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县域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1
自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后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文化产业提升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再次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对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部署,将文化产业发展推向新一轮。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从政府到民間的共识,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来。在县域,各种文化产业的开展热火朝天,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吸引文化产业人才。一些发展较早的区县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中已经小有成就,如浙江横店影视基地、北京的宋庄、深圳的大芬油画村,以及河北的魏县剪纸之乡等等,在国内外都小有名气。
但我们应看到,大部分区县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明确。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近2万个人造景观、3000多亿投资灰飞烟灭。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在2011年被叫停说明文化产业也存在同实体经济同样的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文化资源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化产品,“无中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绝不是异想天开。
县域文化产业不同于城市文化产业。城市人才集中,资金充足,有条件发展高端的文化产业,而县一级由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相对匮乏,在与城市文化产业的竞争中无优势可言。目前,许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表现出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盲目跟风发展的一些文化产业,超出了自身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条件。能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相比表示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也分别形成了东部模式和西部模式。
1 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呈两种不同模式
受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力、科技水平、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两种不同模式。总体上,东部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市场主导模式”,内容以创意型文化产业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较大;中西部则是“政府主导模式”,内容以资源型文化产业为主,多与旅游业形成互动。
(1)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市场经济较为活跃,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投融资渠道较多,加之信息资源畅通,消费能力较强,这些有利条件直接决定了东部沿海城市的“市场主导模式”,即通过市场机制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条件的限制,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政府的作用,从资金、政策到市场等,政府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政府主导模式”。因为在市场机制还不充分完备的条件下,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对发展文化产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
(2)与文化资源禀赋相适应
一般来说,中西部更加注重利用本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并且与旅游业形成互动。这种文化产业模式属于资源型文化产业。
相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城市在历史上大都属于远离中原的边远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积淀明显不如中西部地区丰富多彩,更缺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所以,东部沿海城市利用东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条件,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创意型文化产业模式。
(3)与科技、资本、人才等因素相适应
从城市资源来看,东部沿海城市更适合于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门类。东部沿海城市拥有中西部城市无可比拟的城市资源优势,尤其是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科技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間。
在文化资本方面,东部沿海城市显得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民营资本发挥了很大作用,有效地加速了资本向文化产业的集聚。浙江横店集团发展影视产业,正是依赖于其强大的民营资本的背景,有效地化解了经营风险,避免了其它企业在发展影视产业中所经常发生的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一般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民营资本非常活跃,实力也非常雄厚,这是东部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比中西部城市更具优势的地方。
2 县域主要发展资源型文化创意产业
近几年,县域文化产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市场经营规模,还是利润增长规模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县域经济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影响,包括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等,当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县域文化产业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及演艺、工艺美术品、健康体验、特色农业、及大城市文化产业配套等领域。这是由县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的,目前的县域文化产业项目主要有民族风俗、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宗教道场、名人故居、革命遗址、主题公园等。
(2)县域地区的文化产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能把当地一家一户的老百姓动员起来。这种文化的传播力量和藏富于民的力量,已经远远大于带动GDP的力量。也正因如此,政府高度重视,以各种方式积极地介人县域文化产业,极大的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产业集群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因为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缺乏规模效益。县域发展文化产业不宜过多,发展的方向多了,资源集中度自然下降。只要立足自身资源、凸显特色,集中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一到两种文化产业。比如,浙江横店基于民間资本优势发展成“东方好莱坞”、河北蔚县做大“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市)”的山东安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西安曲江新区重现盛唐文化。
(4)文化产品档次不高,创意含量低。目前,县域内还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交易基本处于分散状态。一是文化市场粗放,经营分散,交易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文化中介机构少,对文化产品策划、推广和市场运作乏力;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规模小,产业間缺乏联系,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或产业群;四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不多,消费渠道狭窄;五是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垄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5)启动和发展具体项目的投融资问题相当突出。从总体上来看,县域信贷支持量不足,县域资金外流比较严重,缺少现代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
三、县域文化产业战略规划原则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发展的关键。新华咨询一部在为县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原则:
1 立足优势,准确定位。县域文化产业,是最具地域性、原创性的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在某一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即文化资源、人才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文化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县域主导产业。县域文化产业在多方竞争的情况下,要抓住重点,经营强项,发挥优势。
2 整合资源,产业突破是关键。文化产业是个开放的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整合文化资源是必由之路,即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間的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餐饮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业之間的融合等。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巨大生命力就在于与其他产业嫁接和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
3 创意是灵魂,必须超越对传统文化的依赖。以旅游业为例,传统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景区开发雷同、文化内涵不高的现象。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逐步意识到旅游景区的成功因素并不仅仅是资金、设备、区位的选择,要想使景区具有长足的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独创性和文化性非常重要,即要实现从景观旅游到体验旅游的升级。由此,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便应运而生。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7大类13小类,进一步将这13小类分别与旅游产品进行联系,得到各类衍生产品,如下表。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2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
(1)长期性。长期性相对于短期性而言,即为企业发展战略应以企业长远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树立“企业长寿”意识,集中力量解决影响企业长远利益的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创新问题、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等,同时,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长远性建议。
(2)整体性。整体性相对于局部性而言。在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元素越来越多,整体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环境问题、资源开发整合问题、生产要素与经营活动间的平衡问题、员工与企业问题等,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整体性意识,从企业大局出发,在处理好每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实现各因素作用的综合调动、整合与利用。
(3)基本性。基本性相对于具体性而言。基本性问题决定着企业性质、企业发展程度、速度、质量、前景,是解决具体性问题所的原则性参照,若基本性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企业畸形发展。
(4)复杂性。复杂性相对于简单性而言。一个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市场未来发展环境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复杂性,企业的战略决策者需要协调不同背景、观点、能力、责任、利益的人的观点达到统一,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5)谋略性。谋略性相对于常规性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是新奇办法,不是常规思路,企业应以出奇制胜的谋略实现企业低成本、少投入、多产出、低风险、少挫折、快发展的发展目标。
二、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现状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从企业发展方向、速度、质量、能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计划、规划,力求以知识、创新、人才等关键能力的组合,以长远性、整体性的谋略规划,以基本性问题的着重处理推动企业持续化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积极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但当下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及规划效果并不乐观。
(1)缺乏规范的发展战略。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意识,属于无发展战略企业,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只能随波逐流,这就导致企业相应性因素投入少,如科技、信息、服务等,而在当下企业进入买方市场、市场化消费品增多环境下,一些新企业竞争上岗,导致无企业发展战略的现存企业面临极为严峻的竞争形势,甚至导致这些企业消亡。
(2)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不正确。发展方向、速度、质量的准确定位是企业发展战略效果得以实现的保障,但一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并未充分分析市场实际、行业实际、企业实际,而是盲目扩大项目、扩张资本、搞多元化发展,面对机遇不懂得适时抓住,偏离企业正确的发展道路,造成企业实际能力难以适应发展目标的要求,进而导致企业破产。
(3)发展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性。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可靠性评估是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战略得以实行的前提,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信息、资源信息、对手信息、经济形势、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调查、判断、计算、论证、分析,在确定发展战略切实可行、风险系数低、收益高后拍板定案。但一些企业往往在发展战略制定中偏重于规划方案内容的审核,而不重视方案制定前的调查、分析工作,造成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缺乏环境分析、战略缺乏科学性,进而影响了企业发展。
(4)发展战略实施缺乏控制。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规划战略,其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且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投入相应的组织结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支持,尤其要强化实施过程中的控制策略,不可一蹴而就。但一些企业为求得做大做强、尽快盈利,往往采取投机取巧、企业并购、政策裂口、关系网、虚假宣传、人海战术等不良手段,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企业长远性发展。
三、强化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升战略实效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正确性是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发展战略实施过程控制、多战略资源整合、阶段性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企业持续、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必须优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并对其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坚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原则。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的在于实现企业整体性、长远性发展,企业战略规划必须遵守长效性、全局性、动态性、竞争性的规划原则。1)长效性原则。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面向企业长期利益进行规划,并以企业长远利益对规划成效进行衡量、评价,而不以短期内遇到的问题对具有长期效益的规划进行否决。2)全局性原则。适应企业全局发展需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理念、思想、方向、方式、目标、策略、计划行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决策。3)动态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因素、社会条件、政策等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要求,结合社会中的随机因素,积极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4)竞争性原则。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市场经济中的各竞争因素,并把握住企业文化这一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全面评估企业现状、未来,克服弱点,以在竞争中稳定发展。
(2)规范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流程。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必须做到先期准备与制定规划并重。其一,做好先期准备工作。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市场环境、社会条件等全面分析发展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对稳定发展条件进行调查、评估,如企业产品所处的市场饱和度、原产品市场能否维持、改善后的产品能否维持原市场、竞争对手的威胁度、今后资源供应及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业情况、国内外环境等,以确定企业是否有能力、能否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其次,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制定且具有预见性效果后,确定战略规划所具备的指导思想、原则、方针,以保证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最后,明确发展方向与目的,并以此作用于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其二,规范规划流程。一般而言,企业战略规划需经过意识、调研、草案、咨询、决策等程序,要保证战略规划可行、有效,必须规范每一流程思想与行为。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以新知识、新思想、新改革理念武装自己,树立管理创新思想,从全局、整体上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以新思想指导企业内部改革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在确定企业需要规划发展战略后,应及时组织调查研究,集中针对于社会需求及潜在需求、竞争现状与潜在性竞争、可用资源及潜在资源、自身核心优势与潜在优势,以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确定发展目标后,企业应考虑采用何种策略来实现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战略方案,并对多个方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评估应按照实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标准进行,待综合评估后确定所采用的方案,以方案决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把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关键点。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对外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规划,其核心在于企业文化,其规划内容主要为企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宏观性具体战略,企业应把握住战略-文化-结构-具体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关键性因素的控制,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决定企业内部凝聚力大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知识、文化间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在规划发展战略时集中面向企业文化,通过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员工凝合在企业生产发展中,促使员工积极发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维持企业持续发展。除了有优秀文化的支持外,企业必须具有组织合理、结构科学的运行机制与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流程结构,企业应在全面认识治理结构的权力制衡作用、决定决策科学性作用,组织结构执行决策,流程结构规范执行策略行为的前提下,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权力多元化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多元化战略实施流程(如品牌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文化战略、市场化战略等)的规划,为企业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镇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建设也逐渐成为城镇基础建设的重头戏。在此背景下,城镇园林规划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某些原因,我国的城镇园林规划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近20年来,由于工业、交通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把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根本目的,与国土绿化、大地景观联系在一起已成为我国城镇园林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城镇园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内容将更充实,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条件,向着人类创造的理想环境而努力前进。
1城镇园林规划建设显著的效益
城镇园林规划建设是保护环境,改善城镇生态平衡,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明显的效益,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1.1生态效益
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使气象因素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显著变化。如树冠能遮挡日光照射;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降低附近的气温,提高空气的湿度;大面积的园林绿地在白天所造成的空气对流,可以把低空中的有害物质带往高空扩散稀释;
1.2社会效益
城镇园林规划建设中的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除供人们休息、游览外,植物园、动物园等还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居住区绿化和其他建筑环境的绿化在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常兼有使人怡养身心的作用。此外,在城市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园林绿地也可作为疏散和避难的场所。
1.3经济效益
园林的经济效益往往表现在可使所围绕的建筑物或附近土地的价值提高,促进旅游事业和生产服务事业的发展,还可兼行生产某些果品、蔬菜、药材、花卉、种苗等作为商品销售。
2 当前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未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缺少系统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应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建设。但由于近几年城镇的迅速发展,部分园林建设在城市规划尚未定案或审批之前,迫于客观需要已在进行。园林绿地的选择难以按一定的系统、人口的密度、城市的结构和分区布局等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这导致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新城区建设中,城中村的问题导致绿化系统在某些区域脱节;旧城区和新城区的绿化系统存在较大差距等。
2.2为做到因地制宜,缺乏地域特色
许多城镇园林规划建设一味的仿效其他地域的园林布局,未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地域文化对园林的内容、形式都是有限定的。园林本身就是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表达,它将山、水、植物以及建筑同人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另外,地域性的历史文化也限定了城镇园林的表现形式和层次。城镇园林规划建设一旦脱离了地域文化的限制,也就没有任何特色可言。
2.3林层结构单一,树种配置不合理
由于有些城镇在进行园林建设时追求一步到位,提高绿化达标率,单一的种植同一种林木,有的树木甚至无法正常生长。园林面貌的提高、园林效益的发挥,都要依靠园林植物。目前不仅种类贫乏,而且始终存在着树种择选上的盲目性。城镇园林规划建设中,不重视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片面的追求视觉效果和美化效果,将导致城镇的林木景观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无法全面发挥其生态效应。
2.4科技含量低,浪费严重
在绝大部分在城镇园林设计中没有考虑科技元素的引入,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能缓轻城镇园林的垃圾处理压力;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能减少绿化资金的开销,防止生态环境受污染;灯光亮化工程的设计优化能更有效、合理的控制不必要的建设及运营开支。在城镇园林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案,能避免许多浪费。
2.5过分强调建筑效果,忽略生态效益
近年来城镇园林发展迅速,仿古建筑极为盛行,植物的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园林中以很高的造价,大搞亭台楼阁甚至高层宾馆大厦。这种做法到处泛滥,如果不大力扭转,园林建设的前途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干扰。在园林中安排少量的休息建筑和服务建筑是必要的,但是为了降低园林建设的投资、增加园林的环境效益,应少搞园林建筑,多植树种草。
2.6重视建设,轻视维护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地园林建设的积极性也极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常常会出现建成以后无人管理的局面,很多园林配套设施损毁无人修理,园林树木枯萎也无人问津。园林维护是其发挥效益的重要实践,只是一味的建设而忽视维护工作是不可取的。城镇园林规划建设的实质性效益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维护工作来体现。
3 城镇园林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观点出发,进行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把园林建设和环境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世界园林事业的一个发展动向,即所谓生态园林建设。在园林中,配置种植多种食用或其他经济植物,包括果树、蔬菜、能源植物(燃料)等构成自给性园林的试验,在欧美许多国家也已有不少成功事例。中国园林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其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与西亚园林和古希腊园林并列为三大流派。今后的发展可能仍将是利用植物材料为主,因景造园;同时充分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提供更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将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3.1向低碳化、节约型发展
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未来发展中将向低碳化、节约型发展。
(1)节土型园林建设。园林建设将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将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节水型园林建设。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首先,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其次,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3.2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群众的需要和情趣也在变化。原有的古典园林作为文物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要建的新园林则必须在传统与时代结合上下功夫,要去创新,可以说新的形式正在形成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国内外的新形式。在城镇园林规划建设时,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园林。当然,在技法上是可以学习继承传统的,如自然山水园。叠山理水、注重寓意和意境、小中见大、借景等。
4结论
通过研究,对当前城镇园林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缺少系统规划、缺乏地域特色、浪费严重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园林建设将向低碳化、节约型发展,并将把传统与时代统一起来。本文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城镇园林规划建设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郦文燕.城镇园林发展探析.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10).
[2]巨克娜.乐都县城园林建设浅析.青海农林科技,2002(1).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 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 技术特点 挑战
一、TD-LTE无线网络的规划流程
TD-LTE全称为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意为分时长期演进,是由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华为技术以及中国移动等业者共同努力开发出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TD-LTE已经成功摘得移动通信网络主流技术的桂冠,现已成功覆盖中国电信行业,并完成了全面完备的外场测试。2010年,中国移动于上海耗资专门建设了世博TD-LTE示范网,此网络的建设为后期TDLTE无线网络的大范畴推广奠定了基础,且将TD-LTE的产业链的初步具备端到产品能力尽显出来,目前我国工信部和通信运营商已经真正意识到此种产业链及终端产品能力,因而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般情况下,TD-LTE无线网络规划流程分为前期准备、预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细化之后可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建网策略、提出建网指标,在此基础上做好TD-LTE无线网络规划的数据重要输入;网络规模估算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实现预算了解实际需求;站址规划则是依据链路预算的建议值结合实况进行站址布局,确定站点初步布局后进行站点可用性分析,确定目前覆盖区域可用的共址站点和需新建的站点;站址规划之后便可开展网络仿真工作,模拟具体情状来确定规划方案的具体参数。
二、TD-LTE无线网络规划技术面临的挑战
对于无线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来说,精细化的设计要求已经不能单单满足于对于宏基站的单层规划设计,而要进行对多层宏基站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使得宏基站展现出多层次的特点,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多层宏基站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协调与宏站层的关系,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天线性能以及干扰解决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战经验,在当前,符合这种要求的专业化设计人员是数量较少,在人员配备上存在较大挑战。而且,对于多层宏基站的场景规划,已经不能按照之前那种以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的方法来规划,而应该参考建筑物的坐落位置、建筑物高度、街道、小区等现实场景,进行场景的划分以及TD-LTE 无线网络的容量覆盖规划。这种规划方式与之前的划分习惯完全不同,在进行场景规划时也存在着思路转化的障碍,这也是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面临的较大挑战。
三、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特点
1、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且随着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的业务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趋势,话音向数据转变的网络承载需求体现出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因此,当前的无线网络规划技术与之前的GSM 和TD-SCDMA形式相比,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在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产生之前,主要采用的是简化无线资源的业务承载方法,主要以话音业务为主,这也是与之前话音业务较多而数据业务数量较少的业务特点有关,而在当下,主要的业务承载变成了以数据业务为主,话音业务为主的业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形式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对用户的相关需求进行感知,为小区的平均吞吐量以及边缘速率提供有效保证,以保证用户使用的容量、信道质量都能够实现较佳的体验效果。
2、在采用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时,必须保证同一个小区内的频率带宽相同,这样便于有效提升小区内对于无线网络频谱的利用率,这与GSM 的异频组网和TDSCDMA的N 频点组网技术的运用也不相同。同频组网的干扰信号相比异频组网来说,其来源的距离位置也更近,干扰源的数量也更多,这就说明了干扰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受到高大建筑物的过多干扰,所以,若想减少TD-LTE 无线网络受到的干扰,在对TD-LTE无线网络的基站进行布局时,要遵循“源头为终点”的构造原则。
3、TD-LTE在进行小区投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主要需求是以话音承载为主还是以数据承载为主,这样便于TD-LTE的基站布局与用户的主要需要相吻合,便于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切的服务。TD-LTE的基站布局必须与公共参考信号实现高度密切配合,且与用户的需求向吻合,为数据承载需求旺盛的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使得TD-LTE的数据速率能够发挥其对数据承载需求的高度满足。
四、总结
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在当前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这是基于其自身相比之前的网络规划技术所具备的强大优势,虽然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发展态势正旺盛,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存在着诸多挑战的,需要对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进行完善,使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能够适应更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这样才能实现TDLTE 无线网络规划技术的长远发展。
参 考 文 献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纳米材料;发展现状;规划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高速发展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十年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力增强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起重要作用。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它是一个很小单位,如人的头发丝直径为7000-800Onm,人体红细胞直径为3000-50OOnm,一般病毒的直径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在微米量级;又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纳米材料的条件: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OOnm之间;材料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使纳米材料具有微波吸收性能、高表面活性、强氧化性、超顺磁性,以及特殊的光学、催化、光催化、光电化学、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物理机械性质。纳米材料的应用将是传统材料、功能材料的一次革命。
纳米材料用于复合材料中,将使复合材料的发展产生巨大变化。纳米复合材料分两大类:由金属/陶瓷、金属/金属、陶瓷/陶瓷组成的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由聚合物/无机、聚合物/聚合物组成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无机纳米材料有:SiO2、TiO2、Al203、CaCO3、ZnO、黏土等。纳米材料能大大提高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韧性、抗划痕能力,达到提高耐热性和韧性效果。当前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重点是,纳米材料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方法、复合方法、效应、规律和机理研究;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和技术为环氧涂料、胶粘剂、电子材料、塑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发展增添了高科技含量,将使环氧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变化。
二、纳米材料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大面积定向碳管阵列合成。利用化学气相法高效制备纯净碳纳米管技术,该技术合成的纳米管,孔径一致2Ourn,长度1OOpm,纳米管阵列面积达3mmX3mm。其定向排列程度高,碳纳米管之间间距1OOpm。这种大面积定向纳米碳管阵列,在平板显示场发射阴极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二是超长纳米碳管制备。首次大批量制备出长度为2~3mm超长定向碳纳米管列阵,它比现有碳纳米管长度提高1-2个数量级。三是氮化嫁纳米棒制备。首次利用碳纳米管作模板成功制备出直径为3-4Ourn、长度达微米量级的发蓝光氮化像一维纳米棒,提出了碳纳米管限制反应概念。四是硅衬底上碳纳米管阵列研制成功,推进碳纳米管在场发射平面和纳米器件方面的应用。五是唯一维纳米丝和纳米电缆,应用溶胶-凝胶与碳热还原相结合的新方法,首次合成了碳化或纳米丝外包覆绝缘体S10Z和TaC纳米丝外包覆石墨的纳米电缆,以及以S江纳米丝为芯的纳米电缆,当前在国际上仅少数研究组能合成这种材料。六是用苯热法制备纳米氮化像微晶,发现了非水溶剂热合成技术,首次在3000C左右制成粒度达3Oum的氮化锌微晶。还用苯合成制备氮化铬、磷化钻和硫化锑纳米微晶。七是用催化热解法制成纳米金刚石,在高压釜中用中温(700C)催化热解法,使四氯化碳和钠反应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
三、纳米材料存在的问题
目前纳米技术还存在着没有攻克的难题。纳米有很多理论上设想的特性没有开发出来。其瓶颈:怎样采用有效方法把材料由大颗粒粉碎到纳米级的颗粒,虽有电弧法、等离子法,但效果不好,所得到微细颗粒直径很难分布在一个窄的范围内,纳米级颗粒所占比例不高;即使得到了纳米级的颗粒,但在应用过程中颗粒是否还是以纳米形式存在,因为纳米颗粒表面有很强的活性,颗粒和颗粒之间易粘结到一起,变成大颗粒,失去了纳米特性。
这两大问题制约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实验室可以得到小量的纳米材料,但不具大量生产能力。有一些产品尝试纳米材料,其中大部分用的不是真正纳米材料,而是比纳米大很多的微米级颗粒。应用纳米技术的产品在实验室出现了,市场上没有。
皮肤对纳米材料的吸附和毒性;纳米颗粒进入饮用水时的后果;纳米颗粒对操作者肺部组织影响的研究和在通风道中纳米颗粒对动物的影响;已变成海洋或淡水水域沉积物的纳米颗粒对环境的影响;在什么条件下,纳米颗粒可能吸收或释放环境污染物。专家认为,美国政府正努力评估纳米技术的生物和医学影响。
四、纳米材料的发展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始于80年代末,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分别组织了8项重大、重点项目,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分别在纳米材料各个分支领域开展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还资助了20多项课题,国家“863”新材料主题也对纳米材料有关高科技创新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1996年以后,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出现了可喜形式,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家的介入,使我国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的新局面。目前,我国有60多个研究小组,有600多人从事纳米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我国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已采用了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制备金属与合金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化合物纳米粉体,装备了相应设备,做到纳米微粒的尺寸可控,制成了纳米薄膜和块材。在纳米材料的表征、团聚体的起因和消除、表面吸附和脱附、纳米复合微粒和粉体的制取等方面都有创新和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致密度高、形状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纳米氧化铝晶粒,在拉伸疲劳中应力集中,区出现超塑性形变;在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和自旋波共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纳米类钙钛矿化合物微粒的磁嫡变超过金属Gd;设计和制备了纳米复合氧化物新体系,它们的中红外波段吸收率可达92%,在红外保暖纤维得到了应用;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制备纳米合金的新方法;发现全致密纳米合金中的反常效应。
县域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休闲农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925-05
The Agri-tourism Planning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With the Planning of Agri-tourism in Zhuge Village as an Example
ZHANG Jian-guo,MENG Ming-hao,CUI Hui-ping,YU Yi-wu,ZHANG Ming-ru
(School of Tourism and Health, Zhejiang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China)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always faced such key issues as urban expansi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illagers' life quality.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eripheral agri-tourism industry was construsted. A plan was drawn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circle development model including ancient village core zone, agri-tourism belt and peripher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was formed. It would constitute the ecological walls around the ancient village, which could dissolve the threat from the city expansion. Tourism functional areas were distributed by the agri-tourism middle belt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tourism reception capacity of Zhuge village scenic zone, reduce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villager's life, promote the villager's employment,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village and commun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gri-tourism planning
古村落是区域文化遗存的载体之一,它不仅是被物化了的砖木石材和视觉中林木覆盖的园林景观,还是饱有特定生命、文化意味的艺术形式,是凝固了乡土化精神的象征性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对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而城市扩张、旅游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改善之间的冲突,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2]。
合理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可以尝试破解古村落保护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休闲农业是发挥农业“三生合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保护)功能,形成的“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休闲游憩服务)新型产业形态[3]。通过农业与旅游结合,旅游业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本研究以浙江古村落型旅游区――诸葛村为例,通过在其构建休闲农业产业带,提升诸葛村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减轻旅游对村民生活的冲击,促进村民就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古村落保护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我国古村落保护提供思路借鉴。
1诸葛古村景区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诸葛村景区概况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城西18 km处,古称“高隆”,村中有3 000余人,是诸葛亮嫡传后裔,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4]。村中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古建筑200多处,199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它还是中国第一座八卦布局的村庄,村落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8条弄堂,将全村分为8块。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是国内少有的古文化村落。
诸葛村依托奇特的乡村聚落景观、秀丽的田园山水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了古村落观光游、修学考察游等旅游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5]。1994年,村民自筹资金开发旅游,采取滚动开发式,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旅游业呈稳定发展的态势。1994年试开放,门票收入仅2.2万元;2005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不久前有关部门已做出决定,把诸葛村纳入黄山、千岛湖、西湖国际旅游专线,诸葛村的旅游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1.2诸葛村景区发展面临的困境
与国内其他的古村落景区一样,诸葛村的发展受到多方面问题的困扰[6]。古村落内的环境质量受到了旅游活动的影响。诸葛村早期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问题开始出现。调查结果表明,水体质量和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是居民和游客普遍反映的问题,旅游给诸葛村的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比较严重。水体景观是江南古村落的精神和感动旅游主体审美心理的亮点,但诸葛村内的钟池水质开始变得混浊,严重影响古村落的内在气质和外部形象。
诸葛村目前对诸葛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深度不够,以观光旅游为主,无法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消费需求。诸葛村旅游经济表现出门票经济的特征明显,旅游总收入中门票收入占比重非常大,其他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收入比重小,旅游综合效益不高。2005年游客人(次)均花费约50.00元,远低于同年浙江旅游人(次)均花费的971.64元,且旅游形式单一,娱乐活动单调。游客普遍反映来诸葛村就是走马观花,看看老房子,逛完一圈就走了。此景区一般是旅行社安排的二日游、三日游线路中的一站,停留时间在1d以内,不会在村里住宿用餐。除了门票和少量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外,游客消费很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古村落现有布局空间狭小,承担着村民生活和游客活动的双重功能,旅游接待规模进一步扩大面临着旅游承载力的限制。村民已经认识到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破坏了村落的宁静环境、旅游发展引起了村通拥挤,不过还没有感觉到打乱了日常生活,出于经济收入的考虑非常欢迎旅游者的到来,但说明二者已经出现矛盾。随着更多游客的涌入,这个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旅游开发与经营中,村民被有选择的加入,造成了新的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问卷调查中,“发展旅游只使少数人受益”的认同率较高,说明旅游导致村民收入两极分化,大部分村民从旅游发展中实际受益程度较低。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村民通过参与旅游产业提高经济收入,是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村民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景区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导致景观层次不丰富,美感质量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区周边的城市不断扩张。距离最近的兰溪市建成区不断向外蔓延,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蚕食诸葛古村周边的农田,对古村落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进一步扩大接待规模发展旅游业,改善村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促进村民就业,通过增加游憩活动项目来提升游客消费,坚守保护红线,已经是摆在诸葛村景区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2基于古村落保护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休闲农业景观规划
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实施农旅互动,可以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减轻传统耕作方式对景区环境造成的压力;可以丰富诸葛村的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游客活动空间,缓解高峰期游客压力,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可提高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程度,协调旅游发展与村民受益的矛盾,提高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为诸葛村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7]。
2.1休闲农业产业规划中的古村落保护规划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是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因此,对现有诸葛古村落以保护为主,主要进行配置环卫设施,完善解说牌识,实施墙体绿化和庭院绿化,丰富古村落景观。在保护古村落景观的同时,改善村民的生活与居住环境。
2.2基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带景观规划
2.2.1规划原则规划原则是整个规划设计工作的统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原则是根据指导思想所确定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对开发中所必须突出的重点,所必须达到的要求,所必须协调的关系和所不可违背的条规进行明确的界定。借鉴国内外同类规划项目的编制经验,根据本项目的基本情况,提出编制规划应依据的主要原则。
1)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特别需要把握对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文物和游客安全的保护。对观赏、游乐和基础设施的位置、体量、风格等的规划,必需以保护为前提,与资源协调。对环境容量、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等,必需有到位的措施。对文物资源、不限于已经列入全国或地方政府保护名单的所有历史或民俗文化性资源,都应该予以保护。
2)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符合地方文脉的原则。诸葛亮对后世留下遗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因此在诸葛古村中遍布的中药植物和远近闻名的药堂,是诸葛良医文化的遗存,在休闲农业规划中应充分把握这一文脉。
3)情境化与体验化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应对观赏性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情境化改造与设计,形成情境化的场景、情境戏剧化的环境;通过情境化设计,将自然与文化资源转变为人性化的观赏过程,转变为具有吸引力、可使游客兴奋的产品。在诸葛村休闲农业产业带开发中,自始至终都要把握情境与体验的设计。
4)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突出乡村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原则。
2.2.2目标定位发展目标是对开发宗旨所要达到的目的作出具体规定和对未来形象的一种表达,目标定位决定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企业的成败。
本规划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乡村景观和文化为主体,以满足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需求为目标,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发展融乡村休闲度假、农家餐饮、乡土娱乐、乡村观光、中医保健、诸葛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乡土风格突出,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休闲农业。
通过发展景观和经济效益均佳的大田农业,建设和完善乡村游憩及休闲设施,完成区内植被抚育和景观改造,彻底改善整体卫生及生态环境,并进一步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和社区参与制度,打造乡土风格突出、产品多样化、文化特色鲜明、社区参与度高、经营管理机制高效、与诸葛村相互配套和协调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
2.2.3空间布局根据诸葛古村建筑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需要,将整个项目分为古村落建筑保护核心区、农业休闲旅游区和景观恢复区3个圈层。农业休闲旅游区分为入口景观服务区、乡村休闲度假区、中药保健游憩区、田园观光体验区、景观林带和景观恢复区六大功能分区(表1、图1)。
2.2.4分区功能设计
1)入口景观服务区。主要承担游客集散、团队餐饮和旅游购物等功能。①生态停车场:占地
10 000 m2,60个大车位,30个中巴车位,100个小车位。外来车辆不允许进入村中,由电瓶车接送游客。②游客中心:占地面积1 200 m2,将现有游客中心外移至此区并改造,包括旅游商品廊、入口管理处、客栈等,床位数200个,具有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售票、游客咨询、旅游住宿、停车服务等功能。③餐厅:设置可容纳600人同时用餐的特色餐厅,建筑面积1 200 m2,为江南民居式风格,砖木结构。
2)乡村休闲度假区。此功能区融农家餐饮、乡村休闲度假、乡土娱乐、中医保健、诸葛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建筑景观突出乡土风格,与诸葛村整体氛围协调。①水上餐厅:设置休闲钓台和水上餐厅,餐厅建筑面积300 m2,可同时容纳150人就餐,以诸葛八卦宴、农家土菜、中药饮食为特色。②药浴中心:建筑面积600 m2,砖木结构,开展保健药浴和中医专家门诊等。③休憩广场:按八卦阵图设计,中央设置七星台,占地面积160 m2。④度假中心。建小木屋、草庐、竹屋各1栋,建筑面积1 000 m2,床位数56个。乡土风格,简约明快,功能实用。⑤盆景园:占地1 150 m2,设置奇花异卉、珍稀植物盆景,供游客观赏、休憩。盆景园可分为中心小广场,盆景展示区和盆景培育区。⑥说书堂:游客喝茶、品评三国故事的场所,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 m2。⑦戏憩园:占地560 m2,网格形的农作物种植区,游客参与采摘,采摘的农作物可在水上餐厅烧制品尝。⑧弩箭场:占地800 m2,游客可用弓弩对草人和箭靶进行射击。⑨兰苑:占地2 800 m2。以种植兰花为主,搭配种植如菊、梅、海棠、牡丹、芍药等。⑩观光果园:占地面积54 000 m2,种植桃、梅、李、杏等水果品种,营造出春花秋实的乡村农业景观,为游客提供林果观赏和采摘品尝场所。其他项目包括亭、台等,供游客观景、休息,如望远亭、赏花台等。
3)中药保健游憩区。结合诸葛村的“药文化”营建特色景观带,以药用蔬菜为游客提供餐饮原料,以中草药炮制品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以药用植物的植物精气为游客提供林间养生保健活动场所。①鹿苑:占地1 000 m2,用于饲养梅花鹿,为中医保健药浴中心和村中寿春堂提供制药原料,如百补全鹿丸等。游客观赏梅花鹿、了解梅花鹿的药用功效、购买滋补鹿制品等。②药林浴:游客在药用植物林中漫步、休憩,沐浴植物的芬芳,达到养心舒肺、美容养颜的养生效果。③中药坊:建筑面积200 m2,砖木结构,游客可现场参观草药茶、丸、片、饮、散、膏的制作过程。④钓鱼台:半圆形,占地300 m2,钓位8个,为游客提供钓鱼、观景平台。⑤水上植物浮岛:在北漏塘中设置人工植物浮岛,植物浮岛上以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为主,以千层菜、菖蒲、梭鱼草、美人蕉植物为辅。植物浮岛不仅能有效地利用闲置的水面,而且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扩大生物栖息范围。⑥水车阵:在北漏塘与荷花塘交界处设置水车阵,供游客游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田园观光体验区。以农业生产过程形成的农业景观、农事操作活动和农俗体验活动为主体,形成富有乡土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功能区。①蔬菜采摘园:种植豆角、樱桃番茄、葫芦、苦瓜、黄瓜、丝瓜等藤蔓类蔬菜,形成瓜蔬满园、绿意盎然的田园景观,开展蔬菜采摘、农事操作。②经济作物观光园:旱地作物采用以“油菜+油葵/向日葵/芝麻”为主的景观经济作物种植模式,提供“春观菜花,夏赏葵花,秋采葵盘”的观赏景观和参与载体。③水生植物园:对池塘、水稻田和荷塘进行整理,种植水生植物,营造景观水体。调减水田面积,扩大荷塘面积,增加荷花品种,丰富荷花景观并提供采摘莲子的场所。④传统作坊:以传统的“前店后坊”的形式,把具有江南特色的民间作坊展现在游客面前,既可参观,品尝,又可亲自动手制作,让游客参与,乐在其中。主要的作坊项目有豆腐作坊、蒸酒作坊、榨油作坊、草编作坊、竹木器作坊、孔明锁作坊、孔明灯作坊、孔明扇作坊等,建筑面积300 m2。⑤景观长廊:长20 m,宽3 m,木质结构。内设桌椅,供游客休息,近可欣赏田园风光和古建筑,远可观青山如黛,层林尽染。⑥特色表演区:占地500 m2,开展斗牛、斗羊表演,推诸葛车竞赛,敲诸葛行军鼓等项目。
5)景观林带。①入口景观林:原进村公路、330国道、古村落、入口景观服务区之间的区域,与入口景观服务区一起构成第一印象区,对游客及过往行人车辆形成诸葛村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采用自然更新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乡村风貌保护,景观林营建。对于不影响观瞻的地段采取封闭保护,让其自然更新。对于处于紧靠道路一侧的地段,采取栽植绿墙和攀缘植物的方法予以隐蔽和隔离保护,并使其自然更新。②四季景观林:位于“卧龙度假区口道路――古樟树”谷地两侧的山坡。主要结合现有竹林、楝树等植被树种,人工补植色叶植物和观花植物,如山麻杆、女贞、含笑、广玉兰、杜英、香樟、桂花以及无患子、枫香、栾树、乌桕、三角枫、郁李、鹅掌楸、银杏等乡土树种,营造乡村四季景观。建观景亭一座,面积15 m2。③竹林:诸葛小学南面一块三角形地带,植被以竹子和少量的香樟树为主。在此区域引进竹子新品种,形成竹林种植区,并开展竹林迷宫游憩活动。
6)景观恢复区。①景观恢复工程:人工环境整治结合自然恢复,构筑生态屏障和景观带,保护乡村风貌,占地100 hm2。禁止破坏性开发,避免大挖大填,造成景观创伤面;对集镇、街区进行环境整治,形成秩序井然、整洁卫生、风格统一、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保护基本农田,不乱占、乱建,保持田园风格;对山体植被封禁,以自然恢复为主。②牌坊:恢复重建。北漏塘东南角是诸葛村中水口,过去曾有一座关帝庙和一座贞节牌坊,坐东面西,并肩而立。按照风水学说,关帝庙像锁,贞节牌坊像钥匙,庙和牌坊关锁住水口,有利于“藏风聚气”。③隆丰禅院:历史上又名高隆寺,位于村西南面,恢复重建,占地面积约0.5 hm2。高隆寺供奉者观音、关公、文昌、土地、五谷、真武大帝、天王、十八罗汉,还有“子孙堂”,体现乡土生活各种需求。④卧龙坡度假村:位于村西面,占地10 hm2,三面环山,植被茂盛,开展森林休闲度假。
3结语
休闲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游憩休闲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建设和开发休闲农业区不但对现有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提升效应,而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8]。
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开发,是古村落型旅游区保护和发展双赢的战略选择。通过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开发,可以实现诸葛村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经济收益,扩大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旅游经济效益;提供第一、第三产业就业机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扩大旅游开发受益面;通过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农副产品就地销售、就地升值和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本地就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还可以为古村落提供大面积绿化景观背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阻止城市向诸葛古村扩张的屏障,可有效促进古村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高 飞,郑永莉,许大伟.安徽古村落园林景观的开发与保护[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4):59-61.
[2] 王晓阳,赵之枫.传统乡土聚落的旅游转型[J].建筑学报,2001(9):8-12.
[3] 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等.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5):581-587.
[4] 孟明浩,俞益武,张建国.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研究――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95-198.
[5] 诸葛坤亨.诸葛村文物保护与旅游管理体制[J].今日国土,2006(Z4):35-37.
[6] 张慧丽.基于风水文化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浙江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为例[J].传承,2008(8):66-67.
[7] 张建国,俞益武,蔡碧凡.海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