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精神,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开发利用镇内外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各支人才队伍,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我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企业人才优先重视。使用为本,创新机制。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在政府投入引导下,多方筹集人才开发资金,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推动全镇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
(三)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1.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镇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全镇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应用开发型人才,边远地区和农村人才明显增加。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在能源开发、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教育卫生、农业科技、思想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镇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0%,人才贡献率达到26%。
2.总体部署。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三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五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扩大人才总量。六是坚持以使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七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法制化建设,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推进人才发展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创业人才
1.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段集,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引领和支撑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着眼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以科技创业人才和青年创业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型人才。
2.主要举措。组织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人才+项目"的模式,以汽车贸易产业园、凯江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引进科技型企业。完善创业机制,加强创业培训,优化创业环境,组织实施农村创业人才培训计划。
(二)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1.发展目标。在经济发展领域,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开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专门人才。以紧缺急需专业人才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等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2.主要举措。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根据我镇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紧缺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人才保障政策作为制定相关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采取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我县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落实重点领域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大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股级以上党政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按照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重点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好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
3.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级工和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较高的技能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推广人才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整合现有培训项目,配合国家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好我镇新型农民培养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支持,重点加强农村发展急需的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人才培养。加大城镇人才对口扶持力度,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下镇支农等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5.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建设和谐xx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培养。建设一批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制定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规定,精心组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开发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加快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加快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三、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在积极配合国家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人才发展计划、工程的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实施项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一)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围绕我镇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高级工以上技级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到2020年,培养选拔2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二)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每两年选拔表彰5名具有突出贡献的农民企业家、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
(三)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工程。适应我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每年重点培养5名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老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在中小幼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养选拔一批医学杰出骨干,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住院医师6名;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镇村医疗卫生人员与全科医师30名。
(五)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建设和谐xx为抓手,建立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储备制度和人才交流机制,通过加大宣传文化领域建设、组织选派外出考察交流、实施重点项目支持等方式,在宣传文化领域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培养和选拔宣传文化人才5名。
(六)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利用镇内外人才资源,着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加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全镇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左右。
四、人才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坚持人才资本投资优先。各单位要优先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人才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投资于人才开发项目。
(二)大力推动人才创新创业。整合教育、科技资源和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培养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团队。采用“人才+项目”等培养模式,依托省、市、区重大人才计划、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产业开发项目,培养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强化人才创业服务,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创业信息跟踪分析,实现创业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成效。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系统,形成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促进服务工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健全人才招聘、人事、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智力输出、创业项目推荐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人才公共服务需求。健全规范有效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人才信息服务、人才评价、人才竞争和人才引进中的推动作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市场信息和公共政策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人才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流动、市场配置、职业资格、选拔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流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定期培训、岗位实践、在职进修等多途径培养制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
(五)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良好条件。健全符合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服务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关心人才生活,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和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创造人才到市内外学习、交流的条件,鼓励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奖励成功、宽容失败,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典型事例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舆论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由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意见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人才发展重点工程实施办法,建立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为实施意见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人才规划体系。各有关部门要以本规划为指导,根据实际编制本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镇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2
到201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5%和6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90万人次左右,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达到95万人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
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为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5%和7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250万人次左右,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达到130万人左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
青海
到2012年,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牧区教师周转房问题,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全省教育发展总体达到西部平均水平;力争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探索建立具有青海特点的教育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欠发达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陕西
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具体目标是: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综合实力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
到2020年,全区教育发展总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有中国特色、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全面提高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教育公平得到保障。
提高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技术设施、技术装备和学校基础条件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全区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教育基础信息系统、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社会更有成效,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大贡献。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适应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云南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大省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提高到13.5年。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全省各族人民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学校差距和群体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普通本、专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各类人才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5%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立足云南、服务地方、辐射西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云南特色和较高水平的现代教育。
重庆
到2020年,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率先进入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
到2012年,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毛入学率达到35%。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3
陈德铭指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能够满足开发利用的需求。其中,资源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比如,中国水能资源大概有5.4亿千瓦,陆地风能有3亿千瓦,海洋风能大概有7亿千瓦左右;大概有2/3的国土面积,每年的光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太阳能资源非常好;每年农林业加工后的剩余物大概可折合的能量是5亿吨标准煤左右;另外,中国还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能和海洋能。
在谈到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陈德铭指出,“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区别是:前者是五年时间的规划,包括所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后者着重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并且是十五年左右的长期规划。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专门制定一个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我们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
陈德铭说,在过去的100多年,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消耗的资源量占全球的60%左右。中国现在将近70%的能源消费依靠煤,这样的能源结构给我国带来很大压力,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年提高到15%。
陈德铭认为,可再生能源对我国来讲有一些特别的意义:第一,中国幅员辽阔,很多边远地区和农村还没有纳入电网的覆盖中,所以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带动这些农村地区的发展;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要转型,增长方式要转变,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抓手和重点;第三,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世界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新技术创新问题,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有条件抓住机遇,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实现较快发展。
陈德铭指出,我国现在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很小,只有约8%。发展中的困难也很大,中国政府将采取五项措施来应对这些困难。这些困难概括起来有两个,第一是资源分散,能量密度低,如秸秆生物质原料分散在农村的千家万户。第二是技术不够成熟,开发利用成本高,所以比化石能源的价格要贵一点。
为了克服困难,我国政府主要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政策上加以积极引导,这包括价格政策。政府鼓励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成本高出常规能源的部分在全国分摊,这就是费用分摊机制。
第二,采取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政策,包括建立专项基金给予补助,也包括减免税收。
第三,培育市场。市场是十分关键的,市场的培育也包括对市场份额的强制和对市场环境的改善。比如,建筑商、房地产开发商要逐步在房地产开发中,安装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构件等。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英语专业;远程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3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现在中国大学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达到92%,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疯狂的扩招,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我国英语专业名校师资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其他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是当前要抓紧研究的问题。
我国英语专业名校主要是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复旦大学英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国家应该倡导这四个学校的教学名师录制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其他英语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高校用名校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教学,配以其他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指导和课后解答学生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聆听到名校的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又解决一些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当然使用名校远程教育课件的普通院校应该按照著作权法、版权法支付一定的费用,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必要的时候给予经济和政策补贴。
普通院校英语专业使用名校名师英语远程教学课件主要有以下积极作用。
1.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是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2.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自我反思,指的是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对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学习过程的认识、监控和调节能力。及时地对学习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策略及时调整,在动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同时也应当及时反思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设置和实施,以便进行全程监控和及时调整。电大远程教育设计了《学习活动记录表》,师生分别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网络教学平台测试等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突击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阶段性教学结束后和完成整个教学结合实施后,是总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除此之外,在结束计划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小结,正确评价学习情况,总结学习的得失,并分析原因。再就是反思方法的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如写日记、与同学交流、问卷调查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回顾、检查、反思和评估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3.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自主学习英语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针对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学习中,成功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往往优于不成功的学习者(文秋芳,1983)。Oxford(1990)认为,学生是通过元认知策略来管理他们的学习过程的。而且大量研究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对外语教学是有效的(Nunan,1997)。结合成人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元认知意识、确立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监控、自我评估四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意识,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认知行为,并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培养学生管理支配自己的学习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获得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已经使用元认知的策略但自己还未意识到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及时反思总结,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
4.资源丰富,表现生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能力,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资料更新更快、多项演示和模拟生动的特征,可以很好地创造生动形象的外部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之中。具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平台,把英语教学法中的听说法教学法、情景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5.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程度的网络调控。远程教育中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学习上很大的随意性和个性化,但在给予自主性的同时应加以调控和引导。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教师应与学习者个别谈话,指导他们制定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联系,定期检查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督促他们按照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进行学习。如今远程教育已经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而揭开了全新的一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应在充分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积极享受网络远程教育带来的知识,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大力开展个别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从远程教育中获益,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挑战,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为建构学习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笔者在开放课程的教学中作了大量的尝试,试图通过多种媒体,特别是网络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进一步深人实践之后,必能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 王雪玲.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关全攻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3] 王雪玲,杨琪,隋玉明.大学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4] 王雪玲.网络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 王雪玲,王静,隋玉明.东北三省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6] 王雪玲,等.高校会计学专业+英语专业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2).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5
【摘要】与年度预算不同,中期滚动预算强调的是延续性,将预算管理的视野从静态的年度范围扩展到动态的跨年度范围。高校实施中期滚动预算,有利于管理层用长远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有利于学校收支计划与中长期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提高预算的可预见性和资金的使用绩效。本文从高等学校年度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入中期预算新概念,对高等学校中期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出系统思想,供实践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 中期滚动预算 管理模式
一、引言
作为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点,财税体制改革是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从预算制度改革到税制改革以及地方债务治理都成为了焦点话题。针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调了预算的范围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方面发展,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高等学校预算是管理层最重要的施政工具之一,通过将部门战略规划和政策重点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促进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目前高等学校的年度预算管理模式,存在预算时间跨度太短、事项决策不成熟以及考虑不周全等问题,年度预算模式难以成为管理层施政的理想工具,而中期滚动预算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高等学校中期滚动预算做初步探讨。
二、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一)高校预算管理成效
我国部门年度预算管理模式是从2000 年开始实施的,公办高校作为国家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其年度预算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主要有:高校依托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和内涵;有了相对成熟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基本具备了方便的预算执行和监督方法;整合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类资金,基本满足了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的年度预算涵盖范围。在一段时间内适应并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积累了很多改革的经验。
(二)高校预算管理缺陷
一是预算管理体制方面:预算机构组织框架有缺陷;预算信息沟通不畅;学校决策、规划与预算过程相分离;预算协调机制不灵活;缺乏资金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缺乏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作用空缺。
二是年度预算编制方面:年度预算的计划性不强,准确性差。预算模式基本采用定额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缺乏科学性。对于跨年度的项目,在年度预算里反映的只是项目的片段,而无法看到项目的整体情况。年度部门预算的全面性不足,高校普遍存在两套预算的情况,同时,由于当前办学经费的多元化,基于部门利益的驱动,存在局部办学经费和项目游离于预算之外的现象。
三是预算执行监督方面:年度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预算指标控制缺乏刚性,频繁调整,缺少严肃性,导致年度决算和年度预算相差甚远。管理层重视预算额度控制,却轻视监督预算支出的经济性,预算执行过程没有有效地监督控制。基本特征是年底突击花钱、乱花钱的现象普遍,经费使用部门为了下年度预算额度不被削减,即使浪费也会花完预算,购置不需要的资产,造成资源浪费;对于跨年度的项目,由于项目进度与资金拨款进度存在不一致性,为了完成年度预算执行要求,频频发生项目资金挪用套用现象。损失浪费严重。
四是预算绩效评价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管理部门都要求进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很多高校也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但实施效果不佳。除了高校主观上的不作为因素外,主要是由目前粗放型的预算管理体制造成的。决策、规划和预算脱节,基本支出预算约定成俗,项目支出预算内容反映不全,学校一味追求预算执行率,导致评价实施办法操作难,效果差,评价工作无从下手,只是敷衍了事。
三、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意义与作用
(一)中期滚动预算的发展
中期滚动预算,又称“滚动式中期计划”或“跨年度预算”。在国外称为“中期预算框架”(MediumTerm Budget Framework)。将预算期限摆脱会计年度的限制,通过对部门收支的预测制定部门中期滚动规划,经预算管理流程形成相匹配的跨年度预算收支方案,继而优化部门资源的配置,实现部门预算的动态平衡。中期滚动预算的期限一般为3 年至5 年,每年更新一次,重点在于对政策变化进行调整。上世纪60 年代,联邦德国为了应对国民经济衰退而启动了5 年财政中期计划,90 年代后,法国、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相继采用了中期滚动计划预算管理模式,目前,实施中期滚动预算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尤其是经合组织国家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2008 年,财政部在河北省部分地区实施了三年滚动预算的试点工作。
(二)中期滚动预算的作用
实施中期滚动预算的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能够促进高校预算管理体制的革新,有利于从制度上建立学校中长期规划的财力保障机制;二是能够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整合资金,集中财力解决重大问题,提前谋划,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整体配置效益;三是能够促进高校预算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变目前“以收定支”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结合学校中长期规划实施项目库建设,立足长远,筛选预算项目,建立以项目配资金的模式,增强了跨年度预算的连续性,实现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四是中期滚动预算制度设计中包含了对预算实施的监督检查,能够促进预算项目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已经设计了更有利于加强预算控制,真正实现项目绩效预算。总之,实施中期滚动预算,是构建高校预算管理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管理层的执政能力,保障施政目标的实现;促进高校中长期规划的准确性;科学实施高校资源综合有效配置;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新模式构建
(一)中期滚动预算的思路和原则
高校中期滚动预算的总体思路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项目库系统平台,确立报告年度为基年,向后顺延3 ~ 5 年从而编制中期预算,同时将年度预算纳入其中,贯通了年度预算的连续性。
高校中期滚动预算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协调发展原则。中期滚动预算要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相一致,预算的编制应符合学校中长期规划的方针政策,符合高校内涵式发展改革的方向;二是动态管理原则。在编制中期滚动预算时,应认真总结分析上期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政策变化、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对滚动期内的相关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并依据当前信息材料编制下一个滚动预算计划。三是谨慎客观原则。中期滚动预算编制必须要留有充分余地,以便于给后期年度预算留有余地;谨慎应对财务风险,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客观分析后期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四是绩效预算原则。编制预算时即把绩效考核方案纳入,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分析资金的使用情况,考核相关资金项目使用效能,构建基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和评估的绩效管理机制。
(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体制和平台
实施中期滚动预算,体制保证和平台建设不可或缺,高校必须要革新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构建新型信息化平台。
一是建立完善中期规划管理制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修编管理办法;学校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学校中长期项目库建设管理办法;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学校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
二是建立高效的中期预算编审机构,成立以学校财务部门为主,相关职能归口部门组成的中期滚动预算编制工作小组;成立学校财经委员会和学校项目库建设审核委员会,对学校中期滚动预算和中长期项目库建设实施审核。
三是构建高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平台,借助于数字校园平台,开发基于erp 模式的高校资源计划系统(URP),集成学校数字校园的所有信息化系统,提供信息共享,决策、计划、控制与绩效评价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平台。针对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具体包括学校基础信息数据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系统、项目库建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中期滚动预算主要内容
相比较于年度预算,中期滚动预算包含更多的内容。具体包括学校中期预算编制思路、原则及政策依据说明;学校上年度预算运行情况分析总结;学校在中期预算年度内教育事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中期预算年度内国家教育财政经济形势研判,以及学校生源变动情况预测;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包括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和支出总量滚动预算;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既定支出安排及预测;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求而编制的部门年度预算;学校财经管理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等。
(四)中期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首先,确定预算项目责任单位。按照学校各部门(院系)的职能,可以分为教学类、学科类、科研类、实验类、学生管理类、后勤服务类、产业类等单位。
其次,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各个预算项目责任单位结合各自的部门职能,研究制定相关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可预见的财力,研究编制常规运转开支计划,制定重点建设领域和相关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实施时间进度,同时,每年定期对规划进行必要的修编。强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性,增强发展规划编制的科学论证,形成滚动预算规划编制体系。
再次,建立中长期滚动项目库。依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项目的申报、细化、分类和立项等工作,对所有项目经过充分论证后纳入项目库,并且按照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结合学校财力进行排序,同时定期对项目库进行更新和清理,建立滚动式的动态项目库,形成滚动预算项目建设体系。
最后,编制学校中期滚动预算。按照中期滚动预算的编制原则,参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上一期的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调整和编制下一期预算内容,全面测算预算期内的所有收入项目;对预算期内所有的规划和事项计划测算支出需求;从项目库中遴选成熟的项目纳入预算,并将预算期连续滚动向前推移编制跨年度预算,同时,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求精准编制年度部门预算。
(五)中期滚动预算执行和监督
当年预算执行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后续滚动年度预算的执行在于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约束学校管理行为的运作,保持学校财经政策的持续发展。针对后续滚动年度预算必要的调整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年度预算需要变更的,相应地后续滚动预算也需调整;上一年预算执行发现重大问题的,后续滚动预算也要进行调整;同时项目库也需要调整。具体预算调整一律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流程进行,学校预算编制工作校组、项目库建设评审委员会等按照权限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中期滚动预算的当年预算监督要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监督。学校预算编制工作校组应当依法接受学校财经委员会和教(职)代会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应当适时向学校财经委员会和教(职)代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预算调整和预算变更事项应按要求向学校财经委员会报批或备案。
(六)中期滚动预算绩效评价
依据绩效预算评价考核办法,对滚动预算项目按照责任单位、项目执行期限和性质等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强调预算项目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权利和义务,约定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于跨年度项目或同类型项目,参考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的编制依据。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实施中期滚动预算,是国家财政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期滚动预算不是对年度预算的否定,包含了年度预算,并且服务于年度预算,增强了年度预算的连续性;同时,中期滚动预算也不是时间上的简单延伸,而是一项革新性的系统管理工作。高校通过实施中期滚动预算,改善了预算管理的质量,真正实现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全面化,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谦. 三年滚动预算:瞻前与顾后[J]. 决策,2014(5):46-47.
[2] 赵玉华. 引进中期滚动预算原因的国际比较[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4):145-146.
[3] 王桂娟. 推进部门滚动预算改革的思路和要点[J]. 中国财政,2012(14):51-53.
[4] 李燕. 财政中期多年滚动预算借鉴与实施[J]. 财政研究,2006(2):26-28.
[5] 姚绍学,李小捧. 地方政府制定中长期财政预算的构想[J]. 财政研究,2004(8):40-42.
[6] Ed Campos,Sanjay Pradban,Ed Campos,SanjayPradban: Budgetary institutions and expenditure outcomesbinding governments to fiscal performance,publiceconomics division of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world bank[J]. Working Paper,1996(9):4-6.
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投资管理,规范投资管理程序,有效控制投资成本,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是公司投资活动的非常设决策机构。公司规划部是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也是公司投资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长期投资。投资管理的方式通过投资项目管理方式进行。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经营单位投资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 投资管理的任务、原则和内容
第五条 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保证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六条 投资项目管理的总原则是规范、透明、归口集中管理,并根据项目单位(实施投资项目的主体)的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其中:
对公司机关职能部门、公司直属企业、区域性派出机构以及新事业的投资项目(以下简称直属单位投资项目),实行集中管理;
对于控股、共同控制以及参股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通过合资公司董事会进行决策管理,同时通过调研、股东直接磋商、派出高管人员内部协商等方式,介入重大项目的立项阶段管理以加强事前管理。
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按《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管理。
第七条 投资项目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项目是指不涉及项目单位以外的投资项目,其主要形式有新建、扩建和改建;对外投资项目是指将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到项目单位外的投资,包括组建合资经营(合作)企业,兼并重组、收购以及证券投资等。
第八条 根据投资管理的需要,规划部对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管理。
投资管理主要内容:
1、投资项目的立项管理(包括政府报批、项目核准(备案)报告的审批以及合资经营(合作)、兼并重组、收购等对外投资项目合同和章程的审批);
2、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管理;
3、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4、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
5、投资项目的后评价管理。
第九条 规划部负责受理和组织审议项目单位所有投资项目(包括信息、技术引进、研发等投资)。
第三章 直属单位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第十条 直属单位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包括立项申请、立项审批、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附件1。
第十一条 投资项目的立项申请
1、项目单位以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的形式提出立项申请。
2、项目核准(备案)报告是项目单位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后编制的文件,是对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可行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论证,进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项目投资的最优方案。
3、项目核准(备案)报告是选择和评审项目的主要依据,由项目单位自行组织编制,报规划部。
第十二条 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
1、规划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或专家,从投资项目与公司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的符合性、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项目的收益性等方面对核准(备案)报告进行评审。
2、500万元以下的对内投资项目,规划部组织审议并经分管规划投资的副总裁批准后,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公司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3、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对内投资项目,由规划部审议后上报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4、1亿元以上(含1亿元)的对内投资项目,经规划部、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5、所有对外投资项目,经规划部、投资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后,由规划部下达批复文件,并纳入中期事业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对外投资项目还需增加以下流程:
--投资各方签订合作意向书。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单位有对外投资意向的,可先行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的有关情况,向规划部部提出项目意向,经审核同意,可与投资合作者签署合资(作)意向书;
--对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报告经批准后,项目单位会同投资合作者,联合草拟合同文本及合资公司章程,并呈报规划部。规划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合同文本及章程进行评审,会签《公司合资(作)项目合同审定表》,并呈报主管规划的副总裁批准。
--合资公司的成立。合同、章程通过审查后,由投资各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生效,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的合同及章程由规划部组织向相关政府部门报批后生效。
6、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规划部负责组织报批.
第十三条 年度投资计划
1、项目单位根据已经批准立项的投资项目,编制年度投资需求计划,报规划部。
2、规划部会同计划财务部,根据投资项目需求、公司资金来源、中期事业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公司年度投资计划预算,提交投资管理委员会审定。
3、经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规划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计划财务部根据投资计划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投资项目的实施
1、投资项目的实施由项目单位自主组织,并接受公司的监督管理。
2、投资项目方案的设计变更。在不影响项目的设计纲领、建设目标,不突破批准总概算的原则下,项目的局部调整,项目单位须提出书面报告,阐明原因,呈报规划部,经审定后,由规划部批准。
3、按照国家法律和公司有关规定必须经过招投标的建筑安装工程以及设备采购,必须进行招投标。
4、公司审计部门可独立组织对项目单位的投资项目进行专业审计,并通报审计结果。根据需要,规划部可组织公司审计、计划财务等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进行稽查监督。
5、每月28日之前,项目单位必须按时向公司计财部按项目报送投资统计月报(报表格式见附件3),计财部汇总后报规划部,由规划部向投资管理委员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6、投资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由规划部组织签订项目责任书。
第十五条 投资项目的竣工验收及后评价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规划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固定资产(详见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根据需要,规划部选择部分重大项目开展项目后评价(详见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第四章 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第十六条 对于合资公司的投资项目,通过董事会进行决策管理,同时通过调研、股东直接磋商、派出高管人员内部协商等方式,介入重大项目的立项阶段管理以加强事前管理。其中:
控股(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强调公司意见的主导性;
共同控制公司需保证公司相应的话语权;
参股公司需确保公司相应的知情权、管理权。
第十七条 重大投资项目特指合资公司的中长期事业计划投资总额度的确定,增加新品种及生产能力的扩大,发动机、车身、桥和变速箱等涉及整车认定范围的关键总成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兼并重组等资本支出项目以及根据合资合同章程约定需上董事会进行决策的投资项目。
第十八条 合资公司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等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附件2。
第十九条 项目立项阶段
1、调研。规划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合资公司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调研。
2、听证会(立标会等)。规划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合资公司编制年度预算前一月,对合资公司将纳入年度预算的重点投资项目进行审议,主要审议合资公司投资与东风公司战略发展和中长期规划的符合性、投资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和收益性。
3、规划部将审议意见向投资管理委员会报告,1亿元以下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1亿元以上(含1亿元)项目由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4、规划部负责汇总整理总经理办公会、规划投资委员会的决策意见,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决策意见传达到合资公司:
通过合资公司股东之间直接磋商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以正式书面文件发送至合资公司相关部门,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以正式书面文件发送至合资公司相关的派出高管,由派出高管通过合资公司内部投资管理程序表达公司决策意见。
5、合资公司派出高管须将合资公司执行情况反馈至规划部。
规划部对合资公司派出高管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报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
规划部负责汇总整理投资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以纪要形式发送相关合资公司的每位董事,合资公司董事通过董事会表达公司意志、贯彻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决策意见。
第二十条 项目的实施
1、合资公司投资项目的实施由合资公司自主实施。
2、每月28日之前,合资公司必须按时向公司计财部按项目报送投资统计月报(报表格式见附件3),计财部汇总后报规划部,由规划部向投资管理委员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及后评价
合资公司竣工验收由合资公司自主实施,报规划部备案。
根据需要,规划部和合资公司有选择的对重大项目共同开展后评价工作。
第五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