进行定期的监督核查以及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做到有效地减少医疗保险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遗漏和挪用基金的现象的发生。企业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严于律己,严格按照企业条例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处理。只有加强企业对医疗保险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视态度,才会是整个企业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走向正轨,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2.加强规范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企业必须要规范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标准,并且要通过严格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来避免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现象发生,对企业医疗保险的核算要进一步的加强使之更加的准确化。企业要缩短对医疗保险基金和核算周期,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信息的准确,降低财务信息遗漏的风险。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险财务管理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职责分工细化,防止职责的盲目性和职责交叉现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采取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
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采取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要根据自身财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工作完成情况的奖励标准,来刺激员工更好的工作。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是一样,企业要更加员工对财务疏漏情况和对基金的保管情况以及对财务数据核算的情况来制定奖励和惩罚标准,对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
4.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加强电算化管理模式
通过对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来提高他们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加强医疗保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专业化软件的学习,以及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的深入学习,来使他们在进行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工作中更加的科学化,保证医疗保险信息的完整性,大大的提高财务核算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对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起到直接的作用,保证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不熟侵害。
四、总结
医疗保险是关系着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只有加强对医疗保险财务的管理,通过先进的科学化管理手段,才能真正的改善企业医疗保险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采用先进的电算化管理方式,根据实际建立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企业负责人要加强对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重视态度,从根本上带动医疗保险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够提高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的治理和效率。
参考文献: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4
1.1储备
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供给的基础,在考虑应急物资的储备时,往往需要从储备品种和储备量两个因素去考虑。如果是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还需从储备地点的选址及储备系统的建设两个方面去考虑。
1.2管理
只有储备充分且管理得当,才能在关键时候供给出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应急物资。企业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予以考虑。
1.3物流
物流是应急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企业除了依托社会现有物流网络外,还可以建设自身的应急物流系统,在非紧急状态下处于未激活状态,而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迅速激活,并且发挥作用。该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可以和应急物资的管理一并纳入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中。
2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措施
2.1加强应急制度建设
制度乃管理之本,任何管理的实践都要从制度的建设开始。建设良好的应急管理制度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应急意识的必备途径之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时,可以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参照,以当地的社会应急管理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身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再加以培训等手段,保证员工对制度熟谙于心,且在自己的岗位中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2.2签订物资购销合同
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储备的应急物资往往只有少量,只靠企业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难以供应救援地区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导下,上述机构可以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签订应急物资的购销合同,以便在考虑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合同中可以将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价格、供货时间等进行明文规定。该方式应该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的主要方式。
2.3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医疗类应急物资由于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周转的慢速性,往往要求经营企业进行特殊管理。为了保证医疗应急物质的有效性,企业需对物资的效期、批号等登记在册,并且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周转,以保证在急需之时能够供给质量合格的产品。建议企业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专岗管理应急物资。张杨提出在应急物资的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商业物流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加强仓储设备现代化建设等手段实施科学管理。应急物资的管理要注意动态性。由于区域应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应急物资的阶段性需求导致了库存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必须随之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随时关注事件动态,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物资调整机制。
2.4建立应急物流系统
物流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在进行应急物资的物流时,一方面,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平台,社会的现有物流网络;另一面,可以自建应急物流系统。该系统可建立在企业物流平台之内,非紧急状态可以出于非激活状态。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可以激活该系统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送达救援区域。在这一环节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改进自己的物理系统及供给成效。
3结论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 电力 合理控制 物资管理
1 物资采购运作机制欠缺
1.1 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
主要负责物资采购的后勤财务部门,无法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兼顾价格供应商的管理,这就造成了对于价格供应商管理和监督工作的不足。物资采购部门在正常的采购程序之外,还应当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可以对供应商采用分级的管理办法,注重对加个供应商的维护,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1.2 竞价模式存在不足
目前,由于种种情况的影响,物资采购多简单化,跳过了询价竞价的程序,给物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选择稳定的、性价比高的价格供应商在物资采购管理的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针对重要物资的采购要更加慎重,在严格选择的前提下,还应该选择多家,进行价格、质量、后续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对比,从而择优采购。
1.3 管理体系构建还存在不足
1.3.1 对物资源头缺乏有力管理
大多电力企业从询价、竞价、初步确定供应商、综合考虑、确定供应商每一个物资采购环节都是采购部门内部人员负责的,在询价对象等选择,都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物资采购管理上的一些漏洞,不利于电力物资管理的有效实现。
1.3.2 采购价格很难把握
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计划,就是计划中提供采购价格是历史采购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物资的采购制定一系列的价格标准体制,对数据的真实性缺乏控制,应当注重于监督体制的建立。
2 改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方法
2.1 实现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实现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可以加强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实施有效的保管和验收,能够及时的对缺失物资并进行补充。可以对物资的使用有计划的管理,还有利于对于物资的回收管理。实现集约化可以对物资的采购渠道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监督体系中强化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推行物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确实、精确的物资消耗分析, 把企业运作的注意力投放在资金与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消耗定额与企业预算,实现企业经济、物资、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
在推行物资集中化管理的过程中,为管理人员和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接触创造了条件,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基层的物资使用情况、将信息及时的传达给物资采购部门,掌握物资的成本控制、日常损耗的实际情况,加强电力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环境中明确和规范电力物资管理的重要责任,建立起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在各部门的有效协同工作下,确保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2.2 加强物资的计划性管理
物资的计划性是要贯穿于物资采购的整个过程,包括物资的采购、发放、使用、消耗、破损、储备等,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将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投资总量各个方面都考虑其中,在保证严肃性、条理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计算出物资材料的消耗与利用率,物资的采购也要严格按照计划运行,实行预算的定额控制,实现实时化的合理配置。
2.3 实现信息化的物资管理
将网络的优势积极的融合到物资管理工作中,把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发放,产品供应商的管理都纳入到整个网络管理之中,加强的物资信息的准确性与即时性,灵活地运用网络共享信息资源,逐步改善企业的管理环节。从而实现物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却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避免了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3 电力物资企业发展现状
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实行的都是零库存制度,在多种产业下专门成立相应的物资销售企业,所有电力物资的采购、保管、供应、销售统一由该企业扎口管理。包括多种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所需物资都必须向物资企业申报采购计划,物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配供、组织招标或零星采购等,月终凭各部门的领料单由财务部门分类开票同主业及各多产企业进行结算,结算方式一般为统一加收一定比例的“仓储费”。这种物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符合国电企业竭力发展电力多经产业,减轻主业负担的战略要求。增加了多经产值,壮大了多产企业队伍,安置了部分人员,减轻了企业工资压力,为多经企业物资经营和管理,筑起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改变了财供合一的模式,统一了采购、存放、发料程序和手续,明确了物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从而改变了以前的分散管理模式,一方面便于领导经营决策,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人力与物力。
主要物资由省、市企业统一配供,以及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从而减少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在理论上降低了材料的购价,节约了各项工程成本。
实行物资统一配供与亲自组织采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供物资质量,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客户工程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4 提升电力物资企业管理水平的建议
4.1 明确电力物资企业的定位
电力物资企业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各个电力企业,这就要求把电力物资企业建成面向市场(包括母体企业的内部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进行高效率的运作,完全置身于市场环境的社会化服务企业。电力物资企业首先要确保电力企业所需的各项物资,保质保量,按期到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2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这需要提高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物资管理需求,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做到公正平等、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益求精。其中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学历水平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它反映了系统地学完了某一层次、某一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某些职业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资源优势为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的进度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尽快适应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需要。
(2)有一定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生产材料的加工工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根据行业的特点,建立起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工作流程。形成系统化的物资管理资源整合,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物资管理的服务职能。
(3)具有较为系统的物资管理的基本常识和实务技能。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最多的业务就是各种财务票据这是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必须做好物资台账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单据的格式逐页逐项地书写准确无误,还需物资管理人员能熟练快速地计算出物资的储备定额,为财务经济核算而提供依据。除此以外物资人员还必须掌握所存储物资的技术特性。了解物资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要领,这样不仅使物资人员能够履行一般化的物资管理相关作业,同时还能够真正担负起物资流程优化、物资资源的有效合理控制、物资增值服务等的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职能。
(4)较好地掌握仓库物资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了解某些相关产业或学科的知识。了解国内外物资管理的新成就、新发展能够善于引进和开发国外先进的物资管理技术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意识并运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方法。这样使物资管理人员成为既懂得最基本的物资管理方式与方法,又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型物资管理人才。
5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
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所包含的物资种类众多,要实现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就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电力集团企业物流信息建设的目标应包括:需求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定额管理、调配管理、库存管理、决策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逐步链接战略合作伙伴信息化平台,查阅制造厂代储备品配件库存信息,最终形成跨行业、跨集团的管理平台。
医疗业务管理范文6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必须明确的几个业务问题
1.必须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地位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过程中主要产生四类档案,既行政组织推进方面的文书档案、业务管理方面的业务档案、治疗方面的医疗档案和待遇兑现方面的会计档案。从业务档案在合作医疗运转中所处的节点和发挥的作用看,特别是由于业务档案对确定治疗过程是否合理、待遇兑现是否符合政策规定起着重要的依据作用,所以在这四类档案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必须从这种客观情况出发,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摆到恰当的位置,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档案相互衔接,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能,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
2.必须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构成问题。从目前一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实际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主要包括反映基础性和管理性二大方面信息的文件材料。基础性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参保农民基本情况登记表、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等。管理性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参保人员每次住院治疗时产生的医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住院审核单、住院期间的处方、病志复印件、出院证明等。上述材料是参保人员按医保政策和有关规定进行治疗的真实记录,是对参保人员进行业务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兑现合作医疗待遇的权威依据。
3.必须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分类问题。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级负责、按行政区域组织实施的特点,其分类应采用地域――地域――家庭三级分类法,既以一个县(市)的全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为整体,首先按乡镇加以分类,然后在每个乡镇内按行政村分类,在每个村内按农民家庭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符合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市)为单位统筹、实行县(市)乡(镇)村三级负责运转体制、以家庭为基本参保单元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系统化,便于检索利用。
4.必须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问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构成中,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保存利用价值,其保管期限亦不相同。根据业务档案构成材料中不同材料的保存利用价值,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两种,即长期和短期,长期为50-90年,短期为1-15年。不同材料的保管期限可划分为:参保农民基本情况登记表、住院审核单、病志复印件等为长期,其中家庭成员最低年龄在40岁以上的家庭为50年,最高年龄40岁以下的为90年;每次住院时产生的医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处方、出院证明等为短期,其中医疗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出院证明为15年,处方为1至3年。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必须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涉及面广,参保人数众多,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数量大,如不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必然影响其建立和有效查考利用,直接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从当前情况看,我们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过程中必须抓住五个关键环节。
1.必须抓住组织领导环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把业务档案的建立,作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建立业务档案工作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同谋化、共同部署、共同实施、共同总结验收。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安排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配备必要的管理设施,为建立和管理业务档案创造必要的条件。
2.必须抓住收集整理环节。加强收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齐全完整,同时科学地进行分类整理,实现业务档案的系统化,是建立和管理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重要基础。要把收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的责任分解落实到档案管理人员和具体业务承办人员,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构成中的各类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地得到收集。必须重视业务档案的分类工作,按照前面所述分类法,系统地加以分类、排列,使其系统化,便于日后查考利用。
3.必须抓住编制检索工具环节。由于每个县(市)参保农民数量一般都比较多,少者几万,多则数十万人,编制科学的检索工具,对日后查考至关重要。我们要在编制基本的分类目录的基础上,按姓氏笔划或姓氏拼音排列法编制检索工具,为查考利用提供便捷的检索工具。
4.必须抓住管理自动化环节。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档案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尽快实现业务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实客观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已经完全提供了这种可能;而管理对象,特别是管理材料数量的众多,对自动化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