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1
关键词:篮球 校本课程 社区学校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完全由学校自己实施编制的课程。国家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为创建特色化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一、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培植特色学科,开设篮球校本课程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教委直属学校,位处大型社区内。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我们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学校是教育的主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而家庭教育则是这两者的基础。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其作用和意义已超出了教育本身。我校正是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通过不断摸索,找准与家庭、社区教育的切入点,扩大教育覆盖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了篮球校本课程。学校采用与家长、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推进体育教育进社区,学生走进社区,同样可以保证校外的体育锻炼,将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融为一体,这是我校开展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二、篮球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建立学校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我们成立了篮球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学校校本课程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确保做到“三协调”,即学校管理层次的协调、管理部门与教师的协调及师生间的协调,为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及篮球校本课程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
我校本着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的原则,以篮球专项教师为中心,以点带面,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等形式,组织大家进行篮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便提高我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为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创“主辅并进”教育形式,推进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
所谓“主辅并进”,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辅,实现普及与提高;以篮球运动队为主,实现高质与特色。这是以九年一贯制的思路来设计的,构建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有效保证了体育基础教育的连贯性。
(1)以课堂教学为辅,实现普及与提高。体育教学是我校篮球校本课程的基础,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来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此实现普及与提高。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便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①小学段篮球校本课程教学。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教学之初是以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喜欢篮球,使学生在学习中就对如何从事篮球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初步建立学习篮球的兴趣;而后再逐步、逐阶段地进行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形成“人人喜欢球、人人会耍球”的良好局面。
②中学段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以小学段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为铺垫,再加上篮球作为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教学力度更为明显,学生的意识与心态也有所不同,使得中学段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较多的篮球基本技能,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普遍提高,从而更加推进了我校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展。
(2)以篮球运动队为主,实现高质与特色。对于那些在篮球教学中基础好且具有良好天赋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要的是应采取措施来精心培养他们,尽量为他们提供施展篮球才华的空间。
4.保证课程实施时间。
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有教学时间作保障,我校结合实际,保证课堂教学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两课时,运动队训练统一每周一次,以此确保课程实施。
5.以赛促练,向社会打开特色建设窗口。
我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展,除了学校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以篮球运动为载体,抓特色,促素质发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篮球教育的辐射作用。我校根据自身实际,定期开展“学校篮球对抗赛”、“我与家长亲子趣味比赛”、“与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以此宣传和动员学生家长及社区成员参与其中,共铸特色。
三、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及思考
1.篮球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2.缺乏全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校本课程正逐步落实,但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且校本课程教材很难编写和统一。
3.不可否认,校本课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担当着一定的角色,它以其独具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宏观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毕竟是一种新事物,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2
一、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
现今,我国西部地区的学校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还未能承载美育主渠道的重任,表现在:一是课程实际地位不高。二是课程实施急功近利。不少教师将艺术教学的重点放在艺术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而不是放在陶冶情操和能力培养方面。三是没有强有力的课程保障措施,艺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四是课程评价单一。
二、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课程。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
三、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开发与研究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出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2.教师层面目标:以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为载体,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教科研能力;开发适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3.学生层面目标: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开发与研究内容
1.开发合唱、中国画、器乐、舞蹈、竹笛、素描、剪纸、书法、布衣舍、装饰画、沙画等10余门艺术类校本课程。
2.研究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3.探索实施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
四、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开发与研究思路:将按照以下思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开发和研究
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调查学生发展需要、音美学科教学资源及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状况。
2.理念先行――让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理念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融入师生内心,发挥对师生的引导、激励作用。
3.专业规划――在充分了解音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教师个人依据总体规划分析自己的发展状况,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4.细化目标――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细化音乐类课程与美术类课程目标,以突出其审美特性。
5.制度建设――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纲要汇编,从制度上保障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6.教材开发――引领艺术类专业教师开发10余门音乐类和美术类校本课程教材。
7.开展活动――落实教师课程申报和学生选课(教师已推荐的校本课程)工作,开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活动。
8.评价导向――以评价促进实施,以评价引领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做好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科?W评价。
9.形成理论――在收集活动资料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最后形成理论。
(二)开发与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之始,便深入了解、调查学生发展需要、学校音美学科教学资源及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状况,通过调查、分析校本课程实施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的合理规划。
2.行动研究(反思)法: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模式。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 特色教育 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学科教学与特色教育并举,积极探索书法艺术教育特色,通过实施书法校本课程,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高,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苏省书法艺术考级,其中八名学生达到八级,二十多名学生达到六级以上,学生的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2006年5月学校在侯北人美术馆举办了师生艺术作品展,其中展出学生书法作品20件。2008年11月,学校结集出版了第一本师生书法作品集;2010年底通过苏州市书法特色学校验收;2011年10月通过“江苏省硬笔书法实验基地”验收;2011年12月通过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验收,成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特殊教育学校,得到了兄弟学校以及书法界的一致好评。
一、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课程化
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曾面临种种困难,如缺乏系统的硬笔与软笔教材,教师大多缺乏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练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这些都直接制约了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一方面通过讨论提高对书法教学的认识,另一方面自编教材,使书法教学逐步走上课程化的轨道。
1.充分认识聋校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聋哑孩子由于听力损失,接收到的信息大打折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却比常人要强,这可以弥补他们的先天不足,所以非常适合诸如写字、画画、刺绣、刻纸等的练习,有利于他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1)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在书法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眼、手等感官认真观察汉字,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和规律,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巩固对汉字的识记,减少错别字。
(2)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训练,聋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逐步发展为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选择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练习,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手好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欣赏古代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同时,还可让学生对古人的优美诗文进行书法再创作,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聋生的意志薄弱,做事难以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书法教学是改变聋生这种缺点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必须坚持不懈。教师一定要多鼓励,正面引导,帮他们树立信心、坚持练习、养成习惯。因此,书法教学的意义超出了练字本身,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2.系统编写适合聋生特点的书法校本教材。我校根据近十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在《中学生字帖――颜体的写法》一书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编写了一本适合聋校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书法教材。全书分成两大部分,三年级重点学习8种基本笔法,由基本笔画衍生出的笔画和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初步接触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四年级重点学习偏旁部首和字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书法形制和款印常识,让学生在学会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学期安排20学时,下学期安排20学时。
二、构建课堂模式,实现书法教学的规范化
编写校本教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着力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课程实效的关键。
1.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自觉和积极学习。只有当学生对书法学习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校本课程教材中丰富新颖、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欣赏古今名家名帖及观看名家表演视频,讲些书法家学书法的轶事或展示各种字体的用笔和结构规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引导、及时鼓励、树立榜样等方法使学生保持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可以转化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营造良好书法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热情、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室里张贴书法作品,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对书法产生愉悦情绪和美感体验,产生强烈的书写冲动;其次,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中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感染力,从尊重、关心学生出发,做到表情和蔼、语言生动、示范准确,尤其是自身的深厚的书法素养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因为榜样的作用,会对书法产生强烈的兴趣。
3.加强书法课堂教学。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从地方课时里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由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运笔方法和书写技巧的训练,努力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效率。
(1)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颜体字的8种最基本笔画。在练习中分别安排一些相关的常用汉字,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与书写技巧,而且能提高他们对字形、结构的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对于聋生来说,在写字时教师用语言来讲解写法理解起来有困难,但他们善于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写字的规范性,一丝不苟,有严谨科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书法技巧等。
(3)在教学中要加强写字训练。在书写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字形;认真分析范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位置,做到心中有数;下笔临写,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练习中还要注重比较点评,让学生写好后与范字进行比较,知道哪儿接近了,哪儿不对,再书写,再比较。在反反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的书写能力不断提升。
(4)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汉字的辨别。要教会学生认识古碑帖中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多笔少画、笔画变形或易位等的字,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正字或本字的规范写法,再让学生按照
字帖的本来面目去写。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处理好习字与用字的关系,还能让学生的临帖与古帖形神兼似,让学生更准确地练好笔画,学会结构。
(5)在教学中要加强书法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尝试书法创作不仅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平。比如当学生练笔画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书法作品的形制和章法,尝试让部分进步较快的学生写大字和简单的三四个字的作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学生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可以先带后,从而达到学生整体进步的目的。
4.规范五步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形成了书法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①“导”,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②“讲”,交代学习内容,明确主题,采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进行示范书写,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③“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笔方法,感受书写规律,熟练书写;④“评”,师生间、学生间互评,肯定优点,激发写字兴趣,指出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此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书写美观的效果;⑤“举”,课堂的最后环节。如在教三点水这个偏旁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字,通过举一反三找出同类字的书写规律,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系,实现书法教学的常态化
在实施书法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建立符合聋校特点的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活动,科学评价学生,促进书法教学广泛深入开展,并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
1.开展经常性的书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人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是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参观书法展览,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书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只有兴趣来了,眼界宽了,才会唤起学习激情,投入到书写中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也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每天中午半小时的“天天练”是学校对每位学生的要求,并由教师专人负责批改,以表扬为主,把学生每天的练习成绩记录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天天坚持书写,坚持评比,从不间断。
为了检验学生的书写成果,激发书写热情,学校经常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竞赛活动,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比赛,办手抄报比赛,每个学期一次的书法比赛,每年一次的书法考级,校园里的环境布置;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提升。
2.建立科学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书法教学中的评价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教学中,我校努力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评价,采取观察比较法、题跋评价法、反馈评价结果等方法,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情趣和美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4
一、整合依据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促进孩子们尽快成长,给孩子们多创造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与社会接轨,学校开发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课程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拓宽了社会视野,掌握了实践技能,而且使孩子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
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明确学校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目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引入,实现了学生实践者的身份到策划者身份的大逆转。技术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身边的需求和问题,在实践或解决问题的设计中,合理使用技术,达成自己的预想,造福他人,成就自己,实现技术学科的育人。
二、如何体现技术服务于大众生活
信息技术是推动当今人类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改变大众生活的主要手段。技术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会在不经意间发觉,自己的生活环境正被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如何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生存的环境,打造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一致追求!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学习是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而从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来看,网络教学开展得并不顺利,大部分学生上网的主要兴趣在玩网络游戏,聊天,看动画等。通过调查和反思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不是不想利用网络学习,而是不会利用网络学习,不知道能用网络干什么,也不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网上资源。
三、如何充分体现课堂的育人
学校实践活动课程:探秘火山群,青岛看海,游文化古城寻历史足迹一青州之行,学生爬泰山、畅游三孔、对孔庙、孔府,65公里野营拉练,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感受万物气息、瞻仰圣贤,在整个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合作精神,感悟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体会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寻访、感悟文化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活动中学生们将所看、所感、所想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了,可是用的时候却发现图片、视频不是那么的完美,图片需要进行编辑处理,视频需要片段截取、去除杂音、加入特效,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发现需求,将需求引入课堂上,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四、案例设计具体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方案设计制作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准备,雏形制作。
第二课时:小组方案的制作完善,展示、评比,完善、总结。
第一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准备课
学生能够根据活动主题确定所需信息,并能综合利用网络搜索、下载、交流信息,完成方案制定。小组合作探究中归纳社会活动实践方案设计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体会技术服务于大众生活。
发动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制作,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认真阅读活动设计方案须知,方案制作的具体要求。一个方案的设计制定,要先理解“设计”一词。“设计”是指建立在分析与综合基础上的深思熟虑的精心规划和预先制定。教师做好思路引导:
活动设计导读须知
1.本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此行的目的在哪里?
2.活动涉及的地方简介:图片、路线图?
3,活动的具体行程安排:时间?安排紧凑?
4.活动的经费预算:最经济?
5.活动的建议及其注意事项:天气、安全等?
活动设计具体要求
1.请各小组为自己的旅行社起名,在既定时间内(35分钟)完成方案设计并进行方案设计的提交(作品命名:几组+旅行社)。方案设计的形式不限,自主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呈现。
2.小组长根据方案制定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分工,用好小组分工记录表。利用好小组qq群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汇总。保证在限定时间内上传方案。(通过极域电子教室上传、qq上传等)。
3.展示要求:限时3分钟内,每一个旅行社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能够根据评委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第二课时:小组方案的制作完善,展示、评价,总结
方案完善展示、质疑,评价
展示:通过幸运大转盘进行幸运展示小组抽奖,被抽中的小组优先进行展示小组设计方案,当然也可以放弃,推到下一轮展示。
评比:学生评委和教师评委两个部分。采取小表情投票的形式展开。同意:请投票,不同意:请提出质疑的地方。根据各小组展示的活动方案,非展示的小组和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请展示小组进行相应答辩。
点拨:根据学生展示的作品有针对性的点拨、提升。教师点拨分为技术方面和方案制作方面两部分。
(1)技术方面:如何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百度关键词、百度快照、google分类搜索);常用的旅游网站;常用的交流工具、下载技巧、整合工具的选取――ppt、word等。
(2)方案制作方面:设计活动方案制作的细节。注意每一部分方案的可行性。活动的目的、意义是否明确,时间方面,吃饭、住宿方面,费用的预计?
1.完善:根据评委组和非展示小组的点评,进行修改完善。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提交――昌乐二中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qq群。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5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而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不仅能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_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果农村学校挖掘乡土文化,从中探索乡土化的课程体系,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品德教育,这对于培养适合地区发展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校所处杨屋村,大部分学生都是杨氏子孙,而杨氏文化历史悠久,名人典故多,具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我校结合所处独特的人文环境,挖掘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以“秉承杨氏优良传统(杨家祖训――笃志博闻,清白传家)”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人格教育。本套校本教材分三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依托校本课程,营造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
育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此,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杨氏祖训文化,融合本校几十年的办学经验,努力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让校园体现“处处是德育之所,时时是德育之时”的育人功能。
1. 设计寓意深刻的校徽
“梅花香自苦寒来”,杨氏家族自古至今以梅为记。为此,我校以梅花为素材设计校徽:以白色为底色,由一朵红梅和两片绿叶组成。在色彩上,绿色充满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学校健康向上,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红色寓示着杨屋一小如旭日初升,具有无限的上升潜力和发展空间;白色纯洁,象征杨氏家族清白传家,万世流芳。在构图上,梅花既象征杨氏家族高尚的品格,又如一轮红日普照子孙后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以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鞭策着后代人立志奋发;绿叶则象征着学生勤奋学习,像幼苗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下,朝气蓬勃,茁壮成长。
2. 营造主题鲜明的文化氛围
我校一直致力于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性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学校利用围墙、走廊等设施,建成文化长廊、环保长廊、科普教育长廊、德育成果展览室和荣誉室等,寓教育于环境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主校道建有一个催人奋进的“希望之星”雕塑,在教学上的正面墙上壤着醒目的校训“立志勤奋、开拓创新”;建有文化长廊及文化橱窗多个,分别有“文明班评比”“五旗教育栏”“少先队专栏”等专题宣传橱窗。学生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耳闻目染,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三、结合校本课程,开展主题鲜明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的校本课程范文6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学校为了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音乐需求为中心,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办学理念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编制活动。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更新教学观念对校本课程开发尤其重要。目前,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虽说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开展,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二、小学音乐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为了满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兴趣爱好而开发的课程。它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力。因此,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施。
(二)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的小学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为我们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一是搜集当地流传的民歌、戏曲、童谣等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二是根据学校周边社区的一些可利用资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创造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
(三)有利于完善学校音乐课程结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课程管理的一个整体。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使音乐课程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同时,它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实现了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得学校音乐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
(四)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首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它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对音乐的需求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其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调动音乐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为发展创新型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最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需要教师们一起共同思考与探究,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大部分音乐教师都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不愿意主动思考、自主创新,不愿意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尽管2011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留给了音乐教师很大的施展空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音乐教师始终仍然喜欢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难以全面落实的主要原因。
(二)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受智育第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到如今, 音乐课程在学校所有课程中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局面。在毕业班体现的最为明显,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音乐课的时间都改上了文化课,使得音乐老师根本没有上音乐课的机会,更不用说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了。以上对音乐课程不够重视的局面,必然导致学校音乐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丧失积极性,直接阻碍了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步伐。
(三)升学需要和音乐需求两者相矛盾
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充分关注到学生间的个性特征为首要出发点。但事实上,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追求成绩和考学无形之中已成为了家长、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目标,而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学习音乐。因此,如何调节学生在升学需要和音乐需求之间的矛盾,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音乐课程开发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认识不足、专业技能较差、开发能力欠缺
在我国21世纪推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使得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意义以及实施的途径等认识不足,导致在理解上存在着很大偏差。如有的老师简单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有的老师认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按照教师的特长或意愿开设一些音乐欣赏课或技能、技巧课,还有老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的教师自编教材,教师根据学校已有的乐器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等。如今,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师都不是音乐专业的,他们的演唱技能和演奏水平都普遍较低,仅仅是略懂皮毛而已。因此,上音乐课也只是教唱几首歌曲,缺乏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导致有的音乐教师即使已经意识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没有能力进行,这也是造成音乐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