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县域高中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基础,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由教师自主研发与实施的课程。它是学校落实课程赋权的一种行为,是体现学校办学目标、表达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提升学校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县域高中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力量。探索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管理和评价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切入点。如何研发高中学段的校本课程?如何加强过程性管理?备课组和年级分权下各自承担什么职责?只有明晰课程管理的这一主线,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真实的校本行为,从而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校本课程研发

在分析学校发展情况、调研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学校针对教师课程能力制订有效的《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是研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校本课程形成过程是: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目标制订各领域的课程规划;各学科从教学实际来定位科目框架下的校本课程目标,从而选择有效的校本课程内容;通过校本课程教案的编写来保证校本课程规范执行,从而形成不同科目下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块。

(一)校本课程研发方式

目前校本课程研发方式主要有课程选用、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选用和改编是校本课程研发的最低层次,改编、整合和补充是依据学校需求选择性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过程。

有效拓展国家课程是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学科框架下对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拓展。研发校本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通过拓宽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较多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基于教师能力制订可行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否则,不顾教师专业能力盲目开设课程,由此带来的过重教学负担会引发教师抵触心理,这将打乱日常教学秩序和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它会将校本课程实施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研发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国家课程的延伸

国家课程的延伸是指在全面领会国家课程纲要、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求基础上,改编、新编和拓编国家规定课程,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拓展学科。它的特点是采取学科分层教学,实施学科联动,统整学习内容,革新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增加选择性空间。这类课程是基于时代性、发展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选择最新的事件或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成就作为校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它解决了学科内容单一的问题,使课程走近学生生活。

2.个别化拓宽

为体现学校文化,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不耗费教师过多时间也不影响学生常规学习的前提下,为少数学有特长的学生开设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如奥数、竞赛辅导活动和各种创新设计等。这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目标之外的课程,如果随意增加这类课程的课时数量,将会把学校教育引向误区。

校本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基于国家课程的有效拓展和创生性整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就必须依据国家课程的质量要求,并沿国家课程呈现的顺序来开发。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必须顾及学生的认知、技能与情感的发展水平,尊重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从而使校本课程从研发到实施都能遵循国家课程的规范运作和质量要求。这应是目前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线。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推动教师将经验性知识自觉上升到课程意识,县域高中从而推动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校本课程研发模式

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其基本过程为: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一进行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一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形成校本课程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其基本过程为:围绕本学科《课程标准》,教研组研制校本课程科目规划备课组基于科目规划研发《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议形成年级校本课程内容和规划课表备课组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年级进行过程性管理并组织学业评价。

校本课程研发管理的思路是:校内外专业力量学校课程委员会《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具体来讲: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学科框架下的校本课程规划年级以领域和学科管理审议《学科校本课程纲要》备课组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并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年级负责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和评价工作,即:年级备课组教师个体或团队《校本课程纲要》和教案。

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可分为三类:教师个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机构合作。现阶段主要倡导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与校外专家联合开发这两种主体类型。基于上述管理框架,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发展兴趣,组建校本课程研发和实践联合体,承担备课组的校本课程任务,研读校本课程学科目标,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备课组进行合作性研究。形成一致认识后,备课组将《校本课程纲要》提交年级进行审批。年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定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向学校课程委员会提交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教案,待审议批复后编入《校本课程选修》中。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包括该模块开设的课时量、内容、评价方式、执教教师、上课地点和课程形式,这是保障校本课程实现选课走班的前提。

二、校本课程管理

为保障校本课程有效研发和规范运作,学校必须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其顺利运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培训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和评价方案等。承担不同管理职能的处室和年级只有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才能使校本课程管理成为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践校本课程目标。

教务处是校本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对“学校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负责。教务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学校校本课程方案》,检查年级实施情况,协同年级对课程、教师和教学成效进行评价。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从而落实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年级、备课组、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与学生的职责如下。

(一)年级的职责

年级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订学年及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的校本课程选修管理等各项工作。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导备课组以国家课程计划为校本课程研发主线,形成学期或学年的校本课程表。

第二,指导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选修介绍》。在开学第一周发给学生,便于做好选课登记。

第三,年级对各学科预定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统排,依据各学科的资源状况、任课教师情况、学生选修的数量,对不同校本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选择不同数额的班级作为选课走班的管理单元。同一年级某一学科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必须相对集中,具体时间由各年级自行安排。

第四,年级对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给予指导,联系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保证课程合力的有效形成。一门规范的校本课程必须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实施教案、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校本课程阶段性教学评价表、校本课程学分评价表和校本课程绩效评定等七种管理材料。

第五,调研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需求,同时为学校课程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备课组的职责

备课组是组织教师开发和申报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是落实《学科校本课程规划》的具体单位。它的职责包括:制订校本课程目标,选编校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时数等。它的职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学期开始,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课程的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发展基础制订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第二,邀请学科教研组和资深教师审议校本课程规划,分析讨论,确立校本课程主题单元。

第三,依据校本课程主题单元的要求,尊重备课组内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对任务进行分解,确立校本课程教学单元的主备和从备教师,并组织教师向年级申报校本课程。

第四,备课组形成《校本课程介绍》,进行选课指导后形成《学科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

第五,备课组依据年级校本课程课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包括选修管理、学习量统计和学分认定。

第六,组织教师反思性研究本学期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成效,向学校提交研究报告。组织教师参加阶段性的校本课程成果评比。

第七,每学月组织教师核对并填写《校本课程评价量规表》,统计校本课程研发工作量和实施工作量,并对校本课程实施绩效进行评定。

(三)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的职责

教师与具有相同发展意愿的同伴组成教师合作研究共同体是教师互助型组织的有效方式。他们是研发并执行校本课程的承担者,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第一,依据《学校校本课程方案》和备课组内校本课程主题单元计划,承担校本课程不同模块的研发和教学实施任务。

第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和相关教案的编写工作。

第三,待年级审批通过后,进一步丰富并规范研制《校本课程单元教学实施纲要》,撰写校本课程教案,编印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选课走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选修登记》,对选修学习过程进行规范记录。

第四,指导任教班级的学生对本学科拓展性的校本课程进行选择,对任教班级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以班级为单位,组建选课后的学习管理小组。为加强学生对选修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教师要制作选课花名册,汇总后报年级组,形成年级总的校本课程选修登记表,以便于选修管理。

第五,加强对校本课程选修过程的管理,包括记录学习量、评价学习态度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它主要有书面和实践活动等形式。

第六,参与年级校本课程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完成校本课程学业评价。

(四)学生的职责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填写选课志愿,确定学年或者学期内校本课程的选修表。校本课程每一选修模块结束后该教学班解体,学生自动进入下一模块选修的管理过程。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2

所谓“申请协商式评价”,是指学校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依据自主制定的发展目标、规划、项目和措施,努力改进,形成一定规模、效益和特色后,在每学年末,向教委相关科室提交书面申请,由教委相关科室人员和有关专家深入学校调研,协商能否进行特色认定,之后通过“走进学校”活动将成果予以展示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旨在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形成特色品牌。几年来,平谷区教委共对10 所学校进行了“申请协商式评价”,听课100 余节次,听报告20 余场次,参与干部教师达1600 余人次。

本文仅以对平谷区大兴庄的评价过程为例,简述“申请协商式评价”的基本程序。

一、学校自评,提出书面申请

竞技体育、花样跳绳是大兴庄中心小学的传统项目,一直在全区保持优势。学区创编花样跳绳50 余种,学校先后被定为区级田径基地、花样跳绳基地,并多次参加市级比赛与表演,取得优异成绩。2003 年,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依据本校师资优势,又确定将书法、绘画项目作为学校特色,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继续规范花样跳绳、书法、绘画教学,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编写了《竞技体育123》、《花样跳绳》、《书法》和《绘画》等校本教材,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了监控评价体系。

区教委小教科在随机视导中,对学校的上述工作给予了肯定,提出了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的花样跳绳、书法、绘画教育逐步形成了特色。

2005 年,学校向教委提出了书面申请,提交了全面反映上述情况的主题报告、管理制度、标志性成果(证书和作品),邀请教委予以评价。

二、小教科与小教研联合到校视导

1. 全面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

(1)听取学校校长工作汇报。了解学校几年来发挥竞技体育、花样跳绳等传统项目优势的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等,并针对师资保障、课程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课程质量保障措施等实质性问题,与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探讨。

(2)对干部、教师、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对副校长、教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等进行访谈,了解学校不同管理层在制度建设、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具体活动内容及效果;了解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设班级文化、改进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以及实施评价、展示、激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对不同条件的家庭对学生的支持程度进行深入了解。

(3)查阅学校档案资料。如有关校本课程建设的师资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评价奖励制度;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及相应的检查评价记录,学校编印的校本教材等。

(4)验证标志性成果。观看了学校楼道、办公室、教室、展室内的师生优秀作品,验证了学校几年来师生的获奖证书等标志性成果。

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全面获取了学校在发挥花样跳绳、书画特色,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信息。

2. 现场情况反馈

评价组成员对学校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从学生形成性作品的保存,学校建立作品评价、展示、交流机制,各班教室环境布置,寻求家长支持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完善的地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校对此予以认同,力求进一步改进完善。

3. 认定通过,决定向全区展示成果

评审组经过合议,一致认为学校已形成办学特色,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决定通过“走进学校”的方式, 面向全区展示该校的成果,请学校拿出展示活动方案。

三、专家到校具体协商指导

1. 协商展示方案

学校提出如下想法:在校园内进行百人书画展示,时间可否在次年5 月;为突出校本课程特色,全方位展示校本课程成果,可否区别于已往观摩学科课的安排方式,在展示期间不再安排其他学科课;可否增加学生花样跳绳表演,并对每项展示进行讲解;在教学楼的楼道、办公室、教室安装100 个画框,展示师生作品。评审组对学校提出的申请予以肯定,对校本教材的修订以及展示活动的时间、方式、人数提出了建议,并达成共识。

2. 审定学校主题报告

学校提供了以《以书画教育为突破口,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舞台》为题的报告。评审组认为, 学校的竞技体育、花样跳绳、书法绘画都已纳入校本课程,为体现全面性,可将报告题目改为《开发艺体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品牌》。针对报告部分标题不清晰、内容有交叉等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重点阐述监督、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 巡视学校环境

巡视校园、楼道、班级、办公室环境,提出在环境布置上要有层次性:校园橱窗展示学校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的图片、学生的高水平作品,楼道内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各班利用室外展板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室内展示栏每天展示更换学生的新作品;用师生书画作品布置办公室、专用教室,创造浓厚的书画氛围等。

评审组在此之后又多次走进学校,帮助学校完善筹备工作。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均衡发展”和“提升内涵”两条主线,通过两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两校间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办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加速两校的发展进程,为建设教育强县积累经验。

1、两校同发展、共进步,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超过95%,两校成为__市优质学校。

2、通过共同体建设,两所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各校在建设高效课堂、推进有效德育、发展校园文化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3、两校教师通过业务上交流,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合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名教师的比率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

4、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统筹校本课程建设,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1、成立组织机构,由两校校长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师发展组,课程建设组,德育工作组,体育艺术组。

2、两校之间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互为一体,荣辱与共,通过共同体建设,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的同时,为我县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积累经验。

3、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合作效能,保证合作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共同制定《发展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落实好《发展共同体管理常规》,细化每一学期工作目标任务。

4、实行校长、教师的随机交流和岗位轮换。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在对方学校进行轮岗交流,鼓励学校领导在对方学校进行兼课兼职交流;两校校长每学期在对方学校挂职学习一星期。

5、研究和解决当前学校发展的六大突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高效课堂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德育的推进、艺术体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两校要以上六个方面为合作交流重点,创新思路,讲求实效。

6、建立“六个一”工作常规:两校每学期要做好六件事:校长在对方学校为期一周的课堂调研,为对方学校教师做一次专题报告;双方安排好为期一周的校际课堂交流,组织一次师生联谊活动,一次德育工作论坛,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1、成立指导小组。由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教研室、进修学校领导管理和指导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建设有了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2、重视激励评价。严格执行上级文件关于教师交流轮岗的精神;自我加压,形成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

3、加强督导评价。每学年,县教育局对两校共同体建设进行评价。2018年秋季,两校要形成三年工作总结,接受市县教育部门的验收。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4

一、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1.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这块广袤、肥沃的土壤,由于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拓展和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看到更加美丽的世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探究方法更多。学生通过参与研发、自主选择修习所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有利于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着眼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办学传统,使学校拥有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为更快、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全面而有效的落实。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永春一中开发的《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和永春二中开发的《永春旅游地理》,旨在让学生了解永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的显著优势,因而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和地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3.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能的挖掘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舞台,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习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过程。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教育科研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此外,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4.着眼于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的总结、积淀与升华,是学校办学传统、优势、特长的体现,是学校在未来办学中的继续追求和优化发展。永春一中是“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校”,是“泉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基地校”;永春二中是永春县新崛起的完中校,是“福建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两校具有各自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办学宗旨、学生的个性需求等,由学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作为主体开发出来的。学校教师乃至学生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开发的范围,自主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管理,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因此,它有利于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传统,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永春县旅游资源尤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两校地理组以永春旅游(尤其生态旅游)这一要素为切入点开发出来的地理校本课程,反映了两校地理组对永春旅游(包括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较为深入,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师资优势,对今后两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和原则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1.科学性。首先,两校坚持所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必须选取正确的内容和素材,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或模棱两可的内容;其次,在内容体系上要尽可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认知水平要求上要符合目前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易于理解与接受。

2.校本性。两校校本课程的开发都能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个人兴趣爱好及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等要素,贯穿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在学校特定的规模办学条件下,体现山区重点中学和完全中学的办学特色,内容上尽可能设计以拓宽延伸类和乡土类为主、生活类和兴趣类为辅的校本课程体系。《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或《永春旅游地理》兼顾生活类和乡土类,校本针对性强。

3.实用性。以往的国家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缺乏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永春一中成功开发并实施了一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如《茶文化》、《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物理》、《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永春地方史》、《室内观叶花卉植物栽培与装饰》等,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此外,永春一中为了有效指导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010年暑假开始,该校各教研组已着手开发一套较为实用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最近地理组已成功开发出对学生备战高考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文科综合地理科高考知识点导学》。永春二中目前也开发了校本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永春旅游地理》和《永春县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两门地理校本课程。

4.时代性。我们主张开发地理校本课程要紧贴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特征,在内容选材上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和有价值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让学生思考,要不断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地理校本课程。因此两校校本课程在内容上都充分重视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发展的特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永春一中能够根据本县所处沿海地区山区县的独特位置,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又较丰沛,尤其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物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防灾减灾教育,增强学生在灾害面前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目前学校正在开发另一门校本课程《永春常见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在具体研发工作中,该校非常重视将地理信息技术尤其“3S”(即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互补性。两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比如,《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或《永春旅游地理》都能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国家课程《旅游地理》选修模块的结构和内容体系,结合本地本校特点和学生学习兴趣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6.灵活性。几年来,永春一中和永春二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注意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校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永春一中开发的《永春旅游开发与规划》校本课程教学素材中涵盖了旅游基础知识、旅游环境保护、永春旅游资源评析与旅游规划、永春旅游业发展战略等灵活多样的内容,同时,在每章节后面都配套设计了实地考察、调查、探究等实践性活动和栏目,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两校今后还将致力于《地理学习策略》校本课程开发,以提升学生专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供学生自由选择,如《地理读图策略》、《地理识记策略》和《地理听课策略》等。

三、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策略和程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永春一中和永春二中在地理校本课程方面都基本上采用教学情景互动开发实施策略。即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与课程的互动关系而不断地补充、丰富、完善、创新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这种开发实施策略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程序是:(1)两校地理组从本校办学理念、需求分析(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资源评估(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考虑,进行初步课程设置。(2)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提供反馈和建议,使课程开发更加合理。同时,两校还分别组织学生到有关部门、社区或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进一步论证课程开发实施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之所以我们重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参与和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认为如果学生对某一地理学习主题感兴趣,其学习主动性会明显增强。二是如果学生能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项目,将大大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的民主化进程。(3)地理校本课程试运行,进一步搜集信息(包括家长反馈信息)。(4)通过反馈信息获取经验,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进行再调整。(5)最后,校本课程相对稳定,付诸全面实施和评价。

采用教学情景互动开发实施地理校本课程的策略,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必备的专业素质,不能因循守旧;其次,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学生方面也要有主体性意识,勇于表达对课程开发实施提出希望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校本课程不断良性运行,并在运行中达到完善课程开发实施之目的。采用教学情景互动开发实施地理校本课程的策略符合两校的校情,可操作性较强,从两校已开发实施的几门地理校本课程来看,都是可行的。

在具体的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则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教学班集中授课、研究性学习或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及其它活动(如专题讲座、培训、教师指导下的课外实践考察调查或实验等),但主体还是采取教学班集中授课制。我们的想法是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技能,而且要通过学习地理校本课程,能够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究和学习反思,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切身的感受,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

为了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更好地突出校本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我们觉得还应该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去立体地审视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时刻关注校本课程的学科价值与教育价值;从静态的观念中走出来,努力关注每个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预设的课程目标。二是开发实施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应与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机整合,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三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计上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避免盲目性和对国家课程的简单取舍。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 校本课程 研究

发展以学校为基础的方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专业发展,有利于。同时,也激活和丰富的语言教室,帮助学生许多的素质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广阔。课程为基础的语言为基础的知识作为一种媒介的语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科目,如语言和语言,形成良好的识字班。它是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要推进这一进程,也有很多问题。

一、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机制得不到改善。课程发展语言学校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目前,该问题涉及到常见的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学校设备不足,学校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金投资,教育资源缺乏,负责课程一方面,教师面临教学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学校的手对其它过程的学术压力超负荷的任务,有没有政治上的支持,时间,资金,资源,准备严重不足,学校课程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的实际问题。

(二)许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语言的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许多学校已经在基于语言和课程实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不够重视。许多其他的学校,校长完全照搬模式,制定目标和内容是不成立的评估本地资源的特点,我们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远远不够精华学校为基础的方案的发展,会有学校课程开发降到实处,导致基于语言的节目内容的发展,有两个负面趋势:一方面,一些教师一味满足学生的利益,但他们不知道的语言学科,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只从自己的角度,而不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这将导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供不应求,有些苛刻关心的话题学生。课程发展是一个门面,他们应付上级的检查。在他们看来,开发课程和高中,高考和竞争更重要。

(三)教师自身存在问题。首先,缺乏知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一种促进个人成长,其最终目标是获得一些训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生活并不需要知识纯粹是无用的。今天语文课,但仅限于刚性模型演示,教学每节课三个问题: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主题),怎么写(写作),重复“内容-写作-主题”语言教学课堂盛开在学习过程中,饱满的表面,学生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技能,有了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其次,教育的任务是不明确的,该机构的目标直接知识的传播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最大化的内存成为中心教学和任务。而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将课文教完便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这种只顾知识的传授而不管学生有没有形成能力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教材只是阐述基本原理的一个例子而已。第三以手段代替目的。运动仅仅是检测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常见的现象就是过度的工作,与学生疲于应付,一些学生仅仅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如何建立高效的运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既保证了必要数量的工作但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以解决。

二、加强学校课程建议和措施

(一)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实语言开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语言类学校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创建一个基于课程的通道号。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创造相应的活动方案,并努力打造一个“伟大的中国愿景”的学习环境,切实有效的语言。同时,在发展课程为基础的语言,学生应该参与,这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特色学校的语言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所以学校课程和新课程一起成长,与学生一起成长,学校课程开发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始终是学校的一个特点,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创新,确保学校的和谐发展中的程序。学校领导必须推进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被列入学校课程的优先发展,内部机制创新,围绕新课程,该计划的实施学校的课程设置,突出的研究课题,然后按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课程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的研究潜力的发展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发展学校为基础的方案,根据身体和精神奖励教学的结果可能也与教师的工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分类,并逐步刺激内部需求。教育和研究活动的一位负责人称,时间和地点必须受到保护,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是现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学校课程的发展,以减少承担教师的负担太重了,给她更人性化的关怀制度创新管理,确保和谐发展校本课程。重点建设信息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努力创造和专家,提供财政支持,各级校际交流和机遇的对话节目课余时间积极。

(三)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培训,打造学习型教师。学校领导必须抓住机遇,为学校的发展,组织发展的教师仔细分析学校的长处,短处,让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了共识,同时,学校还根据搜索丰富的学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负责开发学校课程所有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并在某些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实现了由简单的教书匠教师寻求转换。利益的同时,努力建立一个民主和文化的氛围和谐,民主务实学校建立严格的环境研究,教师有效建立全面运作平台,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的教师举办不同的学术观点的自由,相互鼓励,自由摆脱学科界限,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语言是学生的发展潜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学校的老师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实现教育的理想,多数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工作,勤奋工作,努力开发高品质的学校课程。

参考文献:

[1]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8)转.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范文6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