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1

相关档案整理人员,也只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简单粗糙的整理、装订,在他们眼中,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人简单的操作两下就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第二,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管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些重要的文件不能够被很好的保存归档,从医疗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归档这一过程,存在很多漏洞,也致使很大一部分重要的医疗信息丢失或者失实。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策

上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对档案管理知识进行普及。并且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医疗信息填写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根据抽查结果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第二,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实践为指导,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如档案的收集、档案的归档、档案的保管等等,进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化。第三,创新档案管理念,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为了今后档案的开发利用而服务。树立以利用、服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第四,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硬件方面,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房,并在档案管理房内安防防盗、防火、防潮等设备。此外,鼓励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档案室、阅览室以及办公室“三分开”。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2

在社区医院中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针对社区医院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社区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1.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该提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医院中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交接班制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更好的完善社区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评定,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保证社区医院护理质量。根据社区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制度。建立的制度需要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量等,完善制度的草案,使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服务意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和加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再学习和进修。定期对社区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使得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使得其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社区医院护理质量。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再培训,使得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有较强的责任心,规范护理操作,使患者以及社区居民能够得到良好的社区医疗服务。

1.3加强沟通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社区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提高管理效率。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护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难点,制定相关合理的管理制度。除帮助护理工作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外,还可使相关的规范制度具有良好的实行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加强护理管理者与护理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够使得护理工作人员感到管理层对护理工作的了解和人文关怀,这对于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帮助。

2结果

社区医院在开展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将社区患者及居民对于社区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后,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治疗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护理纠纷和医院感染病例,在新型护理管理实施后明显减少,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3

一、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在犯罪预防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一)解决了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制度原因,实现了从刑事司法的惩罚性转移到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城市的外来人口曾经一度成为犯罪的主力军。在当时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提出城乡二元身份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农民工犯罪高发的根本制度性原因。在以后的十多年间,由于历史传统和政府财政等诸多原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几乎都没有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①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通过详细易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积分管理手段,逐步实现新市民与张家港市户籍居民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妇女儿童权益、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基本享有同等待遇,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身份制度和不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城市外来人口所带来的不公平不正义的待遇问题,从而使新市民真正能够融入张家港的生活,实现安居乐业。我国传统的犯罪预防模式对“城市外来人口”的犯罪预防主要采取消极性策略,大多是从打击、惩罚、控制、恐惧等有关犯罪的诱因和社会秩序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不是对社会正义、授予权利、包容和投入这些建立在积极的社会政策之上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积极的社会政策,它弱化了对刑事司法的惩罚性效果的过分关注,而代之以对社会公正、社会保护和社会管理等的关注,通过一项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公共政策来达到有效减少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效果。当然,笔者相信预防和减少犯罪只是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为整个张家港市所带来了诸多社会成效之一。(二)倡导了一种价值评判体系,加强了新市民之间的关注度、紧密性以及集体和社会意识价值评判,又称社会价值观,是指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用来评价和判断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是否合乎社会目标与社会要求的准则。新市民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他们并没有一套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而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以简单的加减分以及分值的多少直观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清晰的价值评判体系。而当新市民从积分管理制度中获益,换句话说从这个价值评判体系中获益之后,他们又会更加认同这一价值评判体系。而一个明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相当强的指导性与约束性,其犯罪预防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分清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为基调的研究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重要贡献。她认为以道德为绝对标准,以启发良知的文化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在罪感文化中,犯罪感仅仅是犯罪行为人个人的。而在耻感文化中,犯罪越轨行为则是集体的耻辱。耻感文化是靠外部约束力的文化,人们对估计会引起罪恶感的行为感到耻辱。这种耻辱感不会因为忏悔或服罪而消失,因而其约束力强烈而持久。耻感文化是要求有旁观者的,因此它是建立在集体主义和密切的社会联系之上的。在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当个人以一种原子的状态存在时,耻感是很难起作用的。只有具有强烈的集体或社会意识,个体的越轨行为才会使其中的每个成员蒙上耻辱感,因而受到集体的排斥,成为预防成员的越轨行为的有力武器。城市外来人口或者说农民工来到一座城市之后,其脱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直接从现代农村家族这种群体本位的社会结构中被弹射出来。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不再是亲情宗法,而是商品和货币。在这种背景下,外来人口或者说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原子式的存在。而在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通过个人的努力使解决配偶和子女的入户、入医、入学成为可能,那么势必有更多的人会选择把配偶和子女接到张家港一起生活,再加上父母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入学和入医问题,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势必会更加关注对方的行为,那么家庭就成为耻感文化发挥作用的最小的集体。此外,新市民积分管理中的排名和公示制度,必然会引起新市民对于自己家庭以外的尤其是和自己条件状况相当的人的行为的关注,这又势必会加强新市民之间的关注度和紧密性。著名犯罪学家赫希(Hirschi)在其名著《犯罪原因》中就曾提出,社会个体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否,与其同周围社会结合的状态密切相关,犯罪行为产生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减弱或破裂时,如果一个人并不关心其他人的希望和期待,那么在此意义上他不受规范的约束,也更易于从事犯罪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使个人更加关注他人的希望和期待,避免给家庭带来耻辱成为新市民在做每一个行为选择时必须首要考虑的。(三)引导城市外来人口(农民工)重返公共利益领域,从而为社区犯罪预防策略奠定基础根据英国学者比尔·乔顿的观点,国家社会关系的不断退化要归因于贫困者与主要公共利益之间的通道被阻断,主要的社会权力运行系统对于贫困者而言是不公平的。既然贫困者被排除在社会之外,那么就需要引导他们重返所谓的“公共利益”的领域,通过部分的为贫困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收入,来为社区预防犯罪和恢复社会正义奠定基础。乔顿还提出,两种完全对立的社区开始出现,其分别称之为“命运型社区”和“选择型社区”。选择型社区所特别关注的是其中每一个作为个体的家庭的发展,通过相应策略以创建并维持一个舒适、安全、便捷、健康、高贵的私人生活环境,以保证其生活安全。而命运型社区在共同的命运中必将形成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因其很少有搬家的机会,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很好的医疗保障,没有一份有着体面收入的正常工作,更无法接触到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共同的高度危险的生活方式,如非正常的经济活动、犯罪、吸毒等。[2]城市外来人口或者说农民工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无疑更多的属于贫困者的范畴。他们很多人往往干着城市中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城市中最为微博的收入。他们与公共利益之间的通道有着重重阻碍,社会的主要权力运行系统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不公平的。由于自身经济的拮据以及城市的排外性,他们往往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慢慢形成一个“命运型社区”。而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新市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得同城化待遇和均等化服务,张家港市级财政在新市民入学入医方面提供的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又使他们在社会再分配领域获得了更为平等的待遇。换句话说,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引导了城市外来人口重返社会公共利益领域。而入学、入医、入户问题的解决,为新市民搬出他们的“命运型社区”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而即使仍然生活在属于他们的“命运型社区”中,由于教育和医疗保障等问题的解决,由于城市对他们的接纳和包容,他们原有的高度危险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会慢慢发生改变,而整个社区的氛围将更加积极向上,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而一个开放、和谐、健康的社区对于犯罪预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在犯罪预防领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一)导致犯罪转换问题所谓犯罪转换主要是指通过“目标加固”将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的侵害对象从此地此对象转换到彼地彼对象,从而使其他地区的其他受害人蒙受侵害。犯罪学家通常对转换问题进行四重分类:一是时间转换,即侵害行为会在其他时间发生;二是空间转换,即具有某一共同目标的犯罪类型会在其他地方发生;三是战术转换,即应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某一犯罪;四是功能转换,即实施和最初预谋的犯罪不同类型的犯罪。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可能导致的犯罪转换问题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空间转换;另一类是功能转换。首先,我们来看空间转换。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由于张家港的包容和接纳,城市外来人口(农民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解决他们本人或配偶或子女的入户、入医和入学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张家港人,从而对张家港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面对张家港的如此“深情厚谊”,那些原本准备在张家港作案的城市外来人口或者说农民工可能从情感上来说就不愿意再在张家港作案。此外,由于实施了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整个张家港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城市氛围,新市民之间的相互关注度也会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结合程度也会大大增强,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大幅提高犯罪预防的效果。因此这些人即使依然企图选择在张家港作案,但他们得手的机会会大大降低。综合以上两点考虑,那些原本准备在张家港作案的人从方便和成本角度考虑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临近城市。也就是说,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可能会引起张家港临近城市犯罪率的提升。其次,我们来看功能转换。众所周知,城市外来人口(农民工)犯罪最主要的犯罪类型就是侵财犯罪。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由于有助于解决配偶及子女的入医、入学问题,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把配偶和子女接到张家港一起生活。这就解决了因为囊中羞涩无颜回老家见家人而铤而走险去实施侵财行为的犯罪动机问题。此外,由于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保险的问题,从而减轻了城市外来人口(农民工)的经济负担,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去实施侵财犯罪的可能性。然而,在侵财犯罪可能会降低的同时,另一类犯罪可能会有大幅提高的可能,那就是制售假证犯罪。虽然《暂行办法》对弄虚作假的行为有着严厉的惩戒措施,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还是可能会铤而走险,而这势必会促使制售假证行业的“蓬勃发展”。见到这一行业有利可图,再加上这类犯罪不像杀人放火这类犯罪如此众所周知,因此法制观念相对薄弱的城市外来人口(农民工)可能会“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从而使制售假证犯罪的犯罪比例大幅上升。(二)公共资源的有限可能会引起新老市民之间的矛盾,从而催生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张家港市巨大的财政支持是功不可没的。虽然张家港的经济实力很强,但是总体的公共资源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正处于短缺的阶段,也就是说这块原本仅属于老市民的蛋糕本来就不大,味道也不甚美味,现在又要让新市民给切去一块,因此政府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引起老市民的不满。以前可能是新市民对老市民存有一种莫名的嫉妒和仇恨心理,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可能会引起部分老市民对新市民的不满情绪。尤其是一些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市民,他们原本就对社会有着诸多不满,觉得他们的利益诉求很难被政府关涉到,如若其中有个别情绪特别激动,借端生事的话,很容易形成,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动荡和不安。因此,张家港市政府应该高度关注新老市民的相处问题,既要关注新市民的诉求,也要做好老市民的思想工作,要让老市民知道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整个张家港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利大于弊,而不能让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催生剂和导火索。(三)参与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机构太过单一,对于犯罪预防的长期效果是不利的如果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看,张家港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是一项典型的多机构协作犯罪预防模式。从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管理主体来看,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是以警察为班底,计生、人社、司法等部门人员为补充的正科级单独建制的事业单位。从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来看,它需要公安局、教育局、司法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房产管理中心等多个部门的鼎力配合。因此,它确实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机构协作模式。但是从机构性质来看,就显得十分单一,都是政府组织。从国外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多机构协作犯罪预防模式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政府组织的参与,也要有公民自治组织的参与,甚至还可以有营利性组织的参与。根据笔者调研的情况,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确实是大力推行自主化管理的,在他们的倡导下张家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市民共进协会”和“住房出租管理协会”两个自治组织,希望构建“政会互融”的新模式。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两个组织并没有能够在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此外,营利性组织的介入也可以借鉴,例如在入医问题中可以尝试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这同时也可以减轻政府的部分负担。作为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管理主体,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的警方主导性地位相当明显,这从它的人员构成就可见一斑。新市民事务中心的主任是由当地公安局的一名副局长兼任,专职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此外21名警察专门从事此项工作。新市民事务中心如此浓烈的警察色彩,一方面和我国的传统有关,因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另一方面它对于新市民事务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有效推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浓烈的警察色彩与新市民事务中心所追求的纯粹的服务型职能严重不符。此外,在警方关于犯罪预防的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古典主义犯罪学派的传统,这种犯罪控制模式既强调事先威慑,也强调事后制裁,而这与当前流行和倡导的福利性政策、社区政策以及重建公共领域等犯罪预防模式是不甚符合的。因此,如果把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看作是一个犯罪预防政策,而警方长期在其中发挥一种主导型作用的话,那么对于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的犯罪预防的长期效果势必是不利的。因此笔者建议,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在新市民积分管理制度已经走上正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慢慢脱离浓厚的警察色彩,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纯粹为新市民提供服务的组织。当然,在业务范畴内双方依然可以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有利于双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李甜甜单位:江苏警官学院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医疗改革;社区护理

一 社区医疗护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配置未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需求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规范。

医务人员多是低学历,低职称,或不能胜任医院本部的工作。工作能力强、职称学历高的基本都在医院本部,因为本部需要他们来提升医院的技术力量和知名度,他们也需要医院这个平台来历练和展示自己技术才能。

2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没有一套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科目,规章制度在逐步规范过程中。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管理用的是与医院本部相同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个性发展,没有反应出它的特殊性。

3社区护士知识结构存在不足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

目前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偏低,大多为中专及聘用的临时人员,这些虽然暂时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的功能制护理工作,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社区的护理队伍不稳定,临聘人员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应急知识政府购买服务还没有落实到位,社区医疗服务补贴不到位,药品零加价,检查治疗项目少,自身缺乏创收能力。

工资待遇比较低,她们多是把社区护理工作当做跳板,一旦有更好的去处便会离开,导致护理工作没有连续性,更缺乏主动性。社区护理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显现。虽然我院社区护理工作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出来。

5急救知识和法律意识欠缺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法律意识淡漠,说话、做事随意不懂得保护自己。

二 改善当前社区状况建议

1制定适合社区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这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能力,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健全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服务人群的满意度纳入月底的绩效考核,奖惩分明,对社区护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社区护士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社区护士的教育不同于医院,特别是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知识的学习,使社区护士充分认识到社区护理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加强护理技能及独立工作能力和急救基本知识的培训,强化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法律意识,依法执业,严格操作程序,严谨工作作风,成为合格的社区护理人员。

3加大检查与考核的力度

护理部派遣护士长分社区包保,每月两次不定时对社区的护理工作全面进行指导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与指正或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效果,在月护士长例会上通报。社区护理组长每月要组织社区护士护理“三基”业务学习及社区护理学知识的学习,院内组织的护理技能考核与“三基”理论考试社区护士必须参加,并纳入年底的综合考评等级,包保护士长的工作业绩同样纳入年底的综合考评。

4加强院内感染知识与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与考试,做好双向防护,开展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五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以满足不同患者和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站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5每月组织开展两次健康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社区宣传,让社区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了解如何做好自我预防保健。随时都能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6与医院内护士要求一样,着装整齐、文明用语 如需家庭输液治疗,医患之间必须签订协议书,使患者及家属做到三清,即清楚病情、清楚用药的不良反应及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简单的应对措施、清楚与社区服务站的联系方式。在家庭病床管理方面,护士上门送医送药每次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病情确定巡诊次数、护理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好取得合作并签字同意,做好病历的管理与归档,以备查询。

7完善相关政策,探索适合本社区的护理模式 在政府购买社区医疗服务,补贴没有到位前,向医院寻求政策,保证社区卫生人员的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鼓励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在技术职称晋升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并给予一定的倾斜,缩短晋升年限,让社区卫生人员安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有配套的政策来保证,使社区医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各自发展找到契合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得到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 结论

通过对社区护理服务现状分析,找出目前社区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地履行好老百姓健康守门人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的医学重心下降,社区为主;眼光前移,关注预防。经过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及居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金锦华。我国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技能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18)

[2]万洁,夏绿芳,史卫星,张萍,管建粉。九江地区三级医院循证护理的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3(25)

[3]曾,赵梅珍,毛秋婷。护理人员循证实践水平的聚类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15)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进展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老龄化的增加,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卫生医疗费用过高,家庭结构日益趋向小型单元化,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治疗及护理不及时,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日显突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是世界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之适应的社区家庭访视体制尚不健全,因此我国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尤为紧迫,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1]。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家庭访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家庭访视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1.1 产生背景: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疾病谱的改变决定了老年人就医的困难性和频繁性,同时,社会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家庭结构简单化的格局,致使老年人独居独处现象普遍。尤其是那些有躯体疾病的老人,都需要家庭访视人员给予他们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指导,把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1.2 发展过程:家庭访视出现于19世纪后期,19 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访视护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卫生服务形式,与社区治疗、医院治疗一起构成健康保障体系。从业人员分为家庭访视专科护士、家庭访视护理开业者和家庭访视护理管理者三类,各自分工明确,职责清晰[3]。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4], 服务范围覆盖了疾病预防、慢性病治疗、创伤康复、围生期保健、老年护理等,从业人数也快速增长。我国上世纪60年代家庭护理出现,但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家庭访视发展缓慢[5]。

2 家庭访视的内容及人员组成

2.1 访视内容: (1)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家庭访视从原来对个体病人的服务扩大到健康人和家庭,以及覆盖全社区范围内与生命健康有关的所有问题。(2)提供基础护理技术如换药、导尿、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避免发生压疮、鼻饲、造瘘管护理等。(3)协助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发病人的残存机能,学会自我照顾。(4)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营养指导,母婴的体格检查,评估母婴的身体状况等。

2.2 人员组成: 家庭访视需要一对一,面对面的与患者或其家庭交流,因此访视人员的组成决定了家庭访视的效果。访视人员应由社区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专员等[6]组成,以提高家庭访视的质量。吴欣娟等[7]研究发现,国内从事社区老年慢性家庭护理随访的人数较少,家庭访视的人员还主要局限在社区医生和护士,上级医院因日常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缺乏,对社区患者关怀一般通过义诊等形式进行。

3 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访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国内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及社区医生完成,他们除日常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外,还需入户为社区居家的病人提供卫生咨询及护理服务,因一般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3名护理人员,故日常工作量较大,只能为居家的患者提供单纯的治疗性护理服务[8]。对居家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难度较大。再次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家庭访视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疾病相关知识,还需要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9], 我国社区护理或医师一般由临床转岗而来,年龄偏大,未受过专门的社区和访视护理及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独立工作能力不强等现象[10],其综合素质与访视护理要求不相适应。结合上述两方面问题,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性的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数量,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家庭访视培训,各医学院校也应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尽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务人员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同时应当积极吸纳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像心里咨询师、营养师等。扩大家庭访视的人员构成,提高访视质量,为更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访视服务。

3.2家庭访视管理制度尚不完备: 家庭访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管理制度,对于开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没有明确规定。社区需要制定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中的各种医护行为,访视人员在为居家病人提供全面护理时,要制定收案与销制度、安全医疗制度、居家病人双向转诊制度、访视制度、入户诊疗安全制度、社区居家病人护理查房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护理中的各种护理行为,以提高家庭访视护理效果。

3.3卫生服务费用分担制度有待革新:社会医疗保险给付存在限制,使得原来享受医保的病人需要自付这家庭访视的费用。在我国的城市, 多数居民享受社会医疗保险,而社会医疗保险仅局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护理服务[12],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从而阻碍了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这使得许多居民在可进行家庭治疗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住院治疗,对患者和国家均无利。再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能够承受访视护理费用的比例较小。故国家应适当调整卫生策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投入,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让患者能自己选择较合理的家庭访视来预防和减少疾病复发,而不是直接接受院内治疗。

3.4 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因为此项服务在我国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人群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信任、支持程度,因此,社区可以设定家庭访视小组,将各个层次的医务人员纳为小组成员, 制订年度访视计划,同时注意提高家庭访视护理质量,才能真正体现社区护理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社区护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1-24

[2] MARKLE RM, WEIR R, BROWNG G, et al. Health promotion for frail older home care clients [J]. J Adv Nurs, 2006, 54(3):381-395

[3] PORTILLO C J, SCHUMACHER K L. Graduate program: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the home [J]. AACN Clin Issues, 1998, 9(3):355-361

[4] 蔡海欧, 陆廷仁. 深入认识社区康复作用[J]. 中国康复, 2003, 18(5):323

社区医疗管理制度范文6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1、完善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全体居民,更好地适应、服务和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及时、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愿望。

2、实施新一轮提档升级工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档升级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符合省定建设标准的中心和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6%、75%以上。围绕群众需求发展特色科室,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创建活动,启动社区医疗与居家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

3、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实用技能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公益性培训;联合高校开展管理人员专题培训。深化社区卫生联合体工作内涵,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帮扶,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工作机制,探索三级医院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合作紧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60%。

5、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工作。开展“示范全科服务团队”、“优秀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评选活动,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所有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率达80%以上。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年度使用、更新率达到85%以上。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等改革任务,使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

在推进全科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基础上,开展社区卫生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活动,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市为单位,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次比例稳定在70%以上,社区门急诊比例稳定在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

二、推动妇幼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网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省卫计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产儿科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等级保健所创建与复核评估,争取2所妇幼保健机构通过省等级评审。开展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新一轮规范化建设,提供温馨安全的服务环境,合格率达50%以上。配合省卫计委做好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和重点人才第二周期评审的申报工作。

2、改善保健服务质量。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及妇幼健康技能练兵活动。做好围产期服务管理,将孕妇学校建设达标列入助产技术一票否决条件,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推进孕产妇和0-3岁儿童系统管理,完善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增强母婴急救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开展爱婴医院评审,做好迎接省、国家复核的准备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妇幼卫生监测及管理质量,做好数据分析利用,确保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10万和4‰以下。

3、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县级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以县(区)为单位婚检率达到50%以上。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农村妇女孕前期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规范推进全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提高产前筛查率、诊断率和确诊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4、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细化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项目实施方案,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干预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价,促进项目运行质量提高。落实地方配套经费,确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均标准不低于500元、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128元。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项目工作居民知识知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5、依法做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贯彻“一法两纲”、《省实施<母婴保健法>办法》,依法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与技术的准入与监管,开展打击“两非”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违法违规行动,确保持证率100%。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加强发放全过程监管。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95%以上。

三、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提高项目补助经费标准。将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不低于40元。督导检查项目经费落实情况,推动项目资金在基层特别是村级的落实。做好项目联系点工作,加强对一些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的干预性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项目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及时推广基层好的做法与经验。

2、加强条线间综合协调。明确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明细,根据省要求统一基本台帐。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镇村两级的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和业务指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