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1
1、前言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人类住宅设计快速的向绿色环保设计发展,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也会为我国住宅建设设计带来行的创新方法与成果。
2、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2004年8月,我国建筑部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节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建筑物。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就是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3.2整体性原则
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3共生性原则
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
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3.4反馈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4、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
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4.2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5、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5.1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设计要点
传统建筑设计由于其商业性,注重的仅仅是初始建筑时的投资节省,并没有充分考虑住户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5.2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点。
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的绿色建筑设计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要求容积率从原来的2.5上升到3.0,将建筑覆盖率由原来的25.17%下降到18.4%。同时在场地的选址上,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合理组织场地交通体系,场地的出入口设置位置要离公交站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5.3绿色建筑设计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要点
在进行节水设计时,要注意对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出流、避免管网漏损、节水灌溉等方面。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绿色建筑对节水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节水器具,管道布置时要按照施工要求进行,避免管网漏损。
6、可持续住区规设计
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进行未来绿色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即需首先把握住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而作为绿色住区环境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持续特征、循环特征、时代特征方面,即:
1.可持续特征:
绿色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征意为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在其规划设计的构思、平面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尊重住区内土地和环境及栖居者的自然属性,全面考虑住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强调人类活动与住区环境所处地域的不可分割性。
2.循环特征:
这是指在绿色住区环境中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能相互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能使其各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这样既对住区外部区域不产生污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干扰也不易入侵住区环境内部,故循环特征就成为绿色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3.时代特征:
从绿色住区环境的提出可知:它是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出现的,其住区环境的时代特征具体应体现在住区环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服务体系;另外住宅智能化将被引入住区环境建设之中,住区环境中住房的概念将被扩展,使其不仅仅被理解为家庭居住,而是集工作、学习、居家、娱乐等于一体的社会单元。
7、结语在我国不断提倡节能、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市场的主导方向,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a)重庆大学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导则(第二册)2006年
b)王建娥浅议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5期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2
【关键词】建筑成本控制;原则;资源优化配置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劳动力、生产物资的供应、社工设备的合理配置、施工技术等方方面面。然而其最根本的关键内容就是要突出“成本”这两个字。企业应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始终贯穿在建筑施工的整个阶段,树立“整体”成本意识,强化集体观念,是每个项目的成员都有所担当,有所回报。把工期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最佳有机的结合起来,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要效益。运用价值工程相关原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合同管理及索赔意识,从而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
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是要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督;其次,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
1.2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问题,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
1.3 目标管理原则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要确定既定的管理目标,他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建筑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成本执行结果到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确定目标之后,要落实到各部门、各组、各人;目标要同时包含工作责任和成本责任两方面的要求。
1.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肩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以此来形成了整个企业的责任网络。为使成本责任得到切实执行,那么责任人就必须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考评和监督,做到与奖金、工资、职位挂钩,奖罚分明。
2 建筑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
2.1 建筑成本的动态控制
由于建筑企业的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将原材料,机械成本管理,工程管理进行综合考虑。从建筑工程的投资来看,总投资是由流动资金和工程造价两方面组成的,建筑项目投资取决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和流动资金使用成本。从建筑流程上看,建筑工程分为组织,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几个方面,建筑成本动态控制就是要对建筑工程的几个方面进行动态管理控制,将几个方面的成本实际值进行汇总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行各个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进行成本汇总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信息系统,保证各方面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汇总。保证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建筑工程进度三者保持平衡关系,协调发展。
2.2 进行项目工程成本的合理分割,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资源配置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方法及程度,在《建筑法》、《合同法》等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进行合法的有条件的分包制度。因为对于较多的国有控股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成本分为分包成本和施工队成本,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分包成本的管控,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控制下,逐渐增加分包成本的比例,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在进行分包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招投标方式,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选择合适的分包建筑商,保证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
2.3 加强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制度建设,提高各级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第一,在建筑施工人员工作安排上面,定岗定责,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力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加强生产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保证正常的建筑工作进度;第二,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对材料操作损耗较大的工作流程,设定专人负责制度,完善奖罚措施,调动各级人员的节约积极性;第三,在建筑工程设备使用方面,结合施工方法,对施工机械进行最优化的使用方案,同时严格设备的保养制度,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第四,加强各级人员的成本意识教育,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进行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加强造价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在进行建筑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中,一定要注重坚持动态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对工程流程管理进行分析,保证建筑成本控制达到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和建筑进度的平衡统一的目标,将建筑成本的控制优化工作作为长期的系统工程,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廖翼华,蔡岱峰.当代建筑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J].科技传播,2010(16)
[2]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7)
[3]杨俊林.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解决办法[J].财会学习,2006(3)
[4]唐业尧.关于项目管理中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3
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杜绝工程质量隐患,是施工管理的头等大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为社会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一)质量为先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速度服从于质量、成本服从于质量的原则,质量为先,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同时充分重视业主及监理对工程质量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应坚决返工。
(二)以人为本原则。施工人员是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做优工序流程,促进工程质量。
(三)预防为主原则。要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把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阶段。尤其是要把好关口、坚守底线,把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实施标准化的过程监控。
(四)科学为要原则。工程建设工序繁多、周期长,控制工序质量,要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国家规范,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标准、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
工程质量涉及面广,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责任主体。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方面,主要要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一)政府监管责任。政府要通过宏观层面的立法建制,构造一个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运行规则和技术标准,确保工程施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把握质量监督的主动权,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过程及具体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监督,确保各项流程合理、工程质量过硬。
(二)建设单位责任。建设单位要从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对工程质量负责。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同时对勘察、施工、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的要求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否则,不仅会由于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损失,而且会承担法律责任。
(三)施工单位责任。项目的直接实施单位就是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生产的主战场,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直接窗口,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源泉,要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好的材料、优的过程实施工程项目,确保质量要求落到实处。
(四)监理单位责任。监理单位能够有效监督施工的质量安全生产。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若发现建筑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上报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坚决不进行整改,必须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按照合同规定,采取强制性措施,消除质量消除隐患。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质量安全的民生工程。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要充分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及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预防、控制和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一)明确质量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依据建筑工程的要求、特点,结合建设单位的要求,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建筑质量验收标准体系,制定详细的工程质量目标、组织实施目标和监控检查目标。要根据质量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责任。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监理工作程序,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监理相关岗位人员定期与承包商、建筑工人的沟通与协调,沟通施工措施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合格、过程是否科学,对存在的问题要督促整改,消除隐患,推进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
(二)严选建筑材料,确保源头质量。对建筑工程项目原材料质量进行事前把关,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各个环节,要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要根据施工要求明确要求,尽量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坚决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对购置的材料,要严格检测和验收,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复验报告等资料,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项目,对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坚决不给予验收。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从源头上确保材料质量。对于进口材料,要有商检报告和化学成分分析,否则不得进场使用。
(三) 规范技术标准,提高科技含量。政府要实行建设程序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作用,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施工管理、过程监控、材料检验相关管理制度,推进施工管理标准化。要鼓励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科学、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升建筑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要联合有关部门,从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到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和各阶段加强施工现场巡视,以实测实量的结果来检验工程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给予施工方书面数据,督促改正。
(四)加强过程监管,科学组织实施。要严格依法治建、依规治建,工程规划、工程造价、招投标、建筑执法、房产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服务,形成“大监管、大服务”态势。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过程监控作为保障质量的重要抓手,依据《质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将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要认真编制、充分论证施工组织设计,真正做到工期合理、程序科学、技术达标、措施到位。要认真做好施工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局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在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的交叉作业期间,要合理安排工序,既要保证各个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也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以保证工期顺利进行,防止窝工现象。
参考文献
[1] 黄翠连.分析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发展导向,2011,(2).
[2] 胡佐立.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J].西部大开发,2010,(7).
[3]钟贵强.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6)02-0122-01
工程监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及后期维修保障阶段都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而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可以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外在形象。因此,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使用价值。
1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弊端
1.1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当前已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管理。特别是在工程设计、施工等阶段监理的重要性得以更好的体现出来。但在当前建筑法中对于监理制度的规定只将其限定在了施工阶段,大多数监理单位在监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质量监理,而且在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监理实施范围的界定也不全面,从而导致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不规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产生。虽然我国在相关建筑法律法规中对监理制度都有所涉及,但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工程监理法律法规出台,这就使工程监理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其重要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1]。
1.2工程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工程监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是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工程监理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在监理行业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一般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是构成工程监理团队的主要人员,这些毕业生大多只通过短期培训即开展工作,亦或是在其他工程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调入过来的人员,缺乏丰富的监理经验与对工程监理的正确认识,不明确工程监理的相关规范,由此就导致我国工程监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1.3监理工作执行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监理责任定位不明确,致使发生了诸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同时建筑单位还逃避相关责任。所以,要严格落实责任主体,并严格实行责任终身制度,特别是因为监督管理工作不充分导致的重大伤亡问题要严格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
1.4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不重视
自从,实行了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之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于建筑工程监理一直存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工程监理的存在消弱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权利,从而对工程监理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加强建筑工程监理的措施探析
2.1加强监理工作的落实,严格实行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不应局限于建筑工程的一个阶段,而是应该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加强建筑工程监理。通过加强全过程的监理,才可以有效发挥监理工作的价值。在工程监理的过程中,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对相关规范严格遵守,通过要严格检查建筑工程的所有细节,一旦发现存在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除此之外,为了统一掌控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提高监理水平,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监理团队及监理技术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监理人员身上,明确所有监理人员的职责。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落实监理计划及监理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2]。同时要特别关注的是,在初期实现责任制度的时候,要对监理人员的权力及责任进行明确,在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纳入监理目标,同时还要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以提高监理效率。
2.2加强工程监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通过上述所致,我国的工程监理法律制度还尚未完善,要经由立法的方式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法律制度,明确规范监理行为[3]。不只是要完善工程施工阶段的相关规范,而是应该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贯彻法律规划,确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同时还要及时淘汰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甚至阻碍市场发展的相关规定。
2.3对行业定位加以明确,深入贯彻监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对自己的定位加以明确,深入贯彻工程监理工作,同时还要对监理市场加以维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合理的提升承载的数量,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以依法纳税为基本原则,主动缴纳所需税款,不发生偷税的问题。
2.4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对于工程监理公司来讲,需要通过强化其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升监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技术和管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引进专业的人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程监理队伍。对新引进的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4-5]。加强对当前在职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阶段性的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标准化工作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全面提升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胜任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的提升。
2.5加强工程监理市场的规范
由上述可知,我国工程监理市场较为混乱,不够规范化,要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的方式对监理市场加以规范。同时在还要在监理市场中应用投标、招标体制,确保工程监理的透明性、公开性,防止发生不正当竞争。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工程监理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组成方面,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效果,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童晓旭.高层建筑工程监理要点、难点及改进措施[J].门窗,2014,(9):87.
[2]余显均.关于建筑工程监理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439-440.
[3]王桄,唐先源.浅谈国内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门窗,2014,(11):85-86.
[4]李波.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之我见[J].城市建筑,2014,(4):192+209.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5
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我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管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一是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二是我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管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我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我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我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二、强化管理机制,构筑我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我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管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三、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我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掌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应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我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四、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我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的20%,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我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以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计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五、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管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应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特别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我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我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著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我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我国建筑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六、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我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著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我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我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我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的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七、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我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我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我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我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八、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为我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我国建筑企业应充分用足、用好对外签约权,实施“外向带动、输出兴业”的战略,扩大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努力实施对外承担设计、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筑监理、技术服务等。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国,很多国外的项目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承建,只能做当地外资项目,如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可以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同样我国建筑企业也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将为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筑市场开放后,国内的一些项目将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标,将有更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参与,我们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强化政策导向,为我国建企迎接国际化挑战创造条件
建筑法的基本原则范文6
【关键词】管桁架;施工;安装;拼装;焊接
一、管桁架的初步认识
管桁架依据杆架布置的不同以及受力特征的不同,一般分为平面、空间两种管桁结构。顾名思义,平面管桁结构就是上、下弦以及腹杆全部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结构的外部刚度较差。空间管桁结构的上、下弦同腹杆通常处在三角形截面上,这种结构的跨度大,稳定性高,外观通常也比较富有美感。在外支撑不能布置的时候,采用稳定性高的三角形桁架来构建一个跨度大的空间。这种结构方式减少了支撑够件的数量,所以比较经济。
二、案例――工程概况及施工安装浅析
2.1 工程概况
坐落于“人间天堂”――苏州的苏州科技学院,为新校区建设篮球馆。该篮球馆工程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管桁架进行施工,整个篮球馆呈正方形,建筑设计边长为79.2m,最高处为22.22m。共有10榀纵向主桁架以及12榀横向次桁架。这当中有7榀单榀主桁架,2榀单片次桁架,最重主桁架重21.6t。
2.2 工程技术特点
1)该篮球馆工程的屋顶桁架设计中,共有7榀长约61.6m的整体大跨度主桁架,桁架的跨度较大,单榀桁架的自身重量较大,标高较高,对于施工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对桁架进行组合安装,对设计及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该篮球馆工程的桁架与桁架间、桁架与支撑结构节点间都是选用的高精度的管材相贯节点,这就要求桁架的起吊与节点的焊接保证精密、牢靠。在各个构件的加工与安装的过程中保质保量;
3)大的桁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被分解成小桁架片,安装前要将这些小桁架片进行从新组合,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桁架的原有形态,保持高水平度的总拼胎架。针对大跨度管桁架的施工安装,主要从吊装的有关细节进行分析。
2.3 管桁架的吊装方法
国内目前对于大跨度钢结构管桁架的吊装主要有整体吊装、分段吊装、以及高空散拼等方法。该篮球馆工程比较复杂,一方面桁架自身重量大、吊装的高度高,整个屋顶又是大跨度,另一方面现场地质地坪承载力有限,所以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择的管桁架吊装方法是:在地面铺设胎架,在胎架上进行管桁架总拼,用双机台吊将管桁架整体吊装,最后进行次桁架等其余各个组件的拼装。
2.4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2.4.1 管桁架的拼装
该篮球馆工程所选用管桁架长度长,高度高,在运输时,将61.6m的单榀管桁架细化成几个小的部分,在篮球馆内进行总体拼接。所以,现场胎架焊接平台的搭设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选择一处面积大、承载力高,面积约140m2的平整土地作为地坪,将已经搭接好的平台放在这块地坪上。使用水平检测器确保平台的水平度,以此来保证管桁架拼装时的完整准确度。这一准备工作的注意事项是在对过长的管桁架进行分段时,要对每一小段的管桁架的两端管口进行有效的加固,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管桁架由于被分段而在运输途中受到磨损或者变形,影响施工进度。并且,在各个小段的管口处要增添导向板,为管桁架的再次拼装提供方便。
2.4.2 管桁架的焊接工作
由于主桁架在运输时被分成了6小段,所以在组装时要大量用到焊接工作,并且对接缝都采用一级焊缝,这对于焊接工作的精度具有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要在焊接前对焊接方式方法进行设计,并且对焊接工人的水平技艺严格把关。同时,在对管桁架进行焊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首先,所进行的焊接工作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报告,并且要有第三方评审意见。对于焊接过程中的焊接质量,要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对焊接的位置、顺序等质量问题要严格把关;其次,一切有关焊接的材料要实现零污损,焊接工地的环境不能太潮湿,温差不能太大,不应该在雨雪天气中进行焊接作业。在焊接过程中,要预热焊接地点,并且随时加热保证一次成型;第三,焊接的顺序要严格按照先主管、后腹管,一管一焊不重复、不遗漏的要求,在每完成一项焊接后要及时对焊接完成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最后,由于管桁架是二次拼装,要在管桁架焊接完毕后,单独对拼装口进行细致的磨光,将管桁架的整体磨损率降到最低。
2.4.3 预埋件的复验工作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最后一项就是预埋件复验。所有预埋螺栓都要被仔细认真的复验并记录,保证该工程的轴线偏差在±5mm的范围内,标高的偏差应该控制在±3mm的范围内。
2.5 管桁架的吊装工作
管桁架的整体安装工作已经完成,下面开始进行管桁架的吊装工作。该体育管留给吊装的空间不是很大,这就增加了吊装工作的难度。根据实际情况,要动用2台130吨的吊车。首先要将管桁架进行安全固定,再用经纬仪对管桁架进行初步调直,为了保证调直位置要对调直后的管桁架用缆风绳进行固定。接着按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榀桁架的吊装。两榀主桁架吊装完毕后,开始次桁架及其它安装构件的吊装。两榀桁架组合完毕要及时检测组合后的垂直度。对于抬吊过程中,两台吊车能否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对于吊装工作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要在施工前对于吊车司机进行良好的沟通难过,确认各种现场施工的起吊信号,明确起吊路线,确保司机按照交底内容进行操作,遵守信号员的命令手势,服从信号员的统一指挥。
其次,在正式实施起吊工作前,要对起吊工具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保证不影响起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对于拉拽的钢丝绳要万无一失。在整个吊装过程要保证钢丝绳的垂直绷紧。在起吊前,要在桁架升高半米时制动悬空,随后观察钢丝绳和桁架是否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则及时落地,没问题则继续起吊。
第四,在吊车起吊过程中,要对起吊的速度、路线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速度的均匀性,严格按照标线进行起到,偏离标线要随时调整。具体做法就是要在行进过程中,每前进升高1m就要检查1次。对于管桁架垂直度的把握,要采取多管其下的方式方法。吊车每安全送达一榀管桁架后,就要立刻对该管桁架进行垂线测量,当预埋件与桁架轴线相互重合,那么才可以进行脚螺母的旋紧。之后,每形成一个桁架体系,就要从控制点到柱脚梁上对高程进行转变,并再次检查该体系的轴线是否与预埋件轴线重合。
管桁架安装的准确度和安装质量,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确保,一方面是平面位置相对轴线的精确度,另一方面是立面的相对标高的精度。所有精度的确认必须都要实行书面记录,这样可以为整个管桁架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调整提供依据。经过科学周密的设计与稳定的施工,最终历史90天。
三、结论
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安全、美观实用,美观性与实用性在当今的建筑法则中,被重点突出出来,这就要求建筑的设计到施工技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仅停留在施工建筑的方式方法手段上,而且体现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融合钢构件的最新制造方法、计算机结构设计的动态把握手法等等新式的技术,使得建筑业更好地实现从传统观念向国际化、科技化、机械化领域转变。由此可见,科技的创新、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个建筑的生存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而钢结构管桁架这个新式的建筑手法,在大跨度结构建筑的应用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
参考文献:
[1]杨皓东. 72m大跨管桁架结构的施工技术[J]. 安徽建筑,2012,(5).
[2]尹则榕. 大跨度屋面管桁架结构安装施工技术[J]. 天津建设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