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 四熟菜玉米;白术;套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S567.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86-01

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东部海拔800~1 200 m一带,气候特点相近,土地广阔。由于海拔较高且交通不太便利,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低。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在2年周期内种植4季商用价值较高的菜玉米和1季比较名贵的中药材白术的套种模式,有一定相生作用,在高温天气可用收获后的干玉米秆覆盖白术,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模式经济价值高,是一种比较好的种植模式。

1 四熟菜玉米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择糯性强、适口性好、商品性佳的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性、早熟丰产性高的糯玉米品种种植[1],如京科糯2000、广糯2008以及渝糯系列品种。

1.2 因术整地

结合白术选地整地。白术喜凉怕高温,较耐旱耐寒。应选择海拔1 000 m左右的向阳通风、凉爽且排水较好、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的地块[2]。播种前30 d左右,用土杂肥30~4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生物钾肥15~30 kg/hm2。也可用生物有机复合肥1.5 t/hm2或腐熟饼肥1.5 t/hm2加优质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代替,将其均匀撒于栽植地表,翻耕好后,做成沟心间宽2 m(即沟宽0.5 m、厢宽1.5 m)的高畦,四周理好宽0.3 m的排水沟。

1.3 适时播种

春玉米在3月上中旬日均气温达12 ℃以上便可播种,采取薄膜育苗移栽技术。播种15 d前按3∶7比例备好土杂肥和肥土800~900 kg,再加过磷酸钙15 kg、草木灰10 kg和适量清粪水拌和至手捏成团,以落地能散为宜,堆沤15 d备用。播种时采用塑料软盘育苗,盘内装入3/4营养土[1],每孔播1~2粒精选种子,用营养细土盖种,再起拱盖膜,每天注意苗床的温湿度管理

1.4 合理栽植

移栽前10 d于每厢土的沟边一旁打2行窝距25~30 cm的窝坑,错窝打坑,从而自然形成宽窄行种植,宽行1.5~1.6 m,窄行40~50 cm;每窝定向植2株,栽植5.25万~6.00万株/hm2。秋玉米在6月上旬春玉米抽穗时于每行玉米的窝间挖坑直播4粒种子,待出苗后进行间苗,留壮苗2株。应注意的是,第1、3季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第2年施基肥整地后所种第3、4季菜玉米和第1年术栽地轮换。

1.5 科学施肥

必须坚持施足底肥,重施拔节肥,猛施穗肥的“一底两追”施肥原则[2]。除第1季玉米因整地施用了底肥可少施外,其余3季要在打窝时用农家肥30 t/hm2加过磷酸钙450 kg/hm2施足底肥或用复合肥600 kg/hm2加粪水15 t/hm2加锌肥22.5~30.0 kg/hm2作底肥。在6~7片叶时,用尿素90~150 kg/hm2作拔节肥,于玉米窝间打孔深施盖土;在大喇叭口期用尿素300~375 kg/hm2作穗肥。

1.6 其他管理措施

在玉米生长期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如有精力可以做好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工作。

1.7 适时采收

菜玉米最佳采收期在吐丝后20~25 d,花丝干枯、颜色变褐色、籽粒灌浆饱满时于清早或傍晚便可采收。此时风味佳,适口性好。采收后24 h内上市或青贮[3]。

2 白术栽培技术

2.1 培育术栽

清明节前后地温达到12 ℃后,选择新鲜饱满健壮的种子进行催芽后再播种。一般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沟距25~27 cm开横沟,深约5 cm,沟底要平,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细土,再盖草保温保湿。用种量60~75 kg/hm2。幼苗出土后揭去盖草、间苗除草,如有抽薹应及时摘除。在晴天地干时将术苗挖起,剪去茎杆和尾部须根,于阴凉通风室内摊放3~5 d。再在阴凉干燥、避日光的室内泥地,铺含水20%且5 cm厚的细沙,上放术栽8~12 cm,再盖上1层细沙,堆放厚度30~40 cm,盖上4 cm的细沙土。同时注意排湿散热、冬天防冻和防鼠。

2.2 大田栽种

翌年1―2月,选择表皮细嫩、顶芽饱满健壮、上部细长、尾部圆大、细根密生主根细短未受损伤的术栽作种用。种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10 min,捞出晾干后下种。行距20~25 cm穴栽,穴深约6 cm,施入稀人畜粪水,干后栽种,每穴放大术1个、小术2个,芽头向上,覆土3 cm,需术栽600~900 kg/hm2,株数18.0万~22.5万株/hm2。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幼苗期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3~4次,及时拔草间苗,保持株距4~7 cm。首次可略作深耕,后面浅锄。5月中下旬在植株封行后不能中耕,用手拔草土[4]。

2.3.2 科学施肥。由于白术生长期长,需肥较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早施苗肥,重施摘蕾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4月上旬齐苗后施人畜粪肥约15 t/hm2对水浇,以防伤苗;5月上旬施提杆肥,用人畜粪肥约12 t/hm2;第3次施摘蕾肥,要施足施好,以满足根茎膨大的需要,摘蕾前后5~7 d追摘(下转第92页)

(上接第86页)

蕾肥,可施腐熟饼肥1 125~1 500 kg/hm2或人粪尿27 t/hm2。有的产区摘蕾前后各施1次,后1次开穴浇施碳酸氢铵15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混合对水15 t/hm2,施后覆土。生长后期,还可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根外追肥,每隔10 d追1次,共施2~3次,有一定的增产效果[5]。

2.3.3 除蘖摘蕾。除去蘖生枝,仅留1个主茎,可使根茎形态整齐,不出现分叉。摘蕾,一般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2~3次摘完,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注意摘蕾时不伤大叶,不摇动术根,摘下的萌蘖及花蕾,要集中烧毁,免染病害。

2.3.4 抗旱排涝。白术忌积水,排水沟要通畅,做到雨停地干,降低地块湿度。根茎膨大期间,保持田间湿润,干旱时要常浇水润土。

2.3.5 严防病虫。白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发病,多见的有立枯病、铁叶病、白绢病、黑斑病、根腐病、缺铁性黄叶病、线虫病等。在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75%敌克松、50%多菌灵800倍液等。对于根腐病、白绢病的中心病株,要及时拔出于田外集中烧毁。同时要做好白术虫害防治工作,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术籽虫、蝼蛄、蚜虫、金针虫、蛴螬等[6]。

2.4 适时采收

10月下旬后,在晴天开挖,收获根茎,将其日晒15 d以上直至晒干,如遇天气不好可烘干。

3 参考文献

[1] 隆昌忆.三熟菜玉米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1999(2):12-13.

[2]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4):296-297.

[3] 陈国平,杨国航,赵明,等.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2008(4):1-4.

[4] 陈华萍,吴万征.白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2(5):19-21.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2

一、密切联系实际,力尽所能,为扶贫工作联系乡办好事办实事,奠定脱贫致富坚实基础

我局对口帮扶镇村扶贫开发工作,落实了扶贫分管领导和驻镇扶贫工作人员,并定点帮扶鹅池村,切实开展扶贫工作,为民做好事办实事。

1、充分利用我局“学教”活动的工作经验,指导、协助村开展村级“学教”活动,使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学教”活动深入开展,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政治保障。

2、指导村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落实税费改革配套措施,规范农民负担管理,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3、全局党员和领导干部与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到所帮扶的贫困户家中帮助发展生产,均办了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收入明显增长,奠定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基础。

4、帮助贫困户修建农村家用沼气池110口,安装沼气灶110套,沼气灯具180套,解决用能问题,综合利用沼液、沼渣,提高了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使每户年均增收达800元以上。

5、指导该镇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确立增收项目。发展青蒿7000亩,山茱萸1000亩,白术1500亩,银花1000亩,实现产值800余万元;发展蔬菜2000亩,户平种蔬0.5亩,推广设施栽培技术,生产市场需求的优质蔬菜;推广水稻抛秧、地膜玉米等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作物单产,增加总产。

6、帮助村村进行抗灾自救,开展科技救灾。我局抽派技术业务骨干10人次,赴村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对受灾较重的水稻、玉米、红苕、黄豆、烤烟、中药材等农作物进行补救,排水防渍,清沙洗苗培土63亩,育苗施肥110亩,二次栽插和改种45亩,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100亩,烤烟病虫害40亩。积极为村捐款捐物,捐款3500元,赠送价值3000元的机动喷雾器2台,蔬菜种子100斤,帮助发展优质蔬菜生产400亩。

二、积极立项争资,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我局加大立项争资力度,向上争取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促进扶贫开发。严格按照财政性扶贫资金专户专帐管理制度,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专人负责,严格项目实施,收到良好实效。

1、农村能源(沼气)建设,涉及全县39个乡镇,扫尾完工2001年度沼气池建设2000口,动工修建2002年度农村家用沼气池4000口,目前已完工1500余口,发放安装沼气灶、沼气灯各2500余套,解决了农村用能问题,改善了生活环境。

2、小坝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河堤改造,今春竣工2001年度河堤整治1320米,动工实施2002年度900余米河堤改造,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极大地增强了农田抗御洪灾的能力。

3、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地建设。引进“渝黄一号”黄籽油菜品种4000斤,新增基地面积5000亩,在铜古乡办县级示范片2000亩,改善了全县油菜品质。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字中药产业物料供应商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我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然而这一优势正逐渐被打破,据统计,在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所占比率不足5%。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由于中药生产原料供应的链条比较长,因此原料供应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目前由于人们对于中药越来越重视,一方面,中药治疗对病人的副作用比较小,另一方面,中药是天然药物,对当今追求“天然产品”的人们讲,中药治疗肯定是最佳的途径。随着中药产业规模的扩大,中药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一方面,天然原料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种植的中药在环保标准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中药材的供应成为影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原料的利用情况

产业链条长,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生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药的生产如果从原料供应至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纵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按照国际GMP规范生产,可以想象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药产业其产品对患者的作用机理目前并不是非常清楚,其理论依据多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而国际市场上对药品的要求必须有产品的成分、作用机理的说明,否则是不能够作为治病的药物出现的,而只能作为普通的保健品,因此中国的中药生产面临相当大的药理知识的障碍,使得中药产品多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在国外的超市中。

中药产业其产品多是复合制剂,其原料为许多种中药材,因此其生产过程中多种原料之间的数量的协调和质量的控制都显得非常困难,再加上医药生产本身就特别严格,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中药材的栽培,既有和农作物、果树、蔬菜栽培一致的方面,也存在有别于这些植物栽培的一面。由于种类繁多,生长地区的不同,各种中药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药材栽培方式的多样性。总的来说,中药材生产应注意以下特点:

中药材生产讲究产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栽培的中药材,最终是用来防病治病。如果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或者完全没有,就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产量过低,又影响了药农的收入。药材的质量主要由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疗效决定的。此外,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即商品性状(俗称“卖相”)也是质量的一个方面。

中药材栽培有忌连作的特点。很多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如白术、、地黄、丹参等都不宜连作。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改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病虫害严重。此外,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在土壤中,也使得连作的效果不好。这就使得原料的总供应量受到限制。

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栽培年限的不同,形成了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中药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商的选择

根据中药生产的现状和中药材的生产特点,结合供应商的选择理论,提出如下的选择方法:

根据ABC法粗选供应商。根据表1所列数据对中药材供应商进行分类,在保证供应方面,对这三类供应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A类供应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少,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数量多,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作一般管理。我们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将A类供应商作为主要的供应商。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内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各目标的权重。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方案的相对权重。根据相对权重,选出最优供应商。

集团对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建立供应商的竞争机制。根据中药材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响应指标的阈值,供应商们在这个阈值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只有进入ABC法粗选出的供应商才有资格进行有关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这样,一方面使管理工作得到简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主要的供应商感到有压力,督促他们做好物料供应方面的工作。

做好物料供应的质量审验工作。中药的质量与中药材收购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GMP明确规定:“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得,企业应确立定点采购并依规程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的基本原则。

审验的内容。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包括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和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内容有:供应商基本材料审核,样品检测、验证,实地考察,结论与信息反馈等;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内容有:物料质量状况回顾,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调查,供应商业绩综合考评等。

审验的程序和方法。对新选择供应商的审验。

成立审验小组。企业以规程形式,明确规定对新选择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时,审验小组由供应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料使用部门、科研技术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中,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协同质量审验工作。审验小组成立后,依规程确定一名组长并由其对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部署。

材料审核。对供应商基本倩况的掌握和了解是进行供应商质量审验的第一步,一般通过对其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审核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供应商材料审核包括两部分,即: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材料的审核和法定材料的审核。

样品检测、验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确定:审验小组应明确所采购物料的质量标准,此标准可为法定标准或高于法定标准的药厂内控标准,需注意,有内控标准的必须执行内控标准。

实地考察。审验小组在对供应商所提供物料表示满意后,应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有时实地考察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在何种前提下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需提供哪些补替材料等,企业在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信息反馈及跟踪审验。对供应商所提供样品的检测、验证情况及实地考察情况,审验小组应做好向供应商的反馈工作,对于某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可能还需同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和确定,供应商也可通过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使其产品达到要求或提高质量水平。对质量审验存在问题需做整改的,审验小组应进行跟踪审验并随时记录。

起草审验报告,批准审验结论。审验小组在进行以上工作后,应由组长根据审验情况起草审验报告。药厂应规定审验报告的书写内容和格式。审验报告应对所进行的审验活动进行总结性说明并做出质量审验结论,由审验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提交总工批准。

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审验。

供应商确定后,在其少量供货及长期供货过程中,应对该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审验的周期和内容应依据供应商的不同和所供物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可围绕如下方面进行:物料质量回顾,包括合格率、退货率、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供货的及时性;质量保证体系或生产设备、设施。发生重要变化时,定期、不定期审验可成立审验小组,或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验应有报告。

质量审验档案。从事质量审验活动的所有材料归入质量审验档案,作为供应商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审验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或调查表);供应商法定材料复印件;供方质量标准及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本药厂物料采购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本厂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物料正式采购后三批进厂检验报告单复印件;物料均一性验证“评价及结论”复印件;现场考察报告;质量审验报告;定期、不定期审验材料及报告。供应商质量审验档案应由企业规定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

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关系。正如在前面看到的那样,中药行业的物料供应商与其他行业有明显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中药原料质量及价格差别也非常大,究其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太长,供应商就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来看,是非常难以做好的,为此作为生产厂家,中药生产企业采用中药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物料供应的畅通和安全。

中药产业化发展就是根据中药生产GMP规定,从中药的种植一直到加工、销售,采取规范化操作,在中药种植领域实行GAP规范种植,并在每个生产环节尽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中药价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集团公司+供应商+农户”这样的发展模式。

生产企业主要在市场信息的搜集、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方面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使供应商有实力能够带动中药基地的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才能够保证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

对于加强供应商管理的政策建议

由于行业特点,目前中药生产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大都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都停留在中药材的收购、批发等业务领域,真正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的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供应的原料质量和数量极不稳定,对生产企业的稳产优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应当立足于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应当着眼于未来。

正因为目前供应商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生产企业应当立足于加强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供应商的原料基地建设。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区都在进行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项目往往都中途流产。按照现代医药GMP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设一个GAP中药材基地,无论在技术、资金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实力弱小的供应商想完成这样的项目几乎不可能,因此中药生产企业必须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精心培育一两个大型的供应商,按照国家GAP中药材规范化建设的标准,生产合乎产业发展的原料。

供应商的市场反应体系建设。由于传统中医药大都是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但是现在随着野生动植物的减少,中药产业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通过原料供应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加大了,因此供应商对市场的反应体系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加强供应商同产学研的结合。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中药产业在新世纪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这些好的机遇变成经济优势,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来武装传统的中药产业。在中药的种植行业里,着力用现代的育种技术开发新的医药品种,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人工培育产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药材。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人工中药材代替野生药材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广泛参与,最终实现原料的安全供应。

参考资料:

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利关系研究,经济学研究,1994.10-12

2.赵希男等,供应结构与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与借鉴,2001.240-43

白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科学发展;林下;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1.林药模式。林药间作,利用林木为药材提供蔽荫条件,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薄荷、黄芪、沙参、百合、薏米、大青叶、丹参、白术等。由于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式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2.林花模式。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在林下种植耐阴的花卉,发展前景广阔。

3.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选择种类,或根据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如冬春季在林下种植大蒜、圆葱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种冬瓜和南瓜等。

4.林菌模式。林下建晾棚种植木耳、平菇、香菇、草菇和鸡腿菇等食用菌。食用菌生产周期短,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农民增收快;林地修剪的大量枝条,又可做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食用菌收获后的废菌包经过处理又是林地上优质有机肥。食用菌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大面积的食用菌生产有力地延缓了水分的蒸发,使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有了保障。

5.林草模式。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既可出售优质牧草,也可放养畜禽。此外,还可以在林下种植适宜园林绿化的草坪。

二、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养殖

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

1.林畜模式。在中龄林的林下可适度放养猪、羊等家畜。这种模式适宜平原区地势平坦的用材林地,山地不宜。而在可控山林地中,可养殖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爬行类珍稀野生动物,如林蛙、穿山甲、豪猪等。

2.林禽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以及其他一些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养殖的珍稀飞禽等禽类,每公顷可投放750~1500只。林下的草木、昆虫可补充鸡、鸭、鹅的饲料,其粪便经过处理可做林地的肥料。

三、利用林地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产业。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在逐步消退,强调其三大效益日益突出,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被加强。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和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专家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将使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通过合理实施生物改造措施,还可以使森林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提高,达到美化、优化、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功效。从发展林业产业方面来讲,发展森林旅游业可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获取远高于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对保护森林资源,帮助贫困林场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必须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林下经济应注意的事项

林下种植与大田种植、常规种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提高林下种植的效益,既不能太过乐观,也不应有畏难情绪,应理清思路,科学谋划,逐步推进。同时,必须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开展林下种植。首先,选定的林下种植品种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林地生长。在种类选择上,以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荒草的粗生易长品种为原则,如林药模式中的柴胡、金银花等。此外还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海拔、坡向、土壤、湿度、树龄大小、树木种类等因素。如高山阳坡地可种耐寒喜阳的白芍、柴胡;低山阴湿的阴坡地可种耐阴耐湿的鱼腥草、绞股蓝等。树龄小的,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丹参等阳生植物;树龄较大的,则必须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的黄连、黄精等阴生植物。

2.发展林下经济要符合国家林业政策。林下种植的目的是利用林下空旷闲地资源,实现农民增收,进而更好地保护林地,不可“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因此,在考虑品种时,首先应选择以收获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为主,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的;其次,可选择种植需多年后才能收获或种后不必连年翻耕,地面绿色植被保持时间长的。

3.发展林下经济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林下种植时,一定要在种类选择、种植布局、栽培技术、收获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按市场要求运作,既要发挥地方优势,又要注重市场变化。要防止不问市场地盲目发展,也要防止脱离实际“跟风撵价”。

五、发展林下经济的保障措施

1.要发展好林下经济,需要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