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 ;计划免疫;接种及时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003-03
计划免疫是控制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1]。目前黄石街计划免疫工作已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接种率、低发病率的巩固阶段,用接种率、发病率等指标来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很难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在评价机体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指标中,抗体滴度是最准确、最客观的指标之一,疫苗的全程及时接种是保证机体产生高抗体滴度的前提,及时接种率的提高,可使接种对象在短期内产生更持久的免疫能力,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2]。
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该管理模式是通过分片区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室,组建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公卫医师、健康教育管理师组成的社区责任医师团队定时下工作室开展工作,提供有关预防服务内容,包括:①通过与居委会沟通,及时掌握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漏种情况、婴儿出生、儿童迁入、迁出等信息。②提供预防接种咨询,为适龄儿童制定详细的计划免疫时间安排表,预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疫苗接种。③定期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各类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单,播放疫苗预防相关疾病的宣传片,开辟计划免疫宣传栏。④发挥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楼长、片长、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主动搜索,并借助各界力量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和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动员。
为了解黄石街实施属地管理(以下简称“管理”)前后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儿童家长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的因素,探讨实施属地管理对辖区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意义,为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于2009年12月(管理前1年)及2012年12月(管理后2年)对本地区0~3 岁儿童开展计划免疫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黄石街0~3岁户籍儿童和居住在黄石街满3个月的常住儿童及其家长。
1.2方法
(1)采用WHO推荐的用于估计接种率的按概率比例抽样方法(PPS抽样方法),从黄石街14个社区(村委)中随机抽取3个社区(居委),按0~1岁、1~2岁、2~3岁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抽取40名常住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2)资料整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资料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
1.3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0~3岁“六苗”接种情况、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及相关传染病的知识知晓情况、儿童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等。
1.4 评价标准
及时接种的判断:按卫生部规定的免疫起始月龄和接种时间间隔开始接种,并在1个月内或完成最后1剂向后推迟1个月完成全程接种。即卡介苗在出生1个月内完成;乙肝疫苗首针在24 h内接种,其他两针在6个月内完成;脊灰疫苗三剂在出生后5个月内完成,百白破三针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初种在出生9个月内完成;乙脑、含麻疹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加强在出生后24个月内完成为及时。
2 结果
2.1 “六苗”接种情况和及时接种情况
管理后,六苗全程接种率从管理前90.00%上升到97.50%,六苗及时接种率从84.76%上升到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单苗看,“六苗”基础性免疫管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加强免疫管理后全程接种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卡介苗和乙肝外,其他疫苗管理前后“六苗”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六苗”及时接种情况
0~1岁、1~2岁年龄组管理后及时率比管理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 < 0.05)。2~3岁年龄组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和变化情况
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总体知晓率管理后比管理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
2.4 影响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多因素分析
以2012年调查儿童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为应变量,及时接种赋值为0,非及时接种赋值为1,在α = 0.1 检验水平下,对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知识知晓率、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时间3 个变量对儿童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有影响(P < 0.05)。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引入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知识得分、接种间隔时间是影响儿童接种及时率的保护因素,说明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间隔时间不要太短能提高及时接种率,接种次数是危险因素,说明接种次数越多,接种及时率越低,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黄石街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两年后,0~3岁儿童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及时率均有显著提高,这可能与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医师团队加强与居委会沟通,发挥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楼长、片长、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借助各界力量主动搜索漏种儿童,对适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的动员,及时提醒并预约家长到社区进行预防有关,管理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有大幅度提高,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是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因素,这与相关研究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越多,其接种率越高[3]是相符的,说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能促进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促进儿童计划免疫的及时接种,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值得广泛推广[4]。
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前后,卡介苗和乙肝的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部分医院尚未实行产科接种[1],少数婴儿出生时有接种禁忌证[5]等因素有关, 首针及时免疫是提供有效免疫保护的关键,能减少儿童暴露疾病的危险性[1],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保持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指导意义[6],在今后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中,可通过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孕产妇宣教,动员孕产妇到正规医院进行分娩。
从年龄段看,0~1岁、1~2岁组儿童在实施社区卫生属地管理后六苗全程接种率、及时率均有所提高,而2~3岁组管理前后统计学无意义,可能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于2010年6月份开始实施,2~3岁组开始计划免疫接种正处于实施管理前半年以及刚开始实施管理初步探索阶段,故这类人群预防接种干预效果还未体现出来。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及时接种因素包括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间隔时间、接种次数等因素,婴儿期家长普遍重视程度较高,但这时期接种最频繁,容易导致不及时接种,可通过实施一类疫苗优先接种、重点疾病优先接种原则;合理实施联合免疫;漏种疫苗较多时采用最小间隔等措施以减少疫苗漏种[1];随着儿童年龄增大,1岁开始接种频次减少,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的信息量减少,关注程度降低,主动性差[7],这段时期主要以重心在发挥多部门协作加强主动监测[8],搜索漏种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只有遵循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原则,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和宣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及时率[9,10]。
[参考文献]
[1] 林献丹,郑晓春,王志刚,等. 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71-1373.
[2] 王文军,王文军. 济东矿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山东大学,2008.
[3] 张志兰,徐红,陶长余,等. 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25-827.
[4] 黎黎. 计划免疫工作中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37.
[5] 林宝妮,方琼,曹丽,等. 2009~2011年福田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85-386.
[6] 宋文英.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186-187 .
[7] 蔡碧,张迟,赵明江,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8] 侯飞,李海,刘洪钢,等. 包头市2010~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709.
[9] 陈跃燕. 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39-2040.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2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契约式
资料与方法
对象:调查对象653名,其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居民308人,个体签约居民153人,非签约对象192人。男324人,女329人。
方法:采用调查表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人群一般社会特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 果
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有一定的了解,选择“了解”和“基本了解”两项的分别为28.9%、21.0%;这与确定调查对象与密切关系,样本中有两组对象已经接受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从总体来看,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还是相当陌生,了解有限。
居民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接受和信任:在对居民进行个别访谈时了解到,居民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健康服务合同”就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服务项目,普遍是欢迎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653位居民进行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和信任”调查结果:82.3%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其中68%的居民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25.6%的居民考虑尽快签订合同;可见,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是欢迎的,但也有许多疑虑。17.7%的居民不愿意接受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32%的居民不愿意接受需付费的契约式服务,74.4%不会马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多数居民还是持观望态度。
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已经签订了“健康服务合同”的居民进行的“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的个别访谈结果:①个体签约的居民组,认为服务满意的有33人,占35.5%,认为不满意的有13人,占14.0%,认为一般的有47人,占50.5%。②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中,认为满意的只有22人,占13.3%,认为服务不满意的有71人,占43.0%。可见,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上质量不高,使得居民的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也反映出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在质量控制上存在缺陷和漏洞,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服务的全部优势。
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对已经利用了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灯塔村村民和个体签约对象进行的个别访谈,问及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时,服务对象均诚恳地提出他们的看法。
可以看出83.3%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按照合同提供全部服务,44.2%居民认为服务不到位。可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提供所有规定的服务。如: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有特色的服务不能正常开展。这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对开展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签约服务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调查中,谈及与医生的关系等医患关系时,签约服务对象表示出更多的是肯定,认为签约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结果表明,在与医生关系上,签约服务对象与非签约服务对象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签约病人大多认为医患关系一般,占55.7%。而签约服务对象中,灯塔村集体签约对象与个体签约对象又表现出区别,个体签约对象更多地认为医患关系是好的。这显示出,签约方式的服务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而又以个体签约方式最佳,这可能与他们自愿签约有关。
讨 论
把契约方式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是我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受到多数居民认同与欢迎,从长远看它有较高的研究与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显示,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还很有限,部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不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或者是服务不到位所造成。当然,也存在居民本身对利用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不习惯、不适应的问题。进一步推广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首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认识、接受程度。其次重点提高契约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严格按照服务合同规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士雪,郝晓宁,张伟燕.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分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6, 8
2杨,赵亚利,刘向红,王竞波. 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 2006, 19
3张新平,巫云辉,周指明,王贤初. 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卫生经济 , 2004, 3
4黄会坚,张新平,周指明,李艳霞,梁冠帮. 社区卫生服务契约筹资的意愿分析.中国卫生经济 , 2004, 6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3
关键词:居民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5―0060―02
社区卫生服务是供需双方互动的体系,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和充分利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对于正确认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状、及时改进工作、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并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6月随机选取泰安市泰山区5个社区的41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90名,女220名;年龄14~81岁,平均(38.5±3.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学历246名,初中64名,小学及以下100名;婚姻状况:已婚320名,未婚60名,再婚13名,丧偶11名,其他6名;职业状况:企事业人员98名,商业服务人员71名,离退休人员71名,机关干部56名,下岗人员44名,其他70名。
1.2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重点检索有关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方面的文献。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通过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以及公共场所,进行居民健康及卫生需求情况的调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情况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费、服务等的满意情况。
2 结果
2.1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费情况的满意度被调查居民中认为收费很高的9名,占2.2%;认为不高的60名,占14.6%;认为收费合理的309名,占75.4%;认为收费偏低的32名,占7.8%。
2.2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后医疗费用支出的满意度被调查居民中认为费用支出增加的25名,占6.1%;认为费用支出减少的194名,占47.3%;认为支出变化不大的119名,占29.0%;不清楚的72名,占17.6%。
2.3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环境的满意度被调查居民中对就医环境满意的297名,占72.4%;对医疗设备满意的297名,占72.4%;对技术水平满意的328名,占80.0%;对服务态度满意的361名,占88.0%;对治疗结果满意的236名,占57.6%。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4
1.广西大学2012MPA 学位班广西南宁530001
2.南宁高新区管委会广西南宁530001
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 结合案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新闻、网络、专家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从公共管理视角,采用SWOT 分析方法讨论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建设的现状、问题,探讨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有效的实现医疗公平的对策建议。结果发现:南宁市的CHS 建设还不够完善,经费、人才资源短缺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是当前南宁市CHS 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其次是缺乏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好处。三是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相较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同程度存在差距,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服务还不积极,导致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对象较少,大医院看病拥堵现象。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
(1)公共卫生职能突出;
(2)在促进群众健康保健、疾病预防上优势明显;
(3)具有方便、快捷等社区服务特点;
(4)公共财力投入仍然较为薄弱;
(5)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6)城区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
结论:建议出台政策优惠,使群众更多享受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的实惠;积极促进大医院与CHS 开展技术合作;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更深入群众;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平衡区域发展。
关键词 公共管理;服务;医疗
1 案例
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到产科挂号的人排着长队,排在队尾的黄女士不停地掏出手机看时间,等了约30 分钟后才挂上号。记者注意到,有几个病人等得不耐烦,中途离开。自治区人民医院目前实行分楼层分科室挂号,每层楼都能挂号,分流一部分病人。此外病人还能通过“114”进行电话预约挂号,也能免去现场挂号排长队之苦,但是存在部分预约病人不按预约时间候诊等问题,也对现场挂号的病人造成影响。记者当天在门诊看到,在上午的就诊高峰期,多数科室的挂号处还是排着长队,妇科和儿科尤为火爆。排在妇科的林小姐向记者抱怨“排了一个多小时了”。儿科这边,的士司机卢先生上午8时不到,就带小孩来看病,看完病已快中午了。他说,因为来得早,挂号的时间倒是不长,但候诊时间太久,从挂上号到走进诊室,中间等了一个多小时[1]。
来到北湖南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完全没有大医院的繁忙景象。市民唐先生因扁桃腺发炎来看病,一分钟也不用等,直接走进诊室就看上病了。该中心负责人坦承,在社区医院,很少能看到排队的场面,通常都是随到随看,有时候是专家在诊室里坐等病人。有社区医院的医生笑称这种现场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1]。
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坦承,虽然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原本是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很多心思放在经营上,而忽略了预防、康复、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南宁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透露,目前政府购买的仅是公共卫生服务,没考虑到房租以及人员工资。例如社区医院的房子问题,除了一些大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自己的门面,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要解决租房问题,设在市中心地段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房租更贵。这位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009 年,政府购买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是10 万元,远远不够维持服务站的开支。“光人员工资一个月就要1.5 万元,房租水电每个月支出0.8 万元左右,一年下来这些开支就达到了27 万多元。”这位负责人说:“有时候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贴,当年不能及时拨付到位,经营者就不得不自己先垫资。这样一来,能不想办法在看病方面增加收入吗?”[2]。
2 研究方法
SWOT 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从而选择最佳的经营战略的方法[3]。SWOT 分析方法已经广泛的适用于企业并得到认可,SWOT 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发展策略研究。在把握南宁市CHS 体系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应用SWOT 分析对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外部条件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其中,优势、劣势分析着眼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职能、实力,在解决居民“看病难”能力上与大医院的比较,机会和威胁分析则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可能影响。
3 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 分析
3.1 优势
(1)获取便捷,方便居民就近医疗。至2010 年年底,南宁市共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2 个),其中政府举办的有67 个(中心31 个、站36 个)、社会力量举办29 个(中心3 个、站26 个),覆盖服务人口约190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160 万人[4],城市人口覆盖率约70豫。相比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群众来说更易获取,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职能突出。
(2)医疗与保健相结合,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上采取的是防治策略,即以一级预防为主,以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为目标,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手段,二、三级预防并重策略,在疾病控制和预防、群众健康保健上有重要作用。
(3)医疗费用相对较低。由于医疗药品的进货渠道不同,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价上有差别,大医院进货过程经过一步步审查,药品质量有保证,但是药价比药房和社区医院高;社区医院进货渠道单一,但南宁市实行社区诊所药品“零差价”销售后,价格绝大多数都要比药房便宜,不足是药物种类固定为基本药物,种类相较大医院少。
3.2 劣势
(1)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简单,工作环境较差、技术力量较大型医院薄弱。目前南宁市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的是少数,多数由二、三级医院或下属卫生所和企业医院或企业卫生所转型[4],普遍存在着环境差、房舍缺、设备不足的问题。
(2)人才资源短缺。工资低、福利待遇问题使医务人员流动性快,同时由于全科医生的培训、职称晋升制度尚不完善[5],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职业发展的高层次需求,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留不住高素质人才。
(3)医疗技术水平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受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局限,医疗技术水平薄弱。
(4)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目前青秀区、西乡塘区、高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较高,但江南、兴宁、良庆、邕宁各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较少。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尚未同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难以落实;凤岭南、相思湖、五象新区等区域,尚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3 机遇
(1)政策支持。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广西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桂财〔2007〕5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7〕16 号)、《关于建立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19 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妇社〔2007〕26 号)等文件。这些政策的制定,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并使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2)大医院医疗资源拥堵。南宁市区有二级以上医院20 所,大部分集中于老城区域,而新建城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居民就诊不方便。三级医院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治工作,出现看病长龙,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群众对健康保健的重视。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增多,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方面重视程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一线医疗机构,相较大医院,与群众联系更紧密,更具亲和性,可及性。
3.4 威胁
(1)存在医疗风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其主要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对医疗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医疗设备水平相较大医院较低,由于社区卫生机构小,服务对象复杂,对医务人员全科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医务人员素质与社区医院职能要求仍有差距,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医疗风险。
(2)行业竞争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面、改善设备、医务人员待遇等资金大多数通过自筹解决,因此受经济利益驱使,仍然存在无证经营、挂靠经营、违规经营现象。诸如无证经营的所谓“黑诊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开展超范围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屡见不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会导致公共卫生体系底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益作用难以实现,并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群众认同感低。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较大医院方便,在费用上也相对便宜,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度较低。很多病人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医务人员的资质、药品配备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在社区医院看病会不会出现误诊、延误病情,因此在可能情况下,群众都希望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就诊。
3.5 构造SWOT 矩阵(表1)
4 对策及建议
4.1 SO 策略
建议制定优惠政策,用经济杠杆引导群众使用社区医疗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扶持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够以较低的诊疗费用和药费自付比例吸引群众就医。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实现群众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实现普通病患与疑难病患分流。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4.2 WO 策略
建议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议社会力量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社会资金吸引到社区卫生服事业上来。
以南宁市区内各个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中心点,一家大型医院辐射周边若干社区医院,负责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人力上的支持。在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的同时,大医院的医生还可以成为社区医院医师的指导医师,提升社区医疗人才的素质。制定医务人员输出制度,大医院可以有计划地输送初晋中、中晋高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定时间。这样可以使大医院的医师了解基层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社区患者的实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带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队伍的基本水平。一方面使大医院医师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
4.3 ST 策略
建议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发展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加强知识宣贯,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测量机制、过程控制机制、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面向对象、面向过程的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可控性。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功能,因此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广、接近群众的特点,积极开展居民乐于接受的特色服务。发挥广西本地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服务,例如中草药和针炙、按摩、刮痧、药缮、食疗等中医传统技术疗法,为居民提供健康和形式多样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加强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感。
4.4 WT 策略
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
由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得到强化。建立区域卫生服务评估制度,在一定周期内,根据城区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群众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对区域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协调、持续发展理念,以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健康需求为目标,同时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卫生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医疗资源均等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若凡,等.南宁仍存“看病难”现象大医院抢挂号得“走后门”.南国早报网,2011 年8 月4 日.
[2]郭燕群.社区医院:“非营利”不等于不赚钱不创收不现实.广西新闻网,2010 年3 月25 日.
[3]张忠霖,张建萍,朱学德.SWOT 分析法与医院管理理论探讨[J].中国医院,2003,7(5):15-17.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有利于责任落实、有利于绩效考核、有利于服务居民出发,建立以家庭成员为健康管理对象、以家庭健康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片区责任团队为综合服务责任单位的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逐步向家庭医生过渡,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质量内涵,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优质的健康管理和签约协议服务,促进社区卫生各项服务内容全面落实到位,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底,确保全区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管理率达80%以上,签约对象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家庭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逐步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家庭全科医生,家庭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工作内容
1、建立协调机制。各镇(街道)要认真做好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组织发动工作,建立镇(街道)、村(社居)委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镇(街道)、村(社居)委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社居)委的有效沟通联系渠道,充分发挥村(社居)委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联络沟通与服务监督作用。
2、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片区责任团队,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家庭健康医生职责,片区责任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原则上由通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社区医生担任负责人,全面协调和管理团队服务工作,组织团队有效落实家庭健康医生反馈的居民服务需求。各镇(街道)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家庭的对应关系,根据服务区域常住居民分布情况,确定每名健康医生的具体服务家庭。
3、掌握基本情况。各镇(街道)要组织村(社居)委、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社区常住居民底数和基本情况,做好家庭健康服务签约工作。家庭健康医生要负责包干家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日常维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庭健康服务工作基础;要及时主动与包干服务家庭取得有效联系,主动介绍服务人员姓名、服务特长、服务时间、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签订家庭健康服务契约;要全面开展对既往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甄别、补充和规范整理工作,完成户、籍分离居民健康管理关系的有效转接;要掌握包干家庭健康服务落实情况及健康服务需求情况,督促其他服务岗位人员及时补充相关服务信息,确保常住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
4、营造良好氛围。各镇(街道)要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和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要在镇(街道)、村(社居)委、楼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示家庭健康医生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组织网络、人员信息情况;要统一印制和发放家庭健康服务宣传折页、服务承诺和服务联系卡,规范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行为,树立家庭健康医生服务的良好形象,构建家庭健康医生与社区居民间良好沟通互动的和谐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集中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成效和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实施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该项工程取得预期实效。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范文6
(1)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疾病为中心,而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因此,健康概念大大超出了疾病的范围,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是许多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和制约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卫生服务。
如何帮助人们预防疾病,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环境?对此,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显得较差,并且也不关心。而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健康教育等途径,倡导社区居民主动地改善生活环境、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在实践中收效显著。
(2)以满足基本健康需求为目的: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偏重治病救人,而社区健康服务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兼顾多样化需求。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指能够在社区层次解决的健康问题,如动员居民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管理诊断明确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医疗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可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提供多样化的卫生服务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老年患者的家庭看护、生活照料等。
(3)以人群、家庭、社区为服务对象:与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就诊的个体患者为服务对象,而社区健康服务以人群、家庭、社区为服务对象,不管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是社区服务的对象。并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作为服务重点。同时也重视对个体健康的卫生干预和指导。
(4)以主动、综合、连续为服务方式:与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动服务: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只在医院等待患者,为前来就医者提供医疗服务,属于被动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除在卫生服务场所为就医者提供卫生服务之外,还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把健康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属于主动服务。
综合服务:传统的基层卫生服务一般表现为以治疗为主的单一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是以预防为主,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