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1

【关键词】背景和意义;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教育方式

一、讨论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的社会越来越能说明地球是一个整体这一概念,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地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越来越朝着一体化的局面发展。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既丰富多彩,又危机重重。他们在变幻莫测的社会大课堂里,随时都能通过网络、社交媒体、通信等各个渠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言论,尤其在当代环境下,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撞击,先进的、落后的、高雅的、庸俗的各类文化和信息全都混杂在一起,使大学生的选择面临了许多的困难,在方便生活和学习之余,势必也会接触到负面的信息和言论,这些负能量会比课堂上的教育更直接的刺激到他们的大脑皮层,从而给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错误的导向。

其次,当代社会,整体来说每个人的社会压力都很大,无形中使有些学生家长灌输给孩子学习成绩大于一切的概念,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心灵的成长。导致学生以为心理问题引发的血案层出不穷。这些血的教训都给我们的生活敲响了警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最具有潜力的群体。所以,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现状,积极应对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和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无论从大学生自身修养还是对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国民生产力都有极大的意义。而且,由于现代社会形势的多样化,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老师,也应包含家长和社会群体。

二、现代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整体现状还是好的,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以及多元的文化冲击下不免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身处多元文化中的选择困难性

当代大学生身处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每天受到不同文化,不同言论的冲击。有些大学生自动的吸收负面的言论,往往会变成大家口中的“愤青”,觉得这个社会处处是黑暗,没有一点正能量。但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对这些不同的言论和观点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站队。在这个选择的交叉口,也许会比高考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教育工作者要梳理好困扰学生们的信息,帮助他们汲取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育的不平衡导致心理的畸形

教育的不平衡不只是指大学的教育,更多的也许出现在中学和家长的教育缺失。虽然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开始了改革,实施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但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是彰显了高考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和家长不断的督促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却忽视了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了一些学生心理的畸形。进入大学校园,接触了琳琅满目的社会文化,更能加重问题的严重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矫正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三)价值观不清晰,拜金现象严重,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当代社会,尤其是社会群体普遍压力都很大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推崇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把赚钱和享受放在第一要位,却忽视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更有一些人认为上大学,获得比较高的文凭就是为了获得金钱和地位,改变自己的生活。当然,努力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注重自己享乐却忽视自己的作为是否为整个社会带来了贡献,这无疑对这个社会的进步无益。

三、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及价值观的引导面临的困难

虽然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困难。

(一)现代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比较多,也比较杂。再加上网络的声音声势浩大,相对于网络来说寥寥无几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显得很无力也很枯燥,再加上当代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来说很强的自主意识,都造成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正确引导的困难性。

(二)传统的教育根深蒂固,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了成绩高于一切的观点,认为只要专业知识足够强是可以弥补一些错误的。导致学生自身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很排斥。

(三)社会的大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些腐败的思想仍然存在,而且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更容易的接触到这些腐朽的思想。这种现状也向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也发起了挑战。

四、以合理的方式进行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及价值观的引导

结合当代社会环境和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现实的严峻性,找到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一)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

目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社会群里都无从应对,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是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应该做好网络信息的屏蔽工作,在校园网内屏蔽掉一些不正规的、非法的、不健康的网站,从而优化大学生的网络环境,给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提供便利。

(二)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每一个生命开始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群体都应该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注意,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督促他们搞好学业建设之余,注意每个个体的人格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现代很多大学生对自己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和社会理想,等到步入社会了也会以赚钱为己任。这种思想长期以往可能会引导学生步入歧途,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之前应该帮助他们建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办对社会有用的事。

(四)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现代大学生面对的环境和新鲜事物琳琅满目,也就对枯燥的课堂式教育更加排斥,这也导致他们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和谆谆教导更加排斥,不利于整个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教育方式和环境的创新,通过网络教育、多媒体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等来进行思想教育。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2

关键词:民族院校 价值观 教育方式

一、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在民族院校中,学生的成分要比汉族院校复杂一些。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是由多个民族的学生组成的,这就造成了在学生群体中由于民族不同,习惯不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差异,成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内容。如果老师不正确处理多民族学生的这种差异,将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且还会由此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在民族院校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各民族学生的特点。

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院校学生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民族院校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全覆盖的目的。因此,民族院校的学生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呈现出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复杂的特点。

2、民族院校学生由于民族成分不同容易形成小团体。由于民族院校学生由不同的民族成分构成,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出于同民族的亲近原则,学生愿意和同民族的学生交流,这样以来就会形成同民族学生组成的小团体,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3、民族院校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多样性。在民族院校中,由于学生民族成分复杂,所具有的文化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学生在同等教育下形成的价值观也存在多样性。

二、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

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具有优良的素质,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错误的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学生误入歧途,甚至将学生带入到恶性循环中,所以,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民族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民族院校中,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将价值观的培养列为民族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主要是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提升院校综合教育质量的目的而提出的。

2、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民族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民族院校的发展中,由于学生民族成分多样化,文化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其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内容的重要项目。

3、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学生在校期间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保证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三、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在民族院校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作,我们必须要充分分析学生的民族组成和民族特点,并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根据这些现实因素制定价值观培养策略,使培养方案能够符合民族院校学生实际情况,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具体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种:

1、以正面的教育内容作为基础。要想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选取正面的教育内容作为基础,其次要选取正面的事例作为学生的榜样,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次,不断的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教育。

2、选取适合民族院校学生的教育方法。民族院校的学生由于民族成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习惯不同,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民族特点和民族习惯,选择适合民族学生的教育方法,使方法具有针对性。

3、优化民族院校现有的品德教育模式。在民族院校中,与价值观相关的教育属于品德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要想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优化民族院校现有的品德教育模式,在品德教育中增加对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使价值观教育能够取得积极的作用。

四、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帮助民族院校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道德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目前民族院校学生价值观培养情况来看,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民族院校和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丰富了民族院校的教育内容。通过采取价值观培养,民族院校在品德教育中增加了关于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使民族院校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2、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完善了民族院校的教育手段。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民族院校对现有的教育手段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使民族院校的教育手段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价值观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3、引导民族院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成才十分有利。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民族院校的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和学习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运用价值观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乃琨.论传统美德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作用[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3

一、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价值观教育,是指教育者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理念判断周围的事物。价值观来源于心灵最深处的感悟与体会,它能够唤醒人们,提升人们的思想。由于高中学生都拥有着成为国家栋梁的美好梦想,因而在梦想实现的道路中,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引导者――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时,要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逐渐升华学生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完善语文的教学,还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1.提高教师素养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的作用是无法忽略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却是学生的引导者,没有引导者的学生是无法高效地掌握知识的,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自身的素质显得极为重要。学生会受到教师的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人生方向与教师的价值观拥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师的价值观往往会在阅读中体现出来,所以,为了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自己要先树立起正确,然后再传授学生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主要体现出了烛之武的仁义、英勇的价值观;《报任安书》中主要体现了司马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勾践灭吴》,主要体现出了勾践的毅力。诸多此类的文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理清文章所要表现的价值观,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为只有教师建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由于教师的素养与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营造积极的教学情境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氛围与学生上课效率之间的紧密关系。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在积极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的意识会得到良好的熏陶,而对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上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要运用问题或者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中的内容顺利地引入进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海燕》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海燕的图片,让他们了解海燕这种动物的基本体貌特征,然后在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营造出浓厚的教学情境,这时再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就会明显提高课堂效果,也能拓宽学生思维,进而为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当中,教师要在课堂当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展现自己。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样有助于他们深刻剖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让学生来诠释课文中的每一个角色。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会深刻地剖析文章中的人物特色,对文章中的各处描写也会更加注意,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加了解文章的具体布局和结构。而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对文章中部分人物的不幸命运有更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间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

4.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速度有所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运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这样无法顾及全体学生,因而部分学生会因此对语文的兴趣减退,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所以,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信地学习下去,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4

一、正确的价值观是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

人生观从萌芽、发展到基本形成都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在大学阶段,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生活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系统概括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的解决的是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生态度回答的是人生的路该怎样走的问题。人生价值主要指人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生意义的评价,是把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个体所应具有的最基本价值取向问题,也是决定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因素。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利于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然而人生观又受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关系和世界观的制约。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作为学生时代的佼佼者时最容易对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动摇。因此,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教育本身的任务和历史的责任。

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世界观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根本性的总观点,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和社会认识的综合体现。世界观的形成不单纯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还与个体的情感、意志、动机、理想、立场、态度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在一个人的认识过程中,世界观是最后形成的,是对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发展和升华,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定性认识。从人的思维和认识角度看,世界观主要包括知识、观点和信仰。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成果。知识是经验的初步概括和理论的规律性反映,可以分为科学的和日常生活的、被理解了的和表面的。观点决定着人们运用知识的动机和方向,不仅推测存在的知识,还包括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某种认识,是对知识的理解、评价和进一步掌握。观点可以是唯物论的也可以是唯心论的、正确的和错误的等。然而社会需要的是正确的和唯物论的认知,是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益的世界观,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看,大体有五个阶段:朦胧阶段、观察阶段、探索阶段、定向阶段和校正阶段。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从探索到定向阶段。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身心发育走向成熟,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增强,会较多地考虑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随着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不断增加,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的看法,这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取向,这种观念一经形成,将会影响个体的整个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乃至于影响整个人生。

然而,从整体上看“世界观”也是一个人对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价值认识和评价后所做出的意识形态到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抽象。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不同的世界观的形成。不同的人生观点也会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大学教育期间必须重视学生价值观教育。

三、正确的价值观还是学习的力量源泉

学生有无正确的价值目标,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能否自觉、持久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学生往往都已树立了远大的生活目标,其价值观已经成为自我意识的核心结构,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活动开始起着支配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他的学习将会变成自觉主动持久的活动。然而事实上,在当今“金钱”价值观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丧失了正确的价值目标,胸无大志,无所追求,农村学生把“跳出农门”作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城市学生把追求享乐、追求富贵作为学习的目标,从而导致学习上得过且过,甚至上了大学后就产生了厌学心理,意识不到自觉学习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价值观的性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为深刻。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因此学生的学习既可以是利己的,也可是利他的。学生如果选择了正确的价值观,把学习的个人意义与学习的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自觉而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仅仅是利己的,就有可能因计较个人得失而经受不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也有一部分学生滋生学习无用的思想而把培养人际关系作为大学学习的主要任务,并由此而产生了所谓拉关系、请客送礼、培养感情等不良习气。这往往是缺乏正确的价值目标造成的。

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后,一切知识技能的学习都会经过价值评价的“过滤”。凡是对个人有价值的事物,都易于构成知觉的对象。价值评价对接受知识的内容、范围和是否进一步学习,以及是否将其付诸实践等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大学生面临走向社会和就业问题,他们也开始追求学习内容的“实用价值”。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那怕没有兴趣也会集中精力地去学习掌握,反之被他们否认的价值评价的东西他们就不乐意学习,更不用说将其付诸实践了。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与指导,并与人生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行为习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四、正确理解和实施价值观教育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33―03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生命价值、怎样评判生命价值、如何创造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涉及人怎样认识自身的价值,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怎样有意义地度过人的一生。

生命价值观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直接影响其行为,及时发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偏差,特别是对极端的生命价值观的判断是减少大学生极端行为、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崇高,了解生命的意义;关注、尊重、热爱自身和他人的生命;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促使大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实践人生理想。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分析

以哈市某高校1.98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生命价值观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我们发现:

(一)大学生对生命意识认知清晰,接受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

对生命意识的认知是生命价值观确立的基础,能够正确地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才能够接受生命本体,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的价值观。在调查中64.3%大学生曾经有过类似“我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的追问,34.7%大学生认为“夜不归宿、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是不珍惜时光甚至是浪费生命的表现;87.8%大学生选择“一定能做到热爱、珍惜生命”;60.2%大学生认为同学间打架伤人事件“那是伤害同学和自己身心的行为,不应该做”。这说明大学生对生命意识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思索并探索生命的本体价值,接受生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可贵,热爱生命,具有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二)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死观,能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价值观不仅包含个体如何认识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也包括其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生死观,深刻地影响着生命价值观,个体对死亡越是觉知、越是了解,他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就越积极,越能更好体验生命,越能获得整体的生命价值观。在调查中83.7%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是:坦然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是自然规律;62.2%大学生对汶川大地震最深的感触是珍惜每一天,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53.1%大学生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理解是,不赞同,没有了生命,何来价值。这表明,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死观,坦然面对死亡的同时,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和思考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大学生对自杀理解不全面,对自杀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有研究认为,自杀死亡在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死因中位居前列。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许多大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自杀的理解更是不够全面。调查发现:69.4%大学生在回答“当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如失去亲人、失恋、残疾、疾病折磨等,你会选择自杀吗?”回答是:绝不会,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不会轻言自杀的;他们在回答:“你如何认为自杀?”46.9%大学生认为自杀是对家人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11.2%大学生认为自杀是对生命的轻视,不可取;38.8%大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摆脱痛苦的方式;3.1%大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勇敢的行为。这说明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态度的同时,对自杀现象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但对自杀的理解不全面。

(四)大学生强烈渴求接受生命教育,全面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唐娜・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并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我国,最先实施于辽宁和上海。调查中84.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外国实施生命教育的情况,46.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他们强烈希望学校开设美术、音乐、形体艺术课程来调节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为实现事业理想,不断进取的生活方式,表示在生活中一定会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充分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使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渴求接受生命教育,体验丰富多彩、有意义的人生,全面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五)大学生存在自身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希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调查中大学生们认为自身发展有不和谐因素”,主要是:30.6%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与自我的不和谐;26.5%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12.2%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与自然的不和谐,30.6%大学生认为存在自己与社会的不和谐。66.3%大学生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仍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54.1%大学生相信和谐社会的目标应该会实现,33.7%大学生坚信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而且一定会努力做一个和谐的人。构建和谐社会就包含和谐的生命存在,一个和谐的生命必然要求身心健康的统一。调查中大学生表现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强烈需求,大学生希望保持身体的健康,还拥有健康的心理。他们还认为人活着要有价值追求,出现的困难或逆境是不可畏惧的,它属于生命,仅只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身心健康统一、和谐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教育大学生深入思考、客观评价、逐步认识自我,形成成熟自我意识,健全人格,保持良好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勇于面对挫折,调整积极心态,创建和谐的生命存在,达到身心健康统一、和谐发展自我。

(六)大学生关注社会贡献与生命价值的关系,把金钱作为衡量生命价值的一个标准

大学生关于“人的生命价值最主要的标志是”选择情况的排前五位的依次为德行、才能、成就、社会贡献、金钱。可见在关注才能、成就、社会贡献的同时,金钱成为衡量大学生生命价值的主要标志之一,86.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贡献与收入相结合最能体现人生价值。林德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影响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四个主

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变化的现实基础。它在强化了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同时又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变得务实和狭隘。因此,由社会环境所带来的这些消极效应是当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倾向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应注意:首先,尽管大部分大学生有正确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但依然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不懂得自己和别人甚至他类生命的可贵、可爱,因而很容易轻易处置和漠视自己的生命;其次,部分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承受能力较低,表现出无价值感或无成就感,生活没有目标,过得马马虎虎、得过且过、麻痹自己浪费光阴,不去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次,高校的生命道德教育还较薄弱,学生渴求更多生命道德教育方面的讲座或活动,以期对自身的生命价值观的改变和完善有所帮助。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途径

李若衡、杨静(2006)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总体向上的背景中表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向,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同时也存在部分令人担忧的消极生命价值观。个体生命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个体所持有的生命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对自杀的态度。有效解决由于大学生生命价值意识的失落引起的种种生命危机,促进大学生提升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美好,实现生命意义,形成积极生命价值观,健康发展。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大学生的经历、人格特征、生活态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努力,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还需要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与自我的整合,创建学校教育与自我、家庭、社会教育的支持体系,这样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在生命价值观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自我教育是人们把自己同时当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所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个体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而进行的自我选择、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我的观察和内省,以及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从我与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通过与人比较认识自己。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人比较是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从活动的结果和做事成败经验来了解自己。其次,教育引导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我。在欣赏独特自我的体验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反省,自我修正,完善自我、悦纳自我、珍惜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加强自我修养,加强群体自我教育。

(二)环境教育

1 家庭教育。孙莹认为,家庭若给予子女积极和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那么子女的生命价值观就表现出积极、珍惜生命的特点;家庭若给予子女消极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子女的生命价值观则呈现消极和狭隘的特点;家庭若给予子女自我控制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则子女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促进子女形成积极生命价值观,教会子女正确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引导子女形成健康的人格;生活中让子女体会生命的美丽,正确认识挫折,勇于面对挫折,从而眷恋生活进而珍惜生命。

另外,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家庭成员带来快乐,能使他们体验生命美好,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加强家庭成员之问的情感交流与感动,在家庭中体验亲情和责任,那么他们就能树立珍爱生命的信念,体察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2 学校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其中,学校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起主导作用。

学校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从确立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实现生命价值观教育与“两课”的融合,实现生命价值观教育与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审美教育等各种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渠道予以展开。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重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的生命基本规律,掌握青年期心理调适的技巧,正确地认识自我,承受挫折、培养良好情绪、发展健全的人格,改变其心理品质。

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离不开生命教育。大学生遵循生命规律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懂得生活的意义,体味生命中的真、善、美,让自我在职业中成长,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引导大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掌握生命的有关知识和原理,真正体会生命与生存的含义,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生理与心理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 社会教育。在社会变革对大学生观念的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们如何评价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大部分大学生在评价人生价值时认为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但贡献与收入相结合才最能体现人生价值。戴曦认为,影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变迁和价值观的转变,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冲突,缺乏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组织等。首先,充分利用社会媒体作用,发挥媒体优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向导,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努力营造利于生命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应为大学生生命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各种形式上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最后,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多方努力和多种途径与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3]孙建华,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文史博览,2005,(14):57―59.

[2]张文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4.

[4]林德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9―12.

[5]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83―84.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 价值观教育 探索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7

高中生处在道德成长和急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此时也是一个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的时期。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难以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高中历史课的价值观教育效果,首先是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但在现实中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氛围不理想,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这与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有距离。

2.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

有些高中历史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只是讲一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他们很难欣赏这样的历史课,更不要奢望他们将历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利。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

r值观教育的评价难点之一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我们对历史价值的评价往往陷入绝对化的误区,比如对历史人物形象的评价,要么是完美的英雄,要么是不值得一提的败类,而没有从客观、整体上把握。像李鸿章等人,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奸臣”,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中国最早开始探索近代化发展之路的人物的功绩。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以“情”感人

创设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价值观情感是在价值观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内心的体验。一段音乐、一幅图片运用得好,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例如,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令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激动场面,学生看后深感自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恰当合理的情境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感,从而对其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

2.开展实践性教学,以“真”育人

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在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制造竹木简,并在上面刻一首小诗,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记载与传承更加方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其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古迹、讲述历史故事,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更贴近生活,也为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提供丰富的营养。

3.开展辩论活动,以“理”服人

真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辩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讲完秦朝的政治制度及秦朝的灭亡后,针对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即“孟姜女状告秦始皇”,学生分成正、反方,双方通过辩论来评判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掌握评价人物的正确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开展合作学习,以“和”养人

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品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强学生的社会化、合作能力,正确看待合作关系,非常有效。比如,在讲这个内容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派他们担任记者、战士等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小组成员都齐心合力,为完成任务献计献策,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对团结合作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历史科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了高中历史课程中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塑造高中生价值观的思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