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研修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特色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1

【关键词】课程规划;顶层设计;课程视阈;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30-02

【作者简介】王跃平,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南京,210009)教师。

目前,多数学校都很重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发展,还可以推动学校发展,可以说,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中成本不高、操作简易、见效迅速的重要工作。但是,目前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随意,方向不明。

由于对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要求等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思路不清,过程的安排缺乏条理,活动没有系统性。其实,开展研修前就要思考:这次研修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要开这几节研讨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次活动与上一次有何关系?与下一次活动有何联系?一学期需要开展几次校本研修活动?分别研修什么?等等。在校本研修全面推进的今天,学校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期待通过开几节课、听几场报告、看几本书、做几次培训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应变革学校的培训方式,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校本研修目标明确,内容系统而有效;让教师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

2.视野狭窄,收效甚微。

很多学校的校本研修,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问题,但主流却常常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虽然实在实用,但往往视野不宽,主要集中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上,研修目标主要指向应试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学科成绩的改善,比较功利和短视。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导致校本研修与学校整体工作无法有效整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目标等关系不紧,校本研修与学校问题的关联度不大,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没有多大作用。

以上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校本研修缺乏整体思考和顶层设计。什么是顶层设计呢?此概念源自于“系统工程学”,意思是从高端开始的总体设想,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包括选点、规划、实施和评价等。

那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呢?如何从课程视阈进行思考呢?

在思想认识上,应该把校本研修当作一门课程,用“课程”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项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李秉德教授认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内容、规划和进程,校本研修也具有这几个要素,所以把校本研修当成课程来看是完全可以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序策划和逐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建构和完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校本研修课程。

在操作方式上,应该把校本研修当作一门课程来规划,从课程理念、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体思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点规划。

选点,即确定校本研修课程的起点。可以从“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入手,对学校及其校本研修进行定位与再认识。对学校的师资状况进行诊断,对学校的研修现状进行把脉,为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做好前测工作,选定研修的起点,保障研修的有效性。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它是一所城市初中,办学理念是“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课程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基于学校情况,近年来在校本研修方面进行了系列规划和探索,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每学年确定一个研修重点,这就是“我要到哪里去”。例如:

2012-2013学年,重点是提升课程的理解力。2013-2014学年,重点是提升课程的重构力。2014-2015学年,重点是“坚持为促进学习而教”,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这一系列研修设计,目的在于,让教师从一个教育工作者成长为一个课程工作者,能拥有一定的课程智慧。

基于以上情况,学校提出了“三叶草”校本研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课程智慧的教师团队,“三叶”分别代表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重构力,也暗含“师德课程”、“视野课程”和“师能课程”,使教师成为“三馨教师(厚德、博学、专能)”。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校本研修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建构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研修课程。并注意四个“结合”:即实用性与学术性结合,学科课程与学校特色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面向部分培训和面向全体培训结合。这样,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可以促进科学管理。

2.课程实施。

课程“去哪里?怎么去?去哪里?”探究的是校本研修的重点与方向,“怎么去”思考的是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

(1)校本研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三个层面的校本研修。校级主题研修,重在提升研修课程的领导力;组级校本研修,重在提高研修课程的执行力;校本特色活动,重在提升研修课程的影响力。每次活动都精选研修点,精心策划研修活动,用心编制研修材料,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成效。这样的专题培训,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改变着学校的课堂。

(2)校本特色活动。主要包括基于研修主题的专家讲座、读书交流、演讲展示、参观学习等,目的在于引领、夯实和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价值追求是校本研修的内核,它决定着校本研修的方向与内容。因而,校本研修的选点显得尤为重要。但“点”毕竟是“点”。如果学校只能在“点”的层面进行研修,势必会导致教师能力素养的不系统,影响研修效果。所以在设计研修活动时,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注意由浅入深地把一个个相关的、类似的“点”串起来,做到“连珠成串”,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体系。

3.课程评价。

校本研修的目标主要有两条,一是促进教师发展,二是推进学校的发展。怎么来评价这两个目标的达成度呢?这就需要建立校本研修的评价体系。可采用定性与定量测量相结合的办法。

定性测量只要知道一个物理量的性质即可。定量测量不仅要知道变化趋势,还要确定出具体的量,即谁增加多少的时候会使另一个增加多少,进而得出确定的比例关系(或者是函数关系)。

第一,评价校本研修到底有没有促进教师的发展。可以先围绕“教师发展”确定几个测量点,如区级以上骨干数量增长幅度大、教师课堂教学显著进步、撰写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篇幅显著增加、市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量增长快等等。然后对每个测量点再进行定性或定量测量,如如何定义课堂教学显著进步。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进行跟踪测量。具体做法是先制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然后为课堂“建模”,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前测”和跟踪调查,看看教师的课堂变化趋势。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2

学生为什么择校?表面上看是学生、家长的学习消费行为选择,实质则是教育供给质量差异。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和存在的现象。

目前,学区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区内教育资源均衡与公平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内生性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学校自身教育供给的质量,成为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东城区提出“盟贯带”模式,北京171中学与青年湖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生均师资配比、生均资源配比成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供给的制约性因素。这个难题如何破解?路径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为问题切入,我们从科研视角审视和探索影响学校教育供给的科研、教研、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供给质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师质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师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教师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师想要做的和学校教育想要供给的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1.以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抓手,确立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新理念

教师发展,首要任务是构建学习型的高效团队。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科研课题,如学案教学行动研究、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等,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有层次、有侧重地采用“渐进式――议”“引领式――研”“进入式――学”“硬推式――训”“能动式――行”等方式推进。在行动研究中,使“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组织变革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搭建团队校本研修新平台

通过“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探索出级部、班级组、备课组三级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

级部引领,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级部校本研修水准。级部长要联合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到“五位一体”。级部作为学校管理与实践层面的桥梁,要搞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什么。级部管理重点要从四个维度着手:级部质量分析会、级部教学经验对接会、级部考察活动、级部统领学科。

班级组连横,研究好“综合学习力的木桶效应”,形成班级团队校本研修合力。在级部下设置班级组,提出“班主任是班级成绩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本学科成绩的第一责任人”。

备课组合纵,研究好“真、实、新、活”,形成备课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内涵。“真”研修:专题研究、话题研究。“实”研修: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新”研修:与时俱进的微创新,即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微创新。“活”研修:活学活用、迁移变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课程丛林效应,提升课程质量

具有丛林效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学校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是构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丛林。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教育基础供给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学案教学、海量阅读、自主高效课堂等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变课标为学标,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先教为先学,变接受为探究,变独学为合作,变同质为个性。

2.特色化校本课程丛林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学校着眼于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19个艺术课程模块、13个体育课程模块、10个科技课程模块,丰富的校本课程丛林向学生开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操作与实施路径,全校网络选课、全校走班、“专人、专项、专室”培养学生专长。在课程丛林中,学生至少要学习4门艺术课程、2门体育课程、1门科技课程,即“4+2+1”特色课程。

课改从改课开始,提升课堂质量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3

一、理念更新夯实构建“校本―学区”的研修文化基础

深化学区模式的探索,是希望走出一条从学区内“共享资源”、“协作联盟”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促进双方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与融合。根据越秀区教育局的部署,我校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主线,开展师德教育专题活动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活动;以加速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龙头,探寻网络教研的新途径,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以强化学校特色教育为手段,促进学区特色文化的建设;以理顺协作机制、整合内部资源为抓手,努力为创建一个优质均衡、和谐共进的教育现代化学区作出贡献。有鉴于此,我校各个部门都自觉地把学区模式的业务研修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思路积极统一,过程务实创新。

二、三级联动构建立体互动的研修体系

1. 一个核心构思三个层级联动

核心构思:大力推进学区文化建设活动,依托学区自身的优势,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学区内优势,努力优化研修策略,凸现我校研修文化特色,力求提升学校、学区研修品位。

整合资源层级建体

第一层级:校本研训活化资源

我们以各种各样的研修活动作为研训载体,包括创建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学校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的沙龙讨论,还有集体备课、研讨课评比、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报告、论文、微课)交流评比等。大量的研修活动除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外,还为学校在学区内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储备了人才资源及素材资源,充分挖掘了教师潜在力量,盘活了学校的资源储备。

第二层级:校际互动实化资源

我校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作用,利用资源踏踏实实地加强学校内部、学区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开展联校教研、跨校集备、课例展示活动,我校曾经牵头举办美术科、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等的联校教研活动,美术的跨校集备活动,语文科、数学科、品德与生活的课例展示,完善了校际同伴互助的多种方式,使无形的资源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充分发挥校本、校际间资源的实效,促进研修体系的有机联动。

第三层级:学区引领优化资源

在校本研修、校际互动两个层级互动的基础上,学区从专业引领这更高的角度所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出学区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应,有力促进了学区建设工作质的飞跃。

策略一:依托教育知识分享平台 放大学区名优资源的效应

为推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越秀区建设了越秀教育知识分享平台,为区属学校教师提供一个存储和分享各类教育教学知识文档的空间。我校以此平台为依托,以优质资源(如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展示、课例点播和微课广场等)的理念为引领、导向的同时,也在此平台上展示我校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突破了优质资源在学区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学区优质资源效应得到最大化,学区内学校以此为依托,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了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策略二: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实现学区优质资源互补

根据学区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学区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策略。各校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牵头组织学区学科联校教研工作小组。

三、变革转型创建内涵发展式的研修文化

1. 实现从静态旁听者向动态参与者的转型

如今在学区灵活的管理模式之下,学区研修的目的性更明确了,针对性更强了,给予各学校参与的机会更多了。我校众多的骨干教师都在学区的教研中上展示课或作过主题发言,我们也担当了活动的组织者、课例的展示者、主题的发言人等角色,不仅使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更提升了教师集体的自信心及整体士气,使我们从静态的旁观者顺利向动态的参与者转型。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4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经引入就因其贴近教学实验场,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节省培训经费,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欢迎。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因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能力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获取信息资源通道不畅、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研修范围狭窄,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机制,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座桥梁。

一、校长引领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起着核心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校本研修中,农村校长作为组织倡导者、学科领军者、思想引领者、成功激励者,势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依靠其人格魅力、办学思路、管理艺术带领教师构建研修组织,制定共同愿景,选择研修内容,优化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动中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努力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提升研修的针对性,让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长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获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创新活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预策略

农村教师专业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往导致研修活动在低水平层次上不断重复,缺乏专业提升的动力。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外部干预,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提供专业发展咨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发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教师因为遇到疑难而出现激情丧失、热情退却的现象;对教学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对研修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指导研修活动开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聘请外部专家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研修指导,也可以将本地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构建一支校本培训巡回指导队伍,指导本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发挥整体功能。

三、内部激励策略

针对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逐步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动、激励、促进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校本研修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以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目的是激发教师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研究积极性,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培育,不断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防止教师因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与动力而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对校本研修忙于应付,疲于对付,通过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研修文化。

四、个人自修策略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需要有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来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判反思,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可塑性大,个人自修还需要学习和研究别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与文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课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会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专业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以团队形式进行研究,改变教师固化的心理模式,达到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教师进行随堂反思、总结经验得失的良好习惯,提倡多写教学随笔。在研修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同组教师分享、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将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再尝试、再提高,实现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仅限于学校内部,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域的学校之间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连结,构建宽泛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校本研修,进一步拓宽参与范围,使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引导教师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学校,同一地区,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同质化导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结合校情实际,探索有助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潜能,双管齐下,推进校本研修有序开展,保证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莲(Tallerico·m),著.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M].卢立涛,安传达,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5

艺术工作坊是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主报名参加的一种教研活动,是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教师共同的家。大家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语言,一起共同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我区中学教研活动分为单周集中教研和双周艺术工作坊教研两种,以具有学科特色的工作坊研修替代原先区片块校际教研活动,并且让工作坊负责教师成为区教研中心组成员。开展艺术工作坊研修能够改变以往区片块校际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研讨氛围不浓,教研工作为了完成应景式的任务而被动开展的陈旧模式,教研形式从行政安排走向民主参与。

二、创建艺术工作坊基地学校,完善工作坊制度

我区成立了八所艺术工作坊基地学校,开展与艺术创新、校本特色构建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例如,同济二附中开设书画坊,中学开设西画坊,梅陇中学开设陶艺坊,曹杨二中附校开设油画棒绘画坊等。我们依托基地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教学专长的提升,为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创设平台。我区教育学院即将成立“艺术文化中心”,旨在将:[作坊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到一个更规范的艺术专业活动区域。我们从四个方面完善工作坊制度。一是研讨制度。我区教研员为工作坊研修的第一负责人,组织工作坊研修的观摩课、研讨课等。每个工作坊负责人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区研讨课,推荐组内成员承担校级以上的校际示范课。二是共享制度。在教研员指导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每个工作坊教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利用研讨El、业务学习、学术沙龙、研讨课等多种渠道,通过交谈、协作、师徒带教等多种形式创设共享制度。三是管理制度。各工作坊负责教师负责相关考勤、活动策划、流程安排和评价,并且及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课例和论文。四是激励制度。我区教研员组织形式多样的参评活动,如说课评比、优秀教案(活动)设计、优秀随笔、优秀博客、美术教师作品展、装置艺术创意展、学生作业展评等,促使每个教师都能说、会写、能画、善评、敢想。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6

案例的讨论的内容

1.解读课程,统一认识,进行解析本次栖霞中学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是围绕着高中音乐教学的特色化。主要是针对课外音乐兴趣活动高中艺术班的的探讨。主要是围绕高中歌唱教学中的《声区和音色》和乐理教学中《简谱和五线谱的互译》为专题开展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并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在合作中找到和谐。因此。我们教研组成员决定,以理清概念,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创造潜能为目标开展具有栖中艺术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

2.确立主线,合理布局,明确教学设计思路我和徒弟着手准备了区级公开课《声区和音色》和乐理教学中《简谱和五线谱的互译》为主线,在确立主线后准备了一些音乐专业理论知识,歌唱的基本技能知识,包括呼吸的方法,音色的辨别,声区的变换,并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并通过多媒体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一节课我们先准备的是《声区与音色》第二课时准备的乐理专业知识《简谱与五线谱的互译》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由自主的学习中上升到理论的探讨。在第一节课我在讲解音区的时候选择了个别学生做示范,来了解人的声区变化,在讲解音色时,我下载了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和男中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音色的魅力和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观看后然后自己学唱歌曲《为了谁》这首歌曲,通过演唱来展示自信和潜能。第二节课主要是讲解五线谱的知识,辨别调号、谱号在简谱中的运用这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比较抽象,能通过学习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

3.发挥专业特长,进行优势互补,确立教学目标、组织课时教学在确认了本课主线。完成各知识点布局和和设计思路后,我和徒弟精心备课,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行了反复的实践磨课,向大家展示了两堂具有特色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声乐课和理论课声乐课《声区与音色》确立3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各声部的音域和换声区2进行换声区的训练,学会用复合式的方法进行演唱3聆听不同音色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并学唱歌曲《为了谁》。确定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统一,声区转换避免有裂痕教学难点:避免用白声演唱,学会复合式方法演唱。课堂上,带领学生欣赏、分析、体验、展示,整个课堂彰显浓厚的艺术氛围!理论课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用首调唱名发读五线谱,并把它译成简谱。2学生能够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互译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在五线谱与简谱互译中临时变音记号的运用,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来听课的教师也十分感兴趣,并积极加入探讨!

加强实践,深入反思,有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