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1

国际经济危机导致光伏市场萎缩,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最终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激烈竞争导致低价,低价导致双反,这就是近年的光伏悲惨故事。据估计,2011年,我国全年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21 GW,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0%,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2012年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即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做出终裁,对中输美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如果欧盟2013年效仿美国,那么中国太阳能企业将面临真正的“寒冬”。

产品不能卖出去,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等待许多光伏企业的很可能是破产倒闭。当然,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适者生存。此次太阳能光伏企业危机给中国太阳能产业提出了发展问题。太阳能企业在寻求短期应对危机办法的同时,也应当从长远角度思考整个行业发展。因此,光伏企业面临困境的时期也是光伏产业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反思的机会。那么太阳能企业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走出困局,又该如何谋求长远规划?

首先,合理把握市场风险。在国际低碳发展对清洁能源发展需求的刺激下,地方政府纷纷响应“新能源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召唤,加上国有银行对于“清洁”的支持,当然也基于光伏产品丰厚的利润,国内太阳能企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如雨后春笋一般迅猛增加,而且绝大部分光伏企业集中于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井喷式”发展背后常常是行业整合,只不过,欧美“双反”使得这个过程更残酷。

这是一个深刻教训,其实光伏作为“昂贵”的能源品种,其消费需要政府补贴支持。然而通常在经济不好时,补贴就减少,这个风险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就单个企业来说,应该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自己擅长的环节,这往往比面面俱到更容易成功,位置也更稳定。而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需要避免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从而实现产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注重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宏观地说,新能源产业链可以分三个环节,即研发、设备制造和利用。国内太阳能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即设备制造这一环节,经营方式相对粗放,研发和终端利用方面明显滞后。光伏产业链中的晶硅提炼技术属于核心技术,我国需要增加这项技术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的竞争力。在日益不利的贸易局势下,太阳能企业应该避免盲目扩张,加强管理,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而且从长远来看,太阳能企业今后谋求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自身技术的积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说技术积累与突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但是,目前国内光伏企业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方面,部分在国内起步较早的太阳能企业拥有了一些自主的技术,这些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就是提升自身在整个行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于资金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也应该考虑加强研发,因为设备和研发是相互支持的。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出具有差异化的光伏产品是避开贸易保护、帮助光伏行业走出困境的一条正路。

除此之外,成本和并网一直是制约我国太阳能发电规模化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将大大提高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消化能力。受光伏产品终端使用成本的制约,目前我国新能源中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0.27%,2011年),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国内光伏产品开发潜力很大。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2

硅光伏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坚持自主创业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产业链条不断完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知名企业持续集中、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抢抓机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壮大,促进产业腾飞,现就加快我市硅光伏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光伏电池为龙头,以硅材料为支撑,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为核心,推动产业向“两高两低”发展(多晶硅副产物循环利用水平提高和光伏电池转化效率提高,多晶硅生产综合能耗降低和光伏发电成本降低);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不断完善产业链及其配套产品。

(二)发展目标。按照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到十二五末,我市硅光伏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主要产品多晶硅产能达到8万吨、硅片产能达到6000兆瓦、电池片产能达到5200兆瓦、电池组件产能达到3400兆瓦。整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完善、集群优势最明显,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硅光伏产业基地。

二、发展重点

(一)壮大规模并完善产业链条。一是针对我市硅光伏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重点发展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铝合金边框、光伏焊带、银铝浆、切割线、石英坩埚、高纯石墨等配套产品。二是针对我市中硅高科、尚德、阿特斯、上海超日、炘源晶等现有硅光伏企业进行二次招商,争取企业总部在现有产能布局的基础上新上项目,扩大规模、自我配套。三是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将产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引入投资建厂。

(二)加强技术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硅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逐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行前瞻性技术部署,以技术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以降低多晶硅生产能耗、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降低成本为目标,开发新型节能还原炉,研究36对棒和48对棒还原炉,提高三氯氢硅转化率,提高副产物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的回收水平,开发热氢化和冷氢化技术,引进开发流化床反应器法粒状多晶硅制备技术和物理法多晶硅制备技术,实现多晶硅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同步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开发选择性发射极、背面接触、二次丝网印刷、高效绒面、正反面钝化、正面玻璃镀膜等技术,提升晶体硅电池制造技术,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平台。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市场机制的推动和政府的引导下,将相对分散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要素资源,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进行高效率的整合。重点培育3-4个特色突出的光伏产业园区,吸引当地及国内外相关企业进入基地内发展,培育龙头、带动配套,形成产业群体的集聚效应。加强建设面向产业链的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和人才平台。

三、产业布局及培育重点

以市产业集聚区、技术产业集聚区、市技术专业园区和县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发展区域。重点支持万吨以上的高纯多晶硅生产线、200兆瓦以上的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片项目,200兆瓦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以及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光伏配套产业项目建设。

市产业集聚区以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阿特斯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5万吨多晶硅、2500兆瓦硅片、3200兆瓦太阳能电池、2000兆瓦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

技术产业集聚区以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1000兆瓦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能配套生产银铝浆、石英坩埚、高纯石墨等产业配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

市技术专业园区以上海超日()太阳能有限公司和万年硅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片、太阳能电池,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1.5万吨多晶硅、2000兆瓦硅片、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县产业集聚区以建合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片,同时布局发展光伏产业配套产品,到十二五末形成年产1万吨多晶硅、1000兆瓦硅片生产能力,能配套生产铝合金边框、光伏焊带、切割线等产业配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四、扶持政策

(一)积极帮助现有企业整合资源。把握国家调整多晶硅行业准入的关键时期,积极帮助我市多晶硅企业整合资源、达到国家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标准,在行业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

(二)企业发展规模扶持。鼓励企业加速发展,对光伏产业及配套产业企业,优先列入市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给予支持。

(三)项目融资支持。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重大项目政府予以贷款贴息补贴;完善政府现有投资和担保公司的运作,每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硅光伏产业的融资担保;积极推动硅光伏企业上市,募集发展资金,助推我市光伏产业加速发展。

(四)企业研发和创新扶持。建立产业研发平台、区域研发和国际技术合作相互联动的光伏制造和系统应用创新体系。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在光伏产业的几个重点领域建设不同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对通过国家级认定的研发机构,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助;通过省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助;通过市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助。对光伏产业新引入市外技术企业和本地企业新建、扩建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项目达到支持范围的,自项目投产后三年内所得税可参照享受技术企业税收政策,企业缴纳所得税超出15%的部分由同级财政等额支持企业发展。

(五)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光伏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和创新团队,建立引进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以当地的技校、中专、大专院校为基地,积极开展太阳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对年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的光伏企业,由企业提供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名单(限制在10人内),由同级财政按照名单内人员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奖励企业(单人奖励不超过50万元),用于企业引入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

(六)产业链配套扶持。鼓励本地光伏企业加强合作,对本地光伏企业之间建立长期供货合同,并且主要原材料80%以上在本地产业链企业间发生采购的,由同级财政按照企业上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0%给予奖励。对本地光伏企业引入产业链配套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的,按照引入企业当年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每完成1亿元投资,由同级财政给予招商企业100万元奖励(奖励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七)项目用地支持。每年全市预留部分工业用地指标,由市政府统一调剂,优先用于新上的光伏产业项目用地,不占用各县(市、区)指标。对新建、扩建项目的建设用地,优先供应。

(八)市场扶持。以国家、省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和推动一系列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为契机,在我市推动一批太阳能屋顶项目和光伏电站示范工程。在城市道路、城市亮化工程和大型楼宇建设太阳能光伏路灯;在我市周边县(市)规划实施1-2个光伏示范电站和3-5个太阳能屋顶项目。由企业投资建设的,优先申报金太阳工程予以支持,未列入金太阳工程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不低于200kWp、太阳能屋顶光电产品装机容量不低于35kWp的项目参照金太阳工程支持方式,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补助标准的50%给予支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产品。

(九)环境扶持。进一步推进作风和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对光伏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国家和省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3

2015年光伏产业回顾

(一)产业规模迅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5年,中国大陆多晶硅产量达到16.5万吨,同比增长25%,16家多晶硅企业绝大多数处于满产状态,全球产量占比从2014年的45%提高到48.5%;硅片产能达到48GW,同比增长26.3%,全球产能占比从2014年的76%提高到78%,统计37家硅片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94%;电池片产量达到41GW,同比增长24.2%,全球产量占比从2014年的65.6%提高到68.3%,统计50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达85%;组件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全球产量占比从2014年的68.4%提高到71.7%,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超过15GW,同比增长逾40%,累计装机量约43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2015年,我国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大多数企业扭亏为盈。2015年,光伏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已明显增强。33家规范企业2015年的整体经营情况显示,平均利润率达4.7%,比2014年提高30.6%。从细分领域看,组件环节表现要明显好于硅片环节,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

(二)光伏制造全球布局提速,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

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和国际贸易保护倒逼下,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光伏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等方式,实现全球化布局。阿特斯、保利协鑫等龙头企业在加拿大、美国和日本光伏项目储备达到700MW以上。部分企业选择建厂以贴近市场,如中电电气在土耳其新建电池组件工厂,晶澳、天合宣布在印度合资建设电池和组件工厂;部分企业到成本洼地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如中利腾晖、英利宣布在泰国新建组件厂,卡姆丹克在马来西亚新建硅碇、硅片厂。另外,也有企业通过签订代工协议,以规避“双反”税率,绕道布局全球市场,如昱辉阳光已在7个国家建立了长期代工关系。

(三)弃光限电问题突出,融资难制约光伏发展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的统筹衔接出现一些问题,区域电网结构限制与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光伏电站集中开发地区面临的限电形势愈发严峻,导致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难以实现。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被限制的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了大范围、常态性的限电、弃光现象。据统计,2015年我国西北地区弃光率达到17.08%,其中,甘肃弃光问题突出,累计弃光电量26.19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弃光电量的56%,弃光率达到30.7%。新疆累计弃光电量15.08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弃光电量的32%,弃光率达到22.0%。

除了弃光限电外,融资难也制约着这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光伏企业受行业整合,以及国外贸易争端等影响,在海外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很弱。而境内融资成本较高,多数光伏企业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甚至高达10%。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我国光伏企业成本高,大幅侵蚀企业利润。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存在巨大缺口。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申报程序有些繁琐,导致资金调配周期过长,使得发电企业资金流转不畅、财务成本增加,产业链出现发电企业、制造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三角债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

(四)技术水平与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2015年,在内外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技术水平与产品性能不断提升。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10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 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和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晶硅电池生产的每瓦耗硅量由2010年的约7g降低至目前的5g左右,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电池效率分别达到19.5%和18.3%,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企业生产的N型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2.9%。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部分技术开始批量生产;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

在生产工艺水平提高的驱动下,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多晶硅全成本降至15美元/kg,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9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9元/瓦以下,部分分布式装机甚至降至6元/瓦,度电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时。

(五)光伏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应用呈现多元化

2015年,我国光伏市场持续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5GW,同比增长41.5%,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超过43G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光伏应用模式逐步多元化。目前,虽然大型地面电站仍然占据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的80%以上,但2015年,我国光伏电站开发呈现与农业、养殖业、矿业、生态治理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受政策拉动,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也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光伏水泵、光伏路灯、光伏树与光伏消费品等光伏应用产品型态逐步多样化。

2016年光伏发展趋势

(一)产业规模仍将持续扩大,行业扩产意愿强烈

多晶硅方面,随着全球新增多晶硅产能投产和原有产能优化提升,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到36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8万吨,产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在电池组件方面,随着光伏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我国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含海外工厂有望达到50GW,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考虑到美国由于ITC(税收减免)政策将在2016年底到期,将继续掀起抢装。新兴市场如印度、非洲等正大力推动光伏发展,随着配套政策和融资手段的完善,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的增长点。“一带一路”地区光伏市场需求也逐渐释放,我国光伏装机在“领跑者”计划和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驱动下,全年光伏装机市场将达到20GW以上。2016年海外光伏市场也将助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又一轮光伏热袭来,预计行业扩产意愿将更强烈。

(二)产业投资持续增强,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速

在政府扶持、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回暖,光伏行业投资热情大涨,很多传统行业力图通过收并购的手段进军光伏行业。同时,我国光伏企业仍将加速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推动国际光伏贸易格局加快演进,光伏产业投资持续加强。随着光伏市场的良性发展,光伏行业发展逐渐呈现了“大者恒大、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那些竞争力不强、经营情况不好的光伏企业将逐步通过重组退出光伏市场,而龙头企业将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扩大产能以抢占市场份额,或获得先进生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政策,金融机构也在通过相关政策性基金支持企业加强兼并重组,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相应指标的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光伏企业的技术门槛,上述政策的叠加也将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2016年或将成为光伏行业整合、并购之年。

(三)融资难、并网难仍待破解,非技术因素蚕食利润

中国光伏企业融资成本远高于美国、欧洲地区平均水平。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主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可选的融资工具较少,高昂融资成本抑制了中小企业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意愿。目前融资租赁、yieldco、资产证券化、众筹等方式具有不同程度限制,破解光伏融资难题根本上还要依靠手握重金的银行。

2016年,光伏行业融资难并网难问题仍待破解。从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来看,新疆(含兵团)、甘肃和内蒙古都已经早早地超过了国家给定额度。由于承载这些地区电力输送至需求量大的城市中心的特高压设施仍在建设,这些省份仍将面临严峻的限电问题。我们预计其它地区,例如浙江和福建,也有可能遇到类似问题。在目前负荷与资源错配的现象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虽然电改将从制度和实操层面有效缓解目前弃光限电严重的现象,但是限电、补贴、用地压力仍在,上述非技术性因素仍将蚕食电站利润。

(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活跃,智能化水平有望提升

2016年,技术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主题。光伏领跑者计划将继续进一步拉动高效单晶市场需求,单晶硅电池产业化主流效率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W~270W,PERC电池、N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考虑到西部限电问题比较突出,今年光伏电站将向中东部地区倾斜,农光、渔光互补等新模式将推动双玻组件、跟踪系统、MPPT逆变器等新产品需求。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G7、G8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金刚线切割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将倒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差异化获得进展优势。

同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将成为光伏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大部分的光伏企业已经逐步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光伏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有望逐步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并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从而实现能源互联网。

(五)市场应用持续强劲,装机呈现前紧后松态势

我国光伏市场虽面临局部地区限电、土地、补贴拖欠、上网标杆电价下调等问题,但政府正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附加、优化电站指标规模发放等破解瓶颈,而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也将抵消电价下调和限电带来的影响。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4

而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低碳经济计划将正式启动。企业所要面临的,将是一种新模式――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毫无疑问,“新能源经济”即将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并以一种全新姿态改变现今的商业格局。

“低碳”扑面而来

如果说“低碳经济”曾经只是一句口号,那么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它正在变成行动。

从已经公布的资料看,美国提出在未来三年要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量提高一倍,到2012年的新能源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10%,到2025年要占25%。今年美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近6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并计划到2030年达到2亿千瓦。

不仅如此,在未来十年,美国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而英国政府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7000座风力发电机。德国则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规模超过传统的汽车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也在纷纷调整和重新审视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的核电站建设计划。

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摒弃传统能源另辟蹊径的新能源革命,无疑已经扑面而来。在这场山雨欲来的风暴中,我国自然不能居于人后。

不过理性地分析,我国新能源才刚刚起步,从总量上看也还非常小,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与技术相比,就像一个刚初生的婴儿。以风电为例,我国现在装机容量只占电力装机总量的1.7%,并且受风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制约,发电量很低,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2%不到。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约占0.6%,太阳能发电量更微乎其微。

令人尴尬的是,一方面,我国的新能源经济还在蹒跚学步,另一方面,却早已传来了过热的消息。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需要加以规范,这已经是困扰了我国光伏产业多年的难题。近些年来,有些企业盲目地投资建设风机整机制造业,70多家企业中只有少数真正具备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一些企业只有几台的组装能力,缺乏核心技术,一些厂家没有生产和应用过一台风机整机。这些都是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理性投资。

不过总体而言,依托石油、天然气的“高碳经济”已面临衰退,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进行“低碳消费”已成为当下时髦的话题。寻找低碳经济的商机,正成为政商两界共同的新思维。而发展新能源,恰恰是低碳经济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路径探索

去年年底,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会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均作出表态。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新能源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开始。

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新能源产业规划已经出台,并且力度还走在了中央前面。有专家预测,除了几乎垄断中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正在将触角伸向新能源的各个领域之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也开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新能源经济的路径探索,也正在进行之中。在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规划了一个有关2010年新能源的蓝图:在新能源领域,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准入标准,引导多晶硅、风电装备等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有序发展,编制重点技术推广专项规划和推荐目录。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为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定下基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2010年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据透露,本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前的多项产业规划一样,主要的内容是未来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最大的特点在于内容非常具体,三年内具体目标和措施都将一目了然。”

由于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相比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有显著的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除了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电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一旦各方翘首以盼的新能源政策及时出台,将对相关行业构成推动作用。有分析称,水电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从2008年底的5%提高到明年的8%,这意味着我国水电发电量在今明两年内将暴增60%;而风电的1个百分点则意味着风电发电量增长将实现翻番,同时,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将大幅增长。

在财富效应与政策刺激的叠加作用下,一批新能源企业正在国内迅速崛起。新能源行业的兴起及其未来的发展预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有分析人士预计,随着能源供应紧缺及煤炭价格的不断走高,到2012年,常规火力发电的价格将突破1元,如果光伏发电的发展如预期所示,将得到政策资金的全力追捧,整个光伏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同样的,取之不尽的风电、替代燃料石油的生物质能、技术成熟的核能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资本市场上的机会则表现为长期布局。

开路先锋: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经济的开路先锋,无疑当属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基于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技术革命,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格局正在逐渐明朗。

早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谈到:中美双方在未来5年对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投入至少1.5亿美元,优先的课题就包括清洁汽车,也就是绿色能源汽车,双方启动中美汽车能源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去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也提出在未来3年,中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性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于中国汽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工信部明确表示,将研究制定《节能和新

能源汽车行动计划》,实质性扶持政策会逐步颁布实施。可以预见的政策包括:13个试点城市出台新能源车配套支持方案,包括资金、电站建设以及减免税费、通行费、停车费等。100亿元技改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补贴办法实施细则出台,修订政府公务车配备管理办法,明确新能源车配置比例,国家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针对新能源车的税费减免办法,制定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明确未来20年保有量目标。

预计至2011年末,中国实现乘用车新车销售5%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将达到50万辆/年,而其他地区年增长率可保持30%。据此预测,2011年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82万辆/年。而假如2009年至202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为5%,2020年末中国乘用车销量规模预计为16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接近20%,年销量接近300万辆。

国家战略的定位高度将急剧强化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对乘用车领域的大力扶持将是政策力度跃升的重要表现。

然而,自2009年开始,在政策导向下,一方面,电动车成为各大企业集体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国家补贴,地方政府及各大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降温”,改变目前“一窝蜂”甚至“”的现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中的“诱惑”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

专家预测,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新商机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充电电池、智能电网等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风电,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诸多新兴行业,更可能是一个可在未来40年高成长的、可持续关注的投资机会。多方观点均认为,民营资本将成为新能源经济的重要力量。   今年首次的“胡润低碳富豪榜”证明,绿色商机已经成就了一批企业,从低碳财富榜的行业人数上看,经营太阳能的有9位,经营充电电池的有4位,垃圾回收处理的有5位,水电和风能发电各有1位。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互联网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金融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那么谁会成为下一个经济――低碳经济的引领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经济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而中小企业参与其中的机遇更是数不胜数。

1 新型食品

随着世界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型”食品将成为食品行业下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已经预料到它的发展前景,开始涉足“低碳”食品领域,虽然目前开发的此类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任何有远见的食品企业不愿错过的。

新型食品最重要的一项特征就是低糖。眼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了低糖饮料,一些啤酒企业也纷纷推出低糖啤酒。此外,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作为新型食品的一部分,也吸引着广大消费群体。

2 新能源家居

近年来,环保家居、绿色家居充斥着家居装修界,这代表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从环保材料到环保装修,从奢华装修到人性化设计,从进口材料到普及国产化,从砍伐树木到建设速生林,从发光顶设计到太阳能灯具……新能源家居生活也逐步开始流行。

家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政策的引导下,嗅觉灵敏的企业闻风而动,纷纷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厨卫家电企业更是加快了研发步伐。一些厨卫商家率先运用低碳技术推出“低碳”、“环保”的热水器、厨卫套餐、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一系列符合新潮流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3 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屋)面、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太阳能、地热(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随着国家建设部对节能建筑的重视,将会给许多行业带来商机。

4 新能源农业

现在人们一谈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讲农业的少。实际上,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5

一、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财政扶持状况

近年来,为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10年6月底,风电累计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1/3,风力发电量85.24亿千瓦,占全国风力发电量237.4亿千瓦时的1/3以上,二者均位居全国第一。光伏产业也起步发展。目前,已投产的太阳能发电量205千瓦,有13个项目(总容量为2.56万千瓦)已被列入国家“金太阳工程”,还有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3个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已经列入国家近期开展的特许权招标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已投产5.4万千瓦;已建成沼气发电1660千瓦;安装农牧民户用风光互补系统1.8万套。此外,围绕风电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已投产或正在实施的风电制造规模达3870台套,容量750万千瓦。其中,整机制造厂12个,零部件生产厂30个,设计生产能力为风机主轴1000只、塔筒2745套、叶片2740套;单晶硅、多晶硅在建规模3.75万吨,已形成产能5000吨。

自治区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煤炭的清洁利用和深度加工。神华集团108万吨煤制油和伊泰集团16万吨煤制油、乌兰察布市新奥集团地下煤气化示范项目、通辽2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已投产;神华集团60万吨和大唐集团46万吨烯烃项目今年投产,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气和鄂尔多斯汇能16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得到了国家核准并已开工建设。

二、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新能源发展整体看属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成就,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区有关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与国家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突出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如我区是资源大区,资源型经济发展比较繁荣,但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制约感受不深,对通过发展新能源促进我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根据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应的产业激励机制、政策配套措施。另外,一些新能源企业满足现状,对目前新能源产业的残酷竞争性和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现实认识不足,缺乏企业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而且所有制结构单一、缺乏战略投资者的支持,没有完整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了解不够,而且产品的成本一般偏高,价格补贴政策不健全,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消费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二)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亟待跟进

内蒙古的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的技术、市场等条件还不成熟,如蒙西电网范围内目前风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14.2%,占最高发电负荷的25%以上。加之蒙西电网内电源结构单一,缺乏水电等灵活的调峰容量,蒙西电网再增加风电接入能力非常有限,风电的市场消纳问题制约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发展新能源产业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强的激励、扶持政策,才能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有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而我区已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力度较弱,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亟待跟进。

(三)新能源产业结构单一、整体规模小

目前,我区的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的是风电产业,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光伏产业等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核能及替代能源钍的开发利用尚未开始,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国外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成功经验

新能源产业具有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产业的发展需要予以大力的政策支持和消费激励来推动。本文主要分析归纳了美国、德国、日本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先的国家其政府有效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对生产企业进行财税补贴

在美国,政府对新能源发电企业一般采取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如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开始生产的前10年,对其提供的全部电能给予1.5 美分/kwh的资助。德国颁布的《电力供应法案》,要求电力公司必须让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上网,按居民电力零售价格的90%收购全部电量。对投资新能源的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1―2%的优惠向其提供相当于设备投资成本75%、长达12 年的优惠贷款。此外,还实行投资直接补贴政策,对风力发电 1kw 安装提供120 美元的补贴。

(二)对产品市场给予政策推动

美国《公用事业管理政策法案》(PURPA)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收购由新能源输出的电力。《能源税法案》(ETA)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每瓦3美元的资金补贴,家庭安装专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也可获得相当于成本30%或2000美元的减税。美国农业部还将从2008年起的两年内,每年拿出1.5亿美元补贴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日本2001年制定的《关于推进采购环保产品法》,规定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依法采购太阳光发电系统和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系统,采购低能耗、环保型汽车等。2003 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规定所有能源公司提供的能源总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占有一定的份额。

(三)组织实施新能源发展专项计划

美国政府每年安排7.7亿美元在36个州的大学、国家实验室等成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拨款4400万美元用于促进核能技术的升级;拨款7.9亿美元,推动下一代生物燃料的发展。1997年,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法国政府划拨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德国于1999 年实施了“10 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 5.1 亿欧元的财政扶持使其成为本领域世界最大的政府扶持项目。从1974-1993年,日本先后制订并实施了“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其目的都是促进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四)制订完备的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和市场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尤为重要。美国2009年制订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确保新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到2025年达到总量的25%。核电在2020年前,要实现新增核电装机5000万千瓦的设想目标。德国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要达到20%的目标,强调将进一步采取市场刺激措施,用贷款优惠及补贴等方式鼓励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欧盟27国出台了新的共同能源政策,计划到2020年实现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占车用燃料的10%。

从政策的作用机理来看,美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都是着眼于在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建立及扩张、技术开发扩散、外部环境创造等方面提供一些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有力举措。

四、国内部分地区发展新能源的成功经验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一些沿海发达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其中不少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主要集中于风电和光伏两大产业,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新能源发展工作

江苏省成立了省级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协调小组由副省长担任组长,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

(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平台

江苏省组建了“江苏省太阳能光伏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国际转移中心”等科研机构,全省在单晶硅拉制、电池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光伏组件工程化技术、应用产品集成化技术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多项,发明专利近 20项,部分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质量和技术认证证书。一些领先企业还建立了实验室或产品研发中心,如无锡尚德建有300多人的国际尖端实验室,最近研发成功的冥王星技术刷新了全球光伏产业的新纪录,令单晶硅转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提高到了17.2%。其生产的电池组件比传统技术能够多输出约12%的电量。

(三)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

江苏无锡尚德于2008年底建成的总投资超2亿元,设计容量为1兆瓦有光电幕墙正式投入使用,全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度,占尚德总用电量的80%以上。江苏首座10千瓦的光伏电站――天合太阳能屋顶电站已成功投入使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这些都推动了全省的规模化光伏发电。

(四)加快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和产业科学布局

江苏省围绕高纯多晶硅、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及检测设备、集成系统设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狠抓基地建设。以徐州、扬州和连云港为重点发展硅材料产业,以无锡、常州、苏州、南京和镇江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以苏州、南通等地为重点发展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以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生产与检测设备产业,以镇江和泰州等地为重点发展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与此同时,江苏一些城市还加大对光伏产业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在土地出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科技专项资助、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优质企业进入光伏产业园区,以完善当地的光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江苏还设立了光伏发电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总额为20亿元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也明确将扶持重点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倾斜。

五、促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价格、法律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支持政策。一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已有的各项新能源产业政策,努力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来;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破解新能源产业融资难题

新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特点,民间资本和外资不愿积极投入。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支持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

1.强化政府引导功能,搭建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平台

内蒙古政府要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通过对日信集团等已有的自治区级投融资平台注资等方式,搭建我区新能源产业的投融资平台,提高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能力,重点投入新能源产业和项目,并积极引导境内外资本加大对我区新能源产业的投入。

2.支持新能源重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信托基金融资

鼓励并支持符合政策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以信托公司为平台,开发设计新能源产业信托基金,帮助新能源企业扩大融资能力。

3.加大对新能源企业贷款和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推进新能源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各级政府的融资管理机构在分配政府信用贷款额度时,将成效突出的新能源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长效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担保。

4.支持新能源企业重组上市融资

新能源企业投资数额大、回报周期较长,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融资十分困难,而通过上市融资,是新能源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有上市公司70多家,而内蒙古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以新能源为主营业务。建议各级政府应将上市融资作为新能源产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争取重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公司,也可由地方投资公司和其它战略投资机构参股,组建新的市场经济主体,尽快谋求上市融资。这样,既扩充了资本规模,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二)统筹规划,明确重点扶持对象

1.鼓励发展风电、太阳能光热应用及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核燃料或其替代燃料钍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煤炭清洁利用及其他配套或相关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新能源产业。

2.鼓励光伏发电与光伏产品制造一体化开发建设,鼓励光伏发电企业与光伏产品制造企业联合开发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光伏产品的生产企业使用自治区本地化产品,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3.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申报国家的各项专项资金和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

4.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本地化,重点发展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成套装备以及整机装备,提高关键组件、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通过配套服务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及产业龙头,带动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凡使用本地化风机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其配套项目,优先列入自治区年度重点项目计划。

(三)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产业

按照“存量调整结构、增量适当增加”的原则,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建议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奖励资金等进行整合,按一定比例安排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适当增加预算。

1.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助和贴息方式,重点支持以下项目:一是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实施的屋顶及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和集热利用示范项目;三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农村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四是自治区内光伏发电骨干企业建设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五是填补自治区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空白并形成一定市场份额的项目;六是对国家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县)”以奖代补。

2.设立新能源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自治区相关企业和机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领域内关键、核心技术。

3.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资金,建立与企业投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重点是太阳能电池新材料开发、风电核心部件国产化、太阳能光伏并网和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和控制系统研究、屋顶光伏并网电站安全性技术研究以及上述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材料损耗,提高转化效率,降低光伏产品和光伏发电直接成本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支持企业对秸秆和垃圾发电、煤层气发电技术和项目的风险投资。

(四)完善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动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

要把新能源汽车、节能灯、节能建筑材料、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优先采购;对太阳能屋顶工程和城市美化亮化工程,优先推广采用我区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制造企业的产品。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采购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照明材料;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旅游景区,要推广或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自治区境内开发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在本地风机规格、性能价格比与区外风机相近的条件下,鼓励优先使用本地化生产的风机。

(五)完善新能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光伏企业发展规划范文6

但不容忽视的是,诸如风能过剩,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国内市场开拓不足,亦引起了业内专家的担忧。

“新能源的前景很广阔,一旦发展进入到成熟期,将会带动上万亿的产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但现在的问题是,包括风能、太阳能等的发展都是相对独立的,新能源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规划,除了政策扶持外,更要认真考虑其发展模式和道路,创新性的研究如何实现新能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新能源焕发商机

2009年上半年,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包括纺织、钢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继出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的同时,如何谋划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命题。

2009年9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召开连续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强调,要把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提出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未来五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这在当时随即引发对能源结构调整的热议,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信号。

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该目标,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从国家一系列的规划看,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对于能源需求也将不断激增,但是传统能源使用面临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是中国的出路,也是世界的共同选择。”中国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彤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引擎。美国政府提出,要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在智能电网、节能增效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占其能源投资总额的60%。欧盟各国为了强化其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获得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日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能源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的同时降低对外依存度。

在国家的政策机遇面前,各地已经尝到了新能源产业的“甜头”。如福建省,2011年全省已有12个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企业数量超过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安徽省也提出,要在“十二五”末,实现新能源产值千亿元以上。而此前早已抢得先机的江苏省,根据其制定三年的规划,新能源产值将在2011年实现4500亿元。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加入发展新能源的队伍。去年12月,包括上海、北京等地,相继了地方版的可再生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和保障措施以及开发利用重点建设项目等内容。而据媒体报道,今年初,还将有包括未来五年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17个能源专项规划密集出台。

技术和市场隐忧再现

在新一轮投资热潮的背后,技术和市场,这个困扰传统产业多年的问题,此刻也在施压新能源这个新兴的产业。

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之后,各国核电发展计划都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国务院在当月出台的核电“国四条”中,即明确要求在核电安全规划出台之前暂停审批新项目。

而在新能源的风电领域,由于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很高,产能连年增长,但是由于风电并网的技术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导致整个风电制造业产能过剩。对于光伏产业,“十二五”以来,国内多个省份已将其列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最新统计表明,2011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大致为24GW,相比去年增长30%左右,而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光伏产能约为50GW。很明显,国内的产能扩张速度已远高于市场增长速度。

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去年底联合的2012年《低碳发展蓝皮书》也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1.4%的目标主要依靠水电完成,但水电站的建设引发生态环境问题隐忧。风电间歇性电源并网瓶颈不断凸显,智能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难以同步完成,造成大量弃风和风电消纳困难等问题。光伏发展“两头在外”,国家政策不足以拉动国内光伏市场。

“风电等新能源目前是相对过剩,与之前几年市场需求不一样,现在因为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尤其是欧洲对光伏发电需求的减少,市场出现调整。”朱彤认为,一旦经济恢复,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将会得到解决。

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技术。“核心技术这块是我们发展新能源做得最差的一块。欧美的发展模式是搞研发卖技术,我们目前是‘打工的’,高价进口别人的关键技术、装备和生产线,低价出口产品。”孟宪淦说,比如我国的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这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所带动起来的,现在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速放缓,这首先影响的,就是产业链中竞争最为激烈、技术门槛最低的组件和电池制造环节。“从技术的角度看,我国的光伏产业仍然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有序引导机制先行

对于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格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经历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增长时期和能力迅速形成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在质量上实现飞跃,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首次强调要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如何才能有序发展?在孟宪淦看来,我国对新能源发展的认知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但是可以借鉴20世纪末针对农村能源建设所提出的16字指导方针,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重新认识这个方针的内涵,包括新能源经济的特点、技术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然后不断完善。”

孟宪淦认为,在当前条件下,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扶持,发展速度与政府的投入相适应。但到了2020年之后,新能源将迎来大发展时期,这就需要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骏曾发文指出,新能源的产业链长,对拉动经济、增加就业作用明显。但只有这个产业中所有设施都实现了按设计水平正常运行,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不然的话,反而会造成全产业链更大的损失。“对于新能源如何走好开局之路,一是解决核心技术;二是完善产业链,比如太阳电池,多晶硅的技术问题、质量问题、污染问题,产业链都需要完备;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包括上网的问题、监测的问题、售后的问题都需要做好。”孟宪淦说。