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管理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管理实践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1

课程项目化改造指的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及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立足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并根据完成项目的一般过程,设计若干典型学习任务,以若干个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主线,将若干课程模块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密切对接的课程w系。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物流管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关键物流必然要随之进行变革和创新,同时对电子商务专业中的物流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电商物流人才,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必须以企业电商物流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研究与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1.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工作情景有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人员,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从事企业物流运作管理工作,最终协助业务人员完成商品的配送,按时送到客户手中。

本课程重在培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人才所应具备的物流运作模式选择能力、采购管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装卸搬运管理能力、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2.设计理念

作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项目为导向,以学习型任务为驱动,按照“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一体化。

3.设计思路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针对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适合电子商务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能性人才。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综合分析以往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实际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作过程的各项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我们对电子商务企业实际物流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其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共设计八个项目,十六个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了解整个电子商务物流运作过程,让学生掌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物流配送的技能,具体包括:合理选择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物流供应商并能进行有效的评价,掌握仓储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合理安排商品流通加工与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和配送,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等。

第二,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调查,选择出各主要岗位的典型业务,再按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整合,形成一条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工作主线。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实施

第一步,教师设计项目任务。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相应项目,设计的项目内容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任务的难度适中,且项目的最终成果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此外,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典型任务要贴近电商物流相关岗位技能素质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到项目任务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基本一致,使学生体会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围绕课程的知识点,将相关的项目资料、项目目标布置给学生,教师布置任务之前,须将项目标准、规范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生对项目知识点理解、消化之后,根据任务目标,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学生执行项目任务。各项组成员在了解各自的具体任务后,设计任务的执行进度以及提出在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难点;各团队小组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沟通讨论中完成项目方案,项目成果按要求以研究报告、方案、简报PPT、微视频等形式呈现。

项目任务结束后,项目组内部成员自评、项目小组互评后,教师对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以及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根据要求修改项

目成果并提交详细的书面材料。

五. 确定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平时学习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考核,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可适当降低,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比例分配如课程成绩考核表所示。

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项目化改造,其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目标是使课程教学从以知识讲授为主变为以知识应用为主;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主。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生的特点,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可使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2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有关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尽管国内有相当多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研究,但是就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实际情况而言,高校比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多。 

1.高校经管类专业对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是普遍存在的。我国高校并非所有的经管类专业都设有商务礼仪课程,有些也仅将商务礼仪作为选修课。有些人认为商务礼仪实训、实践、实验和设计是高职院校的事,因而高校的商务礼仪课重理论讲授轻能力素养培养。 

2.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手段比高职院校更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许多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法仍较落后,有的实践教学改革仅仅是增加多媒体放映,有的实践教学则放任自流。 

3.现在的一些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存在不足。教学研究多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大而全,可操作性差。同时,有些商务礼仪教学改革方案细节考虑不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自发的创造性不强,其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仍待提高。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的要点 

1.转变高校教师对商务礼仪课程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高校教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不正确观念。高校教师要认识到商务礼仪课程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第一门实用课程,学生的顺利就业与之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要以礼仪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应开设商务礼仪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由于商务礼仪理论本身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对商务礼仪的讲授以点评为主引导,大量的时间应该是商务礼仪实训或实践或策划设计课。 

2.提高高校商务礼仪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校经管类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不能开展或开展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商务礼仪教师本身对商务礼仪践行能力不足。高校许多教师并没有经历过社会商务活动,真实商务礼仪经验不够,甚至对学生就业面试过程不甚了解。因此要提高商务礼仪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业务水平。商务礼仪是一门感性特强的课程,学生对老师的感官认知度非常重要,因此担任商务礼仪课的教师最好是那些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注重个人形象、人际关系良好的老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教师业务水平的途径除了他们能多参与学校日常的礼仪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专业的商务礼仪培训,到企事业单位亲身经历一些有关商务礼仪活动,让他们参与学生就业的某些活动,这样才能使老师们了解现代的商务礼仪实情,进而有效地提高商务礼仪教学效果。 

3.高校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向导。检验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最简单有效方法就是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毕业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取决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践行,这正是商务礼仪教学目的所在。所以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向导,商务礼仪教学内容、方法、任务都应该围绕各自专业未来就业的实际需要而定,教学效果必须对学生未来就业与事业进步有提升作用。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设计 

多年的实践教学告诉我们,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必须以任务为驱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的任务驱动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条件等因素,为各种实践教学设置相应的可操作的情景任务来推动教学进程。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商务礼仪任务设计。教学实践任务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再是死的理论,更多的是多个可检验和可评价的具体实践任务。学生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完成达到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适用于以任务为驱动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类型。(1)理论课中的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商务礼仪案例可以是文字案例、图片案例、视频案例。选择典型案例并设置让学生分析评价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强化学生对具体商务礼仪特点要领的理解。示范教学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礼仪任务,任务可繁可简。例如某种毕业生面试场合的着装、站姿、对话等等,再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商务用餐或见面仪式等等。示范教学必须让学生提前明白示范任务目的要求并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学生一旦完成示范操作,老师和学生立即给予分析和评价。示范教学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礼仪意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商务礼仪实训课。要较全面提高学生商务礼仪的实际践行能力,理论课堂上的参与式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商务礼仪实训课可以较全面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商务礼仪实训课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小品式模拟法(也叫模拟现场教学法),商务礼仪实训具体任务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形象礼仪:男女化妆、男女着装、站姿、行走、言谈;②社交礼仪(又可细分为国别社交礼仪、地区社交礼仪、民族社交礼仪):谋面礼仪、接待礼仪、音乐舞会礼仪、公共场所交谈礼仪;③电话礼仪:打电话礼仪、接电话礼仪等等。 

小品式教学法非常适合商务礼仪中的交際礼仪及商务专题活动的教学,实训项目任务要设置多种不同的情境,编写前期脚本,由单个或多个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再现任务情境,真实的展示学生对某些商务礼仪的理解与掌握,然后组织师生对模拟的情景进行析评价。小品式教学法教师只是编剧,可组织引导但不必导演;学生是“主角儿”,自我导演自我创新与展示;师生集体分析评价,较客观公正,参与者和观看者都会有所收获。

       (3)商务礼仪实习课。尽管小品式教学法可以模拟商务礼仪绝大部分情景,但仍旧是“模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商务礼仪实践实习。例如在学校让学生顶岗“工作”,或参加社会上的开业、剪彩、交接、新闻会等等,或者义务为当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担任接待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提高学生接人待物的礼仪技巧,这样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礼仪基础。 

(4)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课。如果硬要说高校和一般高职院校在商务礼仪教学上有层次区别,那就是高校更应该重视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设计。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课是学生综合使用商务礼仪知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为某些专业的商务活动设计整套商务礼仪实施计划书的实践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要求提前公布相当数量的项目,一般1-5人完成一个项目策划,当然学生也可以自拟项目。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总体策划:商务项目名、项目背景、主題目的、目标公众、时间地点、活动内容;②信息媒介传播策划: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报刊等媒体宣传策划;③主次会场布置:舞台背景设置、灯光设置、音乐布置、主席台布置和座次、观众席的布置、节目及演员的安排;④宴会礼仪策划:档次与标准、宴会布置、车队礼仪、席位安排、讲话安排;工作程序策划又分为:前期准备工作:活动批文的申报和办理、活动请谏的设计、印刷和寄发 、活动场所的落实、设计和布置、接待人员的组织和培训、活动新闻资料和有关新闻统发稿的编写;活动现场工作 :全程接待礼仪的细化操作和资料发放、全过程监控和具体事物协调、摄影和摄像安排及现场调度;应急预案、善后事务处理等等礼仪。 

商务礼仪项目内容要根据不同项目任务而设计,既要符合大致规范性的体式,又要符合项目具体实际要求。 

2.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任务设计一定要科学与合理,实践任务设计要系列化系统化,任务设计要与专业特点、社会热点和未来就业紧密结合,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条件。(2)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应该综合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来设计,例如应当将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知识渗透到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中。(3)任务设计要有防作弊设置。实训、实验和策划设计的任务设置一定要考虑学生作弊的可能性,以确保评价的成绩的真实公正。实践教学的防作弊设置主要通过任务的多样性、任务领取的随机性、任务完成过程的可查性和任务细节记录的唯一性来实现。(4)任务设计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商务礼仪教学成绩体系总体上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平时考勤成绩、作业任务成绩、理论成绩、实训实践或课程设计操作成绩。关键是任务操作成绩必须再次细化,要细化考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或考察点,即要制定出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环节的指标权重及其相应的定性定量考核标准,同时要及时记录这些成绩,最后汇总出学生总成绩。 

四、结束语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对电子商务理念在数字档案馆服务中的理论与实际应用做了简要探讨。 

 

1 电子商务理念与数字档案馆服务 

1.1 电子商务 

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模式 在英文中主要有两个词与电子商务相对应:eb(electronicbusiness)、ec(electronic commerce)。eb称广义的电子商务(亦称电子业务或电子商业),由ibm公司于1997 年第一次正式使用,是许多it企业和学者支持的观点。ec称狭义的电子商务(亦称电子交易),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成员国讨论电子商务的政策性文件中就使用ec。 

1.1.2 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 第一,交易虚拟化通过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整个交易全部都是虚拟化设置。利用互联网进行贸易往来,双方负责人自贸易谈判、签约再到确定交易等一系列程序,不再需要当面进行,均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实现。第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我们用网络实现信息传递所产生的费用比电话、信件、传真所支出要低的多。而且电子商务还可以减少一些之前传统商务所必要的开支,如:中介费、信息成本、文件处理费、广告服务费、印刷费、传播费、还有店面的租金费等。第三,减少中间不必要因素。传统贸易方式的费用过高、安排速度慢、容易出现误差等缺陷已经不存在。同时,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交易的时间,使交易双方可以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所以,在某种概念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方式。使整个交易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第四,交易的透明化。在整体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从洽谈、签约到货款的支持、交货通知等都在电子屏幕上有所显示,双方可清晰看到,所以显得比较透明化。 

1.1.3 数字档案馆服务概述 何为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呢,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馆利用计算机、通讯以及网络等现代技术来完成档案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递以及提供利用等活动,从而达到“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所需数字档案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档案信息用户解决现实问题的档案信息需求”这一目的的过程。 

1.1.4 电子商务理念对数字档案馆服务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从传统模式向网络模式转化的最终产物,带来了现代办公模式的变化,也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补充力量所在。这种信息化和电子化趋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产生了很有价值的影响意义,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数字档案馆中的电子商务有一明显的行业特性,它依靠网络来进行数字化信息的搜索、保存以及传递,提供信息、收付资金、以及传递商品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1.2 数字档案馆业务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利用电子商务的支持,数字档案馆业务活动方能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数字档案馆提供了一项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网络作业环境,这就必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高效率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来开拓业务工作的范畴、优化数字档案馆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以及工作业务的水平。 

1.3 数字档案馆中电子商务服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所特有的开放性、高效性、以及互动性改变了档案信息的相对封闭状态。数字档案馆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商品化、市场化。电子商务提高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更直接更方便的使档案利用者与档案管理工作者交流,其收益还可以弥补档案馆以及网络建设资金欠缺,让二者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实现技术和设备的提高,以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2 数字档案馆中的电子商务 

2.1 数字档案馆通过电子商务增加了商机和活力。数字档案馆通过电子商务,拥有了“事业性”、“公益性”、“福利性”等特点,强调具有社会效益的比较传统性的档案馆所特有的信息服务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老形式化体制,从而提高服务效率,进化操作流程,这些因素是档案馆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宗旨所在。我们都知道,商务联机数据库拥有着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用户只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之后系统所带来的简便、快捷、高效等特性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无法比拟的。 

2.2 数字档案馆中的电子商务服务方式 

2.2.1 缴费查档:这是目前数字档案馆所提供的一项比较频繁的电子商务,它需要客户缴纳一定的费用,方能获得查阅使用数字档案馆内部的一些数据的资格与权利,从而满足客户查阅需求。 

2.2.2 在线交易:所谓数字档案馆的在线交易,是指数字档案馆利用网络所进行的时时交易等销售行为。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向用户出售电子档案信息、音像制品、档案编研成果、编辑成册的相关资料、个性化产品等在线服务。 

2.2.3 联合编目:指的是各大中小型档案馆联合编制的程序,里面有各档案馆自己拥有的资源,然后上传保存到中心数据库,或者从中心数据库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源,从而记录收纳到本地的数据库,来组织编制各种类别、载体的联合目录,从中所产生的费用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易的。联合编目使档案资源的共享更加有效得实现。 

2.2.4 增值服务:档案馆的查询、编研等工作需要非常专业技术,把馆藏资源文化利用网络进行编织整合,使各类用户的特定需求更加有效地得到满足,而且能运用本身的网络资源优势、检索技术、跨行业,跨专业地进行查档,该项成果凝聚了全体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与智慧,也就是所谓的增值信息。如果运用电子商务服务, 

这种增值服务还会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进行开拓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市场可开拓。 

3 电子商务理念在数字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 

如今,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里,电子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商品。信息服务必须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大力发展。在如此广泛的网络环境条件下,信息服务所特有的“广泛性”、“充分性”、“实时性”、“精确性”,比以往的传统模式更具特色。其一,它能打破信息的壁垒,进一步朝着理想市场环境方向发展,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其二,它更加有助于商务流程透明化的形成。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要想实现电子商务化,就必须要把3方面与档案业务过程相关的系统紧密集成,而且要把它们全部运用于互联网,这3各方面就是“用户关系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等。使用户通过互联网,与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内外互动,做到实时信息交流以及知识间的共享。通过档案馆信息链的整体结合,使得用户与档案人员从单的渠道就可以访问到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业务决策,达到最后执行决策,这样一来就给用户提供了一项定向的、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使档案馆内部员工知识得到创新,共享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达到赢得商务机会并创造经济效益的目的。总之,仅管我国数字档案馆在建设完善过程中不断地引进电子商务的一些服务,可是和国外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所以,我们需要把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去完善,借鉴国外数字档案馆建设专业经验,提高我国档案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档案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在档案馆部门自身努力地基础上,加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充分享受更加完善、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捷.构建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平台.商场现代化,2006(1). 

[2]金艳丽.电子商务与档案信息商品化刍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2). 

[3]田玲.电子商务的演变于发展趋势[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3).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4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出现有关农村电子商务的提案,并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在国家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推手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普遍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环境是根本。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并非朝夕之事,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和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当前的信息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综合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推进我国农业及综合经济的发展。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趋于落后,尤其是与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相对比,农业经济管理整体呈现出一种非智能化的趋势,这种非智能化的趋势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进步。[1]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从目前来看并非十分理想,甚至会存在些不足。

第一,实践操作困难重重。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并非是没有创新点和努力点,而是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或者政策传达和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一系列的限制因素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的阻碍因素。

第二,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门造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是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对外开放仅仅局限于工业及其他领域,而农业似乎不在对外开放的范围内,这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对外引荐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没有从主观上改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认识,不能从主体角度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情况,而且无法从整体水平上得到提升,更没有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

第三,农业经济信息传输滞后与不畅。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与工业信息、其它商业信息一样,需要及时、准确地共享与传输。然后我国目前农村的这种网络使用与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城镇,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到2012年底,城镇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约六成,而农村地区目前只有23.7%。[2]

第四,农村商品营销模式的落后。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仍然采用如下传统方式:对于农用生产资料和日用品采用“商-零售商-农户”模式;农业产品对外销售采用“农户-收购者-加工厂”模式;农用品的自产自销模式。这些落后的营销模式也是受限于农村信息化程度以及物流能力。

无可否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呈现落后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是呈下降的趋势,我国政府及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在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自己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分析

从我国的自然属性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带动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进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机械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整体水平相对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整体水平低下。那么,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带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就有必要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向上的努力,力求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因此,从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及当前的时代要求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3]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拓展我国农业市场的必要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层次明显得到提升,同时,我国农业也在积极的参与国际经济中,农业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我国本土市场,形成了国内外市场综合发展的势头。那么,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良好的信息来源是十分必要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能合理的带动我国农业市场的拓展,使农业市场与国际经济相结合,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中的信息。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在我国,农业整体结构的调整能更好的带动我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农业整体结构的优化及升级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支持。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结构已经趋于稳定,但是还需要更多新鲜的元素给予刺激,使农业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以更好的带动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说,加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更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三农”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的核心元素,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充分的调动三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巩固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很好的将农业、农村、农民联系起来,使这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统一体,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中得到统一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等现实情况,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还存在一些障碍。

(1)专业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农业经济管理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农业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数甚少。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与“三农”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逐步提上日程,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在“三农”领域中有所突破,甚至对农村还存在着一定狭隘的认识,这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接轨,更无法与国际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与世界农业经济管理相互交流的机会。[4]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底子薄弱,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较低,在农业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上完全呈现落后的状态。

农业经济管理要想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就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给予相应支持,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尤其是在农业信息的支持上,我国许多农村在获取农业发展的信息上还仅仅依靠电视、报纸等,没有形成一种信息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在信息的管理上更是无从谈起,这必然导致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落后。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的这一现状,需要我国集中经济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摆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落后这一现状,合理的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3)缺乏制度化的支持

制度支持是农业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只有我国政府从制度上给予支持和帮助才能使我国农业无论在管理方法和经济管理手段,乃至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协调和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上来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这种不完善的制度表现为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持等等。

4.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策

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使我国的农业经济与世界经济相接轨,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大国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建立人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极具缺乏,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人才管理和培训方案,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首先,建立专业的培训队伍。针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的这一现实情况,需要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队伍。在我国,缺乏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适合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成长的环境,没有专业的培训队伍。针对此种现象,我国就需要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入手,建立一支具有广泛知识基础,并能够吸取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专业队伍,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国际农业经济管理相适应,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其次,改变传统的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认识。随着“三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人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认识,并适当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地位,使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认可。

第三,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加深的今天,要想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就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从而最终为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服务。[5]

第四,以典型带动整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在整个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典型带动整体,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中,以个别培养带动整体培养,最终达到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进步,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2)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

第一,加大投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与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相配套的基础设建设,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从国家入手,尽可能的对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尽快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感和信息化。

第二,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是从基层和政府两个角度来说的。首先,当地政府给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问题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以理性的角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辅助,并调动农民群众自身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其次,要改变农民群众的认识,意识到现代农业化需要建立良好且稳固基础设施,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体现群众的力量。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我国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群众角度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努力,提高认识。

第三,建立特色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基础设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是我国的自然特色,与地大物博相对应的就是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地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整体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步跟上世界先进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使农业经济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3)加强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制度的支持和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制度化的支持,需要国家的帮助。那么,我国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6]

(4)增强网络商务的应用能力

目前网络商务的诸多平台,给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经济管理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平台。逐步地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通过收集、相关信息指导农业市场。在市场经济下,对农业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信息,不应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干预。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取和把握市场信息,是电子商务时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5.结论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比城市电子商务有更丰富的业务范围,我国农村和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十分旺盛,同时,近年政府对农村市场也高度重视,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说电子商务市场是农村未来的战略性市场。为更好地在把握这个市场,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同时也要坚持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科技化,使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不断的得到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与现代信息环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和特点[J].中国农业信息,2013(05):44-46.

[2] 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2013.

[3]杨宝祝,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业信息化,2013(2):33-35.

[4]赵巍,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3(2):5-6.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基础;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施工时很规范化的了。很多的企业的管理更加大的完善起来,人们要注意一个企业的管理力度。要注意一个专业话的进程,尤其是财务的管理,是关系一个企业的命脉的,要注意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强化财务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强和完善管理上的制度,有更多的机会提高效益,才有可能实现更多的目标。加强施工上的财务管理,可以保证资产的再生,也可以有更多的利润可循。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

目前各类建筑业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实际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2.业务招待费存在失控现象,长期存在大额预提费用

施工企业下属部门较多,地域分散且流动性强,使业务招待费超支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建设单位供料结算严重滞后,施工企业靠预提费用平材料成本;分包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进度结算,靠预提费用平衡分成本;受核算或资金影响职工奖金未能及时作表发放,靠预提费用平衡人工成本等情况。

3.责、权、利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改制进行的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个别单位项目负责人素质偏低,弄虚作假。以前大部分单位项目负责人没有把经济效益当成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只是满足产值、进度、安全和质量等指标的考核,从而无法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个别项目经理全局观念差,考虑个人利益多,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搞虚盈实亏,达到转移企业资产、粉饰业绩、以获取高额奖金和职务升迁等方面的利益。

4.进帐收入依据不充分,采购决策缺乏透明度

施工企业对在建工程进度结算往往仅以工程进度统计报为依据,由于其他基础资料的缺乏, 特别是建设单位认可资的缺少,使施工企业的月度结算、年度结算不确定因数大从而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认定从根本上受到质疑。另外,容易出现腐败行为,极易造成权钱交易、人情交易、导致利益受损。质量无法保证。未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工作。

5.未能实行招标选用和强化管理外部劳务队伍

外部劳务队伍是工程项目施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大部分外部队伍选择不规范,所选择的分包队伍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弱、人员素质差、施工设备落后,甚至是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无技术力量、无管理经验的个体承包者,根本不具备施工能力。无技术、无资金、无设备的外部队伍进场,再加上对外部队伍的施工管理不规范,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工程质量无保障、安全隐患多,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效益流失严重,损害企业信誉。

6.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相差甚远,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财会人员素质差,职业道德水平低。大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工作中有章不遵,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吩咐,财会人员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进行监督,更有甚者,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国家财经纪律,截留收入、挤列成本、乱借款、乱集资等时有发生。

三、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

1.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加强材料物资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材料费在施工企业成本中比重很高,抓成本管理首先要抓材料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一是要把好采购关,坚持分渠道进货,按同等价格比质量, 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原则,按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减少材料采购的成本及费用。二是建立科学的内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发、领、退及清查盘点制度。各施工单位建立小仓库,实行定额用料制度和材料节约奖制度,把控制消耗、杜绝以领代耗作为降低材料成本的重点。物资采购部门按计划采购原材料,大宗材料直接送到施工现场,其它材料分送到各施工工区小仓库,各施工单位凭项目工长签发的领料单领料施工,既减少工区自行购料环节,节约了采保费、人工费,又控制了领料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三是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首先根据项目工长签发的领料计划单到现场限额领料,月末清理现场,对已领未用料办理假退料手续,正确计算各项工程用料。对不能入库的大宗材料,实行现场专人管理。其次,对周转材料实行内部租赁办法,各施工单位租用周转材料租金计入成本,改变周转材料只领用不回收的状况。此外,还要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 防止跑、冒、漏、滴等损失浪费现象,现场管理要责任到人,堵塞各种漏洞。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计提办法、大修管理、购建及使用管理等。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事,就不会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从而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的真实和稳定。

3.完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权责实现对比制

(1)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即严把合同签订关,严格按合同法办事;同时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赋予的权利。财会部门应建立详细的债权债务备查簿,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对长期拖欠的债权,要注意债权的法律时效。再者,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所谓“权责实现对比制”就是把理论上的“收”、“付”与实际上的“收”、付”,理论上的“盈”、“亏”与实际上的“盈”、“亏”,在一张报表上进行对比。如果理论“盈”、“亏”与实 际“盈”、“亏”相符,就说明各项资金到位,财务管理合格;如果理论盈”、“亏”与实际“盈”、“亏”不符,说明有些资金没有到位,财务管理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

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应收款还没有收到,哪些应付款还没有付足;可以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因为“应收”、“应付”和“已收”、“已付”必须在同一张报表上对比显示,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另外还可以对企业经理和项目经理进行考核从而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尽快建立,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减小管理和经营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设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预警指标标准值,分析判断预警度,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等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

(1)设定财务预警指标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点也不一样。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2)选择预警指标标准值

对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量预警指标,根据国资委每年度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业主要财务指标的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设定财务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对于其他指标,可以照各企业目标期望值设定预警标准值。

(3)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提企业经营管理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5.财会部门应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如果财会部门只记账、算账、报账,那么财会部门的财务管理只能是理而不管,财务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事后监督只能是“下不为例”。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具有独特的管理方式。一是应以会计工作为中心管理企业的现金流转。在现金流转管理中,通过集中办理企业内、外各项结算业务,实行企业现金流量“一个口进出”,由此实现资金控制。二是以预算管理为轴心实现对企业业务活动、日常管理、资金流动的严格监管。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财务后备人才

定期对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后续教育,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开展年度公司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评比活动,奖励职业道德高的财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利于激励其他的财务人员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休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从项目立项、招投标阶段开始即需要财务部门对经济效益予以分析和研究,因此应树立财务管理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各时期、各方面的概念。

四、结束语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关于建筑施工财务上的一些管理事项,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十分的了解了。由于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已经到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稳脚,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难题,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资金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文涛: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 ] .决策与信息,2007(11) :62--63.

[2]陈 海: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 ] .财会研究,2008(03) :240.

[3]张恩霞:浅谈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 (01) .99.

[4]刘会萍 王树平 武 威: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86-89.

商务管理实践范文6

[关键词]工商管理;建设;策略;服务

当国民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的时候,社会大众对政府管理水平的认识与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时代本身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的政府改革活动从自身服务水平着手是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大众期望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政府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发展转变,需要从提高工商管理水平这一点出发,让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促使服务型的政府机构得以建立。

1对工商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商管理活动作为维护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基础性保障因素,在市场活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所以,想要实现政府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从这一工作内容入手,促使工商管理活动的开展广泛性与综合性得以有效实现;其次,以此为基础,来提高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工作素质,从基层开始,完成对服务型社会的建设。

2工商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2.1在对服务体系的监管中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差异化表现

想要在监管活动中,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开展水平,所需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将这样的制度作为监管活动的开展基础。通俗来说,一方面,需要根据工商部门自身的职责所在来让监管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要让监管活动可以满足市场与社会大众的期望,既能维护市场稳定,也能为市场本身的发展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当监管活动不能做到“惩治”的时候,市场秩序将会遭到破坏,而政府的执法活动也将会受到质疑。当然,这一过程中,作为政府部门的工商管理机构应当做到文明执法,如果服务水平与服务意识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社会大众的满意程度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2.2工商管理行政活动中法律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开展内容。当前,我国市场监管活动中存在的法律不足主要表现在:(1)法律内容的不完善。这使得执法力度与执法内容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而让市场本身出现了混乱现象,阻碍了市场的日常经济活动开展。(2)法律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存在着许多法律条规自身的不足因素影响,使得其成为了不适应的部分。与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因市场经济建立时间较早,进而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法律本身的弊端表现尤为明显。(3)法律与经济发展不配套。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这是想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3政府职能与部门职能之间的分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目前,工商管理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还是突击检查以及专项整治。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取得较快的成效,但是也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一方面,这类工作的开展,任务量大,负担重,给工商管理部门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商家疲于应付,使得整个市场显得混乱不堪。最终,让整个工商管理活动的开展显得得不偿失。

3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商管理活动的服务水平直接反映了政府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会使政府管理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传统因素的遗留,有的是惯性思维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工商部门的服务工作需要与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者只有协调统一了,才能让市场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工作内容中,由于监管工作占据着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了服务活动无法实现,行政主体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也就无法有效缓解,特别是,一些行政官员,漠视法律,一味地追求效率,进而让整个市场的违法行为难以杜绝,社会大众的自身效益难以满足,进一步地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大众对服务需求的认识存在不足,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民主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最终,阻碍了思想水平的提高。

3.2制度建设处于落后状态,法律成效不明显

想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需要从行政制度开始转变,即,在提高制度科学合理性的同时,让其可以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在工商管理活动中,我国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促使法律体系得以建立,但是其所涉及的面,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水平。这既是我国法制建设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做到高效与实际,使其可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为一体。

3.3人才培养机制不合理,使得优秀人才难以得到重视

人才培养是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分类制度的不足,使得人才难以发挥价值;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无法提高竞争意识;考核活动的悬而未决,让行政机构整体发展显得缓慢且不具活力。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大量有效人才难以得到培养的同时,也降低了行政机构本身的行政水平。特别是,因制度本身的缺陷不断扩大,而未能及时处理的时候,行政机构的人才选举与培养活动,整体开展状况难以满足行政需求,社会大众对其的认可度提不上去,自身认识水平未能达到,最终,让工商管理部门丧失了其应有的市场影响力。

4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开展水平提高策略

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因此,工商管理的自身开展水平是实现政府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特别是,随着经济多元化表现因素的愈发明显,使得工商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法律为依据来完成构建,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对职位的定位,促使职能转变活动得以落实

在我国的工商管理行政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了对市场主体的确认、经营范围的明确、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对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变、优化。

4.1.1降低登记标准,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经济建设活动中出现的不适应的地方,降低登记的标准,进而让社会活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这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不得不使用的重要举措。

4.1.2转变监管模式,注重主动性

加强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与重视,促使企业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将行政活动作为补充内容,让市场经济的主体得以提高活力,让多样化的经营活动可以被认可,执法活动也势必能更好地开展下去。

4.1.3提高执法水平,完成综合建设

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如果将市场细分,会使得整个市场经济发展适应能力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进而阻碍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产生,也就需要让市场监管机制加强落实,促使整个市场改革活动得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提高工商管理部门行政水平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综合化建设,取得社会大众的更好认可。

4.1.4注重执法的科学性

在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工商管理法律体系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虽然已经做到了全面性与广泛性,但是就其本身的需求来看,市场经济的细微需求还需要重视与满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工商行政部门的管理活动显得富有条理性、系统性。

4.1.5明确服务水平与监管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服务水平作为监管活动的伴生内容,二者只有做到协调统一,才能让工商管理活动得以更好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二者的工作内容应当是互为补充、互相监督的。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工商管理部门本身的发展内容体现。

4.2增强工商企业的诚信程度,注重文化建设

在社会诚信体系之中,个人作为诚信体系的构成基础,企业诚信是重要内容,政府诚信是基本保障。工商管理活动的市场监管内容,需要以此为基础来积极地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得以落实到位。(1)应当加强服务活动的开展意识,促进服务型的工商管理体系建设,工商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让其行政人员能够发自内心地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定位,进而清楚地认识到行政管理内容的实质,满足时展与社会大众的需求。(2)强化对法律的认识。工商管理任务的工作内容需要做到依法、文明,使得法治可以代替人治,使得这样的法律文化可以满足时代需求,这将推动民主法治得到完善,也能有效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法治深入人心。(3)注重于对功效的追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做到高效与稳定,这既是工作本身的需求所在,也是工作内容得以有效开展的激励保障。当效率得到有效肯定的时候,社会效益也就能够以较低的投入来取得。

4.3坚持有机化建设,增强行政水平与执法能力

工商管理部门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对行政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实现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与执法能力的提高,做到有机化建设。

4.3.1提高行政活动有机统一性

将行政活动与执法活动结合起来,让其可以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下一一落实,促使其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让法律本身成为积极发展的活力内容,进而更好地提高工商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能力与水平。

4.3.2提高服务水平

行政机构要做到对自身的改进与优化,促使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极肯定,又能让自身的规范化程度得到充分保障。

4.3.3加强合法性建设

在行政活动中,政府本身是法律的履行者,所以,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需要做到合理性与合法性,促使自身可以成为二者的临界点,将这样的临界状态作为有机体的象征代表,进而提高二者之间的联系。

4.3.4做到主体地位与协调活动的有效配合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是直属于监管体系的,是国务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需要借此来完成对市场的有效监督管理。所以,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地位是法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5结语

总的来说,工商部门管理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服务水平的提高,切实围绕着党的建设需求来一一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根据市场需求来提高整体活力,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