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1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占有林地,破坏森林资源,大量砍伐林木,导致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森林资源的不断削减也带来了很多坏境问题,严重影响到生态坏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对人类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林州市的具体情况,分析目前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河南省林州市基本情况概述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域全属太行山区,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5°40′-36°22′,东经113°37′-114°05′之间,地处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因受第三纪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第四纪燕山期断裂活动的影响,各地断层发育、地热升降不均,造成全市沟谷遍布,高山林立(山坡、丘陵占86%),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中间凹。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毫米。原始植被已遭破坏,现有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栎类林,侧柏、油松、刺槐等人工林,以及以胡枝子、鹅耳枥、马角刺、酸枣、荆条等为主的灌丛或灌草丛,以黄背草、白草、羊胡子草、荩草、蒿类等组成的草地或草灌地。

三、森林保护的现状概述及其存在的问题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广义的森林是指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森林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资源。

1.森林的重要性

第一,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树木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十平方米的森林能将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第二,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森林可以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增加空气湿度。第三,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能释放杀菌素,这种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生物,可以保护人类。第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众所周知,如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环境问题,而森林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第五,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可以通过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风力,有利于防风治沙;还可以通过根系截断雨水,避免土地被雨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还能通过树叶、树干、根系储存水资源,是天然的水库。

2.森林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这种变化也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同时森林资源的质量日益下降,林地生产力逐渐变弱。林地采伐日趋严重,可采资源锐减,森林面积不断缩小。这些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并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但是始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种私占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的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的形势严峻。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造成森林保护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部分地区为了短时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大量砍伐森林资源。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的歪风屡禁不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政策落实根本不到位,宣传也只是做样子,并没有将法律法规当回事;第二,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投入不大,管理手段也很有限,导致森林资源增长缓慢,虽然近年来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却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三,为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需要采伐森林资源,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普遍遵循的原则是采大留小、采好留坏,这种方式也导致各种优良树种日益减少,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不断下降,其生态功能也日趋减弱;第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管理队伍不全,监管不到位,盗砍盗伐现象严重。

四、森林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就是要树立牢固法制意识,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森林法律法规,组织一些普法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帮助普通公民强化森林保护的意识,使森林保护的意识深入广大民众的心中。

2.严格执法,禁止林地非法流转

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严格审批,加强监管,杜绝非法流转林地的行为。加强森林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深化林权改革,订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依法流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采取合法的程序进行林木采伐,严禁非法伐木的行为。其次是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按照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采伐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采伐。最后,林业执法机关要强化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和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行为,堵住非法采伐木材流入市场的渠道。

4.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市也调整了造林补助,但由于物价等因素影响,种苗和造林补助仍相对较低,而且荒山新造林往往只补助一年的种苗费,无后期管护和补植的投入。栽植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制约,造成保存率逐年下降,无法保证造一片,成一片,保一片。

5.严格执法

我们不但要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要加大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强执法团队的执法能力,严格执法。执法部门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伐木的行为。

五、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我们要更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城市,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环境,严格杜绝滥砍滥伐的行为,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2]赵东明,张秀荣. 对我国森林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年04期.

[3]马福.森林――生命之源(第12届世界林业大会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2

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呈现农牧业、加工业、商贸、资源开发四大类型,面对经济形势变化,传统产业发展减速,新兴产业发展不理想。县域经济发展因资源分布、区位、资金、人才和政府政策等影响因素不同,使各旗县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工业发展缓慢、农村和牧区经济发展落后、县域企业基础薄弱、分布零散、集聚效益较低等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领域遇到的阻碍和制约

(一)自然优势因素导致各旗县产业选择循规蹈矩,难以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

自然优势分为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县域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如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之所以能屡次位居全国西部百强县前位,与煤炭资源的丰裕程度密不可分,同时,因煤炭资源丰富,产业选择大多都是与煤炭资源开发相关。地理位置决定着一个旗县的区位状况,决定着它的交通状况、对外开放条件与开放程度等。显然,具有区位优势的旗县发展较快,如阿拉善紧邻乌海、银川,并拥有与蒙古国交接的两大口岸,靠区位优势,成为一些大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以及县域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原有传统产业已根深蒂固,新兴产业难以引入。

(二)产业定位多而散,传统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从我区县域产业发展现状看:一方面,产业定位不明确,县域产业选择有跟风政策倾向。比如,矿产资源丰富的旗县为跟随政府政策而调整主导产业方向,由资源型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传统资源型产业还未发挥规模报酬递增效益,则被地方政府忽视。如准格尔旗陶瓷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些产业并不是当地优势产业,但是地方政府产业定位目标将这两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各旗县盲目过多地选择产业,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现在大多数旗县产业定位过多,如赤峰市巴林左旗产业定位以矿产品冶炼、化工、煤炭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制药等为主导产业定位,事实上该旗主要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旗县,煤炭加工产业在该旗没有发展潜力,不具备发展优势;阿荣旗以农畜产品(大豆、马铃薯、柞蚕、猪、牛、羊、鹅等)精深加工、支农支牧(化肥、地膜、饲料等)和矿产资源开发(水泥、白灰等)三大产业立旗,像大鹅产业全旗可能就某一村有人饲养大鹅,根本就形不成一个产业。全区县域产业发展基本都类似此情况,只要某些生产活动或者资源存在,就定位一个产业,而且各产业之间关联度小,没有自己的特色,形不成规模。

(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落后

旗县里的大多数嘎查、村的生产方式落后,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机械化程度低,有的地区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在仅有为数不多的工业生产中,信息化程度极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生活方式方面,农民及城镇人口保持着传统的农民生活方式,大家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消费,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四)政府政策与竞争机制滞后

一是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仅制定出台,并未落到实处。在政治方面不但未给非公有制企业优惠政策,甚至连平等政策也未落实,如非公有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很难进入政府;二是干部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县乡干部很难优胜劣汰;三是企业家机制未形成,管理队伍的培育工作滞后。

二、促进县域新兴产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新兴产业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但一些传统产业技术仍停留在初建的技术水平上,如包头工业老城区的钢铁、炼铝、军工产业。这些产业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上比较困难。新兴产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完全取而代之,而是通过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成长性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贫困落后旗县产业较少,尽力引进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尽管这些产业在某些地区可能成为成熟产业,引进另一地区就成为该区的新兴产业。对于我区以农牧业为主的县域,将农畜产品初级交易转变为农畜产品深加工,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三、规模化是县域新兴产业应对环境的不得已选择

在现有的政策、市场环境下,私营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小商贩等,形不成规模就很难占有市场,最终被淘汰。目前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化工产业、煤炭开发利用相关产业、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在我区多数旗县均有分布,集聚水平较低,导致各旗县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项目多而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控制能力较差。园区与园区之间、板块与板块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动不足,未能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新兴产业主要建立在新企业的基础上,一个新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等问题,走规模化发展道路能弥补企业资金不足,进入市场难、创新资源匮乏等问题。

四、县域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途径

根据现有资源、产业科学定位不同旗县发展方向,准确找到各旗县适合发展哪些产业,政府行为应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县域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政府政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政策制定要有科学性,并有效地发挥政策效应。如鄂尔多斯通过政策导向利用煤炭资源换回的装备制造业,引进奇瑞汽车、华泰汽车等多个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项目不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

政府行为也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要维持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并且在当前市场失灵情况下,通过本地产业规划适当地干预经济。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表面上表现为资本、劳动力和资源上的差异,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和政府行为的原因。劳动力和资本理性上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劳动力之所以流入到某一地区,都是因为有利可图。然而,偏远的农村、牧区制度落后和政府行为低效,使得该地区生产效率低下和交易成本增加。

(二)积极调动起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代表的社会力量

政府应尽量消除制度壁垒,给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吸纳更多的非公经济主体进入市场。通过财政政策,采用基金、BOT等方式扩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非公资本的社会重要地位。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资源县政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政府行为

本文以资源县为例,以其在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为对象进行研究,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资源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所具有的优势

(一)地理条件优越与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该县处在珠三角的边缘区,华南四省(区)的中心位置,因此有利于开辟东南亚各国市场,为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有利条件。

(二)种植的品种新、效益高

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示范,已筛选出适宜该流域发展的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红玫瑰等欧亚种红提品种。红提种植从建园到收益,每667㎡投入0.7万元左右,第一年建园,第二年有收益,并能收回或基本收回建园成本,第三年进入丰产期,受益时间长达20年以上。而百合、西红柿的发展也走上正轨。

(三)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该县属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农业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人工费用较大,劳动力便宜,相对减少了生产成本,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资源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较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该县红提、西红柿、百合等特色产业在生产上基本上是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管理。

(二)品牌培育不够,缺乏品牌战略意识

随着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难以立足市场。

(三)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该县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四)营销网络系统不健全

由于缺乏健全的营销网络系统,农户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闭塞、销售渠道狭窄。因此该地区农业产品的销售都是以自主销售为主,导致销售价格不统一,农户之间的无序竞争,自主定价能力下降,销售效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功能定位不足

该县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缺乏对特色产业的规划,招商引资渠道狭窄,这就导致了该县特色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在树立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政府也没有很好的履行发展经济的功能。

(二)市场监管不力,农户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该县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未建立良好的市场准入制度。因为未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导致劣质苗木充斥市场,给农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科技投入不足

该县之所以出现技术人才短缺现象主要是资金受限,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的。由于资金有限,该县农业部门的农技骨干无法获得先进的农产品种植技术,知识老化严重,无法适应新产品的种植与培育要求;同时该农业部门也没法吸纳和引进新生力量。

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县政府行为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及有关招商引资等政府政策

资源县政府应根据当地所具有的优势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政策,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模标准化,招商引资政策。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县级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本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于苗木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苗木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苗木要进行检测,严禁劣质苗木进入苗木交易市场,保证农户得到优质合格的苗木,使农户的权益得到良好保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要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加强对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和农户们种植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培训以及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培训,在做好引进高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新品种的基础上,对不同时节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

(五)树立品牌培育意识,做好特色产品宣传工作

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是政府一项重要职能,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该县的特色农业产品进行宣传,提升其品牌知名度,为该县的农产品获得更多销售渠道、更大的销售市场,促进该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文雄.定西市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特色农业发展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皖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

一、引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定状态下、一定时期资源环境系统用以约束人类活动的自然属性。它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辩证影响关系,建立了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之间的纽带,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供理论依据。

县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规划既要针对现实又要考虑长远定位,要求将全县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文化等视为一个整体,县级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规划是全县发展的行动指南,其目标是全县人民不断地获得发展,环境得资源到保护和改善。现行的县级发展规划的制定,县级总体规划、具体到各县级行政部门的行业规划,其出发点是选择GDP增长量衡量经济发展状况,这是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往对经济进步的过分追求传承效应,另就一方面是对县域本身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了解的不彻底、不全面。前者是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因此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县级发展规划,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入手,全面的了解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对于县域人口和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的潜力与方向确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共有三十六个县区,是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资源环境同时肩负着本地经济活动和东部转移产业的双重影响,既要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对皖江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评价方法

使用综合评价法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综合评价法是在确定研究对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权;根据选定的模型,利用综合指数的形式,定量地对某些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已经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具体模型为:

为综合评价指数,表示各指标的权重,代表各指标单位化后数值,为指标的个数。

运用综合指数法时,确定评价模型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各指标如何赋值。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但主观赋权法,受到专家的知识结构、感情偏好的影响,往往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重要程度。同时,本文使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综合性较强,囊括的信息量大,这就加大了准确赋权的难度。

(二)熵权法确定权重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运用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某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对目标问题的影响就越大,所占权重也就越大;反之,所占权重也越小。根据熵值法的这一特点,某项指标的权重越大也表明该项指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将熵值法运用到本文中,某项指标权重越大,说明该项指标对商务成本评价的影响越大,也说明了四地区该项指标值的差异程度越大。

得到权重后,进一步运用熵值法可以得到样本中各子样关于各项指标的具体评价值。权重代表了该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变化的相对速度,而权重与评价样本标准化后的相对水平相乘,得到的最终评价值则体现出样本相对水平和指标变化相对速度的结合,表明评价对象现状与整体的符合程度和向目标接近的速度,评价指数越接近10,距目标就越近;越接近O,距目标就越远。运用在本文中,得出的评价值表现为36个县各项指标的得分。显然,若某地某项评价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距离目标越近,即该地该项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在参考了国内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际情况,从权威的角度分析,把指标体系共分为两类指标:第一类指标:资源禀赋类,主要反映县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人类活动的支撑力度。主要包括矿产储量、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人均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公顷)、县域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地形、年末总人口(万人)。第二类反映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压力,表示人类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对承载体施加的压力。包括万元GDP能耗(kw/h)、万元GDP废水排放量(t)、万元GDP固体废物产生量(m3)、可吸入颗粒物(毫克/立方米)。第三类,资源环境保护类指标,表示人类改善环境做出的努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处理率、森林覆盖率(%)、绿化面积(公顷)

四、实证结果

根据综合指标模型计算各县承载力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显示东至县、巢湖市、宿松县、肥东县、太湖县、长丰县、当涂县、桐城市、宁国市、定远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排名1到10名。芜湖县、含山县、天长市、石台县、繁昌县、绩溪县、旌德县、怀宁县、铜陵县、全椒县分别排名27到36名,为最后十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选择矿产资源储量等十六个指标,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差异性赋值,对皖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三十六个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巢湖市(县级)、东至县、太湖县、肥东县、长丰县等县资源环承载力得分在三十六个县中居前十位,全椒县、怀宁县、铜陵县等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居后十位,发现工业污染排放较多的县域承载力较脆弱,若长期超过承载阈值上限将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并将难以恢复,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环境生态恶化,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合理规划。巢湖市(县级)、东至县、太湖县、肥东县、长丰县等县资源环承载力较强地区可以适度增加经济转移密度,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加大转移力度。全椒县、怀宁县、铜陵县等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居后十位的县区应考虑其负荷不应超过其资源环境上限。

二要求政府应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政府应根据皖江县域资源环境的特点,对行业企业制定相应条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低碳承接产业转移。

三是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也根据自身特点承接匹配产业。根据本区域的资源优势、环境特征承接符合当地实情的产业。这样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健康成长,又实现了当地环境生态的合理保护。(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由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Acy2012027)资助

参考文献:

[1]王萍.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3).

[2]孙宁华,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学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1).

[3]熊永柱,,夏斌,张美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评价模型:综合协调度[J].热带地理,2011(6).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5

一、主要做法

总体来看,去今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在着力建设县办工业园区的同时,按照“一次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逐步配套”的原则,坚持县级引导与乡镇主抓相结合、科学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认识趋于统一,开展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形式多样,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做法上:

(一)注重规划推进,绘就蓝图。一是合理布局。我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全县拥有“一条铁路大动脉”、“一条黄金水道”、“两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和“三座黄金码头”。为此,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优势,注重选择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沿江和沿高速、沿京九大动脉地带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引导产业向沿江、沿边、沿路聚集发展。其中,在全县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在沿大广高速和黄金水道的镇、镇,分别规划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在武英高速沿线,规划建设了团陂工业集中区。二是科学定位。按照“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原则,根据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科学确定各个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其中,工业集中区以食品加工、船舶制造等产业为主导方向,团陂工业集中区以物流商贸、卫生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主导方向,工业集中区以造船业、物流业、化工建材业、轻纺业为主导方向,工业集中区以家俱、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主导方向,白莲、绿杨工业集中区以石材开发为主导方向。三是精心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产业扎堆、集群发展”的要求,聘请专业规划队伍,科学编制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结构为“一轴、三个中心、二个居住组团、两个工业小区”,即以大广高速为轴线,规划建设旅游服务、张岭物贸商业、七铺行政教育医疗3个中心,以江北公路为界的2个居住组团,以公路为界的2个工业小区。对其他园区,也根据地形特点和产业发展需要,编制了发展规划。从统计摸底的情况来看,全县13个乡镇规划建设15个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7.88平方公里,其中今年底前计划建成9.63平方公里。

(二)注重政策推进,实现突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指示精神,多次专题研究促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出台了有关优惠激励政策。一是在用地政策上,规定土地出让款按每亩2万元标准上解县财政,其余资金由乡镇用于补助工业集中区滚动发展所需投入。二是在税收政策上,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兴办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属地方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返还乡镇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是在规费收取政策上,对乡镇工业集中区落户企业在建设期间的所有行政性收费由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免收,有偿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四是在启动资金投入政策上,对年启动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由县财政分别安排10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这几项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发了乡镇抓工业集中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进程。

(三)注重基础推进,构筑平台。在县激励政策的刺激下,特别是100万元启动资金的导向作用下,各乡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投资硬环境。特别是纳入县级重点工业集中区的几个乡镇更是思路新、举措硬、效果较好。镇工业集中区为了解决通水的问题,与县水利局协调,利用农村饮用水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加强通水管网建设,不仅能解决集中区的通水难题,又能解决周边7个村的群众用水问题。目前该镇规划建设1000亩,已动工平整100亩,完成拆迁6户,迁坟57具。镇坚持“五个结合”加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即与通村公路建设相结合,与农村饮水工程相结合,与污水处理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迁村腾地建设相结合,该镇依托大广高速所建的工业集中区从3月份开始,已平整土地200亩,“三通一平”框架基本形成。由于较好地整合了惠农政策资金,镇级财政未出资一分钱。团陂党委、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办法,用20年经营权换取使用权,引资1300万元建设自来水厂,既规避了资金短缺的瓶颈,又解决了集中区用水需要,还惠及了千家万户。为了解决土地平整资金困难又使客商进得来、稳得住、安得下,该镇还采取平整一块土地、预征一块土地的办法解决土地平整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困扰发展。现时的乡镇级财政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一级财政,多为吃饭型财政、拨款型财政,可用财力差。各地在集中区发展中,普遍感到资金筹措难,无钱投入现象非常严重,不敢放开手脚搞基础设施建设。

2、用地指标不够阻碍发展。一方面,国家每年批准的县级用地指标有限,落实到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向农民征地因土地补偿费、劳力安置费和青苗费方面有歧见,工作难度较大,导致既不使企业落户受阻,同时又不违反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难实现。

3、项目引进不快限制发展。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已经落户的项目,还是正在洽谈的项目,投资方都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项目难寻找。另一方面,还存在县、乡园区在企业落户的土地占用费征收政策享受不一致的问题,带来项目引进难,对考虑集中区功能定位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已经平整好的土地若长期闲置,会进一步增加乡镇的资金压力,因此容易出现“捡到篮子都是菜”的低水平引进问题。

4、潜在隐患不除难以发展。在调研座谈中,有的乡镇领导形象地将工业集中区建设称为“带电”作业,受基本农田保护和用地指标的局限,对土地征用等方面心存顾忌;同时,由于农民对土地补偿款、劳力安置费、青苗费和房屋拆迁费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惠民与发展结合点难把握,潜伏着不稳定因素。

三、推进想法

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是推进特色城镇化的载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致力于走好“五条路”。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认识,走突破性发展之路。纵观国内外发展经验,县、乡各级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是促进招商引资、确保项目顺利落户的需要;是推进全民创业、提升发展层次的需要;是促进产业集聚、培植税源经济的需要;是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健全“县级扶助、乡镇主抓、企业主体、部门支持”的联动机制,落实县、乡镇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建议县委、县政府分工明确分管领导和主抓工作部门,出台促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乡镇要消除开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存在的“无关论”、“无钱论”和“无精力论”等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工作力度,采取“镇级抓集中区、村级抓项目、部门抓服务、全镇抓招商”的思路,从组织领导上保证集中区建设和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各地在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布局时,要结合实际,合理谋划,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盲目追求GDP的思想,吸取过去发展乡镇工业和“普九”的经验教训,依据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规划好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搞好工业集中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协调各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应发展“四大产业带”,即依托洪山工业园和工业园把散沿线建成“新型工业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把、、沿线建成“岸线码头经济带”,依托等特色旅游资源把北部山区建成“生态旅游经济带”,依托大广高速和武英高速连结线把、、竹瓦和汪岗、团陂沿线建成“现代农业经济带”。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走多元化投入之路。在当前县、乡财力普遍不强的情况下,乡镇工业集中区的硬件建设完全寄希望于财政兜底不太现实,只有坚持市场化运作取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投入机制,它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性资金,捆绑通村公路、用电、改水、环保、迁村腾地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向乡镇工业集中区倾斜,发挥政策的集束效应的同时,通过市场的办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模式,政府对工业集中区的行政管理职能要与开发经营职能相分离,可在乡镇政府内设立工业集中区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对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行使规划、协调、指导、政策研究等职能;工业集中区的开发经营由经济实体承担,经济实体可以是独资的,也可以是股份制的。无论是独资公司还是股份制公司都是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政府有关部门为其正常运作提供指导和服务,不干预正常的经营活动。对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投入的项目资金,可以作为国有资本捆绑用于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由乡镇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履行国有资本的出资人职责,行使国有资本的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和运行监管等职能。对县级重点工业集中区,还可安排相关职能部门挂钩帮扶,积极争取内外大企业结对支援。

县级产业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县级公共馆产业项目发展优势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县级公共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所谓事业经费,实际上也仅是职工工资,除此之外,所乘无几。购书经费单列问题在很多县级公共馆未得到落实。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兴建步行街、商住楼已成为各地发展的趋势。甚至好多地方的图书馆在政府部门的决策下,由繁华的黄金地段移到偏僻的县城郊区,将繁华地段建成商业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一去不复返了。

由于经费问题、地理位置问题,新书少、路途远问题,读者队伍受到很大影响。如此困境,图书馆该如何摆脱,很明朗的一条路,就是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摆脱困境,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项目

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主方向是不变的,但不能坐以待毙。图书馆有书刊、有计算机、有信息管理人才、有读者群。根据各馆实际情况,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可开展以下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1、书刊――销售、租借、流动书箱、地方文献展、节日专号报刊展。

2、计算机网络――音乐吧厅、网吧、电子读物、数据记录服务、计算机培训、打印社、网页制作、检索服务。

3、少儿图书室――“红读”活动、集邮世界、棋艺天地、作文培训、文化用品专卖。

4、多功能报告厅――军民共建、文企共建、培训中心、专题讲座、会展服务。

图书馆发展文化产业主要在提供服务的开发上作文章,不象其他文化单位能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进行开发,由于局限性,文化产业的收入可能不高,但服务渠道多,范围广,积少成多,以此补充图书馆经费的不足。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图书馆的产业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来越步入正轨。

三、图书馆走产业发展之路的优势

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历年来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基础好,底子厚。虽然有些地区的图书馆由于各种原因暂时处于困境之中,但图书馆的优势具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优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以及图书管理的现代化软件的使用和宽带网、文化网、教育网的链接,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服务载体。这些载体将为图书馆开展各项有偿服务和开辟各种服务渠道提供方便。随着现代化设备进军公共图书馆步伐的加快,网络化格局的出现,公共馆的藏书空间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由以前单一的物理馆藏变成现在的“物理馆藏+虚拟馆藏”。上网已成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强有力武器。因此设备优势为图书馆走上产业之路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2、人才优势。(1)图书馆员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各科室各岗位对其服务内容、读者对象、管理的书刊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记忆。(2)图书馆员本身的专业特长。有学图书情报的、有学信息化管理的、有学计算机专业的。(3)业务培训。包括互联网知识的培训,计算机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经过培训掌握技能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打下基础。

3、读者优势。“读者第一”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主题。(1)持证读者。他们对图书馆有种依赖性,无论是消谴需求还是写作需求、或其他方面的阅读需求,他们第一想到利用图书馆。(2)潜在读者。这些读者也是我们的宝贵资源。他们大多是在图书馆搞活动期间迈进图书馆门槛的,也有在他人的影响下走进图书馆的。总之,我们要主动挖掘潜在读者的资源,抓住这批读者线索,不失时机地搞好咨询、联络、做好宣传工作。(3)“让用户成功”是新时期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用户战略。以前由被动式的“满足用户需求”变为现代主动式的“让用户成功”,这一服务方式的改变,将对图书馆的读者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用户得到成功,所以对于一些有偿服务,用户也能接受。

开放时间优势。多年来公共馆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放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是双休日、节庆日的开放,更弥补了学校图书馆及其他专业图书馆的不足。

四、应用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要及时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对图书馆走产业之路的发展方向、开辟渠道、通力合作都将起到引导作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文化产业“十五”发展规划》精神,运用好有关的政策,使图书馆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步入正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运用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切记:要重合同,守信用。这是我们公共馆在文化事业建设中永久维护的职业道德。同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一职业道德也将是我们赖以同社会上其他行业竞争的生命护身符。

五、在办班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社会大学的作用。

图书馆有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设备、有网络资源、有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读者群,还有高素质的图书馆员。这些资源都为图书馆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何运用和发挥好这些资源优势来发展文化产业,是目前县级公共馆必须尽快出台并运转的必由之路。办班是最基础、最稳定的办法之一。图书馆可以与社会多方联系,通力合作,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掌握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深挖社会资源,开动脑筋,掌握信息。如与公安局联系,协办“保安培训中心”;与教育局联系,协办“图书馆员培训、实习基地”;与人事局联系,协办“办公自动化培训班”等。通过办班培训,不仅使图书馆的产业之路稳步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真正起到了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泉,胡玉文·公共图书馆服务思想、方式及人事制度变革初探·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

2赵莉,肖雪·信息服务引进营销理念问题研究·图书馆杂志,2001(10)

3吕建辉·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图书馆杂志,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