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法;市场竞争力;创新;游客体验;旅游产品;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2013年10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从法律层面围绕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关系和核心问题做出了全面规定,昭示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运作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业成为了与石油、汽车等产业同等重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能缺失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地旅游地应该具备怎样的市场竞争力呢?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呢?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内蒙古有着悠久而深厚的蒙元文化、辽文化、红山文化,壮美的草原风光,苍茫的林海,雄浑的大漠,浩淼的湖泊,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成了该地独天得厚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兴起,内蒙古采取了诸多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内蒙古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内外热门旅游地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竞争力不足。在旅游法实施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针对内蒙古旅游产业现状,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明确市场定位,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突显自身优势,以吸引游客。只有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地才能吸引游客。

一、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该地旅游业经历了起步、产业形成、纵身发展三个重要阶段,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已经形成了4条旅游精品线路、12个重点旅游区,未来还将持续拓展规模。4条旅游精品线路是:呼伦贝尔――兴安盟草原、森林、冰雪、边贸旅游线;锡林郭勒――赤峰草原、蒙古族文化、辽文化、地质奇观、温泉度假旅游线;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草原、沙漠观光旅游线;阿拉善宗教朝圣、居延文化、航天科普、沙漠观光旅游线。尽管如此,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仍然不能与北京、海南等旅游区相提并论,对此,该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力求提升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在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生态破坏行为、行风问题屡见不鲜,如违规经营、欺客宰客等,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深入开展,损害了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威胁到了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实施后,我国旅游业进入法制建设阶段,以上种种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杜绝。中国有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旅游业法制建设、建立正确的行业思想和价值观是内蒙古旅游业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只有持续加大这方面投入,内蒙古旅游业才能实现规范、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内蒙古旅游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

1.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当地旅游业前进方向

内蒙古有着浩瀚广播的旅游资源,散发着无穷魅力。旅游法实施后,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当地旅游业实行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严厉打击行业风气问题,走精品旅游资源建设与发展之路。为了达到这些,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设性措施。

2.明确市场定位,提升对游客吸引力

游客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好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游客,旅游地也就失去了生存之源,只有不断拓展客源市场,有足够的客源才能维持与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旅游客源的多寡直接体现着该游区的市场竞争力。在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呈上升势头的时候,要明确市场定位,与其他旅游地差异化发展,这就要对当地风光、文化、风俗等有个明确了解,持续拓展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向城郊休闲度假、观光、商务、会议旅游等产品的转换,以满足游客需求并吸引游客。对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要更加注重游客体验,以“三无产品”为主,即无自费无购物无小费,严格规范自费、购物等环节,规范行业之风。

3.加强旅游精品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

目前,内蒙古旅游业主打产品都是以粗放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缺少精品旅游资源。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区建设,使原有的旅游产品发展为精品产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新产品开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例如,草原、沙漠、森林、温泉、工农牧等内蒙古旅游业的主要产品,虽然冰雪草原也是一个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但是由于受气候条件限制,这一旅游资源并没有成为该地代表性的旅游产品,使得旅游季节性十分明显。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内蒙古旅游业产品经营不连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对此,内蒙古旅游区要加快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突显草原风雪特色,实际中也是这样做的,呼伦贝尔市、阿尔山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等地都建设了很多冰雪旅游产品,有效缓解了旅游季节性问题。

4.不断创新与开发,提升持续竞争力

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当地的旅游业具备持续的市场竞争力,对此,要针对游客需求持续加大创新,增强产品的产异性和独特性,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发展动机旅游项目,延长内蒙古旅游时间,降低旅游淡季损失。

三、结束语

旅游法的实施规范了旅游行业,为旅游产业发展带了新机遇,但内蒙古旅游业在国内的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些不足,对此,要加大当地差异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注重冬季旅游产品开发,缓解旅游季节性问题,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精品旅游线路的重点旅游区,同时还要规范行风,杜绝欺客诈客等行为,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旅游局编.内蒙古导游基础[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张德荣,崔俊梅.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2(1).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2

关键词:湛江旅游业;区域旅游产业;工业旅游

1.引言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及生活理念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规模增大。拥有良好滨海自然资源的湛江旅游业先天优势巨大,但过去一直停滞不前,市场竞争力日益下降。随着广东重工业中心转移到湛江,湛江提出“以港兴区,工业立区”的战略,这利好消息将推动湛江经济发展,那湛江旅游业如何利用该契机,改善现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湛江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2.湛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粤西地区的经济核心,湛江的经济发展将影响着粤西地区的发展进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给湛江旅游业带来一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第二产业将成为湛江经济支柱,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湛江历史文化悠远,滨海资源丰富,拥有优质的沙滩、海水及独特的地貌优势,这些丰富旅游资源能够为湛江旅游业提供一定的竞争优势,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湛江市接待游客1151万人次、旅游收入53.3亿元,分别增长29.1%和13.2%;2010年,湛江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 400万人次、旅游收入65亿元,分别递增21.6%和22.0%;2011年,接待游客1812.3万人次,旅游收入92.9亿元,分别递增42.3%及29.5%。然而,如今的湛江旅游业无法合理利用先天资源,出现“有游无旅,有项目无娱乐,有产品无产业”、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归结如下: (1)政府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给予的财政政策有限;(2)社会基础建设不完善及旅游游玩设施落后单一;(3)对旅游景点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旅游品牌效应,在需求市场上的知名度有限;竞争力落后于临近的阳江、茂名等其他粤西地区[1];(4)旅游资源缺乏合理利用,战略规划不合理,难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5)众多重工业项目落户湛江,会污染环境,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

根据中国人民网相关报道显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将达15亿人次,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计划接待1.45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为3350万人次,创汇75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2.7万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这说明在未来日子里人们对于旅游这种休闲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市场经济规模进一步加大,旅游市场的竞争将趋向白热化。因此,湛江旅游业要想在未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改善现今的发展现状,合理规划未来发展之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3.改善湛江旅游业现状的优化对策

湛江旅游业面临着不利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如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与临近城市的滨海旅游业市场竞争激烈等,这些因素对湛江旅游业来说是严峻的威胁,但更是隐藏的发展良机,只要充分认知并利用这些危机,湛江旅游业必能迎来发展巨大机遇。湛江旅游业改革的方向应为:根据内部存在的劣势进行改善;整合自然资源,与临近地区建立区域旅游产业;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管理工业,加强工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关系,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工业旅游。

3.1 改善内建

在第二产业与旅游业发展驱动下,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市场因素,加快社会基础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以及悠远历史文化,建立“五岛一湾”滨海产业,进行“岛湾一体化”旅游规划 [2]并且把人龙舞传统习俗、硇洲灯搭历史遗址以及雷州文化等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形成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现代化滨海产业,文化旅游的融入使得湛江旅游业可以具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内涵;利用多种传媒媒介对湛江旅游业进行对外宣传,把人龙舞传统习俗商业化并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把人龙舞走向国外内,让更多人了解认知湛江,定期举行沙滩文化节,加大了对湛江旅游业的市场知名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政府应该整合景点线路并免费向游客提供设计好的线路,延长了游客的游玩时间,方便了用户的选择,除此之外,开发湛江旅游景点APP应用软件,让游客事先了解湛江特色景点以及美食等资讯。

3.2 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合作

湛江、茂名与阳江同属于粤西地区,湛江旅游业面临同地区的阳江、茂名旅游的挑战,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且相比其他两市,湛江旅游的发展情况相对落后,市场份额进一步被瓜分。走出湛江,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三者所组成的粤西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都与珠三角、国内先进地区存在较大的地区,年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的5%,粤西地区旅游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把旅游收入细化到湛江的份额就更加少。由于三市均为靠自身力量发展旅游业,造成了整个区域资源无法共享、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市场分割、旅游产业所产生的成本较高、利润空间少;三者在同区域内进行恶性竞争,这不利于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者的关系即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粤西地区的共体,湛江与阳江、茂名进行旅游合作对于推动自身发展及粤西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合作来增强各地区的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和更多的外部效益,吸引更多游客到粤西地区旅游,增加旅游收入和税收,提高旅游住宿业和旅行社就业岗位,带动交通、餐饮、商贸、通讯等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3]。把三市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优化组合,形成整体的竞争力,促进粤西区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根据各市所拥有的旅游产业特色,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三者之间的互补、联动,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3.3 加强工业与旅游的互动,实现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工业旅游

由于广东省工业结构转移到湛江,众多重工业的建设及日后的投产必然对湛江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重工业这资源可给湛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成为未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力。在以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基础上,湛江提出的“以港兴区、工业立区”宏观发展战略应在“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下逐步实现,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污染,实现两者共同发展。

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工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形成的产物为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业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4],湛江的工业旅游以企业现代化、现今的生产技术、新型建筑、企业文化等内容为主打对象,并不像长三角所形成的以老工业区为对象的工业旅游,赋予工业旅游现代化、先进化的特点,现代化特色的工业旅游将在未来把湛江旅游产业带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工业旅游的游客定位应为商务调查性、学习参观型和观光游览型。工业旅游可以成为高校师生的社会实践项目,工业旅游的实现在企业与人们之间建立了一个认知、监督的交流平台,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广大游客能够迅速了解企业的文化风貌、生产环境,增强对企业产品的好感和信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5],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工业旅游应该作为企业的副业,更多追求的是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由于工业旅游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大,对此,当湛江生态滨海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工业旅游可以借助生态旅游引进市场,加强与旅游景区的联合,形成“集聚效应”;结合湛江工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可以把湛江东海岛的宝钢、中科石化、冠豪高新制纸厂联合起来,打造出强大的工业旅游品牌形象,增加当地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联合合作伙伴之间实行资源共享、客源客流、宣传互惠,协助管理,推动工业旅游的合作发展。除此之外,考虑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可以接受业务外包的理念,把工业旅游业务外包给专业从事旅游开发的企业,让他们帮助工业旅游进行品牌包装、推广、经营,

4 结语

湛江旅游业应学会运用合作、区域联合的观念来经营、发展旅游业,充分分析好自身发展现状,合理整合、利用资源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与阳江、茂名建立区域旅游产业,形成区域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市场的规模;理性面对眼前的危机并从中挖掘出隐藏的发展良机,发现工业这宝贵的资源,并站在长远的战略高度思考,结合地区、企业的特点,提出现代化的工业旅游发展思想。只有逐步实现三步计划:“改善内建―建立区域旅游产业合作―加强工业与旅游的互动,实现工业旅游”,湛江旅游业才能克服现今发展现状,并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实现竞争力质的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树立特色的品牌,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春林.湛江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1(6):89-91

[2]蔡霞,李志勇.湛江“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规划探讨[J].规划师,2013(29):95-97

[3]薛浩.粤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与体制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11(3):29-32

[4]李炯华.工业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2010.10-11

[5]李娟.中学生“工业旅游型”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专项旅游 旅游产品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59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旅游行为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品开发也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各类专项旅游产品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以其独特个性、鲜明特色、深度体验的巨大魅力日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追捧,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1 专项旅游产品的涵义

专项旅游,也称“专题旅游”或“特色旅游”。这种专门层次旅游是具有专题、专项性质的具体旅游活动形式,其特点是旅游者以特定的目的、到特定的旅游地所进行的特定活动。①它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规旅游基础上的提高,是对传统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发展和深化,因此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动产品。②常见的专项旅游产品包括会展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购物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等。专项旅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主题鲜明。专项旅游是围绕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为其提供的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或经历。这一特点使各项活动都围绕着特定主题而设计和开展,使旅游者能感到整个旅游过程内容是充实丰富的,是物有所值的。因此,某种专项旅游产品,如体育健身游、冰川地质游、蜜月旅游等会对热衷于该主题的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内涵丰富。旅游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推动着知识、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物质载体,专项旅游产品如古都专项旅游、茶文化专项旅游、葡萄酒专项旅游、中医药专项旅游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例如参与古都专项旅游可以使旅游者领略古都文化的厚重,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专项旅游产品比普通的旅游产品更凸显教育功能,使旅游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更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文化的熏陶,受益匪浅。

市场明确。专项旅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差异化产品。旅游产品差异化对旅游市场的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③专项旅游参与者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追求旅游文化品味、对某项活动非常感兴趣的旅游者,其价值取向通常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个性化、目的性,这决定了专项旅游经营者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开发具有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2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专项旅游产品是在知识经济来临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无论基于旅游者、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业的角度来看,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1 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消费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旅游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传统的单一化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个性化体验式旅游成为旅游者出行新趋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旅游者注重的是求新、求奇、求美、求异,在知识经济来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活动的自由参与度,而专项旅游产品充满了个性化和多元化,展示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对于提高旅游者的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越来越崇尚个性化、高品质、标新立异、内涵独特的心理需求,提升其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随着旅游者对旅游附加值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类专项旅游将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尤其是高层次旅游者的青睐。

2.2 提升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问题,旅游产品雷同、价格无序竞争导致旅行社产品质量低劣、服务大打折扣,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利益、还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动摇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旅游企业要想改变目前这种恶性竞争的状况,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根本的出路在于营销创新,即基于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旅行社的自身情况,专门开发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产品,针对那些力所能及的、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的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活动。专项旅游便是在市场细分基础上对常规旅游形式的一种深化发展,当大众旅游不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需求的时候,专项旅游产品市场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消费。近年来,各种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在不断涌现,极大拓展了中小旅行社的生存空间、提升了旅行社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推动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旅游行业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迫切地需要由处于数量型和速度型的外延式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方式。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产品开发思路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过渡到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旅游企业业务重心调整要适应从团体旅游到散客旅游过渡的发展趋势。专项旅游通常具有时间长、重游率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强等特征,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延长旅游产业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各异、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展专项旅游的资源条件,因此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个性化,注重优质服务,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3.1 开发理念上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观念要求旅游企业以旅游者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来组织生产,旅游者需要什么,旅游企业就生产什么。对于旅游产品开发而言,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市场导向是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结合目前的流行元素,顺应时代消费趋势,因此在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应当深入客源市场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的文脉分析,确立核心吸引力,科学地进行主题形象定位和旅游产品包装,并辅之以立体化的宣传促销,方能打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项旅游产品。例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大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3.2 产品开发上要突出个性化

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其实就是个性化魅力的张扬和差异化品牌的塑造。④专项旅游是人们求异求特的精神活动,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个性,个性化的旅游景点或线路往往会成为旅游者的首选目标。唯有充分挖掘与众不同的风采,独特的个性,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主题突出,才能将其特色旅游形象具体而鲜明地映入旅游者的心目中,产生巨大的旅游吸引力。⑤个性即同中求异、避免雷同,异中求特、突出特色,对于专项旅游而言,个性更多地体现为旅游环境的原始性、旅游景区的文化性、旅游线路的新奇性和旅游活动的自主参与性。因此,对于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而言,要结合旅游者返璞归真、向往自然的心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多开发一些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产品;要针对旅游者希望提升旅游品位的文化需求,向旅游者多推介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奇特民俗风情的旅游目的地;要考虑到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以独特的视觉,巧妙构思项目和线路设计,使旅游线路具有新奇感;要根据旅游者的体验需求,面向旅游者开展旅游产品定制服务,突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3.3 旅游服务上要讲求高标准

旅游属于第三产业,其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服务质量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体现着旅游企业的形象,决定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项旅游有别于大众旅游市场和标准化行程,只面向旅游市场的特定群体提供特殊产品。相对而言,专项旅游竞争少,而且客源相对稳定。参加专项旅游的游客通常不属于价格敏感型顾客,一般不在乎价格的高低,他们所要考虑的主要是旅行的质量,因此旅游产品经营者应当为专项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面向专项旅游的游客提供的服务既包括标准化服务也包括个性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标准服务内容,但这些只是旅游服务的基础,专项旅游更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因为个性化服务更能突显专项旅游的服务水准,也更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例如登山探险等专项旅游往往开展在自然环境条件较艰苦、后勤保障条件不太理想的沙漠戈壁、高山峡谷等地区,具有一定风险,旅游经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项旅游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措施,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4

随着寻根旅游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寻根旅游城市得以涌现,寻根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是寻根旅游城市,鉴于寻根是人们内心归宿情绪支配下所产生的探寻行为的总和。是对始祖文化的怀旧和向往。笔者认为,寻根旅游城市是指寻根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具有优越的寻根基础背景和广阔的寻根旅游发展前景,寻根旅游在区域内的旅游市场或国内的寻根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本文选取了河南新郑、陕西黄陵、湖北随州、甘肃天水4大寻根旅游热点城市,根据相关数据。绘制了4市的市场竞争态图,分析了4市的旅游发展态势,以期为寻根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简介

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是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的市场分析方法,它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出一个综合反映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的模型,并据此将区域市场划分为4种类型。每个市场的市场竞争态C在二维坐标系中对应唯一的点,该点既能确定该市场在同类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又可以清楚地描述出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准确衡量市场竞争力大小。

图1坐标系中,以纵轴表示旅游市场增长率,横轴表示市场占有率,在纵轴和横轴上分别选取一个适当的数值n、m作为区分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中点,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对应市场竞争态的4种类型: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瘦狗市场。将旅游产品按各自的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归入不同象限,随着旅游产品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同一旅游产品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处在不同的象限内,即市场竞争态不同。

三、研究对象的选取

河南新郑、陕西黄陵、湖北随州、甘肃天水4市是我国寻根旅游发展时间较早、发展成绩较显著的几个寻根旅游目的地。在全国寻根旅游的发展中具有领先地位,代表国内寻根旅游城市的发展水平,

一方面,4市寻根旅游资源禀赋与价值高。河南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地和建都地,被称为“黄帝故里”:陕西黄陵县是黄帝的陵冢,被誉为“中华第一陵”:湖北随州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而甘肃天水有“伏羲故里”之称,被誉为“全球华人祭祖圣地”。它们在国内的寻根旅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其寻根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垄断性和排他性。

另一方面,4市的旅游业发展较好。甘肃天水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我国西部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河南新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同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随州和陕西黄陵也正在积极的筹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市的旅游业发展日益蓬勃。

四、竞争态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这里的市场占有率是指寻根旅游城市的市场份额占4市总市场份额的百分比情况,本文通过4市的政府工作年度报告,中国旅游网、以及中华寻根旅游网。搜集了相关游客人次数据(以下各图表的数据来源均与此同),绘制了4市2006-2008年的游客人次变化图(图2)及其市场占有率变化图(图3)。

从图2可以看出,2006-2008年4市的旅游市场有如下特征:3年来,天水和新郑游客人数最多,黄陵最少。天水3年来年均接待人次在300万以上,新郑年均接待人次也接近300万,而黄陵和随州则在100万以下。天水是寻根旅游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1992年,同志视察天水时题词“羲皇故里”,被誉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以寻根旅游为龙头带动了该市旅游业全面发展。新郑寻根旅游虽然起步迟于天水,但其旅游发展意识强烈。2006年投入3.5亿元开始“黄帝拜祖大典”这一强势文化品牌,带动了该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3年来游客接待人数基本上趋于稳中有长的趋势,说明4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从图3可以看出:天水增长势头强劲。这主要归结为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全市倾力打造寻根旅游王牌,自1992年以来,天水就把寻根旅游作为其旅游工作的重点,目前有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建筑伏羲庙。每年夏至日,甘肃省政府都要在这里隆重举行伏羲公祭大典,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华夏文明之源”已经成为天水旅游的主体形象。新郑市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下跌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占总市场份额的35%以上。这说明新郑市政府自2006年打造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一个稳固的品牌,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和亮化这一寻根品牌。黄陵和随州市场占有率较低,波动不大,和新郑、天水之间的差距将近20%,需要重新定位发展战略。

(二)市场增长率分析

旅游市场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发展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由图4可知:2007年,4市旅游人次增长率曲线变化明显,其中天水最高,增长率为9%,而新郑处于负增长率。2006年,天水市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华夏文明之源”,全力打造羲皇故里、百里石窟艺术走廊、名城古韵、陇上江南游四大品牌之后,2007年首次确立了“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中国天水”具有国际性潜力的旅游主打品牌,并着手申请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致使游客人数剧增,引来旅游高峰期。2008年,4市增长率除新郑外普遍处于下降趋势。新郑2008年结合奥运会。将拜祖大典的主题定为“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这一新颖的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从而引发了旅游热潮,致使增长率上升到6%;天水市场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市场竞争态分析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5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

3.2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

4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4.3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通过营销信息系统,可以反馈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加以控制,为决策层提供最新的营销动态,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及时、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传统营销也有其长处,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把旅游市场营销做得更好。

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范文6

关键词:内蒙古 旅游产业 面板数据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着餐饮、住宿、交通、生态、文化、娱乐以及附产品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产业伴随着三次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辐射作用,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13年内蒙古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指出“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因此,旅游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将是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在旅游竞争力评价领域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从全国、省域、城市、区域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采用的评价研究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等。Cracolici 和 Nijkamp(200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旅游竞争力[1]。Athanasopoulos(2011)认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应该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力[2]。焦爱丽(2015)、刘中艳(2015)、王慧玲(2012)和喻胜华(2011)分别采用了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波特“钻石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评价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3-6]。

目前,关于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旨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价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与其他省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与建议。

二、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内蒙古拥有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以及冰雪等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又由于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民俗、草原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业具备丰厚的资源基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内蒙古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1805.3亿元,增长2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45亿元,增长29.9%。国内旅游人数7414.9万人次,增长12.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67.1万人次,增长3.4%。另外,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4》统计,2013年内蒙古具有旅游景区企业数为113家,营业收入达到9.27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8061人,旅游景区的利润为负,利润率为-5.07%。拥有旅游住宿企业965个,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为46.74%,营业收入达到29.55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25670人,利润率同样为负,为-6.27%。拥有旅行社共890家,营业收入达到18.91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5160人,利润率达到7.23%。

三、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省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选取了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4》、《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4》以及《内蒙古统计年鉴2014》。

(二)指标体系构建

在评价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时,不能简单比较某类指标,要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从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人力资源以及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四个层面共设置13个基础指标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旅游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过程

1、数据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模型原始数据进行KMO和球形Bartlett的检验,考察用于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利用SPSS软件22.0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KMO统计量为0.771,大于0.7,说明分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再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知显著水平值小于0.05,说明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因此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

2、因子提取

利用统计软件SPSS 22.0,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如表3所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进行提取主因子,可以得到3个主因子,并且可以看出3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16%,大于85%。由此可见三个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已经足够用来评价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

3、因子旋转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表4按照系数大小进行了排序,而且过小的系数也被抑制输出,使结果更加清晰。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C1、C4、C2、C11、C8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从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国际旅游收入、接待外国过夜游客人数、城市绿地面积、旅游院校学生数方面反映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定义为旅游市场及人力资源影响因子。第二公因子在C5、C6、C13、C12、 C10、C7有较大的载荷,从旅游景区总数、旅行社总数、博物馆数量、旅客周转量、废气排放总量、星级饭店数量方面反映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定义为旅游规模及环境影响因子。第三公因子在C9和C3上有较大载荷,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方面反映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定义为旅游经济影响因子。这三个因子的性质及顺序较好地体现了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作用。

4、综合评价

为了考察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中地位,因此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算出三个公因子的得分,三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各省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因此需要按照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综合因子得分,并求出各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力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

(二)结果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可知,内蒙古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水平中排在第21位,在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水平中排在第6位。在旅游产业的市场及人力资源影响因子排名中排在第27位,在旅游规模及环境影响因子排名中排在第12位,在旅游经济影响因子排名中排在第20位。由此可见内蒙古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甚至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中,竞争力仍然不强。尤其在旅游产业市场及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中更为落后,但是在旅游规模及环境的竞争力中较为靠前。

另外,大体上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水平要高于西部地区。综合得分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而青海、宁夏和的排名垫底。分析结果基本上代表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原有的各指标分属的旅游市场及人力资源影响因子、旅游规模及环境影响因子和旅游经济影响因子的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16%,这些因子足够评价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实力水平。二是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无论在全国地区中还是在西部地区中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均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三是内蒙古旅游产业竞争力在各个主因子和综合因子的得分中,旅游市场及人力资源的影响因子排名最为靠后,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

为了加强内蒙古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重点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由于旅游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要素通常难以改变,应加大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内蒙古具有丰厚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资源,应强化旅游景区及线路的主题文化内涵,将草原文化、蒙元文化、马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黄河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二是内蒙古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相对落后是造成综合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注重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将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政府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通过实施旅游人才的培养工程,提升内蒙古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水平,进而促进旅游产业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racolici M F, Nijkamp P.,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A Study of Southern Italian Reg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9,30(3): 336―344

[2]Athanasopoulos G, Hyndman R J,Song H Y,et al. The Tourism Forecasting Competi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011,27(3): 822―844

[3]焦爱丽,李诚固.东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 经济纵横,2015(4):125―128

[4]刘中艳,罗 琼.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5(4):186―192

[5]王慧玲,温艳玲.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经济纵横,2012(12):48―50

[6]喻胜华,杨薇.基于结构方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