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1

关键词:“国培计划” 问题 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8-02

1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现状

宁乡地域面积大,是教育大县教育强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89所,其中小学240所,初中5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中10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260所,在校学生199263人,在职在编教师8878人。每年新招聘教师400人左右,绝大部分充实到偏远农村学校,但教师配比不足依然严重,全县现在临聘人员2991人。宁乡县是首批国培项目县,自2015年起实施“国培计划”,主要涉及的项目有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远程网络研修、异地高端研修。以2016年为例,宁乡县“国培计划”共计培训2140人次。

2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矛盾集中

近几年,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超小班化严重,宁乡有六十多个教学点只有几十个学生却有五六个年级,也就出现了教师一人一室的情况。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新招聘教师女教师偏多等原因。工学矛盾集中,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新入职教师大多数安排在偏远农村学校,培训需求大培训愿望强,但由于人手不够,学校不能派出去学习;二是一些业务骨干想培训但是工作任务重,参训单位不愿意派出去,于是有培训任务时就常安排一些课务相对轻松的人员参训,产生了培训专业户;三是参训单位希望培训安排在节假日,而参训教师希望培训安排在上班时间,组织单位很难两全其美。

2.2 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

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了参培学习欲望也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一是资深教师,职称评聘已经完成,得过且过,不愿意参加培训,就算为了五年360学时的要求勉强参训,也不能用心参培,主动学习,敷衍了事;二是有些单位不能按要求派人参培,导致参培学员专业不对口,学习需求降低,学习效果打折;三是存在部分单位送培时不能切实为教师提供时间、精力、经费保障,让参培教师人在培训,心在单位,不能专心学习;四是因为地域宽广,参培教师集中培训过程路途偏远,非常辛苦,培训幸福感不强,降低了参培欲望。

2.3 送培团队不优化

“国培计划”的项目实施都有固定的流程,需要专业的送培团队,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送培团队存在两个方面的不优化:一是送培团队大多为专家名家,参培教师普遍反应他们研究的问题不够有乡土气息,不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太高大上,不够接地气;二是送培专家大多工作繁忙,难在规定时间请到好专家,更难请到与培训主题想吻合的对口专家,在送培过程中难免出现拼凑式、理论性专家,参培教师受益不多。

3 宁乡“国培计划”实施创新探索

3.1 项目的统筹规划创新

在项目的统筹规划上,一是更科学设置培训项目。针对工学矛盾集中的问题,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要更科学地考虑均衡学科、学段、参培对象,送培单位可以更合理安排参培人员;二是更合理选择培训地点。以往宁乡的培训以参培项目为单位集中到进修学校或者培训基地学校,这样给参培教师带来了时间和空间的不方便。可以采取区域集中的方式选择培训地点,更方便教师参培。比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今年宁乡县有6个学科320人的培训计划,以往的做法是根据学科在6个送教基地学校进行,今年创新为6个学科送教到12个基地学校,参培学员就是区域内的学科教师,这样可以更好地深入乡村学校、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同时免去教师参培的奔波之苦,让老师们足不出校参加高效培训,也有利于更准确了解当前学校的教学难题,对症下药。

3.2 项目的培训模式创新

一是让“国培计划”送教下乡与校本研修有效对接。首先在制度层面既要明确进修学校的送教职责,又要要求送培基地学校制定具有操作性、实施性的校本研修制度,在送教过程中同时对基地学校的校本研修进行考核评价;其次在送教团队的选择上,要以省内外一流名家为引领,以本土专家为支撑,要发挥送教基地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参培学员感受到名师可学、可仿。最后要让送教下乡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成为校本研修的共享资源,在培训中形成的案例、游戏、理论、视频等资料,都应该成为基地学校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有效对接。

二是让“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与名师工作室有效整合。教师工作坊研修由四次集中研修和100学时的网络研修相结合,要做好工作坊的研修,坊主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状态是工作坊研修效果的保障。宁乡已经建立了28个名师工作室,我们将工作坊的研修与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有效整合。工作坊坊主和坊主团队从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名师中遴选产生,给予时间、经费、精力保障。在研修过程中要求坊主引导学员把本校教学实践问题带入讨论间,实现工作坊引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提升工作坊的双向连环效应。线下集中研修既满足学员学名家大师的愿望,请省内外一线名师提供精彩教学示范,同时也注重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活动场”和“操作间”,由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学员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3.3 项目的管理改革创新

在项目的管理改革中,一是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改县级集中培训为学区集中培训。为解决农村教师工学矛盾,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县10个学区公开遴选10个教师培训基地,要求各基地承担和组织本区域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比武、送教下乡,定期举办教学“开放周”和“开放日”等活动,承担区域内的培训活动任务不低于4000学分。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培训项目设置、培训主题确定、培训课程安排、培训专家聘请、培训学分审核和培训效果监督,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个培训基地5~10万元/年的经费支持。 二是规范各项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参培待遇。以宁乡为例,出台了“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明确了教师参加每一级培训能报销的费用。同时将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与参培情况挂勾。一个方面学校的经费支持和人力支持直接影响到教师参培的心情和效果,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参培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能更好地提高教师培训兴趣和培训实效。另一个方面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果。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2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深入钻研业务,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视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5.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6.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等重要项目。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开展教师培训输送一批“种子”教师;探索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8.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9.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小班教学,10.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11.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2.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13.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

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培训课程。探索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14.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

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15.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16.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17.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

18.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项目。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分工合作,19.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优势。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20.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21.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22.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教育部授权组织评审并推荐的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全国范围推荐使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地区范围推荐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3

【关键词】小班;教学行为;改善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51-02

一、教学理念改善:确立 “六要实”小班教学理念

十五、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分别承担了江苏省教研课题《小学生实践感悟教育研究》、《小学生体育艺术2+1的行动研究》、无锡市规划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为我校“实践教育”办学思想的提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性分析,更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随着学校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减少,为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我校选择了“小班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新的突破口。

十二五课题申报前,课题组教师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小班化、教学行为、课例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取经”、专家到校“传道”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认为小班化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教学计划,进而改善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不能单看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表现,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参照物。小班化教学,应该关注“全人”发展,要营造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更多地要关注中差生的课堂表现,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学校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建立了“六要实”的小班化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踏实,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真实,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实,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充实,学生的学习人格要诚实,学生的学习知识要扎实。

二、教学环境改善:创设“个性化”育人环境

小班具有人少、活动空间大的优势,由此使小班文化环境的创设与我校文化、小班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成为了可能。每个小班教室就是学生成长的快乐的“实践乐园”,它的格局、造型和色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能力提升和习惯养成。目前,我校走出了一条以“实践教育为特色”的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之路。具体表现在:

1.注重“实践乐园”的整体性。在小班班级文化布置中,教师把班级文化与实践教育理念交融,将教室分成了四个区,即“学习区(书籍、网络)、材料区、操作区、展示区”,让学生在操作中能循序渐进地经历“理论的学习、工具的准备、实体的操作、成果的展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实践链”。

2.凸显“实践乐园”的独特性。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人格魅力、教学风格等各不相同,使得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兴趣趋向各异。各班的实践流程尽管一样,但是各个区域的名称迥然不同,如我校有的班级以国防教育见长,各功能区的名称分别命名为:“兵书馆(学习区)、兵器库(材料区)、实战阵地(操作区)、战利品展览馆(展示区)”。

3.强调“实践乐园”的动态性。在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上,教师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了开放、动态、有延续、有生命力、可更换的布置方式。像低年级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师主张“朴实无华、具有真情实感”,既要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又要想方设法“用心灵来呼唤心灵”。像中、高年级的教室布置(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座位组合等),就彰显“厚重笃实”的风格。

三、校本培训改善:开展“驱动式”课例研究

我校以“课例”为载体,灵活采用了“驱动式”研究,来提升教研品质和改进课堂教学,具体细化为:第一,捕捉主要问题性教学行为。子课题组围绕《2011版新课程标准》、学校校本特色和小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学科编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了教师主要在方法指导、教学设计、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等行为上需要与时俱进,重点改进。第二,确定主题性教学课堂。课题组围绕“快乐教学百分百、指导方法百分百、端正态度百分百、养成习惯百分百、知识获得百分百”中的一个主题,逐个进行深化研究,构建了“每一个有快乐的课堂”、“每一个有方法的课堂”、“每一个有态度的课堂”、“每一个有习惯的课堂”、“每一个有知识的课堂”。第三,形成持续性研究过程。课题组按照“学习理论(听取讲座、阅读书籍、撰写心得)――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课、集体反思――第二次集体备课――第二次上课、第二次反思、录像――撰写课例――修改、评选课例”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课例研修。第四,展示实效性研究成果。利用“区教育科学研究网站”,学校创建了小班化课题网页,将每位课题组的优秀课例挂在网上,供教师互相欣赏、分享他人的研究结论。除此之外,分上、中、下三册编辑《小班化课例集锦》,形成“智慧锦囊”,以便向外推广。

这样的课题研究方式,体现了“开放式讨论、保留式改进、集约性研究、条理化行文”的特点,实现了以教学改进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

四、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善:定制“私人化”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在践行这种新的教育评价上,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做了积极的尝试:

1.编制《学生成长手册》。我们通过使用《小班学生成长手册》,构建了小班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业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手册全名《梦・践行・渐远》,蕴含着我校实践教育的理念,结合“中国梦、教育梦”的精神,勉励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从峰影出发,走得更远、更好!整个手册采用活页设计,方便家长与孩子们不定期装订整理材料。手册内容囊括了学生的奖励、荣誉、成长中的闪亮瞬间等。教科处给每位家长发放了《?T小班学生成长手册?U使用说明》,指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精心扮靓学生的这本“风采录”。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尽管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培训,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培训陷入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境地。这突出表现在:(1)重视理论理念培训,忽视操作性培训。培训中往往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实际操作。(2)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的需求被排斥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之外,教师没有获得期望中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3)多用授课式培训,少用互动培训。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内容,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因而无法突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以下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培训模式。

1.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的探索。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却极度不和谐的局面。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友好的学习共同体。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每一次的小组活动、课堂展示、专题讨论、头脑风暴中都能施展智慧和才华。同时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更具针对性,班级组织和教学事物上更便于管理。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两年中邀请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特别是有几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博导,如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云南师大教授、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等作学术专题报告,邀请了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特色、有风格的优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等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让他们“走近名师”,开阔思路,成为激励他们不断求索的力量源泉。

3.举行研讨式、论坛式和对话式的互动活动。传统的模式是把教师集中起来,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要求他们成为“学生”来接受培训,缺乏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缺失了互相间的智慧与智慧的交流、知识与知识的互融。对此,我们采用“示范课”、“研讨课”、“说课”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弱点、疑点等处展开共同研讨,对本课的设计理念、特色、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安排等处,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我们举行的学科高峰论坛活动中,要求参训教师用个人提供的教学案例上示范课,进行集体点评,大家踊跃发言,总结出上课的优点、长处,同时分析不足,并请来自上海市和江浙的特级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初步诊断,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拓展教师解决教学疑难的思路,提高了参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同时,参训教师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对话,与专家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另外,在省级骨干教师中,为使参训教师得到专家和指导老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邀请到全省各学科一线的特级教师与院校经验丰富的教授共同协作,担任各学科的指导专家,采用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等方式,与学员平等对话,相互讨论,进行互动反思。先由学员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再由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指导,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在骨干班主任培训中,邀请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作主题报告,现身说法,与参训教师一道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心得,受到了参训教师的热烈共鸣和欢迎。

4.参加课题研究。我们希望参训教师通过参与科研课题的系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市教科所专家就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校本教研的途径措施为参训教师作了专题报告。另外,通过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确立教研课题,建立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达到了持续有效发展的目的。

5.面向实践,将培训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培训行动。这既体现在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又体现在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出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既体现在学习的内容要能联系实际,引导教师指导实践,又体现在参训教师能运用理论省察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经验,评议自己的行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之地,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开展,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阵地。参训教师的自主与主动、自立愿景、自拟计划、自我实施、自我调节、自我总结才是培训工作顺利性、有效性的关键。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指导每位参训教师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校本研修计划表、实施表和学科小组校本研修方案,并要求在培训后进行研修与实践,专家进行跟踪考察。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5

2007年,我市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将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电教中心等部门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始了“研训一体化”教师教育实践。2011年,我市筹建“名教师工作室”,并按照“研训一体化”的思路从组织保障、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对其管理和引领,促进了名教师工作室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 研训机构介入“名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

各地的名教师工作室的归口管理一般由教育局人事部门负责,而教研室一般不直接介入。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其活动完全由工作室领衔人主持,由其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研究倾向围绕研究课题或规划项目开展工作。工作室通过主题活动、专项指导、成果交流等形式展示领衔人及其团队的专业发展、特色研究成果。总体上看,各工作室对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的引领尚不够充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让研训机构实质性地介入名教师工作室的工作。

1.由研训部门主导名教师工作室的评审工作

首先,市教育局人事部门与研训中心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了《名教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并由教育局发文实施,局人事科负责政策保障工作,研训中心具体负责评审、管理等具体工作,明确了研训中心的主体责任。

其次,由研训中心负责评审。通过申报人条件审核、现场陈述答辩考核、师生满意度测评、综合评审等多个环节严格评审,最终确定候选人报批。为充分体现“对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的引领”要求,在现场答辩环节,要求评委会拟定的陈述话题及答辩主题重点在课程建设、学科分析、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并增加了情境设计环节;在综合评审中,加大了“主持教研(培训)活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权重,降低了综合荣誉、学术称号的权重,确保申报人能在教学、教研、培训等活动中能切实发挥作用,能对区域教研起到引领作用。

2.研训员作顾问介入名教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

根据各地名教师工作室的运作经验,工作室所招聘的成员大多是教研室各学科中心组、课题组、课改讲师团等组织的成员,本身就是教研室资源的一部分,这里存在一个资源整合的问题。再则,研训员身兼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双重任务,在一个地区的教育工作中有其特殊地位。研训员手中有政策、信息、评价等资源,有较为丰富的培训经验,身边有学科骨干队伍,对基层学校和学科教师的影响较大,如果研训员自己也组建工作室,会给其他教师领衔的工作室造成某些不平等。基于此,我们规定研训中心的研训员不再申报工作室领衔人,而是作为“顾问”介入名教师工作室,直接参与工作室计划制订和主要工作的指导和开展,提高了工作室的工作实效。

实践表明,由于研训员与学校及教师的联系紧密,对学校的发展现状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比较了解,作为顾问后,工作室的活动更加切合教学现实,也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研训员也可借助工作室的骨干力量和专业特色开展学科研训活动,丰富课程资源,提升学科研训的专业水准;当然,研训员作为工作室顾问,在与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的合作交流中,也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研训中心对工作室进行业务指导

各工作室因学科、学段不同,工作理念及方式也大有区别。为使工作室成员尽快进入角色,在名教师工作室组建之初,研训中心举办了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培训活动,邀请课程专家、资深教研员及地市级优秀工作室领衔人举办学术讲座和辅导报告,为各工作室顺利组建并高效运作提供了积极参考。其后,还定期召开工作室领衔人沙龙活动,通过交流研讨,使各工作室领衔人能有机会进行学术思想碰撞,并能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实践,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为各工作室在周边县市区寻找同学科名教师工作室,组成合作交流伙伴,分享经验,借鉴成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4.研训中心对名教师工作室进行归口管理

为加强有效管理,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名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成立了名教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并将其设在研训中心,由研训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确保了研训中心对名教师工作室的归口管理。

各名教师工作室按要求建立了各自的工作室网站,并链接到研训中心网,统一集中对外公布。这样既能使工作室的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又可使各工作室相互借鉴交流,也便于相关部门对各工作室的过程管理。研训中心还建立了工作室领衔人QQ群,加强了业务交流、各自管理的及时性。

二、 试行项目招标,引领工作室的发展方向

让名教师工作室起到“加强对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的引领,有效服务于本地区教育教学”的作用是我们组建工作室的初衷之一。基于此,研训中心试行了项目招标制度,即将全局性的教学教研及师训工作分解成若干项目,分阶段面向各工作室进行“项目招标”活动,使工作室能够承担服务于本地区中心工作的使命,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如根据我市推进“小班化教育”工作的需要,了与其相关的“小班化教育理论研修”、“小班化教育模式探究”、“小班化教育课程建设”等招标项目;根据加强义务教育学段“阅读教学”工作的需要,了“阅读材料选择”、“高效阅读方法”、“阅读计划安排”、“阅读效果检测与评价”、“阅读与写作衔接”等招标项目。对于中标的工作室,由研训中心与其领衔人及顾问进行商讨,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研训中心给予必要的组织保障和资源、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招标的实施,使各工作室的活动与本地区教学教研中心工作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使得研训中心的学科研训工作得到了更强的专业支撑,工作效能进一步得以提升。

三、 关心“草根工作室”,支持教师学术团队发展

建设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是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新课改所倡导的校本研修理念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建设。多年来,一些学校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团队,也有一批教师自发组建了个人工作室(或称“草根工作室”),但在申报、评审时,由于学科分布及比例、考核指标等条件的限制,其中很多未能成为市级名教师工作室。对那些未能成为市级工作室,但仍然立足教学实际开展研究的教师及其团队,应当予以精神鼓励和扶持帮助。

小班校本研修计划范文6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以提高师生员工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为追求,以"空谈误校,实干兴教"为抓手,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争取在校本教研、传统体艺、德育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努力把学校创办成一所学生乐学、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有一定特色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路线,把十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特色德育工作:实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继续开展"弘扬传统经典、创建特色德育"工作,力争特色德育项目有成果。

3、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

4、特色教研工作:继续深化"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问题式课题的校本教研特色。

5、后勤部门工作:加强学生食堂安全保障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学生饮食安全。搞好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检查、控制工作,确保学生卫生安全。

6、安全工作:突出校园安全重点工作,把师生安全时刻放在首位,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7、学籍管理: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招生秩序,控制学前班、教学班的班级容量,逐步实现小班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搭建培训平台,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暑期教师集训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定教师管理新规,严禁教师从事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组织、参与或发动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各种教辅资料,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4、搭建班主任培训平台。强化班主任培训、管理,做到一月一次交流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同伴互助、网络培训等策略,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交流平台。继续实施班主任坐班制,深入班级,全方位管理班级事务。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特色

1、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突出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教育。

2、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诵读实践活动。通过诵读《小学生守则》、《弟子规》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3、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升旗、晨会、班队活动、讲座等途径进行安全法纪教育,以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4、坚持开展"课外访万家"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开展"报喜式"家访、"指导式"家访、"送温暖式"家访、"解困惑式"家访、"献计式"家访、"探究式"家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完善关爱留守学生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夯实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校长推门看课听课工作,建立集体参与课堂教学点评制度。

2、优化素质教育课堂。深化"课内比教学"工作,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务处每天对教学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和通报,每个月组织1次常规专项检查,加强对教学动态过程的管理。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数学竞赛、书画作品比赛等赛事,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深化学科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1、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教科室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力争让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研究重点。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抓住一些带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报告、案例的评选活动,让广大教师从教学研究中体验到乐趣,享受到成果,争做研究型教师。

3、加强课题研究。学校对已立项研究的课题,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用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争创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开展常规安全检查整改活动。对学校校舍、体育设施、水电设施等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及时排除学校各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