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学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端科学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端科学技术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1

1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可以变无意学习为有意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以教材为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学生的感官,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境界中,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例如,在教五年级《盘山公路》时,首先出示山区盘山公路的CAI课件画面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在山区为什么要修成盘山公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盘山公路的奥秘。

2在学生对科学知识困惑不解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加快,有利于学生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在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的“瞬时记忆”能在教师有意识地信息强化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学习与认识的效果。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开心、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例如,在教五年级科学《动物怎样运动》一课时,学生讨论交流猫和狗等动物在行走或奔跑时四条腿是怎样移动的,在意见不一样争论不下时,教师出示了猫、狗在行走、奔跑时的CAI画面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动物行走、奔跑时四条腿的移动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3在学生知识不足无法感知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益。在科学及常识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优化的手段。例如,在教《植物的一生》一课中,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根、茎、叶等,用实物是最好的。但如果要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录像等多媒体就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抓住了各类动植物的特征,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4在创造生活情景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启发学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来源于观察、来自生活实际,利用电教手段设计课件不受时空制约的优点,以影视或动画形式创设出新颖有趣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悬念,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先播放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水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中小朋友的头脑上出现了问号,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

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筑路工人筑路时,每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2

关键词:学科特点 实际 科学合理 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了随之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优越性,欣喜之余也隐隐约约的发觉,这种改变也有所“缺失”,失去了一些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并且是优秀的东西。出现了一些比如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过滥、大多数实际实验被“模拟实验”代替、哗众取宠等现象,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因此,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作用,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探讨。下面着重分析当前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过滥,使得它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地位发生改变

近年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可以说非常普遍,从教师的备课、上课到学生的作业布置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设计的教案、习题、问题、情景等都非常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手段“满堂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堂课从头至尾都使用课件,整堂课就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教师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旧未变。

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程改革,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物理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优化组合,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目的、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

二、过多地使用模拟实验来代替实际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有许多的分组实验(包括大部分演示实验)被多媒体代替,一方面学生接受实验锻炼的机会被剥夺,另一方面,过多过滥地使用模拟实验,使得人工模拟实验的可信度降低,学生会对所怀疑的信息产生误解,甚至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记忆的老路上。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和熏陶等等,都是任何现代媒体难以替代的。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轻易取消那些原本有条件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发挥聪明才智,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哗众取宠现象、盲目使用他人课件现象屡屡发生

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确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许多活力,使得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诸如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在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在求新、求异、求鲜上大做文章,本来这也无可厚非,然而过分追求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这样做不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的突破上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实施多媒体教学切忌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教学改革 教材编订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是高专宠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原《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中分流出来的一门课,在整个宠物医学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疾病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宠物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培养诊断宠物疾病的能力,为其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一般临床诊断的各种基本方法,并熟练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及常规仪器诊断。在进行各项检查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常见病的诊断能力,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我对《宠物疾病诊断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重新编订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课程一直沿用由李玉冰、范作良主编的《宠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这本教材,该教材不仅包含疾病临床诊断技术内容,还包含宠物疾病临床治疗技术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书中尚有许多现今宠物临床较少使用的诊断方法,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血液检验部分红、白细胞计数等;对于现今宠物临床常用的,比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这些较新的诊断方法及仪器介绍较少;原教材中对临床中比较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诊断疾病能力很有帮助的建立诊断部分介绍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编订。

诊断课程内容总体分为临床检查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及建立诊断三部分。实验室检查技术部分,主要将血液及尿液检查部分进行修改,删减原有血液及尿液常规检查部分中手动检查内容,改为仪器检查,包括简单的仪器介绍、原理介绍及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皮肤疾病检查部分皮肤病检查方法内容介绍不够系统全面,不能满足临床检查的需要,建议重新修订,增加临床常用的皮肤疾病检查方法。建立诊断与病历书写这部分内容,原有教材放在了第一部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也应按照临床检查的实际顺序编写。第一部分一般临床检查技术,第二部分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第三部分建立诊断与病历书写。且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临床病例诊断习题、案例,供学生思考、教师教学。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可以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内容,例如宠物医学专业宠物疾病诊断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而第四学期会分别开设《小动物影像技术》及《宠物皮肤病和营养代谢病》两门课程,该课程会详细介绍X线、B超检查技术及皮肤病检查技术,所以为了防止课程内容重复,在宠物医学专业制订授课计划时可以适当减少X线、B超检查技术、皮肤病检查技术课时。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1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

为满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既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又要遵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本课程实践性强,要注重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在讲授涉及动手操作的内容时,尽量做到理实一体化,充分利用学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边教学生边学边做,也可进行现场教学。在宠物临床实际工作中,医生诊断疾病的基本步骤是病史的采集、临床一般检查及其必要的实验室等辅助检查,最后建立诊断。以病史采集为例,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所以问诊教学时就可以在宠物医院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对患病宠物进行问诊的过程中学会问诊怎么问、问什么、如何与不同的宠物主人交流,以便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资料。

该课程专业性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涉及许多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及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等机会,投身临床第一线,搜集病例、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2案例教学,模拟诊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

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诊断。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临床诊断技术及实验室诊断技术之后,在最后讲授建立诊断部分时,建议打破原有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以临床真实病例或教师搜集整理的病例为载体进行案例教学,模拟诊断。

教师将临床常见病症诊断明确、症状明显可鉴、治疗方案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案例,使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就案例与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诊断。也可采取模拟诊断的方法,由老师扮演宠物主人,学生扮演宠物医生,就特定病例进行诊断。期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问诊、如何确定检查项目、如何检查、如何最终建立诊断,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及模拟诊断法,将之前所学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也可鼓励学生在平时课余多进行临床见习,体验工作过程,搜集一定的病例资料,利用课堂或课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模拟诊断弥补学生临床经验较少的缺点,帮助学生丰富疾病诊断经验和能力。利用案例教学要始终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三是以掌握常见病的诊疗常规为基础;四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五是以培养合格医生为目标[1]。

2.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授。

一个老师的经验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授。进一步推进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他们将现今宠物医疗行业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新的理念,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也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改革考核方法

动物疾病诊疗既是一系列技术操作的组合,同时又是动物机体所有异常表现的综合整理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过程[2],所以考核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本课程设置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两项成绩,加大技能考核的成绩权重,以考促学。其次,考核成绩不能采取一锤定音的方法,要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案例准备及讨论、实践课操作、课堂提问等。而在理论考试中,减少单纯记忆类试题的权重,例如名词解释等,而要增加归纳、分析等逻辑思维类试题。不能仅仅将考试作为学生期末终结性的学习成绩评定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素质形成规律的手段[3]。

参考文献:

[1]李翠玲,高丽玲,刘锴颉等.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妇产科诊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0:203.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4

一、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美育作用

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都蕴含美的因素,而录像、录音、幻灯等等信息技术手段,则以直观、形象、色彩、动感等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的思想美、艺术美、课文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使学生在课堂上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效果。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成为实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语文美育”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

二、信息化教学通过寓教于趣提高课堂效果

“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信息化教学可以拨动学生“趣”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时,教师抓住春天美景,生机索勃勃给人带来无穷力量等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春草、春花、春雨等美景一一展现给学生,并配课文朗读录音,使图像与课文互相对照,使形、意、声、色浑然一体,此记得学生宛如进入那刚显露绿色草地、置身于遍地都是的野花丛,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星星清寒眨呀眨的,小孩、青年、老人也都花赶趟似的出来活动一下腰脚……这时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此刻老师抓住进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朗读,认真思考,分析作者思路,课文中重点语名的含义及及本文的主题,在寓教于趣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产生了一抒为快的写作欲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寓教于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技术技能型人才 软件专业

[作者简介]孙华林(1977- ),男,江苏徐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软件组件技术、软件工程。(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3JSJG295,项目主持人:苏宝莉)和2013年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常机电院[2013]71号,项目主持人:孙华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高职与本科‘3+2’分段式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K2012212,项目主持人:苏宝莉)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15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有的、止步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当前产业结构已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建立和完善与当前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整合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资源、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和质量、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了苏教高[2012]12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的精神,将软件技术专业和常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联合,实施“3+2”高职与本科分段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在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中,依托行业企业、高职与本科各自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真环境、真项目、真过程的职业优势和学院观念创新、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成功探索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人才的课程衔接机制、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笔者以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建设思路,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理论

1.分段培养。“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也被称作“专本衔接”。“3+2”是指培养模式:三年专科、两年本科。以我院实施的“3+2”试点项目为例,学生完成三年高职阶段的软件技术专业,修完高职阶段的课程,在获得大专学历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直接就业,也可以免试直接进入常大继续深造,完成相应的学分,满足学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即可获得本科院校毕业文凭和相应的学士学位。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均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出口。

2.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分类有很多种,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人才”就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有一种得到大多数专家一致认可的说法即“人才四分说”,这种分类将人才分为四类,即工程(engineering)型人才、技术(technology)型人才、学术(academic)型人才和技能(skill)型人才。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向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靠拢,市场对这两种人才需求较大。技术型人才主要凭借本身的智力技能服务于社会,技能型人才主要凭借某项熟练的操作技能服务于社会。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靠自身熟练的操作技能加上才智,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在“3+2”试点项目中,高职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2年本科阶段着眼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的提升,要求比高职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和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3.实践教学体系。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上。一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则由课程间的依赖、衔接和配合构成。而实践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常州科教城区六个高等院校软件技术或IT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查、学习与研究,结合我院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研讨总结出:不管是应用类型的本科院校,还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目前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且缺乏规范的监控体系。虽然近几年专业实践课程在一些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得到了重视,但程度远远不够,很多还都停留在领导口头上宣传。专业教师真正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监控体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更大程度上是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验证性环节的实验,根本没有得到系统的、规范的、严格的、大编写代码量的、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的技能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目前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也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真实技能至关重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也有更深层次的最直接动力和需求。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师资方面的瓶颈,更缺乏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教学案例,尤其是对软件技术专业来说更加突出,软件专业学生的中等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先例可以借鉴。“3+2”项目仅仅是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为整合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资源、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实现高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将江苏省内国家示范或骨干高职院校联合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项目。“3+2”项目以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人才为特色,以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不能照搬本科或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更不能将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高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简单地叠加。

三、“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适应当前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技能优先,按照系统、规范的企业及IT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实干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的人才培养相比,“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分段培养人才的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出适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现代企业所需的人才,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三赢”,是一种校际合作的高层次形式。其基本特征为:(1)本科与各合作高职院校一起协商制订培养方案,各阶段培养方案的实施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牵头组织实施。(2)利用各校、企业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3)专本一体进行学生管理。(4)专本一体进行质量监控。(5)核心课程的考核由本科院校主导。高职阶段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成绩纳入本科学校成绩管理系统。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3+2”高职与本科衔接项目,是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能体现专本分段培养的优势、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不仅掌握更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将原有高职、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重新设置、课程内容的有序调整、接口实践课程的配置,更加突出专业课程实践技能。

3.校企联合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开发的路径及内容。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时,要面向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注重理论基础知识“足够、扎实”和实践技能“相对完整”的有机结合,这样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更大程度上满足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一需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发有以下三个重要步骤:第一步:职业岗位分析;第二步:工作任务分析;第三步:职业能力分析(如表所示)。

在这三个步骤中,都有可能存在高职课程与本科课程的区分点,因此需要从三个层面逐层进行分析,逐层推进。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可获得课程教学内容:实践可以立足于J2EE平台的企业级应用开发、Android3G应用开发以及基于.NET平台的中小型企业应用开发等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包括企业项目开发实训、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及高职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等。

4.“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里所谓“四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构成(如图所示)。

上图“四段式”实践课程体系在能力上体现出依次递增,并将软件开发行业标准和规范融入实践教学课程之中。由“四段式”构成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以编码实践、项目实践和岗位实践为主线。基础技能实训在课程设计上更加注重“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依托“基于JSP技术的Web应用系统开发”“基于J2EE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开发”“Android3G应用”“Web前端(UI)技术JQuery”及“NET开发技术”等五门实践课程,重点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将素质、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则可以对学生前面三个阶段的实践技能进行检验,使得学生毕业前在专业技能上得到真正的企业锤炼,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制度保障及实施效果

1.“3+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制度保障。(1)建立专门的实践课程项目团队。相关职能处室、牵头学校以及合作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试点项目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政策的制定与总体协调。同时成立实践教学体系所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校际教学工作协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对接、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规范地向前推进。(2)对“3+2”项目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团队中的专业工作组在项目前期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制定工作,项目实施过程是教学实施与管理的实体和核心。每月定期召开实践教学工作例会(协调会),解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由专业工作组会同督导、系部二级督导对“3+2”项目的实践教学开展质量监控。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参与质量监控的积极性,校企相互协作,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

2.“3+2”试点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本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以基于工作过程(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对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践课程,在强化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更突出了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四段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其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好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吕海东,葛日波.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4).

[2]沈奇,张燕,罗杨,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高端科学技术范文6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吉林长春召开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现场会,提出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测土配方施肥,迅速占领科学施肥技术制高点,将科学施肥工作引向深入。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介绍,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自2005年启动以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测土和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县域科学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各地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用肥习惯、肥料资源现状,通过信息化技术集成和土肥技术创新,探索出了手机自动定位农民主动索取信息模式、田块编码查询信息主动推送服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等多种形式,用农民听得懂的语音、看得懂的信息、收得到的方式提供简便、快捷、有效、实用的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选肥、用肥,大幅度提升了技术传播效率、提高了技术服务覆盖面和针对性。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倍增器、发展引擎,测土配方施肥已有条件成为农业信息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会议要求,各省要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服务,多方合作、共同开发,农企合作、完善网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以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主,稳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试点工作。一要加强与信息部门、电信运营商的沟通协调,抓紧建立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搭建好服务平台;二要尽快建立完善省级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中心,加强对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数据和施肥参数的审核把关,及时更新基础数据,确保测土数据、施肥参数和的信息科学、准确、实用;三要按照农业部统一要求规范软件开发,注意把区域肥料大配方与各地配方肥生产供应和推荐施肥方案紧密结合起来;四要选择基础较好的县(市)率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探索积累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成熟一个开通一个,逐步扩大覆盖面;五要加强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既是科学施肥行家里手、又懂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新技术队伍;六要深入开展“12316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知晓率、认知度,提高主动施用配方肥、应用科学施肥技术的积极性。

(来源: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