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1
关键词:体育;安全;预防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55-01
一、注重安全细节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体育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果保证不了学生的安全,你这堂课上的再好再精彩,我想也是失败的。
在教学中,对今天所要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预测。看这个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如果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不了,就应该立刻降低难度或停止教授该项内容,否则的话很容易使学生受伤。同时,要定期或利用下雨下雪,天气不好的时候,给学生室内上课。同时教会学生在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一些自我保护措施
案例一
体育中考前的一节初三体育课,教师安排已达标的几个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练习其他项目,以便将精力集中在未达标同学的项目指导上。张杰和几个同学选择了足球练习,在完成一个射门动作时,张杰跳起背对球门用倒勾射门,结果落地时肘部重重触地,导致手臂前臂骨折。
二、加强场地器材管理和定期检查
案例二
某学校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用场地边的三门球门做支撑,双手从后用力压横梁跳起,使门栏失去平衡翻倒压在该男生腰部,造成脾受伤。
场地器材的安全是防止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于生锈、变形、破损的器械要及时更换维修。体育教师做为上课的具体实施者,要对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心中有数,课前对所需场地器材进行必要的检查,课中合理布置场地摆放器材,教育学生保护自身安全,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学生在危险环境下活动。
三、教学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严密
案例三
在一堂以速度练习为主的短跑课上,女教师王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50米迎面接力。学生面对面分站4路。练习前教师要求迎面两人交棒时统一从接棒人左侧错身交接,轮到毛强与对面同学交棒时,毛强没有按要求从左侧交接,由于速度快将站在队伍右侧边的王老师撞倒,王老师很长时间没能站起来,在同学和其他老师的搀扶下,王老师才渐渐恢复。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是防止伤害事故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采取迎面接力,因跑动速度快,距离短,如预留空间小迎面相撞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备课,全面分析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各项准备活动和安全防范措施。学习技术动作时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顺利学习掌握正确动作。学习跳山羊、跳箱、单双杠要加强思想教育保护与帮助。
四、深入了解学生,注意隐性安全事故
案例四
一节体操技巧课上,马杰在做完前滚翻后突然躺在垫上脸色苍白,口吐白沫,身体不断地抽动起来。在场师生吓得目瞪口呆,教师措手不及。急送医院抢救后,经 CT 检查马杰为癫痫病,上课期间刚好是发病期。
案例四是隐性疾病发生的课堂案例。隐性疾病课堂发病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体育课隐性安全事故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研究和重视。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有严重疾病史不利于参加活动和曾经身体部位受伤的学生因人而异安排在室内或见习。
五、体育课应急措施的几个环节
1.鼓励学校为学生集体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使每个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学校成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教师学习安全防范救护知识的应急本领。
3.健全学校医务制度管理,每学期为学生健康体检,提醒家长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伤害事故发生。
4.体育课堂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做到:
(1) 首先教师冷静判断伤情,利用自己掌握的运动医学知识,了解伤者受伤情况,判断伤害程度。如只是轻微擦伤或扭伤送校医务室处理或者用冷水冲泡,避免肿胀。
(2)稳定自己和学生的情绪,除找个别同学协助外,其余学生正常学习,不能造成课堂混乱。
(3)遇重伤或不能判断的病情,及时送校医或与医院联系,力求尽快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搬动受伤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伤害。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安全;预防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21-01
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要利用各种器械、各种场地进行,极具对抗性和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所以体育课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这无疑会对学生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体育教学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足;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足;
3.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4.课的组织安排不合理,师生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6.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7.身体不适,师生双方过于大意。
由此可鉴,学生与体育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的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对于场地安排,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
在科学组织教学上,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分解到完整的教学规律,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现在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竹杆等体育器械就害怕,对长跑也一样,可见,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或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一年四季气候不断变化,夏天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冬天气温过低易导致冻伤并使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时,要考虑气候因素,以免受伤。体育教研组更要重视安全知识的宣传,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广播、校刊、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3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安全教育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体育课中学生生病、受伤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我们只有充分的“预防”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防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防,是一种人性化的预防,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防。以下进行具体阐述。
一、对学生精神安全的预防
如今,我校搬进了新教学楼,在这里上学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多,没有住过楼,搬进新教学楼上课,又高兴又新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完成一节课的任务,就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不但要讲完课,还要保证学生的安全。例如,上完课间操,我就直接让学生在原地成密集队形集合,不再进教学楼,等其他的班级进完后,再组织学生上厕所、放物品,体委集合整队准备上课。
上课时操场的人数变多,其他上体育课的班级就在邻近,跑步、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交叉,容易出现碰撞事故。针对我校情况,我对本年段的学生规定活动范围,每次都在三十米的跑道上进行集合、跑步。这样,教师兼顾得到,避免了与其他班级学生的交叉碰撞,安全系数也提高了。班级活动位置如下图所示:
二、对学生状态安全的预防
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的现象出现,教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其上课状态。例如,前两年,学生在平房上课,冬天的时候,一年级的教室在东面,教室内冷,有许多孩子都感冒发烧了还坚持上体育课,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酌情处理,不要让孩子进行剧烈活动,身体好的学生进行跑步,带病严重的进教室休息,稍微有病的就进行小游戏。
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的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教师关注的范围内进行。对待身体有障碍的学生,我非常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努力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运动,敢于挑战自己,同时带动同学们帮助他们。
三、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预防
每一节课要时时讲安全,多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不长,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经常提醒,让学生养成安全的意识,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个班级进行演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拿本书放在头上做保护,快速站到教室课堂的过道上,眼看脚下,从靠门的一侧开始,一路纵队靠着走廊的墙根,从楼梯右侧,一个跟一个小跑出教学楼,到达课间操排的位置,然后点数。班级多时或者全校进行演练时:每个班级分不同的出口,指定走楼梯的左侧和右侧,避免楼梯口出现交叉,减少踩踏事件的发生,其中,在楼梯上的左右路线必须严格执行。我校的模拟演练证实,严格执行在楼梯上左右两侧的路线,学生逃出教学楼的时间不但减少,而且没有碰撞、踩踏事件发生。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4
论文摘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43所高校和广西省内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关系重大,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和法律法规。
1 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实现国家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高校公共体育管理工作应在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必须加强安全保障工作的落实,加强在各项公共体育活动中安全保障工作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和体育各项活动的改革。由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他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了高校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这既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有的学校或某些体育教师为了消除这种负面影响和减少风险,取消了应有的体育活动,禁止了一些器械性的运动项目。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解决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大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是各级高校和政府不可避免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高校公共体育的安全保障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保证大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高层次的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2004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的43所高校和广西省部分高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5份,采取现场发放问卷法,回收96份,回收率为91.4%。经检验,有效问卷为92份,有效率为87.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仍有部分高校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占调查学校的26.3%。有31.2%的学校在一个学年的体育工作中,从不安排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措施、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的知识。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中没有建立学生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的学校占32.3%,很少进行或从不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培训工作的学校占40.6%。有99.5%的学校认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学习体育运动事故预防心理学基本知识。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或一般事故,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出现的一般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在部分高校均有发生。有资料显示,尚有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事件。
3.2 高校公共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有待改革
有95.5%的学校认为,根据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课程理念,没有必要将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列为体育教材内容。这些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已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作为体育课教材。探险活动的开展要慎重,必须要有具体的安全与保障措施。如每一条线路的推出,在确保活动中无危险因素存在及无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予以实施。游泳是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但又是一项安全隐患较大的运动项目,大学生在校游泳溺死现象时有发生。有95.6%的学校认为在开展游泳教学和游泳活动中要特别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3.3 体育教学规范行为问题
有97.2%的学校认为在体育课的教案中,很有必要安排安全教育内容。必须指出,教学管理工作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指导,教师在教案中应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的设置,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运动锻炼和学习方法。
3.4 必须认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征:第一,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潜伏的隐蔽性。如学生在做某个体育运动的高难动作时,一旦动作完成不好,往往难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第二,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如马拉松赛跑出现的运动员猝死现象,事件发生突然,损失重大。第三,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公开性。在当代的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普及,体育比赛更为频繁,通过信息传播,比赛消息迅速传开,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事故,消息传播同样会迅速公开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3.5 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
有部分高校提出预防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必须加强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体工作热烈、蓬勃地发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如:铁网围栏、篮球架、足球架、排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吊顶天花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体育中心,及时清理易燃杂物,定期检修电器线路,杜绝火灾隐患,定期更换灭火器,检查消防栓等设施,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
3.6 事故预防心理问题
从事故预防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故预防是有规律可循的。“孤立考察第一次事故发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事故后,就会发现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都是事出有因。这些‘因’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多数都是由心理素质和当时心理状态原因造成事故的,习惯上称之为‘思想麻痹’。
3.7 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亟待立法。有部分高校提出学生入学需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关研究指出:“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既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又能为国家主管部门完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或单独进行立法提供参考依据。”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单独立法。就我国的现行立法来看,这方面的立法有一部分为《民法通则》、《教师法》、《体育法》等,仍需要进行完善,从而妥善处理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保障大学生和高校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得到顺利开展,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8 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高校大学生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根据其管理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将鉴定与检验学校过错的标准客观化,有利于学校提高预防意识,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活动中积极防范和消除可能对大学生人身安全造成伤害的隐患。因此,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1)全部责任:由于学生或学校某一方的违章行为直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如:1998年北京某高校一名新生在入学初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猝死。事后调查发现该生入学前没有如实参加体验,入学后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由于学校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体育课,属于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属无责任方。
(2)主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有伤害事故作用大的应承担主要责任。如:1996年1月上海徐汇区法院对“肖涵索赔案”的审理,认定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的爬墙行为。没有爬墙行为,事故就不可能发生,实际上,爬墙行为与后来的跌伤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学生本人要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其主要依据是肖涵年龄已过10岁,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对自己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有一定的控制和辨别能力。如果在高校,作为属于成年的大学生,同样属于限制民事行为人。
(3)同等责任:学生和学校的违章行为在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相等,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如:哈尔滨某高校的田径运动会上,一名男生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正常投掷飞行的铁饼击中头部而昏倒。一是该生随意穿越投掷区,二是现场管理不严,所以学生和学校双方应承担同等责任。
(4)次要责任:因学生和学校双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其中一方的违章行为在伤害事故作用较小的应承担次要责任。如“肖涵索赔案”中,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因为:第一,事故发生在体育课上;第二,由于教师未能到场,故没有及时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第三,学校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送往医院。鉴于学校的做法客观上造成事故的发生,存在失职行为,故必须承担次要责任并对受伤学生给予适当赔偿。
3.9 高度认识高校公共体育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由于这些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现代高校正是由这种与日俱增的相互依赖、复杂多样和充满矛盾的各种关系组成,为了满足高校的各种需要和要求,高校和大学生都要建立与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解矛盾和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建立和维护高校与大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这是高校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1)建立规范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关系重大。高校公共体育安全工作应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实现高校人材培养目标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2)建立规范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深化体教学课程的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应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加强体育教材的建设,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资源,切实使大学生参加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和各项体育活动得到安全保障。
(3)高校公共体育具有影响大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作用。一是通过调研、传播、合乎道德的沟通交往等手段,使高校公共体育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点,以及各种变化进行预测并做出反应,即作为一种早期警报系统,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对群体伤害事故的事先预防,对体育运动各项目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加强研究,重视学习事故预防心理知识,加强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培训工作。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提高科学的事故防范意识。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5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安全 事故预防
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一连串校园恶性伤人案件,给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悲剧让人痛心,警钟催人惊醒,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不管是在校外还是在校内,课间还是课内,安全必需放在第一位。体育教学是以运动场为学习课堂,学习过程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1、首先做好对任课班级学生的病理状况调查
每学期开学,上课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与所任班级班主任联系,了解各班学生的病理状况。例如:肢体残疾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智障、聋哑、哮喘者等,将各班具有以上特征的学生逐个统计,一一用明显记号标注在各班级学生花名册上,并附一简要的文字说明,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准备第一手病理资料。
2、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必须上以课堂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课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都必须把课堂安全,以及课堂伤害事故的预防作为重点内容讲给学生,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让学生明白课堂安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关于安全的要求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理解。把学生的课堂安全行为变为主动和自觉的行为,课堂安全事故自然就减少了。
3、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3.1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很多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对很多细节掉以轻心,不以为意,关键是我们常常要放多一个"心"。体育课涉及的活动比较多,每节体育课都会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各种球类,有障碍跑,还有投掷类的垒球、铅球、实心球等这些危险系数较高的项目。如果课堂上需要进行这些项目教学的话,老师在课前应对这些体育器材进行检查,避免这些器材因有老化、剥落等问题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曾经有个别学校的篮球架在风雨中日晒雨淋老化后,没有及时更换,在球与架激烈的冲撞中,导致篮球板脱落,造成坠物伤人。也有因足球门栏固定不牢,门栏翻倒压伤人的情况出现。因此对这些器材的检查非常重要。
3.2检查好运动场地。运动场地是学生体育活动的载体,运动场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运动场地的范围很广泛,在学校里,主要指的是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在场地造成的伤害事故中,坑洼不平是最常见的问题,另外还有跑道板结、沙坑少沙、乒乓球台密集等等问题。造成这一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时间过长,且疏于管理维护,还有的是一开始修建就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加上学生本身活泼好动的特点,不安全因素显而易见。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前,要检查沙池里面有没有其他尖锐的异物,特别是玻璃类的易伤人的利器,要及时将其清理掉,这在沙池中是常见的东西。对于跑道上的沙子石头要清理干净,避免摔跤扭伤脚。
3.3做好热身的准备运动。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是必须的。在平时,我们都处于一个静止状态,我们全身肌肉,筋骨还没有活动开来,如果突然进行激烈运动,很容易会造成拉伤、扭伤,因此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时间一定要足,不要只是形式主义。各种动作要合理安排好,头部,颈部,手部,脚部,腰部,各处关节都要舒展开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身体慢慢进入运动的状态,才能进行激烈运动。
3.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老师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要做好思想工作,无论在平日或是课堂中,都要反复给他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一遍不行,二遍、三遍……不在乎罗嗦,只要求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聪明的人总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也要注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上课穿皮鞋凉鞋、口袋装玩具小刀、胸前挂钥匙装饰物等不符合体育课堂常规要求的习惯。因为着装不合要求发生的摔跤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口袋里和胸前的物品,其后果不可想象。第二类是推拉、疯赶的不良习惯,年龄越小,这种行为越容易发生。第三种不良习惯在夏季体育课堂上容易发生,比如学生课前大量饮水、课后立即凉水冲头洗脸等等,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是很不安全和不科学的做法。因此一定要纠正学生这些不良习惯。
4、合理开展课堂中的活动内容
4.1定好要求,讲明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一个活动前,老师一定要认真讲解活动细则,做好示范动作,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扔沙包的时候,要安排好学生站什么位置,注意不能扔哪个身体部位,如何闪躲等,以最正确的方式去完成活动任务。又如:在跳4.5米大绳的时候,如果安排不当,绳子打到人身上,是很痛的,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队形,讲明规矩。10个人为一组,一个一个轮着跳,一组跳完后,先停下,这组同学疏散后,下一组再接着跳,避免因为来不及走而出现拥堵,导致摔跤的情况。
4.2活动前清理好活动现场。2010年5月13日下午,某校体育教师正在带领学生进行铅球训练,一名学生将铅球投掷完后,学生王某正要用投掷的方式往回投,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开始纷纷向校外走去。体育老师发现王某要投回来刚要制止,但为时已晚,铅球投偏了,砸在了三年年级学生张某的头部,致使其头部受伤。校长和班主任闻讯后,和体育老师迅速将张某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了家长,经诊断其为颅脑损伤,右额额部硬膜外出血。从这例子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开展一些投掷类的活动时,要将场地中的人员清理出去,并划好一定安全范围,避免因有人误闯场地造成的伤害事故。
4.3找好帮手,分好队伍。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有时也会有疏漏的时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来帮自己做好监督。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选出一些自觉性强,领悟能力高,有领导能力,能让其他同学信服的同学来做小组长,在活动的过程中管好其他同学的纪律,效果也不会比老师的管理差。老师对一些调皮异常的学生,要多几分注意和鼓励。根据体质不同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如每班50个人,每个层次分两个小组,每班六个小组,选出六个小组长做老师的小助手。这样分组既体现了组织性,也体现了计划性,不会杂乱无章。
体育课的安全预案范文6
一、初中体育课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今初中体育安全管理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不仅表现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会因为安全问题导致体育课质量的下降,弱化体育课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
体育课安全管理问题中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师是体育课的主导者,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工作态度是体育课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教师的责任心方面,对学生安全负责是每个体育教师首要考虑的。体育课中大多数安全问题都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关,例如如果教学计划不够周全,在教学计划中没有考虑如何避免安全问题发生等,问题日积月累最后导致安全事故。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研究不足,特别是新教师,在体育课表现为准备不足,容易出现对待安全方面计划不周和出现安全问题不知所措的情况。其次是教师安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体育教师体育课安全管理能力主要有:如何预判安全发生的能力以及发生事故时的处理能力。例如进行短跑项目时,要叮嘱学生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因为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一旦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学生方面
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安全认识,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差,成为体育课的重大安全隐患。这个主要是由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决定的。初中生在心理上一般不稳定,易冲动,特别是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高。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不能控制好自身行为,对自己评价过高,这些成为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心理原因。同时,虽然初中生身体素质接近成年人,但是无论是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等都容易导致体育课时做动作变形,容易使身体损伤,这个也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发生。
3.学校方面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而且管理制度一般只做原则上的指导,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造成教师在工作操作层面上无所适从。
二、针对初中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
1.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考虑周全的教学设计,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安全因素有一个周全的考虑,例如课堂中要使用到的场地是否平坦、器材是否安全、学生服装是否符合要求等。对一些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有防范措施,例如在练习跳远时,下肢肌肉及脚踝等容易受伤,这个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其次,要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要安排合理,难度适中,严格遵守大纲要求,不能够有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内容,否则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单杠练习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做腾身反转上杠的动作。同时教学方法如果不合理,会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时精神不集中,没有用心听动作要领,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课教学中一般都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合作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教学法等,均能够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
2.课堂教学中落实安全管理的理念
(1)做好上课前的准备运动和运动后的休整运动
运动前的准备运动是让身体适应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程,可以帮助身体神经系统和器官的机能动起来,避免因为准备运动不足导致身体缺乏协调性而受到伤害。准备运动需要及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季节气候特点进行安排,准备运动量要适中,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同时准备运动要有针对性,并结合一定的素质结构练习。例如在学习铅球投掷时,准备动作的重点除了模仿推铅球的动作外,还可以加入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身体结构性练习,让全身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运动后的放松动作,是让身体从运动中回归安静状态。运动课后,肌肉从紧张状态转为安静状态,容易产生怠倦,也可能受伤。运动后的按摩、拍打肌肉等休整运动,不仅能够让肌肉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身体从疲劳中迅速恢复过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达到健身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
现行初中体育课教学,教师对所教的班级面向大多数同学制定相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宜分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身体素质好、意志力强的学生可以归类为A级,制定一个目标让他们挑战自我。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归类为B级,可以按照大纲要求踏实的完成。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归类为C级,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尽力完成制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需要特别关注有病史的学生,合理安排他们的训练任务,避免出现身体的伤害。
(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知识
可以用制作安全常识小册子、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学习,讲解一些在实际应用中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知能力和应对能力。例如运动时感到晕厥该怎么办?又例如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大量饮水、喝冷饮,也不要立即洗冷水澡等,要通过慢跑让心脏慢慢恢复正常速率。
对初中生来说,提高对事故的安全意识,对于体育课安全来说意义重大。针对初中生认知特点,宜采用反复叮嘱的办法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在上课列队时,调皮的学生喜欢互相推撞,没有控制好力度,容易因为学生的协调能力差导致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提醒他们,适当时可以采用罚跑等惩罚措施让他们意识到行为的危害性。
(三)学校需制定详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需要落实详细的课内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课外自主活动安全管理制度、运动会安全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需要对有危险运动的重点防护,例如标枪、铅球等的投掷区域,这些都要对学生再三强调。又如在举行运动会时,需要标明竞赛区和观赛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