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产的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产的护理要点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1

1 产前护理

绝大多数产妇对分娩都有一种紧张心理,有些甚至在产前1~2天就开始紧张,失眠、饮食不佳。因此从孕妇入院开始便应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随时与孕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和蔼、亲切、关心的态度对待病人,使孕妇对其产生信赖感,并随时了解孕妇的思想动态,解答其提出的疑问,消除顾虑。对孕妇进行产前知识宣讲,通过口头、书面及录像观看了解分娩知识,减轻恐惧心理。

2 产时护理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靠近产妇,通过和孕妇的交流,提高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讲解分娩过程,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轻孕妇恐惧心理。教会其用力技巧,协助产妇利用腹压,向下用力,加快产程进展,减轻宫缩疼痛。产妇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影响子宫收缩,缓解宫颈口痉挛,加速宫口扩张,促进产程进展。同时安慰孕妇情绪,尽量减少因尖叫、躁动引起体力消耗。孕妇宫缩间歇期间鼓励进食进饮,增加体力。对长时间未进饮食的孕妇和出汗较多、呕吐、腹泻的孕妇,遵医嘱补充能量、液体。正常产妇的失血量为150~300毫升,当发现出血量多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针对各种出血的原因,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有效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催产素,预防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产后出血。

3 产后护理

3.1起床时指导

卧床产妇准备离床时,应先抬高床头半卧位适应几分钟,然后慢慢放下两腿悬挂2~3min,若无眩晕、视物模糊、出冷汗等症状,才可慢慢地起立。在改变过程中,应观察产妇的心率、血压、面色、皮肤湿度等,如有不适则立即平卧。产后予多饮温开水,尽早排尿。起床时勿过急,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伴,以免摔倒。应重视产妇的主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量,若发生产后出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2产后饮食指导 转贴于

产后可让产妇进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如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热汤类食物,多饮水,以后可进普食。进餐后由于血液积聚于内脏,使循环血量减少,因此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且餐后不要立即起床作排尿或哺乳等动作。

3.3安全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可消除危险因素,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产妇从产房转到病室时,要向其及家属讲解性低血压的有关知识以及防范措施。初次起床时,一定要有陪护在身边,并且预备椅、凳及其他扶助的设备,以备急需,防止摔倒。医院的环境及设施要求,也应把保证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地面干燥无水迹,灯光明亮,房间无门槛。擦地时,将小心地滑的标牌放到易于看到的地方,时刻起到提醒作用。卫生间布局合理人性化,淋浴及坐便器旁有扶手。我们还应该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产妇充分休息,恢复产后体力。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2

孕妇因孕4周孕1产0,于2006年9月5日入院,入院时孕妇神志清楚,于入院前1小时出现不规律下腹坠痛,当日9:00给予蓖麻油40ml口服,13:00出现规律宫缩,产程进展顺利。宫口开5cm,行人工破膜,羊水清,后宫缩2~3分钟1次,持续30~40秒;行阴道检查宫口开全,宫颈边厚,产程进展停滞,14:00给予5%葡萄糖250ml+催产素5U,4滴/分静滴、持续氧气吸入,但活跃期停滞,经加强宫缩后阴道试产2小时,产程仍无明显进展,胎心<120次/分,有宫内窒息征兆,于17:00在腰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5 剖腹产女婴,胎儿娩出后全身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无呼吸、心率不规则,评分3分,为苍白窒息,急给予抢救。

抢救方法如下:首先迅速有效的清理呼吸道,胎儿娩出断脐后,仰卧位放在温暖的抢救台上,立即用干净纱布擦净口腔、鼻腔、咽喉的黏液及新生儿身体上的羊水,并迅速用吸痰管吸出口鼻腔和咽部的黏液和羊水。然后刺激呼吸,用手指轻轻弹击新生儿足底及使用促醒药纳洛酮0.03mg三角肌注射,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3L/分。其次循环兴奋药的使用,0.1%肾上腺素0.3ml脐静脉推入。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给予维生素k15mg肌注。还要注意保暖。出现酸中毒时应纠正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5ml+25%葡萄糖10ml脐静脉推入,5分钟内注完,抢救10分钟后新生儿自主呼吸恢复,面色逐渐转红,继续保暖,侧卧位吸氧,生命体征平稳后由专人护送至新生儿室。

护理体会

术前准备:除传统剖宫产术的准备,重点了解剖宫产术的指征,对于胎儿宫内窘迫者,立即给产妇持续吸氧,手术室内除准备必要的器械药品外,还应通知麻醉师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抢救药品包括:0.1%的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阿托品、洛贝林、5%的碳酸氢纳、10%的葡萄糖、25%的葡萄糖,维生素K1等。物品主要有:新生儿黏液吸球或吸管、直达喉镜、全套给氧装置、新生儿给氧面罩,气管内插管、脐静脉导管、麻醉用气囊不同容量的注射器等。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3

    摘 要:《围产期护理与儿童健康支持》是根据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而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为产科、儿科护理,教学中注重工学结合,通过模仿实际工作环境,设置情境、案例、角色扮演等方法,学、做一体,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同时兼顾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并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产儿科护理 教学改革 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现将我校《围产期护理与儿童健康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及思考简述如下:

    一、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设置情境、案例、角色扮演,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当学习异位妊娠(宫外孕)章节时,首先展示一个案例,患者,女,25岁,停经45天,突然剧烈下腹痛,面色苍白,阴道少量出血,急诊入院。让同学们思索讨论,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宫外孕患者的急性出血表现,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利用图片阐释宫外孕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抢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再如,当学习产前检查章节时,需为患者进行骨盆外测量,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患者,测量出自己的骨盆径线,通过了解自己骨盆的情况达到掌握骨盆外测量方法和径线值的目的。再是利用教学实验室、教学模型来设置一个情境,如模拟分娩过程、四部触诊、胎心监护和新生儿的护理等,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产、儿科已经成为重要且高风险的科室,有统计指出,产儿科纠纷、事故发生率为医院之最。同时由于母婴的特殊生理属性,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其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易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另外,产儿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产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及相关保健知识。尤其是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增强护理对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情境中要注重语言交流,强调用语准确恰当,不要用一些忌语如再见、欢迎您等;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触摸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使患者增加安全感,缩短彼此的距离,减少误会及冲突的发生。可利用临床上成功的例子加以引导,教会学生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如在学习产后母婴护理时,产科护士需为产妇做母乳喂养宣教,要用通俗的语言,尽量少用医学术语,用温和的语调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喂养的重要性并动手演示,教会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再如,有一位临产的初孕妇,即将为人母,既兴奋又紧张,责任护士主动与其沟通,充分了解她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介绍科室的环境、设备,医护的技能和整个分娩的过程。听完护士的介绍后,这位初产妇的眉角一下子就舒展开来,并于当晚积极配合助产,顺利地分娩出一个男婴。

    2、责任心教育,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在临床实际工作(包括产程观察、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婴儿护理等)过程中,若责任心不强,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母婴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等情况。例如一名产妇产后2小时回病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在病房护士按压病人的子宫时,出血约500ml,立即对病人进行抢救,才使得病人转危为安。这名助产士工作有明显的缺陷,在产房观察病人不到位,未按要求15~30分钟按摩子宫,以致造成病人大出血。假如病房护士交接不认真,或者过于相信助产士,后果可想而知。还有的病人由于护士产程观察不到位,致使婴儿分娩于病房、厕所或待产室中,造成母婴的损伤。临床的例子很多,如果护士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极易出现用错药、抱错婴儿或婴儿滑落、跌伤及婴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我们在教学中应时刻把这些内容作为常规渗透进去,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3、风险防范意识培养

    临床产、儿科工作急,产妇、儿童病情变化快,容易造成工作忙乱,解释工作不细致,处理不及时,患者恐惧,家属焦虑,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误解与不满。同时分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在教学中,要始终强化安全意识,告诫学生只有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等,才能防止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我们经常这样教育学生,临床上出现医疗事故,如果是医生的责任,有医疗技术的原因,也有责任心的原因,医疗技术的原因可以谅解,因为医学科学性很强;如果是护士的责任,医疗技术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排除,都是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责任事故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授课时应始终贯穿法制教育,列举一些临床的医疗事故案例,如深圳妇婴医院的感染事件、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多名婴儿死亡案和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等。在学习新生儿护理管理章节时,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可联系到临床抱错婴儿、丢失婴儿的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进入临床工作后懂得怎样维护病人及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结果与思考

    在《围产期护理与儿童健康支持》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上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认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了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职业感受力,理解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树立了职业风险意识,让学生感悟到在产儿科这个特殊的护理工作环境中,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和家属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而教师的任务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要积极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石一复 周郁鹤 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705。

[2]唐弋 子桂云 郑丽娜 等 护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50。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4

新生儿肺炎本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但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易并发呼吸衰竭,进一步引起心力衰竭,且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再度出现,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是导致围产期小儿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笔者对2006年5月~200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30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2l例,女9例;年龄1-24 d,平均年龄12 d;足月顺产6例,剖腹产14例,早产儿10例;城市患儿9例,乡村患儿21例。30例患儿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要点

2.1 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患儿病情进展快且严重,家长思想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较重,为了避免患儿母亲精神刺激,令其离开抢救现场,待抢救成功后,嘱其家长陪同照顾,按时吸取乳汁,直到患儿脱离危险。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小,病情重,且应用镇静剂,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经常巡视病房,特别在夜间。抢救期间,药物应用繁多而复杂,平均每3―5min用药1次,故设有专人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按护理计划进行护理,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如喂乳呛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布满中细湿音,考虑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新生儿肺炎易并发呼衰、心衰、酸中毒,尿量观察非常重要,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估计每次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患儿由于咳嗽反射弱,故痰不能很好排出,而痰易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尤为重要。应经常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拍击背部:由下而上,由向肺门,五指并拢,掌心内凹拍击,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气道。有利于吸痰和促进肺循环。吸痰: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采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2.4 合理用氧,改善缺氧 一般用鼻前区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升/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宜湿化,以免损害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及使痰液粘稠。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 L/分,氧浓度为50%~60%。呼吸衰竭患儿低浓度持续吸氧,需要严格控制氧流量,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喂奶、喂水时防止呛咳。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2.5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抢救期间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滴数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6 室内环境 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尽可能使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体温过高时予降温,体温过低时予保暖。

2.7 一般护理

2.7.1 脐部护理 评估脐部干燥程度,是否脱落、无脓液;如未脱落,用0.9%碘酊,超过半月仍未脱落者,应考虑重新结扎;已脱落者,有感染渗出情况,用双氧水彻底清洗渗出液、脓液后涂0.75%碘酊,已感染的脐部擦涂龙胆紫,保持脐部干燥。

2.7.2 口腔护理 每日以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棉签沾水不宜多。以免引起呛咳。

2.7.3 皮肤护理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腹泻,每次便后进行皮肤清洁,勤换尿布;保持全身皮肤干燥清洁,勤换衣,皱折处用温水清洗,软布拭干涂粉。

3 讨论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大出血 急救 护理

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达总量的1/5或1/4时,患者即出现休克[1]。尽早手术是提高急性宫外孕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手术前及时做好有效的全方位地急救护理,对挽救生命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8例,其中2次异位妊娠3例;35例为首次。年龄20~49岁之间,平均年龄34.5岁。均为急诊入院。其中未进入休克状态者11例,轻度休克8例,中度休克17例,重度休克2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

方法: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单后,迅速做好术前环境及抢救药品、器械准备;摆好术中患者,配合好麻醉师的静脉穿刺工作,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汇报医生并做好相应护理,配合好洗手护士的器械、敷料清点工作,输血患者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品的查对工作:巡回护士注意观察患者情绪,随时给予安慰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前急救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取平卧位,尽量减少搬动,以防加重出血。并迅速判断异位妊娠,对育龄妇女有停经史、急性腹痛、且腹痛加剧,伴随坠胀感,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流血且有休克表现着,应判断异位妊娠破裂的可能。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通知、配合医生进行抢救。②迅速补充血容量:在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的同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增加血氧含量。并抽取血液标本,急查血液分析,血凝分析,血型,交叉配血 肝肾功能等。根据医嘱留置尿管,协助医生做后穹隆或腹腔穿刺。确诊后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备皮、药物过敏试验、插留置尿管,术前使用鲁米那、阿托品。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用平车护送患者至手术室,向手术室护士详细交代病情、用药情况、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急救措施。③患者会感到死亡的威胁[3],对能否安全度过手术期存在恐惧心理,需耐心做好心理护理。本组均行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率97.36%。④:患者确诊后,迅速安置在抢救室:采取仰卧中凸位(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30°)有利于呼吸道顺畅及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回心血量,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和按压下腹部。

术中护理:①应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同时注意保暖,并了解患者手术时是否有要入睡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以利于手术进行。麻醉开始时,帮助摆好,给氧,维持机体有效血氧浓度。安放好尿管,暴露手术部位,上监护仪。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密切观察尿量、出血量、神志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毕,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其放心回到病室。

术后护理:①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并注意保暖。②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行心电监护,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测量至平稳并做好记录。③吸氧(2~4L/分),以维持机体的有效血氧浓度。增加血氧饱和度。④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有发热和暂禁饮食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清理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黏膜感染。手术后8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第1天可取半卧位以减低腹壁肌肉张力,减轻疼痛,使腹腔脏器下移,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有效咳痰,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⑤术后切口加压沙袋6小时,防止切口渗血,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渗出液多时及时报告医生。⑥保持引流管及导尿管通畅:有引流管者,应密切观察引液的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尿量及颜色是否有血尿,尿管是否固定通畅,做好尿道口护理,每天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防止逆行感染。24小时后拔尿管,拔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⑦饮食护理:术后4~6小时麻醉清醒后即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或含糖较多的果汁。以后根据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饭及普食,一般术后第2~3天给予半流质,第4~5天可进食软饭或普食。⑧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加强抗生素应用,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向患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⑨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⑩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休息1个月,1个月后来院复查,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再次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对于还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结 果

本组38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护理得当,无1例死亡;平均45~55分钟结束手术,术后7~8天均痊愈出院。

讨 论

通过对38例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及护理,我们体会到:①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病情危急,且内出血量有时与临床体征不一致,故必须采取紧急救治。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接诊时要认真细致地询问病史,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认真做好记录。③果断而紧急的急救处理能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及时做好相关的检查,协助医生明确诊断。④迅速完善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迅速止血,是纠正休克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兰波,韩建芬.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护理.浙江预防医学,2004,16(9):74.

急产的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孕产妇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1.43/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7-03

Prevention and nursing progress of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legs of pregnant women

LI Huihong

(Puji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forming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legs of pregnant women, its prevention and nursing poi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nurse it well and reduce its complications.

KEYWORDS deep vein thrombosis; pregnant women; prevention; nursing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表现为深静脉腔内的血液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且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1]。Richter等指出[2],妊娠及产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DVT的发病率较正常时期高6倍。一旦出现DVT,对孕产妇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DVT预防及护理对孕产妇至关重要。

1 DVT的形成因素

DVT的形成主要与解剖、激素、分娩及手术因素有关。有学者表示,左髂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可形成静脉腔内黏连。有研究显示,由于这一解剖特点,产妇左下肢血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下肢[3]。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足月时体内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 000倍[4],而雌激素可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血栓的危险可持续到产后12周。分娩中由于宫缩及过度用力,汗腺分泌增加而大量出汗,水分或液体不足引起脱水,使血液浓缩[5]。手术产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由于连续用硬膜外麻醉使周围静脉扩张,血流减慢,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4]。

2 DVT的预防

2.1 鼓励早期活动

黄惠娟等[6]研究表明,对于孕期及产后出现下肢有沉重感,活动受限,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或腹股沟有压痛者应注意排除DVT。鼓励产妇产后早期活动,不能离床活动者应在床上多活动下肢。纪范英[7]强调,怀孕后期,孕妇应坚持散步或做适量运动,每天起床前,先做活动脚趾的运动,然后运动脚;每日按摩腿部、脚部2~3次,每次10~15 min,可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速度,减少血流淤滞。在产后6~8 h,应坐起进餐进水,12 h后由家属陪伴去卫生间上厕,24 h后可根据情况在房间或走廊走动,并做一些轻微活动,如抬腿、四肢屈伸运动、勤翻身等活动。48 h后可在房间慢慢走动,每天2~3次,每次30 min,随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半个月后开始做些轻微家务,可降低DVT发生的可能。产后6 h内应以被动运动为主,腘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孙福华[8]提出,产后24 h由被动转为主动,主要为膝关节伸屈运动及踝泵功能锻炼,以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程香红[9]对56位围生期孕产妇研究认为,顺产者于产后2小时下床活动,剖宫产者术后6 h进行下肢按摩,并进行伯格运动(平卧,先抬高患肢,再在床边下垂2~3 min,并做足部旋转、伸展活动,可促进患肢循环建立),同时结合药物综合预防,可有效降低DVT发生。

2.2 安置合适

刘秀娟等[10]表示,传统的护理产妇术后卧床时间长,而且活动明显减少,使得下肢静脉失去肌泵的作用,血流缓慢,易使静脉血流淤滞在骼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内,易发生DVT。蔺来霞等[11]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指出,剖宫产术后去枕平卧6 h,期间足跟下垫软枕,抬高下肢20~30 cm,6 h后取半坐卧位,角度一般要求30°~40°,每2 h翻身1次,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因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2.3 加强饮食指导

纪范英[7]提出,孕妇应低盐饮食,少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嘱孕妇多饮水,可保持或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加速血流速度,增加尿量及排尿次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黄兰英[12]指出,应鼓励产妇进食富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形成血栓。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维生素K具有促凝作用,会干扰抗凝药物的效果,增加静脉血液凝集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及时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保证充分的体液,防止因体液不足血液黏滞而形成下肢深静脉栓塞。

3 DVT的护理

3.1 疼痛护理

刘果等[13]研究发现,疼痛是DVT的主要症状,肿胀是其主要体征,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孕产妇下肢疼痛情况,认真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游走方向。陈善美[14]建议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止痛泵进行止痛,妥善固定止痛泵,以防止连接部位脱出;还可采用硫酸镁热敷,硫酸镁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有解痉、止痛、消肿的作用,在使用硫酸镁时应注意溶液的温度,热敷的时间,以保证药液的渗透作用。

3.2 加强心理护理

产后一旦出现DVT,产妇易产生心理压力,针对不同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护士要用良好的语言和诚恳的态度开导、安慰产妇,鼓励产妇以正确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危重患者,还需注意其家属的心理变化,多沟通和交流[11]。护士可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讲解疾病对胎儿及分娩的影响,DVT的相关知识,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包括母子暂时分离、新生儿喂养、护理等[15]。在执行每项操作前,告知患者目的和作用,以取得配合[13]。无论在DVT的哪一阶段,护士都应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将DVT给产妇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的1 h内死亡[16]。大多数肺栓塞临床表现轻微,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肺栓塞三联征表现(血痰、胸痛、呼吸困难)的观察。黄启涛等[17]指出,D-二聚体是筛查发现DVT及肺栓塞的指标之一,当其结果为阴性时,可基本排除DVT及肺栓塞可能。发生肺栓塞时应立即予平卧位,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开放静脉通路,予高流量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3.3.2 出凝血功能异常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剖宫产手术创伤,及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等共同作用导致DVT形成。肝素是孕产妇治疗DVT的主要药物。用药前需先检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及肝功能,明确没有肝素治疗禁忌证。该药适用于快要临产的孕妇或者刚刚产后不久的产妇,其临床症状不稳定,出血风险高[18]。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孕产妇全身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恶露的多少、剖宫产伤口有无渗出血,若出现片状红斑、恶露增多、伤口明显渗血,穿刺、注射部位皮下瘀血、鼻腔、牙龈异常出血,血尿、黑便,特别是有无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瞳孔变化等颅内出血[13-15]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用药,急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出凝血时间,并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每周检测纤维蛋白原2次,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凝剂的剂量。

4 小结

目前,国内外对深静脉血栓已有大量研究,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孕产妇是一特殊人群,我们应该通过鼓励早期活动、安置合适、加强饮食指导积极预防DVT发生。而一旦发生了DVT,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预防肺动脉栓塞和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护理,从而更好地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目前研究中对早期活动的研究还存不足,对活动开始的时间、活动方式、持续时间已有明确方案,但尚缺乏活动效果评估表,无法估计孕产妇的活动是否符合要求或有效,今后的DVT研究可着重于对孕产妇活动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642-645.

[2] Richter ON, Rath W. Thromboembolic diseases in pregnancy[J]. Z Geburtshilfe Neonatol, 2007, 211(1): 1-7.

[3] 李玉荣. 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2(3): 221-223.

[4] 侯天霞, 王建富.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临床护理杂志, 2006, 5(2): 37-38.

[5] 王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6): 57-59.

[6] 黄惠娟, 李宝恒.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4): 791-793.

[7] 纪范英. 护理干预对孕产妇高危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8): 1432-1434.

[8] 孙福华.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15(9):9-10.

[9] 程香红.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2): 213-214.

[10] 刘秀娟, 张晓英, 邱忠君. 剖宫产术后新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1): 989-990.

[11] 蔺来霞, 党云芳.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 102-103.

[12] 黄兰英. 压力梯度长袜预防高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18(10): 54-55.

[13] 刘果, 张敏, 吴万飞. 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18(6): 404.

[14] 陈善美. 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 2008, 16(8): 341-342.

[15] 王晓玲.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30): 84-85.

[16] 胡德英, 田莳. 血管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 2008: 297-302.

[17] 黄启涛, 宋天蓉, 邓佩瑛, 等. 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 2012, 33(11): 1594-1597.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