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1
高校思政辅导员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同时还是学校干部,除了要做好高校大学生日常工作管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及情感交流,剩余时间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时间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也不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研和理论研究,然而,职称评定对思政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而职称评定对辅导员的科研成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效的科研成果交严重影响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因此,这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而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误导,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得没有耐力,浮躁的心态,对于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及管理,经常产生出逆反的心态,甚至表现出不尊重及反感的情绪,这样就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心,甚至对工作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二、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提高思政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明确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尽量避免只要涉及学生的工作就找辅导员解决,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利用好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后续教育培训机构,虽然目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比较完善,思政辅导员的招聘和选拔也较为严格,无论是素质还是专业能力,也都较高,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思想政治问题等也越来越多,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对其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高校可以为辅导员提供一些学习交流的平台,成立专业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培训机构,鼓励辅导员专心研究业务,以便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所以加强高校思政辅导员后期培训及教育非常必要,从而使思政辅导员在工作当中更能得心应手,减轻心理负担及压力。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同时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家长应与思政辅导员达成一致,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这样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也会事倍功半。其次,高校大学生需要思政辅导员时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而作为思政辅导员同样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由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繁多,还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沟通协调,有时由于部门沟通问题也经常会导致思政辅导员重复工作,从而增加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强度,极易产生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面对许多的突发事件,就极易产生心力交瘁感,导致辅导员心理出现健康问题,因此,为缓解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产生,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疏导也是高校所要重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可以建立辅导员互助体系,在体系里辅导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工作问题等,如何化解心中的困惑,减少心理负担,在互动中使身心得到放松。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从而激发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看到自己发展的目标及方向,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才能使员工增加工作激情,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工作当中感受到公平、公正,考核内容与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质量挂钩,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奖惩挂钩,形成高效务实的人才评定体系。
三、结语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2
思政教育精细化,是思政教育改革深入的必然方向,也是思政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思政教育精细化,可以假期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结果。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益于培养一个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忠于国家和党的优秀人才。所以,只有了解思政教育精细化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让大学的思政教育渗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1大学生思想教育精致化问题的重要意义
11精致化教育问题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精致化”最早被提出是应用在管理学上。[1]也就是在注重及管理整体和结果的时候,也要注重过程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效益和质量都得到提高。而后把“精致化”引入到教学中,尤其是引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不在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而是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所以,思政教育精致化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2精致化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深层次推进的必然结果
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点科目,尤其在教育改革时期,思政教育的改革涉及国家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所以,精致化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保证提高学生高素质的同时,更加精细地划分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培训,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所以,精致化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必然的结果。
13精致化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政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还有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都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作用和魅力。尤其是精致化的思政教育,更是把思政教育深入到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从细节到整体,让学生都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而且我国近些年颁布的法律条例和相关政策[1],都为精致化思政教育提供了环境和“土壤”。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主要特征
21突出育人效果
思政教育的精致化,可以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思政教育的德育教学,更是从教育细节到整体评估,都有详细的计划。在德育教育评价工作中,主要考察的是德育过程和德育效果。考察过程就是精致化的一种表现,而德育教育就是精致化的育人效果。所以,精致化的思政教育是重视德育评估的。
22突出工作体系的科学性,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
保证精致化的工作,首先需要有一个优良的完善的工作体系。所以,精致化思政教育工作,突出的就是工作体系具有科学性。并且随着精致化工作的加深,组织结构体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优化。把各个分散的体系联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科学的体系。而学校需要领导进行统筹管理,表现出集中性。而鼓励学院进行细致化管理,则是表现了分散性。这就体现出精致化的工作可以不断地优化组织结构。[2]
23突出技术性,运用信息手段和科学方法
思政教育的发展也是需要具有时代特性的,而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所以思政教育也要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具有技术性。先进的科技为思政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思政教育可以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来设定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所以,精致化的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社会心理、管理等学科,构建一个更科学的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运用了适当的信息手段和科学方法。
24突出教育对象的本体性,强调受教育者的参与与体验
精致化思政教育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2],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所以精致化思政教育突出了教育对象的本体性。从大学生本身的感受和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和内容。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并且根据学生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25突出教育者的创造性
精致化的思政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也突出了教育者的创造性和灵动性。精致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具有灵动性和艺术效果的[3],是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创造的。只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很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教育模式和内容。
26突出科学发展,强调工作模式的可持续性
精致化思政教育是符合科学发展的,能够让思政教育的工作产生可持续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其次要把具有价值的做法进行记录,最后应该扩大精致化的思政教育队伍中教育工作者的年龄阶段。
3有效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若干策略
31理性判断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大学在采取精致化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客观理性的评价工作状况。要把当前的工作状况和精致化后的工作目标进行对比,找出目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信息技术,提出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工作办法。并且工作的效果和过程要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精细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发展。
32科学构建高校德育评估机制
精致化思政教育可以为大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的人才。而想要实现思政教育的精致化,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评估体制。德育教育评估体制可以考核学生的思政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从细节和结果来判断一个学生,才是更全面、更合理的评估机制。不会以偏概全,并且能够找出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让思政教育更符合基层思想政治发展的要求和标准。
33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质量
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尤其是精致化的思政教育,想要顺利的推行,有赖于教育队伍的素质。所以,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的精致化,思政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这是精致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4]并且根据教师的工作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教学热情,为精细化思政教学筑建夯实的基础。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四大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关怀教育理论在女子院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湘教通〔2015〕291号);2014湖南女子学院思政课题(HNNZXYSZ2014YB11);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湘教工委[2013]53号);基于关怀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湘教通[2012]401号)。
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为此搭建了众多学习教育平台,而本来就承担着教育职能的图书馆因其特有的文献优势、时空优势和网络优势,因此在众多的高校思政教育平台中独树一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图书馆思政教育并未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安排相应课程教学,属于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平台,只能通过影响大学生言行、举止、学习环境等带来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因此又容易在众多的平台中被淹没,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的优势
相对于高校其他思政教育平台而言,图书馆的思政教育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的馆藏文献优势、独特的时空优势和先进的网络优势。
(一)丰富的馆藏文献。图书馆的这一优势是相对于其他也担任着思政教育功能的部门如学工部或团委等而言的。就数量而言,图书馆馆藏书籍是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我们对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籍做了一个如下分析:数据来源: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分析方法:分层统计法;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年份:2012年。分析对象:高职院校1288所,本科院校844所。而思政教育的书籍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日益重视,其在总书籍中的数量占比也逐年提高。除了数量上的优势,图书馆思政教育的功能更体现在馆藏质量上。图书馆不仅提供与思政相关的学习资料,更提供丰富的学术专著,如思政教育史论、思政教育文集、马列专著等,此外还收藏了完整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建文献。而相对于社会公共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的思政教育藏书更显专业性、学科性和针对性,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思政教育功能上所不能比拟的。
(二)独特的时空优势。高校图书馆的时空优势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在时间方面,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一般是固定的、集中的。但是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又显得碎片化,因为该课程一般是一周开设一到两次,两周的课程间隙时间较长,无法对学生所学知识形成一种及时的巩固。另外,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如果学生想深入学习就不能完全依赖课堂,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补充所学知识,图书馆就是其深入学习知识的一个很好延伸。最后,图书馆存在一种独特的优势就是,大量的学生集中在一块学习,可以形成一种互相感染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图书馆的时间优势可以总结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性,课外学习的拓展性和共时感染的效率性。而空间优势主要体现为图书馆其幽静宜人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在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对思政教育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思政教育创造积极向上、净涤心灵的文化氛围。
(三)先进的网络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传递成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并且通过专门的技术对一些思政教育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优质、科学和带有正能量的信息资源。其次,图书馆可以为思政教育配备一定的监管设备及人员。这样就可以及时对一些不良信息采取删除或拦截。当然,在图书馆这种氛围中,大学生也会迫于舆论的压力和对自我形象的维护,而在内容上选择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思政教育内容。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微薄、邮件咨询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信息传递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乐于接受他们熟悉的互联网沟通方式。而几乎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适时适地的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二、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情况调查――基于湖南6所高校的数据
本研究对象是湖南的6所二本院校的图书馆,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8分,有效率达93.8%。采用
Eviews6.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包括两大块:基本信息和主体信息。其中主体信息包括图书馆的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文化约束功能、环境熏陶功能和网络文化开发功能。调研状况如下:
(一)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调查。在受到图书馆馆风影响方面,有76.5%的人认为图书馆对大学生有激励、诱导作用,表明图书馆的馆风能正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图书馆价值取向能否影响大学生“三观”方面,只有14.5%的大学生认为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影响;对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了解方面,完全了解的只占到8.3%,说明绝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图书馆的办馆理念、管训及历史,其育人作用发挥有限。
(二)制度文化约束功能调查。在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认同方面有百分之45%的人选择不满意,只有7.8%的大学生选择基本满意。数据表明,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全发挥制度文化的约束功能。在图书馆规章制度发挥作用方面,只有24.5%的大学生认为有一定约束作用,39.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表明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日常生活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三)文化环境熏陶方面的调查。当调查大学生对图书馆所挂的标语、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是否有教育作用时,有35.6%的人认为有;当被问及是否对高校图书馆环境满意时,只有9.8%的学生觉得很满意,56.3%的学生觉得一般,希望继续改善。调查表明图书馆文化熏陶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会抑制环境的熏陶功能。
(四)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调查。在调查学生是否接受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时,有92.5%的人赞同,说明学生大部分都乐意接受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开展思政教育。在使用何种网络交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时,25.8%的人赞同博客分享,15.9%的人赞同创建思政教育网站,24.1%的人选择BBS讨论,34.2%的人选择观看影视作品。调查表明,图书馆思政教育需要多渠道、多平台开展。在对图书馆关注度的调查中发现,有24.6%的学生从不关注图书馆网站,52.4%的人偶尔去看看,23%的会经常浏览,但大部分是查阅文献资料。表明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站关注度有待提升,否则会影响其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关于学校图书馆网站是否开通了思政教育的频道,65.2%的人表示不清楚,表明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的宣传方面还须较大力度。
三、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平台构建
如上所述,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教育平台还存在一定的功能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合理,运行不够通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建设和完善这一平台。
(一)形成系统理论,加强对实践的指导。尽管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的大量经验,但在实践中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容易带来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国内学术界研究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的文献资料也相对欠缺,因此有学者建议把图书馆学和思政教育进行交叉渗透研究,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方向――图书馆思政教育学。这样就可以把图书情报学理论引入到思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上来,并贯彻到实践当中,使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建立高效图书馆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二)建立规章制度,畅通运行机制。首先,应该完善管理体制。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在图书馆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部门,并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一套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使图书馆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把图书馆思政教育的指标列入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性。第三,优化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整合前面的管理体制、考评机制以及反馈机制、预警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它们之间能配合协调,运转顺畅。另外还包括图书馆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衔接到位。
(三)提供人力保证,加强队伍建设。第一,必须加强图书馆思政教育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升,可以通过在职培训、集中学习和进修等方式,对图书馆专职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展开培训。第二,加强对图书馆思政教育人员的招聘与选拔。如果图书馆本身工作人员不足或缺少有资质的教育人员,那可以考虑从外面引进人才。对这一领域的人员选拔时,要求其不仅要热爱思政教育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其自身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四)强化四大功能,凸显思政教育优势。首先,在精神文化育人功能方面,要明确办馆理念,做到服务至上,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思想在图书馆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另外,还应该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正确引领其价值取向,并要结合实践活动,适时开展思政教育。文化约束功能方面,主要是完善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各种馆内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培训,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拉近馆员与读者的心灵距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环境文化熏陶功能方面,主要是要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以保障图书馆思政教育各种活动的开展。还要通过美化环境,努力营造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和感染。在网络文化的开发功能方面,要不断完善网络,打造数字图书馆,丰富数字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广泛和学生乐于接受等优势,通过各种网络沟通方式,加大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彭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合肥工业大学.2010(11):21
[2] 张宁.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探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1):132-134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64-02
2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并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中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基本条件。因而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既是社会进步、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高校思政课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在教学中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一个核心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长期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抑制一些喜欢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学生,偏重于培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重视有余, 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05方案”实施以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 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应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独特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的觉悟、创新的情感、创新的意志,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智慧,同时指引着大学生创新的方向。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实践教学在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具有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独特优势[1]。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受大班额教学的限制,教师处于主动灌输和引领教学的地位,学生主要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在活动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导和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政课每项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个人创意、小组合作、团队竞争,发挥出每个人的创新潜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在竞争与合作中,不同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给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
创新需要一定的空间,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真正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并不多。实践教学很多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场地也不受限制,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可以自由掌握的空间大大增加。有了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就能够各展所能、优势互补,大大增强创新的热情。
二、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2]。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综合体现。创新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水平,以及创新主体的经验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一)以激发创新主体意识为目的,借别教育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主体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大学生只有被激发出积极的创新意识,主动自觉地参与创新过程,才可能产生创新活动。性别教育针对不同性别的社会期待、社会角色、性别优势开展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了解和认识。思政课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性别教育,强化性别主体意识,继而激发创新主体意识。例如针对女大学生可以布置“我最欣赏的女大学生”节目制作、“最美女性大家谈”专题论坛、“现代气质女性之我见”宣传展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吗”辩论赛等实践教学作业,通过让学生去思考、搜集、对比、筛选、点评、概括等,获得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从而激发女性主体意识,克服潜在的被动服从心理,主动投入创新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样,针对男大学生也可以布置类似的性别作业,通过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学习模仿增强创新主体意识。
(二)以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借鉴同伴智慧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中介,创新思维要求在思维过程中, 破除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积极采取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任务,充分借助同伴教育的力量,多角度碰撞学生的固有思维,促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可以结合第三章开展“我的人生”“我的大一生活”等征文比赛活动,学生通过同伴之间不同的选择,对比别人解决困难的态度,从而启发自己的人生道路,改变自己旧的思维模式;结合绪论部分和第一章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我的理想”等设计大赛或演讲比赛,促成学生对未来思考的创新;结合道德和法律部分开展“道德之我见”演讲比赛、“老人摔倒扶不扶”辩论赛等,通过对社会现象多角度解读,对道德法律的不同理解,触动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创新道德法律思维。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借助任务驱动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决定了创新活动的最终成功。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包括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借助任务驱动以分组完成的方式多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布置“网上红色之旅”“我爱我家乡”等任务,请学生担任导游,规划线路,介绍景点;布置“心海拾贝”杂志、博客撰写任务,让学生尝试担任编辑、策划、博主、作者;布置“时事魔镜”“一周有话说”等主持栏目,请学生担当主持人、节目策划、撰稿人等;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布置相应任务,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布置“中国风”服装设计展;多媒体与网络制作专业,请他们制作“大学生道德、法律”网站,承担网站编程、美工、设计等职务。以上种种完成不同职业任务、担任不同职业角色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途径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
思政教师是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引导整个创新过程、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主体。思政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掌握相应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同时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善于吸收和综合各学科的最前沿知识,把握时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才能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看世界[3]。思政教师可以逐渐积累创建一个实践教学创新实例库,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在案例库中储存几个和学生专业相关、反映时下热点话题的又能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的实践教学案例,这样搭建出来的案例库既方便教师相互借鉴,又容易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不断完善创新方案,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
(二)改革考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活动的全程参与者。他们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认真实践都是保障教学的最后成效和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时并不主动,特别是一些小组完成的作业,有些学生更是全程围观,出力甚少甚至没有参与。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考核评价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考核无关,则部分比较功利的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所以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成绩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教师在考核时除小组成绩外,还要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实践参与程度、成果创新贡献等。
(三)学校应创设宽松环境,支持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表面上看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相对轻松,但实际上任务量要大大多于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前方案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主持、活动后的总结概括和收集整理。但是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工作计量办法,并不利于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创新实践教学。同时一些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资金、人力和物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应该高瞻远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对教师工作量的计量和考核增加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安排要更有弹性,为教师的校内外实践提供便利。高校还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培训和再教育,搭建各种创新教育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卿敏.论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
坛,2004,(11).
[2]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
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3 [本刊网址]http:∥
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创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有助于快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助于稳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从而使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效性”,就是指实际达到的效果。本文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被定义为: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比,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程度。
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是:遵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分析和反馈,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的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短期目标是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向和现状。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收集和采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明确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远期目标是最终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和品质,使其价值选择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性,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导向性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意义。一方面要坚持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系统能真实的反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指引作用,促进被评对象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的成长与发展规律,要能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和每个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仅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而定性分析是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标准性比较差,只能对事物进行原则性、概括性、趋向性的评价,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全面的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全局中提炼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包含的事物和人也是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要素构成。可将评价体系分解为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结果有效性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面分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2个,具体阐述如下。
(一)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队伍建设”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员配备、结构与素质、培养与管理。指标具体要求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规划要齐全、配备的师生比例合理,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学习与科研情况效果要好;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化,考核要规范。
“基础设施”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办公条件、基地建设、网络建设和环境营造。指标具体要求专职思政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所需的基本办公设备;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基地建设规范合理;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思政氛围的渲染营造等。
(二)过程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学科建设和工作运行等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
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是保障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是否贯彻与落实的重要前提。指标包括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具体要求党委统一领导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一体化思政教育的工作网络;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规章制度是反映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规章制度要健全。指标有:思政工作制度、计划与总结和协调与保障。学生工作制度齐全并执行有力;学生工作计划和总结齐全、工作例会正常;在危机干预及危机事件处理上,应急方案齐全、措施得当有力。协调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的上层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标包括:学科科研、课程建设和学科管理与建设。大学生思政工作要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能够申请到较高级别的辅导员专项和人文社科项目;学生工作队伍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有专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有制度、有规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主要包括:思政理论课、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资助工作、实践教育和维稳工作等。思政理论课要求课程设置、学时、学分等符合国家规定;党团组织建设健全,有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就业指导指标包括就业工作指导与培训、就业课程建设等;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有配套的心理咨询的资源,辅导员从事相关心理咨询与教育工作,思政人员有一定的危机干预的水平;资助工作主要包括学生贷款,困难生指导与帮扶等;实践教育要求有平台、有基地,能够切实加强大学生动手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安全稳定是第一位,要求维稳工作有制度、有规范、有成效。
(三)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主要体现为认可度、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
认可度主要包括学生的认可度、学校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等。学生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对辅导员的评价、对学生工作的评价等。学校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学校校风、学校学风等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家长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和舆论报道等。
学生素质主要包括个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个人政治素质是指学生的三观教育和价值取向;道德素质是指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法治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心理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水平,没有重大心理疾病。
学生就业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率、单位用人反馈、学校声誉等。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分为了要素、过程和结果三个指标,要重点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因此,设定一级指标比例为要素有效性占25%,过程有效性占30%,结果有效性占45%。
大学生思政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辅导员 实践困境 对策分析
用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又是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模式。
但这一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使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具体实践难以展开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一、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实践困境的成因分析
1.兼职辅导员的职权定位模糊,导致具体工作无从下手。
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周济部长2006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的报告中已有明确要求。但是,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权责,至今仍停留在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讨论层面,尽管大家的意见总体上趋向一致,但一直没有形成法规层面的、明确的、统一的文件规定,或各高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意见。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思政教师没有“合法”的身份介入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开展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阻力重重。由于缺乏对兼职辅导员工作职权的明文规定,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师介入他们的日常活动是越俎代庖,并从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反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大学生产生的反感,导致教育和被教育双方很难形成发自内心的无缝对接,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水到渠成。同时,这种反感情绪导致的消极对待,甚至抵制行为,不仅削弱了思政教师开展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权威性,使得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而且会由事及人,由人及物,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二,由于没有职权的明文规定,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理直气壮。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在兼职辅导员的具体实践中,没有规定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名正言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此大为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大受影响。
2.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双方各自为战,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
从思政教师开始兼任辅导员到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机制,即融双方之长处,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这是国家出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初衷。但在实际工作中,专兼职辅导员却是两条线、两张皮。专职辅导员依然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亲力亲为,这样的结果是:一,各专职辅导员工作疲惫不堪,而且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角色的神圣感也被疲惫不断吞噬,工作的激情和使命感逐渐丧失。二,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由于专职辅导员的全面推进,导致兼职辅导员几乎没有机会独立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思政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难以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得以发挥。同时,专职辅导员的全面介入,从另一个方面削弱了兼职辅导员的权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才是对他们进行课外管理的合法和权威人员,在专职辅导员的衬托下,本就没有职权规定的兼职辅导员,其开展工作的身份的“合理和合法性”,更加遭受学生的质疑和抵制,使工作的进行雪上加霜。
二、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对策分析
1.各院校结合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兼职辅导员的职权,疏通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渠道。
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经过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数年的讨论,今天基本上形成了一致意见,各院校可以立足实际,予以借鉴。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思想教育的深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总结以往辅导员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兼任辅导员制度流于形式,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等,基于多数高校现有学生工作格局,兼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宜界定在思想理论教育层面。同时,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学生所在院系、党政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1]如此,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科优势和理论特长,注重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从深层次解决思想问题,努力使学生用理论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优势所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性,即思政课教学是知识传授与理想信仰的统一。思政课教学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就是的信仰教育。思政课教学活动对思政教师来说是一种信仰活动。[2]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思政教师的职业特点在于,不仅是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而且必须认同这一伟大的事业。所以,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本能地负有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责任。三,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前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因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些矛盾产生心理上的偏激或扭曲。当前社会的发展成就与矛盾并存,处在心理敏感期的大学生,对社会矛盾的关注要远远超过成就。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是思政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较专职辅导员的另一优势,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思政兼职辅导员职责所在。
明确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职责,思政教师开展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活动的全部。而单纯作为教师,我们虽然应该关心学生,但如果不断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则需要各院校赋予一定的“权力”,如此,则可名正言顺,引起学生的重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兼职辅导员工作权限的问题,是实践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关键问题。只有建立了负责制,才能为兼职辅导员开拓一块工作的平台,才能让思政教师找到自己耕耘的土地,才能使思政教师肩负的兼职辅导员的职责落实到实处。因此,各院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考虑本校学生工作格局,以及专职辅导员分工的基础上,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月活动、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活动等一些思想文化类活动,交予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同时,在学生的学期评优考核中,要体现思政兼职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建立这样的负责制有以下几点好处:一,从责任角度更加明确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方向,使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容易落到实处。二,有责任就有动力,就可以调动思政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更容易发挥思政教师在专业和学识方面的特长,形成专兼职辅导员优势的互补。因此,只有明确规定了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才能使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顺畅自如。
赋权就等于赋责。明确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确定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就清楚地界定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权所在,这是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不流于形式的重要前提。
2.建立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兼职辅导员的特长。
首先,明确各自的分工,确立各自的主阵地。关于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现已有明确规定,那就是,以管理为主线,包括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此点在上面已经有论述,在此不再展开。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分工,才能抓住各自工作的重心,使学生工作的开展合理、有序。
其次,专兼职辅导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并且在某些方面形成必要的交叉,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兼职辅导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专职辅导员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也必须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日常组织管理,为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兼职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可以邀请专职辅导员一起进行;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也可征求兼职辅导员的意见。双方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践机制,才能真正完成辅导员的职责,真正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3]
此外,为了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有效实践,还必须对完善相关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思政教师在编制上属于教学系列人员。具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实行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必然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师的考核中,有必要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折合成一定的教学或科研量,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有更大的热情去做好兼职辅导员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已经成为共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使其得以有效实践,对于各院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占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思想教育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