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人口问题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生态状况日趋恶化,一个城市究竟该如何规划与设计,才能在这深情的土地上更好地成长,并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土地环境意识来维护我们国土的生态安全,使得我们在繁荣、便捷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既能享受到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亲切的,又免于遭受自然灾难或各种严重的污染侵害。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1、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坚持人本原则
城市是人们聚居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环境基础,但是城市空间中的人与人的交流则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人,城市的景观设计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说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要充分的考虑到该地区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再制定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公共设施的景观设计中,需要满足人的视觉观赏位置的需要,座椅的摆放需要考虑到私密空间的需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考察之后才能进行设计,以满足“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2、植物配植的生态性原则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城市各区绿色植物配植要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匹配,与城市及周边植物景观形成整体的动态稳定的绿地生态体系。2)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守“生态位”原则,建立适宜的复层群落结构,利用不同物种生态位的分异,采用耐荫性的个体大小、叶型、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互惠共生,以乔木为骨架的乔、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3)新品种的引进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为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在与本土化植物互惠公生的前提下,形成生物的多样性。4)不仅从植物系统本身出发,还应考虑人类可亲近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鸟类等。5)植物配植中,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界其它要素如阳光、空气等的需求。6)植物在满足其“生态位”原则的基础上,还应从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韵律等方面考虑以期达到生态、科学、美学的高度和谐,与城市景观及形态、美学相融合。
3、城市景观设计需要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考虑,保持其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在设计时需要尽量的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尽量避免盲目抄袭其他城市设计的方案,要具有独创性,要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居民生活,使得城市的景观设计技能具有美学功效,又能够与环境和谐发展。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简单的论述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我国的景观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照原则进行,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实际的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简单的论述。
1、城市景观设计失去原有本色
城市景观的设计需要在保持城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够既体现城市设计的美感,又能够感受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设计时经常出现对传统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传统民宅被拆除,城市古树被移除等现象经常发生,这样就会使得城市的景观设计变得平庸,失去了地方特色。
2、城市景观设计时忽视对软质景观的设计
在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很多城市主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对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上,往往忽视了绿地林荫这样类型的软质景观的设计,使得绿地草皮、花卉林木等这样的景观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设计中引起注意。
3、设计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城市景观设计中经常存在其他的问题,例如景观的设计太过奢侈,忽视了本体的自然性能和实用价值;有时景观的设计过于激进,为了增加绿化面积,盲目的引进名贵树种,事前未经考察,很可能会造成树种成活率低的情况发生,既浪费了金钱,又给城市的景观设计带来困难;一些景观设计的“崇洋”现象严重,使得很多欧式建筑的出现,这样不能够体现出城市本身的特色,忽视了城市景观设计本身的意义。
三、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的策略
1、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和城市本身的文化历史相结合,既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特征,又要使得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为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需要将城市本身的古建筑等文化景观融入其中。在选择景观时,需要和城市的古建筑相协调,选择和城市文化景观相适宜的现代景观进行设计,这样既不突兀,又能体现和谐美。
2、加强城市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中,绿化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量的保留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征,对于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以及道路两边的整体绿化带在设计中也需要尽量保留,建立起城市的绿色廊道,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在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还要积极地推广屋顶绿化设计,以利于城市环境的调节,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杭州钱塘新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生态、感性、生活、旅游以及内涵的设计理念,坚持设计的高效节约和人与自然共生,在生态设计中,将空间绿化作为重点,如进行城市堤外生态绿洲的规划建设,利用河流的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的形成,打破了防洪堤生硬的线条,将钱江的灵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夹岸水系的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增加宜人性。同时在设计时还设计了外侧快速车流走廊、中间城市生活走廊以及沿江风景休闲走廊三条平行走廊,便于更好的欣赏钱江的风景。
3、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完美搭配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设计中需要合理的运用这两种景观,实现一种协调设计的局面。例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花岗岩作为主料,砌成石凳共人们休憩,周围则添加诸如绿地草皮或者花卉林木的软质景观加以协调,在刚硬中展现出一点柔和美。在设计中需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进行完美搭配,凸显城市景观设计的和谐美。
结束语
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多而密集,让国民们切身感觉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很多城市从雄伟气派的概念出发,热烈追求一些标志性建筑、景观大道、大型广场等庞大纪念性排场效果的设计,而这些往往只能使得城市交通变得更为复杂,而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状况的改善并无益处。所以,面对未来城市化趋势和城市问题,我们有必要从观念、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思考,建设生态安全、健康愉悦而又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十年间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设计量都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无法企及的。
参考文献:
[1]俞珠峰,王立杰,简论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J],中国林业,2005(09).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2
【关键词】生态城市 ;评价指标
[Abstract] since last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city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effect of the city,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at the ecological cit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related academic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the ecological city concept, connotation, which is expounded,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reference evaluation foreign standards of ecological city, hop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green ecological city.
[keyword] ecological city 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现状
伴随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也造成了对区域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生态理念的发展,各城市逐渐意识到建立生态城市的科学性和必然性,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纷纷进行生态城市试点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重理论而轻实际,研究领域比较单一;缺乏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通过理论支持对生态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描述;缺乏对城市自身特点的深度挖掘,盲目跟风,没有从深层次上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
2.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评价方式
2.1生态城市定义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的概念起源于1971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广义上,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上,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的复杂性在于城市里人的活动既要与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相符,又和城市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评价系统的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评价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
2.2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方式
2.2.1四层次结构加权评价法
2.2.1.1指标选择
四层次结构评价法是将城市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最高层为生态综合指数,其次是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见表1
表1
2.2.1.2三级指标数值规范化处理
当指标数值越大生态情况越好时:Si=(Ci-Cmin)/(Cmax-Cmin)
当指标数值越小生态情况越好时:Si=1-(Ci-Cmin)/(Cmax-Cmin)
式中,Si—某指标因子(三级指标)的规范化值Ci—根据评价城市选取的某三级指标的现状值Cmax—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大值Cmin—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小值
二级指标数值计算:
Vi—某二级指标的指数值m—该二级指标所有三级指标的项数
一级指标数值的计算
Ui—某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值 Wi—某个二级指标的权重 n—该一级指标所有二级指标的项数
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
ECI—生态综合指数数值 Ui—某个一级指标的指数值 Ti—某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N—一级指标的项数
在计算一级指标数值和生态综合指数时,对于选择权重需要非常谨慎,可以采取专家调查法和语义变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计算权重。
2.2.2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是指:设共有n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以这些指标的上限值为半径构成一个中心n边形, 各指标值的连线构成一个不规则中心n边形, 这个不规则中心n边形的顶点是n个指标的一个首尾相接的全排列, n个指标总共可以构成(n- 1)! /2个不同的
不规则中心n边形, 综合指数定义为所有这些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均值与中心多边形面积的比值。下图为全排列图示指标法示意图
与加权法相比较,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优点是:既有单项指标又有综合指标,不需要专家主观判断权重的大小,只需要确定与目标层相关的上下限和临界值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随意性。
【结语】在如今城市病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落到实处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通过建立城市生态评价体系,筛选评价因子,能够使生态城市的建设更具有指向性,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成效提供科学依据。但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指标因子的选择必然也会随之改变,只有不断更新评价体系,生态城市的建设才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3
【关键词】城市; 规划; 空间设计; 公共艺术
前言
城市空间规划的设计发展已近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城市景观已经完成了规模性的发展模式。虽然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评述这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的好与坏,但其每个阶段的设计手法思路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组成城市空间规划的要素基本从以上方面阐述地比较详尽。城市空间规划既是艺术思维的表达过程,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凭证。
一、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
从历史上看,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从城市建设艺术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19世纪末,在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原理》以及约瑟夫・施塔本的《城市建设》这两本书的书名中才第一次出现“城市设计”这个概念。近年来,人们在此领域也开始运用“城市发展”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城镇的发展规划用来协调建设规划、城镇投资方案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并以此来调控城市的空间发展。从内容上看,城市空间规划还需要将不同方面的设计汇总成一种完整的设计手段如城市交通体系(交通组织、园路、步道设施、铺装等)、功能区域的空间划分(城市标志建筑、特色景观等)、绿化种植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规划及意向设计等。总体来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包括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细节设计不同层面的概念,也是从抽象到具体规划的描述。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文化价值分析研究
城市的空间理论发展除了从形式的多样化解析之外,还要分析其文化的传承所谓溯源历史也就是对文化的追溯。《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提到,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的演变史,折射着人类文化的演进历程。城市开放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一一城市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中外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城市的空间格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聚落中心在阶级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宫殿、宫府,它们不允许寻常百姓停留,是不具有公共性的。而纵观西方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不仅是城市的创造者、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的主宰。
三、城市空间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在城市规划的历程中,道路的规划系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布局影响着城市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
1、《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中提到,城市景观系统由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属于城市景观中的“线”要素,是城市空间的组织框架与基本线索,承担着景观轴线的重要作用。
2、在《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中,作者认为当前城市街道空间在设计上存在了诸多问题如建筑形式上的迷茫破坏了街道的连续性、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城市中诸多的封闭小区割裂了城市的街道空间、对人的不尊重导致城市局部尺度失调等。
3、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中,作者提到了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可以从安全性、空间尺度、洁净程度、便捷工程、景观质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评析。
四、城市空间形态下的公共空间艺术分析研究
城市空间下的公共艺术通常是公共空间中的小品景观艺术、行道植被艺术管理、城市公园景观以及雕塑艺术等。公共艺术往往体现了城市的发展风格与走向。
1、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作者提炼出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存在物,既隐含着城市公共领域复杂的历史性和矛盾性,同时也用历史性和文化性构建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本书对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解释
2、在《公共艺术景观包围的城市》中,城市品格也在不断提升,规划者和设计者自身理念性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人们的欣赏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多样性也在逐步地发展当中。
五、城市空间规划的照明运用分析研究
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城市照明以一种虚空间的形态存在于现实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色彩情感的空间体验。
在《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到了功能与景观照明设施的布局共同构成了城市照明空间的布局结构。功能照明为城市提供了夜间景观背景,景观照明则凸显了城市夜间景观的形象。
如在《城市景观与光环境设计》中所提到的拉伊西奥灯网的设计,它既是一个单独的城市灯具,同时又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总之,优美的城市照明规划在城市空间的艺术设计中体现着城市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它将城市空间性质演绎出来,从一个侧面实现了服务于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六、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标志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这里所提到的是从城市发展来看的风格标志,像《城视:城市视觉笔记》中所说,新旧交融,土洋交汇对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应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现在社会发展的回报则是令新的城市设计形成城市中的新旧交融,继而从各方面展现城市空间的形象。
城市的单独体态是凭借标志性建筑来完成的建筑是城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建筑形象是城市的体态和容貌,是城市的性格和真实。它反映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之中,是城市空间思想的表达,包涵了城市规划中所固有白5i己忆与追求。
七、城市空间规划的尺度要素分析研究
规划有度讲的就是尺度的概念在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把握上要注重尺度与空间,以便能打造城市的舒适性,服务为民。
1、在《景观都市主义》中作者提到,通过在多个尺度上介入环境,坡道,可以在相应的建筑、景观和城市不同层次上对环境产生影响。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提到了规划尺度的问题景观中的尺度,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都已增大,这也是受现代社会发展所客观影响的设计体验。
八、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是历史轨迹的美好延续。而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城市空间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及文化水平,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在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上,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城市文化的灵魂要素。
参考文献
[1]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建海,卫红.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吴晓松,吴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农.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4
关键词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道路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3-0047-02
城市道路对于一个城市起到了支架性的作用,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便是作为运输人群和物品以及车辆的载体,使城市的交通更加的快捷方便,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城市道路的建设水平如何,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态,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城市的交通以及绿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以及规划对设计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被给予高度的关注,其解决措施也应该得到普及。
1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求
1.1 能表现出城市的特点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避免落于俗套。因为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以促进城市化的进步,因而也就不可避免的失去了特点。因此,城市道路设计者在规划城市道路的设计时要注意表现城市的独一无二,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为依据进行城市道路的设计,成分的表现和反映出城市的特点。
1.2 能展现城市道路的功能及其特点
城市道路在当下的现代化城市中,早已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而存在,还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美化城市、利于生活等,因此设计者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城市道路的各个功能以及其特点。
1.3 以经济性为原则
城市道路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还要注意经济性原则的应用。不仅在道路建设时要保证质量同时减少费用,并且在道路投入使用时尽量保证交通费用的数额较少。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制定具体方案,实行经济性原则。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2.1 设计的理念不尽合理
目前很多城市的道路规划建设时的考虑不够完善和合理,在设计时并不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权衡道路的多角度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城市街道的宽度、密度以及道路结构等,而是单纯的追求道路的完成与否与政绩的挂钩。
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很多主干道在横断面的选择上不尽合理,导致出现了很多过于宽阔如150米的道路。这种道路在运行时,虽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看起来井然有序,然而却也导致了很多的拥堵现象,大规模长时间的堵车现象也因此而生。然而支路却因为主干道的过度建设而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够形成主干道与支路的完善道路网体系,而主干道的压力却过大。
2.2 交叉路口的设计不够科学
城市道路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部分就是交叉路口的设计和建设,是城市各个道路的汇总和交换的部分,也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城市道路组成要素。由于行人以及机动车或是非机动车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的状况,同时又会受到交通设施如红绿灯的影响,因此交叉路口成为了城市道路的瓶颈,其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较高。在道路设计中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如各个道路之间形成的道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而导致交叉路口的数量过多、交叉路口的排水系统设置不够合理、车道以及人行道的规划分配缺乏科学性等等。
2.3 城市道路设计忽略绿化
现阶段,我国对于城市化的进步和发展加大力度,因而城市道路的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很多的城市道路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忽略了道路的绿化问题而仅仅关注城市道路的建设完成度和安全性,忽略了生态化城市的建设。而这直接导致了城市道路在投入运行之后不能够对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既不能够减少噪音和净化空气等,而这种现象在之后的建设中是很难改善的。
3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使道路的横断面设置合理
横断面的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当中的关键部分,在横断面设计中要严格的注意道路的宽度以及密度等性质,进行确定后合理的设置布局。
首先是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车道以及人行道的数量和比例。行车道的通行状况会因为车辆不同的行驶状况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车辆的超车以及车辆停止等会使道路的交通压力加大、交通流大量集中,进而使交通状况发生严重混乱,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因此要合理严格的设置车道的数量进而使横断面的设置布置合理。
其次就是非机动车辆以及人行横道的数量设计,根据我国当今的交通发展情况而言,非机动车以及人行横道的利用率仍然颇高。
3.2 交叉路口设计实现人性化
交叉路口的人性化规划和设计首先就要满叉路通的安全性,行人行走的安全交通横道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合理的分配和设置交叉路口的直行车道和转弯车道的数量和相应的宽度。交叉路口的行人和车辆数目都远远多于普通的道路,而直行和转弯的车辆都将在此处汇合,因此如何将不同方向的车流分开来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要使直行车道的数量足够多。如果将转弯车流与直行车流进行分离又可以不干扰行车安全,那么将极大地改善交叉路口拥堵车辆过多、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人性化、合理化的设置和安排相应数量的减速车道又可以很好地控制车辆相撞的问题,增加安全性。这样一来,以上措施就能够很好地达到人性化设置交叉路口的要求,使道路设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得以解决。
3.3 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力度
城市道路的建设中要加大绿化工作的力度,要使城市道路有良好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充分的发挥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不仅能够遮挡强烈的光线,还要有防尘及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城市道路有多方面的功能,使绿化作用与城市道路的作用有机的进行结合,体现设计者的合理思考。
4 结论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与进步,还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风貌,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问题,运用合理的解决措施减少问题的发生,保障城市道路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斌.关于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7):258.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5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策
一、前言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标准和条件,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已成为城市内部质量的直接标志,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竞争力水平。海口作为海南省会,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不仅决定了海口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速度和水平,也影响着海口市整个城市竞争力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只有积极地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才能克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海口市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成为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领头羊”。
二、海口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域范围内的交通、供排水、能源供应、园林环卫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现有公路里程1938.93公里,公路密度84.1公里/百平方公里,主城区内城市道路网结构已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主干路网,道路面积869.3公顷;全市城区日均供水总量为25万立方米,生活用自来水普及率99.4%,主城区建成雨水管线398.2公里,合流管线13.7公里,明渠24.0公里;管道燃气工程项目累计投资近8亿元,覆盖了海口市85%的主城区; 城市绿化覆盖率41%,绿地率为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10多个荣誉称号。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海口作为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多年积累的旧帐使得海口市的基础施工仍然落后,较城市化要求有差距,整个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均水平仍然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未能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第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撑能力不足,2011年海口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了175.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完成60.9亿元,GDP总量排名居倒数第3位。第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机制不顺畅,政府职能定位不明,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专业人员匮乏。
三、海口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入“十二五”后,海口市的城市化水平将向更高阶段跨越,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对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也将急剧加大。针对海口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
把农村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新型城镇化的东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首先,作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公路和下一级乡村公路建设,做成干线支线相连接,城镇乡村城网络,分级别共相通的城乡交通网络。其次,做好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设施工建设,特别发挥中心试点镇和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带动作用,对农村供水、供水、供电、广播、网络、公交车辆,商业网点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特别对于已有地产项目和新增地产项目要求配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在城乡的服务范围、领域和对象,向农村不段扩展基础设施的服务半径,改善乡村硬件条件,让城乡居民共同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2)以良好的项目管理机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手
政府对城市不同的基础设施进行分类管理,以其经济学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和不同的项目融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市场经营者的吸引力。可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大致区分为经营性项目、准经营项目、以及非经营性项目,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决定政府在管理这些项目时应该采用的运作模式和角色的定位。
第一,准确定位政府角色。综合性、管理协调性、和建设的统一性,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初期,政府应从规划的角度,提前做好基础施的整体规划,成为规划者;在建设的中期,政府应从直接建设者的身份摆脱出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打破建设中的垄断,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氛围,鼓励竞争,向监督的角色转变;在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加快审批机制改革,建立信息咨询平台,保障社会资本权益及社会属性。
第二,可根据项目是否具有潜在收益,将各类项目划分成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充分挖掘项目的可经营的特性,将一些非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转化为经营性项目。其中针对非经营性项目,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模式进行管理;对经营性项目,按现工的投资主体以政府为主,按照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操作;经营性项目以民营资本、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资本以及外外商等各类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准经营性项目应以财政资金作为引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最后,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并适当放宽基础设施投资准入门槛。长期以来,很多城市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投资项目,由于回报低、周期长、投资大等原因,主要投资者仍以政府为主,其他资金难以进入该领域。政府可尝试建立经营性投资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建立相应的投资回报补偿机制。通过减免一些城市污水处理费、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建设费和防洪等费用,对通过竞标获得投资资格的企业给予帮助。或给予经营项目投资主体一定的特许经营权,或者一定数量、一定期限的开发用地,以用于平衡建设资本或成本预算。
(3)以薄弱环节投入作为建设的重点
由于财政投入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由于海南省建省晚,海口虽是省会城市,但早期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且城市规模小,城市扩大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障碍,在进行海口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抓住这些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把有限资金用在最需要建设的环节上。海口市应对城市污水处理,城市交通建设投入更多建设资金。
(4)以顺畅的融资渠道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
扩大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海口市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手段,可以用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升城市经营水平,合理利用银行贷款几个方面入手。
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地方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和征用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予以储存,以满足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规范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提高土地交易的公平公正性,避免短期寻租,可有效保障土地出让转让收入,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经营城市”是用系统工程方法,运用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成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资本(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及相关延伸资本(如道路和桥梁的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营运,来调整城市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增加城市资产收益。海口市可对城市道路、桥梁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等进行拍卖,增加投资收益;可以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条件,对城市进行整体包装,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优势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长期住户和游客。
城市设计体系范文6
高职俄语课程体系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优化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与规划,构建符合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能力导向、课证融合、模块训练”课程体系。
“能力导向”。遵循认知规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第1、2学期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第3学期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第4学期和第5学期分专业岗位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第6学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在整个培养进程中,始终贯穿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突出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课证融合”。根据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和标准融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以达到提升专业能力之目标。
“模块训练”。设计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选择岗位方向进行专门学习,快速达到“零距离”适岗就业之目的。
二. 高职俄语课程体系实施
1.专业课程模块的实施
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实施方面,教学场所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室、语音室或俄文化体验中心,教师运用课件等立体化教材授课,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俄语学习质量。教学方法以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为主,根据学生是否零基础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和分层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精讲多练,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效内化职业技能。在专业拓展模块课程的实施方面,除上述教学场所外,综合实训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开设。教学方法以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为主,第4-5学期的综合实训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及现场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2.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按照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确定各学习情境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学习情境设计中,明确各项目的能力目标、工作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学材料、实施步骤以及完成该项目所需学时等内容,每个学习情境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采用交际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制订详细的学习情境考核方案,全面衡量学习效果和综合职业能力。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和就业导向为指导原则,创立语言与商务、技能与素质、理论与实践、单项与综合、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职场化训练模式。这种职场化训练模式把商务工作内容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把商务项目作为训练载体,用模拟或真实的商务场景为语言训练营造氛围和环境,单项技能强化和综合运用训练相结合,按照商务流程序化进行语言训练。
第二、完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技能。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完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线交流、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实现让学生不断实践、强化技能、拓展学习的教学目标。
第三、运用情境式教学凸显“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学生的思维训练和综合训练,凸显商务流程和工作过程,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项目、任务、情境三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第四、制定并实施“多元主体、静动结合”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考核机制的职业化教育功能。
“多元主体、静动结合”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由教师、团队和同伴等多元评价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静态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和期末考试成绩,反映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动态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人展示、小组活动表现和任务完成质量,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活跃度。
“多元主体、静动结合”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体现的主要是考核主体对于被考核者言行的主观感受,相当于“社会效益(读者反应)”。作为职业化内容之一的“为高标准产出负责”,也就是为客户负责的态度,反映的就是关注“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读者反应)”作为动态考核评价的依据,目的在于用日常学习的考核标准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态度。它有效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了考核机制对被考核者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心态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实现了考核机制的教育功能,成为检验教学效果的科学工具。
3.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实施
实行双导师制和学生梯队管理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大力开展日常俄语生活化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不出国门的留学环境”,锻炼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俄语生活化。如,学生在教室、实验实训室、寝室、俄语教研室必须讲俄语。
(2)俄语活动常态化。如每周组织一次俄语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俄语应用能力。
(3)俄语活动成果化。首先,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社会服务实践,学校为企业带来较好的效益,企业反哺学校教育,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递进发展,其次,可组织学生参与省市级技能大赛,用活动成果带动学生学习。最后,可组织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一同开发校本教材。
4.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实施
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选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与校外指导教师加强沟通,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在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时,首先应从职业素质顶岗实习指导开始,主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企业认知"为目的。这一阶段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感受企业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时间、纪律观念及安全责任意识。其次,将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学院与企业联系,召开“双选会”,企业选择适合的毕业生,毕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志愿,选择适合预就业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