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管理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1
随着电子商务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ConsumerToConsumer)电子商务形式也发展迅猛。据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网”已占据我国C2C市场72.9%的份额。如此大的份额其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竞争策略:网站建设初期的占领市场策略、交易方式策略和安全策略。
本文认为,在“淘宝网”的发展过程中,交易策略即“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最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可靠、便捷、符合客户交易特点的交易流程,即使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及其他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买卖双方也无法在“淘宝网”上完成交易,淘宝也无法持久地蓬勃发展。
“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采用“拍前联系”方式,即通过即时聊天工具“淘宝旺旺”,买卖双方先对交易物品的特性、价格等进行沟通,再付货款;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的支付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货到付款和款到发货交易方式,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但是这种交易流程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比如,若买方收到货后不进行确认,将造成卖方资金积压;对于买方要求退货的情况,此交易流程未作考虑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级别较低等。
现有的网上交易流程
目前,各个电子商务网站广泛采用的交易流程有三种或这三种流程的综合。这三种交易流程是:货到付款交易流程、款到发货交易流程和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的交易流程。
货到付款交易流程。该交易流程中买方占有优势,买方首先在卖方的网站上浏览选择商品,待卖方确认订单后发货,当买方收到商品后支付货款。该流程保障了买方的利益,但无法保证卖方的利益,卖方没有绝对的把握收到买方支付的货款。
款到发货交易流程。款到发货交易流程是买方在卖方的网站上选择商品后,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卖方,待卖方确认收到货款后才向买方发货。该流程显然无法保证买方的利益,买方很有可能支付了货款但无法收到卖方的商品。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的交易流程。该交易流程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中介,为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买方先将货款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待买方收货后,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确认,第三方支付平台才将货款划给卖方。图1显示了以“支付宝”为例的交易流程,其交易过程如下:第一步:买方在卖方的网站上选择商品,并选择网上支付货款;第二步:卖方确认订单后将买方网上支付的请求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第三步:买方在线支付货款至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第四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向卖方发送支付结果,并通知其发货;第五步:卖方根据反馈的支付结果,发送商品;第六步:买方收到货物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付款给卖方;第七步:卖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结算货款,卖方收款。
“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也基本采用该种流程,但在交易细节上还有一些不同:买方在卖方的网站上浏览选择商品时可以通过“淘宝旺旺”与卖方沟通;若买方不确定收货,一段时间后,支付宝将自动将货款汇至卖方账户;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进行信用互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淘宝网交易流程的优缺点分析
(一)淘宝网交易流程中的优点
以“淘宝旺旺”为载体,实现“拍前联系”。“拍前联系”是指买方与卖方沟通联系后再付款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网站必须同时提供便于买卖双方进行沟通的工具。“淘宝网”以“淘宝旺旺”为即时沟通工具,实现买卖双方付款前的交流。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网上交易双方的诚信监管、交易的安全性等诸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因此仅通过网站上的商品文字介绍或图片就确定购买,买方必然会有所担忧,这种对网上交易流程的质疑进而必然影响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网”借助“淘宝旺旺”,使其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可以对商品的特性、价格等先进行沟通探讨再付款,优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C2C的服务质量。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平衡买卖双方利益。“淘宝网”采用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中介的交易流程,“支付宝”为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相对于货到付款、款到发货两种交易流程,这种交易流程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
货到付款交易流程是买方具有优势的交易流程,买方若不满意卖方提供的商品可以拒付货款。此外,卖方有可能无法收到买方支付的货款;款到发货交易流程则相反,它是卖方具有优势的交易流程,卖方收到买方支付的商品货款后有可能不发货,造成买方的损失。“淘宝网”以“支付宝”为中介的交易流程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买方确定订单后将货款汇至“支付宝”而不是卖方,因此卖方、买方均不可使用这部分资金。卖方发货后,待买方收货确定后才通知“支付宝”与卖方结算划账,因此卖方必须在实物交易成功后才能获得货款,有力地保障了买方的利益。而这种模式下,由于“支付宝”第三方的监管,只要交易成功,卖方一定可以获得货款,有力地保障了卖方的利益。
增加“信用评价”环节,提高交易安全。“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不同于其他C2C网站,在其交易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易双方互相评定信用级别。评价分三种,好评+1分,中评不加分,差评-1分。若是买方或卖方对交易满意可给对方好评,反之则中评或差评。这种交易流程,使得“淘宝网”网上交易的双方的信用情况可视,若交易者存在欺诈行为,其信用级别必然较低,可以警示其他交易者与其交易时应慎重。
在交易流程的最后加上“信用评价”环节,提高了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是“淘宝网”在安全策略方面的突破,也是其较之其他C2C网站的一个优势。
(二)淘宝网交易流程中的缺点
卖方资金积压问题。买方收到商品通知“支付宝”后,“支付宝”才能与卖方结算,向卖方支付货款。因此,对于卖方而言,存在着支付周期过长、资金积压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卖方,资金的积压问题很有可能造成其无法持续经营,因此退出C2C市场。
缺少退货情况的处理。“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中未涉及对于退货情况的特殊处理,而退货情况是极为常见的。现在“淘宝网”交易流程中若买方对于商品不满意或有其他原因,买方需在“支付宝”要求的期限内申请“退款”,退款处理周期也较长。此外,若买方未在此期限内申请,那么“支付宝”将直接将货款汇至卖方账户,买方将无法追回此次交易的货款。
缺少对卖方的约束。在交易流程中缺少对卖方的约束,卖方在网上的商品信息很有可能是其没有或缺货的商品,因此买方下了订单后,卖方才提示买方说自己缺货,造成此次交易失败。这种对卖方约束的缺少,必然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淘宝网”向买方提供服务的质量。
第三方平台无法处理交易纠纷。“支付宝”在交易中只起到中介的作用,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纠纷,“支付宝”或“淘宝网”都无法处理。
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等级低且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仅为一般的商业信用,较之于银行而言,其信用等级是较低的,其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一旦“支付宝”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即不可用。此外,买卖双方把资金暂存于“支付宝”上,“支付宝”有挪用资金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淘宝网”交易流程的安全性。
(三)淘宝网交易流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的缺点分析,本文总结淘宝交易流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卖方资金积压问题、流程中无对退货情况的处理、缺少对卖方的约束力和中介方的信用级别较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既能保持淘宝网现有交易流程的优点,又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交易流程。
以银行为中介、买卖保证金为保障的新型网上交易流程。本文针对上述分析,对“淘宝网”交易流程提出改进建议,设想了一种以银行为中介、买卖保证金为保障的新型网上交易流程,其交易流程如图3所示。
该交易流程的具体过程是:第一步:买卖双方获得数字证书;第二步:买卖双方通过“淘宝旺旺”商讨交易,买方选择商品;第三步:买方确认交易商品,下订单,并通知银行;第四步:买方银行冻结买方货款和交易保证金;卖方银行同时冻结与买方保证金相等数额的卖方保证金;第五步:卖方银行通知卖方发货;第六步:若卖方缺货,则通知买方,继续第七步;否则,跳至第九步;第七步:买方与卖方一同请求银行解冻资金;第八步:双方银行均收到双方的解冻请求后,解冻资金,交易结束,跳至第十二步;第九步:卖方发货至买方;第十步:若买方满意,则通知银行划款,继续下一步;否则,则通知卖方要求退货,跳至第七步;第十一步:银行解冻双方资金,并且买方银行将货款转至卖方账户,交易成功;第十二步:买卖双方信用评级。
该交易流程以银行为中介,解决了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宝”)信用级别不高的问题。买方、卖方都需要交付交易保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买方、卖方的交易行为。在该交易流程中,买卖任何一方无法单方面终止交易,只有双方达成共识一同通知银行时,双方在银行被冻结的资金才可以解冻,因此二者的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均衡。
但是这种交易流程同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介的交易流程一样,仍只能起到中介的作用,若交易的买卖双方出现纠纷,银行或“淘宝网”仍没有办法对其约束或解决。
结论
网上交易流程的优劣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比现有的三种网上交易流程,以“淘宝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淘宝网”网上交易流程的优点:通过“淘宝旺旺”实现“拍前联系”;以“支付宝”为中介,平衡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买卖双方可互相评定信用。此外还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卖方资金积压、流程中无对退货情况的处理、缺少对卖方的约束力和中介方的信用级别较低等,找到C2C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中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即建立一种以银行为中介、买卖保证金为保障的新型网上交易流程。
参考文献:
1.高嵩,马敏书.国内C2C电子商务网站竞争策略初探[J].今日科苑,2007(20)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和管理学为前导课程,一般在高年级比如第三学年下学期或在第四学年上学期开设。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中的三流之一,其重要性是得到公认的,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从一开始就把物流课程列入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但是,物流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正日臻完善,内容体系庞大,涉及到物流活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运作与管理等内容。
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建议
(1)课程知识体系的正确架构。由于物流本身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就物流科学、物流活动、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让学生了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单纯宏观上的物流园区的规划或工业工程角度的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电子商务中物流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也需要深入研究,它不仅仅是配送,也不仅仅是物流活动,还包括物流管理、物流运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有系统有目标地学习,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笔者所教授的学生是三本的本科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对纯理论的教学完全不感兴趣,而目前各高校所采用的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的教材,尽管大多数理论上都比较系统,但这些理念由于诸多原因都停留在书本上,难以实践,这些都是物流课最容易让老师和学生都没兴趣的地方。本门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么教,也曾经是笔者困惑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给出一些参考。(3)理论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除了要使学生掌握物流、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与特点外,对物流信息的概念、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数据采集技术、条形码技术、RF技术、EDI技术、POS及EOS系统、GPS/GIS技术等,要进行详细讲解,通常这部分内容都较为简单。除此外,要站在物流活动及物流动作的的角度,给学生详细讲解物流的六大功能: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管理,重点讲解在进行上述物流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和运输相关的知识时,除了讲解运输的概念、功能、运输的方式这些基础知识外,重点要讲授进行运输规划的数学方法,讲解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或运筹学的方法去解决物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学到的一种方法,能够解决问题了,上课有了成就感,学习就更有兴趣了。可以说,这些内容构成了学习本门课程的核心。配送也是电子商务物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部分除了使学生掌握配送的概念及分类、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外,要重点讲解提高配送经济效益的一些途径及方法。另外,还要站在物流管理的角度,对物流服务与成本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进行讲解,要使学生掌握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容、掌握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实验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上学习的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物流业务操作流程,对物流各环节的运作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进而掌握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物流系统优化的技能。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实验教学内容
(1)运输线路规划实验。给学生一个待解决的运输问题方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线性规划求解。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求解方法,自行对一道企业运输问题方案进行线性规划求解,找出最优运输方案。要求:体验简单的公司所面临的运输问题;通过学习EXCEL中的线性规划方法,掌握简单的物流系统运输优化方法。(2)ABC库存管理分类实验。用ABC分类总价累计百分比法对所给案例的商品进行排序。对商品进行分类。要求:掌握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原理和作用;熟练操作EXCEL软件。蒙特卡罗模拟订货法实验。给学生一个待解决的订货决策方案,向学生讲解如何用EXCEL求解最佳订货策略。每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自行练习一道用EXCEL对企业订货策略进行求解的作业。要求:掌握库存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两种基本的订货方法;运用EXCEL进行订货的蒙特卡罗模拟,掌握简单库存系统的订货方法。(3)电子商务物流流程操作实验。登录科育企业物流教学模拟软件,对企业物流的日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熟练操作该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基础数据准备(公司、公司管理员、录入人员、公司客户、DC、产品类别及产品);设置原始库存;进行入库管理流程;进行出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查询操作。要求: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运作流程,加强对物流各环节的理解。分散与集中仓库配送实验。对于一个给定的配送问题,假设有两种配送方式:分散型仓库配送和集中型仓库配送。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用公式计算相关指标,然后对两种方式进行取舍。要求:用Excel软件计算,分为以下两步: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成本和平均库存水平。通过计算确定哪个仓库作为中央仓库最合适。集中配送方式下,采用第三方物流后,选用不同的仓库作为中央仓库,实验计算其配送总成本分别是多少。上面的实验内容,都是按照理论教学的进度展开的,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在每个实验中都有相应的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回答,这样各实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1)新知识、新技术的讲授。本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发展迅速,本身比较复杂又涉及到与多种相关学科的交差和融合,要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基本理论教学外,必须加强学科前沿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断注重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各种形式补充进授课内容中,如增加讲课章节、使用最新发生的案例、将最新发表的热点论文拿来讨论等。(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的技术基础时,可在多媒体教室,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最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现代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已经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的电子商务2006级、2007级、2008级三个年级学生的访问调查显示,对2008级学生采用上述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课后在和他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也觉得他们每节课都学到了东西。在学期末学生评教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这一项的评教分,由2006级的10分、2007级的11分上升到2008级的17分(总分18分)。这些都说明采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学生易理解、好接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杨路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J].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桂学文.关于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2006(5)
[5]杨浩明,杜新建.物流管理实验教程[J].科学出版社,2010(2)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3
制造业中的物料通常有几百种,如果是整车厂那就是上万种的物料,如何将这些物料经济高效的在厂内流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并不容易做好。而这个物流的过程与生产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物流是否顺畅决定了产线的效率。
在研究物流的The final mile这个话题,库位是物料或者成品的一个网络系统所在位置的起始点,将原材料的物理位置始发点和周转点都用库位符号进行表示,体现了他们的一个移动的情况,周期,和从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乃至成品的一个系统追踪过程。把库位管理先研究好,是我们的研究后续的基础。
二、库位管理的定义
库位管理是指对仓库物资的库位进行的规划、分配、使用、调整等项工作。
先讨论一下物料数字化。即要把物料用数字或者字母或者组合使之单元化,标准化,容器通用化,以使得存、储、运、包一体化。首先,物料数字化是有规律的,比如在电子行业通常推用的“9位”数字码。例如123AAA001。“123”中,“1”一般代表材质;“2”表示是通用件还是单一料件;“3”表示它应该属于的产线代码或者供应商代号等;“AAA”则是库位编号;“001”表示了产品料件的版本号,是否有同类产品,是否有过升级等等。当然,不同行业的物料数字化是不同的,这里只是其中一个比方。而当这个物料在存储的时候,它的容器代表了货架,当这个物料在运输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固定的容器,当这个物料在厂里面搬运的时候,它就是小推车,牵引车,当这个物料到了生产线旁边的时候,它就变为工位桌,工位器具,能够实现存、储、运、包一体化,把这个流程给搭起来的话,成本就下来了,物料的流转效率就上来了,因为物料不用落地。
库位管理就是在物流中心依据一定的原则,对每个类别货品在物流中心存放位置为基础进行重新的定义,忽略货品出厂定义的属性,在物流中心操作员的分拣单、盘点单以及脑海中,货品的第一印象是本物流中心的库位编码和物料的数字编号。 就像一个人家庭住址门牌号码一样,库位管理是为仓管人员提供便捷的管理方式,从而加强商品在仓库中具置的管理。可以分为:出库库位、入库库位、暂存库位。系统包含物流单据查询、库位单据查询、库位分布表。通过库位单据,可统计物流单据的商品的库位分布情况,查询关联的物流单据。也可以通过所有物流单据查询库位单据,并且支持一个仓库中库位之间的调拨,统计商品在仓库中的具置。 库位管理主要是一种思想:不少管理者以企业库存不大,硬件设施不全等原因,没有推行库位的管理,其实库位管理是一种运作思想,以物流中心自有的定义标准,统一不同货品的属性,方便基层人员的具体操作,以此提高库房工作效率。 我们在研究物流的The final mile,物料从货架流出是第一步,管理好了这个,才能解决后面的问题。
三、库位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是物流中心的操作系统要支持库位的管理;二是要对物流中心进行二维或者三维的规划,科学规划每个区域各个品类的存放位置,存放的品类数、单品数以及合理库存制定;三是要做到品类管理,商品的不断引进的同时,及时淘汰。为什么这类料件放这里,那类料件放那里。常用料件放哪里,非常用料件放哪里,大型重料放哪里,昂贵物料是否特殊摆放,哪些物料可以靠门靠窗,哪些不可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库位管理可以根据二八定律,主力货品进行单品库位管理,非主力货品进行品类库位设定,依具体情况而定。
四、库位管理的基本要素
主要包括储存空间、物料与人员的管理三个方面。
由于不同的仓库对于管理的要求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仓库性质来分配仓库空间的使用。比如配送中心,强调的是快进快出,就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货物在仓库中的流转速度。如果是存储仓库,则强调的是空间的利用率,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尽可能多的货物。同样的,在仓库性质决定以后,对于存储货物使用的包装以及载重装置也就容易选择。比如托盘的尺寸,最小包装件的尺寸,货架的高度、载重。以及2个货架间的间距。
对于人员的管理关键在于培训,仓库保管员、拣货员、搬运工人等都需要受到专业的培训。在目前的管理理念中通常是需要人员有分工但是要做到一专多能。比如最常见的搬运工人,铲车技能是必须要掌握的,除此以外打包机的使用、出入库的流程熟悉都是需要掌握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员成本。当然做好人员管理的前提条件是仓库是否做好了仓库的可视化管理,合理而高效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提高效率。
设备。储存设备、搬运与运输设备是仓库管理中的主要设备。当我们选择这些设备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物料属性,作业方式以及购置、维护设备的成本。同时也必须关注配套设施的使用,例如,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装置、自动传输设备等。
五、库位管理目标
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单位面积成本最小化。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货物流转速度最优化。同时保证货物的存储安全。
库位管理的基本原则:库位数字化。所有在仓库中的物料必须有唯一性的库位;合理存放物料。根据先进先出原则已经物料流转频度分类来存放物料。当物料置于库位后,物料的一切信息,重量、种类、件数等情况都必须正确录入仓库管理系统。
六、库位管理的原因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4
关键词:零库存 供应商 物流成本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随着第一利润源泉(降低生产成本)与第二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充分挖掘之后,企业将目光转向了第三利润源泉——物流成本。企业希望通过物流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扩展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主要是从零库存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两个方面着手实现的,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一、零库存及其相关理论
1.库存
(1)库存类型。库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周期库存:是指由于销售或生产过程的库存补充而产生的库存。
②在途库存:是指在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路上的货物。
③安全或缓冲库存:在周期库存之外额外保有,因为需求或前置期不确定。库存点的平均库存为应付需求或订货前置期的变化,应等于订货量的一半加上安全库存。
④投机库存:是为除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原因而备的。
⑤季节性库存:是投机库存的一种形式,指在某季节开始前进行的库存积累。
⑥呆滞库存:是指那些已有一段时间没有需求的商品。
(2)库存管理的任务。库存管理的任务有以下5项。
①有效地利用资金,节约库存费用;
②把握库存状况及适当的库存量,防止出现缺货,同时以最小的库存量促进销售活动;
③改善物料搬运活动,实现作业的安定化;
④缩短采购时间;
⑤有效使用工厂和仓库面积。
2.零库存
零库存是库存管理方法中讨论最多的一种方法。最初,它是应用于自生产过程中,现在零库存的概念已经应用到其他环节,包括产品配送等。
(1)零库存的概念与内涵。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它的含义并不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存储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特定的库存控制措施,实现库存量最小化。
(2)零库存管理的目标。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废品量最低;
②库存量最低;
③准备时间最短;
④生产提前期最短;
⑤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低;
⑥机器损坏率低;
⑦批量小。
(3)零库存的优势。零库存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些人感到零库存是简单地强迫卖方保持原来由买方持有的库存。但是,成功的零库存的运用,将显著减小买卖双方的库存。
②零库存系统通常包括较短的生产周期,需要经常从某一产品的生产转向另一产品生产的生产与制造活动。
③通过在公司需要的时间与地点运送原材料与部件,零库存减少排队时间。
④零库存是用较短与一致的备货时间,以及时的方法来满足库存,这就是为何当计划以零库存方式供货时,供应商的设施将围绕工厂四周建立起来。
⑤零库存系统依靠高质量的原材料与部件,及精确的原材料物流作业。事实上,零库存系统把制造与组装,以及时方式与原材料物流综合。
⑥零库存概念要求供应商与用户双方相互承诺,强调质量与寻求双赢策略。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及其相关理论
1.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定义和模型
(1)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定义。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和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它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传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优化运行。
(2)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VMI模式的应用,将上游组织的库存从上游组织内部转移到下游组织,使下游组织有效地降低库存,甚至实行零库存。下游组织库存成本的转移,也使上游组织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了市场份额,从而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2.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原则
确保VMI的运行首先需合作各方建立战略联盟,对业务流程进行宏观思考,共同协商进行VMI系统构建。在精心设计与实施VMI系统时,必须把握合作原则。在实施VMI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或客户之间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商品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erchandising curriculum, study significanc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and ordering,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of optimiz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rchandising; discuss
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专业人才成为国内紧缺的专业人才之一,很多高校建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热门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中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做好物流,充分了解物流的作业对象是重要的基础,而针对物流作业对象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薄弱。李志英[1]对75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调研发现仅约32%开设《商品学》及《货物学》、《货品养护》等同类课程。《商品学》是一门传统而成熟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但由于《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不完全等同于物流的作业对象,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专业及区域经济的需要对课程内容作了删减。但受师资、教学条件、区域经济、专业的针对性等多方面的影响,该课程仍存在很多问题[2]和争议[1]。为更好地满足物流专业的培养需求,探讨该课程在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物流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商品学》课程的学习意义
《商品学》研究的内容远远超出物流专业的需要,但其以商品质量为中心,重点研究商品的质量、管理及养护等,能充分满足物流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丰富的《商品学》知识对专业核心课程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并有助于将来的岗位迁移及指导日常生活。
1.1 对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商品学揭示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商品保质保量的流通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商品知识,增强了商品品种、质量和养护意识,并培养相关的商品管理及养护方法,为后续课程特别是《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2 指导日常生活并有利于职业岗位迁移
市场经济下,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商品。丰富的商品学基础知识,有利于鉴别商品质量的优劣、科学的选择商品、合理的指导消费、正确使用与养护商品,为适应更广泛的岗位如营销、采购、贸易等打下基础。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不能紧密联系专业需求,课程内容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
商品学以自然科学为主,又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相互交叉渗透,内容繁杂而广泛。教师单方面强调内容的系统、完整性,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的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内容多而广、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学生看不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抓不住学习的重点,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2 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
受教学条件、学生的配合程度、教师的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授课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充分体现商品学知识的实用性及实践性,教学中很难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意图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及课后的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但往往收效甚微,学生只是疲于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 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序化
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在专业教学中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课程内容的合理选取及序化(见图1)。
3.1 以“必需、实用”为原则
商品品种繁多,《商品学》研究商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及其管理活动,内容以自然科学为主并涉及多门学科。在教学中只有紧密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并结合课时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学生能学会、将来用得上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2 采用倒推法,根据工作过程进行序化
基于商品流通管理流程,选取紧密联系专业的两个必经环节:采购和储运。分析不同环节的岗位能力需求并依据选择序化课程内容。
4 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体现模块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1 紧密联系生活及区域经济特色
《商品学》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物品的一些常识紧密联系。教学中尽可能选择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商品品种作为学习内容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特色进行知识拓展。在多次教学中发现,牛奶是学生常用且了解较多的商品。基础理论模块教学设计选用有一定知名度的伊利牛奶作为载体,将理论知识围绕伊利牛奶展开,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生活化,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提高学习兴趣。拓展实训模块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结合自己的兴趣、区域经济特色选取商品品种进行深入的学习,为就业打基础。
4.2 模块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
教学内容共设计2个模块、2个项目、8个任务(如表1所示)。
基础理论模块7个任务:任务1是综合性调研项目,通过此任务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商品的多样性并总结出区域经济下企业经营商品的特点,为拓展实训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就业需要选择商品品种奠定基础,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商品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任务2到任务7共6个任务以项目“伊利牛奶的流通管理”为载体,以解决牛奶的采购、储运等流通工作过程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为每一环节量身设计典型的可操作性的项目任务,提高学习内容的逻辑性,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从而调动学生具体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实训模块1个任务:任务8,是综合拓展实训性任务,是商品分类基础上商品学知识的拓展;商品学内容繁杂,课程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就业需要选择商品,并参照项目――收集自己选择的商品相关知识,力争比较全面地了解并学以致用。
4.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灵活运用多媒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及案例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1 多媒体、实物、调查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商品,我们身边就有丰富的《商品学》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调查等多种手段,充分挖掘身边的案例、实物、网络及各类媒体等各种资源,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4.3.2 案例、小组讨论、任务驱动、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充分利用《商品学》课程紧密联系生活这一优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寻找案例,使学生能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对理论进行提炼和总结。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挑战性和兴趣。
5 考核评价方法的优化
考核评价是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好的评价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法的优化改革一直是各位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多主体参与、过程考核、等级制等多种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被应用到各门课程的考核中。但受课程性质、教学条件,特别是操作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可以复制的教学评价方法。《商品学》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求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考核评价中坚持“严格的期末闭卷+灵活的平时计分”的方法进行(见图2)。通过闭卷考试驱动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灵活计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做到以评促学。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的改革应紧密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商务管理流程范文6
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理论界、企业界、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按照交易的对象,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B2C)的电子商务;按照使用的网络,电子商务又可以分为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和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
业务流程是组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集合。一般来说,一个业务流程是由5个要素构成的:(1)业务流程有它的顾客;(2)业务流程是由活动构成的;(3)活动的目的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4)活动是由人或机器来完成;(3)业务流程的完成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这些部门对整个流程负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程设计的新方式开始出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为了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开始运用Internet及相关的技术来重新设计他们的业务流程。电子商务的出现要求管理者以完全新的方式来重新思考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以及跨组织业务流程的合理性问题。
电子商务对组织流程的影响程度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图1所示。以企业为例,在电子商务应用的展示阶段,电子商务的作用表现为在网上为顾客提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该阶段对企业商务活动本身影响不大,即对企业流程的变化没有什么要求。在交易阶段,电子商务已对企业后台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变革,否则,僵化的企业流程将无法满足电子商务这一快速、及时的交易模式的需要。而在集成阶段,企业的商务活动需要和信息技术实现高度集成,不仅组织内部的流程需要重新设计,跨组织的业务流程也需要加以变革。
二、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内涵
流程变革是组织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目的在于提高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效率。自从20世纪90年代Hammer(1990)提出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以来,流程变革(BusinessProcessChange,BPC)一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早期的流程变革几乎等同于流程再造,主张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激烈的再设计。由于流程再造的高失败率,流程变革的确范围后来进一步拓宽,流程改进(BusinessProcessImprovement,BPI)、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也并入了流程变革。Kettinger和Grover(1995)认为流程变革是根据制定的战略规划,通过变革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改进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达到大幅度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
电子商务流程变革是组织为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利用Internet和WWW技术,对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商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构建适合电子商务需要的高效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以达到资源及时、准确共享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并不仅仅是将现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还包括创造新的流程以及对旧流程的改造,即去除可有可无的流程;改进效率低下的流程;取消或合并重叠的流程。Kim(2004)等运用一个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作为研究方法来比较流程再造与电子商务流程设计(E—processDesign)的关键相似点和不同点。他们认为,诸如工作合并、工人做决策、减少检查和控制等流程再造最佳实践(BestPractice)也同样可以成为电子商务流程管理(E—processManagement)的最佳实践。
电子商务流程变革同流程变革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别,主要的差别在于电子商务流程变革是利用Internet变革现有的业务流程,创造适合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业务流程的过程,如表1所示。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地开发一个电子商务系统,而是将新的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同现有的组织内部系统以及属于顾客和供应商的外部系统集成起来。Jeffcoate等(2000)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对业务流程的改进、基本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及业务伙伴关系的建立。
三、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框架
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框架是由战略规划、变革的启动、变革的实施、变革结果的评估等几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1.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勾画出组织变革的蓝图,它是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分析组织的变革环境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否则就很可能会给组织带来损失甚至灾难。
首先,战略规划应该搞清楚变革的动机。组织实施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生产驱动型、市场驱动型和技术驱动型三种。生产驱动型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促进内部交流等动机;市场驱动型包括扩大市场份额、抬高顾客撤出的门槛等动机;技术驱动型包括对落在竞争对手后面的恐惧、对获得技术领先地位的渴望等动机。
其次,战略规划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分析组织现有的技术水平、成本因素、组织中人员的素质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其中,成本因素不仅包含人力成本的开支还包括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购买、维护等,尤其是对现有信息系统改造的成本。
第三,战略规划需要制定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目标。在对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变革的范围、变革的程度及变革的时间等比较宏观的目标。
第四,知识管理作为连接电子商务流程变革过程的桥梁,贯穿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始终。通过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流程变革之中,无疑将有助于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成功。为了获得有关变革环境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管理者可以从有关电子商务和流程变革的知识库(KnowledgeDepositories)里寻找相关组织变革的案例、咨询专家的评论和分析文章,也可以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Workshops)的形式对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参加专题讨论的人员除了组织内部的CEO、CIO、CKO外,也可以包括组织以外实施过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专家以及顾客、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等。
2.变革的启动。
(1)项目团队的组建。电子商务流程变革需要组建项目团队,并由一个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变革活动的运作和结果负责。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取决于组织自身的实力,可以完全由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公司外部咨询机构和技术人员。项目团队组建后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工作计划,即变革的日程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方法等。
项目成员既是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实际策划者、设计者同时也是项目的实施人员,例如,销售和市场部人员的角色主要是帮助客户熟悉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负责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规划和物流部门主要协助信息技术部门将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与现有的业务活动集成起来。因此,项目成员在电子商务流程变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电子商务系统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一般是由基于Intranet的组织内部信息系统、基于Extranet的外部信息系统以及互联网Internet构成。基于Intranet的组织内部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内部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内部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基于Extranet的外部信息系统有助于价值链上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密切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互联网Internet则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等。每一种开发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究竟选择何种开发方法取决于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的战略。
组织既可以自主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也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来解决。在目前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大都借助于外部的咨询机构和专业技术公司的力量来进行。为了解决外部公司完成项目离开后,电子商务系统运转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公司内部信息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3.变革的实施。
(1)系统和流程的集成。尽管开发系统和购买软硬件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最大的挑战则是将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与组织现有的业务流程以及支持这些流程的现有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Integration),以建立适应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高效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系统集成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综合目标,将可利用的一个个独立发挥作用的系统有效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新系统。然而,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同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集成往往会受到组织已有的信息系统的影响。现有的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程序、数据库和网络等,信息系统以及它所支持的业务流程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要么全部改,要么什么也改不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构建适合电子商务需要的业务流程并投入使用而又不改变已经存在的业务流程及支持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显然是不可能的。
(Figure3BusinessProcessesIntegrationandSystemsIntegration)
组织内部的流程集成可以采用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AI)技术来减少电子商务流程变革中陈旧的信息基础设施带来的阻力。EAI能够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借助于知识社区也可以化解内部流程集成的阻力。知识社区可由CKO、CIO、知识专家和员工组成,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追求并共享共同的工作方法或解决方案,拥有和需要相同的知识。在这样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下,社区成员通过各种沟通渠道,把个人的知识贡献给组织内部的流程集成。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不仅要考虑到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业务流程的集成,还要考虑与价值链上合作伙伴的业务流程整合问题。利用Internet开放的标准技术,组织可以与他们传统的商业伙伴连在一起。尽管同样存在着同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不相容以及资金转移和敏感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组织之间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合作的障碍主要不在于技术而主要在于业务流程。跨组织流程集成需要组织之间共享彼此的愿景和战略,因此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变革管理。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究竟是采取激进式的变革还是渐进式的变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Davenport(2004)认为电子商务流程的设计和实现应采用渐进的方式而非激进的方式。激进式的变革要求技术和社会系统的同时变革,因而遇到的阻力会大一些;而渐进式的变革可能只包含技术系统的变革或社会系统的变革或分步的社会技术变革,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Attaran(2004)认为许多进行流程变革的公司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了流程上面,而忽略或低估了人的重要性。由于激进式的流程变革几乎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雇员因此需要获得新的技能,这样一来,他们很有可能对流程变革加以抵制,成为流程变革的阻力。Ahadi(2004)将流程变革的阻力归结为管理者对丧失权力的恐惧,雇员对失去工作以及缺少适应新岗位需要的技能的担忧。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处理流程变革中人的问题,流程变革注定要失败。因为确定变革的是人,决定变革方向的是人,实现变革的是人,受变革影响的是人,管理变革的是人,甚至连反对变革、阻碍变革的也都是人。
事实上,变革管理就是有效地平衡支持变革和反对变革的力量,高层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中层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的认同有助于变革的成功,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介入和参与对于流程变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培训对于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流程变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将有助于改进员工完成新业务所需要的技能和行为,减少员工因缺乏相应的技能而对变革产生的抵触情绪。通过对业务人员的现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同目标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对比,找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口,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帮助他们获得新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属于隐性知识,难以清楚地用语言和书面形式来表达,为了在组织范围内广泛传扬成功的经验和技能,可以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知识经验“师带徒”活动(Mentoring),在实践中模仿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组织技能的目的。
4.变革结果的评估。组织进行电子商务流程变革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成果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测量,在流程层次上,可以用质量、周期、成本以及顾客的满意度来评估。电子商务流程变革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有所提高,流程运行周期是否减少,运营的成本是否降低,顾客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均可以作为评估流程绩效的依据。如果变革的结果未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仍需要不断地对组织内外的业务流程加以改进和完善。知识管理在评估和调整阶段的应用表现为分类整理汇总一系列标准文件,并作为组织的知识存储在组织的知识库中,内容涵盖电子商务流程变革各阶段所使用的显性知识。此外,变革过程中项目成员的经验和建议都可以加以及时的整理并作为组织的显性知识存储在知识库中。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流程变革是组织为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利用Internet和WWW技术,对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商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构建适合电子商务需要的高效的业务流程的过程。首先,电子商务流程变革需要在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其次,电子商务流程变革需要组建项目团队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再次,电子商务流程变革要求将电子商务系统与已有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集成,及时化解变革的阻力;最后,需要对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对业务流程作进一步的改进。在电子商务流程变革过程中,知识管理对于理解组织变革的环境、化解变革的阻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希望并相信本文所提出的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指导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框架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并且该框架还未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进一步探讨。
摘要: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流程变革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业务流程的冲击以及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内涵,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电子商务流程变革的理论框架,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电子商务流程变革。
关键词:流程变革;电子商务;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Barnes,D.,Hinton,M.,Mieczkkowska,S.DevelopingaFrameworktoInvestigatetheImpactofE-commerceontheManagementofInternalBusinessProcess.KnowledgeandProcessManagement,2002,9(3):133-142.
2.PhanDienD.E-businessDevelopmentforCompetitiveAdvantages:ACaseStudy.InformationandManagement,2003,(40):581-590.
3.Fu-RenLin,Meng-ChynYang,Yu-HuaPai.AGenericStructureforBusinessProcessModeling.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Journal,2002,8(1):19-41.
4.Hammer,M.ReengineeringWork:Don’tAutomate,Obliterate.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4):104-112.
5.Braganza.RadicalProcessChange:ABestPracticeBlueprint.Wiley,2001.
6.Kim,HenryM.BestPracticesinE-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ExtendingaReengineeringFramework.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Journal,2004,10(1):27-43.
7.Jeffcoate,J.,Chappell,C.,Feindt,S.AttitudestowardsImprovementamongSMEsInvolvedinE-commerce.KnowledgeandProcessManagement,2000,7(3):187-195.
8.Barnes,D.,Hinton,M.,Mieczkkowska,S.ManagingtheTransitionfromBricks-and-MortartoClicks-and-Mortar:ABusinessProcessPerspective.KnowledgeandProcessManagement,2004,11(3):199-209.
9.王润理.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10.曾凡奇,林小苹,邓先礼.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1.McIvor,R.,Humphreys,P.,McCurry,L.ElectronicCommerce:SupportingCollaborationintheSupplyChain?.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2003,(139):147-152.
12.Davenport,T.H.InvitedViewpoint.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Journal,2004,1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