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营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营销论文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餐饮业服务营销发展趋势个性化服务

餐饮业在品质同质化的时代,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手段。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商业时代是服务竞天下的时代。而餐饮作为服务业,它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酒店生意的好坏。对餐饮业来说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了餐饮经营工作的一切要素和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消费者不仅重视酒店饭菜的质量和特色,更重视从消费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从餐饮业的功能用来看,其客户群的最终需求均立足于餐饮服务质量上。不难想象,一家会议室、客房装备等都很优良的酒店,但餐饮服务却一塌糊涂,其营业状况会提升?因而,新时期的餐饮业,极应加强其“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

因为,从顾客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顾客;从服务员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服务员自身认识的提高,端正工作态度,从而推动餐饮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领导者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领导者更好地发挥本店优势,调整服务战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此外,领导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店内员工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思想负担,这样才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本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未来餐饮业的发展特点大致有一下五个方面:

一、走优质高效的快餐化道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2

1.缺乏明确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不清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稳定的客户群体还没有形成,他们对潜在客户的研究不够细致。城市商业银行当初成立时,虽然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然而仍有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由于对市场细分不够重视,才导致目标市场过于庞大,目标客户群过于繁杂,从而给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整个营销活动的效果。目前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上,而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再细分却模糊不清,重视不够,最终导致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预期。同时,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把为数不多的效益好的大中企业客户作为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使本来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客户资源变得极为狭窄和有限。客观上也造成了大量的费用支出,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2.金融产品缺乏创新,趋同现象严重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和产品市场定位不鲜明,特色服务不突出,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现代银行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由于客户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区域性差异、收入差异等因素,导致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银行。由于对本地区市场缺乏科学详细的预测、详尽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在业务创新上具有盲目跟进市场的现象,有些新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或无法形成规模而不能带来效益,造成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缺乏深入分析,因此,很难开发出满足客户实际需要的新产品。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3.服务理念滞后

现如今的服务营销并不是产品之争,而是理念之争,银行服务营销理念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始终,是一种全方位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营销理念,要求银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并且要随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相应的营销策略调整,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提出满意的解决方案和解决办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对服务营销的重识,服务理念滞后,不能将其提高到应有的战略高度,致使银行对服务营销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缺乏系统的服务营销战略,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与控制,并没有完全实现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变。

4.客户关系管理缺乏科学性

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便于及时获得大量的客户信息,然而目前有些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资料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客户价值的深入挖掘方面存在欠缺。在实践中,通常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与直接客户的关系上,采取的一些政策,比如改进服务、增进感情等都只是针对直接客户,而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利益影响的客户关系则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面的关系协调和促进政策。同时与外资银行营销模式相比,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效率相对偏低。我国商业银行如不提高综合竞争力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服务营销渠道上,虽然有些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网点提供柜面服务,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但总体来看功能还不够全面,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电子银行的实际应用效率,导致银行对客户服务存在缺陷。

5.信息技术落后

城市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策略的关键是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产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不仅与西方商业银行比相差甚远,与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劣势。信息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银行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有些服务营销策略就很难实施到位,如难以做到通过信息技术细分客户群体,并据此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有些新产品的开发滞后于市场需求,与其他银行竞争处于劣势,对非传统销售渠道和网络营销的推广力度不够等。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对策建议

1.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组织体系

国际主流银行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构建营销组织结构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调整的重点在于建立“扁平化”的营销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营销组织体系中设置多个关键服务流程,分别配备流程主管,各自领导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财务、信贷、数据分析等各类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一个关键流程相当于一个综合的业务部门,按照其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个人银行服务部和公司银行服务部及信用卡部等。职能部门对业务部门主要提供运作支持,建立一个充分授权的跨职能部门的工作团队,客户的评价信息与团队的绩效直接挂钩,真正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织体系。

2.建立科学的客户经理制

建立科学的客户经理制,首先要明确客户经理的基本职能。客户经理在银行组织营销体系再造后,居于核心地位。其次要完善客户经理业绩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业绩管理体系方面,目前流行的多项业务指标综合评分方法,即按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制定若干项关键指标,来设定目标值,根据客户经理业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以此分配劳动报酬。

3.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人才不仅是城市商业银行开展服务营销的关键性因素,而且是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的关键要素,城市商业银行要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根据银行服务营销的需要和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建设规划。

4.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3

营销策略对商业服务业企业的重要作用

当今我们处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在份额有限的激烈的市场争夺中,在市场形势多变和复杂的今天,正确的市场营销对商业服务业企业尤为重要,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战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功与否。营销策略是在准确的分析市场和正确的判断市场趋势的前提下,企业所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我国商业服务业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确立地位和获胜的法宝。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当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来临之际,正确的营销策略能够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牢牢把握机会。其次是正确的营销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做到企业的人才、设备和资金等各种有限资源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就是能够保证企业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企业在正确的营销策略的指导下,能够源源不断的开发出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同时不断拓宽企业的市场领域和销售渠道,使企业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先进商业服务业企业的营销特征

通过对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商业服务业企业的调查研究,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成功企业存在的普遍的和具有共通性的营销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企业在发展中都依托于本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保护环境,令这些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放手发展。二是商务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等行业同步发展,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同时互相促进,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三是企业具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下运作经营,企业拥有布局合理的销售网络;快捷及时的讯息采集和整理的办公效率;标准、规范的生产流程、丰富的融资渠道以及国际化的市场等等。四是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储备和支撑,企业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企业内部人员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十分成熟和完备,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培训制度使企业拥有充足的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各个层次方面的专业人才。五是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单单只在本土市场发展是不行的,当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之后,向全世界这个产品需求量更大、更为广阔的市场扩张,是现代商业服务业企业继续成长的必然结果。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4

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衣食住行”之说,从而可以看出“食”是何等大事。虽然近年来有很多的企业提高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但在我们的中小型餐饮业作为一个整体,营销观念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型餐饮企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行为不标准由于中小型餐饮业进入门槛较低,很多餐饮经营者不是很了解餐饮行业的特点,重销售轻服务,不能够找到顾客最为感兴趣的接触点,没有发现服务环境对于顾客带来的价值,服务意识淡薄,由于中小型餐饮业经营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所以服务的范围、行为也不规范。

(二)中小型餐饮企业缺乏相应的服务人员服务人才配置不合理在目前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大多数服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人员流动频繁,餐饮内部管理人才对于企业内部组织有一定的能力,但他们往往对市场营销的知识少之又少。

(三)对于顾客的需求把握不充足,顾客满意度低中小型餐饮业快速的兴起和消亡,或者是频繁地更新,不能够给顾客安全感,这主要是因为经营者对于顾客的把握能力不够,营销还仅仅是停留在有形产品。顾客的满意度不仅仅是以产品评价为唯一标准,无形的服务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四)客户关系管理意识不够强,不能充分体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管理者及服务人员没有真正的和顾客之间建立起正确的沟通渠道,仅仅是顾客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一些餐饮企业不合格的员工招聘和培训,这是从根本上不利于建立客户和餐饮企业之间良好的客户关系。

二、我国中小型餐饮企业开展服务营销的策略

中小型餐饮业服务的营销,便是选择多种策略,结合餐点内部和外部的所有积极的因素,最大化发挥团体优势,制造商机,经营顾客的需求,使现有的各种资源达到最优化调配,以期最大化的利润。

(一)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日趋个性化,这更加要求了企业应重视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时段和目标,提供相应的服务,然后创建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形象。诸如情人餐厅、主题餐厅、风味餐厅等。从当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消费时,不仅消费的是商品本身,同时消费的是商品的名声以及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某种象征性的形象,因为具有一定意义的象征性形象,可以满足人们追求的身份地位,也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自豪感,带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体验。在创新,实施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中小型餐饮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性,在做好食品质量和特点的同时,还应加强多元化的服务管理。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一个和谐、温馨的餐饮企业文化建设,会让每一个员工都产生很强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全心全意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第二,增强对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改善服务内容。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专研,及时地察觉消费者对服务的最新需求,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服务的基本知识,更要学会阅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第三,实现全面和定期的的培训,在结合外部和内部培训的实施,强化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重视强化企业的文化、理念的培训,要注重各项服务技能及礼仪的培训。第四,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关怀消费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这样认为的,消费者在被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被他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不能为服务的本身而去服务,而是要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为目标,在以充分的人性化服务为简体,进一步使消费者的精神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二)顾客满意是餐饮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小型餐饮企业怎么才能保持住顾客和发展新的顾客是管理者们常常思考和探寻的问题。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如果顾客完全对食品的消费满意,然后当他们需要再次外出就餐时就会再次到这家餐饮企业进行消费。长此以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就会上升为对企业的忠诚感,他们自己不仅会成为企业的常客、熟客,还会介绍亲朋好友来消费,这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展市场面十分有益。所以,餐饮企业应重视每一次消费后的顾客满意度,这是比广告更具有影响力以及传播力的途径。

(三)餐饮产品的质量是顾客能否满意的基础中小型餐饮企业提高顾客满意度不仅取决于优惠的价格,而是要使顾客在消费后认为在这里消费是值得的,美味的食物,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甚至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感觉产品质量和出色的性价比,因此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中小餐饮企业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满意,以保持住客户和开拓市场,这是服务营销的概念,这是中小型餐饮企业重要的营销战略之一。依据服务营销的战略,中小型餐饮企业基于精确的市场定位,必须认真地去了解市场以及顾客真正的需求,再次对菜单的品种进行检验,严格控制成品的质量;改善餐厅环境,突出环境的特色;服务过程的设计和操作规范,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加强餐厅现场管理,以提高质量。

(四)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高质量的餐饮产品中不仅体现了厨房和餐厅的艰苦努力,还包含着相关各部门的员工。因此近年来,服务性企业提出了两个“第一”,即“客户第一”和“员工第一”,那么究竟是哪个第一在前,哪个在后呢?营销学认为:“没有快乐的员工不满意的顾客”。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企业的凝聚力等,都将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餐饮品的质量以及对顾客服务的质量。所以,对于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讲,员工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企业的“内部顾客”,为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企业的营销目标作为他们的服务行为,同时也将相应增加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三、结论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5

目前,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并且在营销的力度上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同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客户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各商业银行对银行产品比较满意,各商业银行都在以建立基本的客户群体而成为本银行实施的基本战略。但是,并没有哪一家商业银行能够真正完成对完整的战略与体系的完善。例如:很多商业银行对市场定位不准,缺少银行战略发展的明确方向;有的商业银行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并未对客户关系中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协调管理,从而使得客户关系出现不稳定。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忠诚的中心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对客户满意度内涵的理解,因此,管理措施仅停留在简单的层面。

2.银行内、外部营销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的焦点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外部营销上,对于银行内部各层职工的营销观念、方法等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外部营销。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化”、“官本位”作用引发的,银行内部等级、层次分明,员工在心里、情感上多层次需求完全被忽视或否定。这种陈旧的管理理念,使得员工产生了负面情绪,这对银行的营销活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外,内部营销管理上的脱节造成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无法得到共享、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协同作战。

3.对直接分销渠道的建设

不利于银行资本经营集约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采取的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银行成本多年以来居高不下。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营业性分支机构已经超过了3万家,但是,人均资产的持有量仅为60.87万美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又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日本的三和银行的分支机构虽然不到300个,但是人均资产的持有量达到了3298万美元。可见,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规模虽然较大但是效率较低。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步伐,采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不断开辟出新的分销渠道。

4.商业银行服务与产品缺乏特色化服务

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保持自身的优势,更无法保证在每一项业务领域中跑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有明显的趋同现象,使得很多银行经常在竞争中顾此失彼。

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有效策略

1.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要想迅速提升

顾客的满意度,各商业银行在做产品宣传时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服务营销方式,不要任意夸大产品的效果,改变中国传统的“报喜不报忧”的做法,留住客户。因为开发一个新的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保留一个老客户。满意度高、忠诚度高的客户不会因为商业银行产品价格的上升而随意更换银行。

2.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

商业银行除了外部营销外,针对银行内部人员也可以进行营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在任何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银行的员工也是银行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因此,银行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人才流失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内部营销策略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简单而言,银行内部营销就是将银行的员工看作是银行内部顾客,而将各部门的岗位工作看作是内部产品,在招聘、培训、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员工的最大满意程度。

3.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新型

分销渠道对于普通客户而言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在银行排着长长的等待办理业务的队伍。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增设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是扩充分销渠道的首选方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充分考虑自身定位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营业网点布局与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提高效率,尽量避免盲目的扩张。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新型的分销渠道能够有效的帮助商业银行打破经营场地的限制,在迅速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扩张。并通过庞大的网络营销吸引更多的高端用户,全面促进商业银行收入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服务业营销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26]杨铭铎.餐饮产品创新系统构建[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