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活;适应教育;阶段性;开展方式

适应本身是一个生物学中的词汇,描述的内容分别是与环境协调的某种状态和改变自身与环境达到协调的过程,此后逐渐将适应一词引入描绘人们对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状态的一个过程,习惯将其称为“适应能力”,并在研究中逐渐发现一个人适应能力的高低与其在环境中成就的大小、幸福指数的高低基本成正相关关系。

大学之所学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举足轻重,学生在校期间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各类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需要依靠学生的适应能力,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笔者从事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大部分管理者所秉承的理念和一贯的处事作风。实际上,任何问题的处理都应该分为两个过程,即预防和治理,并且纵观各类社会事件的相关处理,预防的意义和作用更是不容小觑。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想把“预防”的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

根据系部招生时分班情况,护理1~5班、6~11班和助产班分别由不同辅导员管理。笔者所在科研团队想将改进后的新的适应教育内容运用到6~11班学生身上,其余班级采用传统的适应教育内容,通过对每个阶段学生相应指标进行统计,然后和其他采用传统适应教育内容的班级进行比较,论证新适应教育内容是否优于传统的适应教育内容。评价的指标主要涵盖出现心理等问题的人数、学生自身对大学生活的评价、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成绩比较、学生寝室矛盾的出现频率、相同任课教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学生本身出现焦虑的频率以及焦虑的解决方式,等等。根据团队的配合,笔者将新适应内容分为阶段性的内容。

第一阶段:时间为入学第一、二个月,这一阶段的问题侧重于角色转换问题。产生问题缘由: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生活方式的变化。

解决方案:大学新生不仅要面对学习、生活环境方面的变化,还有集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使其在新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容易失去学习和交往的信心,所以角色转换的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大学生角色,在这一问题上可将适应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中护理角色的讲解。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针对我校医学院校的特点及我系护士助产士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护理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让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深刻认知。第二部分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在团组织生活和班会中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增强对自我的认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班会中讨论学习方式,并请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第三部分,对比学生管理中的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角色融入的引导。正面教材可请大二优秀的学生做分享报告,传授学习经验和工作经验等;反面教材可用我校留级案例等与先前优秀学生的分享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第二阶段:时间为入学第三、四个月。问题侧重人际交往新问题、友谊新问题。产生问题缘由:学生之间的“异质性”(家庭贫困生、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导致人际交往之间出现新问题。

解决方案:利用各类倡导(AA制消费倡议等),建立良性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差异明显,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受经济限制和感情限制,可能被同学排挤。所以笔者团队在讨论中认为学生要建立AA制消费的观念,并提起公约“借钱金额不能超过100元,还钱期限不超过一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开销。此外,在寝室中,由于水电公用的情况,要时刻提醒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提出倡议并且让学生内化于心,以改善自身行为,减少寝室矛盾。

第三阶段:时间为入学第四、五个月,这一阶段的问题侧重于诚信问题、受骗问题、兼职问题,产生的问题的缘由是学生第一次期末考试复习不到位、存在紧张情绪或复习方式欠妥当。

解决方案:班会中全面详细解析有关作弊情况及处理,在团组织生活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剖析友谊的尺度,上网收集针对大学生的各类骗术,并在团组织生活中用角色扮演方式演绎骗术与防骗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防骗观念,尽可能减少学生在情感、小团体(老乡、校友等)、兼职过程中受骗的可能性。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2

原因

通俗来说,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被称为“杏仁核”,当人们感到恐惧时,杏仁核会将神经元传输到新大脑皮层,但大脑皮层到杏仁核是没有这种连接的,这就造成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恐惧情绪可以替代逻辑分析,反之,逻辑分析却不能有效的替代恐惧情绪,简而言之,恐惧远比逻辑强大,也正是这样,营销专家总是通过唤醒潜在消费者心中的恐惧,扰乱其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改变消费购买行为的目的。

恐惧营销-形成机制

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惧营销无处不在。例如洗发水的广告,从表面上看是传达给消费者用过之后可以让头发更加柔顺、亮丽、没有头屑,其实没有这么简单。

仔细回想一下,很多洗发水广告是不是都以男女约会或偶遇为场景,过程中男主发现女主肩上有很多头皮屑,这时女主往往会很尴尬、害羞,紧接着的画面是女主使用过xx洗发水后,头发再也没有头屑,并且变得柔顺、亮丽,在和男主交往的过程中也更加自信。

恐惧营销-洗发水

其实这就是运用了恐惧营销法,让人们担心自己在重要场合中(如约会等)被别人发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如有头屑、口臭等),通过让人们产生一种对自己形象不够完美的恐惧,刺激我们来购买那些可以让我们外形变得更加美好的产品。一般情况下,这类型的广告会仅靠恐惧进行营销,营销人员往往会把故事场景镶嵌在一个类似于男女约会、偶遇这样的美好场景之中,在这类场景中,人们会比平时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也会对自己的不雅外形更加感到恐惧、羞耻,在深刻考虑到人群的社交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人们的焦虑,恐惧营销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其实不止洗发水,类似的沐浴露、漱口水都是用到了恐惧营销策略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立场去想,我们每天洗澡、洗头、刷牙到底是因为想让自己的身体达到卫生标准还是害怕自己的形象邋遢,想要自己的外观看起来干净、健康呢?答案很明显。

恐惧营销-漱口水

方法论

可以看到,在满足人们社交、心理需求的场景,如约会中,人们对自己的理想形象是会高于日常的标准线水平的,但是只要我们塑造出“在约会中你的形象其实糟透了,头屑、口臭让你的形象练标准线都达不到”这样的观点并传递给消费者,人们便会产生对自己形象的焦虑,特别是在约会这样的场景中,焦虑会放大再放大,这时,人们就会试图购买可以接触他们焦虑的产品,去填补形象的缺口,让自己的形象达到理想状态。

恐惧营销-理想状态、实际状态

如果我们要运用到镶嵌到具体场景+恐惧营销的方法,大致可以根据下面的流程执行(根据羞耻营销法有所改变):

指出会让大家感到不安、羞耻、恐惧的情形(头屑、过度肥胖、脚气、死亡等)

从社交、心理需求出发加剧消费者对这个问题的焦虑感(这里可以将焦虑镶嵌进某种特定的场景,从人们的社交、心理需求出发,更加凸显焦虑,比如约会一方有脚气)

兜售可以解决这一焦虑/恐惧的解决方案/产品

让这一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习惯性使用,变成常态

以市面上的口香糖广告为例简单分析:

广告将场景主题设置为男主追求女主(通过“告白”主题,镶嵌至特定的场景)

男主因为某些原因(口臭)迟迟不敢向女主开口表白(从社交、心理需求出发,放大焦虑,也让更多消费者对这样的焦虑感同身受)

男主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该品牌口香糖,然后口气清新,勇敢表白(兜售解决方案)

男主告白成功(通过成功案例向消费者暗示口香糖对消除口气以及情侣相处时的重要性,并且让这一观点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往往终身患病,患病后患者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多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本文者对210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发现其导致焦虑情绪的因素,提出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2-01于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焦虑状态210例,该组对象均为CCMD-3 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访一级家属。入组满足一下条件:①患者家属年龄均>18 岁,且

1.2 方法[1-2]

1.2.1 自主调查量表的设计,问卷包括患者家属基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自认为经济状况、家庭经济收入、居住状况、经济压力;自身健康状况:既往史、生活史、婚育史;患者患病情况及家属性格、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患者效果等

1.2.2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家属的抑郁情绪,患者家属量表的标准分≥53 则认为患者家属存在抑郁情绪;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患者家属量表的标准分≥50 则认为患者家属存在有焦虑情绪。

1.2.4 目前心理状态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项目,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根据严重程度对象自行按1-5级评分,之后将得分归纳为9个因子分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将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分与常模比较,采用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P

2.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AS得分平均值为(54.14±2.97)分,SDS得分平均值为 (57.12±5.03)分.按照本研究判断焦虑和抑郁标准,210例研究对象中存在焦虑190例(90.47%),存在抑郁150例(71.42%)。

2.2 患者家属SCL-90得分如下表,家属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项目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2.3 对自行设计量表进行分析,对存在焦虑的患者家属的各项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患者家属是否有焦虑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经济压力、对疾病的了解到位情况和患者效果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选择为0.05、变量剔除的标准选择为0.10。男性、较高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了解是患者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而经济压力大是患者家属出现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本文对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对象心理状态及焦虑因素,发现患者者家属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SAS得分平均值为(54.14±2.97)分,SDS得分平均值为 (57.12±5.03)分.按照本研究判断焦虑和抑郁标准,210例研究对象中存在焦虑190例(90.47%),存在抑郁150例(71.42%)。对于患者家属SCL-90得分研究发现,家属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项目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针对本文研究,总结焦虑原因有以下发面:①经济压力大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家属不但要担心患者的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而且还需要考虑住院费用问题,引起患者家属明显的情绪反应;②男性能够比较理性的看到亲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也有更好的应对能力,引起的情绪反应较小;③对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了解到位能够避免盲目的担心、恐惧和紧张,较少焦虑抑郁的出现。④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属处理和应对能力较高,同时可能对疾病认识更完善。所以在对此类家属进行开导和干预时主要从以上几方面出发,体会家属在照料患者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痛苦、负担和挫折,将患者和家庭的期望结合到教育计划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训练等[5]。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联络,及时发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情绪宣泄方法和肌肉放松训练方法,适当给予安慰,从各方面帮助家属缓解情绪,协助医护人员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35-23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94-197.

[3]孙国胜,普跃梅,余贵美,等.阿立哌唑治疗II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J].代医学,2013,19(5):18-20.

[4]俞玮,沈燕敏,顾丽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负担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38-1340.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4

“我的其他联合创始人能适应空中飞的生活,可我不像他们那样适应能力强。”他表示,“在我们拓展市场或召开会议之际,旅行对我并非易事。如果有人说,‘嘿,来旧金山吧’, 我真想说,‘哦,顺便说一句,我对空中飞行的恐惧达到了无法理喻的程度’。”

Susman知道飞机坠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不是他害怕的地方。“是飞机关门所带来的那种感受。”他说道,“这让我感到窒息和幽闭,一种自己看自己的感觉,似乎感觉自己在流汗、在哽咽,或许感到眩晕,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其他人会想,那个家伙犯了什么毛病?”

在芝加哥心理学家David Carbonell看来,上述感觉并不少见。在他为“恐飞族”开办的焦虑管理工作室的参与者当中,大约2/3的人表示,相比飞机坠毁,他们更害怕焦虑。Carbonell说:“这里有社交恐惧症的因素,他们害怕会给人留下极其紧张的印象,以至于他们会疏远飞机上所有的人。”

在飞行过程中,服用诸如Xanax及Klonopin之类的抗焦虑药可以缓解恐慌,但对于那些在药品尚未发挥作用之时就取消航班的人们,这些药品是不起作用的。Carbonell表示,设法利用意志让自己不再害怕,可能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我们习惯于思考那些我们告诉自己不要去想的东西。

学会接受恐惧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在飞机上体验恐惧,是一件绝对不错的事情。”他表示,“与其抵制恐惧,还不如让自己感受恐惧并克服恐惧,结果让恐惧变得越来越小。”

在缓和焦虑的过程中,不妨自问下面这个问题:你从座位上弹出、引发公共骚乱的可能性有多大?Carbonell表示,当他要求工作室的参与人员谈论一些他们所经历的最无序、局面最不可控事件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人们头脑里一片空白”。他还减轻他们害怕惹机组人员大发脾气的恐惧,告诉他们航空公司的专业人士对此可谓司空见惯。在前往机场的旅途、参加正式飞行之际,Carbonell的项目达到了。Carbonell回忆说,当安检处的工作人员说“女士们,怎么了?我可以帮助你们吗”,他有一两位客户当场失声痛哭了。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同样会给恐飞族带来帮助。在Emory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先接受为期4周的标准焦虑管理培训。4周过后,他们会使用头盔设备与两个显示屏幕,参加虚拟飞行。初级治疗师Lydia Odenat说,这种技术具备特别的好处。“我们带他们去机场,参观飞机跑道,登上机舱,切身体验飞机起飞、在巡航高度下飞行以及飞机着陆。我们可以改变天气条件——雷暴、天空晴朗及夜间飞行。除了为研究对象提供不同飞行条件下的体验,虚拟现实治疗会专注于每位个体的“热点问题”。比如,如果飞机着陆引发最可怕的恐慌,那么就对此类乘机者反反复复进行模拟着陆。

怎么与“恐飞族”共乘一架飞机?

如果你发现自己旁边坐着一位害怕空中飞行的乘客,你可以尝试对其解释说,在通常年份里,死于商用飞机坠毁事件的人数还比不上被毛驴踢死的人数——但是,这可能不起作用。通常情况下,“恐飞族”了解所有的统计信息。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5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一种思维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似乎缺乏一些对整体与系统的反思与努力。对个人如此,对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中大部分的培训聚焦于问题解决与技能培训,似乎只要眼前这个“问题”解决了,企业就能顺利地前进。可现实呢?现实是一个主要矛盾解决了,就有新的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矛盾永远无法被彻底解决,过程是黑与白之间无数深深浅浅的灰。

我们习惯站在道德至高点上说教,较少思考在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丰富复杂的人性、个体的思维模式/情感偏好。我们对企业内部的团体心理动能更是一无所知。成员用从童年起无意识习得的行为模式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权力斗争。大企业死于政商关系,中等企业死于集资,小企业死于竞争。

我们并不培育土壤,却期待在原来的土地上年复一年收获累累硕果。

我们期待员工像机器人一样,带着他们某些部分进入工作,创造业绩,获取酬劳。可那些工作中最有价值、最可贵的部分却像垃圾一样被我们抛弃了。我们从来不问工作如何与生命的目标有何关联,我们从不在工作场所谈及生命的意义,我们不敢与人建立真实的关系,我们也不敢说出真实的答案。我们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愤怒、悲伤、焦虑都设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我们只敢苟且地活在角色面具中,以健康、关系、麻木、抑郁、燥狂、上瘾为代价。

我们假设:只要员工在他们的岗位上能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沟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压力,他们就能提高效益,创造更多财富。然后企业增收、员工涨薪、风调雨顺、长治久安。

企业呼唤创造力,可僵硬紧张的身体培育出自由奔放的创造力?

企业想要工作中的激情,可仅靠打鸡血怎么能持久?

在长期不能释放的恐惧与担忧中,我们如何感受内心涌动的温柔与爱?

我们认为自己不值得,把真实的自己深埋起来,一方面我们感到孤独,另一方面我们感到绝望。

如果这就是工作,那么,这就是生命。

创造问题的思维方式不能解决问题。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因为没有钱而饿死。但心灵长期活在面具后的孤独、玄而未解的生命意义与当下的缺席与空虚、对未来不确定性深深的焦虑与恐惧……这一切,构成了我们贫瘠的生命。

不论生活表面上一切看起来多么美好,你有房、你有车、你有家庭、你有团队……在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你知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你就是没有办法爱这个自己——你甚至并不敢说真正认识自己:要么因分裂而自恨,要么因压抑而痛苦,要么因躁狂而充满愤怒。

你已启程,却不知前路将带你去向何方。

于是你安慰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只要活在当下,处理好眼前的问题,一切麻烦就会解决。可实际上,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这一切。

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能人辈出,国企、外企、民企各领数十载。这其中多少男儿挥泪,多少英雄饮恨。在原始积累阶段,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所有人必须奔跑,必须奋斗。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后,驻足思考也许更为重要。

此时,选择,大于努力。

是选择做大做强,还是做小而精?

是选择成为行业明星,还是选择成为隐型冠军?

在新一轮的并购、上市浪潮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领导风格来掌舵?

什么样的心理动能在激励或阻碍着团体前进?领导者如何有效干预?

企业中个体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工作的意义、目标与价值何在?

我们跨过山川大河,却对自己的内心如此陌生;我们创造了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从不曾想过我们与财富的关系是什么,甚至沦为他们的奴隶;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却忘了为什么而忙碌。

选择没有对错,任何的选择都是一场冒险,选择的结果慢慢塑造出外在的我们。成本越高的冒险,越值得我们全力以赴,慎重对待。心理成长为企业打开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让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其中进行实验、反思与重建。它致力于以下主题:个体的自我觉察、团体动力的作用、工作/生命的意义、焦虑的价值与局限、身心健康的关联等等重要的主题。

在无数过劳死的案例中,在奇迹般的N连跳自杀事件后,在无数杰出的企业家、优秀的员工患上抑郁、归皈宗教、迈向雪山,甚至选择自杀做为最后的解决方案时,我们必须重视企业中的心理健康。这种关注,不仅旨在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更是为了支持企业、企业中的每位成员的成长与发展。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6

最后,她总算进入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当咨询助理,两年后就升为咨询顾问。当她以为马上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当初招她进来的老总却因为与上层意见不合跳槽走了。公司虽然把李小姐升为副经理,但也招来一名博士当她的顶头上司。

在李小姐眼里,工作中这位博士的许多行为好像是专门针对她本人的,似乎处处表现得极不友善,还经常插手李小姐的工作,令她感到工作难以展开。

由于受不了老总那似是而非的多方“刁难”,李小姐不得不转入一家IT公司,负责销售及售后服务,由于她吃苦上进,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开拓华东区域的电信运营商和教育行业市场的丰富经验。

第二个年头,李小姐成为了部门的一个主管,她的年轻和高薪又为人所羡慕。同时新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让她每天更忙更累了。可是渐渐地,她感到工作开始变得一成不变,她想到更高的位置体验新的职业挑战。而老总好像对她已失去了兴趣,这不上不下的职业路该怎么走?

随着职位的逐步升迁,李小姐在高压下越发感到精神高度紧张,特别是再看到那些新进入公司的聪明能干的大学生、研究生,她的心情开始沉重,不得不为自己的前景担忧,不安全感也愈加强烈,甚至每个月身体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一些异样,有时是莫名其妙的头痛,有时是无缘无故的肠胃不适,腰酸背痛、身体疲惫、精神萎靡更是家常便饭。她渐渐变得很是郁闷,而且她发现老板对那几个年轻人格外热情,自己好像处在了被忽视、被冷落地步,心中的不平衡感更是油然而生,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接连几次受到上司的不点名批评,她更加焦虑不安,认为这是老板嫌弃她,要炒她鱿鱼的前兆。

不得已,忧心如焚的李小姐去了医院,可虽然看了病,服了药,但是身体状态却丝毫没有好转,有些症状却反而越来越重,甚至于还出现了心律不齐、心慌、气短和喉头堵塞感。陷入困惑的李小姐慢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几乎绝望了,更让她感到害怕的是,自己的脑子里竟会不时伴有想自杀的冲动,令她成天惶惶不安,寝食无味,人也一下子憔悴了许多。

专家解析:

李小姐的行为属于一种典型的职场心理衰老。心理研究发现,敏感多疑的人常常使自己处于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之中,并不断给自己的心理加压,以致自己终日处于紧张、焦虑的竞争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如果没有适当的释放压力,最终必将导致心理崩溃,自信心消失殆尽,从而出现种种“心理衰老”症状。

“心理衰老”患者常常个性好强、敏感多疑、看问题缺乏灵活变通的思路和方法,导致自责、自卑,在不良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不是怀疑自己疾病缠身,就是成天处于惊恐不安和消极状态中。

解决方案:

职场受挫后,如果不于善自我调适,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健康。提供几种心理对策。

1.倾诉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唤起奋进的勇气与决心。

2.优势比较法。即去想那些在职场上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是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