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研修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途径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1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因经济、文化和地域、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致使教育相对落后。教师趋向老龄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甚少,知识结构已经陈旧,已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一、解读校本研修,正确定位角色

教师拥有正确、科学的校本研修观,就会自觉投入到校本研修之中。特别是在校本研修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需要从观念着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研修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研修观。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集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二、建立校本研修机制,营造研修氛围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由于部分农村教师缺乏理想信念,自主发展意识薄弱。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靠“惯性”工作。对教育新思想、教材新内容、教学新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因此,要想让教师走进校本研修,首先,要成立由“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为主线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其次,要建立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拟订校本研修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等,使得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章可循。在校内营造“校本研修兴校”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三、研修方式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不是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校本教研的简单移植。它涵盖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1.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新的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教育变革速度日益加快,仅靠教师自身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缓慢的经验积累,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快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对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快速吸收先进的教育信息。

(1)集中培训

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动态,让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习惯。另外,还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营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培训的质量。

(2)自主阅读

校长要把“教师发展第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首先,要求每个老师认真钻研每年规定研修的教育理论书籍,写学习心得体会,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其次,解决学校信息来源问题,让教师通过图书室或网络自觉自由阅读,把读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自我修养联系起来。让广大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2.聚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1)课堂教学反思

①坚持写课后反思日记

每节课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互动、思考、创新等回顾课堂中的得与失,思考可以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及时记录下来。

②对比反思

通过观摩公开课,分析别人的长处和不足,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

③听自己的教学录音(录像)

这是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把自己的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过程录下来,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仔细听、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时间、语言艺术、学生课堂氛围等状况,进行反思、改进。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反思,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装进成长记录袋,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2)小组合作研修

①合作备课研修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发动全体成员共同研讨课程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重点教学问题(研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比较分析,有效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教学活动策划能力。

②同课异教研修

从教师的不同个性入手,对同一课内容,同年级组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研讨如何上出不同风格的课。采取“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实践跟进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研讨升华”的组织形式,最后形成一致观点,全校观摩。“同课异教”能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张扬个性,形成个人风格。

③同伴互助研修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同伴互助活动,鼓励同学科教师自主结伴,共同研究的教学专题与准备共同执教的研究课。在教学中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3)科研课题导向研修

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还要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让教师们从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出发,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围绕自己确立的科研课题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创新,运用行动实践等研究方法,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践行教师即是研究者的课改理念,促进教师在科研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3.专业引领,提升研修层次

专家参与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在校本研修实施中,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作讲座或报告,让老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与接触,这样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2)打造“本土化”的专业引领队伍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僻,资金比较薄弱,比较难聘请专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由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让他们在校本研修中举行讲座,带头上示范课,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研修的方式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研修以外,还有校际协作研修、专题论坛沙龙研修、团队脑力激荡研修等。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必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模式,而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很多弊端,譬如培训内容理论化,针对性及实践性不强;网络培训硬件设施不到位,影响学习效果;集中培训存在工学矛盾等等,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师成长需求。基于此,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

校本研修虽然主要是在教师任职学校内部开展的,但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校本”虽然一定限度的发挥了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队伍基础、学校文化的差异,校本研修的实施状况呈现出资源匮乏、支持短缺、探索艰难的局面,

教师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区域政策性统领,教师教育的规划要求、标准、评估不是学校可以自定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区域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促进教育均衡需要区域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优化高效的资源和服务平台也需要区域支持和共建。所以,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有效模式及策略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校本研修内涵、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几个方面加以研究阐述。

一、校本研修内涵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为主要基地,以课堂为主要研修领域,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实践要素,也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三个实践要素发挥了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三者的主要作用,缺一不可。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其价值在于,校本研修冲破了教研、科研、培训割裂的局面,实现三者在学校层面的最佳融合,也更能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区域校本研修模式实施现状(以吉林市船营区为例)

2011—2012年,我区均通过走访各校,通过听汇报、查文件、谈感受、寻轨迹、发问卷等方式对校本研修实施状况进行详细调研,经了解,目前,校本研修呈现粗放实施状态,尚未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1、形式建设

2011年,区域就已经出台《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和《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经过两年的落实与推进,区属各基层学校已经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域校本研修总体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年度、学期研修工作计划和月研修活动安排。有完善的自主学习制度、集体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为每位教师建立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两种个人发展档案,档案内容齐全有详细的研修活动记录,教师培训档案健全,教师自然情况、证书积累、读书积累、学习研修体会等材料尽含其中。形式建设初具规范。

2、研修内容

调研发现,以课题带动研修的模式占3成。而具体内容上,贴近教学实际,与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密切相关的以小学居多,例行备课,统一进度,考试分析、上情下达的,以中学居多。

3、学习需求

自我研修和同伴互助的方式居多,而同伴互助也需要同伴中有引领者,而且同伴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及和谐的沟通也直接影响互助效果。

三、校本研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第一责任人对校本研修理解、引领、组织不到位。

学校第一责任人对校本研修认识不足,对研修活动缺乏关注,注重行政管理,忽视研修氛围。仅仅按照上级业务及行政部门相关方案生硬搬套程序,没有针对研修问题及模式投入心力真正落实,并组织总结反思。

2、研究主体认识及能力上的缺失。

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研究”是教育机构或是专家做的事,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研究修炼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加提升了自身生命的价值。而这种现象又以中学居多,活动尽限于备课的形式,心思大部分放到应对中考当中,而忽视了研修与成长。而一大部分小学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后找不到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专业知识准备不充分,研修过程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3、校际联动匮乏。

校本研修基于“校本”,但不是本校的研修,学校只局限自身的能力水平闭关自守,收效甚微。

四、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策略(以船营区为例)

1.抓源头,从思想着手提升教师认识水平。

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而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指导学校把校本研修同上级业务部门(进修学校“三修”项目)整合,使校本研修内容更加充实且有实效。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师培训与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年度考核、聘任、晋升、评优、奖励的联系。

2.树典型,召开现场会共享研修经验。

树典型并促进校际互动,校际互动可以有效实现校本系统之间的信息与能量的联系与交换。加强校际交流,实现思想观念、物质资源的共享,对于激荡教师思维,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选择校本研修工作整合到位,模式新、效果实的学校树立典型,召开区域校本研修工作现场会,会议形式以交流为主,由现场会学校领导解读本校对《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和《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及《船营区“十二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双名三修”工程——名教师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的领会,介绍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研修模式的确立原则与思路,研修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各校参看该校积累的过程材料,共享成功经验。

3.搭平台,开辟专栏分享研修成果。

在区域内刊物《船营教育通讯》上开设“校本研修”专题栏目,刊登学校的特色活动、学校教师研修心得等内容,进一步推广、交流各校研修经验和成果。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3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需要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在制度上形成保障机制,在行动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形式上坚持以校为本和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研修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校本研修认识机制

一、深入学习,澄清认识误区

开展校本研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必须澄清教师对校本研修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在校本研修开展之前,很多教师、甚至一些学校中层领导都把校本研修等同于过去的校本教研,认为校本研修和过去开展教研活动一样,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校本研修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校本研修的“研”,是指科研和教研,“修”是指进修和培训。校本研修将教科研与培训有机整合起来,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由学校自主确定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其中校本培训是校本研究的基础,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拓展。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发展为“研究者”,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出发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落脚点是教师专业发展。

所以,校本研修不仅包括教师的“研”,还包括教师的“修”,“修”是一种行为,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构建研修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磐石。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关注教师发展与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要求。在校本研修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阅读状况决定着教师的发展高度。因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读一本专业著作,并做好读书笔记。各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围绕“教师的人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读书沙龙。语文组、历史组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还为学校教师开出了一系列阅读书目。

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成长积淀了营养,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2.组建青年教师会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未来学校发展的保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青年教师研究会,制订学会章程,确立学会目的,定期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有一个青年教师说:“青年教师研究会是他成长的另一个‘大学’”。

青年教师研究会的成立,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3.实施专家引领战略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实行专家引领战略。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激励教师成长。近年来,学校邀请在教育教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走进校园,与学校教师一起研讨教师展业发展、共研课程改革。如邀请深圳市红岭中学特级教师吴磊作《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报告、邀请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专家徐赐成博士作《人生的质量与坚守》的主题报告。两位老师以他(她)们个人成长经历为题材,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专业成长的源泉和途径,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愿望。

校本研修,极大的推动了八十九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12名,省级教学能手21名。学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26名,市级教学能手6名。其中侯亮平、孟晓婷、王彬、董雁等教师作为“阳光师训”讲师团成员分别为全省各市、区、县教师的师资培训进行授课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李树全老师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讲座上百场,在《历史教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各类教学文章十余篇。

三、以校为本,创新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它既满足教师的需要,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校本研修中,学校享有充分的自,教师也有充分的自。如何在校本研修中,立足于实际,实现特色和创新发展,如何有效的开展“以校为本”校本研修,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

1.以活动为载体,在课例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观摩课和教研课等各种类型公开课,为全体教师建立探索、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全体教师的迅速成长。在各种公开教学活动中,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写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各教研组组织听课,学校聘请专家评课,课后上课教师整理出教学反思。这种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实践。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开展以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将研修工作纳入常规,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在引导教师加强课标的学习、明确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正确把握教学研究的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反思为主的教研活动。如我们该给学生教什么?该怎样去教?我们该怎样去提高备课、上课、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有效性?我们怎样做才能以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

教学反思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激发广大教师以写促思,以思促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了新课程教学。2.以课题为抓手,推进教学研究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抓手,不知道如何着手。开展“以课题为抓手”的校本研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的途径。近年来,西安市第八十九中结合西安市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以课题为抓手”,开展草根式研究。提倡教师结合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最迫切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小课题研究,为教师找到了一条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三年来,学校一共申报市级小课题87个。这些小课题研究内容涵盖各个学科,还包括班主任工作,大多直面学校发展、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中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发展、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科研为推手,提升研修能力

为提升广大教师研修水平,学校必须坚持以科研为推手,逐步深化同课共研,鼓励教师向科研型方向发展。

学校要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4.以学区为平台,创新研修形式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修的平台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在实践中创新研修形式。

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工作启动后,八十九中积极响应,努力探索“大学区管理制”下的研修模式。

在立足学区实际基础上,八十九中创新学区研修思路,构建了“灵活与统一并行的管理模式、教研与教学并重的推进模式、卓越与特色并存的成长模式”的学区研修模式。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4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5

〔关键词〕 农村校本研修思考

随着“轻负高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到减轻学生负担而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摆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怎样才能做到“轻负高质”呢,关键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关键靠校本研修。所以说校本研修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根据笔者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的经历,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状况并不理想,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调查,就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的现状和对策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现状

1、农村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主动意识不高,产生厌倦情绪。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校本研修意识比较薄弱,缺少主动对教学研究的意识,很多教师习惯于“你说我做”的被动情况,缺乏主动性。有些老师对于学校要求的校本研修工作,缺乏认同感,往往有一种消极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甚至把校本研修当成是额外的包袱,认为校本研修只是形式,起不到提升的作用,只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2、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校本研修时间难以保证。农村学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教师编制紧张,教师负担普遍很重。农村完小都只有六个班级,十一个教师,而且多数学校教师专业不平衡,教师需要兼任多门学科,导致教师自己所学专业得不到发展,同时还要去学习非本专业的学科教学。如其中一位美术专业教师除担任全校的12节美术课外,还要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同时教师还要去应付各种考核、评比、检查等等,客观上让校本研修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流于形式。农村学校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有为着学分而去参加的现象,同时活动形式单一,活动过程流于形式,没有统一的主题,没有真正讨论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的活动无非就是上两节经过多次演练的公开课,然后任课教师谈设计意图,接着教师点评(大部分教师没有发言可能也不敢发言),最后专家总结引领。这样的课堂不真实,反映的问题不客观,教师的参与面很窄,同时教师也没有带着问题去参加活动,这样的活动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农村学校校本研修与教学脱节。校本研修存在与校本研修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如下:(1)校本研修课堂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演示,不能很好地反映平时课堂的真实情况,与现实是脱节的;(2)教师的问题意识缺乏,课题意识淡薄,教学过程是一套,校本研修是另一套,不善于捕捉研究的课题;(3)教师缺少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持久研究的意识,往往是参加活动时有所触动,活动结束后是一动不动,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对问题的研究缺乏耐心和恒心。

二、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对策

1、提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自主意识,培养教师研究的乐趣。校本研修的实质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要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丰富活动内容,做到过程到位是实施农村学校校本研修计划的前提保障。学校要克服形式主义现象,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在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目标并实施鼓励措施的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并尽力满足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因为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校本培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不同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让培训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并通过适当激励措施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

2、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提高研修质量。由于农村学校的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一个年级也就一个班级,无法开展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所以我们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将我们街道规模较小的几所学校组成一个研修共同体,将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的老师分成一组,分别由一所学校负责一个学科的研修活动,每次活动要求事先确定主题,并结合学校现有的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组织研修共同体的活动,这样就解决小学校无法开展活动的尴尬,通过这一措施,各个学校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也就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师参与的兴趣也较高,效果良好。同时我们要求各研修共同体可以适当减少活动的次数,但要保证活动的质量。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同时又能通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一个学期通过一两次参加区域内规模较大学校研修活动,学习他们一些成熟经验,听听区域内骨干教师的上课和评课,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因为这些教师的经历对普通教师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运用于教学实践。其次,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努力与他们取得合作,积极争取利用学校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校本研修途径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29-02

一、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必要性

进入“十二五”规划,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培训转向了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基本上能做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改变了传统的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参训人数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少的问题以及参训教师工作和学习时间相冲突的矛盾,扩大了参训教师的数量,符合教育大众化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培训模式也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平,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发展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指出:教师培训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数量的扩大,也相应地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向注重实效的内涵式方向发展。从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以及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和参训教师的反馈来看,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认的,但也难免有缺憾。多年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的实践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内涵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是参与远程网络研修的教师群体所共有的,在参与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通过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通过参训教师们的参与及互动交流,在提供培训资源的网络平台和参与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的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这个特殊文化的建构,有助于为参加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实现。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同伴群体文化,这是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文化。这个文化群体里的教师们以网络培训为平台,以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任务为驱动,相互交流,互为学习,共同分享同伴智慧,这个群体文化,没有地域限制,以虚拟的网络为家园,并形成一种网络研修的文化认同感。

2.网络研修文化,是基于网络培训平台形成的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修主体包括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培训网络班主任、辅导教师以及学校共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

3.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域,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而建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构建校本研修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研修文化是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环境。

4.远程培训管理文化,是指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由各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机构即由省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学校管理层共同形成的,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担当着组织领导和管理的角色,是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保障。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策略

1.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中的管理布局。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参与管理的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过程中起着整体管理布局的作用。培训前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即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市级管理团队;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市级远程培训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遴选的区县各学科远程培训班主任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中层担任的校点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担任的辅导员构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最基层最直接的学校管理团队和辅导员团队。

网络上建成的管理文化团队,除了在远程培训平台上进行管理,也需要在网下的实际面对面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研讨,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虚拟和实际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初期阶段,探讨决策促进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以及班级管理员、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中期,及时培训过程中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培训后期,分析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布置参训教师利用网络研修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校本研修,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策略。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从网上的虚拟交流,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因此形成一个经验丰富,对远程培训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文化团体,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独特的管理文化。

2.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文化构建中的专业引领。在远程培训中,每个学科在网络上基本就是以市际和县域为单位建立一个班级,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研修文化构建中起着专业引领的作用。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在网络上,及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督促,网上交流、答疑,进行网上学科专业引领,在虚拟的班级组织管理中,通过与参训教师的电话联系、网上交谈以及论坛上的问题交流,担当着专业引领、培训跟进的作用。他们从学科的角度、班级管理的角度发起与远程培训课程设置或者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参训教师在论坛上进行问题交流,形成网络虚拟班级良好互动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参训教师们产生一种远程培训班级文化认同感,从而以网络培训平台的任务为驱动,积极主动完成远程培训,获得远程培训实效性。班级管理员和学科辅导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网络虚拟班级文化构建的组织管理者和专业引领者。

3.参训教师在网络研修文化和校本研修文化中的再创造。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培训资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虚拟的教师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来自不同学校文化环境的教师们形成了网络研修文化,在这个文化共同体里,教师们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的特色进行创造,进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做到同伴互助,影响参训教师们在远程培训中获得教育教学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

每个学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团队,他们既是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文化共同体。从网络研修文化回到校本研修文化,是把网络学习资源转化为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的最直接表现。这个转化可以通过学科教研会、课堂教学竞赛、送教下乡以及校际交流活动等形式,进行远程培训的校本研修。从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到校本研修文化的构建,不仅使教师个人发展了,教研组研究能力提高了,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带动了学生的发展,最后也实现了影响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的途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和农村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