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行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1
一、个性发展规划的步骤
(一)两预测
1.自然能力预测
本研究设立了实验班,班级为本校高一重点班,首先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要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采用《瑞文推理测试》对本校重点班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非智力状况,采用16PF对重点班学生进行测试。
以马博林同学为例,该同学智力状况优秀,很好地适应当时的生活和学习,性格外向,善于交往,顾虑多,感情细腻,依赖,迁就,心理健康稳定,专业成就个性低于平均分,创造力中等,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的可能性中等。
2.现象能力预测
该预测是各个学科的老师根据对学生的印象推测他们的高考成绩排名,马博林同学排在18名。
(二)两评价
1.自评
每次考试后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1)成绩波动的原因
第一次:化学、物理、生物三科成绩不理想,自己做题少,难度加大了,化学老师讲课少,不细致。
第二次:总体上升,但物理还是不好,化学上升,因自己多做题,老师不讲课的时候自己做题,成绩提高。
第三次:又下降,有骄傲心理。
第四次:一个假期努力复习,加上课后班补习化学。
第五次:分到重点班,学习氛围好,换了化学老师,成绩提高。
(2)我对自己的成绩:①满意,②比较满意,③比较不满意,④不满意。
(3)我要提高自己的成绩应该主要提高哪个学科的成绩:化学、生物、物理、数学。
(4)我正在实施的办法是:多做题,认真听讲,考前认真复习,做大量练习册,抓住自习课时间,在校完成作业,回家抓紧做题,下课就睡觉,上课不困。
2.他评
各个学科都要进行评价,以下是生物教师的评价:
(1)该生在本学科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①平时参加组织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
②有时头脑不是很清楚,糊涂,就像睡眠不足。
请对该生想提高本学科成绩给予具体指导(具体、详细、可操作)
③功夫在平时,一定紧跟老师的进度,作业要精细。
④课堂思维要活跃,积极发言参与教学。
⑤做过的题型、知识点要清晰地记住。
(2)学生反馈
选择括号里的内容
①我认为老师的诊断(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我。
②打算按照(老师的指导方法,我自己摸索的方法)继续学习,改变现状。
③经过采用(老师的方法、我自己的方法)我的成绩有所提高。
(三)诊断指导经验的整合和应用
学科老师的具体诊断和指导:
1.物理:
马博林同学做题量不够,学习热情缺乏,主动性缺乏,应加强典型题目的整理。
指导:多做题,对错题进行整理(措施:多做题,错题本整理)。
2.生物:马博林同学平时参加组织活动确实影响了学习,有时头脑不是很清楚,糊涂,就像睡眠不足的状态。
指导:功夫在平时,一定紧跟老师的进度,作业要精、细,课堂思维要活跃,积极发言,参与教学,做过的题型、知识点、要清晰记住,不能过分关注名次,给自己添加压力。(不要过分关注名次,给自己减压)。
3.化学:马博林同学懒惰,主观畏惧化学,基础知识记忆得不扎实,有很多漏洞。
指导:化学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化学原理不明确,导致举一反三能力差。
指导:定期复习以前的知识点,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反复做以前的习题,加深化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体验,经常总结错题,重点习题的要点,弥补思维漏洞。
4.英语:马博林同学老师觉得你的外语成绩很好。
指导:该记得记牢,记准讲过的题不要出错,准备字典,语法书,随时查阅,大量阅读,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泛读相结合)。
5.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要多阅读,笔头功夫不过硬。
指导:夯实基础,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多动笔,多背,对想,多悟。
二、规划的作用
(一)立体呈现一个学生的现状
个性发展规划呈现出来的信息包括学生的智力状况、非智力状况、每次考试的动态变化、考试后的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自我的调整,是学生立体、动态、全方位了解自己的最科学的方法。
(二)动态跟踪,学生了解自己,老师了解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教与学。
动态跟踪,学生了解自己,老师了解学生,可以根据个性规划调整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教学。
(三)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马博林同学的中考排名是72,高考排名26,张洋同学中考排名17,高考排名第9,郑嘉欣中考排名41,高考排名第3,岳鑫同中考成绩137,高考第2,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化发展规划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三、反思
(一)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大班额的教育环境,整齐划一的要求,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不能被关注,所以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学习,不能根据自身问题进行调整,建议学校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要尝试进行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规划,建立与发展规划适应的教学系统、资源服务系统。
(二)深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
通过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智力状况并不能直接推测出高考成绩,但是高考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中考成绩也一定很好,非智力因素也许是影响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因素之一,这一点还需要继续研究。
(三)高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素质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2
10月13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听取关于《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标准化规划》)、《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节能环保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汇报。他强调,要深入研究、科学编制相关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四个交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会议指出,作为首个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专项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标准化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战略部署,提高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议强调,要切实把研究、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有机整体,加强统筹协调,实施全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支撑有力的标准技术体系。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趋势,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形成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会议强调,科技进步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抓紧抓好《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围绕服务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不懈推进科技创新和行业融合发展,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转化、成果普及应用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研究,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交通运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作用。
会议强调,发展绿色交通、加强节能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期盼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要科学研究编制《节能环保规划》,不断增强做好节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提升节能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职责定位和目标要求,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环保政策和标准化研究;落实行业节能环保任务,强化督查问责手段;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绿色交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3
行政管理、教育与研究是高职院校的三要素。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术研究和建设特色学科是高职院校的中心教育目标。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正常运行的基础。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其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功能的基础。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坚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与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目标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校整体的战略目标,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行政管理工作是围绕着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展开的,可以减少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摩擦,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要根据自己院校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完善的创新计划。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途径
1.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体制可以指导行政管理工作正常进行。我们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取消高职院校的行政级别,制订合理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行政集体的主导作用,做出科学合理、民主公正的决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党政关系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发挥其管理职责。在学院内部设置科学的行政管理机构,精简原有的行政机构,向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方向倾斜。杜绝学校行政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简单轻松无责任,很少上班的现象再次出现。行政机构应体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服务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度。我们要改革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学校因扩展而出现行政管理体制出现“尖形结构”。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行政管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创造力,促进学校内部行政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规范化、制度化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高职院校要树立制度管理的理念,进而可促进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后,要加强行政管理力度,落实管理体制,培养行政人员形成良好的行政执行习惯与行政服务理念。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4
学科概念与学术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1.学科体系欠规范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时间较短及其他多种原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成熟,比如最基本的"管理"概念也是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共识。因此,由于概念界定和理解不一,对同一论题的研究常常缺乏统一的立论基础,不能形成共识。
2.校、院(系)两级学术管理机构不健全,往往用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
大学内部的权力集中在校、院(系)的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校、院(系)行政管理机构承担着学校大部分管理工作。现有校、院(系)级的专门学术管理机构不多,而且主要是从事学位评定、职称评审等学术管理工作;而在学术规划的制定,学科建设战略及相关学术政策的制定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依然采取行政的方式。即:由行政领导临时组成一批教授和行政人员做出决策。例如:我们材料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便于招收更多的生源,将以前的铸造、塑性成型、焊接、金属材料等老专业合并成材料科学与技术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新专业。专业课程也作了新的调整,通过整合,学院招生人数增加了。可是到了学生毕业分配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即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原因是:专业概念太模糊。企业需要专业人才,而我们通过整改后的专业不是很专,培养的学生在“铸造、焊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都略懂一点,但不是很精通。像这样一些学科建设性的重大问题,应该通过学术权威组织进行论证、审查后,提出可行性方案,并根据方案提出资源配置的建议,最后提交给学校最高行政机关决策。”
3.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问题
大学的管理结构应有完善的决策执行系统、参谋咨询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这三方面的机构与制度应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些方面,大学应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教授和业务专家参与学校学术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内部领导体制是校行政系统在学校领导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忽视教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即便有,占的比例也极少。教授是高校的学术精英,他们的意向最能反映大学的学术立场,教授是否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参与的程度是衡量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决策机制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既然高校具有学科和事业行政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结构的特点,为了使两种权威能够更好地协调和结合,就要创造一种组织形式,尽可能多吸收教学、科研人员,特别是各学科、专业的教授参与民主管理。对于合并后的大学,涉及的专业面较广,作为校级领导他可能在某一专业方向颇有建树,但不一定是通才。因此,多吸收各学科、专业的教授参与民主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加强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的对策
加强大学的学术管理,完善大学内部管理机制,已经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的发展能否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管理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但是,要让大学的管理者从长期习惯的行政管理方式转移到以学术管理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认为,建全大学学术管理机制,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的具体措施:
第一,实现观念转变,重视学术管理,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大学的兴衰以各学科的教、科、产综合效益为尺度,各学科的教师对如何办好大学应有无可争议的发言权。教师参与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教育和研究工作的规律,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能增进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学术的繁荣,推动学校的教、科、产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调动广大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是加强大学学术管理的基础。
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称华中工学院)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从1977年8月开始,历时半年多,学校组织了一大批名教师对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的教学、科研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着重分析美国著名大学的情况,各系、各部门参与调查的教师、干部写出了数十份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发动教师、干部把本校同世界著名理工大学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差距,订措施,于1978年4月提出了一份《我院同世界著名理工大学的差距和赶超的主要措施》。这次调查活动也是一次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大规模学术研究和决策活动。
第二,健全学术管理机构。首先,建立专门的学术管理组织。可分为两种形式:①校、院、(系)各级学术委员会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威望的资深教授组成。校学术委员会是大学的高层参谋咨询机构,着重参与讨论整个学校的发展规划及重大问题,其成员应经过民主选举产生,而不是由上级任命。各院、系的学术委员会由各学科和专业的权威教授组成,着重商讨学科规划和院、系的发展规划及其有关问题。②发挥校、院(系)务委员会的作用。教授参与决策可以通过校、院(系)务委员会来实现。校务委员会应成为教授和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关于学校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机构,而不仅仅是咨询机构和审议机构。校、院(系)决策机构的成员中,教授(指不兼行政职务的教授)所占比例应在50%以上。
第三,优化行政管理机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大学行政管理应当把重点放在学校建设重大问题的统筹规划和协调上。行政机构要“消肿”,理顺责、权、利的关系,明确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要树立为教、科、产服务的观念,重视学术管理。
学校一级要简政放权,让院、系一级真正拥有更广泛的管理权力,是符合大学组织管理特点的。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民增收为中心,以转变部门职能、规范部门职能为目的,把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与服务于全市农机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为我市“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的战略目标和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为确保政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达到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一是依法公开原则。政务公开要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推进依法,凡行政执法涉及收费等方面的内容要依法公开依据、标准。
二是真实公正原则。政务公开要实事求是,公开事项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
三是有利监督原则。政务公开要有利于群众知情,有利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政务公开内容
政务公开具体分为长期公开内容、定期公开内容和不定期公开内容。
长期公开内容:局领导班子工作职责分工;局主要工作职责及内设机构(科室、事业单位)工作职责;局相关工作制度;农机监理收费依据、标准;农机补助、农机入户及机驾人员年检年审、农机维修网点审定等办事依据、程序、时限;农机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廉政勤政规定;服务承诺、办事纪律、监督办法、责任追究等。
定期公开内容: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工作实施进度;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不定期公开内容:招待费控减情况;入党、任职公示;离任审计;机关及下属单位招聘人员情况;干部交流、考核、奖惩情况等。
四、公开形式及程序
政务公开形式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具体将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设置公开栏。在局机关及各直属单位(科室内部)显目位置设置公开栏,主要公开长期公开内容及机关下属单位招聘人员情况,干部考核,奖惩情况,入党、任职公示。
2、印发《办事指南》。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就农机登记入户、年检年审及办证收费、服务承诺等打印成卡片,发至每位机手。
3、召开会议。主要公开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招待费控减情况及干部职工的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局及各科室、事业单位需公开的内容,必须经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认真审核把关,以保证公开的真实性。对涉及全市农机事业发展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将实行“预公开”制度,在正式决定或办理前先公布方案,充分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并进行调整后,再予以正式公布。
五、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
高行发展规划范文6
(一)制定完善行业法规政策
1.加快制定全国会展业发展规划。目前在国家层面至今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会展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指引和产业政策,与各会展城市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制订配套扶持政策和行业管理办法、设立管理机构和成立行业协会以及加大会展设施投入等积极性相比,国家级的会展法规政策明显滞后。国家商务部作为商务服务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全国会展业发展规划,在对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历程、产业格局、竞争形势等国际环境和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条件进行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目标、方向和原则,对全国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各方面资源的配置进行系统化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办展,引导会展业投资取向和指导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计划。
2.加快制定完善会展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对会展企业的从业条件、硬件设施、操作规程、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组织管理、等级划分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通过开展分等定级等措施来推进会展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以行业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会展行业标准,加强会展市场规范管理,建立展览项目审查的协调机制,明确以展览主办单位为主体的责任制度,规范办展和招展行为,增强展览信息的透明度,引导行业组织、展览主办单位、展览场馆等发挥自律作用,努力营造规范、公平、公正的会展市场环境;明确展览会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品牌、保障权益,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建立会展纠纷、侵权投诉的仲裁、诉讼、审判、执行的快速处理机制。
3.出台扶持会展发展的优惠政策。有效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供需衔接,是发展会展业第一要义,因此要争取国家对会展业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扶持,重点支持一批品牌展会和品牌会展企业,对专业品牌展会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积极组织国际会展、鼓励跨国展览机构和企业来中国举办国际会展。
(二)大力加强会展促进消费工作
第一,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创新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利用国家法定节日和民族风俗节日开展节庆活动,节庆搭台,经贸唱戏,形成购物、旅游、休闲消费叠加效应。
第二,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商讨发展对策,如专题学术会、讨论会、论坛、讲座、研讨会、专家论证会、讨论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年会、例会等。鼓励举办农村返乡农民工培训会议,帮助其重返劳动岗位。
第三,积极举办商品展销会,举办品牌地产品展销活动,组织大型零售企业、名店、老字号等商业企业参加展销会,与名优工业品生产企业建立密切的产销关系,扩大采购规模,提高地产品牌商品市场占有率。
第四,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活跃消费市场,利用国内外一些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举办节庆促销活动,开展让利促销、抽奖促销。组织美容美发、人像摄影、洗浴保健等生活企业开展各种节日促销活动;组织开展地方风味菜点联展联销活动、烹饪技术大赛和名厨献艺活动,积极开展“早餐示范工程”有关活动,促进餐饮消费。
第五,会展活动日程中增加高档消费娱乐体验活动项目,如高尔夫球赛、卡丁车大赛、动力伞表演、水上游艇体验等,引导高端消费,
第六,举办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主题的会展活动,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
(三)促进会展产业优化升级
组展机构应整合企业资源,通过与行业协会、会展推广企业的有机配合,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等方式积极参与产业链的上游竞争。鼓励民营展览企业加强与国外展览组织的合作,通过融资、合资、并购等的方式增强实力,扩大展览规模,提高展览国际化和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会展企业加强联合,对同一项目题材展会采取合并、合作的方式,联合举办会展活动,有效避免过多重复办展办会,不断扩大展览会规模,提升展览会质量。积极引入国际展览公司和知名展会,重点引进欧美、香港等地区包括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广告策划公司以及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等,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会展服务产业链。
(四)强化展会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展会,推动展览公司、展览场馆和展览项目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和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等国际行业组织,开展UFI等国际认证活动,提升展览质量和效果。引导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品牌展会的联合,改革传统组展方式,引导综合展向专业展和消费展转型,借鉴德国做法,发展国际礼品、玩具、消费品、珠宝及家庭用品等消费品贸易展览会(展销会),吸引国际买家采购,使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展示、采购、消费中心。
(五)加强会展人才培育
首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基地。借助国内外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加强会展关联产业人才教育,通过合作与交流,建立会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教育基地,为会展业发展奠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人力资源基础。
其次,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模式。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展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建立并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模式。坚持会展人才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和人才引进并重的原则,形成本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实施培训计划,提升人员素质。完善会展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设立相应的职称考评系列以及考试培训办法,以培养既有深厚会展专业知识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会展人才。有条件的城市或会展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开设会展知识讲座和专项业务培训,输送会展业人才到会展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较先进城市交流、学习,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