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1
我们都知道社会需求是建立在高校具体科目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的管理问题是,为了满足不同各种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的需求的所在。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对企业进行管理,不单单是用来满足对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在其他方面也是能够提供需求本质的能力。经不断的磨练和学习,当代大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过程,这种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为不断提升和测试水平高低的重要利用程度。但是,某一些方面,比如教学因素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不能够完全适应,从而反映他们毕业设计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必须提高毕业设计来进一步的为相应教学改革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1 高校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使不适当的主题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是在纸上的实际问题的研究,然后进行分析,并在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自行解决问题。其结果是,一个工商管理毕业生的技能和灵活运用毕业设计后,知识的学习,直接会让大学的毕业生影响毕业设计和学习的质量问题。而毕业设计的课题中,需要满足当代实际,需要两个方面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应该有所选择,并在现实中一个特定的对象中,对象是一个企业构成、也可一个业务单元组合,或一个企业组织,甚至是一个特定的管理事件类,既要保证内容是实用的,也可以避免在本研究中的研究范围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时候只看到表面的选择,但没有探究式学习,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对象的知识结构不清楚,只依靠自己的兴趣的话题,但不符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毕业设计。
1.1 创新能力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管理的经济学是一个强大的“艺术”问题的一部分,它属于文科课程的范围之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知识通常理论知识的过程,由于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学中的内容不能给人们产生“空间”的感觉。这是很难让学生学习知识灵活应用到研究的特定对象中去。在大学里认识的调查,使得企业管理中主要覆盖了学生所需要的这些缺点,但一般来说,创新能力的不足更直接,更突出地体现在毕业设计中。毕业生将更多的选择现有的数据一起是比较简单的,但缺乏数据分析和处理内容,既掌握了数年的学习经验,又有很多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到突破口,也不知道如何一次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经验的积累使用。所以在毕业设计,或缺乏深入的文件或数据拦截和粘贴的加工简单的知识的题目内涵的理解的毕业生,总体上中间是缺乏创新能力。
1.2 通过寻找学生的指导和研究过程,在过程中的误解的过程中观察,你可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毕业设计
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的内容总结,只要对多年的积累的知识进行总结,一些其他的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而不是因为毕业设计,教师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毕业设计仅仅是一个操作的规模较大,并且形式简单地阐述了一纸来敷衍老师。思想认识只能使学生在纸上的能量的一小部分,并最终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非常低的。
2 相比其他专业的普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的能力更为重视
(1)社会企业或实际选择过程结合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市场,面对各种竞争,不断催生了很多新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新的东西可以像商业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方向。由于这些问题是非常具体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以社会现实和企业的主题相结合,这篇文章的主题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营销、财务管理、广告策划等微应用,都能满足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那些或进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可以学生实习或遇到在工作和研究中,通过个人思考,可以直接结合具体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因为他们的毕业设计,很贴近实习,毕业设计的质量会很满意。虽然毕业设计和培训,帮助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在寻求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例有创新,之间的差异,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和密切的联系也将确保指导是有效的,所以毕业设计的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2)实验和改善实验,实验过程时间的合理安排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所有的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而在实际的应用程序的基本理论知识。沙盘模拟,当然,是一个专业的操作和管理课程的主要特点,反映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这个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实验。使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多种教学方法真正的自由竞争下,模拟企业的氛围,使学生,真的感觉灿烂的和残酷的,管理风险和责任经历了市场竞争,换位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提高整体质量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3)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未来的商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教学要求,要求开放企业,的机构,经理的承担角色不一样。所以在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科学精神和大学毕业生具有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既要实现理论知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论文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以毕业设计为教学目标。例如,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本身毕业设计评价的加强,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深度和毕业设计的要求,但结合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重点。
3 结语
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对他们的质量要求一直存在问题,导致在教学的诸多问题会继续出现,这是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所以通过设计和创新的发展使得这个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作者简介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2
依据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立足天津,辐射环渤海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笔者就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目标设计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做了初步探索。
一、改革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改革目标是:由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业者和未来的经理人。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教学改革争取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及教学手段上实现大突破,逐步构建起与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强调领导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训练。上述目标,将成为培养方案以及授课模式改革的中心出发点。
二、改革内容
(一)构建并完善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商管理专业,我们计划采取分方向建班方式,主要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具体方向,固定教室,采取小班型研讨式、案例型授课模式,探索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分模块设计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精选必修课、特色组合选修课、模拟实验(实训)课和自主实践课等。在课程设计及安排上,突出几个重点应用方向:一是外语的总体水平及听说训练;二是计算机实用技能训练;三是管理研究方法的训练;四是管理案例分析能力训练;五是毕业设计和创业计划能力。
(二)实施课程体系配套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拟在课程体系上做如下配套改革:
1. 选修课程设计体现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导向。课程设计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出口的需要。为满足一部分学生的考研或后续学习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各方向至少要开设一门采用研讨式或双师制授课的研究导向的选修课程。学生选择研究导向选修课程,可以规划未来考研专业或者辅助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如有(独立或与教师联名,参照学院的科研期刊奖励划分),可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奖励。
2. 推进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实验。在课程属性上,除了必修和选修之外,还要体现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多种需求,并相机采用研讨式和案例式主导授课。研讨式和案例式主导授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侧重于研究型,一个侧重于应用型。拟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实施本科生研究型(考研生)和就业型两个导向,全方位开展上述教学改革与实验。同时,我们也将就考评方式进行相应创新和改革,争取实现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有机结合(如平时和期末各占50%),也将通过实验室建设来支撑考试条件和考试手段。
3. 增加专业涵养类课程。增设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如心理学、文学欣赏、国学修养、孙子兵法等,增厚学科底蕴和涵养。这些课程应该尽可能往前面学期安排,避免和专业课选修冲突。此外,心理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构成,目前在我系是缺项。可在教学方案调整中增设心理学此类课程,依托人力资源专业方向,发展心理学相关实验与测评课程,或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联合,或者成立专门机构,开辟面向本科生的心理测评、辅导和咨询体系。
4. 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实践课程是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包含实验课程但不局限于此。在新的方案设计中,尝试将课外活动和课程结合起来,作为“弹性学分”设置。如把《招聘也测评》课程与学生模拟招聘大赛结合起来,把《创业管理》课程与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结合起来,并取得相应晋级成绩可以免修此课,并获得此课程学分。同时,也可学习其他院校经验,开设横向或纵向课题的自主实践课程选修,将课程与老师的科研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对此种课程预留弹性学分。如工商管理的创业课程主线(创业管理课程-创业方案大赛-经营决策模拟);人力资源的就业训练主线(就业指导(测评)课程-模拟招聘大赛-就业模拟实验)这样的课程安排和弹性学分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主和有效的安排学习计划,整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将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学习、社会实践和就业招聘、社会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三)实施教学管理配套改革
1. 加强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研讨式与案例的有效保障。一些课程平时成绩占60-70%,进行过程考核的实验。
2. 创新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可扩大比例至50-70%,期末采取题库式计算机随机抽题考试。专业选修课程,在平时过程考核的基础上,期末可以采取课程论文答辩、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
3. 推动专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生成。由各专业汇同学院发展本科生实习基地,打造多种产学研结合模式。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采取分段能力培养模式,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子系统。
“分段能力培养”实践活动计划安排主要是:入校初期阶段的各种校园社团活动能力;低年级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中期的情景分析和专业实践能力;后期的专题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配有“不同载体平台”系列活动:主要有课堂案例训练、实验室模拟、社会调查、基地实习等。
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我们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教学安排:
1. 校内实践活动。如在学生大三、大四定期进行案例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实践活动,由企业赞助进行。
2. 课堂案例训练。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后小组按理学习和课堂讨论发言,进入到形成性考核体系中去。
3. 社会调查活动。结合教师科研,可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也可以独立策划调查活动。
4. 企业实习锻炼。利用假期,到实习基地进行企业实习,每个学生在大三学年度,要至少两次走进实习企业学习锻炼。合作企业要给每名学生配置实习导师,并指导实习过程。学生实习结束,要有实习报告备案。
5. 就业实训。利用我系实验条件,进行各种类型的实训。
6. 毕业设计研究。鼓励学生以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进行案例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未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以工商管理综合实验中心为依托,包括软硬件两个层面。在硬件方面,将建设以下内容:
1. 案例研究中心。建设“案例教学与讨论中心”、“精品课堂录播中心”和“学术沙龙讨论与活动中心”,主要功能有:案例教学、小班型实验课、人力资源色彩教室、精品课堂或案例课堂录播、计算机网络考试等。
2. 综合实验室。建设“工商管理综合实验室”,主要功能有: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ERP系统操作训练,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实验等。
在软件方面,将采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两个方向等工商管理范畴的实验和实训软件,包括微软ERP实验室、用友等 工商管理实训基地等。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3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的相关要素加以合理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的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要素是新教育思想与新教学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体系等。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没能根据人才市场对管理人才供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必须研究的现实问题。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内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从目前来看,各个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体现在:宽口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显然,这种定位缺乏科学性。即使考虑了社会的需求,也缺乏对学校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对本科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的评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有两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并没搞清楚,一是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结构问题,即社会对各个层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二是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问题,即本科、硕士、MBA及博士的培养与供给状况如何?只有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对工商管理教育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各高校意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大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分析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教育,还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则不够重视;较为注重培养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不够重视;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手段方面,大部分已经采用多媒体手段,但仅仅是对“黑板+粉笔”教学手段的一种简单替代,也就是把应写在黑板上的通过投影仪打在了屏幕上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在进行探索和改革,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由于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老师绝大部分是学生出身的老师,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又缺少机会或能力组织和从事大型科研项目,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讲普遍原则多、理论内容多,而讲具体方法少、实际业务少,所授知识的实用性不强。所谓的案例教学法,仍然未能摆脱课堂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对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胆略、风险意识等)的培养更是不够重视。
(四)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
“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涵义的精髓。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主要内容有:(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二)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三)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管理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铸造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工商管理教育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刻不容缓的命题。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培养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转变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注重人才素质的特质性。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种教学方法,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其实,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实践证明,某些独特的品质往往是其创新素质的表征。大学应该更多强调给予学生一个广阔的知识视野,一种终身学习的兴趣,一种探索问题的意识。
(二)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校必须要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并使之特色化,才能吸引学生报考并为学生创造价值。通过设置“兴趣模块”及模块下的特色课程,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削弱工商管理专业“宽泛”的缺点。从我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来看,我国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首先,要从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入手确定其核心课程,核心课程要精练,不追求广而全,要与其它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突出企业组织、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其次,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管理沟通、商业伦理、艺术欣赏等课程。第三,增大选修课比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营造更加开放的学术氛围。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倡体验式教学等现代管理教学方法
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和“鼓励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更注重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与运用知识能力。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去亲身经历,从中形成认知和领悟,并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比,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将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融合与统一,从而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综合创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教育能否为新世纪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来培养。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和喜欢学生求异、创新,等等。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成为一个卓越的课堂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能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五)设置专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
该模块作为必修课,并占一定比例的学分。本课题除设置创业、创新方面的课程外,将强化这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拟在第八学期集中设置四周大学生创业计划模拟培训与实践活动,该活动可以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中延续进行,对比较成型的创业计划,可以视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评定成绩。提倡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创业计划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2]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4
一、行知学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中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行知学院从刚开始的一味“克隆”母校西安财经学院的教学体制、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转变到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逐渐明晰了自身的培养定位,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为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
2、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随着行知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行知学院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仅使用了课堂实验、暑期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较为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而且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3、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及“双师型”教师较为稀缺
课堂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情景模拟、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等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均有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但是,哲学有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实际工作中企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学生将要进人的工作环境远非既定的模拟环境和课堂实验能够概括,学生需要切身进人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但是,行知学院并未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法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同时,行知学院的专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学k,教师缺乏切实的实践经验,且由于学院性质的客观原因,行知学院的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行知学院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蓰础,又能为学生讲授实践活动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稀缺
二、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夭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配置不合理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文件,对于应用型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其教学大纲中应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安排工商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进程,才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但是相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必选课而言,行知学院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与运营管理、管理学的课时严重不足,致使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尚且要追赶进度才能完成,更何况一向不被重视的实践教学,自然难免被一再压缩进而省略。虽然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例在教育部的引导下有所增加,但这些增加只是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等方面通过实践学分的增加体现出来,而对专业蕋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却缺乏刚性要求。此外,在学生最有兴趣、最有精力、专业课程最集中的第二、三年,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切实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其实践教学内容通常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的学生大多在四处奔波找工作、匆忙应付毕业论文等,基本无暇顾及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人不够
虽然行知学院投人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但是学院各个有关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从学校方面看,行知学院各职能管理部门没有从宏观层面加速制订和实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和配套政策,致使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不佳,教学设施不完备,新建的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设施简单,自动化水平较低。其次,从教师方面看,授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针对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而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而且由于学院对教师的培训不足,表现在培训机会和名额较少,培训内容窄,培训方式单一等,因此,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学生商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型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跳出“考公务员、考有编制的工作单位、考研等都必须死读书”的思维定式。学生并不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论选择何种职业路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根本⑵。
3、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相对困难,其实践教学评价很难直接用量化指标来衡跫。因此,为了便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合理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行知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处于探索前进时期,其评估体系尚不健全。杂乱模糊的评估方式并未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使得学生并不淸楚实践环节自身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身通过实践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同时,教师由于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对实践教学标准较为模糊,因此,不注意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对实践教学环节釆取应付的态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仅凭主观判断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等。
三、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实现行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践教学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行知学院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⑺。首先,行知学院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及办学目标确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课程如何设置,保证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内容及实施标准。具体可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成“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甘特图”的形式,进行合理搭配,即埋论教学模块首先开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紧接着就幵设文践教学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理论的真谛这样前后相错、有序地开展教学,不仅能够避免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压缩实践教学学时、第四学年学生由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种ffi力无暇顾及实践培训的情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其次,行知学院需要逐步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实践教学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大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系统
(1)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落实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行知学院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同标的指导下,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增加对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实践活动经费的投人,不断提升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同时,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生活,行知学院需加强自身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与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实践培训。此外,对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刻不容缓。行知学院需支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鼓励教师亲自到社会基层、企业一线挂职、兼职等,为有效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师资支持。
(2)探索使用灵活多样地实践教学方式以使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按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不同,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课堂实践和校内课外实践、校外社会企业实践两方面。其中,校内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室实验等。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如组织学生举行ERP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等。校外社会企业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实践调査报告、见习、实习等。校内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并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根据不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应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管理问题联系起来。还可配合使用人才测评、企业危机管理、绩效考评、ERP等有针对性地实验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工商管理软件的应用,掌握工商管理的实践操作流程校外社会企业的实践活动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专业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行知学院需要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监督、评价、反馈和激励系统,从而切实将实践教学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行知学院可建立每学期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实践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各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否与理论基础相符合、实践教学内容所分配的学时(学分)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只有将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并将其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引导师生重视实践教学,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最终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是从机制层面促进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主要可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管理中,通过行知学院的教学督导组对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利用学生联络员定期对课程实践教学相关进度、深度等的反馈,有效督促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最后,在以上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的基础上,行知学院应在对教师教学考评系统和学生学习考评系统中,将实践教学情况纳人其中,从而形成多层面、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此外,根据激励理论,行知学院还要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对那些认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赋予评优资格、计算工作量等;而对那些不按计划认真执行实践教学环节或学生评价实践教学较差的教师,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对其实践教学的工作量不予认定、在教学综合考核中不予评优等。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5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在大学教育精英化时代,毕业生供不应求,所以大学在培养人才时不必分析市场需求。但是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得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面向地方并且依托当地的重点行业,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却不重视研究地区经济的特点,缺乏对地区重点行业管理岗位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采用过去精英教育或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的岗位发生错位现象,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上手不快,专业不精的现象。比如现在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基层工作岗位。
1.2课程体系设置不精(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由于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照搬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和课时总量过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理论研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而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课程模仿研究型大学,所以每门课程也力求完整、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就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导致课时总量膨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赶着上课,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自由学习发展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依据个性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无法深入理解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和考试过关。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写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1.3教学环节效果不佳(1)教学过程缺乏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培养,大多是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无形中将其所就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而且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师期末给出比较详细的复习范围,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按照复习范围背一背就基本可以通过。这导致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平时学习的不用功,上课不用心,作业应付,不求学到知识,只求考试通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
2用人单位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要求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培养的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他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评价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并认为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对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共计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重视的是其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而毕业生通过工作应聘以及工作实践也意识到在校期间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改变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工商管理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分析市场要求,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环节应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尽快上岗工作,履行基本的计划与控制、组织与协调、辅助和支持决策职能。所以应把“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总纲,重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案例教学、职场训练为代表的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3.2科学预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但是,很多学校却缺乏了解和预测社会需求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将此项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下面设立信息调查科室或委托相应的管理咨询公司或社会调查公司,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社会用人需求。
3.3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有根本区别,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4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的毕业设计范文6
一、国内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国内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只要有三种,一是工商管理模式,以清华大学等为代表;二是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武汉大学等为代表;三是信息技术导向模式,以中山大学等为代表。
(一)工商管理模式。工商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专业大多设在管理学院,因此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以技术的应用为主,但在计算机技术上比一般管理专业更加重视,研究企业应用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课题,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案设计等。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基础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不仅仅是代码编写人员。
(二)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有些高校设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学院,将信息管理专业放置在信息管理学院下面,信息管理的前身是情报学等学科,因此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管理、情报管理等领域,在目前的计算机时代,信息资源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的管理学理论技术、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技能、有系统思维能力的从事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
(三)技术导向模式。技术导向模式的信息管理专业一般设在计算机学院,主要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高级信息技术的人才,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完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满足企业、政府等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的需要。
二、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制定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首先需要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有详尽的了解,然后需要对自身的定位进行研究,进而设计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的素质、能力,然后分解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讨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努力提高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普通高校的现实地位和背景,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可参考走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应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强化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人才市场对信息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的需求,找出核心技术能力,设计相关课程和实训实习计划。
在对外合作中,考虑订单培养模式,与软件需求单位建立联系,根据企业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
三、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理论教学体系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信管专业特点,可以暂定出三个知识团,分别是:定量数学决策优化模型技术团、计算机领域技术团、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信管特色技术团,后者则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仿真四个核心课程。
其中,定量数学决策优化模型技术团可考虑开设如下相关课程:信息检索与利用,线形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运筹学B,市场调查B,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与管理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系统等。要加强重视,把开课时间合理化,加强连贯性和科学性。
计算机领域技术团中,可考虑用面向对象语言替换现有的面向过程语言,数据结构改用面向对象语言描述,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流程替代MIS课程中面向过程的设计过程,去掉C语言课程设计,增强流程管理和流程分析的内容。信息管理技术是分层次的,一般分为如下六个层次,分别是:(1)程序设计语言,(2)PB和SQL Sever,(3)HTML/ASP/ASP.NET,(4)java/J2EE,(5)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6)毕业设计。知识点传授可沿着以下路线:确立编程思想-建立算法思维-掌握编程工具-掌握数据库-贯通理解管理商务-设计开发系统为管理商务服务。技术类课程提早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使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关于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由于学生在ERP实施等相关方面的就业应该有很广阔的前景,应该重视,所以可考虑增加ERP的课程设计,变成大的综合设计;请相关公司等ERP企业人员来上课,后续可联合出书、认证、培训。
关于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由于客户管理与服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应增加学时数,让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相关软件的完成操作流程。
从本专业的技术需求与管理业务需求统一考虑,从流程的视角来规划所有课程、精简课程,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四、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一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需要对软件开发工具的教学,但是远远不够,应训练学生应用这些工具开发具体的项目,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升华到新的高度。因此,需要建立信息管理专业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次的实训活动,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对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减少课时,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
五、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手段
专业基础必修课,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应实行小班授课。诸如MIS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等重点设计类课程,更应借鉴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由多名老师指导,以确保教学质量。
广泛利用教师的纵、横向科研项目成果,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大力建立案例库,使教师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规范教学环节,注意质量控制。每学期2-3门编程类课程设计,考核指标要具体,考核由老师组成委员会进行答辩。修改重点课程的教学大纲,建立统一、标准的试题库,规范教师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应积极积累,争取建设成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